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潮汕林氏墓葬匾聯選萃

  汕頭蓮塘林巽墓(宋代)

  在汕頭市昇平區浦鎮蓮塘村界山豬肝石下,汕大向西數公里的公路南側,有潮州前八賢(也稱唐宋八賢)之一,潮人首位易學家、北宋進士林巽墓。1995年3月9日獲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發文列為文物保護點。自1996年以來,正在建為墓園,有國際漢學家饒宗頤等名流墨寶妙聯,亭閣相映,山青水秀,為旅遊勝景。

  林巽(1005—1091),字巽之,號草范,北宋時從福建移居海陽縣(今潮安縣),天聖五年(1027)進士,旋應試對策忤權貴,不錄。慶曆時(1042-1048)投匭論事,仁宗異之,授徐州儀曹,不就,南歸讀《易》。著有《易范》、《禮樂書》、《林巽之文集》,今均佚。他是一位才識過人、敢於忤逆權貴而又授官不就,潛心易學,在封建社會裡堪稱高風亮節的知識分子,對其墓葬保護利用具多方面價值。

  墓位於汕頭大學路南側,牛田洋「七二八烈士紀念碑」西北山上,碑高1.24米,寬0.81米,刻著:「宋,考草范林先生、妣宜春袁夫人墓」。墓前置一刻「福壽祿」大石桌。墓手石刻聯:「青山有幸,直道無虧。丙子(1996)孟冬重修」、「致知格物,誠意澄心」、「令德無極,高人在斯」,皆由韓師陳香白副教授撰、林忠雄書。墓埕上有一雕工精美的油麻石大香爐。此墓於志書失載,民國時潮州名學者、潮安縣金石鎮人翁輝東(1886—1965)發現之並賦詩,在其《桑浦行吟·豬肝崦》注曰:「宋林草范先生所」。後因戰亂等因,導致受損,倖存墓碑。至1993年10月20日《汕頭日報》載鄭智勇《林巽與林巽墓》,遂由金園區馬西村林忠雄為首老人組藉此發起,請鷗下鄉派下各宗長會商聯合向市文管會申報護墓,於1995年3月9日獲准,將1.26萬平方米山地修建「林巽墓園」景觀。歷經6年來努力,這座請古建築師紀傳英設計總體規劃的墓園初步形成。

  墓位坐東北向西南,由澄海老上華裔孫敬建的「林巽墓道」水泥路面公路直通園前的停車場。大牌坊高達9.52米、寬8米,分三門,雄峙山坡上,是浮東村林錦豪樂捐10萬元所建,門匾由原省教育廳副廳長林受之書,背刻饒宗頤教授題「易范高風」。其左右兩側,由汕頭近郊宗親捐建成景范閣、流芳閣,飾青色琉璃瓦,內壁各嵌市文管會辦公室1995年3月9日《關於做好保護宋代林巽墓葬的通知》、《林巽墓修復碑記》、《樂捐林巽墓園芳名錄》等碑記,皆為浮東村林永貴所書,黑石紅字,莊重雅觀。進園,築有門房、池塘、八賢橋、八賢紀念碑、平安亭,又雕「國寶呈樣」熊貓石刻,最後山坡上是重修的林巽墓。八賢橋長12米,寬2.5米,過橋即可走近八賢紀念碑。碑高2.13米,寬1.25米,由整塊花崗岩鑿就,正面刻《唐宋八賢贊》(八賢指唐朝趙德、宋朝許申、林巽、吳復古、盧桐、劉允、張夔、王大寶)系1999年冬黃贊發撰,陳廷文書。碑陰刻蔡起賢撰書「唐宋遺徽,流芳東粵」八字。碑由三級花崗岩承托,顯得莊嚴。

  2001年1月12日,筆者陪嶺海詩社社長黃贊發、副社長蔡起賢、李志浦諸君,參觀墓園,咸皆讚歎。聚沙成塔,大家相信在熱心人支持下,墓園規劃將會全面實現。

  一、匾

  1.林巽園 (大牌坊門匾。丙子(1996)林受之題)  2.易范高風 (同上。丙子饒宗頤題)  3.景范閣 (陳香白書)  4.流芳閣 (林學先書)  5.八賢橋 (林典豪題)  6.平安亭 (「浮東裔孫華生、偉生、潤生捐建」)  7.潮林風範 (林忠雄書)  8.仁者樂斯 (門房,林問天書)

  二、聯

  1.忠孝有聲天地老;   古今無數子孫賢。 (大牌坊。宋仁宗欽賜,林漢昭書)

  2.律煥八賢門第;   猶存九牧家風。 (大牌坊。林問天書)

  3.一代哲人,直陳制舉忤權貴;   千秋式范,婉卻儀曹訓易經。 (大牌坊。黃贊發撰,蔡仰顏書)

  4.大化揚仁風,詩書存禮;   平生重直道,易范養和。 (大牌坊。陳香白撰,詹厲群書)

  5.景氣多明遠;   范言合聖謨。 (景范閣。陳香白撰,劉崇山書)

  6.佐時理物演玄奧;   含和守真忽世榮。 (同上)

  7.流譽傳宗尊九牧;   芳名列榜耀千秋。 (流芳閣,蔡起賢撰,張樂恭書)

  8.流派仍雲垂百世;   芳馨德業紹前徽。 (同上。蔡起賢撰)

  9.斗室迎佳客;   名山遇故人。 (門房。2001年8月緣木<林問天>撰書)

  另外待刻者:

  一、題詞

  1.教民詩書 (蘇華,1999年題)  2.治學不作違心語 (1996年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林洪題)

  二、對聯

  1.草八篇為道苞菕;   起疊石而衍風流。 (饒宗頤撰書)

  2.儻言存國史;   研易起南州。 (中國科學院宗教研究所長、北京圖書館長任繼愈撰書)

  3.德義無官位而足重;   祠宇得道心以恢崇。 (陳香白撰,香港林希炎書)

  4.南歸志士窮經處;   浦匯清流人韻時。 (李志浦撰書)

  5.德義文章稱俊哲;   陵園易范沐春風。 (劉平撰書)

 

  河浦倒地梅林梅軒墓(南宋)

  在汕頭市河浦區濱海街道錢塘鄉,西北約3公里遠院前山,即俗稱「倒地梅」(以山形相似之故名)上,佔地60畝的墓群所在地,其中倖存錢塘鄉開基祖、宋朝林梅軒(1265-1324)、黃妙德夫婦墓。林梅軒墓(含附近明代墓葬),繼1995年3月9日,昇平區蓮塘潮州前八賢之一林巽墓之後,於2001年12月25日,由汕頭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發文列為市文物保護點。墓主乃宋代潮人實業家,以煮鹽、漁、耕創鄉著稱於世(詳見人物傳)。墓造型別緻。坐東北向西南,規模頗大。正中有緊靠的碑石3塊,總寬3.7米,高逾米,中間主碑高1.18米,寬半米,刻著:「宋,始祖考梅軒林公、始祖妣妙德黃氏墓」。下置石床,刻有花鳥浮雕,床面石板長達3.6米、寬0.62米、厚O.1米。四對石燭刻聯曰:

  寅申地得天獨厚;  冬青梅向陽永開。

  梅花千枝是一本;  林分萬脈為同源。

  地梅有幸流芳萬載;  蒼翠龍脈長綿千秋。

  青山結穴鍾人傑;  碧水朝堂毓地靈。

  墓手石附有碑記,簡介林公歷史,和1994年五月至九月由錢塘鄉及海門思敬堂、□浦、溪東、東湖、埭頭、古帥、下溪頭、華隴後山、華里西眾宗親捐款修墓之事。墓碑、床、「燭」皆石刻。從碑至墓外埕長達11.5米。周圍是山野,墓後數十米偏西有一巨石。

  宋墓,在潮汕現存者頗少,而且這林梅軒墓規模較大,主人又是錢塘鹽漁農業先驅者的名人實業家,周圍又有不少明代墓葬,如被泰僑稱為「金釵墓」的明朝林慈訓墓等,故其墓作為文物保護點是很有意義的。它寓新辟的水泥路很近,山勢開闊,若在墓旁建一二個亭子,內豎碑記、詩讚等,再在墓後巨石刻下名人詩詞,可構成文物考古處與旅遊點。


推薦閱讀:

古墓里的酒放了幾千年,起出來還能喝嗎?
祖墳被盜警方拒立案 盜掘他人墓葬也不犯法嗎?
司馬金龍墓葬出土碑形墓誌源流考
為什麼中國會有墓穴文化而其他國家卻沒有那麼大的陣仗?
古老離奇的墓葬形式——「二次洗骨葬」

TAG:墓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