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氣候專題

大氣的組成、垂直分布和熱力狀況[考綱要求](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的組成;大氣垂直分層及各層大氣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2)大氣的熱狀況: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的保溫效應;全球的熱量平衡。[知識講解]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層: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氣圈的作用:保護作用;使水循環;雕塑地表形態;對生物界和人類影響更為深刻。2、大氣的組成:

地球變暖的原因:①人類活動燃燒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氣中的CO2增加;②植被的破壞,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減少。3、垂直分層①依據:溫度、密度和大氣運動狀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異。②各層的特點及原因:層次特點原因對流層①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②對流動動顯著(低緯17~18、中緯10~12、高緯8~9千米)。③天氣現象複雜多變。熱量絕大部分來自地面,上冷下熱,差異大,對流強,水汽雜質多、對流運動顯著。平流層起初氣溫變化小,30千米以上氣溫迅速上升。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大氣平穩天氣晴朗有利高空飛行。臭氧吸收紫外線。上熱下冷。水汽雜質少、水平運動。高層大氣存在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層:中間層、暖層(電離層)、逃逸層]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作用大氣溫度隨高度變化曲線:

逆溫現象:對流層由於熱量主要直接來自地面輻射,所以海拔越高,氣溫越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C。有時候出現下列情況:①海拔上升,氣溫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幅度小於6°C。這就是逆溫現象。逆溫現象往往出現在近地面氣溫較低的時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溫現象使空氣對流運動減弱,大氣中的污染物不易擴散,大氣環境較差。例1、比較同緯度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上空海拔均為5000米的A、B兩點氣溫TA、TB的大小。(TA>TB)(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例2、煙流的擴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態,大氣對流運動對煙流的擴散具有很大的影響。讀下面四幅圖,回答1~2題。1.下列四種煙流擴散形態,與其對應的大氣狀況圖正確的是(D)

解析:大氣的穩定程度決定著煙流的擴散形態,大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時,煙流呈波浪型;下層穩定上層不穩定時呈爬升型;下層不穩定上層穩定呈熏蒸型;大氣處於穩定狀態時呈平展型。2.波浪型煙流出現的時間多在( D)A.晴朗的夜間B.日出前後C.多雲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解析晴朗的白天,由於近地面受熱不均,大氣不穩定,煙流呈波浪型狀態。討論:不同溫度層結下的煙型

溫度層結不同,導致煙囪排出的煙雨形態不同。①翻卷型:出現在中午前後層結處於不穩定狀態(r-rd>0),擴散條件好,污染物濃度落地點距煙囪近。②錐型:出現於多雲或陰天的白天、強風、冬季的夜晚,中性層結,氣溫隨高度變化不大,煙流呈圓椎型,污染物輸送較遠。r-rd≈0,r=rd。③平展型:出現於弱晴的夜晚和早晨,大氣處穩定狀態,出現逆溫層,煙雲呈水平方向,緩慢擴散,受穩定層結控制,湍流受抑制,垂直方向很小,似帶子。r<rd煙囪高,污染物輸送遠,煙囪低,逆溫下污染物濃度大。冬、春季節微風晴天,午夜至清晨時出現。④爬升型(屋脊型):出現在日落後傍晚,因地面輻射逆溫,煙囪高度以下為逆溫,上部仍為不穩定大氣(保持遞減層結),煙氣向上擴散,而不向下擴散,一般不會造成污染。排放口r>rd,排口下方:r<rd。⑤熏蒸型(漫煙型):出現在日出後8~10時,地面加熱後,使夜間形成的逆溫層從地面向上逐漸消失,即不穩定大氣從地面向上逐漸發展,當發展到煙流的下邊緣或更高一點時(不穩定狀),煙流發生向下的強擴散,而上邊緣仍處於逆溫層,這時排出口下方r>0,r>rd,不穩定層結;排出上方:r<0,r<rd大氣穩定。煙囪高,逆溫層出現在煙囪出口處以下高度,則可以平展型變為上升型,反之亦然。

例如3:下煙流型,可能最能體現「大漠孤煙直」的是:(A )

例4.「大漠孤煙直」最可能出現在沙漠地區風力很弱的(C )A.日出前後B.正午C.日落前後D.晚上二、大氣的熱力狀況1、大氣的熱力作用(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強,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大氣直接吸收太陽輻射很少反射:無選擇性,雲的反射作用最為顯著。衛星雲圖上白色越濃,雲層越厚,反射太陽光最多。地面性質與反射:新雪最強。散射:有選擇性。藍、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現蔚藍色。天空呈灰白色是因為太陽光被較多塵埃和霧粒散射的緣故。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與太陽高度:太陽高度大的地區太陽輻射經過大氣路程短,削弱得少。☆拓寬:影響地面輻射(太陽輻射)的因素: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4.空氣密度(2)大氣的保溫效應溫度高低與波長長短關係:溫度高,輻射最強部分波長短。太陽輻射波長小於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太陽暖大地)大氣把地面輻射的絕大部分吸收(長波輻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暖大氣)。大氣以逆輻射的形式把能量返還地面,補償地面損失的熱量。(大氣還大地)2.大氣熱力過程實例:(1)、多雲的夜晚,氣溫變化小。(大氣逆輻射強)(2)、在晚秋或寒冬,霜凍多出現在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3)、人造煙幕能起到防禦霜凍的作用。(增強大氣逆輻射)(4)、月球的晝夜溫差很大。(沒有大氣逆輻射,沒有保溫作用)3.全球的熱量平衡(熱力狀況結果)多年平均來看,地球(地面和大氣)熱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氣溫穩定。人類活動使熱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及人類減緩地球變暖的措施:①冰川融化(特別是南極大陸),海平面上升;②海拔較低的島國,將被淹。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是地球上第一個因全球氣候變暖而受影響的國家。揭示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大氣熱力狀況綜合分析:以"青藏地區"為例,可以從"高""寒"這兩個字如手,對其形成原因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進行分析,用圖解的方式概括如下:宏觀概括:

微觀概括:

(2011大綱全國卷)

9.此時甲乙丙三地的大氣垂直狀況相比較A.甲地比乙地穩定B.乙地對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穩定D.丙地最穩定10.正午前後A.甲地氣溫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現強對流天氣C.丙地颳起東北風D.甲地出現強勁的偏南風11.該區域可能位於A.黃土高原B.內蒙古高原C.華北平原D.東南丘陵【答案】9、D10、B11D【分析】本題組以北半球中緯度某地地形和8時氣溫的垂直分布剖面圖為載體,考查大氣熱狀況、熱力環流及大氣的運動狀況、垂直等溫線剖面圖的判讀、天氣系統移動及特定時刻的天氣現象、判讀圖示所屬的區域(區域定位)等知識。重點考查熱狀況原理分析、熱力環流的原理、綜合分析與知識應用能力。本組題圖像和材料新,靜態分布與動態變化相結合,並提供新情境和新知識,考查考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難度大。第9題,一般情況下,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自下而上,溫差越大,對流運動越強,溫差差越小,氣流越穩定。根據熱力環流原理和試題中提供的新知識,近地面與高空比較,氣溫差異大,地表濕度大的地區,地表大氣密度越小的甲乙兩地,大氣對流運動活躍而丙地近地面大氣最穩定。其中甲地比乙地垂直方向上溫差大,甲地比乙地大氣更活躍第10題,正午前後應該指當地12點前後,圖示甲地西側高空的冷空氣移至乙地附近(8時至12時歷時4小時,移動速度每小時20千米,共計自西向東移動80千米),垂直溫差大,而且空氣中水汽豐富(湖泊、材料中「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溫、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均提示乙地水汽豐富),近地面大氣密度乙地小,容易導致乙地產生強對流天氣。11題、圖中地勢起伏和緩(200米左右)、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間,應為丘陵。東南丘陵大部分在低緯,小部分在中緯(北到長江、南至珠江、西到雪峰山、東臨大海)解題關鍵是海拔和相對高度。[能力訓練]對流層中的上升氣流會使飛行中的飛機顛簸。導致對流層氣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居實際氣溫低於理論氣溫(按垂直遞減率計算的氣溫)。圖3表示四種對流層氣溫分布狀況,分析下圖,回答1—2題。

1.①圖表示的氣溫降低速率在()A.3000米以下低於垂直遞減率B.3000~6000米高於垂直遞減率C.6000米以下等於垂直遞減率D.6000米以下均低於垂直遞減率2.飛機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穩飛行的是()A.①B.②C.③D.④讀圖,回答3—4題。

3.下列各時段中,氣溫變化幅度最大的是()A.1880—1900B.1920—1940C.1958—1978D.1978—19984.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A.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積雪的下界上升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續增加D.南極地區降水量增加,大陸冰川面積擴大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回答5~7題。

5.圖中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A.①B.②C.③D.④6.對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義的電離層位於()()A.Ⅰ層頂部B.Ⅱ層底部C.Ⅱ層中部D.Ⅲ層7.2003年10月我國發射的「神州5號」飛船運行軌道所在的大氣層()A.氣溫在-50℃到20℃之間B.氣溫隨高度增加平穩下降C.最低氣溫約為-80℃D.最高氣溫約為40℃8.下列關於地球大氣層中平流層、對流層、中間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為對流層——中間層——平流層B.氣溫隨高度增加發生的變化,依次表現為遞減——遞增——再遞增C.大氣運動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為對流運動——水平運動——對流運動D.天氣變化狀況,自下而上依次表現為顯著——不顯著——顯著「春天孩兒面,一日三朝變」。請參閱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區氣溫曲線圖,回答9-13題。

9.圖中最低氣溫出現的日期是17天中的()A.7日B.10日C.12日D.17日10.下列4天中,氣溫日較差最大的一天是()A.3日B.6日C.11日D.16日11.從3月17日起,再過10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長的是()A.上海B.北京C.廣D.哈爾濱12.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N)測出正午太陽高度角最接近50°的一天是()A.3月4日B.3月8日C.3月13日D.3月17日13.造成初春氣溫驟變的原因,除冷暖氣流的影響外,雲對氣溫高低也有一定的影響。以下關於雲對氣溫影響的正確敘述是()①白天多雲,雲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氣溫不太高②白天多雲,雲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氣溫升得更高③夜晚多雲,雲對地面起保溫作用,使地面氣溫比無雲時高④夜晚多雲,雲將地面熱量傳到太空中,使地面氣溫比無雲時更低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4.對全球變暖的趨勢,IPCC(全球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提出了三種不同的預案,其氣溫變化趨勢如圖所示。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按A預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氣溫每10年將升高約℃;至2100年,按B預案和C預案,全球平均氣溫將比A預案分別低℃和℃。(2)用直線將三種預案與其相應的能源消費結構連接起來。

(3)簡述全球變暖對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4)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解決全球變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則是什麼?為什麼?[能力訓練答案]1、B2、D3、D4、B5、B6、D7、C8、C9、A10、D11、D12、D13、C14、(1)0.30-0.321.1—1.51.6-2(2)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區降水和乾濕狀況的變化。(4)共同性原則。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或跨國界問題);必須進行國際合作。附湘教版:大氣環境

包圍地球的空氣稱為大氣。大氣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我們生活在大氣底部,大氣的狀態和變化,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人們最初認知的是大氣層下部的情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整個大氣層有了深入的了解。ACTIVITY 活動 思考根據圖2-23,分析下列問題:1.隨高度的上升,對流層和平流層的氣溫分別是怎樣變化的?2.為什麼說,對流層與人類的關係最為密切?3.為什麼平流層適合于飛機飛行?一、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人類的生產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對流層進行的。對流層中的氣溫變化和風霜雨雪等天氣過程,是能量在對流層中傳遞和轉換的表現。(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為選擇性吸收、散射和反射:由下表可知,假如對流層大氣不含水汽和塵埃 (這樣的大氣稱為干潔空氣),那麼它對於太陽輻身十就近乎「完全透明」。總體來看,對流層大氣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陽輻射的能量。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作用

ACTIVITY 活動思考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幾種形式?各有什麼特點?2.為什麼晴朗的天空多呈現蔚藍色?(二)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地面吸收透過大氣的太陽輻射後升溫,同時又持續向外(主要是向大氣層)釋放輻射能量,形成地面輻射。地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增溫的直接能量來源。通常根據輻射波長的差異,將太陽輻射稱為短波輻射,而將地面輻射稱為長波輻射。對流層大氣能夠直接吸收部分地面輻射,其中以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輻射為多。所以說,長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增溫的直接能量來源。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能量,即大氣輻射。它也屬於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的一部分朝上射向高層大氣和宇宙空間,一部分向下射到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稱為大氣逆輻射。天空中有雲,特別是有濃密的低雲,或空氣中濕度比較大時,大氣逆輻射就會增強。大氣逆輻射會使地面增溫,而地面增溫又加強了地面輻射。ACTIVITY 活動思考1.讀圖2-24、2-25,想一想,為什麼地球表面的晝夜溫差遠不如月球表面大?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節,霜凍為什麼多出現在晴朗的夜晚?3.每年秋冬季節,我國北方地區的農民常用人造煙幕的辦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凍害,其原理是什麼?(三)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

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有兩個:緯度因素和下墊面因素。緯度因素。緯度不同的地區,年平均正午太陽高度不同,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長短各異,尤其是太陽光線照射水平地面的角度不同。這是太陽輻射強度由低緯向兩極遞減的重要原因。同樣性質的地表,受到太陽輻射的強度越大,所產生的地面輻射也就越強。從圖2-26中可以看出,太陽高度愈大,等量的太陽輻射在地表分布的面積越小,光熱愈集中,同時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愈短,被大氣削弱得愈少。下墊面因素。下墊面是指與大氣下層直接接觸的地球表面。下墊面的狀況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陽輻射比例也不同。這就使世界各地地面輻射的變化,並不完全與緯度的變化相一致。

其他因素。其中氣象因素的影響最大。例如,在同緯度地區,年日照時數的長短,顯然會影響到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READING 閱讀

大氣的溫室效應和保溫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前,人們常用玻璃溫室來比喻大氣的保溫作用,將其稱為「溫室效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地球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體,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夠透過大氣到達地面,使地面增溫。對流層大氣,特別是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夠吸收大部分長波輻射,把地面輻射的大部分熱量截留在大氣中,並通過大氣逆輻射又將熱量歸還給地面。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可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將地面輻射釋放能量的絕大部分(7%~ 95%)截留在對流層大氣中,同時地面還可以靠吸收大氣逆輻射,直接補償地面的熱量損失。這樣,對流層大氣就可以延緩地面溫度下降的趨勢,使得地面因晝夜交替而導致的溫度波動趨於和緩。這就是大氣對地面所起到的保溫作用。ACTIVIY 活動探究讀圖2-27、2-28和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每年早春季節,正是我國江南地區早稻育秧時期,由於受寒潮、倒春寒等造成的低溫和凍害影響,常常使播種不久的谷種大量爛掉,或剛長出的秧苗被凍死。材料二:我國不少地區的農民,常利用塑料大棚(或玻璃溫室)生產反季節蔬菜或種植花卉,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收入。1.溫室內氣溫高於溫室外的原因是什麼?2.要在江南地區順利育秧,可採取哪些有效措施?3.農民在冬季採用塑料大棚發展農業,是對哪些自然條件進行改造?大氣的運動[考綱要求]⑴大氣的運動:大氣的受熱過程;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氣溫水平分布的一般規律;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係。(2)大氣降水:降水的季節變化;降水量柱狀圖和等降水量線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知識講解]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差異分布,造成不同地區氣溫不同,並導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間的氣壓差異,引起大氣運動(根本原因)。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高低緯度間的溫度差異→氣壓差異→大氣運動→水平運動→垂直運動→熱力環流(小尺度範圍、模式)→全球大氣環流(大尺度範圍、實際)1、熱力環流原理概念: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形成:冷熱不均→垂直運動→氣壓差異→水平運動

比較A、B、C、D四地的氣壓高低:D>C>A>B(根據空氣密度大小來確定)六大關係:熱流(熱上冷下)、溫壓(熱低冷高)、壓壓(高低相間)、壓風(高→低)、流氣(上陰下晴)、壓線關係(凸高凹低);實例:城市風:城市上空氣流上升,近地面風由郊區吹向城市。污染嚴重的企業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外,綠化帶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內。海陸風:白天風由海洋吹向大陸,晚上風由大陸吹向海洋。(學生自繪示意圖)山谷風:白天風從谷底吹向山頂,晚上風從山頂吹向谷底。(如下圖)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從等壓線圖判斷各地風力大小,應注意:①等壓線與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小的關係;②比例尺大小;③等壓線的疏密;④相鄰兩等壓線的等壓距大小。風壓定理:北半球,背風而立,左前低壓,右後高壓。氣壓場及天氣狀況:指氣壓的空間分布:高氣壓中心、高壓脊、低氣壓中心、低壓槽、鞍部的天氣情況。

3、大氣環流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作用:調整全球的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1)三圈環流與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形成原因:熱力因素、動力因素影響因素:高低緯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情況:低緯環流(0°~30°),中緯環流(30°~60°),高緯環流(60°~90°)地面表現: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赤道低壓為軸南北對稱,高、低壓相間分布,中間為風帶。解釋地球表面兩個多雨帶:赤道多雨帶(上升氣流)、溫帶多雨帶(鋒面氣旋、極鋒)。兩個少雨帶:極地少雨帶(下沉氣流)、副熱帶少雨帶(下沉氣流)。(2)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夏季向高緯移,冬季向低緯移,與太陽直射點移動一致,移動5~10個緯度。

(3)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講解時教師自繪世界海陸廓分布圖,邊繪邊講)南半球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因為南半球海洋面積佔優勢。北半球氣壓帶斷裂成塊狀分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相間分布。時間溫度氣壓切斷氣壓帶實際情況7月陸高海低陸低海高副熱帶高壓帶僅在海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壓北大西洋亞速爾高壓1月陸低海高陸高海低帶極地低壓帶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4)季風環流概念:風向在一年內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也是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流最為典型。

東亞季風最顯著的原因:位於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東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最大。澳大利亞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風(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偏轉而成),海洋吹向陸地降水較多;7月(冬季)東南季風(海陸熱力差異),陸地吹向海洋,降水較少。(熱帶草原氣候)影響我國氣候的氣團、大空氣活動中心夏季熱帶海洋氣團(太平洋)—— 東南季風:降水多——我國東部地區赤道氣團(印度洋) ———西南季風:降水多——我國西南地區冬季極地大陸氣團————西北季風:降水少副熱帶高壓(脊)、蒙古高壓[典型例題精析]典例1、讀某地近地面多年平均熱量收入狀況圖分析回答:

(1)陰影①反映近地面空氣熱量,所以此段時間氣溫呈趨勢。(2)曲線A表明了年內的變化,這種變化與的年變化基本一致。(3)曲線B表明了年內的變化,這種變化與的年變化基本一致。(4)該地位於半球。最高氣溫可能出現在。【解析】豎坐標表示熱量變化。橫坐標表示月份,A曲線6月份達最高值,這可能是地面輻射帶來的大氣熱量收入。而B曲線最高值的出現時間相對後推,應該是代表大氣熱量支出的大氣逆輻射,而圖中D可能因為收入大於支出而熱量盈餘,氣溫才有可能上升。【答案】(1)盈餘,上升;(2)熱量收入,太陽輻射;(3)熱量支出,地面輻射;(4)北,7月低或8月初。典例2、圖6-9中A、B、C、D點為北半球中緯度海平面上的點。

(1)在A、B、C、D點上精確測定水的沸點時,則A、B點為99.95℃,在C、D點 為99.80"E,試回答下列問題:①用箭頭表示O點處的風向,海平面上的摩擦因素可略去不計。②試寫出①題的解答理由:。③如果考慮摩擦力O點將吹什麼方向的風。(2)假設A、B、C、D四點沸點全部為99.80°,O點的沸點為99.95。則A點垂直方向上盛行氣流。天氣以為主。【解析】本題通過水的沸點間接提供不同地點的氣壓值,並由此判斷在考慮或不考慮地面摩擦力兩種情況下O點風向的差別。【答案】(1)①向南②水的沸點是由氣壓決定的,沸點相同的地點氣壓相等,沸點高的地方氣壓高。故A、B兩點氣壓相等且為高壓。如不考慮摩擦力,即可以認為O點空氣平行於等壓線的勻速運動③西北(2)上升陰雨典例3、(09年四川文綜第4,5,6題)圖2是沿36度緯線某月平均氣溫曲線圖,讀圖回答(1)-(3)題。

圖2(1).該月平均氣溫,圖中②地高附近地區的原因是A.海拔低,太陽高度大,日照時間長B.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響,增溫增濕顯著,大氣逆輻射強D.位於山間盆地,海洋影響小,日照及地面輻射強(2).有關圖示地區氣溫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A.氣溫日較差⑤地比④地小B.氣溫年較差①地比③地大C.該月等溫線圖上,①地附近等溫線凸向北方D.該月等溫線圖上,③的附近等溫線凸向赤道(3).對圖示緯線經過地區地理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A.②地與③地之間人口稠密B.③地商品穀物農業發達C.③地與⑤地之間森林廣布D.⑤地以東夏季高溫少雨【解析】(1)、首先確定該區域的位置,圖中的經度為120°E、100°E、80°E,因此該圖是沿36°N的北美大陸的溫度變化。①處是山脈,海拔高,氣溫低;②地處在山脈的背風坡,地勢低,受海洋影響小。(2)、越靠近沿海地區,氣溫日較差、年較差越小,因此氣溫日較差⑤地比④地小,氣溫年較差①地比③地小。①地因海拔高,氣溫低,等高線向低緯度(南)突出。相反,③地等溫線向北凸出。(3)、美國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和西部的沿海地區,②地與③地之間人口稀少;③地為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區;森林主要分布在東部和西部的山區;⑤地以東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夏季高溫多雨。【答案】(1)、D(2)、A(3)、B典例4、(2010年山東卷文綜第3題)圖2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某日5次觀測到的近地面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當日天氣晴朗,日出時間為5時。讀圖回答3-4題。

3、由圖中信息可分析出A、5時、20時大氣較穩定B、12時、15時出現逆溫現象C、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太陽輻射D、氣溫日較差自下而上增大【答案】A【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大氣受熱狀況及變化過程,以及讀圖判讀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解題思路】由題圖,本題可以採用刪除法進行選擇。我們都知道,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顯然選項C錯誤。因近地面氣溫的變化是自下而上遞減,越靠近地面,氣溫越高,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顯然選項D錯誤。我們又知道,對流層大氣氣溫的變化規律是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遞減,而圖中12時、15時的氣溫垂直變化規律是遞減,顯然此兩個時間段內不會發生逆溫現象,選項B錯誤。因此,正確選項是A。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候,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圖4示意北半球中緯某區域的地形和8小時氣溫狀況割面,離空自西向東的氣流速均20千米/時。據此完成9~11題。

9.此時甲乙丙三地的大氣垂直狀況相比較A.甲地比乙地穩定B.乙地對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穩定D.丙地最穩定10.正午前後A.甲地氣溫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現強對流天氣C.丙地颳起東北風D.甲地出現強勁的偏南風11.該區域可能位於A.黃土高原B.內蒙古高原C.華北平原D.東南丘陵【答案】9、D10、B11D【分析】本題組以北半球中緯度某地地形和8時氣溫的垂直分布剖面圖為載體,考查大氣熱狀況、熱力環流及大氣的運動狀況、垂直等溫線剖面圖的判讀、天氣系統移動及特定時刻的天氣現象、判讀圖示所屬的區域(區域定位)等知識。重點考查熱狀況原理分析、熱力環流的原理、綜合分析與知識應用能力。本組題圖像和材料新,靜態分布與動態變化相結合,並提供新情境和新知識,考查考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難度大。第9題,一般情況下,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自下而上,溫差越大,對流運動越強,溫差差越小,氣流越穩定。根據熱力環流原理和試題中提供的新知識,近地面與高空比較,氣溫差異大,地表濕度大的地區,地表大氣密度越小的甲乙兩地,大氣對流運動活躍而丙地近地面大氣最穩定。其中甲地比乙地垂直方向上溫差大,甲地比乙地大氣更活躍第10題,正午前後應該指當地12點前後,圖示甲地西側高空的冷空氣移至乙地附近(8時至12時歷時4小時,移動速度每小時20千米,共計自西向東移動80千米),垂直溫差大,而且空氣中水汽豐富(湖泊、材料中「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溫、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均提示乙地水汽豐富),近地面大氣密度乙地小,容易導致乙地產生強對流天氣。11題、圖中地勢起伏和緩(200米左右)、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間,應為丘陵。東南丘陵大部分在低緯,小部分在中緯(北到長江、南至珠江、西到雪峰山、東臨大海)解題關鍵是海拔和相對高度。[能力訓練]一、單項選擇《真臘風土記》(元)記載:①白溫州開船,西南行,歷閩、廣海外諸州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頂風可半月到真臘;②真臘四時常如五六月天,不識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絕無;③信教者削髮穿黃,偏袒右肩,其下系黃布裙,跪足。據此並結合下圖,回答1—4題。

1.當時從溫州航海前往真臘的較佳時間是A.11-12月B.3-4月C.5~6月D.7-8月2.真臘地區的氣候屬於A.亞熱帶季風氣候B.熱帶季風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D.熱帶雨林氣候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A.巴勒斯坦地區B.阿拉伯半島C.南亞D.中亞4.該宗教的傳播方式主要屬於A.傳染擴散B.遷移擴散C.刺激擴散D.等級擴散位於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隊,利用風力,前往乙、丁兩地貿易之後順利返回原地。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5—7題。

5.從甲地出發的最佳季節應該是()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6.從乙地經丙地,前往丁地貿易必須()A.在北半球夏季出發,經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發,經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發,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個風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發,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個風季7.這支商船隊完成整個航程至少需()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甲地每年9月下旬種植冬小麥,次年6月收穫後再種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種植早稻,8—11月種植晚稻,冬季種植綠肥或油菜。據此回答8—9題。8.符合甲、乙兩地的氣候條件分別是()A.無霜期分別約為150天、180天B.≥10℃積溫分別在4500℃、8000℃以上C.年降水量分別約為650毫米、1300毫米D.年降水量分別集中在春季和夏季9.甲、乙兩地可能分別位於()A.東北平原,鄱陽湖平原B.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C.鄱陽湖平原,河套平原D.渭河平原,江漢平原下圖為距地面一定高度的等壓面。據圖回答10題。

10.下列各點關係正確的是                 ()A.A點比B點氣壓低   B.B點比D點氣壓高C.D點比B點氣壓高   D.C點比D點氣壓高11.圖一中四幅熱力環流圖與圖二所示氣壓分布狀態圖相符的是()

12.下圖中H、K、M、N為北半球中緯度海平面上的點,在H、K、M、N點精確測定的沸點,H、K兩點為99.95℃,M、N兩點為99.8℃,在忽略海平面摩擦力情況下,O處的風向是()

A.北風  B.南風   C.東風  D.西風13、(09年上海文綜第18題)2008年初的雪災與大氣的逆溫現象有關。逆溫是指對流層中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現象。下列四圖中表示近地面逆溫現象的是()。

ABCD(09年廣東1地理第19,20題)讀圖7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4---15題。

14.甲地此時的風向是A.東南風B.西北風C.西南風D.東北風15.關於圖中氣壓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A.M地附近空氣冷卻下沉形成低壓B.M地同緯度的東部海洋上空氣受熱上升形成高壓C.副熱帶高氣壓帶被陸地上形成的熱低壓切斷D.副極地低氣壓帶被陸地上形成的冷高壓切斷二、綜合題14.讀圖分析回答:

(1)大氣增溫主要來自輻射。(2)一年中,地球上太陽輻射強度在4以上的緯度大約是之間,原因是。(3)請在圖上用密豎線畫出地面熱量盈餘部分,用粗橫線畫出地面熱量虧損部分。(4)就全球而言,氣溫不會出現熱量盈餘地區越來越熱、熱量虧損地區越來越冷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和能起的作用。15.下圖是等高面與等壓面關係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①至⑤點,氣壓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氣壓最低的是____________。(2)A、B兩地受熱的是____________地,空氣______________;冷卻的是______________地,空氣__________________。(3)用「→」畫出圖中的熱力環流。16.讀某地實際大氣中的風向圖(圖12),分析回答(10分):

(1)圖中箭頭表示的含義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2)①與等壓線的關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無④,只受①.③影響,則②與等壓線的關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實際大氣中,②與等壓線的關係是_________。此圖表示的地區在__________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圖中M.N兩地相比,風力較大的是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能力訓練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A2、B3、C4、B5、C6、C7、B8、B9、D10.D11.B12.A13、A解析:對08雪災時事地理及對流層逆溫圖示的考查。根據"逆溫是指對流層中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現象"圖示表達和發生在對流層大範圍"近地面"綜合回答.14、A15、C【解析】本組題重點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及對常見天氣系統的掌握。M處為北半球低壓中心,則甲處盛行東南風,故19題選A。此時為北半球夏半年,陸地熱低壓切斷副熱帶高氣壓,故第20題選擇C。二、綜合題16.(1)地面(2)30°S~30°N太陽高度大(3)略(4)大氣運動洋流調節17.(1)④⑤(2)B膨脹上升A收縮下沉(3)圖略(其熱力環流的畫法應是近地面由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18.(1)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2)垂直 指向低壓)(3)平行(4)斜交 北 風向向右偏轉(5)N 等壓線較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鏈接湘教版:二、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一)熱力環流形成的原理

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差異分布,造成不同地區氣溫不同,並導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間的氣壓差異,引起大氣運動。從圖2-29中可以看出,地面均勻受熱時等壓面平行於地面。當A地受熱較多時,近地面空氣膨脹上升形成低氣壓,其高空的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同時B、C兩地受熱較少,空氣冷卻下降在高空形成低氣壓,在近地面形成高氣壓。等壓面出現彎曲。水平氣壓的差異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並造成空氣的水平運動。在高空,空氣從A地向B、C兩地擴散;在近地面,空氣則由B、C兩地流向A地;這樣就形成了熱力環流。ACTIVITY活動探究圖2-30表示某研究小組實測的上海地區某日14時氣溫分布狀況,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補繪35.0℃、35.5℃兩條等溫線。2.簡述上海地區此時氣溫的分布規律,並分析其成因。3. P點夏季的盛行風向為。若僅考慮本地區的氣溫分布和氣壓的關係,P點此時近地面的風向為。(二)大氣的水平運動一般來說,大氣的水平運動就是風。在大氣水平運動的過程中,高空風與低空風的最大差異在於,高空風的運動摩擦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裡空氣運動僅受到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如圖2-31)。而近地面的風向,則是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READING 閱讀大氣運動的方向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於等壓線,並指向低壓(圖2—31)。如沒有其他力的影響,風嚮應與氣壓梯度力方向一致。但是,風一旦形成,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使風向逐漸偏離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共同決定風向和風速的變化。高空大氣中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當空氣達到勻速運動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響。摩擦力始終與空氣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減小風速的作用。在這三個力的共同作用下,近地面的風向,始終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三)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的主要因素有兩個:熱力因素和動力因素。熱力因素指赤道附近因受熱較多,形成低氣壓帶;兩極地區則因為寒冷低溫,空氣收縮,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帶。高空的氣壓形勢正好相反,在赤道上空,形成高氣壓帶,兩極上空的氣壓則相對較低。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氣流,在南北緯30*附近的高空積聚,迫使那裡的空氣產生下沉運動,在近地面形成高氣壓帶。這種空氣運動就是氣壓帶形成的動力因素。在熱力因素和動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就形成了赤道低氣壓帶、南北極兩個高氣壓帶,以及南北半球兩個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緯30°附近)。而在極地高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形成兩個相對的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

低緯環流和信風帶以北半球為例,從圖2-32可以看出,赤道低氣壓帶上升的暖氣流在高空由南風逐漸右偏成西南風,在北緯30°附近偏轉成西風,導致「堆積」效應,產生下沉氣流,使近地面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在近地面,空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氣壓帶,逐漸右偏成為東北風,形成東北信風帶。同理,在南半球,則形成東南信風帶。東北信風與東南信風在赤道附近輻合上升。這樣,在赤道與副熱帶地區之間形成兩個低緯環流圈的同時,又形成了南北半球的兩個信風帶。中緯環流與西風帶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更高緯度的一支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右(左)偏成西南(西北)風,最終偏轉成與緯線基本平行的西風,稱為盛行西風。西風在副極地低氣壓帶與高緯的極地東風相遇之後上升分流,向低緯方向流動的高空氣流,流向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上空,隨後轉為下沉氣流,形成完整的中緯環流。高緯環流與極地東風帶從極地高氣壓帶流向低緯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左)偏形成東北(東南)風,最後偏轉成為基本與緯線平行的繞極地流動的東風,稱為極地東風。盛行西風與極地東風在南(北)緯60°附近相遇,相對暖而輕的西風氣流爬升到高空,形成副極地上升氣流。上升氣流到高空,又分別流向南北。流向高緯方向的氣流在極地地區下沉,於是在副極地與極地之間構成了高緯環流。(四)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和分布,是以太陽直射赤道為前提。的實際上,在地球公轉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每年都在有規律地南北移動,由此產生了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現象。

風帶和氣壓帶具有一定的移動規律,由於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作周期性的季節移動(圖2-33)。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則恰好相反。ACTIVITY 活動探究1.圖2-33分別反映二分二至時氣壓帶、風帶在地球上的緯度分布情況,判斷其相應的節氣。2.假定圖2-33中各氣壓帶的寬度大致為10個緯度,嘗試畫一幅以北極為中心的半球投影圖,並將夏至日時的氣壓帶、風帶在地球上的緯度分布情況,畫在圖中相應位置上。三、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1.據圖2-33分析氣壓帶、風帶的移動給南北緯10°~20°之間和南北緯30°~ 40°之間的大陸西部氣候帶來什麼影響。2.讀圖2-32、2-33,填表。

(一)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與大氣活動中心海陸熱力差異,影響到海陸的氣壓分布。夏季,大陸增溫比海洋快,大陸上形成熱低壓.冬季,大陸降溫比海洋快,大陸上形成冷高壓。北半球的陸地面積比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而且海陸相間分布,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高、低氣壓中心的實際分布也在變化。7月份,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亞洲低壓(又稱印度低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中存在著高壓區域。1月份,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所切斷,尤以亞洲高壓(又稱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最為強大,控制範圍最廣。這就使得副極地低氣壓帶也保留在海洋上。南半球的海洋面積占絕對優勢,氣壓帶的緯向分布比北半球明顯,特別是南緯30°以南的地區,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冬、夏兩季,海陸上的這些高、低氣壓中心,勢力強,範圍廣,稱為大氣活動中心。它們隨季節而南北移動,對世界各地的天氣和氣候有著重大影響。這些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和強度一旦異常,就會造成世界各地天氣、氣候的異常,(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與季風環流海陸分布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是季風環流形成的重要因素。大範圍地區盛行風隨季節有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季風-季風環流是大氣環流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環流最為典型。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是形成季風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也是形成季風的重要因素。例如,我國西南地區及印度一帶夏季的西南季風,就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右偏轉而形成的。ACTIVITY活動探究讀圖2-34,回答:1.甲、乙兩幅圖中,哪一幅是1月,哪一幅是7月?判斷理由是什麼?2.甲圖中,東亞地區與南亞地區的風向有何不同?為什麼?3.乙圖中,東亞地區與南亞地區的風向有何不同?為什麼?常見的天氣系統[考綱要求]天氣、氣候與人類:氣團、鋒面、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鋒面氣旋等天氣系統的特點。[知識講解]1、氣團和氣團天氣指位於對流層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範圍內,物理屬性(如溫度、濕度、穩定度等)相對均勻的大團空氣。按照氣團本身的屬性,以及它與經過地區的熱力差異,通常將其分為暖氣團和冷氣團兩大類。比下墊面(如陸地表面、海洋面)溫度高的氣團,通稱為暖氣團;比下墊面溫度低的氣團,通稱為冷氣團。氣團天氣比較單一(晴好)。2、鋒面系統(1)概念:兩種性質不同氣團之間的交界面(2)鋒面的特點:①狹窄傾斜的過渡地帶;②兩側溫度、濕度差別大;③附近伴有雲雨、大風等天氣。(3)鋒面系統的分類及天氣分類概念過境前天氣過境時天氣過境後天氣實例冷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好雲層加厚、大風、多雨雪天氣氣溫濕度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天氣晴好雲層加厚、多連續性降水氣溫升高、氣壓下降、雨過天晴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降水(4)冷鋒、暖鋒的識別:

命題角度1結合我國天氣考查天氣系統例1:讀「鋒面天氣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城此時天氣特徵,乙城此時天氣特徵。(2)假設甲城、乙城之間各相距480千米,鋒面移動速度為20千米/小時,24小時後,乙城天氣特徵。丙城天氣特徵,此時鋒面是鋒面。(3)若乙城是我國南嶺一帶,此時丙城天氣特徵;若鋒面移至長江中下游地區,則該區出現天氣。(4)若鋒面從長江中下游區移至丙城,則長江中下游地區受氣壓控制,盛行氣團,出現天氣。注意:天氣特徵的描述:從氣溫、氣壓、風、天氣狀況(陰晴雨雪)等角度描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與江淮准靜止鋒有關,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判讀鋒面圖時要注意鋒面的傾斜方向總是向冷氣團一側;畫冷鋒和暖鋒簡圖時,要注意三角形與半圓形凸出方向,即總是指向鋒前,冷鋒指向暖氣團一側,暖鋒指向冷氣團一側,它們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動方向。昆明准靜止鋒示意圖:解讀「昆明四季如春」、「貴陽無三日晴」

例2:(2011北京卷)圖5為某日中國東部一條經線附近地區的天氣狀況示意圖,讀圖,回到第7題。

7.該日最可能出現在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B【解析】以天氣狀況示意圖為情景,考察天氣形成的季節,需要考生聯繫生活經驗、運用天氣預報相關知識作答,屬於較易試題。該圖的判讀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首先要求考生對於天氣符號比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備一定的空間定位能力。根據圖像判斷,我國東部地區的這條經線在華北地區出現了沙塵,可判斷為冬春季節,排除C、D;在東北地區出現了小雪、小雨、大風;可進一步判斷為B。3、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最常見的運動形式,影響天氣變化的重要系統氣流狀況氣壓水平運動垂直運動影響天氣實例氣旋低氣壓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順)上升陰雨颱風反氣旋高氣壓中心向外(北順南逆)下沉晴朗伏旱命題角度2結合區域統計圖表、等值線圖動態考查天氣系統例3:(2011天津卷)圖6的四幅天氣圖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氣過程。結合圖文材料,回答10-11題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氣發生的過程,四幅天氣圖由先到後的排序應為A. a→c→b→dB. b→c→d→aC. c→b→d→aD. d→a→c→b【答案】:C點撥:寒潮是冷鋒天氣過程,冷鋒是從北向南移動的,故選C。11、據圖6的四幅天氣判斷,下列城市的天氣狀況接近實際的是A a---武漢地區晴朗溫暖B b-天津地區大風降溫C c-北京地區雷雨交加D d-杭州地區陰雨連綿【答案】:B點撥:a圖中武漢處於冷鋒的鋒後,處於雨區範圍; b圖天津處於冷鋒的鋒後,故B對;c 和d圖中北京和杭州都位於冷鋒鋒前,且位置很遠,天氣晴朗。4、鋒面氣旋:以北半球為例:

(1)氣旋(低壓槽)的前方是寬闊的暖鋒雲系及相伴隨的連續性降水天氣;(2)氣旋(低壓槽)的後方是比較狹窄的冷鋒雲系和降水天氣;(3)氣旋(低壓槽)中部是暖氣團控制的天氣命題角度3結合區域圖綜合考查天氣系統及相關知識例4:(2011上海卷地理)(五)亞洲某地,位於45°E、20°N,該地所在國家有著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12.該地所屬的氣候類型是A.熱帶季風氣候B.熱帶稀疏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D.熱帶雨林氣候【答案】:C【解析】考查區域經緯度定位。45°E、20°N 地點位於沙特(阿拉伯半島最大的國家,東經35°到東經55°,北緯16°到北緯32°.東臨波斯灣,西瀕紅海),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九)鋒面性質不同,產生天氣現象也不相同21.甲、乙兩圖中,受鋒面影響可能產生的天氣現象是

A.甲圖中暖空氣被抬升,形成降雨天氣B.甲圖中鋒過境後出現升溫、降壓、晴朗天氣C.乙圖中暖空氣主動爬升,形成連續性降水D.乙圖鋒過境後狂風大作,出現短時雷暴天氣【答案】:C【解析】考查鋒面天氣及圖示22.我國東部受甲圖鋒面影響時,會出現的天氣現象是A.長江下游伏旱B.華北平原春旱C.北方寒潮D.江淮梅雨【答案】:C【解析】考查鋒面天氣現象例5:(09年全國卷文綜Ⅰ第3,4,5題)下圖示意某區域某月一條海平面等壓線,圖中N地氣壓高於P地.

3.則 N地風向為A.東北風B. 東南風  C.西北風D. 西南風【答案】:A【解析】從圖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處在高壓脊上,氣壓梯度力垂直等壓線只向低壓,在北半球右偏----東北風4.M、N、P、Q四地中,陰雨天氣最有可能出現在A. M地 B. N地  C. P地D. Q地【答案】:C【解析】從圖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處低壓槽部,最有可能出現陰雨天氣,應選C5.當M地月平均氣壓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現的地理現象是A. 巴西高原處於乾季B.尼羅河進入豐水期  C. 美國大平原麥收正忙 D.我國東北地區寒冷乾燥答案:D【解析】 M處在北半球,氣壓最高的月份在冬季1月,故選D命題角度4結合災害性天氣的形成考查天氣系統例6.(2010·全國文綜2)下圖是2010年3月中旬發生在我國的沙塵暴的一幅遙感影像,圖中色調由淺至深,依次是雲層,被卷到空中的沙塵和陸地表面。讀圖,完成(1)~(3)題。

(1)該沙塵暴發生地位於()A.副極地低壓帶B.西風帶C.副熱帶高壓帶D.東北信風帶(2)導致該沙塵暴的天氣系統是()A.反氣旋、冷鋒B. 反氣旋、暖鋒C. 氣旋、冷鋒D. 氣旋、暖鋒(3)影像中部顯示的是該沙塵暴的()A.中心區,沙塵揚升B.邊緣區,沙塵擴散C. 中心區,沙塵沉降D. 邊緣區,沙塵沉降解析:第(1)題,沙塵暴多發生於中緯度的乾旱、半乾旱地區,我國沙塵暴多發生於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此緯度位置應屬西風帶,故選B。第(2)題,3月中旬該地區氣溫回升快,易形成氣旋,而此時降水較少,空氣乾燥,上升氣流易揚起沙塵。另外,此時冷空氣勢力仍較強,易南下形成冷鋒,從而形成大風、沙塵暴,故選C。第(3)題,由圖中雲層和沙塵運動圖可知此影像中部為沙塵暴的中心區,沙塵被上升氣流帶到高空,故選A。答案:(1)B(2)C(3)A命題立意:本題組考查沙塵暴、天氣系統等知識,同時重點考查審題及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讀圖、析圖的能力。知識鏈接:氣象災害與天氣系統氣象災害是我國影響面最廣的災害。我國氣象災害種類多,主要有乾旱、暴雨、熱帶氣旋、風雹、冷凍、雪災、熱浪、乾熱風、連陰雨、沙塵暴、濃霧等,其中乾旱、颱風、寒潮對我國農業的危害影響範圍最廣、災情最重。這些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天氣系統關係密切,如乾旱與反氣旋、颱風與氣旋、沙塵暴與冷鋒、寒潮與冷鋒、梅雨與准靜止鋒等,用天氣系統解釋氣象災害的形成與分布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熱點,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能力訓練]一、單項選擇題下圖是北半球某地區近地面天氣模式示意圖。讀圖回答1—3題。

1.m地的風向是()A.西南風B.西北風C.東南風D.東北風2.此時,m、n兩地的一般天氣狀況是()A.m、n兩地都晴B.m、n兩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3.下圖中,正確反映該天氣系統過境期間,n地溫度變化過程的是()

A.a圖B.b圖C.c圖D.d圖4.下列四幅圖中,表示颱風過境氣壓變化的是()

讀以下2幅圖,左圖中著名的古代建築由白色大理石築成。回答5-7題。

5.大理石()A.由變質作用而形成B.按成因屬於岩漿岩C.因外力作用而形成D.形成於地殼硅鎂層6.該建築位於圖3中的()A.①  B.②C.③D.④7.圖3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條件相比()A.①、②兩地均為荒漠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C.③地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D.④地比①地氣溫年較差大讀溫帶鋒面氣旋形成示意圖,回答8~9題。

8.下列關於圖示信息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圖所示鋒面氣旋為北半球低緯度的情況B.MD鋒面為暖鋒,ND鋒面為冷鋒C.圖中冷區風來源於陸地,暖區風來源於海洋D.MD鋒面鋒後多雨,ND鋒面鋒前多雨9.關於圖中MD、ND兩個鋒面系統的共同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都能形成連續性降水天氣B.鋒面傾角、移動速度都是ND>MDC.都向低緯度方向移動D.都是冷氣團在下,暖氣團在上(2010·湖北省六市聯考)下面甲、乙兩圖分別為歐洲西部1月、7月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據圖完成10~12題。

10.下列地區中一年內氣壓差最小的是(  )A.冰島B.芬蘭北部C.亞平寧半島D.多瑙河下游地區11.圖乙所示季節,下列古詩中所描述的情景可能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的是(  )A.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B.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C.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D.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12.下列對圖中a、b、c、d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c地在圖乙所示季節盛行西南風B. d地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為商品穀物農業C.b地在圖甲所示季節氣旋活動頻繁,降水豐富D.a低壓中心的形成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13.下列解釋正確的有(  )①「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青藏高原氣溫的年變化、日變化都較大②「一日須攜四季裝」——氣候的大陸性強,氣溫日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該地區地勢起伏較大,地理環境的垂直地域分異明顯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該地區白天氣溫高,空氣對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氣逆輻射增強,地面易結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11·北京崇文統考)讀圖,完成14~15題。

14.有關圖中四地天氣狀況的正確敘述是(  )A.甲地風向為西南風B.乙地氣溫較高C.丙地風速最大D.丁地氣壓最低15.關於戊地天氣系統的正確組合為(  )①南半球 ②北半球 ③暖鋒 ④冷鋒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非選擇題:16、下圖是我國部分地區春季某時的氣壓分布圖,讀圖分析後完成下列要求:

(1)A、B、C、D四條鋒線中,屬於暖鋒的是____________,屬於冷鋒的是____________。(2)甲、乙兩地中,降水可能性較大的是___________,鋒面A過境時的天氣現象是。17.(2011·浙江金華十校期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推斷圖示中鋒面的類型及理由。(2)簡述甲地受鋒面影響前和影響後天氣特徵的差異。(3)指出甲、乙、丙三處中受侵蝕作用影響最強的地區,並簡述該處地貌特徵的形成過程。[能力訓練答案]1、A2、D3、B4、B5、A6、C7、C8.D 9.D 8、9解析: 據圖示信息判讀,MD為冷鋒,多鋒後雨;ND為暖峰,多鋒前雨。且鋒面氣旋多出現在中緯度地區。10:B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能區別各個地區數值的變化和進行準確空間定位。從圖上可以看出,芬蘭北部1月和7月的氣壓值均在1010左右。故其一年內氣壓差最小。11:D解析:甲圖所示季節冰島上有個低壓中心,歐洲大陸受高壓控制,故為北半球冬季;乙圖所示季節歐洲大陸南北氣壓差較小,故為北半球夏季。D選項發生在北半球夏季。12:C解析:c地為巴爾幹半島,圖乙所示季節為夏季,夏季巴爾幹半島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故A錯誤;d地處於義大利北部,其農業地域類型為地中海式農業,主要進行葡萄種植等,故B錯誤;b地位於地中海,圖甲所示季節為冬季,冬季時地中海受盛行西風控制,氣旋活動頻繁,降水豐富,故C正確;a地位於冰島,冬季同緯度大陸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形成高壓,把副極地低氣壓帶切斷,使低壓中心僅僅保留在海洋上,促使冰島低壓產生,故D錯誤。13:C解析:青藏高原氣溫季節變化小,日變化大;西寧地區大氣稀薄,透明度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14.B 15.B14~15題解析:依據雨區的位置及寬度可知,該系統位於北半球。甲地為西北風。乙地受暖氣團控制,氣溫高,風速最大,氣壓最低。戊地為暖鋒。16、(1)BD;AC(2)甲、出現較大風,雲層加厚,並出現雨雪天氣17、(1)暖鋒 暖氣團主動爬升,冷氣團較弱。(2)影響前:氣溫較低,天氣晴朗,氣壓較高。影響後:氣溫升高,天氣晴朗,氣壓降低。(3)乙 背斜頂部受張力,易被侵蝕成谷地。鏈接湘教版教材內容:四、常見的天氣系統天氣系統遵循一定的規律,始終處於生成、發展、移動、消亡的運動過程之中,其中每個階段都伴隨著不同的天氣各地大氣有晴、陰、雨、雪等變化,同一時間不同地區的天氣也各不相同。這是受不同天氣系統的影響或處於天氣系不同部位的緣故。(一)鋒面系統與天氣READING 閱讀1998年長江洪水1998年,受鋒面降水系統和強對流天氣的持續影響,在長江流域上中游地區普降大雨。許多地方多次出現暴雨和特大暴雨。與常年同期相比,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的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要多出0.5倍甚至1倍以上。受上游來水和區間降水的影響,長江水位迅速上漲並長時期居高不下,沿長江的大多數水文站出現歷史最高水位。1998年的長江洪水,使長江中游沿岸地區蒙受巨大經濟損失。氣團指位於對流層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範圍內,物理屬性(如溫度、濕度、穩定度等)相對均勻的大團空氣。按照氣團本身的屬性,以及它與經過地區的熱力差異,通常將其分為暖氣團和冷氣團兩大類。比下墊面(如陸地表面、海洋面)溫度高的氣團,通稱為暖氣團;比下墊面溫度低的氣團,通稱為冷氣團。鋒面系統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叫鋒面。鋒面亦稱鋒區,其水平範圍沿鋒面方向延伸可由幾百千米到幾千千米。由於冷空氣密度大,暖空氣密度小,當冷暖氣團相遇時,一般是冷氣團在鋒面之下,暖氣團在鋒面之上。由於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在鋒面附近,常伴有雲、雨、大風等天氣。鋒面一般分為冷鋒和暖鋒。冷鋒是指冷氣團向暖氣團主動推移時所形成的鋒,冷氣團的前緣插入暖氣團邊緣的下面,使一部分暖空氣被迫抬升,其中水汽凝結成雲。冷鋒過境時,常出現陰天、大風、降溫、降雨、降雪等天氣現象。冷鋒過境後,冷氣團替代了原來暖氣團的位置,所以氣壓升高,氣溫和濕度驟降,天氣轉好。暖鋒是指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時所形成的鋒。暖氣團前緣的暖空氣沿冷氣團邊緣徐徐爬升,其中水汽冷卻凝結,產生雲、雨等天氣。暖鋒降水易發生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暖鋒過境後,暖氣團佔據了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於是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暖。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繫。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鋒形成的鋒面雨。我國冬季暴發的寒潮,也是冷鋒南下時形成的。

1.讀圖2-35、2-36,填寫下表:

2.冷鋒和暖鋒的主要降水範圍在分布上有什麼不同?3.若鋒面兩側的冷暖氣團勢力相當,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天氣狀況如何?你能舉一個實例說明嗎?(二)低氣壓、高氣壓系統與天氣低氣壓系統與天氣低氣壓,其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值低,向外逐漸增高。以北半球為例,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的共同影響,氣流自外圍流向中心作逆時針旋轉。這種運動形式很像江河中的漩渦,故稱之為氣旋。從大氣垂直運動方向來看,大氣是輻合上升的,易成雲致雨。因此,當某地被低氣壓控制時,常常出現陰雨天氣。

高氣壓系統與天氣高氣壓,其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值高,向外逐漸降低。以北半球為例,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響,氣流從中心流向外圍,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這種運動形式與氣旋相反,故稱之為反氣旋。從大氣垂直運動方向來看,大氣是下沉輻散的,不易成雲致雨。因此,當某地被高氣壓控制時,常常出現晴朗天氣。1.讀圖2-37,填表:

2.南半球的氣旋和反氣旋,在水平方向上分別呈順時針方向,還是呈逆時針方向流動?鋒面氣旋系統與天氣實際上,在陸地上空運行的氣旋,受到地面起伏等複雜因素的影響,封閉的等壓線並不呈現為圓形:在等壓線轉折比較顯著的地方,常形成鋒面。也就是說,氣旋常常與鋒面聯繫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系統。從平面看,鋒面氣旋氣流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中心氣壓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條暖鋒,向後方伸展一條冷鋒,冷暖鋒之間是暖空氣,冷暖鋒以外(在北半球為冷暖鋒以北)是冷空氣。

鋒面氣旋系統經常出現在中緯地區。在該系統的影響下,天氣變化比較明顯,一般氣旋是氣流輻合上升系統,在兩個鋒面附近氣流上升更為強烈,往往產生雲、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風降溫等天氣。ACTIVITY 活動探究1.根據圖2-38,回答問題:(1)圖中A、B、C、D四地中,目前在冷氣團控制下的是,在暖氣團控制下的是。(2)此時A、C兩地各吹什麼方向的風?(3)A、B、C、D四地中,目前最可能發生降水的是。(4)未來一段時間內,B、D兩地的天氣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2.畫出南半球鋒面氣旋示意圖。3.連續收看並記錄一周中央氣象台天氣預報,並在中國空白圖上繪製出相應的天氣系統。4.就中央氣象台天氣預報中天氣系統的一周變化情況,對你所在城市或地區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進行預報並檢驗其成功率。5.有條件的地區,可用計算機將某種天氣系統製作成動畫。氣候的形成和變化[考綱要求]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光、熱、水、風等氣候資源及其利用。[知識講解]1、天氣和氣候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裡的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是時刻變化的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2、氣候形成因子(1)太陽輻射:地區氣候差異和氣候季度差異的主要原因,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2)大氣環流:空氣運動過程中溫度降低(上升或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水汽易凝結,降水多;行星風系、季風等。(3)下墊面海洋與陸地:受海洋影響大的地區,溫度變化小、變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溫度低,溫度變化小;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4)人類活動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溫度升高);改變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興修水庫、植樹造林影響氣候)☆影響氣候的四大自然因素分析歸納:

☆氣候特徵的描述模式:

☆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a、太陽輻射是根本原因——從緯度位置、太陽高度、晝夜長短來分析。b、大氣自身條件(天氣、大氣物質多少、大氣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大氣對地面保溫作用的強弱。c、地面狀況——物質組成(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不同)、海陸差異、地形、洋流、水域、森林。d、人類活動:改變大氣成分,二氧化碳增多,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排放消耗臭氧層物質,導致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增多;煙塵增多削弱太陽輻射;改變下墊面,植樹降低氣溫,提高濕度,與建造大型水庫起到的作用相似;釋放人為廢熱,如城市熱島的形成。☆影響氣溫年較差大小因素:a、緯度:低緯小,高緯大;b、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濱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裸地;c、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影響降水大小的因素:a、大氣環流因素——決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風控制區夏秋季多,冬春季少;高壓帶、信風帶、極地東風帶控制一般少雨;低壓帶、西風帶控制一般多雨。b、天氣系統因素:低氣壓、鋒面過境時多雨,高氣壓控制時少雨c、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經地區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經區降水少。d、海陸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e、地形地勢:暖濕氣流在山脈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3)氣候的變化地質時期:(距今22億年~1萬年)3次大冰期氣溫下降,中間為間冰期氣溫上升歷史時期:(1萬年左右)氣候波動,我國分為4個溫暖時期和4個寒冷時期19世紀末以來:波動上升3、氣候類型(1)世界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及分布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成因氣候特徵熱帶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南北緯10°~20°之間赤道低壓、信風帶交替控制濕季乾季交替熱帶季風氣候北緯10°~北緯2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熱帶沙漠氣候南北緯20°~30°大陸內部、大陸西岸副高或信風帶控制全年乾旱少雨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冬溫夏熱夏雨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副高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冬溫雨夏乾熱溫帶溫帶季風氣候北緯35°~50°大陸東岸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冬寒冷乾燥夏高溫多雨溫帶海洋氣候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全年受西風帶影響溫和多雨溫帶大陸性氣候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大陸氣團控制冬寒夏熱乾旱少雨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北緯50°~70°極地大陸(海洋)氣團控制冬寒長夏短暖寒帶苔原氣候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冰原氣候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氣候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區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溫隨高度而降低(2)12種氣候統計圖判讀技巧氣候類型判斷的基本方法:對氣候類型的分析與判斷,一是要注意歸類,如根據氣候成因將氣候分為單一氣壓帶與風帶控制型、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型;根據分布地區分為大陸東岸型、大陸西岸型和大陸內部型;根據降水量季節分配的特點,可將氣候分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根據溫度分為熱帶型、亞熱帶型、溫帶型和寒帶型等。二是要注意相似氣候類型的比較,把握氣候特徵,如雨季相同的氣候在雨量大小與分配方面的差異;溫度年內變化相似的氣候在溫度極值月份與降水方面的差異等。三是要把握氣候的三種主要判斷方法,即根據已知氣溫和降水的數據、圖表資料,根據已知某地的地理位置和根據已知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等。複習時,可通過對第一種判斷方法的訓練,重點掌握各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徵;通過對第二種判斷方法的訓練,重點掌握各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通過對第三種判斷方法的訓練,重點掌握各氣候類型的成因。或者按照氣溫與降水的時間分配→氣候特徵→氣候類型→氣候成因→分布規律與典型地區→氣候現象與氣候資源評價→自然帶與人類活動的順序進行複習,結合氣候分布模式圖構建與氣候相關的知識體系,這樣就能在高考中穩操勝券。根據氣候要素氣溫、降水資料來判讀氣候類型,其步驟如下:1、定半球:最熱月在7、8月為北半球,最熱月在1、2月為南半球。2、溫定帶:最冷月均溫大於15℃為熱帶氣候類型,最冷月均溫介於0℃—15℃為亞熱帶氣候類型或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熱月均溫小於0℃為溫帶氣候類型,最熱月均溫小於10℃為亞寒帶氣候類型,最冷月均溫小於5℃為寒帶氣候類型。3、水定型: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冬雨型:地中海氣候。夏雨型: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極地氣候。(3)世界重要地區氣候成因的分析①亞馬遜平原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氣壓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勢高,東面地勢低;c、東北信風吹向大陸,帶來豐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強勁;②東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區沒有成為熱帶雨林的原因:海拔較高,氣溫比剛果盆地低些。③馬達加斯加東部為熱帶雨林、西側為熱帶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熱帶,氣溫高;b、東側暖流通過;c、島嶼中部為南北走向山脈;d、東南信風吹向島嶼,形成地形雨。類似地區:巴西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南部、中美地峽的熱帶雨林。④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的高溫期出現時間:乾季快要結束、雨季快要來臨時。降水量熱帶季風氣候超過熱帶草原氣候。⑤南亞地區5月氣溫比同緯度地區高的原因:熱帶過來的西南季風,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⑥日本、朝鮮半島的季風氣候分布: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因為日本是島國。朝鮮北部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是由其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決定。(4)(新高考地理備考之十:19個經典高考)有關氣候、自然帶的主觀題歸納:⑴ 拉丁美洲氣候濕熱的原因:位於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⑵ 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受安第斯山影響,山地東、西兩側降水差異較大。⑶ 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⑷ 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⑸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乾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亞熱帶季風影響。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西岸的氣候差異及成因:海陸位置與大氣環流形勢不同.⑹ 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於:東部季風區原因:副高強弱不穩定,夏季風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⑺ 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來得早,去的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⑻ 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現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⑼ 為什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熱帶山地環境與北半球其它地區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①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濕氣流通道;② 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⑽ 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有: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南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晝越長,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⑾ 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有: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並不比南方少多少。⑿ 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它地區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⒀ 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⒁ 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為: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入大陸內部。受陸地形狀及洋流勢力的影響歐洲西岸受暖流影響較大⒂ 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響,在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經過。⒃ 氣溫的年較差緯度越高越高原因是: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越大,晝夜長短的年變化越大,因而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低緯相反。離海越遠氣溫年較差越大,原因是:陸地比海洋的熱容量小,夏季升溫快,溫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因而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比內陸年較差小。⒄氣溫的日較差:緯度越高越小,原因是:主要是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小。氣溫日較差與天氣的關係為:陰天比晴天日較差小氣溫日較差與海陸的關係為:內陸比沿海日較差大,山頂的氣溫日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較差也小。⒅青藏高原比我國同緯平原、盆地比較:氣溫年較差 小,原因: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較涼;冬季因緯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響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日較差 大,原因:海拔高大氣密度小,大氣的保溫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⒆ 天山南坡有無林帶無,原因為:背風坡,降水量少。⒇ 亞寒帶針葉林在大陸東岸南緣偏南的原因:主要是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其次東岸受來自大陸內部風的影響,西岸相反。氣候及相關知識結構:

氣候知識結構氣候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面狀況(地形、地表狀況)、洋流氣候要素——氣溫、降水、氣壓、風等氣候特徵——氣候要素在時間上的不同組合氣候類型——氣候特徵在空間上的相對統一氣候分布——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地區氣候資源——光照、熱量、降水、風氣象災害——乾旱、洪澇、颱風、寒潮、沙塵暴氣候評價——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為標準氣候和其他自然要素的關係:如與自然帶空間分布上對應關係(模式)

命題角度1:氣候形成和分布規律、氣候類型的判斷例1.(2010·四川文綜)下圖是某地氣溫、降水、潛水水位(潛水面海拔)年內變化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所示的這類氣候條件容易誘發的地理現象是()A.寒潮B.泥石流C.凌汛D.沙塵暴(2)下列城市所在地域,與圖中所示的氣候類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A.天津B.昆明C.新奧爾良D.加爾各答解析:第(1)題,據圖中信息判斷圖中該地各月氣溫都在0℃以上,不具備凌汛條件,一般少受寒潮影響,可排除A、C兩項;該地降水較充沛且主要集中在6-9月份,由氣溫和降水特點可判斷此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或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引發泥石流現象,故選B。第(2)題,選項A天津為溫帶季風氣候,不符合。選項D加爾各答為熱帶季風氣候,不符合。由圖可看出該

區域潛水水位海拔不超過6.0米,故選項B昆明(位於雲貴高原,海拔高,潛水水位遠大於此高度)不符合,新奧爾良在墨西哥灣沿岸,潛水水位淺,因此選項C正確。答案:(1)B(2)C命題立意:本題組重點考查氣候類型的判讀和泥石流災害的形成與當地氣候的關係等知識。正確獲取圖中信息和熟悉氣候類型的特點與分布是答好本題組的關鍵。技能技巧:氣候類型的確定氣候類型的確定,取決於對氣候特徵的分析。氣候的基本特徵由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構成,不同的氣候類型其氣溫和降水的特點是不同的,而氣候特徵又是不同氣候因子作用的結果。所以氣候類型的分析判斷,事實上是對氣溫、降水統計資料形成過程和結果的分析、總結和概括,常見形式有:(1)根據氣候要素統計數據,判斷氣候類型。(2)根據各月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判斷氣候類型。(3)根據氣溫和降水的坐標圖,判斷氣候類型。(4)根據有經緯網、海陸輪廓等要素的暗射圖,判斷氣候類型。讀圖分析時一方面要搞清坐標或點的含義,另一方面還要在圖上進行必要的測算,最後根據氣溫、降水的分布特徵及二者的配合,確定氣候類型。此外,對於氣候類型的特徵的應用題目,關鍵是抓住氣候類型的基本特徵。命題角度2:氣候特徵、問題及應用綜合(2011新課標全國卷)36.(28分)依據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某島國人口約500萬(2009年),經濟發達,淡水資源嚴重不足。該國國土面積約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島面積約540平方千米,地形單調,平均海拔不足15米,島上河流最長不足16千米。圖6示意該國主島及其附近地區,圖7為對應的氣候資料。

(1)簡述該國氣候特徵,並分析該國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28分)(1)(10分) 氣候特徵:終年高溫多雨。主要原因:國土面積小,地勢低平,四周環海,陸地上儲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條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生活、生產對淡水需求量大。【命題立意】:本題通過圖文材料考查了新加坡的氣候特徵、水資源利用等問題。解題時要根據圖文材料先進行區域定位,再結合新加坡的地理環境進行綜合分析。命題角度3:區域氣候要素化分析、應用、綜合(2011重慶卷)圖3是非洲贊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圖。讀圖3回答6-9問題

圖36.該流域的氣候特點之一是A.終年炎熱B.冬暖夏涼C.終年寒冷D.冬冷夏熱【解析】6.A本題考查考生非洲自然地理特徵。根據圖中提供的緯度和非洲贊比西河流域水系的分布範圍,可以判斷其主要分布在10°S~20°S,結合非洲氣候特點,可以判斷該流域的氣候特點是終年炎熱。7.該流域氣候乾濕季分明,典型樹種為適應乾旱而形成的顯著特徵有A.根系不發達B.葉質堅硬,樹皮厚C.板狀根大,樹榦長D.葉面寬大,多氣孔【解析】7.B本題考查考生自然地理特徵。由於該流域屬於熱帶草原氣候,乾濕季明顯,在乾旱時期典型樹種的特徵就是要耐旱性突出,其根系比較發達,葉面比較小,氣孔少,防止水分過度蒸發,因此其葉質堅硬,樹皮厚。而板狀根主要是指熱帶雨林地區的喬木特點,其樹榦長。9.圖中20°緯線大陸東西兩岸景觀差異顯著,其主要影響因素是A.太陽輻射  B.洋流性質C.距海遠近   D.地形差異【解析】9.B本題是考查自然帶形成差異的原因。在非洲南半球20度的大陸東西兩岸形成了熱帶荒漠景觀和熱帶草原景觀,主要影響因素是洋流因素,東岸受暖流影響,西岸受寒流影響。此時兩岸獲得的太陽輻射差異不大,距離海洋不遠,都以高原為主。(2011重慶卷)39.(60分)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符合時代的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朝鮮半島的經濟發展是東北亞和平穩定的基礎之一。半島南北差異化德區域發展受到了區域地理要素的影響。圖7反映了朝鮮半島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狀況,表2是圖7所示區域四個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內分配表。(註:圖中原圖例有誤)

表23~5月(佔全年%)6~9月(佔全年%)10~11月(佔全年%)12~2月(佔全年%)年均降水量(毫米)雄基15.870.511.02.7767.8新義州15.972.97.93.31050.0全州17.966.97.57.71240.7西歸浦29.552.28.89.51675.7(5)表2中6-9月降水量佔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根據圖7,圖2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朝鮮半島降水的總量和時空分布主要特徵。(8分)【解析】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判斷出應該是新義州,其朝鮮半島降水總量和時空分布特徵主要從總量,時間上分析全年,6-9月情況,以及降水的集中度,還有就是空間主要從南到北,或者從最多到最少的地區。答案要點(5)新義州。降水總量和時空分布特徵:①大部分地區年降水總量豐富;②降水集中在6~9月;③夏秋季節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減弱(或夏秋季節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強);④降水量自西北向東南增加(或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減少)。[能力訓練]一、單項選擇下圖表示氣溫、降水與氣候類型的關係。讀圖回答1—4題。

1.年溫差最大的一組氣候類型是()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2.圖中①表示的氣候類型為()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沙漠氣候C.溫帶大陸性氣候D.地中海氣候3.圖中⑦對應的自然帶可能是()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B.溫帶草原帶C.苔原帶D.亞寒帶針葉林帶4.反映大陸東岸緯度地帶性的一組氣候類型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⑤⑥⑦D.①⑤④⑥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基於這個地理特點,昆明市提出了建設湖濱生態市的發展戰略。但是滇池水環境污染問題成為實施這一戰略的障礙。回答5—7題。5.昆明氣候四季如春的決定性因素是()A.西南季風的持續影響B.臨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蓋率高C.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D.比較低的緯度位置和比較高的海拔高度6.滇池被譽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A.800~ 1000米之間B.1800~2000米之間C.2800~3000米之間D.3800~4000米之間7.昆明市實施建設湖濱生態城市發展戰略的主要對策之一是()A.填埋嚴重污染的滇池水域,藉此拓展城市新區B.全面實施環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態恢復工程C.環湖大規模建設濱水型城市新區D.把昆明市區耗水量大的工業企業遷至滇池湖畔下表是三個城市的氣候資料,據此回答8—10題城市①②③平均氣溫℃1月511217月292726平均降水量(mm)1月477517月15056108.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別是A.上海莫斯科孟買B.上海羅馬孟買C.北京羅馬雅加達D.北京莫斯科雅加達9.城市②所屬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A.大陸西岸B.大陸東岸C.大陸內部D.赤道地區10.城市①所處自然帶的典型植被類型是A.熱帶雨林B.亞寒帶針葉林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奧運會將分別在雅典和北京舉行,下圖是兩地的氣候資料。讀圖回答11—13題。

11.雅典所屬的氣候類型,適宜生長的水果是()A.柑橘B.香蕉C.椰子D.荔枝12.與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與氣溫特點是()A.降水較多,氣溫較高B.降水較多,氣溫較低C.降水較少,氣溫較高D.降水較少,氣溫較低13.有利於保護和改善北京城市環境的主要措施是()A市中心規劃建設高級公寓B.廣建大型遊樂場C.大力發展高級轎車D.加快環行道路建設14. 12月份,自東向西穿過直布羅陀海峽的航船常遇到()A. 順風順水B. 逆風順水C. 順風逆水D. 逆風逆水15. 下列鐵路線兩端的城市1月平均氣溫差別最小的是()A. 京哈線B. 焦柳線C. 浙贛線D. 青藏線二、綜合題1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圖所示國家的主要氣候類型是。(2)B圖所示國家的主要氣候類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順序)、和。(3)A圖、B圖所示都是狹長型的臨海國家,導致兩國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有:(4)當P1地盛行西南風時,P2地的氣候特點是,流經P2地的主要洋流是。1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冬季a地比同緯度內陸地區溫度,說明其原因。(2)與a地氣候類型相符的年內氣溫與降水量圖的代號是,並簡述其原因。

(3)b海區是世界著名的漁場,說明該漁場形成的自然原因。18.閱讀我國某區域地形剖面圖及相關氣候資料,回答問題:

城市月份氣候指標甲乙1月7月1月7月氣溫19.422.7降水量(mm)3.690.84.3176.5(1)甲、乙兩城市氣候的大陸性哪地更強?請用圖表中的數據加以說明。(2)相關資料表明,甲、乙兩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陽輻射總量基本相同。為什麼?(3)據圖文信息判斷出C山脈的名稱。(4)寫出適宜A、B、C三個地區發展的主要農業部門。[能力訓練答案]1、C解析:

2、A3、C4、D5、D6、B7、B8、B9、A10、D11、A12、B13、D14、D15、C16.答案要點:(1)熱帶季風氣候(2)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3)國土所處緯度與南北跨度地處大陸東岸或西岸洋流的影響等;(4)溫涼濕潤秘魯寒流17.(1)高;原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使西歐沿海地區增濕。(2)B;因為a地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或答a地年降水量分布均勻,年溫差較小。)(3)秘魯;秘魯沿海的洋流(或答秘魯寒流、上升流),帶來了豐富的餌料。18.(1)甲城市氣候的大陸性強,甲城市年較差大,約46.7°C,年降水量少,約320mm,乙城市年較差小,約42.4°C,年降水量大,約490 mm。(2)甲城市比乙城市緯度高,但夏季日照時間長,地處半乾旱地區(非季風區),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陽輻射總量與乙城市相當。(3)大興安嶺。(4)A地——畜牧業,B地——種植業,C地——林業。鏈接:95全國通用32K高中地理電子書氣候部分:形成氣候的因素形成氣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太陽輻射由於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緯度上分布不均勻,使地球上的熱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減少,這是造成氣候差異最基本的因素。(二)大氣環流大氣環流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熱量和水汽的交換,調整了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布。在不同的環流形勢下,氣候各不相同。例如,在北半球,同為北緯30°~40°的大陸,但東西兩岸氣候截然不同。在大陸東岸,受季風影響,形成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的季風氣候。在大陸西岸,冬季受西風帶影響,風從大洋吹來,濕潤多雨;夏季副熱帶高壓北移,控制這裡,炎熱乾旱,形成冬雨夏乾的地中海氣候。(三)地面狀況對流層大氣中的熱量和水汽主要來自地面,地面性質不同,直接影響到大氣中的水熱狀況。(1)地面狀況不同,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①不同,地面獲得的熱量就有多有少。例如,南極大陸出現世界極端最低氣溫,就與極冰的強反射率有關。(2)地面狀況不同,熱容量就不一樣。例如,在相同的緯度上,由於海陸分布不同,氣候差異十分顯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陸性兩種不同的氣候,這主要是由海陸熱容量與傳熱方式不同造成的。(3)地面狀況不同,對氣流影響的程度也不相同。例如,山地迎風坡降水豐沛,背風坡降水稀少。

一個地區的氣候,是由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面狀況等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當然,人類活動也會對氣候產生一定的影響。世界氣候類型世界各地區的氣候錯綜複雜,各具特點。但根據形成氣候的主要因素和氣候的基本特徵,可將全世界劃分成若干氣候類型。下頁列表說明世界各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氣候特點及其成因。

人類活動與氣候氣候既是人類生活的環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給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要資源。它與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關係極為密切。(一)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係最為密切,農業生產在較大程度上受到氣候條件的制約,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溫度、日照和降水等氣候條件。在進行農業生產時,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光、熱和水分等氣候資源,合理地進行農業生產布局。在水利建設中,水庫和灌溉工程的設計,都要慎重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降水條件和蒸發條件,才能保證工程的安全和發揮最大效益。城市建設也要考慮氣候條件,一般工廠區應建在下風向,以免工廠的煙塵、廢氣大量散發到市內。在冬、夏風向正好相反的地區,工業區最好設在同當地主要風向垂直的郊外,才能減少空氣污染的影響。海、陸、空交通和工程建設方面也與氣候條件有關。例如,公路和鐵路的建設,必須考慮到路線經過地區的氣溫和降水等氣候條件。否則,工程設計(如防洪)就可能不恰當。又如,飛機場不宜建在多霧的地方。人體健康與氣候關係也十分密切。適宜的日照、溫度、濕度等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所以療養地點的選擇,對日照、氣溫、濕度等條件都有一定的要求。相反,大氣的污染,會直接危害到人體的健康。(二)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越來越強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人類通過改變地面狀況,進而影響和改造局部地區的氣候。因為地面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人類改變地面狀況,會引起近地面大氣中的熱量和水汽發生變化,直接影響到局部地區的氣候。例如,人工造林與濫伐森林,對局部地區氣候的影響截然不同。人工造林,可使林區風速減小,氣溫降低,濕度增大。在乾旱地區造林,可以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在沿海地區造林,可以防止海風侵襲。相反,濫伐森林,盲目開荒,會導致塵暴盛行,水旱災害增多,氣候惡化。當前,人類改造氣候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人工造林。又如,隨著水利事業的發展,水庫不斷增多,灌溉面積不斷擴大,這樣就使水庫及灌區附近的大氣濕度、雲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從而緩和了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氣候。

2.人類活動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質,使大氣污染加重,導致氣候變化。(1)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由於工廠、交通工具、家庭爐灶大量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森林大量被砍伐,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與日俱增。二氧化碳能強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紅外線長波輻射,故使大氣溫度增高。人們稱之為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據估計,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全球的年平均氣溫將升高1.5℃~4.5℃。因此,隨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多,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

全球變暖,將會對人類生存環境。社會經濟發生重大影響。例如,隨著氣溫升高,兩極的冰雪會部分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這將給沿海的國家或城市帶來災難。又如,隨著氣溫升高,各地降水和乾濕狀況也會發生變化。由於氣溫升高,蒸發加強,氣候會變得乾旱,現在溫帶的耕作業發達地區將會退化成草原;乾旱的地區將變得更加乾旱;亞寒帶某些地區則因氣溫升高,將會適宜溫帶作物的生長等等。這樣就導致世界各地農業生產有所改變。因此,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引起全球變暖,成為當前世界環境的主要問題之一,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①。(2)排入大氣的氯氟烴,嚴重破壞臭氧層。近些年來,工業生產和家庭廣泛使用冰櫃和電冰箱,排放出大量的氯氟烴。這些化學物質在低空不易分解,可以上升至平流層,破壞那裡的臭氧,使臭氧喪失吸收太陽紫外線的性能。據一些科學家的研究,大氣中的臭氧每減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線就增加 2%。現在,南極上空已出現臭氧層空洞,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在減薄。臭氧層的破壞,給地球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極大危害。首先,臭氧減少,射向地面的紫外線就增多,這將會損害人的免疫能力,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加,並可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其次,還可能導致世界氣候變暖。這不僅是因為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而且氯氟烴還可強烈吸收紅外線輻射,引起「溫室效應」。(3)排入大氣的酸性氣體,造成酸雨危害。工廠、汽車、飛機等燃燒煤和石油、天然氣,不斷向大氣中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這些酸性氣體,在大氣中緩慢氧化,分別形成硫酸和硝酸。這兩類強酸隨雨、雪、雹、霧降落到地面,便形成酸雨、酸雪、酸霧等,統稱酸雨。酸雨不僅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會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並可危及人類健康,腐蝕建築物等。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和酸雨,是人類活動使大氣嚴重污染的結果,這是當代人類社會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全世界正在採取一些共同的行動。例如,減少能大量產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的使用量,降低小汽車等的能耗,大幅度減少含氯氟烴的使用量,以減少對大氣的污染,並大力植樹造林等等。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在城市氣候中表現得最為突出。例如,城市人口集中,工廠、汽車、家庭爐灶大量地消耗能源,除對大氣造成污染外,還釋放出廢熱進入大氣,直接增暖了大氣。這種人為釋放的熱,使城市的年平均氣溫比郊區可高出0.5℃~3℃,或者更多一些。在人口密度大、工業發達的城市尤為明顯。這就使得城市在溫度的空間分布上,猶如一個溫暖的島嶼,稱為「熱島效應」。

問題和練習氣候資源、氣象災害、大氣環境保護[考綱要求]光、熱、水、風等氣候資源及其利用。寒潮、颱風、暴雨、大氣等氣象災害的危害及防禦。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知識講解]

氣候知識結構氣候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面狀況(地形、地表狀況)、洋流氣候要素——氣溫、降水、氣壓、風等氣候特徵——氣候要素在時間上的不同組合氣候類型——氣候特徵在空間上的相對統一氣候分布——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地區氣候資源——光照、熱量、降水、風氣象災害——乾旱、洪澇、颱風、寒潮、沙塵暴氣候評價——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為標準氣候和其他自然要素的關係:如與自然帶空間分布上對應關係(模式)

一、氣候資源1、特點目前人類利用的氣候資源:太陽輻射、熱量、降水和風等。與其他資源的共同點: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離不開對其開發利用的技術條件和資金投入。與其他自然資源的不同點:普遍存在性,只是數量多少和結構的差異;數值特徵,在一定數值範圍內才具有資源價值;有較大的變率。2、開發利用農業:是農業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該地的種植制度(作物結構、熟制、配置和種植方式)。合理充分利用氣候資源的措施:間作、套種方式,塑料大棚、溫室、生態農業、立體農業。

建築:太陽高度與房屋採光強度和面積的關係;日照與街道方位。街道宜採取南北方向和東西方向的中間方位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風與城市規劃:大氣污染工廠建在下風向、垂直風向的郊外或最小風頻風向上風向。

交通:公路、鐵路考慮暴雨、泥石流、大風出現的強度和頻率以及凍土、積雪的深度等: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據暴雨強度設計;機場選擇低雲、霧和暴雨出現頻率較少、風速較小,應選在距城市較遠、地勢較高的地方。旅遊:吉林市的霧淞、哈爾濱的冰雕。命題角度1:氣候資源開發與農業、建築、交通、城市規劃、旅遊產業結合例1、(2010年天津卷文綜地理第13題)13.(24分)結合圖文材料,回答問題。隨著礦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氣中二氧化碳不斷增多。充分利用太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強大氣「溫室效應」的?(6分)利用「溫室效應」原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採用大棚技術種植蔬菜、花卉等作物。(2)參考圖13,分別說明大棚技術對農業生產光、熱、水條件的有利影響。(9分)(3)北京正在建設大型太陽能發電站(見圖14)。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陽能發電站的社會經濟區位條件有哪些?請列舉三項。(9分)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長波輻射,提高了大氣溫度;增加了大氣逆輻射,補償了地面損失的熱量。(2)使冬季的太陽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內的溫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種植(可以減輕凍害,提高農業生產抗災能力);有利於保持、調節大棚內空氣和土壤的水分。(3)市場對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科技力量強;經濟基礎雄厚(資金充足);首都對環境質量要求高。答出任意三項即可。例2、[2011·安徽卷] 圖11為某地住宅建築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圖,完成29~30題。

29.該地可能是(  )A.剛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緣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區【答案】 D 【解析】 看圖可知冬夏正午太陽都位於該住宅的正南面(也可根據圖中冬夏正午太陽高度的差值46°52′ 確定該地位於回歸線至極點之間,再結合冬夏正午太陽方位,確定該地位於北回歸線以北。)剛果盆地在赤道附近、撒哈拉沙漠南緣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巴西高原位於南半球均不符合條件。30.僅考慮地球運動,圖示窗戶、屋檐搭配對室內光熱的影響有(  )①利於夏季遮陽、冬季採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內的日照面積逐漸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陽作用逐漸增強④利於減少室內能源消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 【解析】使用排除法。冬至到春分,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越來越大,而正午室內的日照面積則會越來越小。因此②不正確,只能選擇C。例3、(2011江蘇卷)B.【城鄉規劃】圖23為我國某城市建成區示意圖,圖24為該市3個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區面積圖。讀圖回答問題(10分)

(1)1998年以來,該城市建成區的主要擴展方向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影響其擴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2)M區為該市的重化工園區,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該城市擬在東南方向新建一條高速公路,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1)東北西南東南河流和鐵路(2)位於河流下游;位於河流下風向;交通便利(3)位於城市發展的主要擴展方向之一;有利於加強城城市與外部的聯繫【解析】(1)讀圖24 該市3個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區面積圖可知,1993年以來,該城市建成區的主要擴展方向為東北、西南和東南方向,結合圖23可知,這三個方向上有河流和鐵路,交通便利。(2)重化工區會帶來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重化工園區布局在M區,是因為M區位於河流下游,根據圖23中風頻圖可知位於盛行風下風向,這樣可以減少對該城區中心區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同時M區交通便利。(3)考慮到東南方向是該城市建成區的主要擴展方向(第1問可知),而原來東南方向上沒有公路,為了加強城市與外界的聯繫,所以該城市在東南方向新建一條高速公路。二、氣象災害及其防禦1、颱風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稱為颶風)。形成:熱帶或副熱帶海面溫度在26℃的廣闊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發生頻率最高、強度最大。危害:主要由強風、特大暴雨和風暴潮造成,我國登陸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台灣、海南、福建等省。措施: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對颱風的探測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2、暴雨洪澇形成:源源不斷的水汽供應;強烈的上升運動;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時間長分布:亞洲最多。我國主要發生在南方和東部地區措施: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提高預報正確率,減輕洪澇災害損失;工程措施:修築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或滯洪、蓄洪區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區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3、乾旱——受災面積最大的一種氣象災害防禦措施: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乾旱區的生態環境;種植耐旱作物;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4、寒潮概念: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範圍的劇烈降溫,並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影響範圍:全國大部分地區,只有西藏、雲貴地區受影響較小。影響:帶來嚴寒、大風、霜凍等惡劣天氣(秋季、春季寒潮對農作物危害最大)。命題角度2:災害性天氣和天氣系統結合例4.(2010·全國文綜2)下圖是2010年3月中旬發生在我國的沙塵暴的一幅遙感影像,圖中色調由淺至深,依次是雲層,被卷到空中的沙塵和陸地表面。讀圖,完成(1)~(3)題。

(1)該沙塵暴發生地位於()A.副極地低壓帶B.西風帶C.副熱帶高壓帶D.東北信風帶(2)導致該沙塵暴的天氣系統是()A.反氣旋、冷鋒B. 反氣旋、暖鋒C. 氣旋、冷鋒D. 氣旋、暖鋒(3)影像中部顯示的是該沙塵暴的()A.中心區,沙塵揚升B.邊緣區,沙塵擴散C. 中心區,沙塵沉降D. 邊緣區,沙塵沉降解析:第(1)題,沙塵暴多發生於中緯度的乾旱、半乾旱地區,我國沙塵暴多發生於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此緯度位置應屬西風帶,故選B。第(2)題,3月中旬該地區氣溫回升快,易形成氣旋,而此時降水較少,空氣乾燥,上升氣流易揚起沙塵。另外,此時冷空氣勢力仍較強,易南下形成冷鋒,從而形成大風、沙塵暴,故選C。第(3)題,由圖中雲層和沙塵運動圖可知此影像中部為沙塵暴的中心區,沙塵被上升氣流帶到高空,故選A。答案:(1)B(2)C(3)A命題立意:本題組考查沙塵暴、天氣系統等知識,同時重點考查審題及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讀圖、析圖的能力。知識鏈接:氣象災害與天氣系統氣象災害是我國影響面最廣的災害。我國氣象災害種類多,主要有乾旱、暴雨、熱帶氣旋、風雹、冷凍、雪災、熱浪、乾熱風、連陰雨、沙塵暴、濃霧等,其中乾旱、颱風、寒潮對我國農業的危害影響範圍最廣、災情最重。這些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天氣系統關係密切,如乾旱與反氣旋、颱風與氣旋、沙塵暴與冷鋒、寒潮與冷鋒、梅雨與准靜止鋒等,用天氣系統解釋氣象災害的形成與分布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熱點,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命題角度3:天氣、氣候系統和地質災害、水文災害等自然災害結合例5、(2011安徽卷)34.(30分)根據材料和圖14,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亞洲冷高壓一般形成於9月份,並逐步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半年的天氣受其影響,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經歷一次暴雨過程。圖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時地面氣壓場。

(1)圖示時間銀川氣溫(高/低)於成都,分析成因。(10分)(2)指出圖中成都的風向,判斷過境成都的天氣系統並簡述理由。(10分)(3)該天氣過程在四川盆地邊緣可能引發哪些地質災害?若野營遇此情況,應如何防範和自救?(10分)【答案】(1)低與成都相比,銀川緯度較高,海拔教高,濕度較小,雲量較少,大氣逆輻射弱,接近冷氣團的源地;成都北側的山脈削弱了冷空氣的勢力,且熱島效應較強。(2)偏北風冷鋒成都北為高壓,南為低壓;冷氣團主動向南移動,與暖氣團相遇形成鋒面;過境時形成暴雨。(判斷為低壓,言之有理,酌情給分)(3)滑坡、泥石流紮營時,避開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彎曲和匯合處,以及懸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於泥石流前進方向的高處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護頭部。【解析】本題考查天氣系統和災害問題。兩大題即兼顧了自然和人文,也落實了區域載體對於地理研究的意義。(1)兩地氣溫高低與緯度、天氣、地形等有關。圖示時間2006年9月3日20時,即為晚上8點,銀川與成都相比,銀川緯度較高,海拔較高,受高壓控制,濕度較小,雲量較少,大氣逆輻射弱,接近冷空氣的源地;成都北側的山脈削弱了冷空氣的勢力,且熱島效應較強,所以銀川氣溫低於成都。(2)根據圖中等壓線的分布特點,成都北為高壓,南為低壓,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偏,即成都的風向偏北,冷空氣主動向南移動,與暖空氣相遇形成鋒面,過境時形成暴雨。(3)四川盆地邊緣為山地,地勢起伏大,該天氣過程在四川盆地邊緣形成暴雨,可能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野營遇此情況,紮營是,避開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彎曲和匯合處,以及懸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於泥石流前進的高處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主要保護頭部等。例6、[2011·天津卷]圖4為兩種地質現象示意圖,圖5為華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圖文材料,回答8~9題。

8.發生圖4所示兩種地質現象共同的必要條件是(  )A.突發地震B.坡度較大的山地C.連降暴雨D.地表堆積物較多【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地質災害的有關知識。從圖中可知,這兩種地質災害一個為滑坡,一個為泥石流,它們發生的共同必要條件是都有坡度較大的山地,B項正確。9.圖5所示的四處房屋,陽光射入時間最長,且受圖4所示地質災害威脅最小的是(  )A.aB.bC.cD.d【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等高線判斷。a位於山谷地區,易發生地質災害;b位於台地,東西方沒有山地阻擋,光照時間長;c、d西側都為山地,影響光照。因此答案B正確。命題角度4:給相關材料探究學習氣象災害例7、(2011福建卷)B.【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冰雹是在氣流強烈升降條件下發生的一種固體降水現象,其顆粒大小一般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數,圖20示意圖我國東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變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該省冰雹發生最多的季節,並分析其原因。(9分)【答案】春季。春季冷暖氣流常在該省交匯,易使暖氣流強烈抬升;春季氣溫回升快,空氣對流加強。【解析】讀圖20可知,省冰雹發生最多的是4月份,為春季,根據題干信息「冰雹是在氣流強烈升降條件下發生的一種固體降水現象」可知,該省在春季冷暖氣流常交匯,易使暖空氣抬升,空氣對流加強,從而冰雹發生多。(2)簡述冰雹帶來的危害,並提出防禦措施。(6分)【答案】危害:毀壞農作物,擊傷人畜,甚至砸壞建築物。措施:加強監測與預報,做好人工防雹等。【解析】考慮「冰雹顆粒大小一般為5-50mm」,冰雹顆粒大,質量重,所以冰雹會毀壞農作物、擊傷人畜、甚至破壞建築物。對冰雹防禦措施主要是加強監測與預報.做好人工防雹等。三、大氣環境保護(1)全球變暖人為原因:人類活動排入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強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紅外線長波輻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原因:一是燃燒礦物燃料排放;二是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全球變暖影響:生態環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脹及極冰融化),對沿海低地國家和地區構成威脅。社會經濟: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溫帶地區乾旱使農業發達地區的耕地變為草地、高緯地區降水增加,適宜溫帶作物生長。)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採用新能源;加強國際合作。(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南極附近出現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現在春季(9~11月)臭氧量減少的人為原因:冰箱、空調等釋放出氟氯烴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層發生光化學反應消耗O3。臭氧減少危害:到達地面的太陽紫外線增多,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保護措施:國際合作,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製新型的製冷系統。(3)酸雨危害與防治酸雨:pH值小於5.6的降水形成: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入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我國情況:煤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區覆蓋面積佔40%,西南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為重酸雨區。季節性:東北主要在冬季。(冬季取暖時間長)危害: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迹,並危及人體健康。防治:最根本途徑是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開展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發展潔凈煤技術和清潔燃料技術控制酸雨。命題角度5:大氣熱力過程、逆溫現象與大氣環境保護例8、煙流的擴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態,大氣對流運動對煙流污染物的擴散具有很大的影響。讀下面四幅圖,回答1~2題。1.下列四種煙流擴散形態,與其對應的大氣狀況圖正確的是(D)

解析:大氣的穩定程度決定著煙流的擴散形態,大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時,煙流呈波浪型;下層穩定上層不穩定時呈爬升型;下層不穩定上層穩定呈熏蒸型;大氣處於穩定狀態時呈平展型。2.波浪型煙流出現的時間多在( D)A.晴朗的夜間B.日出前後C.多雲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解析晴朗的白天,由於近地面受熱不均,大氣不穩定,煙流呈波浪型狀態。命題立意:本題以較為常見的近地面氣溫垂直變化示意圖為情境,並結合一定的時空條件,綜合考查大氣熱狀況、風與煙型,同時考查讀圖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只要掌握了基礎知識,正確解答本題就比較容易。知識鏈接:(1)逆溫現象:對流層由於熱量主要直接來自地面輻射,所以海拔越高,氣溫越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C。有時候出現下列情況:①海拔上升,氣溫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幅度小於6°C。這就是逆溫現象。逆溫現象往往出現在近地面氣溫較低的時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溫現象使空氣對流運動減弱,大氣中的污染物不易擴散,大氣環境較差。(2)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的關係本部分主要考查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的相互轉化、區別和聯繫,以及大氣運動能量的根本來源和直接熱源的差異。太陽輻射透過地球大氣到達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氣之間進行一系列能量轉換,可利用下圖掌握之:

[能力訓練]一、單項選擇1、如圖為某類影響我國農業的自然災害等值線分布圖,此圖反映的自然災害可能是:

A.旱澇災害B.霜凍災害C.生物災害D.颱風災害2、圖中等值線分布反映主要受:①緯度影響 ②洋流影響 ③海陸位置影響④鋒面影響⑤受地形影響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D.③④讀我國北方某地區的部分統計資料。回答3~4題:年份森林覆蓋率耕地面積(km2)年降水量(mm)氣溫年較差(℃)河流含沙量糧食平均單產(萬kg/公頃)糧食總產(億kg)197519%3334203810%1.231.025199512%4783504235%0.90.9753、上述材料反映導致該地區20年來糧食產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A.退耕還牧面積增大B.氣候發生異常,出現水旱災害C.毀林開荒現象嚴重D.人口增長過快4、目前,該地區生態環境最主要的問題是:A.風沙危害嚴重B.水土流失加劇C.氣候大陸性特徵增強D.光照條件差(2011·臨沂模擬)下圖為2006年南極臭氧空洞統計圖。讀圖回答5—7題。

5、2006年南極臭氧空洞極大值出現時(  )A.新加坡為太陽直射B.南極地區正值極夜C.澳大利亞秋收正忙D.中國東部沿海伏季休漁6、2006年臭氧空洞最大範圍從南極點平均達到的緯度接近(  )A.80°SB.70°SC.60°SD.50°S7、2006年與1979~2006年平均值兩條曲線相比,說明2006年(  )A.太陽活動強烈,是極大年B.破壞臭氧層產品生產受到限制,但成效滯後C.國家間未達成共識,收效甚微D.工廠貪圖利潤,氟氯烴等化合物偷排嚴重位於赤道附近的一個美麗富饒島嶼,曾是人們心目中的「旅遊天堂」,然而近年來.全球氣溫變暖引起海水的溫度上升,導致該島嶼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脅到該島嶼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斷腐爛,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氣,使該區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臨窒息的危險。與此同時,浮游生物屍體形成的沉澱物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生長環境.使厚本清澈碧藍的海域變成暗色。據此判斷8-10題。8.導致該島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A.水體的富營養化B.海洋污染C.全球變暖D.海水的溫度上升9.海平面上升使島上居民不得不考慮遷居他鄉,這種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是()A.經濟因素B.環境因素  C.政治因素D.社會因素10.該島嶼及其附近的許多島嶼的表面形態已是千瘡百孔.其主要原因是()A.海浪的機械侵蝕  B.物理風化C.海浪的化學侵蝕  D.風力侵蝕11.徐州市空氣質量預報「12日污染指數:4級,不利於污染物擴散」,不利於污染物擴散最有可能的是:()A.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B.冷空氣過境近地面大氣出現逆溫現象C.風力大D.城市多高大建築,空氣流動不通暢中國教育報《風沙威逼北京域》曾報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風沙再起,這已是今春第8次沙塵暴天氣了。據氣象專家說,像今年沙塵暴來得這樣早,次數頻繁,危害大,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風沙威逼北京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據此回答12-14題。12.從城市環境污染角度看,沙塵暴將使北京城市環境質量嚴重下降。沙塵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碳氫化合物D.懸浮顆粒13.從生態破壞角度看,與沙塵暴形成原因緊密相關的是()A.西北地區水土流失面積日趨擴大B.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C.西北地區土地鹽漬化問題日趨嚴重D.西北地區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14.沙塵暴作為一種天氣現象,它的形成是由於()A.冷鋒過境B.暖鋒過境C.氣旋過境D.反氣旋過境15.下圖漫畫「千呼萬喚出一『滴』」反映了當今世界正面臨著()

A.氣候變暖問題B.水資源短缺問題C.酸雨問題D.臭氧空洞問題二、綜合題16、讀「某年歐洲降水pH值等值線圖」分析後,回答下列各小題:

(1)下列各國中,圖示環境問題比較嚴重的兩個國家是_______、_______。A.西班牙B.瑞典C.德國D.冰島E.義大利(2)產生該問題的直接原因。(3)該環境問題對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對生物資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17、讀下圖,回答下列各小題:

(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含義:A.生產規模_____________,B.對自然資源_____________,C.生產活動________________,D.破壞_________________。(2)圖中反映出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向____________發展,表明人類同環境關係的________。要協調人地關係,就必須促進二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們要爭取的可持續發展是這樣一種發展,它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遵循的原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圖,分析後回答下列各小題:

(1)地區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區沙漠化的人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防治西北地區土地的沙漠化,我國正在這些沙漠化嚴重的地區進行巨大的生態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2)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區出現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太原(圖)和天津圖兩城市示意圖,回答:

(1)兩城市在區位因素上的共同之處是,,(2)讀表2,分析:表2天津與太原空氣質量周報(1999年6月×周)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級別太原218TSPIV天津82TSPII註:TSP為總懸浮顆粒A.兩城市的首要污染物都是TSP,其產生的人為原因是。B.太原市本周污染指數是天津市的2.5倍,原因是。(3)兩城市在經濟發展上有何互補性?20、我國南方凍雨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凍雨主要分布的省級行政區簡稱是B、C(2)、A區域比凍雨區緯度高,有史以來凍雨對A影響極小主要原因是(3)、關於這次凍雨的成因,敘述錯誤的是()A.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我國冬季風增強,造成了我國南方長時間的雨雪天氣B.北方的冷氣流南下,與南方北上的暖濕氣流相遇,形成冷鋒天氣C.厄爾尼諾造成夏季風提前登陸,是這次凍雨的主要成因D.1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南方的太陽高度小,氣溫驟降形成凍雨(4)、舉例說明凍雨對c省哪些農作物產生危害?除了凍雨,此區域發展農業還有那些氣象災害?(5)、B省大部分位於地形區,特徵是,多分布地貌類型,主要是地質作用形成。(6)、從地理角度分析貴陽城市名稱的起因?(7)、株洲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是和鐵路交匯樞紐,是我國重要的有色冶金工業城市,說明其發展有色冶金工業的有利區位?(8)、從地形角度說明B、C區域凍雨的共同成因?(9)、下列四幅圖所示山脈既是地勢階梯分界線,又屬於C省的是()

(10)、C省區國土整治重點是什麼?由於人們強取耕地和樵柴,造成嚴重水土流失,是說明保持水土的最佳措施?[能力訓練答案]一、單項選擇1A2B3C4B5A 6C 7B(5、6、7、解析:由圖可知,2006年南極臭氧空洞極大值出現於9月中旬,接近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附近。2006年臭氧空洞最大範圍約為3 000萬平方千米,可計算出其範圍的半徑約為3 110千米,按照經線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相差約為111千米。可推知其範圍約跨28個緯度,最接近的外部邊界為60°S。2006年與1979~2006年平均值相比,臭氧空洞加劇說明導致臭氧破壞的物質仍在排放。)8C9B10C11B12D13B14A 15B二、綜合題16、答案:(1)B C(2)工業廢氣中含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3)腐蝕建築物,損毀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受損,導致植物死亡71、答案:(1)過大亂采濫用違背自然規律自然資源(2)惡性方向對立 協調統一(3)滿足當代人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18、答案:(1)氣候乾旱,風力作用強盛過度放牧,不合理的墾殖,使植被遭到破壞 「三北」防護林(2)土質疏鬆,植被破壞嚴重,夏季多暴雨,對地面的水蝕作用強力植樹種草(3)該地區有色金屬冶煉工業發達,排放的廢氣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硫等酸性氣體,造成酸雨危害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進行回收利用。19、答案:(1)地形都較平坦(1分)都屬於溫帶季風氣候,較溫暖濕潤;(1分)都靠近河流;(1)都有較豐富的資源,太原煤炭豐富,天津有海鹽和石油;(1分)都是交通樞紐。(1分)(2)a燃燒煤炭(2分)b太原是能源重化工城市,煤炭的消費量相對較大;天津是綜合性工業城市,煤炭消費量相對較小。(2分)太原全於河谷盆地,地形較封閉,不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天津位於瀕海平原,地形開闊,有利於大氣污染物的擴散。(2分)(3)太原可為天津提供能源(電力)和鋼鐵等工業原材料(1分),天津可為太原提供資金、技術和多種工業品(1分)20、答案:(1)、黔或貴,湘(2)、盆地地形,北有秦嶺大巴山的阻擋,受冬季風影響小。(3)、CD(4)、茶樹,柑橘,毛竹,春季低溫陰雨,夏季洪澇、伏旱(5)、雲貴高原;地形崎嶇;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蝕(6)、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雨季長,陰雨天氣多;冬季受昆明准靜止鋒影響,位於冷氣團一側,終日陰雨連綿,因此陽光寶貴稱貴陽。(7).湘黔線和京廣線;①有色金屬豐富,原料豐富,②水電充足,③地形平坦,水源豐富,④交通便利,⑤市場廣闊(8),貴州凍雨區位於雲貴高原東北坡地,湖南凍雨區位於西部南部低山丘陵區,都處於西北季風迎風坡。(9)、A(10)、低山丘陵區的綜合開發,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首先解決農村生活能源問題,推廣使用煤、省柴灶,營造薪炭林,大辦沼氣,開發小水電。鏈接: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節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一、全球氣候變化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是指一個特定地點、區域或全球的長時間的氣候改變,是以某些與平均天氣狀況有關的特徵,如溫度、降水量、風等要素的變化來度量的。READING閱讀氣候變化史的劃分從時間尺度來看,通常把地球氣候變化史劃分為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近現代三個階段。地質時期的氣候,指距今1萬年以前,以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為特點,時間尺度在10萬年以上。歷史時期的氣候,一般是指第四紀末次冰期結束以後,近1萬年來的氣候。近現代氣候,則是指近一兩百年來,有氣象觀測記錄時期的氣候。冰期是指地質歷史上氣候寒冷、冰川廣泛發育的時期;間冰期是指兩個冰期之間氣候比較溫暖的時期。(一)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在地質時期,地球表面經歷過幾次大冰期氣候,即震旦紀大冰期、石炭一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大冰期之間相隔2億~3億年,為大間冰期。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冷暖乾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總體來看,在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過程中,溫暖期較長,寒冷期偏短;濕潤期與乾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濕潤期為主。

ACTIVITY活動探究1.在圖4-19中標出幾次大冰期,並大體估算其時間。2.查閱相關資料,看一看恐龍繁盛的時期大約在哪個代的哪個紀,當時的氣候有什麼特點。3.據圖4-19,歸納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的特點。

(二)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關於冰後期10 000年來的氣候變化情況,挪威氣候學家曾作出10 000年來挪威的雪線升降圖(見圖4-20)。挪威的現代雪線高度一般在1 600米左右,雪線高於l 600米的時期氣候比現代溫暖,雪線低於l 600米的時期氣候比現代寒冷。著名科學家竺可楨根據我國古代文字記載和考古發現,繪出了中國近5 000年的氣溫變化曲線(見圖4-20)。

READING閱讀雪線、冰蓋雪線長年積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與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線,是一種氣候標誌線。其分布高度主要取決於氣溫、降水量和地形條件雪線以上可出現常年積雪,並形成冰川。冰蓋又稱冰原,指覆蓋在各種地形上的巨厚冰體,由多年冰雪堆積擠壓而成。目前尚存的有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等。冰蓋的厚度可達數千米,是龐大的固體淡水庫。從圖4-20上看,近5 000年來,兩條曲線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全球氣候有兩次較大的波動,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500年的溫暖期,當時年均氣溫比現在高3-4℃;另一次是15世紀以來的寒冷期,其中1550一1850年屬於十分寒冷的階段,當時年均氣溫比現在低l-2℃。在過去的溫暖期,北半球的極地冰蓋曾經消失,海平面要比現在高出75厘米,熱帶和亞熱帶向北擴展到現在的加拿大和英格蘭。在寒冷期,出現於14—17世紀歐洲的小冰期,使傳統農作物頻頻歉收甚至絕收。(三)近現代的氣候變化近現代的氣候觀測記錄表明,自1861年以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呈上升的趨勢,20世紀增幅最大的兩個時期為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1998年則是最暖的年份。

近現代,全球陸地降水量發生了顯著變化,在20世紀增加了約2%。其中,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的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了0.5%~1%,熱帶地區平均每10年增加丁0.2%~0.3%,亞熱帶地區則平均每10年減少了0.3%左右。

雪蓋和冰川面積減少。衛星數據顯示,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全球雪蓋面積減少了10%左右。地面觀測表明,20世紀南北極以外地區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縮。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測潮數據表明,20世紀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我國大陸沿岸平均海下而亦呈現明顯的1:升趨勢,在過去的100年里,大約上升了0.14米。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會產生重大影響,第一,全球氣候變化本身就是資源條件的變化。如溫度和降水的增減,意味著熱量資源和水資源的變化,並改變了水、熱資源的空間分布格局,在許多地區增加了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難度。第二,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自然災害。如20世紀後半葉,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的暴雨發生頻率增加了2%~4%,而在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區,近數十年千旱的頻率和強度都有所增加。第三,全球氣候變化還將導致原有生態系統的改變。根據有關研究,如果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100年,世界上將有l/3的動植物棲息地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將導致大量物種因難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而滅絕。第四,全球氣候變化對主要生產領域,如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部門的影響更為顯著。就農業而言,氣候變化對農業產量、作物品種、耕作方式、農業生產的穩定性等方面,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第五,氣候變化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熱浪等),擴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ACTIVITY活動探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天津海濱平原在兩種方案下海平面上升的高度(米)

1.當海平面上升0.3米或1米時,天津市分別有哪些城鎮會被淹沒?2.倘若海平面持續上升,會對天津市造成哪些影響?第四節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一、自然災害的概念自然災害(Natural hazard)是指發生在地球表層系統中,能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災害的孕育和發生涉及多種因素,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這些事件的發生頻率、影響範圍和危害程度。按自然災害的成因與發生過程,可將自然災害劃分為洪澇,乾旱、地震、地質災害、氣象災害、農業災害和林業災害等。

二、自然災害的危害20世紀以來自然災害的典型事件

大多數自然災害是地球系統演化過程中的正常事件,但卻成為阻礙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各種類型的自然災害不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而且還會帶來各種間接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READING閱讀中國的自然災害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我國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影響範圍廣,對社會經濟正常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僅2003年,全國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達6002萬公頃,絕收914萬公頃;因災害死亡2 145人,緊急轉移安置707萬人,倒塌房屋348萬間;因各種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l 886億元。在我國的自然災害中,洪澇和乾旱最為常見,並且危害範圍較廣。地震災害雖沒有旱澇災害那樣頻繁,但危害程度並不亞於前者。三、中國的洪澇災害(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主要的洪澇災害洪澇災害包括洪水和雨澇兩大類型。洪水指氣候季節性變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徑流不能被河道容納,或因山洪暴發而使江河水位陡漲,導致河堤決口,水庫潰壩,城鎮和農田淹沒的現象。雨澇指因長期大雨或暴雨造成窪地積水不能及時排除,而形成災害的現象。由於洪水和雨澇往往同時發生,有時難以區別,所以常通稱為洪澇災害,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現了一系列重大的洪澇災害。READING閱讀20世90年代我國洪澇災情

READI閱讀1998年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1998年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24個縣(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尤其是長江發生了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其主要特點表現為:①洪水發生早、來勢猛。5月中旬至6月中旬,長江中下游大範圍降雨,江河水位迅猛上漲,洞庭湖、鄱陽湖基本蓄滿,初步形成了中下游的高水位與長江上游未水相互頂托之勢。②洪峰次數多、水位高。長江幹流接連出現8次洪峰,沙市至九汪江段多次超過歷史最高水位。③洪水持續時間長。從6月中旬至9月初,長江幹流沙市、監利、漢口、九江水文站超警戒水位的天數長達57~76天,監利、九江江段超歷史最高水位的天數長達40多天。

(二)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洪澇災害的成因較為複雜,如季節性的區域強降水、流域地貌特徵、江河的洪枯流量變化大、植被分布以及人類活動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發洪澇災害。一般來說,洪澇災害的發生,受氣候因素的影響較大。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的影響,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季節分配不均。不論是在南方和北方,還是在沿海和內陸,都曾因暴雨而釀成過洪澇災害。春夏之交,夏季風開始在華南一帶盛行,同時北方冷空氣仍較活躍,冷暖空氣多交綏於華南地區,暴雨時常發生,在6、7月份,隨著夏季風的向北推進,冷暖空氣再交綏於江淮地區,形成江淮梅雨。在7、8月份,隨著夏季風的進一步北移,多雨帶移到華北和東北地區,出現北方盛夏暴雨季節。西南地區受西南夏季風的影響,也時降暴雨。在8、9月份,東南沿海常受熱帶氣旋,尤其是颱風的影響,形成狂風暴雨。我國暴雨具有季節性、頻發性和高強度的特點,有時還因多個暴雨天氣系統疊加,形成特大暴雨。暴雨範圍廣、歷時長和強度大,往往引發特大洪水。近年來因氣候異常,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顯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洪澇災害。ACTIVITY活動探究查閱1998年長江流域相關的雨情,水情和災情等資料,簡要說明1998年長江洪水造成的危害,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澇災害2003年6—7月,淮河流域發生了1954年以來最大的洪水,使淮河中下游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在這次災害中,4 800萬人口和200萬公頃農田受到威脅,被水圍困人口達210萬,倒塌房屋15萬間,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逾180億元。ACTIVITY活動探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淮河流域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年降雨量的 50%~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洪澇災害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如1931年、 1954年、1991年以及2003年的全流域性大水,都是由暴雨引起的。淮河千流全長1 000千米,總落差約200米,平均比降小,尤其是中游許多河段,河道彎曲狹窄,泄水不暢。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彙集在一起,極易在中下游地區造成洪澇災害。黃河奪淮後,打亂了淮河原有的水系,淤塞了中下遊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淮河水患。隨著當地人口的持續增長,人與水開始爭地。人們圍湖墾田,使淮河流域湖泊與河流的調蓄能力大幅度下降。據記載,近500年間,淮河流域共發生水災350次。近半個世紀以來,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發生一次大洪水。1.從自然和人類活動兩個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澇災害頻發的原因。2.下列措施中,哪些適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實施:①開挖入長江水道②防止凌汛泛濫③上游植樹造林④利用中下游窪地,修建蓄洪工程
推薦閱讀:

肚腹又冷又痛,寒涼已成氣候
《子平真詮》學習之十四論用神配氣候得失
十三、論用神配氣候得失
用五運六氣模型對比南北半球的氣候差異性

TAG:氣候 | 大氣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