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里的隱喻世界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西遊記》,它是華人的啟蒙童話。每個華人孩提時候,幾乎都為《西遊記》而痴迷。這有點類似西方的《白雪公主》之類。
《白雪公主》講述的是一個女人成長的故事:女孩時期,愛上自己的父親,卻面對母親的壓迫,所以女孩很難過,儘管女孩比自己母親美麗。女孩從痛苦中成長,開始一段愛的探索,她邂逅了7個小矮人。小矮人們很愛她,對她很好,但小矮人並不是她心中理想的愛人,因為他們很貧困,也不夠帥,個子太矮,還是孤兒。她最後遇見了一個騎白馬的王子,高大英俊,父親是國王,真是太理想了,就趕緊嫁給了他,「從此,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裡面一個有趣的隱喻是,女人多少都有點戀父情結,一個女人在遇見自己的「真命天子」之前,一般會先後遇見7個「有緣沒分」的「男朋友」.這些「小矮人」為她做了美麗的嫁衣,才讓她打動「白馬王子」。
童話里從來沒有交代「小矮人」可以找到什麼樣的「女朋友」,但「白雪公主」留給他們的肯定是失戀的感覺,誰讓他個子不夠高,財富不夠多,又沒有一個國王爸爸呢?——儘管他們對白雪公主最好。
白雪公主有什麼?不過「美麗」罷了……
《西遊記》講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一起取經的故事,整個一個童話的架構。
孫悟空無疑是第一主角,孫悟空是猴子變來的,科學也證明人類都是猴子變化來的,不過孫悟空半人半猴,還沒進化徹底。孫悟空勇敢、正直、靈性(有悟性)、能幹(專業技術出色)、陽光而充滿活力。
孫出身卑微,小小的花果山,初入人世,就面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他學習加天賦,很快成功立足,再按照弱肉強食的規則,他逼閻王,闖龍宮。
從這裡開始,中國人的社會正式展開:閻王、龍宮再混蛋那也是官家,現在叫黨政機關,孫不過一個「普通老百姓」,很快遭到鎮壓,沒想到愣頭青孫悟空競把那些草包暴力機器打敗了。體制第一次面對「不和諧」,就勸其入「黨」,做享受腐敗特權的「國家幹部」。孫受寵若驚,不料頭回公款吃喝就破壞了官場的規矩,孫大約被開除「黨」籍了。不久再遭鎮壓,哪吒、二郎神等已經加入體制的精英齊上陣也奈何不了孫。天帝沒轍請來佛祖,佛祖享人香火替人消災,就出手鎮壓了孫。孫給佛祖尿了一手,佛祖大約幾天吃不下飯了。
這就是體制的可怕。這個體制如同五指山,壓在每個人的頭上,誰也無法撼動。所以現在新中國人還常把房子、醫療、教育叫做「普通老百姓頭上的3座大山」。 其實真正的「五指山」是那種冷酷的體制。
沒有了孫悟空,體制顯示出一片穩定的「和諧社會」。俗世上衣食男女,每個人都想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必須在體制內。
這時唐僧出來了。這是一個固執堅持、寬厚善良、見識短淺、家庭婦女式的人物,有點像電視新聞里一邊扭秧歌一邊說「我們普通老百姓心裡真高興」的城市大嫂。唐僧是和諧社會的楷模。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遇的盛世」,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應當多點奉獻精神,比如「我為奧運獻愛心」什麼的。唐僧要去西天取「真經」。本來佛祖一句話就辦成的事,唐僧非要像原始社會一樣徒步去,這樣可以創造新的吉尼斯記錄。儘管領導很支持,可沒走多遠唐僧就差點被老虎給吃了。
街道辦事處的阿姨觀音菩薩看在心裡急在眼裡,就讓唐僧把孫悟空帶上,權當一匹藏獒吧。孫悟空感激唐僧解救,就報恩相陪。唐僧卻看不上這個墮落青年。悟空只好辭職。結果被套上「緊箍咒」——一種電子鐐銬。從此悟空就被強迫給體制服役,他貢獻了自己的才幹,保留著自己的勇敢正直。後來又來了2個同事:貪婪好色懶惰饕餮愛打小報告的豬八戒,沉默不語的沙僧。
在一路無聊的「大事業」中,他們4人歷遭劫難。除過白骨精沒有後台外,其餘為非作歹的妖怪幾乎都是省長的驢或部長的狗。想當年孫大鬧天宮無對手,如今為人打工卻常常一敗塗地,最終還是通過找門子托關係擺平事端。通觀九九八十一難,只有毫無背景的白骨精死得最慘,被孫一棍打死。對其餘惡棍差不多都不了了之。
悟空在漫長的被囚禁的500年里天性不改,但在這一西去歷程中卻慢慢蛻變為體制內的一份子——所謂修成正果。
我看《西遊記》,不知人們是讚許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還是讚許和權貴們稱兄道弟修成正果的孫行者。
中國人是虛偽的民族,是非往往並不直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寫肉慾的書告訴你肉慾不好,寫造反的書告訴你造反不好,所以西方人往往面對一個中國體制的陰險者時,常常被其和藹可親所蒙蔽、所感動。
孫悟空討男孩喜歡,因為他聰明能幹沒心機。可以交這樣的朋友,最好自己就是孫悟空。有人說孫悟空的金箍棒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我覺得即使是那麼回事,也是王小波小說中的性——乾淨明亮。
唐僧百無一是,但對事業的執著代表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這是一個人的靈魂。
豬八戒是我們無法擺脫的肉身,他是庸俗的墮落的甚至無能的。這些年豬八戒咸「豬」翻身,不過是映照了一個時代的無理想和反崇高。
沙僧默默奉獻,忠厚質樸,這是一個男人必須具備的品德。可惜他最不討女孩喜歡。
這4個人其實代表著一個男人性格的4個方面,有的人偏向豬八戒一些,有的人偏向唐僧一些。同時,這4個人也隱喻了一個小男孩到一個一個老男人的4個階段。
考量一個男孩成長的歷程來說,正好是從孫悟空到唐僧的過程:
童年的活潑聰穎調皮到少年的英氣逼人而又嫩綠幼稚,不斷增加的挫敗感,好鬥、勇敢、正直、桀驁不馴……這些都可以從孫悟空身上看到,甚至他隨心所欲的金箍棒都隱射了男孩少年的性意識。
青年剛進入社會,往往剛開始奮鬥,首先面對著頤指氣使的上司和壓抑的體制,適者生存扭曲著每個人的天性,對別人諂媚討好,對自己縱慾任性……這不就是豬八戒么?
人至中年,沉默地負擔著家庭,當年的拿雲壯志煙消雲散。少年時的理想是做科學家,如今或許下崗擺攤了,天天躲著城管……沙僧就是這麼個父兄形象。
人老了,沒什麼可賣的了,就倚老賣老,拿資格說話,拿緊箍咒說話,昏聵愚昧,但佔據著最多社會資源,所以成為各路妖怪和美女都垂涎的目標——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
從宗教文化上講,《西遊記》中的諸神在中國民間幾乎都有數不清的廟宇和崇拜。中國諸神與古希臘諸神有很大的不同,後者多關注人的靈魂和情感。中國諸神發乎中國人的實用主義,其功能更多是社會管理性質的,與中國傳統的政治體系幾乎完全重合。
民間第一神是玉皇大帝,其對應的是孤家寡人獨夫民賊的現實皇帝,王母娘娘則對應皇后或皇太后。龍王管水(「稅」),實際是皇帝收稅的酷吏象徵。閻王管生死,類似刑部獄吏。《西遊記》中聚精會神,那些為非作歹的牛鬼蛇神實則是體制內的特權人物象徵——古詞叫「衙內」。土地神和城隍都是專制社會的低級官吏,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那是官府的人,惹不起的。土地管農村戶口,城隍管商品糧戶口。土地神現在是村支書和鄉長的象徵,他們通過出賣農民祖傳的土地正在進化為城隍。
如來佛的西天是玉皇大帝之外的一個政治體系,只是這個西方政治體系從不「干涉中國內政」,倒是體現了傳統的中國「官官相護」的優良品德,成為玉皇大帝的統一戰線。
觀世音菩薩不去救苦救難普渡眾生,倒是息事寧人充當體制的滅火隊,四處調停統治者內部的矛盾,像個婦聯主任,或目下的工會主席。觀音就這一副居委會老大媽形象,通過「送溫暖」很能贏得「普通老百姓」的感動和擁護。
宗教都有宗教的建築,基督教有教堂,伊斯蘭有清真寺,佛教有寺院。中國的民間傳統宗教比較雜亂,為玉皇大帝和龍王修的廟宇往往類似官府的衙門。宗教本來是皈依靈魂的,但中國的民間宗教是走後門辦事用的——要勤走動勤燒香。相比而言,文化大革命時候遍及全國的語錄塔倒是體現了毛主義更像一種宗教。如今世界宗教研究組織將金太陽的主體思想列為世界第5大宗教,可見其專業精神。
唐僧是中國「領導」的化身,玉皇大帝——官府委派下來領導群眾完成一件光榮的使命。毛的老婆江青當年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是毛主席派來的」。唐僧又白又胖,但是性冷淡,沒有生活作風問題,但袈裟卻價值連城——可見其假崇高真腐敗。領導出門要騎馬,群眾就屁顛顛跟在後面步行吧。馬要名牌,起碼是奧迪以上。壞人——那些牛鬼蛇神只想吃唐僧肉,群眾的任務就保證領導的衣食住行和保護安全。領導的領導手段一是教育,灌輸我佛思想;二是懲戒,念緊箍咒;三是引誘,光榮完成任務即可成為領導——獲得了組織的信任。
唐僧是自學成才外加組織培養,再加上統治階級的出身很根紅苗正,成為組織的一份子。這有點像後來的政委。
孫悟空是典型的小市民化身。他出身在一個叫花果山的社區,以古惑仔的痞子行為給體制添了不少麻煩。他的正直單純使他鄙視欺軟怕硬的官吏,和官府極不合作,所以他從來不是黑社會。孫悟空有獨立傾向,因為他不願被納入體制內。對體制的挑戰使孫悟空成為失敗者。500年囚禁使他不得不屈服,特別是被戴上緊箍咒以後。在無能但自以為英明的唐僧領導下,流氓無產者孫悟空被招安參加了革命工作。說到取經,孫悟空一個跟斗雲就搞定的事,蠢驢領導非要作秀,像原始社會一樣親自跑一趟,孫悟空肯定覺得無比神經病。
比起當年大鬧天宮無對手來,西去路上孫悟空幾乎戰無不敗,可見他並不是很真心很賣力。有麻煩他就推到上級(觀音、如來們)那裡。這樣有三個好處,一是顯得領導很英明,二是顯得領導很被尊敬,三是悟空省事多。所以在後來,他用得最多的工作技能是筋斗雲,整天上訪去找領導——孫悟空成了孫行者。這時他已經完全適應了體制,或者說是被體制化了。
孫悟空無父無母,不讀書,不識稼穡,不懂禮節,不問疾苦,失去理想(他想回去花果山做大王,組織不同意),沒有同情心。他鄙視體制又無可奈何,他唯一喜歡的就是惡作劇。玩世不恭是他真正的內心狀態。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孫悟空被從五指山放出來後,「改過自新」的他就只是體制的工具——一個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罷了。金箍棒在孫悟空這裡已經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但他一直不知道用它來做什麼。
豬八戒是農民的化身。這常常讓我想到魯迅筆下的阿Q。阿Q的理想是「闊起來」,娶到吳媽,可惜他一直被體制排斥。豬八戒力氣大但不會打架,能吃苦但愛睡懶覺,長相也不那麼帥但整天想媳婦。豬八戒的理想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無比小農意識。被「發展」或者被「脅迫」進組織後,豬八戒依然念念不忘高老莊。遇到組織有困難時,他往往第一個「動搖」——對他來說實則是解脫,一心想著分了盤纏回高老莊。這有點像人民公社後期的自留地現象。在西行路上,豬八戒走進了一個花花世界,面對各種誘惑偶爾會心猿意馬,但內心深處依然想的是他的小日子。
對豬八戒來說,釘耙是一個物化的象徵。農民的質樸、憨厚、狡黠、吝嗇與釘耙結合得天衣無縫。豬八戒常常被孫悟空捉弄嘲笑——叫他獃子(有點類似「傻B」),但他也會打小報告出賣孫悟空。豬八戒其實從來不相信唐僧取經成佛的偉大理想,他只相信眼下的高老莊。在如來佛那裡領取經書時,唐僧他們被如來佛手下的奴才敲詐勒索,豬八戒和孫悟空都是鄙視的眼光。那一瞬間他們都很可愛。
提起沙僧,我不由想起《水滸》中的武大郎和《茶館》里的茶館老闆。一副擔子挑了一輩子,無家無舍,沒有地位,謹小慎微。我覺得沙僧曾經是一位小商人。在傳統中國抑商輕商的社會裡,這樣的小商人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也沒有什麼話語權。
《西遊記》從根本上其實是一本世俗小說,沒有愛情,沒有浪漫,沒有生活,沒有風花雪月,沒有個性和個體,只有身不由己的工作,只有妖魔橫行民不聊生的社會,只有永遠偉大的體制。就如同中國沒有詩人沒有科學家,只有左工部(杜甫)或者右拾遺(張衡)。
體制就是這樣一個東西,看不到摸不著,但它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最終會被招安被脅迫進體制內,不管你有多麼不情願,你有多麼沒意識到,最終你會成為體制的一份子。你以為你為老婆孩子工作,其實你是在為體制打工。按王小波的說法,你的生活必須接受他人的設置,設置最終構成體制。
在中共的政治綱領中,城市的工人和鄉村的農民是主要的發動對象,而且工人成為先鋒隊,農民成為「農民兄弟」,這樣體制安排與《西遊記》是多麼驚人的相似。當年大躍進、鍊鋼鐵、放衛星、階級鬥爭、批林批孔、農業學大寨甚囂塵上的時候,身披紅色袈裟的唐僧們遍及紅色中國。在唐僧的英明領導下,孫悟空成為武鬥的主角,3000萬豬八戒餓死在土地神面前,沙僧被以投機倒把罪投入監獄。那時,中國所有的諸神都被現實的神取代了。《西遊記》就這樣不露聲色地隱喻了一個現實的中國。
推薦閱讀:
※關於《大話西遊》,你未必知道的20個細節
※揭秘:《西遊記》中,女兒國王其實有些「污」
※楊潔如何為《西遊記》選角?(廉播第84期)
※《西遊記》與「文明的衝突」:神話與現實||唐僧西天取經大探秘(下)?
※西遊記白龍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