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清楚!用中醫「精神魂魄」解讀太極

中醫書友會第123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上學時,對中醫理論中的「精神魂魄」和太極,總是理解得很含糊,而本文是小編看得最明白的一次,希望對大家也有所啟發。而且,雞年都立春了。書友們也該「聞雞起舞之計在於春」,強身體、悟醫道、濟世人。(編輯/瓦力)

明了太極 拳里養生

作者/萬周迎

  • 先天的太極

  •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黃帝內經》這句話中的「天」是指掌控萬物運行的所有無形規則的總和;「德」就是其中有利於人類生命生存和發展的那一部分規則;「地」則是實際運行這些規則的能量和有形物質;這裡的「氣」就是其中和人生命相關的那一部分能量。「德」和「氣」的相對流動和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人的生命。因此,生命是一個「德」與「氣」相互作用的動態的過程。

    打個比方(如圖1),上為天,下為地,中間是天地線,無限延伸,靜態平衡,圖1其中是沒有生機的。而人體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動態的平衡。這需要大自然的無形規律(德)指導並參與地面上的生命物質(氣),在某種動態平衡狀態里(圖2)運動和變化,才能產生生命。有了生機,《黃帝內經》進一步講:「故生之來謂之精, 兩精相搏謂之神, 隨神往來者謂之魂, 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在這句話里,我們看見了一些熟悉的名詞:「精、神、魂、魄、心」。在傳統中醫理論中,這些名詞都代表生命的要素。如「精」就是個體生命先天擁有的生命要素,也就是「德」和「氣」的量。我們可從圖2 中取出有限的一部分來代表具體的人類個體(如圖3)。當有了範圍的限制,從無限變成有限的時候,德和氣的相互作用會趨向平衡,中間那條代表生命活動的曲線,也會變成直線。外形,也會從任意的形狀變成圓,這是因為「德」和「氣」之間充分相互作用(兩精相搏)的結果。在自然界中,有限範圍的各向均衡的相互作用最終一定會變成一個平衡的圓形(可以想像一下慢慢打足氣的籃球)。而中間的流動過程也會趨於平衡(圖4)。這個由任意形狀變到圓形過程的快慢,與「德」和「氣」相互作用的強度有關,我們稱這種關聯為「神」。從圖4 我們看到,隨著割裂,似乎個體的生命活動會消失。因此,要維持一個個體的生命,只有「精」和「神」是不夠的,還需要讓這種平衡狀態運動變化起來,這就需要「魂」和「魄」的作用了。「隨神往來者謂之魂」的「魂」就是「神」的變動,會讓中間這條直線變成曲線,而這種變動尚需要與系統以外的「德」與「氣」進行交換來維持。這就是「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的「魄」的作用。這樣我們得到了圖5,大家都熟悉的「太極圖」。包圍的面積和圓周本身表示了「精」和「神」這一對概念,它們是「生」的基礎保障,而中間變化的「S」線代表了「魂」,也就是「神」的變化。而黑白中間的小圓圈就是「魄」,代表體系內部的「精」與外部出入交換的通道。這樣,太極圖就可以用來表示人的生命基本形態,「精、神、魂、魄」也成了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這些要素來自於天地,是人與生俱來的,故稱之為人的先天。其中的生命過程都是天地規律自發驅動而進行的,和人後天的努力沒有具體的聯繫。中醫理論說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則進一步揭示了先天的生命如何與後天相互作用,並能夠進一步與周圍有形的環境發生作用的關鍵。「心」是先天無形生命的外在表現,先天能夠通過「心」對外物做出反應和作用,「心」是聯繫先天和後天的關鍵。故要養生必要先養心。傳統的各種養生方法都不離修心,有「明心見性」「平常心」「制心一處」「定心猿」等說。這些方法的共同基礎就在於心,心是無形的先天,能夠影響和作用到後天具體臟腑功能的關鍵。《素問·靈蘭秘典論》將人的臟腑結構比喻成一個國家的各個部門職能,其中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古時稱皇帝為「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間的代表。心在臟腑中的作用就如同君主在國家中的作用一樣,是代表先天行使生命職能的樞紐。有了心的作用,我們才有可能通過增強臟腑功能的後天鍛煉去養先天因「德流氣薄」而成就的那個「生」。

  • 後天的太極

  •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易·乾》這句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現在說的「共振」或者「共鳴」,指有相近結構的系統之間相互可以得到強化。生命有形的後天狀態要去養先天的「生」,除了可以通過「心」產生作用以外,還可以通過調整後天與先天產生共鳴的基礎來實現。也就是兩者如果在基本結構上是相同的,那麼就可以通過後天的鍛煉來加強後天的生命基礎,從而引起先天的共鳴而達到養生的目的。下面我們就以中醫經典的「六經辨證」為基礎,分析一下生命後天結構的特徵。所謂六經,就是把人體從功能上分成「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6 個結構。而且這六經從功能上可以分成3 組:太陽和少陰為一組,本氣為(對應)寒和暑;陽明和太陰為一組,本氣為燥和濕;少陽和厥陰為一組,本氣為火和風。先看第一組,太陽和少陰:寒和暑的特性分別是收斂和發散,這一對平衡就得到了圖4 這樣的狀態,太陽在外,以寒來約束內部少陰的暑,二者平衡而成圓。陽明和太陰:燥濕運化,主消化吸收,代表體系的新陳代謝,是後天脾胃的功能,保證生命系統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少陽和厥陰:火和風,主變化和協調,保證臟腑功能的平穩運行。這樣我們又得到了太極圖(圖6)。在這幅圖上,外圓是太陽和少陰的寒暑相搏形成,中間的「S」線是少陽和厥陰的協調與變化,而中間的兩個小圈是主管消化和吸收功能的陽明、太陰的燥濕運化。這樣一個太極圖系統可以形象地表徵人的後天生命過程。人的後天生命運轉是由各個臟腑功能的正常發揮來保證的,而掌控臟腑運行的正是「心」這一「君主」之官。到此,我們證明了後天生命特徵的太極圖結構。這個結構和先天生命的特徵是一樣的,當我們用增強後天系統功能的方法去鍛煉,會有助於養「生」。同樣,根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原理,如果有一種鍛煉方法體系的特徵結構和太極圖相一致,那麼,用我們的身心去實踐這樣的方法,就會和先後天的生命系統發生共鳴,從而達到養生最佳效果。傳統太極拳就是這樣一種養生方法。

  • 太極拳之太極

  • 筆者在習練太極拳中深深體會到:太極拳是一種利用太極的原理來調整和鍛煉我們的身心,以達到養生保健目的的傳統方法。所謂拳,應該同時具有養生功能和防身技擊的作用。只是各種拳的練習方法不同,相應的防身技擊和養生保健的效果也會有所區別。太極拳的特點是平衡,無論在什麼階段,都保持養生和技擊的平衡,筆者側重於對養生的探討,太極的技擊功能自在其中。任何一種合理的傳統拳法,最終的境界都應該是一致的,但在練習過程中特別是入門階段會有不同的側重,有些強調肌肉的強度,有些強調腰腿的功能,有些強調上下的協調。太極拳中含有八門五步共十三勢,八門勁為:「掤(péng)、捋、擠、按、採、挒(liè)、肘、靠」以合八卦。五步法為:「進、退、顧、盼、定」以應五行。其中 「掤」勁和「定」是對平衡的一種提煉,在行拳走架開合螺旋變化中處處不離「掤」,進退閃展騰挪中處處不離「定」。這個「掤」和「定」就構成了太極圖的外圓。包含身體內外、前後、上下的平衡,也決定了身體對外力的容量,為太極之「精」「神」。但正如前文所述,這樣的靜態平衡是沒有生命的,所以還需有變化和出入。「捋、擠、按」勁就是掤勁在方向和形態上的變化。而「進步、退步」之中也包含了「中定」的騰挪,為太極之「魂」。「採、挒、肘、靠」是勁力外放和內收的出入變化,而「顧、盼」則賦予中定開闔出入,為太極之「魄」。因此,太極拳中的精神魂魄俱全,勁路身法步法的練習不離太極圖之理,故以此可以養「生」。I

    I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中醫陰陽辯證
    山東濟寧中醫院高全華專治不育症的經驗方
    夏聽蟬聲,學中醫
    徐文兵中醫搜集的民間偏方
    揉腹既然是中醫養生的好方法,那麼如何配合呼吸深層次練習呢?

    TAG:中醫 | 精神 | 解讀 | 太極 | 魂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