逆反心理問題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前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諾夫在《趣味心理學》一書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讀者請勿先閱讀第八章第五節的故事。大多數讀者卻採取了與告誡相反的態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內容。這就叫心理的逆反現象。研究發現孩子從兩歲開始就有了逆反心理,隨著年齡和生活經歷的增長,逆反的表現和強度也在發生著不同的變化。一般來講孩子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逆反心理的表現:
反抗父母。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對立,一般表現為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地對抗和拒絕大人的要求和原則,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較嚴重的表現為逃學,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要與父母一刀兩斷等。
無端生厭。面對達到的目標、實現的理想、一帆風順的坦途,他並無喜悅之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學卻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學學習期間,經常無故往家跑,想休學或退學。
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的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的消極抵抗等等。逆反心理問題二(成因篇)成因篇
兒童期的逆反行為給家長帶來了很大的煩惱與困惑,很多家長在問:「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我們的孩子以前那麼乖巧、聽話,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難管教呢?」那麼,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可以從兒童自身、家庭兩個方面來探討一下兒童逆反行為發生的原因。
首先,從兒童自身來說,剛出生的孩子由於自身的軟弱,完全處於成人的照顧和保護之下,事事都得依靠成人,因而對成人會有一種強烈的依賴感。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以後,他們開始自己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孩子進入小學之後,學校活動要求兒童獨立地學習,獨立地解決一些問題。這個時候的孩子,身體各方面的技能都有了很大的發展,運動能力和協調能力已漸趨成熟,語言和思維能力也有了巨大的飛躍和突破,這使得他們具有了獨立活動的能力。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自我意識也迅速發展,兒童已經能夠將自己和環境區分開來,將自己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並且能夠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控制了。小學以前,兒童對自己的看法主要依賴於成人對他們的評價,但是進入小學之後,他們開始獨立地對自己進行評價了。這個時候,他們經常會思考「難道爸爸媽媽的看法就一定是對的嗎?」「老師的想法難道就沒有錯誤嗎?」他們開始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世界,用自己的頭腦來探索世界,評價周圍的事物,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完全相信父母的話了。自我意識的發展,也使兒童出現了自我控制,他們能夠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適當的調節,以適應環境的要求。同時他們也希望對環境具有一種控制感,能夠對他人、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不只是被動地遵從父母、老師和成人的安排。他們希望成人將他們看成是一個獨立的、成熟的個體,尊重他們的意見、想法。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他們通常就會以一種與成人的要求相反的方式來行動,以此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我們很多做家長的卻沒有意識到孩子身上發生的這些急劇的、顯著的變化,沒有意識到孩子對獨立性的需求和對尊重的渴望,沒有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不能夠根據孩子的變化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自然會產生很多問題。產生逆反行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各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完全一樣,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過分關心子女,約束過多,干涉過多,剝奪了兒童的自主性。小學階段的兒童各方面的機能逐漸成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很多家長仍然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擔心他們會犯錯誤。因此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飲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條,生活學習娛樂面面俱到。孩子吃什麼東西,穿什麼衣服,看什麼電視節目,選擇什麼課外讀物,與什麼樣的同伴交往,閑暇時間怎麼安排,什麼時間睡覺等等這些細節問題,家長都一一過問,孩子沒有一點自主空間,什麼事情都得聽父母的安排,什麼事情都處於父母的監控之下。家長一發現孩子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夠好,就嘮嘮叨叨,時間一長,孩子自然會生出厭煩情緒。
2.家長過多批評招致了孩子的反感。小學階段的兒童由於自身知識經驗的缺乏和自我調控能力的不足,經常會在無意中犯一些過失性的錯誤。很多孩子犯了錯誤後能夠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產生內疚心理,並下決心改正。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正確地進行引導,這些錯誤反而能夠成為孩子發展的催化劑。但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往往表現得不夠冷靜和理智,他們對孩子的錯誤過於敏感,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就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甚至打罵孩子。有很多家長不懂得批評的藝術,不給孩子面子,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使孩子在外人面前抬不起頭來。有的家長批評的時候愛拿別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較,數落自己孩子的不是,諷刺、挖苦孩子。一味地批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受到威脅,長期下去,必然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的影響,要麼使他們產生自卑、內疚的情緒,變得鬱鬱寡歡,要麼就會產生逆反行為。
3.專制型的教養方式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小學階段的兒童自我意識很強,他們希望成人把他們當作一個平等的個體來對待,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然而,很多父母卻不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經常以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說話,動不動就訓斥、責罵孩子。對孩子的不同意見,家長不能夠有效地說服引導,提出的理由經常在邏輯上、理性上站不住腳,卻一味地要孩子服從,壓制孩子的不同意見。那些個性很強的孩子會覺得父母在以他們的權威壓制自己,他們會以反抗來顯示自己的力量。
4.家長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招致孩子的逆反。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時很隨意,沒有統一的行為標準,在一種情況下要求孩子這樣做,在另外一種情況下又要求孩子那樣做。孩子不知道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為什麼要這麼做。另外一些家長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經常要求孩子做這做那,而自己卻不能夠做到,或者不讓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卻經常做。試想一下,你自己興緻勃勃地欣賞電視節目,卻不許孩子看電視,逼著孩子做作業,孩子能服氣嗎,能不頂嘴嗎?
5.家長平時對孩子的關注過少,孩子以逆反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注。有的父母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關心孩子,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但又不能以正常的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只好訴諸問題行為。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這些不良行為,自然而然地會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即使父母批評、斥責孩子,孩子也會因為父母對自己的關注而高興。這個時候父母的批評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正強化,父母越關注孩子的逆反行為,孩子的逆反行為就越多。
6.家庭不和或父母離異給孩子帶來情緒上的問題。有的家庭中父母感情失和,經常爭吵、打架,甚至將對對方的不滿發泄到孩子身上,有的夫妻雙方離異後,孩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很可能給孩子造成創傷性體驗,帶來情緒上的障礙。如果這種情緒不能夠得到排解,則會以逆反這一形式表現出來。 逆反心理問題三(預防篇)兒童的逆反行為給我們家長帶來了很大的煩惱與困惑,也給我們家長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戰。我們應該看到,在兒童逆反行為的背後,其實還蘊藏著某些積極的、合理的因素。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兒童能夠向成人說「不」,能夠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想法,這說明兒童的自我意識已經迅速發展起來,兒童能夠自己去積極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了,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了。而這,不正是我們做父母所期待的嗎?難道我們做父母的希望孩子永遠聽自己的話,做一個乖乖仔,一輩子長不大嗎?
其次,我們應該充分肯定兒童的這種勇敢、獨立的精神。孩子敢於將自己的願望、想法表達出來,敢於反抗父母的權威,說明他們具有反權威、反傳統的精神,如果家長正確地加以引導,悉心的呵護,這對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品質是有好處的。
另外,逆反心理有時候是針對傳統的、習慣的思想觀念而產生的,雖然有時候不免會鑽牛角尖,但更多的時候卻表現出更多的求異思維,他們敢於標新立異、思維活躍,靈感奔涌,這些都是難得的創造力的源泉。如果家長引導得好的話,對兒童的創造力的培養是極為有利的。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逆反行為也是有積極作用的。兒童在生活的過程當中,也會碰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尤其是當兒童入學之後,社會對他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們有很多的事情要去面對。對於成人來說,這些可能算不了什麼,但是兒童由於自身的軟弱性、知識和經驗的缺乏,缺少應對壓力事件的資源,從而產生情緒上的緊張。但是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很有限,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這種情緒,也不知道向誰去表達這種情緒。如果這種緊張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洩和緩解,就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的影響。但如果孩子通過逆反這樣一種激進的方式表達出來,只要他們的逆反不會對他人、對周圍環境造成危害,則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有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兒童期的逆反行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引導好的話,隨著兒童的發展、問題的解決,這種逆反行為也就隨之而消失,不會成為一種習慣性的行為方式。但是,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的教育方式不恰當,可能導致兒童將這種方式沉澱下來作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瀰漫性的、持久的應對方式,這對兒童的積極人格的培養、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採取科學的教養方式對家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孩子喜歡、愛自己的父母,那麼即使他不接受父母的某些做法,對父母的做法提出異議,他也不會對父母這個人產生排斥,在心理上他仍然是認同、接納父母的。他知道,即使自己做錯了事情,受到了父母的批評,但父母仍然會像往常一樣愛他。在這樣一種心理上高度安全的氛圍中,即使孩子偶然會出現一些情景性的逆反行為,但也會很快消失。
2.父母要努力發現孩子的優點,對孩子多一些鼓勵、讚美,少
一些批評。
社會學家說:在人們心靈深處,最渴望他人的讚美,讚美是一種鼓勵,勝過雨後那道絢麗的彩虹,播下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同時讚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對他人價值的肯定。成人如此,那些處於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肯定和認可時期的兒童就更是如此了。心理學的研究發現,表揚會使孩子的良好行為增多,相應的不良行為也減少了。而過多的批評會使兒童產生自卑心理,形成較低的自我評價和不良的自我意識,這對於兒童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但是,家長們千萬不要誤解,並不是說對孩子就只能夠表揚而不能夠批評。適當的表揚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須的,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批評的方式。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辯解的機會,然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同時批評的時候家長要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盡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不要在人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不要讓孩子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
3.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信任,讓他們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
很多家長之所以不信任孩子,無非是怕孩子吃虧、摔跟頭、走彎路。其前提是「只有你能夠做好,我才相信你。」其實,這是一個不合理的前提。事實上,再笨的母親也不會在孩子用語言和行動向她保證了決不會摔跟頭以後,才放手讓孩子走路,而總是在孩子還不會走路,並在不停地摔跟頭的時候就鼓勵他大膽地走,放手讓他走。因為她知道摔跟頭是孩子學會走路必然付出的代價。同理,為什麼在孩子學著做作業、學著做事、學著做人的時候就忘了呢?無非是這裡涉及的人與事更複雜,要摔跟頭的話將更痛而已。雖然如此,但你不放手讓他自己收拾書包,他將永遠不會收拾書包;你不讓他自己制訂學習計劃,他將永遠不會自己制訂學習計劃;你不讓他自己選擇朋友,那他永遠不知道如何去選擇朋友……你的經驗永遠代替不了他的實踐。做長輩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和信任,相信他們能夠在失敗中成長,在挫折中發展,在他們失敗和挫折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支持,這對於他們才是有益和有效的。
4.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與其平等地交流。
兒童與成人的思維方式是很不一樣的,他們往往不能夠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往往不能夠理解成人的一些做法。這個時候,做父母的千萬不能夠用強迫的手段讓他們接受自己的觀點,壓制他們探索問題的自由,也不能夠對他們的感受不屑一顧或者嗤之以鼻,而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思考他們產生這種觀念的原因以及他們的觀念的合理性,平等地與孩子交流、探討,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心聲,通過理性的對話,修正其不合理的觀念,保留理性的觀念。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與父母是平等的,自己的獨立性得到了肯定,自己的想法受到了尊重,從而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觀點,同時也有利於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
案例:當記者的母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買了一台電腦,除了中文處理,輕易不敢瞎動。後來發現孩子在偷偷看電腦方面的有關書籍,電腦也不時的出現故障,令母親既生氣又惱火,她給書房上了鎖,甚至也給電腦上了鎖。但這樣仍然沒有阻止孩子擺弄電腦的熱情,反而激起孩子去學習電腦各方面的知識以及維修技能。隨著孩子電腦維修技術的提高,其知名度越來越高,課餘時間就給人家裝電腦、修電腦。幾個月後,孩子就用自己掙的錢買回了一台586多媒體電腦,並歉意地對母親說:「媽媽,對不起,兩年來,多次弄壞您的電腦,影響了您的工作。這書房的鑰匙是我趁您不注意的時候配的,為的是能進您的書房與電腦交朋友,現在我將鑰匙還給您,請您原諒我!」媽媽說:「電腦上鎖了啊。」兒子說:「媽媽,電腦上的鎖也能鎖住我?我得感謝您把電腦鎖起來,您要是像小時候逼我學鋼琴似的逼我學電腦,我還真地學不出來。您不叫我動電腦,我的好奇心越大,就越想動越想學。動壞了,看您急得那樣,我是既內疚又後悔。要是我自己會修電腦該多好阿!後來,我央求爸爸給我買了200多塊錢的電腦書刊,認真閱讀,又把您的電腦給拆了,反覆研究裡面的結構,最後終於把修電腦的技術全掌握了。而且自從迷上電腦以後,我深知英語和數學的重要性,現在我的考試成績都是90多分了」。可見,逆反心理也可以推動創造力的發展。拿孩子母親的話來說:「是不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讓他產生了逆反心理,並鋪就了他的成才之路。」逆反心理問題四(應對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或多或少地會表現出來一些逆反行為。那麼,當孩子發生逆反行為之後,我們做家長的該怎樣來應對呢?
1.保持冷靜,制定規則,說出自己的期望。
有一些孩子喜歡就每一個事情與家長爭論、頂嘴,當這樣的行為發生過一兩次之後,便會成為一種行為習慣,並且越來越惡劣。在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控制情緒,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也不要與孩子陷入無休止的爭論當中去。而要制定一些規則,用簡單而明確的語言冷靜而有威嚴地告訴他,什麼是可以爭論的,什麼時候爭論,以什麼樣的方式爭論,什麼樣的問題是不可以爭論的,如果違反規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案例】:6歲的亮亮玩過了積木之後沒有收拾好東西就去看電視,積木扔了滿地,母親說:「馬上把積木撿起來。」「等一會兒再撿。」「你知道,我們的規矩是先收拾玩具,後看電視。」「你怎麼那麼多規矩阿,我就不想撿,你管得著嗎?」「看來你很喜歡說『你管得著嗎?』這句話,現在給你5分鐘的時間,你可以一遍遍地這麼說。以後我再也不想聽到這句話。如果你下次還這麼不禮貌地跟我說話,那一天你將不能夠使用電話;第二次你將一個晚上不能夠看電視;第三次……」
【點評】:我們要尊重孩子,但不是遷就孩子,我們要對他們寬鬆一些,但不是放任他們。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家長可能會碰到一些反抗。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動怒,那樣於事無補,反而會使矛盾激化。但家長一定要堅定地闡明自己的立場,制定相關的規則,說出自己的期望,然後要嚴格地執行規則。當孩子再犯時,他可能會受到很大的損失,一般的孩子都懂得趨利避害,不願意去冒這個風險。
2.提供選擇當孩子不按家長的要求去做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幾個選項,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而不是採用強制的命令。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有一定的權力控制自己,自己作出的行為是出於自願的,而不是家長強迫的結果。
【案例】:小明三點半放學回家,媽媽說:「先把作業做了,」「呆會兒再做。」小明坐到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著自己愛看的電視節目。媽媽又催促了一遍,小明還是坐著不動。這個時候,媽媽說道:「現在離6點鐘吃晚飯還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你可以抽出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來寫完你的作業,然後再接著玩,這樣吃完晚飯之後你就可以看你最愛看的動畫片。如果你現在不寫作業,那麼吃完晚飯之後你就得馬上寫作業,看不成動畫片了,因為你9點之前必須睡覺。你自己選擇是現在寫作業還是吃完晚飯之後寫作業。」「我不想現在寫,也不想晚飯後寫。」「這不是其中的選項,你必須在這兩者之間作出一個選擇。」小明想了想,回到自己的房間里開始寫作業了。
【點評】媽媽希望小明能夠在晚飯前寫完作業,但是她沒有逼著小明這麼去做,而是把各種選擇都擺在小明的面前,讓他自己作出選擇。這樣媽媽的目的達到了,小明也會覺得是自己作出這個決定的,所以會自覺的去做這件事情。
3.採用消退法或冷處理法。
有的孩子表現出逆反行為,只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顯示自己的力量。這時家長對孩子的逆反行為可不予注意,裝做沒看見。孩子的逆反行為達不到預期的結果,自然消失。
【案例】:強強媽媽讓孩子吃蛋糕時將奶油和蛋糕一起吃,而強強每次都是將蛋糕外層的奶油先刮下來,搓成圓球後吃下去,而將其他部分都剩在盤裡。強強媽用盡了哄、騙、打、罵的方法,都未能改正強強吃蛋糕的習慣。後來,有位育兒專家建議強強媽對孩子的這種行為不予理睬。強強再吃蛋糕的時候驚奇地發現,儘管他還是這樣吃,媽媽卻什麼也沒說。他終於忍不住了:「媽媽,我在剝奶油了!」強強媽雖然很火,但還是平靜地說:「我知道了。」一連4天,強強都按老辦法吃蛋糕,媽媽什麼也沒有說。第5天,強強媽發現孩子改變了往常的吃蛋糕的方式,將蛋糕和奶油一起吃了。媽媽問專家,專家幽默地說道:「當觀眾都離場後,任何一位演員都不會繼續表演下去的。」
【點評】:強強剝奶油,是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吸引媽媽的注意,向媽媽顯示自己的力量。媽媽的哄、騙、打、罵對他來說不僅不是一種懲罰,反而是一種獎勵,一種強化物。但是當媽媽不再關注他的這個行為時,強化物沒有了,強強的這種行為也就失去了意義,這種行為自然而然的也就消失了。
但是,做家長的也應該注意,孩子發生這種行為,也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的忽視,他們情感上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若僅僅只對孩子的逆反行為採取冷處理方法,則會使孩子覺得可能是自己做錯了事情,父母不愛自己,不關心自己,不理自己了,心理上更加缺乏安全感,感到更加無助和沮喪,這對兒童健康心理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家長在採用消退法來矯正兒童的逆反行為時,還要在兒童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的給予讚美、鼓勵,多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增加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這樣一來,兒童的好行為得到了正強化,自然就會增多。
4.反其道而行之。
在一定時期,孩子會對長輩特別是父母的建議產生抵觸情緒。這種抵觸情緒所代表的含義是:我是一個有用的人,我知道怎樣做更好。教育者要把握好時機,利用孩子潛意識裡面的抵觸心理,就能夠達到好的效果。
【案例】:6歲的君君,每天晚上吃了晚飯,就會著急地催促媽媽送他去老師家學書法,今天,到了去上課的時間,可君君還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的盯著米老鼠。媽媽看了看女兒,計上心頭。「多好看的動畫片啊,今天我們不去上書法課,就看電視吧!」媽媽有意說。「不,我要上課。」君君回過頭。「不去了,就看動畫片。」
「不,上課去。」君君噌的一下站起來,關了電視,背起書包就往外走。
【點評】母親善於觀察,知道孩子心裡對上書法課是很積極的,於是上演了一場欲擒故縱的好戲。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如果確定孩子的逆反行為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那麼就可以採用這種辦法。否則會產生不利的效果。
推薦閱讀:
※孩子的逆反心理現象:磨蹭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麼辦
※家長可巧用孩子逆反心理
※孩子逆反心理的分析與對策
※逆反的青春期不會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