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史上最費腦子的10部電影

原文來源: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packages/article/0,28804,2004163_2004187_2004250,00.html
作者:Time

《時代周刊》盤點史上最費腦筋的10部電影。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

「我們去年在馬里昂巴德見過吧?」路人甲(男)對路人乙(女)說,這部號稱史上最難以理解的電影就這樣開始了。這兩位路人在一座法國古堡中就餐。其中一個人說他們認識,而另外一個人則不這麼認為。兩位主角不停滴在古堡中遊走,同時導演的鏡頭則十分留戀古堡走廊上讓人毛骨悚然的藤蔓。影片中不時地響起管風琴的聲音,一些身著盛裝的人出現在灑滿陽關的草坪上,他們身後拖著影子,而他們身後三角形的樹卻沒有影子。影片似乎沒有什麼劇情。這部電影到底要說什麼?

《記憶的碎片》(2000)

除了今年的《盜夢空間》,克里斯托弗·諾蘭指導的影片《記憶的碎片》同樣考驗觀眾的智商。這部影片中,主角萊昂納多·謝爾比患上了「短期記憶喪失症」,他們只能通過寶麗來快照、筆記和紋身來回憶起以前的事情,並由此尋找殺死他老婆的兇手「約翰·G」。當萊昂納多試圖將許多記憶的碎片拼接在一起時,銀幕前的觀眾也正將電影中倒敘呈現的種種場景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電影在黑白畫面、現實和回憶,以及真實和謊言見不斷閃回,主角萊昂納多不知該信任誰……,當然觀眾也雲來霧去。

《2001:太空漫遊》(1968)

這部斯坦利·庫布里奇的科幻電影中有猿猴、宇航員(其中有些人在冬眠)、一個神奇的石柱 —— 還有一部會說話的電腦HAL。儘管影片中有一台聲控的機器,但縱觀《2010:太空漫遊》全篇幾乎沒有多少對話。影片的畫面宏偉,同時配之以同樣恢弘的交響樂。影片上映的1968年迷幻藥盛行,且人類尚未登月。當時的《時代周刊》這樣描述這部電影:「斯坦利·庫布里奇將大銀幕變成了一個瘋狂的天文館,並向觀眾體驗了一把電影迷幻藥的威力。」這部根據C·克拉克的短篇故事改變的電影最終榮膺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鼴鼠》(1970)

《時代周刊》在1971年這樣評論俄籍智利導演亞歷桑德羅·左杜洛夫斯基寓意豐富的cult電影《鼴鼠》「這是一部本質上毫無生氣,卻又栩栩如生的受難電影」。本片1970年的預告片宣稱這是一部「充滿神秘色彩的電影,溫柔,並性感」。這也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一位神秘的牛仔殺死了一幫暴徒,然後拋棄了自己的兒子並用一位女子一同流浪。隨後,牛仔「鼴鼠」(左杜洛夫斯基飾)經歷了一系列光怪陸離的事件。他想「四大槍手」下戰書並打敗了他們,被一個假扮成男子的女人背叛,而且這個女人差點用手槍結束了他的性命。「鼴鼠」養好自己身上的槍傷後,又受到宗教的感化,並同一位侏儒相愛。他幫助一幫流浪漢越獄,但有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邪教分子殺害。故事就是這麼瘋狂。在2007年DVD版發行前,《鼴鼠》一直都是紐約午夜場cult電影(午夜場電影通常為色情暴力影片,譯者注)的大熱門。

《圓周率》(1998)

影片主角馬克思密林·科恩是一位不諳世事、沉醉在自己世界裡的數學家。當他即將用數學的方式解開世界運行之謎(或者說,至少他這麼認為)時,科恩成為了華爾街銀行家們以及一個試圖破解宗教密碼的猶太教團體的獵物。這兩種人都希望從科恩的研究成果中獲利。達倫·阿諾洛夫斯基這部黑白懸疑片背後,電影在試探人類心靈的深處,隨著對科恩對數學模式的破解,他逐漸遭受精神錯亂的折磨,但只這也推動者他去最求其中的規律。

大衛·林奇的全部作品

似乎很難從大衛·林奇的片子中摘出一部「最」瘋狂的電影,因為他的每一部電影中都暗含著一種癲狂。無論是在電影學院小試牛刀並富有迷幻藥色彩的《橡皮頭》(1977),還是《藍色天鵝絨》(1986)、電視劇《雙峰》(1990),亦或是《妖夜荒蹤》(1997)、《穆赫蘭道》(2001)和《內陸帝國》(2006),這些片子都是無一例外讓人為之瘋狂。在大衛·林奇的電影中,主人公在遊走在現實的邊緣,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被催眠般進入飄忽捉摸、令人心神不寧的夢境。儘管大衛·林奇本人在運作一個倡導靜坐沉思的基金會,但在他的影像里似乎沒有任何冷靜和穩固的東西。在光鮮的日常生活背後,隱藏的是深不可測、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暗。而大衛·林奇似乎要將這些東西暴露出來。

《搏擊俱樂部》(1999)

電影《搏擊俱樂部》改編自昌克·帕拉尼克同名小說。影片中,由愛德華·諾頓飾演的百無聊賴的白領參加了泰勒·杜登(布拉德·皮特飾)組織的地下搏擊俱樂部。愛德華·諾頓和布拉德·皮特在電影中幾乎通篇是拳腳相加——直到影片最後,諾頓意識到皮特其實並不存在。然後,他便向自己的腦袋開槍以試圖「殺死」他想像中的朋友皮特。還有就是,《搏擊俱樂部》中布愛德華·諾頓的情人是有海倫娜·卡特飾演的,而這部電影去並非出自蒂姆·伯頓之手,有意思。

《妙想天開》(1985)

特瑞·吉列姆的電影《妙想天開》我一共看了三次,但仍對影片要講的東西似乎依舊一知半解。印表機的一個小錯誤導致了普通人阿奇巴德·巴特被捕和慘死,這次行動的真正目標是受到通緝的恐怖分子阿奇巴德·塔特。薩姆·羅瑞受命調查此事。然後呢?我不知道。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恐怖分子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曾為羅瑞修理空調的空調修理師。有些人被捕,還有些人則在葬禮上跌落到了無底的棺材中。一切都是這麼瘋狂。這部電影描寫的是現實、還是在向觀眾不斷呈現精神錯亂、充滿幻想的薩姆·羅瑞的內心世界?

《假面》(1966)

在其回憶錄中,瑞典傳奇導演英格曼·伯格曼這樣描述他的這部電影:「這是我能做到的極致……我觸到了只有攝影機才能發現的無法言說的秘密。」這部抽象主義的影片講述了一位突然失聲的女演員和照顧她的護士在與世隔絕的海邊別墅中的發生的故事。影片開始的畫面是這樣的:一家投影機投射出一些簡單的圖片,包括十字架、勃起的陽具、卡通人物、一隻大狼蛛(一種大型蜘蛛,譯者注)、身著萬聖節服裝的孩子們、一隻待宰殺的羊、一個在醫院中醒來的瘦弱男孩,以及一個女人模糊不清的面頰。影片標題出現時背景是很多轉瞬即逝的畫面,其中包括一個自殺的越南僧人的畫面。再接下來便是一個探討身份、失去和記憶的三幕劇。伍迪·艾倫和大衛·林奇都曾受到這出三幕劇的影響。

《銀翼殺手》(1982)

1981年末,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向菲利普·迪克《銀翼殺手》的粗剪版時,《銀翼殺手》的原著小說《機器人夢見的是電子羊嗎?》的作者菲利普·迪克這樣說:「如果想理解這部電影的真正內涵,你最起碼也要把他看五遍。」這是一部機構豐富混搭作品,影片混合了雷蒙德·錢德勒式的黑色幽默和反烏托邦式的噩夢。和所有偉大的科幻電影一樣,《銀翼殺手》向觀眾提出了這樣宏大的問題:身為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小一點的問題是:影片中的哈里斯·福特到底是人還是機器人?)。1982年出,《銀翼殺手》上映,當時的觀眾實在無法看懂,最後製片方只好為影片配上旁白,並使用斯坦利·庫布里奇的影片《閃靈》的備用結尾作為影片的結局。時至今日,已經有七個不同版本的《銀翼殺手》面世,如果這不叫「讓人費腦子」的電影的話,那就沒有其他電影能進入這張榜單了。


推薦閱讀:

《愛樂之城》這部電影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你真的看懂《穆赫蘭道》了嗎?
《美麗人生》心若向陽,何懼悲傷
關於《銀翼殺手2049》的一篇沒有主題的影評
難得有個片,說出了所有人一年來起起伏伏的狀態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