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嶺雪探秘紅樓夢(第一部分) - 西嶺雪 - 虹橋書吧 - 虹橋門戶網

第1節:花落人亡兩不知(1)   一、花落人亡兩不知——林黛玉   1.林黛玉的姑蘇情結   《紅樓夢》又名《金陵十二釵》,一直在強調「金陵」這個概念。但是金陵在這裡似乎是泛指,南京、姑蘇、杭州乃至淮揚之地都屬金陵。   比如林黛玉就是蘇州人,在京中寄人籬下,未免自傷身世,一直表露出深深的思鄉之情,其中最集中的一次體現就是在第六十七回《見土儀顰卿思故里》:   薛蟠從江南辦貨回來,遍發禮物。其中給妹妹寶釵帶的一箱子東西,是些「筆、墨、紙、硯、各色箋紙、香袋、香珠、扇子、扇墜、花粉、胭脂等物;外有虎丘帶來的自行人、酒令兒,水銀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燈,一出一出的泥人兒的戲,用青紗罩的匣子裝著;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與薛蟠毫無差錯。」   的確都是蘇州特產。蘇州的香粉花扇、手工藝品,到今天也是很聞名的。   寶釵很會做人,將禮物分成一份份地送給園裡諸人,連趙姨娘、賈環母子也不落下,又特地給黛玉的加厚一倍。「林黛玉看見他家鄉之物,反自觸物傷情,想起父母雙亡,又無兄弟,寄居親戚家中,那裡有人也給我帶些土物?想到這裡,不覺又傷起心來了」。   寶玉來了看見,不免安慰再三,又約她往寶釵那裡道謝。黛玉說:「自家姊妹,這倒不必。只是到他那邊,薛大哥回來了,必然告訴他些南邊的古迹兒,我去聽聽,只當回了家鄉一趟的。」說著,眼圈兒又紅了。   遊子鄉情,溢然紙上。   然而實際上,黛玉在蘇州並未生活多久,早在第二回林黛玉第一次暗出時,書中就寫道:   「那日,(賈雨村)偶又游至淮揚地面,因聞得今歲鹽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   這段話明白地寫出,黛玉雖然籍貫姑蘇,但是五歲時便隨父親林如海來到揚州。次年母親亡故,又隨蒙師賈雨村投奔賈府,與三生石畔舊精魂的賈寶玉隔世重見,從而結下一段傷心緣。   換言之,黛玉在蘇州只待過五年,加上揚州一年,對於江南的記憶也不過到六歲為止。然而在她身上,卻時時處處打下了深深的江南烙印,姑蘇風華。   蘇綉馳名天下,姑蘇女子大都擅長女紅,大家閨秀的林黛玉也不例外。儘管襲人背後諷刺黛玉說:「他可不作呢。若這麼著,老太太還怕他勞碌著了。大夫又說好生靜養才好,誰還煩他做?舊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個香袋兒;今年半年,還沒見拿針線呢。」   然而書中關於黛玉做針線的描寫其實並不少,而且黛玉是小姐又不是女工,活計在精不在多,「巧」是第一位。   那麼黛玉的手巧不巧呢?   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寶玉難得地受了回父親誇獎,一高興,就把身上佩的戴的任由小廝們解了個乾淨——   林黛玉聽說,走來瞧瞧,果然一件無存,因向寶玉道:「我給你的那個荷包也給他們了?你明兒再想我的東西,可不能夠了!」說畢,賭氣回房,將前日寶玉所煩他做的那個香袋兒,做了一半,賭氣拿過來就剪。寶玉見他生氣,便知不妥,忙趕過來,早剪破了。寶玉已見過這香囊,雖尚未完,卻十分精巧,費了許多工夫,今見無故剪了,卻也可氣。因忙把衣領解了,從裡面紅襖襟上將黛玉所給的那荷包解了下來,遞與黛玉瞧道:「你瞧瞧,這是什麼!我那一回把你的東西給人了?」林黛玉見他如此珍重,戴在裡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見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氣,低頭一言不發。寶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懶怠給我東西。我連這荷包奉還,何如?」說著,擲向他懷中便走。黛玉見如此,越發氣起來,聲咽氣堵,又汪汪的滾下淚來,拿起荷包來又剪。寶玉見他如此,忙回身搶住,笑道:「好妹妹,饒了它罷!」   這裡明明白白寫道,黛玉做的香囊乃是「十分精巧」。   而且不僅是寶玉的香囊、荷包,就連他命根子的通靈寶玉上穿的穗子,也是由黛玉所做,並且在寶黛兩個的另一次激烈拌嘴中,被黛玉一把搶過來,剪成了幾段。還由此惹出了老太太「不是冤家不聚頭」的愛情格言來。   可見黛玉性子雖嬌,竟是剪刀不離手的。寶玉的通靈玉是天天要戴在身上的,老太太、太太幾雙眼珠兒盯著的,若是活計不精緻細巧,哪能入得了幾位老人家的眼?   後來寶玉煩鶯兒打絡子,寶釵熱心地慫恿道:「倒不如打個絡子把玉絡上呢。」可見對這事兒有多耿耿於懷。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2節:花落人亡兩不知(2)   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中有這麼一段描寫:   寶玉進來,只見地下一個丫頭吹熨斗,炕上兩個丫頭打粉線,黛玉彎著腰拿著剪子裁什麼呢。寶玉走進來笑道:「哦,這是作什麼呢?才吃了飯,這麼空著頭,一會子又頭疼了。」黛玉並不理,只管裁他的……寶釵也進來問:「林妹妹作什麼呢?」因見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發能幹了,連裁剪都會了。」……寶玉便問丫頭們:「這是誰叫裁的?」林黛玉見問丫頭們,便說道:「憑他誰叫我裁,也不關二爺的事兒!」寶玉方欲說話,只見有人進來回說:「外頭有人請……」   此處可見,黛玉不但要做自己的活計,有時還要負責園裡其他人的裁剪,故而寶玉才會問:「這是誰叫裁的?」   會是誰呢?左不過老太太、王夫人、鳳姐兒幾個人,別的人也指使不著黛玉。   而在這一段之前,剛剛寫道王熙鳳讓寶玉幫忙記個賬,「大紅妝緞四十匹,蟒緞四十匹,上用紗各色一百匹,金項圈四個。」寶玉道:「這算什麼?又不是賬,又不是禮物,怎麼個寫法?」鳳姐兒道:「你只管寫上,橫豎我自己明白就罷了。」   這個無頭賬,到最後也沒有揭曉,於是讀者就和寶玉一樣都裝在悶葫蘆里了。然而聯繫上下文看,很可能這個賬和黛玉做的活計有關,或是給什麼大人物備的禮吧。黛玉的手若不巧、活如不精,又怎麼會接受這樣的派使呢?自然是除她之外,園中無人可托,所以才會連老太太也默許鳳姐兒勞煩她了。   鳳姐兒送茶給黛玉時也曾說過:「不用取去,我打發人送來就是了。我明兒還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發人送來。」可見鳳姐兒是經常求黛玉做事的。而無所不能的當家人王熙鳳能求得著孤女林黛玉的事,想想實在有限,況且還要「打發人送來」,九成是布料活計之類,總不見得會求黛玉幫忙寫詩吧?   有些專家猜測是鳳姐兒不識字,所以求黛玉幫自己做些筆墨學問上的事。非也,通常的小事,鳳姐兒手下有個彩明是識字的,專門用於點花名冊簽到之類的差使;事情再重大些,她或許會去煩賈璉、寶玉甚至三姑娘探春,但不至於找不理俗務的黛玉。這個表嫂能求到家中表小姐的,最多只是針線上的事,也只有針線事,才會當眾毫不在意地說出來,不以為忤。   其實除了黛玉,書中寫明籍貫姑蘇的女子不少,第一個就是香菱,家住姑蘇閶門十里街仁清巷葫蘆廟隔壁。這是全書出現的第一個女子,不但籍出姑蘇,而且連家門街巷也報得清楚,然而偏偏就是這個女孩子,卻因自幼被拐,連自己的家鄉籍貫都記不清了,並不知道自己是黛玉的同鄉。也許,這正是讓人可悲可嘆之處!   然而冥冥中自有感知,後來香菱拜了黛玉做師父,學習作詩。連寶玉也感嘆道:「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麼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   「地靈人傑」,這個地方,自是姑蘇了。   而十二釵中最後一個出場的妙玉,無巧不巧,也是姑蘇人。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報告說:「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髮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   這個出自蘇州讀書仕宦之家、自小多病且又能詩擅賦的姑娘,像不像是出家的黛玉?   比妙玉更加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姑蘇女子,還有一位暗出的「針神」慧娘,乃是賈母至愛的瓔珞的舊主人,「亦是書香宦門之家,他原精於書畫,不過偶然綉一兩件針線作耍,並非市賣之物……偏這慧娘命夭,十八歲便死了。」   又是出自書香宦門,又是精於書畫,又是命薄早夭,這說的是慧娘,還是黛玉?   除了這幾個閨秀之外,來自姑蘇的女子還有十二個女戲子及她們的教習,自然也都是精通音律、聰明靈秀的女子了,而其中的齡官,更是眉眼兒像極了黛玉,並且也是身子柔弱、性情乖僻自傲的,更可謂是淪落戲行的黛玉了。後來戲班子解散,跟了黛玉的是藕官,曾經膽大包天、在園子里燒紙祭葯官的,可見也是痴情種子。   除卻這些有名有姓的人之外,園中來自姑蘇的還有駕駛棠木舫的蘇州駕娘,可謂是書中地位最低賤的蘇州女了,然而寶玉既說過「女人是水做的骨肉」,那麼水中操舟的女子,自然只能來自姑蘇了。   可惜的是,她們無法駕著棠木舫,將黛玉送回她的家鄉去。 WWW.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3節:香菱與黛玉的鏡花緣   2.香菱與黛玉的鏡花緣   香菱是十二釵副冊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而黛玉是十二釵正冊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兩人的身世、經歷、相貌,乃至情性上,都有極其相似的地方。   先看這甄英蓮的來歷細述,乃在全書第一回故事發始之端: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廟旁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嫡妻封氏,情性賢淑,深明禮義。家中雖不甚富貴,然本地便也推他為望族了。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無兒,只有一女,乳名英蓮,年方三歲。   再看全書第二回中黛玉的來歷介紹:   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這甄士隱與林如海二人,雖地位懸殊,然而一個「稟性恬淡」,是「神仙一流人品」;一個「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又都是膝下無子,只得一女,愛如珍寶。   最巧的是,兩個女孩兒同樣是在三歲那年有一段奇遇,被個癩頭和尚要化去出家,人家父母不答應,那僧道就胡言妄語,替人家的一生做了定評。   只是香菱的故事是實寫,而黛玉的經歷是暗出;在僧道的口中,香菱得到了一首詩,不但預言了她將來的厄運,連她將會改名叫「香菱」,要嫁給姓「雪」的人都說出來了;黛玉則得到了一個警告——   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如今還是吃人蔘養榮丸。」   香菱和黛玉兩人先後被癩僧點化過已經夠奇幻的了,更奇的是,黛玉的前身、絳珠仙草的故事,也是從香菱之父甄士隱的夢中透露出來,更是奇之又奇,幻而復幻。   而除了這些仙履奇緣之外,香菱和黛玉在幼時共同遇到的,還有一個世俗之人:賈雨村。   英蓮被抱在父親甄士隱懷中遇見賈雨村時,只有三歲;而黛玉拜賈雨村為師時,也只有五歲。   甄、林兩家,同樣對賈雨村有大恩:   那雨村原是系在葫蘆廟借宿的一個貧寒秀才,得到甄士隱接濟,方才有銀子進京赴考,求取功名的。然他做了官後,回過頭來乾的第一件事卻不是報答甄家,而是謀了自己久已覬覦的甄家丫頭嬌杏為妾;並且在聽說了英蓮失蹤的消息後,給了甄夫人封氏一個空頭承諾:「不妨,我自使番役務必探訪回來。」然而後來他與英蓮狹路相逢,非但沒有踐諾前言,將英蓮送還甄家使其母女團聚,還亂判葫蘆案,將英蓮推給了呆霸王薛蟠,直接造成了香菱一生的悲劇。   那麼,這賈雨村承了林如海的大恩,憑藉他一封舉薦信,隨從黛玉進京,結識賈政、王子騰等人,得以復官飛騰之後,又會怎麼「報答」賈、林兩家呢?會不會又是另一次變本加厲的恩將仇報、翻臉無情?   在他從門子口中聽說了馮淵與香菱的故事後,曾假惺惺地給過兩句評語:「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著一對薄命兒女。」   這句話,是說香菱與馮淵,但也切切實實,可以放在黛玉和寶玉的頭上。那麼,當賈家落勢之時,賈雨村又會怎樣對待這一對薄命兒女呢?   周瑞家的形容香菱相貌時,曾說了一句話:「有些象咱們東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兒。」而蓉大奶奶秦可卿,正是兼有寶釵、黛玉之美者,也就是有一半兒的黛玉特色。故而推算下來,香菱的形象也是有三分像黛玉的。   香菱與黛玉的第一次交談在第二十四回開篇,黛玉聽了《牡丹亭》的幾句唱詞,心有所感,坐在石上——   話說林黛玉正自情思縈逗,纏綿固結之時,忽有人從背後擊了一掌,說道:「你作什麼一個人在這裡?」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頭看時,不是別人,卻是香菱。林黛玉道:「你這個傻丫頭,唬我這麼一跳好的。你這會子打那裡來?」香菱嘻嘻的笑道:「我來尋我們的姑娘的,找他總找不著。你們紫鵑也找你呢,說璉二奶奶送了什麼茶葉來給你的。走罷,回家去坐著。」一面說著,一面拉著黛玉的手回瀟湘館來了。果然鳳姐兒送了兩小瓶上用新茶來。林黛玉和香菱坐了。況他們有甚正事談講,不過說些這一個繡的好,那一個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兩句書,香菱便走了。不在話下。 虹橋門戶網WWW.HQDOOR.COM 第4節:林黛玉會沉湖而死嗎(1)   這裡看得出黛玉和香菱的感情甚好,故而香菱才會熟不拘禮地「拉著黛玉的手回瀟湘館來了」,且還做了好半天的客,「下一回棋,看兩句書」,相處極其融洽。   也正因此,後來才會有了香菱拜黛玉為師的極致描寫。事見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香菱因隨寶釵進園居住,一一拜候園中諸人,來到瀟湘館時——   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   算下來,這裡又有一個不知是可訝還是可嘆的公式:那賈雨村是黛玉的啟蒙業師,而黛玉又收了香菱為徒。如此,香菱豈非又一次與賈雨村扯上了干係?   而且,賈雨村在第一回中,曾經作過一首詠月五律: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後來見了香菱之父甄士隱,又曾口佔一絕: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而香菱拜黛玉為師後,得的第一個題目竟也是吟月,並且一連作了三首,最後一首甚至還是夢中所得: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且不說香菱的這首詩中多有讖語,暗示了自己的悲劇命運,單是最後一句「緣何不使永團圓」正與雨村七絕的第一句「時逢三五便團圓」相對,便足以令人感嘆的了。   真不知曹公的這種安排,深藏著怎樣的用意!   3.林黛玉會沉湖而死嗎   近年來,一種關於「林黛玉沉湖說」的理論甚囂塵上,甚至有人長篇大論地寫了整本書來論證這一點。並且有人提出,便有人附論,一時幾成定議。   然而遍查其書,其理由不過以下幾點:   理由一:書中一再將林黛玉比成西施,說她「病比西子勝三分」,而黛玉又曾作《五美吟》,詠西施「一代傾城逐浪花」,故而黛玉也該死在浪花里。   然而回目中亦曾有「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的比喻,是否說黛玉應該是趙飛燕才對呢?   黛玉占花名時,抽中了「莫怨東風當自嗟」的詩句,這句詩原出自宋人歐陽修的《明妃曲》,而黛玉《五美吟》除了西施,亦有詠明妃絕句,那又是否可以認為黛玉就是明妃呢?何以所有的紅學家都把明妃一詩派給了賈探春?   《五美吟》同時還寫了虞姬、綠珠、紅拂,難道黛玉也要一一照搬她們飲劍、私奔、跳樓的命運?   另外,書中還曾一再將薛寶釵比做楊貴妃,難道寶釵將來要死在馬嵬坡,被皇上下令用白綾勒死?何以紅學家們又通通將這段歷史加在元妃身上,不提寶釵半字?   理由二:金釧投井而死,寶玉去水仙庵祭了回來,黛玉諷刺他:「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故而推測寶玉將來也會到江邊去哭黛玉。   可是脂批中早有「對景悼顰兒」的暗示,乃是在瀟湘館中,「落葉蕭蕭,寒煙漠漠」之地,而不是什麼江邊。   況且那個投井死的金釧,死後穿的乃是寶釵的衣裳,如果因為金釧是投井死的就要說有人也是死在水裡,只怕那個人只能是寶釵,怎麼也扯不到黛玉頭上吧?   理由三:黛玉和湘雲月下對詩,有「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一句,故而可以推斷黛玉死在一個月夜的湖中……   可是「寒塘渡鶴影」明明是史湘雲的句子,書中說湘雲「鶴勢螂形」,可見鶴是用來形容湘雲的。故而,如果因為這樣一個句子就說有人死在寒塘,那也只能是湘雲;黛玉只不過對了句「冷月葬花魂」,與她的《葬花吟》相照應,從哪裡看得出那花是落在水裡的?   更何況,林黛玉葬花時清楚地說過:「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   她連落花都不肯撂在水裡,倒把自己冰清玉潔的身子撂在水裡去聽任他人糟蹋?   理由四:〖HT〗黛玉聽《西廂》,有「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故而黛玉也是死在水中。   這何其牽強?西廂記的故事說的乃是崔鶯鶯與張生幽歡如夢,事實上寶玉也曾用《西廂記》的句子打趣黛玉,那是不是就代表黛玉也會抱個枕頭去赴寶玉之約呢?更何況,就算將黛玉比做悲劇《會真記》里的崔鶯鶯,那鶯鶯也是病死的,不曾投湖。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5節:林黛玉會沉湖而死嗎(2)   ……   所以,西施也好,崔鶯鶯也好,飛燕也好,甚至明妃也好,都不過是在某一點體貌性情特徵上,或病,或痴,或體態纖盈,或紅顏薄命,從而象徵了黛玉的某一特點,而絕不能拿對方的模子去硬往黛玉身上套,更不能斷章取義地找論點。   這麼淺顯的一個道理,可是硬有些嘩眾取寵的紅學家們要睜著眼睛說瞎話地推出一種「林黛玉沉湖說」的論調,自欺欺人。其實,這些人往往是先有了一個假定的結局設想,然後再努力在八十萬字中尋找例據支持。想想看,八十回的長篇巨著啊,這樣翻找起來還了得?別說黛玉沉湖了,你就說黛玉遠嫁,也不難找到論據啊。   然而,書中當真沒有關於黛玉死因的蛛絲馬跡,而要勞師動眾地讓紅學家繞遠去尋找論據嗎?   且看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寫湘雲說齡官「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惹出一場口舌紛爭來。黛玉向寶玉發作道:「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惱他。我惱他,與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與你何干?」其下有一段雙行夾批:「問的卻極是,但未必心應。若能如此,將來淚盡夭亡已化烏有,世間亦無此一部《紅樓夢》矣。」   這裡說得何其明白,那黛玉「將來淚盡夭亡」,而不是什麼含恨自殺。   甲戌本二十八回末還有一句脂批透露道:「自聞曲回後,回回寫藥方,是白描顰兒添病也。」可見黛玉病勢日漸沉重,淚盡夭亡是順理成章的。   病死,是一早已經定了的格局,又有什麼理由非要自殺來多此一舉呢?   除了黛玉「一抔凈土掩風流」的志願和脂批「淚盡夭亡」的事例外,清朝文人富察明義的《紅樓夢》二十首也可以作為「黛玉不可能沉湖而死」的佐證。   明義乃是滿洲鑲黃旗人,其詩集《綠煙瑣窗集》中有《題紅樓夢》絕句二十首,序言是這樣寫的:   「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余見其鈔本焉。」   這段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指出了「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換言之,明義看到《紅樓夢》時,高鶚和程偉元的偽續本還沒有面市。因為他們是印刷刊行的,等到續書出來的時候,已經不算「世鮮知」,更不叫「書未傳」了。這也就是說,明義看到的絕對是真本《紅樓夢》,是有結局或至少部分結局的《紅樓夢》真本。   明義說「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這話有點含糊,可以理解成是曹雪芹親手向他出示了一本書,也可以理解成曹雪芹出了一本書,至於出給誰,對象不定。但他又提到「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可見是知情者,或為世交也不一定。當時的《紅樓夢》是在王室貴族中間傳抄的,所以明義不論是從曹雪芹本人那裡或者是從朋友處借閱而得都不奇怪,重要的是,他看到了真正的原作。   那麼,他提到黛玉之死的那首詩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為那才是黛玉之死的真正謎底: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這首詩明確地告訴了我們,黛玉的結局就像她的《葬花詞》里寫的那樣,是一語成讖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是死在春末,而不是什麼《秋窗風雨夕》中說的秋天。   《紅樓夢》里黛玉寫了大量詩詞,篇篇都有含義,但真正能作為她死亡讖言的,卻只有《葬花詞》,所以勞鸚鵡重複了再重複。可惜的是,有些紅學家就是假裝聽不見。   明義詩的第三句「安得返魂香一縷」,是用了明代才女葉小鸞的典故。《圖繪寶鑒續纂、西泠閨詠、列朝詩集小傳》中載:明末才女葉小鸞,字瓊章,江蘇吳江人。四歲能誦《楚辭》,能詩擅畫,年十七未婚卒。歿後其父仲詔刻其遺作,名為《返生香》。   那葉小鸞生前曾有「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的雅舉,有人以為「黛玉葬花」的創意便從此得來,所以這個典故是用得非常恰當的。葉小鸞是病死的,黛玉也同樣是病死,而非什麼投水自盡。詩中最後一句「起卿沉痼續紅絲」已經把她的死因說得很明白,乃是「沉痼」,即病重而死,再怎麼也扯不到「沉湖」上去。   《葬花吟》里寫得明明白白:「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偏執的紅學家,又何必定要違背她「質本潔來還潔去」的純真心愿,非要將清清白白的黛玉推進水裡,使她「污淖陷渠溝」呢? WWW.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6節:珍重芳姿晝掩門   二、珍重芳姿晝掩門——薛寶釵   1.寶釵是怎樣上位的   同樣是才貌雙全的奇女子,為何寶釵卻比黛玉大得人心,以至於上上下下有口皆碑呢?因為,她比黛玉多了一項很重要的優點——會做人。   書中說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   她的生日,賈老太太親為操辦,問她想吃什麼、玩什麼、看什麼戲,她都掂掇著賈母的心思,投其所好地答了出來,明明是年輕人,又喜歡清靜的,卻故意點些甜爛食品、熱鬧戲文,哄得賈母十分開心。她家中母親年邁,哥哥混賬,自己每日繁務纏身,卻不忘每日一早一晚往賈母、王夫人處定省兩次,「承色陪坐閑話半時,園中姊妹處也要度時閑話一回」,真正禮數周全,面面俱到。   而林黛玉卻是怎樣的呢?因為多病,便「總不出門,只在自己房中將養」。如此,在賈母、王夫人面前討好的機會自然就少了,賈母是她的親祖母,只會憐惜不會介意,但王夫人不過是舅母,卻未免會怪她失禮,跟自己不親近了。至於姐妹處,黛玉就更不留心了,「有時悶了,又盼個姊妹來說些閑話排遣,及至寶釵等來望候她,說不得三五句話又厭煩了」。   此消彼長,寶釵怎能不比黛玉更得人緣,給權力階層留下深刻印象,並為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呢?   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金釧跳井死了,王夫人想找幾件新衣裳為她裝裹,偏巧只有林黛玉作生日的兩套。王夫人遂說:「我想你林妹妹那個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過生日,這會子又給人裝裹去,豈不忌諱。」寶釵聽見了,忙說:「我前兒倒做了兩套,拿來給他豈不省事。況且他活著的時候也穿過我的舊衣服,身量又相對。」王夫人道:「雖然這樣,難道你不忌諱?」寶釵笑道:「姨娘放心,我從來不計較這些。」一面說,一面起身回去,立時便拿了兩套衣裳來。   這般坐言起行,王夫人豈有不感念,覺得這孩子貼心懂事的?相比之下,未免愈覺得黛玉小氣。然而事實上,黛玉從頭到尾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稀里糊塗便被人比了下去。而倘若黛玉當時在場,未必不會說一句:「舅母別多心,只管拿我的衣裳去用就是了。」只可惜她連表現的機會都沒有。   而這件事的發生,其實並不偶然。因為寶釵並非是運氣好恰巧在場,而是在園子里聽見老婆子說金釧跳井死了,特地趕到王夫人處來道安慰的,根本是製造機會、尋求表現。   這就和有些員工想方設法要與老闆乘同一部電梯是一樣的想法——只有經常出現在老闆身邊,才有機會被他發現、注意到,才可能抓住一切時機表現自己,得到提拔。   而寶釵的用心還不僅僅在於賈母、王夫人及眾姐妹處,便連基層園工的口碑她也是不放過的。   園子里興起內廚房,她偶爾和探春商議著想吃油鹽炒枸杞芽兒,遂打發丫頭拿了五百錢送與管廚房的柳嫂子。柳家的笑說:「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彌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錢的去。這三二十個錢的事,還預備的起。」寶釵卻說:「『如今廚房在裡頭,保不住屋裡的人不去叨登,一鹽一醬,那不是錢買的。你不給又不好,給了你又沒的賠。你拿著這個錢,全當還了他們素日叨登的東西窩兒。」感動得柳嫂子四處宣揚說:「這就是明白體下的姑娘,我們心裡只替他念佛。」   那要是黛玉會怎麼樣呢?書里從未寫過黛玉去廚房要什麼,估計以林姑娘的為人,絕不會輕易麻煩了人。為吃燕窩粥,她尚且擔心——「雖然燕窩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請大夫,熬藥,人蔘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麼燕窩粥,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因為怕事,只好盡量什麼也不做。但什麼也不做,別人最多不說你壞話,卻絕不會有什麼好話傳出來。反而不如寶釵,偶爾麻煩人一回,只要下了重賞,反而可以邀名買譽,比無所作為要好得多。   這便如同老闆讓員工加班,然後付給一筆豐厚的加班費,反而比那些體恤下屬、從不讓員工超時工作的老闆,要得人心得多。   事實上,後來寶釵協理大觀園,同探春、李紈共同管家之時,頒布包干到戶的新政,便是一樣的道理——給老媽子們找些事做,但隨後可以有豐厚的收益,遠比讓她們閑著強。因此那些得了差使的人都來給寶釵等磕頭,千恩萬謝的,只恨不得替她立一塊碑去。   寶釵做了那麼多事,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做寶二奶奶。而寶玉身邊,早已有了襲人這個愛妾,於是寶釵一直刻意拉攏,因聽說襲人手上活計多做不來,便主動說:「我替你做些如何?」喜得襲人笑道:「當真這樣,就是我的福了。」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7節:寶玉有沒有攆茜雪(1)   那麼林黛玉有沒有幫襲人做過什麼呢?細看原著,會發現寶玉穿玉的穗子,隨身的荷包、香囊,都是黛玉的手工。而這些活計倘若黛玉不做,就該是襲人分內之事,然而襲人全不感恩,反而私下裡向湘雲抱怨黛玉懶,說:「他可不做呢。饒這麼著,老太太還怕他勞碌著了。大夫又說好生靜養才好,誰還煩他做?舊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個香袋兒;今年半年,還沒見拿針線呢。」   同樣是替寶玉做手工,為何黛玉做了那麼多,襲人毫不領情;寶釵方答應幫忙做一件半件,襲人就喜不自勝呢?   原因很簡單,黛玉做得再多,也是她同寶玉的情分,非但不關襲人的事,甚至是將襲人排除在外的;而寶釵做得再少,卻是在幫襲人做,襲人當然要感激涕零了。   一次寶玉因得了父親幾句誇獎,一高興任由小廝們將身上佩的戴的解了個乾淨,權作彩頭。襲人見他身邊佩物一件無存,笑著說了句:「戴的東西又是那起沒臉的東西們解了去了。」黛玉聽見,只當自己繡的荷包也被解了去,轉身就將新做的一個香囊給剪了。寶玉忙解開衣領,原來卻是貼身藏著,正是怕被人拿去之意——不消說,那戴在外面的佩飾少不了襲人的手筆,卻是不怕被拿去的了。   相比之下,襲人怎能不吃黛玉的醋?黛玉送給寶玉的東西越是私密,襲人只會越生氣;而寶釵呢,連寶玉的貼身兜肚她也拿起來綉幾針,襲人卻不會覺得任何不妥,只當她是在幫自己。   同樣是做手工,而且是替寶玉做手工,但在襲人眼中,黛玉是與自己奪愛,寶釵卻是在給自己幫忙。黛玉是不知不覺地給自己樹了敵人,而寶釵卻是輕而易舉地幫自己找了個線人。在這一種不動聲色的較量中,寶釵所使用的,仍然不過是製造機會、施恩邀名的小伎倆罷了。   除了對襲人的刻意拉攏,她還讓自己的丫鬟鶯兒認了寶玉貼身小廝茗煙的娘做乾媽。如此,不論寶玉是在家還是出門,一舉一動都自有耳目告知寶釵的了。   愛情如戰爭,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試問,這樣四面八方的埋伏之下,寶玉又怎能逃出她的五指山呢?   奪權也罷,奪愛也罷,製造機會、爭取表現,永遠是獲勝的不二法門。很多時候,得到愛情並不是因為你是一個合適的愛人,而只是因為你懂得製造愛情的感覺,就像鶯兒在寶玉面前脫口說出的那句「寶二爺玉上的兩句話,倒和我們姑娘項圈上的是一對兒」,不由得寶玉不為之一動,心猿意馬。   總之,做任何事,成功的關鍵是做人。薛寶釵在《詠絮詞》里寫道:「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個「好風」,就是好的人緣和氣場了。難怪她坐得上寶二奶奶的位置。   2.寶玉有沒有攆茜雪   《紅樓夢》第八回在不同版本中有過不同的回目名,其中甲戌本作《薛寶釵小恙梨香院賈寶玉大鬧絳雲軒》,庚辰本作《比通靈金鶯微露意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而蒙府本則作《攔酒興李奶母惹厭 擲茶杯賈公子生嗔》。   名目不同,內容一樣,除了寫到「金鎖遇通靈」這個重大事件,還寫了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唯一一次醉酒,並且在酒中糊裡糊塗地丟了一個丫鬟:茜雪。且看原文:   接著茜雪捧上茶來。……寶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來,因問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才出色的,這會子怎麼又沏了這個來?」茜雪道:「我原是留著的,那會子李奶奶來了,他要嘗嘗,就給他吃了。」寶玉聽了,將手中的茶杯只順手往地下一擲,豁啷一聲,打了個粉碎,潑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來問著茜雪道:「他是你那一門子的奶奶,你們這麼孝敬他?不過是仗著我小時候吃過他幾日奶罷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還大了。如今我又吃不著奶了,白白的養著祖宗作什麼!攆了出去,大家乾淨!」說著便要去立刻回賈母,攆他乳母。   原來襲人實未睡著,不過故意裝睡,引寶玉來慪他頑耍。先聞得說字問包子等事,也還可不必起來,後來摔了茶鍾,動了氣,遂連忙起來解釋勸阻。早有賈母遣人來問是怎麼了。襲人忙道:「我才倒茶來,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鍾子。」一面又安慰寶玉道:「你立意要攆他也好,我們也都願意出去,不如趁勢連我們一齊攆了,我們也好,你也不愁再有好的來伏侍你。」寶玉聽了這話,方無了言語,被襲人等扶至炕上,脫換了衣服。不知寶玉口內還說些什麼,只覺口齒纏綿,眼眉愈加餳澀,忙伏侍他睡下。……彼時李嬤嬤等已進來了,聽見醉了,不敢前來再加觸犯,只悄悄的打聽睡了,方放心散去。   一場醉酒風波至此結束,後文並未再提。然而茜雪這個人,卻從此失蹤,直到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中,才借李嬤嬤之口提及其去處: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8節:寶玉有沒有攆茜雪(2)   李嬤嬤又問道:「這蓋碗里是酥酪,怎不送與我去?我就吃了罷。」說畢,拿匙就吃。一個丫頭道:「快別動!那是說了給襲人留著的,回來又惹氣了。你老人家自己承認,別帶累我們受氣。」李嬤嬤聽了,又氣又愧……道:「你們也不必裝狐媚子哄我,打量上次為茶攆茜雪的事我不知道呢。明兒有了不是,我再來領!」說著,賭氣去了。   ——原來茜雪已經離開了絳芸軒,如何讀者不知?   庚辰本在此有雙行夾批:「照應前文,又用一『攆』,屈殺寶玉,然在李媼心中口中畢肖。」   這個「照應前文」,自然說的是第八回醉酒一節,然而說用「攆」字是「屈殺寶玉」,可見此中有冤案,只是「李媼心中口中」的真相罷了。   那麼,寶玉究竟有沒有攆茜雪呢?   後文鴛鴦為抗婚向平兒表白心事時,曾經說過:「這是咱們好,比如襲人、琥珀、素雲、紫鵑、彩霞、玉釧、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縷,死了的可人和金釧,去了的茜雪,連上你我,這十來個人,從小兒什麼話兒不說?什麼事兒不做?這如今因都大了,各自干各自的去了,然我心裡仍是照舊,有話有事,並不瞞你們。」   這裡一連點了十幾個丫鬟的名字,有茜雪而沒有琴、棋、書、畫,可見這茜雪的資格相當之老,是可以和鴛鴦、襲人、紫鵑這些賈母房中老牌丫鬟相比肩的。   這樣的一個丫鬟,可不是寶玉說攆就可以攆的,非得請示上頭的許可才行。   這從寶玉攆晴雯一節中便可以看得出來。寶玉與晴雯鬥嘴,氣得渾身發顫,遂發狠說:「不如回太太,打發你去吧。」襲人勸道:「便是他認真的要去,也等把這氣下去了,等無事中說話回了太太也不遲。這會子急急的當做一件正經事去回,豈不叫太太犯疑?」可見攆丫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還得先想理由找機會回了太太才行。   若是三四等的小丫鬟也還容易些,比如墜兒偷金,被晴雯知道了,便直接叫進宋嬤嬤來領人,但也要打著主子的旗號:「寶二爺才告訴了我,叫我告訴你們,墜兒很懶,寶二爺當面使他,他撥嘴兒不動,連襲人使他,他也背後罵他。今兒務必打發他出去,明兒寶二爺親自回太太就是了。」——可見過後也還是要回明白的。   後來王夫人攆了晴雯、芳官等人去,也要借「癆病」為由回稟賈母。   然而茜雪的被攆,文中並未有一言半語提及寶玉回賈母或王夫人的記述。況且,那本是寶玉醉中之語,一則茜雪本來無錯,二則寶玉也並沒有說要攆茜雪,即使在盛怒中,也只是要攆他乳母,三則寶玉酒醒之後,壓根兒不會再提這件事,更不至於錯殺無辜。   從頭至尾,「攆茜雪」一說,也只在李奶母口中出現。在第二十回中,李嬤嬤再次借故鬧事,黛玉、寶釵二人趕來勸慰,「李嬤嬤見他二人來了,便拉住訴委屈,將當日吃茶,茜雪出去,與昨日酥酪等事,嘮嘮叨叨說個不清。」   這是又一次將「吃茶」與「茜雪出去」連在了一起。然而,茜雪確是「去了」,但到底是不是因為「吃茶」呢?   庚辰本在此又有眉批:「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   此處透露,茜雪到了後文還有出場,並且是一場「獄神廟慰寶玉」的大戲,只是稿件迷失不見了,真是令人頓足!   同樣的批語,在第二十六回又出現過一次。那是紅玉同佳蕙兩個談心事,紅玉道:「也不犯著氣他們。俗語說的好,『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   甲戌本有兩條眉批:「紅玉一腔委屈怨憤,系身在怡紅不能遂志,看官勿錯認為芸兒害相思也。己卯冬」。「獄神廟紅玉、茜雪一大迴文字惜迷失無稿」。   ——再一次提到了獄神廟,提到了茜雪。這茜雪出去後,非但不怨寶玉,還在他落難獄神廟時,有大作為、大安慰。是茜雪以德報怨,還是寶玉原本就不曾愧對於她?   〖JP+1〗看來,正如脂硯齋所說,李奶母說寶玉攆茜雪,是「屈殺寶玉」了!那茜雪的離去,雖然距離「楓露茶」事件不遠,但必不與吃茶相關,而大約是有什麼別的緣故,辭工離開,卻被李奶母東拉西扯,硬牽扯成一樁事了。   倘若「獄神廟」一稿不曾流失,關於這件前情必有補敘,只可惜我們看不到了。嘆嘆!   值得回味的是,茜雪其人,除了「楓露茶」一案外,前文就只出現過一次,事見第七回「送宮花」一節: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9節:回首相看已化灰(1)   寶玉便問道:「周姐姐,你作什麼到那邊去了。」周瑞家的因說:「太太在那裡,因回話去了,姨太太就順便叫我帶來了。」寶玉道:「寶姐姐在家作什麼呢?怎麼這幾日也不過這邊來?」周瑞家的道:「身上不大好呢。」寶玉聽了,便和丫頭說:「誰去瞧瞧?只說我和林姑娘打發了來請姨太太姐姐安,問姐姐是什麼病,現吃什麼葯。論理我該親自來的,就說才從學裡來,也著了些涼,異日再親自來看罷。」說著,茜雪便答應去了。周瑞家的自去,無話。   這是茜雪的頭次出場,乃是奉寶玉之命去見薛寶釵,「雪」、「薛」相逢;而茜雪的受責,又正是因為寶玉在寶釵處喝醉了酒回來,殃及無辜。   此雪與彼雪,究竟有些什麼過節呢?這樣的安排,又預示著怎樣的孽緣?或許,這才是關於茜雪的最大謎團吧。   三、回首相看已化灰——賈元春   1.元妃省親寫了哪些事   甲戌本第十六回總批中,脂硯齋評說:「借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心中多少憶昔感今!」   那麼,到底多少呢?   先說「憶昔」,乃指曹寅在江寧織造署四次接駕的崇耀往事;再說「感今」,是說如今子弟流散、潦倒滄桑之悲慘現狀。   而曹家的潦倒,正是因為接駕落下了巨大虧空、被朝廷追逼欠款所致,真是最輝煌成績,最悵恨罪名。所以,作者在這一回中借趙嬤嬤之口假說甄家事:   「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鳳姐兒道:「常聽見我們太爺們也這樣說,豈有不信的。只納罕他家怎麼就這麼富貴呢?」趙嬤嬤道:「告訴奶奶一句話,也不過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在這段話中,脂硯接連批下「甄家正是大關鍵、大節目,勿作泛泛口頭語看」,「點正題正文」,「極力一寫,非誇也,可想而知」,「真有是事,經過見過」,「最要緊語,人苦不自知。能作是語者吾未嘗見」等批語。生怕讀者不明白,這才是作者要出脫的心中感想。   這感想便是:曹家之虧空,乃是「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所造成,如今慘況,實為冤案!   我們不妨再來看一遍元妃的判曲《恨無常》: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脂硯齋在此有一句夾批:「悲險之至!」   「悲」是很好理解的,但為何「險」,又何為「險」呢?   我們從前文可知,元妃的這一聲「退步抽身」的斷喝,絕不會是平郡王妃向曹寅喊出的,因為曹寅並沒有經歷家族敗落的命運;也不可能是胤礽向父皇喊出的,康熙貴為皇帝,卻往哪裡「退步抽身」呢?但也不會是弘皙向自己的廢太子父親喊的,因為謀反的正是弘皙本人,他就是不滿於父親的「退步」,才要密謀奪嫡的,又怎麼會「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呢?   也許,這只是化身為元春的胤礽、弘皙父子悔不當初的自嘆自艾,又或是代替四大家族向爭權奪利的皇族提出來的乞求——倘或如此,那麼元春便並不單純是某一個曹家親眷或者歷史人物的替身,而代表著某種勢力、某個現象,以及這權力和命運引起的感嘆與頓悟。   這就使得這個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顰一嘆,都具有了相當重要的暗示意義。而元妃省親一段濃墨重彩的大場面描寫,是全書中元妃唯一的一次正面出場,其意義就更加非同尋常。且看下面一段:   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淚。邢夫人、李紈、王熙鳳、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說到這句,不覺又哽咽起來。   「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竟是元春天倫相聚後說的第一句話,何其心痛!   曹雪芹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向我們點出了胤礽、弘皙父子的悲慘處境。一方面,他們本是天潢貴胄,身份高貴至極;另一方面,他們又處境凄涼,長期被圈禁,「不得見人」。倘若在《紅樓夢》中描寫一個人物來形容他們的處境,有什麼比塑造一個沒有自由的皇妃更合適的呢?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10節:回首相看已化灰(2)   元妃又說:「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這種種慨嘆,都可看做是曹雪芹對黃粱夢中人發出的一種悲憫與勸諫。倘若這些人能夠早早「退步抽身」,不要謀反圖位,又何至於骨肉分散、各自一方呢?   故曰「悲險之至」,故曰「路遠山高」,故曰「二十年來辨是非」,故曰「回首相看已化灰」!   再看元妃點的四齣戲:   第一出:《豪宴》(庚辰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   第二出:《乞巧》(庚辰雙行夾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緣》(庚辰雙行夾批:《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第四齣:《離魂》(庚辰雙行夾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因為這句「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使得研紅之人一時間都成了戲迷。   然而每部戲都有其繁雜的起承轉合,發生、發展、高潮、結束,不可能把某件事完整地套用在某一個戲劇上。所以元妃點的只是一個曲段,而照應的,也只是某個細節,或者某種暗示。   脂硯齋好心地點明了四場戲的出處及所伏之事,本來可以省了紅學家們許多搜尋資料的工夫,卻偏偏事與願違,變成帶紅學家們走了許多膠柱鼓瑟的彎路——因為《乞巧》來自《長生殿》,且「伏元妃之死」,於是紅學家們便認定元妃也是像楊貴妃那樣因「三軍停駐馬不前」,而被皇帝下令勒死的——這樣的照本宣科,像足了賈寶玉嘲笑的祿蠹,哪有一點靈氣和變通可言?   其實,我認為脂硯已經說得很清楚,那「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並不是這四部戲,而是它們所伏的四件事。而這四件事,脂硯也說得很明白了,即「賈家之敗」、「元妃之死」、「甄寶玉送玉」與「黛玉死」。   這一段話,從故事到批語,本身是謎面,也是謎底,就像「元、迎、探、惜」暗伏「原應嘆息」之意一樣,話已說盡,根本無須再做更多的推敲了。偏偏紅學家們樂此不疲,將戲本子搬出來好一頓研究,硬把戲曲故事當成紅樓框架,一板一眼地往人物身上硬套,鬧出了不少笑話。   其實,這種錯誤很容易就發現其謬誤:倘若《乞巧》伏元妃死便指元妃要被皇上賜死的話,那麼《離魂》伏黛玉死豈不是說黛玉會死而復生,並與寶玉幽媾?這可能嗎?   因此,這段情節所需要引起注意和特別探討的,其實並不是四齣戲目包含了哪些情節,或者暗示了什麼內容,因為這些都已經由脂硯齋明白地揭出了謎底,無須糾纏了;而沒有揭謎底的,是這四件事與元妃有什麼關係。   四齣戲由元妃來點,這充分說明了四件事與元妃或者元妃所代表的皇權有關。其中「賈家之敗」與「元妃之死」是容易理解的,然而「甄寶玉送玉」和「黛玉死」與元妃或者朝廷的關係是什麼呢,就大可商榷了。   有人說寶玉和寶釵的「金玉良姻」乃是出自元妃的賜婚,倘如此,她與「黛玉死」也就有了直接的聯繫;而我曾有過黛玉才是奉旨遠嫁第一人選的猜測(詳見探春篇),也同樣證實黛玉之死與皇權迫害的直接關係。   然而「甄寶玉送玉」呢?莫非甄家的故事也與元妃有關?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甄」即「賈」,兩者的故事是可以互代的,甚至某些時候,甄家的故事比賈家故事更具有現實意義。比如書中寫甄家是「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獨他家接駕四次」等,都是「真事」。而元妃省親,暗示的正是江寧接駕事,故而,在省親一回中又怎麼可以不提到甄家、在元妃點戲時又怎能不暗示「真事」呢?   而這件事,便是「甄寶玉送玉」。   可惜的是,「甄寶玉送玉」究竟是怎樣一個故事,又與皇宮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我曾做過多種推測,卻沒有一種能夠真正說服自己,只好暫且擱置了。   最後,我們來說說元妃省親的最後一幕:   眾人謝恩已畢,執事太監啟道:「時已丑正三刻,請駕迴鑾。」賈妃聽了,不由的滿眼又滾下淚來。卻又勉強堆笑,拉住賈母、王夫人的手,緊緊的不忍釋放,再四叮嚀:「不須記掛,好生自養。如今天恩浩蕩,一月許進內省視一次,見面是盡有的,何必傷慘。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了。」   庚辰本於此有雙行夾批:「妙極之讖,試看別書中專能故用一不祥之語為讖?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現成一語,便是不再之讖,只看他用一『倘』字便隱諱,自然之至」。   可見自此之後,元妃並未有過第二次省親。這絕無僅有的驚鴻一瞥,就是賈元春在書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寫了。其後即使有照應元春言行的文字,也必然都是虛筆、側筆,諸如宮中傳出端午節賞賜或元宵節燈籠謎之類。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11節:元春為什麼不喜歡林黛玉   然而這省親的後遺症卻從此種下了,此後她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將大觀園賜與諸姐妹和寶玉居住;二是令眾人往清虛觀打醮三天,並賞了端午節的禮。而這禮物,寶釵和寶玉是一樣的,黛玉卻和三春相同,降了一等。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請看下文。   2.元春為什麼不喜歡林黛玉   元春與黛玉、寶釵只有一次照面,即在省親之時:   賈妃因問:「薛姨媽、寶釵、黛玉因何不見?」王夫人啟曰:「外眷無職,未敢擅入。」賈妃聽了,忙命快請。一時薛姨媽等進來,欲行國禮,亦命免過,上前各敘闊別寒溫。   這是賈妃第一次看見寶、黛二人,並沒有做任何表示,而寶、黛此前既然從未見過元妃,自然也無「闊別寒溫」可敘,因此可想而知,敘話的大約是薛姨媽。   然而接下來的一段話卻峰迴路轉:   賈政又啟:「園中所有亭台軒館,皆系寶玉所題;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請別賜名為幸。」元妃聽了寶玉能題,便含笑說:「果進益了。」賈政退出。賈妃見寶、林二人亦發比別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軟玉一般。因問:「寶玉為何不進見?」   此前賈妃看見寶、黛二人時,並未有所表示。這會兒說了一番家常閑話,情緒穩定下來後,又聽見寶玉能題,原該立刻提出寶玉進見才對。卻不急著下令,而是突然想起觀察寶、林二人來,看見她們「姣花軟玉一般」,並無誇讚,卻又忽然轉而問起寶玉來。真正一波三折,初看大不合情理,細想卻頗有趣味。   是否可以做這樣的推測呢?——元妃在聽到賈政說起寶玉能題,知道他「果進益了」後,高興之餘,自然便想起弟弟的終身大事來。於是便想起觀察兩位表妹來,心中未嘗沒有代弟擇媳之意。看了一番,十分滿意,難決高下,這才又想起要召見弟弟,比量一番。   接下來,元妃令眾姐妹及寶玉作詩。看後稱賞一番,笑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這裡可以看出,元春對寶、黛的才學是認可的,且將兩人相提並論,並無薄厚之分。   倘若故事就到這裡頓住,那麼元春、寶釵、黛玉、寶玉四個人的故事就不會橫生枝節,餘韻不止。然而元春偏偏命寶玉連作四首五言律,「使我當面試過,方不負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於是,寶釵和黛玉在自己交了卷之後,看到寶玉苦思不已,便都代他著急,都想幫忙,其表現卻是完全不同的,正是「一樣關心,兩種態度」,寫得相當傳神。   先看寶釵的表現:   彼時寶玉尚未作完,只剛作了「瀟湘館」與「蘅蕪苑」二首,正作「怡紅院」一首,起草內有「綠玉春猶卷」一句。寶釵轉眼瞥見,便趁眾人不理論,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況且蕉葉之說也頗多,再想一個改了罷。」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說道:「我這會子總想不起什麼典故出處來。」寶釵笑道:「你只把『綠玉』的『玉』字改作『蠟』字就是了。」寶玉道:「『綠蠟』可有出處?」寶釵見問,悄悄的咂嘴點頭笑道:「虧你今夜不過如此,將來金殿對策,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唐錢珝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干』,你都忘了不成?」寶玉聽了,不覺洞開心臆,笑道:「該死,該死!現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來了,真可謂『一字師』了。從此後我只叫你師父,再不叫姐姐了。」寶釵亦悄悄的笑道:「還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誰是你姐姐?那上頭穿黃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認我這姐姐來了。」一面說笑,因說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開了。寶玉只得續成,共有了三首。   再看黛玉的表現:   此時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因見寶玉獨作四律,大費神思,何不代他作兩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處。想著,便也走至寶玉案旁,悄問:「可都有了?」寶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簾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錄前三首罷。趕你寫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這首了。」說畢,低頭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寫在紙條上,搓成個糰子擲在他跟前。寶玉打開一看,只覺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過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   對於黛玉代作的這首詩,元妃是讚譽有加的,指其為四首之冠——自然,那時她並不知道寶玉作弊。   回駕時,元春命人頒下賞賜,賈母的自然是頭等,邢夫人、王夫人減了一等,「寶釵、黛玉諸姊妹等,每人新書一部,寶硯一方,新樣格式金銀錁二對。寶玉亦同此。」 BOOK.HQDOOR.COM▲紅橋▲書吧▲ 第12節:才自精明志自高(1)   至此,元春對寶、黛兩個還是一視同仁的,賞賜也視如諸姐妹一般。   然而事隔不久的端午節賞賜,二人就忽然有了高下之分,變成寶釵和寶玉同等,而黛玉則與眾姐妹一樣,降了一等了。對此,寶玉的第一個反應是「傳錯了」,而襲人說,「都是一份一份的寫著簽子」的,不會錯。   然而元春究竟為何錯點鴛鴦呢?她在省親時明明對寶、黛兩個同等對待的,從什麼時候起突然偏心了呢?難道黛玉做錯了什麼?   有一個可能是在王夫人後來進宮探訪時,不住向元春提起自己的外甥女寶釵,說起寶釵的諸般好處與黛玉的多愁多病,慫恿貴妃女兒為寶玉賜婚;而另一個可能,則是黛玉幫寶玉打小抄的行為,後來被元春知道了,從而厭黛喜釵,變了方向。   有個輔證,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中,湘雲誇獎「凸碧」和「凹晶」兩個字用得好,黛玉說:   「實和你說罷,這兩個字還是我擬的呢。因那年試寶玉,因他擬了幾處,也有存的,也有刪改的,也有尚未擬的。這是後來我們大家把這沒有名色的也都擬出來了,注了出處,寫了這房屋的坐落,一併帶進去與大姐姐瞧了。他又帶出來,命給舅舅瞧過。誰知舅舅倒喜歡起來,又說:『早知這樣,那日該就叫他姊妹一併擬了,豈不有趣。』所以凡我擬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同「省親」隔了近六十回,竟忽然補出這麼一段「後傳」來,真正意外之文字。而這段文字,僅僅是為了再次描寫園中景象布局嗎?還是借這段話重新點出《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一段,提醒讀者留意,黛玉不僅曾替寶玉擬名,還曾替寶玉作詩?   到這時,大觀園已是悲劇揭幕,大勢將去了,黛玉還在得意於「大姐姐」對自己眼光的肯定上,絲毫沒有排斥之意,可見其天真。然而她沒有想想:為何凡她擬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呢?果然只是因為她的才分高卓嗎?或者,正是元春「見外」的表現?   此前在園中時,元春看匾額,原有批改的習慣。比如「蓼汀花漵」只留「花漵」二字,將「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杏簾在望」題名「浣葛山莊」後又改回「稻香村」等。然而賈政將諸姐妹擬的名色送進宮後,元妃問起都系何人所擬,得知某些出自黛玉手筆,出自嫌忌,卻只能有兩種表現:要麼一字不用,要麼一字不改。   元妃的體度和涵養,讓她選擇了後者。   很有可能,彼時元妃已經藉由太監、宮女之口了解到寶釵、黛玉二人在省親作詩時的不同表現了。那寶釵在幫著寶玉之餘,顧及的乃是皇姐的心思,「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況且蕉葉之說也頗多,再想一個改了罷。」何等體貼,何等細心,更重要的是,何等敬上!而黛玉,卻是恃才傲物,逞自己之才幹,把別人當傻子,完全越俎代庖,教唆寶玉打小抄矇混過關起來,這不是「欺君」嗎?   當時元春雖然高高在上,太監、宮女可是黑壓壓站了一屋子的,那些人在宮裡每天做的是什麼,不就是「察言觀色,吹毛求疵」嗎,寶釵、黛玉的這些小把戲小動作,怎麼可能逃得脫他們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呢?   脂批說「黛玉一生是聰明所誤」,這次題詩,可見一斑。   四、才自精明志自高——賈探春   1.鳳凰、風箏寓意探春遠嫁   大觀園詩社是《紅樓夢》的炫彩華章,釵、黛才情盡展於斯,不相伯仲。然而詩社的發起人卻是賈探春。這預示了什麼?   探春有詩才,有品味,有理想,有魄力,遂會有發起海棠社之舉。然而薛、林當前,左一個「林瀟湘魁奪菊花詩」,右一個「薛寶釵諷和螃蟹詠」,再加上後來者居上的「史湘雲偶填柳絮詞」,和「薛小妹新編懷古詩」,什麼時候輪得到她出類拔萃?   在大觀園當家,是探春真正為自己爭取到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表現機會。時因鳳姐兒病了,王夫人獨力難支,遂將家務交與李紈、探春、寶釵三人。其中「李紈是個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縱了下人」,薛寶釵雖然心思縝密,卻因為身居客位不好太露鋒芒,這便給了探春充分的發揮餘地。她試圖推廣新政,開源節流,興利除弊,包干到戶,新官上任三把火,充分顯示了自己的管家才能。   但就這麼難得的一回表現機會,也因上有趙姨娘、賈環母子的無理取鬧,下有吳新登媳婦、林大娘等有頭臉的大管家老奴才的刻意為難,使得探春處處掣肘,有勁使不上,時時有力絀之感。第五十五回《辱親女愚妾爭閑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是探春複雜心理和尷尬處境的集中體現,管事媳婦說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死了,問該賞多少。探春查了舊賬,決定賞銀二十兩。趙姨娘聽說了,因此進來大鬧,左一句「我混得連襲人也不如了」,右一句「你舅舅死了」,硬把個正兒八經的三小姐強拉到襲人與趙國基等奴才一流身份。氣得探春一再強調「將來環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是同襲人一樣」、「他(趙國基)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著舊規矩辦」,努力地劃清界限,把主僕身份定得死死的。 ※BOOK.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13節:才自精明志自高(2)   偏偏李紈又不知道是真不會說話呢,還是存心火上澆油,不鹽不醋地勸了句「姑娘滿心要拉扯,口裡怎麼說的出來」,等於承認了探春與趙國基的關係,再次提醒探春的出身。氣得探春連李紈也罵了:「這大嫂子也糊塗了。」並且說明「糊塗」的理由是:「誰家姑娘們拉扯奴才了?他們的好歹,你們該知道,與我什麼相干。」又向趙姨娘發作道:「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裡又跑出一個舅舅來?」這樣的委屈之下,遂迸發了「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的豪言壯語。   這是探春的真心話,大志向。她太想離開這個家,擺脫自己的庶出身份了。   倘若探春是男人,即使不能世襲得官,也可以憑藉賈、王兩家的勢力,得到一些差使,做一些成績出來;然而生為女子,除了嫁人,別無出路。囿於庶出的「污點」,這婚姻又很難如意,正像鳳姐兒所說:「雖然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   這話正與探春自己說的「但凡是個男人」對了榫,遙遙呼應,向讀者揭示了探春微妙曲折的心理。有了這許多的鋪墊,她的結局其實已經呼之欲出——到底是遠走高飛了。   然而,她到底飛去了哪裡呢?   探春遠嫁的暗示,早在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境》所見所聞十二釵判詞、判曲,第二十二回《制燈迷賈政悲讖語》中探春所作的風箏燈謎中,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   但關於她嫁給了什麼人,卻一直遠至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才有所暗示。此回中,眾人占花名,探春也掣了一枝——   眾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紅字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眾人笑道:「我說是什麼呢。這簽原是閨閣中取戲的,除了這兩三根有這話的,並無雜話,這有何妨。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說著,大家來敬。   此處言明,嫁的乃是「貴婿」,而且探春可能做「王妃」的。   那會是個什麼樣的王妃呢?會是「南安王妃」、「北靜王妃」這樣的妃子嗎?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機會被王爺看中,也不會是正妃,因為探春是庶出。而且對於探春來說,如果嫁了王爺為妃,即使是庶妃,也算不得薄命,除非她跟元春一樣早夭了。但那樣的話,兩個人的故事就太重複了,不是曹雪芹的筆法了。   曹氏擅於「特犯不犯」,此處既然明說「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等於說明了兩件事:第一,探春有可能做王妃;第二,探春不會像元春一樣,成為順理成章的皇妃或王妃。   這兩句話是不是太矛盾了些?又是王妃又不可能做王妃的。   不矛盾。因為,如果探春不是成為本朝王爺的妃子,那就不是順理成章的王妃,不是富貴命了。除非,她像王昭君一樣遠嫁海外僻鄉,做和親之王妃,才算得上薄命。   這在現在人的眼中有些難於理解,嫁到外國做王妃,巴不得的事兒呢,怎麼能算薄命呢?   然而在當時人的心目中,背井離鄉,遠離爹娘,一輩子再難回故土,就是女兒家最大的悲哀。雖然可以如探春所願,成就一番事業,然而「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畢竟是傷懷的。   黛玉作《五美吟》,分別詠西施、綠珠、昭君、紅拂、虞姬,都是薄命女兒,可見在當時人的審美和價值觀中,昭君遠嫁是一種薄命,那麼探春遠嫁,當然也是薄命了。   關於探春為妃的暗示,在書中並非孤證,還有兩處照應,一處是在第六十五回,興兒向尤家姐妹八卦榮府故事時說過:「三姑娘的諢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裡出鳳凰』。」指出探春是位鳳凰。   另一處是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雲偶填柳絮詞》中,探春放的風箏,也是鳳凰。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鳳凰,見天上也有一個鳳凰,因道:「這也不知是誰家的。」眾人皆笑說:「且別剪你的,看他倒象要來絞的樣兒。」說著,只見那鳳凰漸逼近來,遂與這鳳凰絞在一處。眾人方要往下收線,那一家也要收線,正不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眾人笑道:「這一個也來絞了。且別收,讓他三個絞在一處倒有趣呢。」說著,那喜字果然與這兩個鳳凰絞在一處。三下齊收亂頓,誰知線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搖搖都去了。眾人拍手哄然一笑,說:「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誰家的,忒促狹了些。」 ※BOOK.HQDOOR.COM※蟲 工 木 橋 虹※橋書※吧※ 第14節:倘使探春不遠嫁   兩隻「鳳凰」被個「喜」字攪在一起,顯然是結親。而那「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的風箏氣勢這般張揚,又是「逼近來」,又是「忒促狹了些」,竟是來者不善。可見是由戰事而結的婚事。探春和親的命運就這樣一點點地顯示出來了。   而「誰知線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搖搖地都去了」一句,正與探春的元宵節燈謎對了號: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這謎語的謎底乃是風箏,所以,「風箏」是探春的象徵,而「鳳凰」也是她的另一象徵,到了這第六十五回,鳳凰風箏的出現,將探春的兩個象徵合二為一,可見她的命運之盅很快就快揭曉了。   雖然背井離鄉仍然屬於悲劇範疇,遂列名「薄命司」,然而比起迎春、惜春等,探春已經算是求仁得仁,終於超越自己的出身,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2.倘使探春不遠嫁   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在探春關於風箏的謎語後,脂硯齋有一句頗可玩味的批語:「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致流散也。」   這向我們透露了兩條信息:①探春的結局是「遠去」;②賈府的結局是「事敗」、「諸子孫流散」,而「子孫流散」又發生在「事敗」之後,而非同時。   這就使我們開始猜疑:如果不是「事敗」直接導致「諸子孫流散」,那麼兩者之間又發生了哪些事呢?而倘使探春不遠嫁,賈府的結局會有什麼改變嗎?   抄家的理由我們後文再議,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不論探春在不在,都沒有能力阻止這種大事件的發生,她還沒有那麼大的本事。那她能改變的是什麼呢?   從脂批透露,在後四十回中,鳳姐兒有在賈母穿堂前「掃雪拾玉」的經歷,寶玉也有「對境悼顰兒」的舉動,並且看到怡紅院「綠暗紅稀」,瀟湘館「落葉蕭蕭,寒煙漠漠」——可見抄家後,鳳姐兒、寶玉等又回過大觀園。也就是說,賈家並不是一下子就倒了,徹底敗了,「抄家」雖動了根本,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下子是殺不死的」,是「一點點地盡上來了」,喘了一口氣後才又散的。   那是什麼原因使賈家有了喘這一口氣的機會的呢?我猜想,正是因為探春。   在元春死後,賈家大難來臨,遭遇抄家橫禍,所有的賈氏爺們兒都被拘押,束手無策。「這時候正是用著女孩兒的時候」,作為「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最可能的就是挺身而出,不卑不亢,請旨求情。至於她為什麼被皇上點中,也許是由於南安太妃或北靜王妃的推薦,也許是朝廷之前已有圖冊備選,總之,探春抓住了這個機會,演了一出「緹縈救父」,真正成就了她「立一番事業」的心愿。   正是她的遠嫁,才使得全家人得以暫時的釋放減刑,甚至發還部分家產。也才有鳳姐兒、寶玉等重回大觀園的可能。但是架子已經徹底倒下來,里子也空了。而子弟們卻仍不思悔改。外祟盤剝,邊境戰亂,田莊抗租,仇家告狀,不肖子弟繼續闖禍,諸多因由終於使得這個家再一次空了下來,倒了下來,徹底地散了。   而其中頗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像第五十五回的回目所寫的:《辱親女愚妾爭閑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   「蓄險心」,何其毒也!然而就文中吳新登媳婦一問三不知、背後又向趙姨娘饒舌的做法看來,似乎還達不到「險」的高度。顯然這條回目的作用就同《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一樣,是有著預言意義的,揭示的乃是後四十回的內容。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第五十四回末,探春管家的好戲開鑼前,書中剛剛把吳新登等人提了一筆,且看原文:   「十七日一早,又過寧府行禮,伺候掩了宗祠,收過影像,方回來。此日便是薛姨媽家請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賴大家,十九日便是寧府賴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單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吳新登家。這幾家,賈母也有去的,也有不去的,也有高興直待眾人散了方回的,也有興盡半日一時就來的。」   從設宴名單可見賈府老奴才的地位,榮府以賴大居首,寧府以賴升居首,接下來便是林之孝、單大良、吳新登。這些人的地位之尊,已經到了可以有獨立的身份與名頭來設宴請客,並且能請到賈母這樣尊貴的客人,難怪說賈府有年紀的老奴才,比一般主子還有體面呢。   這裡將賴大、賴升、林之孝、單大良、吳新登並提,接著就是第五十五回的主奴鬥智好戲上場,明言吳新登是「刁奴」,那是否意味著,前面那幾個人也都是刁奴呢?倘如是,以他們在賈府的地位和影響力,可以起到的翻雲覆雨的作用可就大了。第五十五回的小動作,只是牛刀小試耳。雖然此時難為不了探春,但是將來,探春遠嫁之後,又不知管家者誰,而此人,又做不做得了這些刁奴的對手? BOOK.HQDOOR.COM▲紅橋▲書吧▲ 第15節:花因喜潔難尋偶   這便又想起吳新登名字的第一次出場了,乃在第八回:   「可巧銀庫房的總領名喚吳新登與倉上的頭目名戴良,還有幾個管事的頭目,共有七個人,從賬房裡出來,一見了寶玉,趕來都一齊垂手站住。獨有一個買辦名喚錢華,因他多日未見寶玉,忙上來打千兒請安,寶玉忙含笑攜他起來。」   甲戌本在吳新登名字旁邊有側批:「妙!蓋雲無星戥也。」在戴良旁側批:「妙!蓋雲大量也。」在錢華名字旁夾批:「亦錢開花之意。隨事生情,因情得文。」可見這三個名字都是有寓意的。   管銀庫的竟然是「無星戥」,管倉庫的只知「大量」,管買辦的又會「錢開花」,賈府後院不被掏空了才怪呢。而將戴良、錢華與吳新登同時出場,可想而知這兩位實權派也都是「刁奴」。他們幾個造起反來,原本就已經風雨飄搖的賈府能不倒嗎?   倘使探春不遠嫁,可以想像,她是有一定管家能力的,自然會想方設法節源開流,約束子弟僕從,不至於被「刁奴」坑騙,那麼,即使賈家被抄,但得以喘息後也還有中興的希望。   可是,就因為探春走了,即使寶玉等人回到了大觀園,但鳳姐兒早夭,李紈、寶釵等獨善其身,賈府再沒有一個真正管事的人,以至於為「刁奴」所欺,再加上其他的外憂內患,終至最後解體,落得了個「家亡人散各奔騰」的全面敗局。   難怪脂硯齋扼腕浩嘆:「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致流散也。」   賈家之敗,非敗於朝廷,乃在自戕矣!   五、花因喜潔難尋偶——史湘雲   1.湘雲會嫁給寶玉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贊成寶湘聯姻說。綜合其觀點,其推理大致是這樣的:   在八十回後,林黛玉含恨而死,於是賈寶玉娶了薛寶釵,後來看破紅塵,懸崖撒手——這本是脂批透露的情節,然而紅學家們在此基礎上自行發揮,再出續集:寶玉出家後,雲遊四方,半路遇上死了丈夫的史湘雲,兩人同病相憐,舊夢重溫,於是寶玉還俗,與湘雲結為夫妻;但後來還是覺得塵世難耐,遂決定出爾反爾,再次出家。   且不論這論調有多麼惡俗猥瑣,只看他們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腳呢?據紅學家們論證:   (一)史湘雲判詞里有「博得個才貌仙郎」的句子,而全書中除寶玉外絕無第二個男子配得上稱「仙郎」;   (二)黛玉說過寶玉「做了兩回和尚了」,所以寶玉一定要出家兩次;   (三)湘雲有金麒麟,所以真正的「金玉良緣」是指湘雲與寶玉。   以上三條還算得上是可以強詞奪理的,至於說「絳珠仙草指的是湘雲而不是黛玉」,「前來還淚的也是史湘雲」等說法,相信哪怕只是看過一遍《紅樓夢》的人也知道有多麼無稽,遂在這裡不費筆墨贅述了。   讓我們一一判斷上述理論的可行性。   (1)原著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一回開篇即有脂批云:   「金玉姻緣已定,又寫一金麒麟,是間色法也。何顰兒為其所惑?故顰兒謂『情情』。」   這裡明明白白說了「金玉姻緣已定」,可見那個「金」指的並不是史湘雲。所謂「湘雲揣著個金麒麟就是金玉良緣的正主兒」之說實在牽強。   更何況賈寶玉平生最恨的就是金玉之說,連做夢都要喊出來:「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他努力地打破了金鎖配寶玉的「金玉姻緣」,遁世出家,到頭來卻又媚俗地遷就個金麒麟,來尋找第二段「金玉緣」?究竟是寶玉執迷不悟,還是紅學家們「為其所惑」呢?   (2)脂批說寫一金麒麟是「間色法」。所謂「間色」是畫中術語,且不論它的真實含義該如何理解,只看脂硯如何去用這個詞,便可知其所指。全書除了這一處之外,「間色」兩字還出現過兩次。   一次是第二十六回《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中:   原來上月賈芸進來種樹之時,便揀了一塊羅帕,便知是所在園內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個人的,故不敢造次。今聽見紅玉問墜兒,便知是紅玉的,心內不勝喜幸。又見墜兒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便向袖內將自己的一塊取了出來,向墜兒笑道:「我給是給你,你若得了他的謝禮,不許瞞著我。」墜兒滿口裡答應了,接了手帕子,送出賈芸,回來找紅玉,不在話下。   甲戌本在此雙行夾批:「至此一頓,狡猾之甚!原非書中正文之人,寫來間色耳。」意思是小紅和賈芸不是書里的重要人物,寫來渲染調劑一下而已。   同樣是在這一回,後半部寫到寶玉與薛蟠慶祝生日。   又一次是寫在馮紫英邀請寶玉赴宴後面,脂批「紫英豪俠小文三段,是為金閨間色之文。」這個間色,是說男人話題不是書中正文,寫來為閨閣文字作個調節。 蟲工木橋◇BOOK.HQDOOR.COM◇歡◇迎訪◇問◇ 第16節:什麼是「湘云為自愛所誤」(1)   正說著,小廝來回:「馮大爺來了。」寶玉便知是神武將軍馮唐之子馮紫英來了。薛蟠等一齊都叫:「快請。」說猶未了,只見馮紫英一路說笑,眾人忙起席讓坐。馮紫英笑道:「好呀!也不出門了,在家裡高樂罷。」寶玉薛蟠都笑道:「一向少會,老世伯身上康健?」紫英答道:「家父倒也託庇康健。近來家母偶著了些風寒,不好了兩天。」   這裡,先是在「馮紫英一路說笑」後有一句側批:「一派英氣如在紙上,特為金閨潤色也。」接著又在紫英一番話後,有三段眉批:「紫英豪俠小文三段,是為金閨間色之文,壬午雨窗。」「寫倪二、紫英、湘蓮、玉菡俠文,皆各得傳真寫照之筆。丁亥夏。畸笏叟。」「惜『衛若蘭射圃』文字無稿。嘆嘆!丁亥夏。畸笏叟。」   可見「潤色」也罷,「間色」也罷,都是指此段文字非同正文,乃是寫來調濟節奏氣氛的。全書中三次「間色」都作一樣使用,不可謂「孤證」了。可見史湘雲之金麒麟,亦是「間色法」,橫插枝節添點花絮罷了,而非什麼預示寶湘聯姻的大關鍵。脂硯說黛玉偏偏還要起疑心,所以是「情情」,然而我們置身事外,就不必亂起猜疑,枉沽「情情」之名了吧?   倒是那句脂批的「惜『衛若蘭射圃』文字無稿」更應引起我們注意。這段故事中原無衛若蘭其人,然而脂硯偏偏在此處提及,其原因可能有兩種:一是「衛若蘭射圃』一段文字的描寫也是英氣十足,堪與馮紫英豪飲相對應;二是若蘭射圃之時,寶玉、紫英等也都在場。   (3)開篇甄士隱所作《好了歌》注釋中,有一句「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這句後面脂批註雲「寶釵、湘雲一干人」,可見寶釵、湘雲是一直活到了「兩鬢成霜」的年紀。紅樓女兒雖薄命,但並非都短命,這兩個人的丈夫一個出家,一個早亡,當年他們在蘅蕪院夜擬菊花題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有一天老了,還是這樣兩個女子作伴吧?   脂硯對寶釵和湘雲的分別批評還有一句「寶釵為博知所誤,湘云為自愛所誤」。湘雲如此自愛的一個人,倘若死了丈夫,大概是不會另抱琵琶的。要注意在那個年代裡,在湘雲這樣的出身中,改嫁是件很敗行的事。湘雲未必肯吃寶釵的剩飯,撿了人家的丈夫來嫁。   其實單是想像一下寶玉與湘雲重逢的場景,一個鰥夫,一個寡婦,歡天喜地地慶祝第二春,想想都夠發冷的。怎麼看都不是我們心目中的寶哥哥雲妹妹。這隻能是現在的世俗男人的杜撰罷了,再不可能出現在曹雪芹筆下。   況且,這裡有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湘雲嫁寶玉時,寶釵是活著還是死了?   如果寶釵還活著,寶玉出家又還俗,卻停妻另娶,成何體統?而湘雲明知使君有婦,還要雀占鳩巢,且還是她最敬愛的寶姐姐的巢,又情何以堪?   而倘若寶釵已經死了(書中並無寶釵早夭的暗示),那也應該是在「兩鬢成霜」之後了。寶釵和湘雲都活得挺長,而湘雲活得比寶釵更長,一直熬到寶釵老了、死了,她還沒死,還有機會在滿頭白髮的時候與寶玉重逢、再婚,玩一把「激情燃燒夕陽紅」。可是寶玉是「沒有腳的小鳥」,都白髮蒼蒼了,再來個二度春風,未免身心有所不濟,所以又跑去出家了。   紅學泰斗周汝昌為首的紅學家們,是想演繹這樣令人不堪的一段老來佳話嗎?   紅樓夢裡改嫁的女人只有一個,就是尤老娘;尤二姐是不等嫁就悔婚跟了賈璉的,所以才會被人說三道四;而尤三姐更是因為柳湘蓮悔婚受辱而刎頸自盡——雖然作者對尤家一門的悲劇是持同情態度的,卻並不等於同意她們這樣做,並且每有諷刺之語,比如令三姐在報夢時說出「喪倫敗行」的懺悔之言來,可見還是深受當時禮教之束縛。如何倒會讓「自愛」的史湘雲青出於藍,擇夫另嫁呢?   紅學家們肯,曹雪芹未必肯;即使曹雪芹肯,恐怕湘雲也不肯吧?   2.什麼是「湘云為自愛所誤」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結尾,有脂批點明:「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   明明白白寫了金麒麟後來歸了衛若蘭公子,這種寫法,便是作者慣用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而衛若蘭與史湘雲結合的故事,提綱已經伏在回目里了。   把回目和脂批一結合,便不難看出,衛若蘭,才是史湘雲的真正佳偶。   前文我曾猜測「衛若蘭射圃」時寶玉也在場,至於具體情節,可以參照寧府斗宴一段:   原來賈珍近因居喪,每不得游頑曠盪,又不得觀優聞樂作遣。無聊之極,便生了個破悶之法。日間以習射為由,請了各世家弟兄及諸富貴親友來較射。因說:「白白的只管亂射,終無裨益,不但不能長進,而且壞了式樣,必須立個罰約,賭個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因此在天香樓下箭道內立了鵠子,皆約定每日早飯後來射鵠子。賈珍不肯出名,便命賈蓉作局家。這些來的皆繫世襲公子,人人家道豐富,且都在少年,正是鬥雞走狗,問柳評花的一干遊盪紈褲。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HQDOOR.COM 第17節:什麼是「湘云為自愛所誤」(2)   大富武蔭之家在後院設鵠練藝,原是當朝常情,而衛若蘭在全書正文中的唯一一次出名,即在秦可卿出殯時的拜祭名單里,在列完諸公侯之後,附了一句「余者錦鄉侯公子韓奇,神威將軍公子馮紫英,衛若蘭等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衛若蘭的身份語焉不詳,只有「王孫公子」四個字可形容。然而,這已經足夠參與寧府射鵠的「世襲公子、家道豐富、都在少年」之列了。   不妨做這樣一種猜測,某次射技比賽中,眾人相約「賭個利物」,寶玉一時未有準備,便隨手以金麒麟為彩頭,卻輸給了衛若蘭。而這衛若蘭,恰恰便是史湘雲訂了親卻未見面的夫婿,這便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了。   《紅樓十二支曲》中,關於湘雲的一首叫做《樂中悲》: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前幾句說的是湘雲的身世,自幼父母雙亡,叔嬸不知嬌養,都很好理解。但接著說她「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就開始有歧義了。   大多數人的分析是,湘雲後來嫁了個「才貌仙郎」,但因夫君早亡,未能長久。而周汝昌先生更是以「唯有寶玉配得上才貌仙郎」為由,就此肯定湘雲是嫁了寶玉,但寶玉出家了,所以才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   且不說這寶玉自寶釵後娶了湘雲又拋棄有多無恥,只就「才貌仙郎」究竟是不是寶玉,湘雲到底嫁不嫁得成,也還兩說著。因為很明顯這是一個假設句,假設湘雲嫁了好夫君,白頭偕老,也就抵得過幼年所遭的那些苦了。可是偏偏命不好,到底水散雲飛一場空。   但是,既然所有人都不否認「地久天長」是奢望,那麼又憑什麼斷定「嫁得個才貌仙郎」就是事實呢?為什麼不能兩句全都是假設,就是湘雲壓根兒也沒嫁成什麼才貌仙郎,整個兒就是一個孤單到老呢?   十二釵里已經有了一明一暗兩個寡婦,明的是李紈,暗的是寶釵。湘雲很可能是第三個,但是她的命運會重複前兩人嗎?   如果說她嫁了才貌仙郎,卻因為對方早夭而守寡,那麼她的命運就與李紈是完全重合的了,曹雪芹會這麼做嗎?   又如果說她改嫁了寶玉,但寶玉卻再次拋棄了她,使得她最終跟寶釵兩個同病相憐、抱頭痛哭去了,那就更加無稽了。稍加猜想也知道作者不可能這樣處理一個含蓄典雅的史詩性小說結局的。   那麼,便還有第三種可能,就是湘雲雖跟衛若蘭訂了婚,但還沒來得及舉行婚禮,至少是沒來得及洞房,那若蘭便夭亡或失蹤了。於是,湘雲守了「望門寡」。   這樣,她的命運就與李紈、寶釵兩人「特犯不犯」了,正是曹氏一貫筆法。那時正是戰亂時機,衛若蘭想來同寶玉等一樣,都在「武蔭之屬」,或者會奉命入伍,失蹤或戰死的可能性都很大。因此這種猜測是可以成立的。   這時候,湘雲是有選擇權的,就是她可以像尤二姐那樣悔婚另嫁。但這不符合湘雲剛烈的個性,不符合那個時代的最高道德標準,更不符合她創建菊譜,「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菊花精神。因此,她寧可終身不嫁,永遠等候衛若蘭或者一直守節,也不願改弦易轍。   只有這樣,才合得上湘雲自題「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的素志,也才會有脂硯齋對她的命運的定評:「湘云為自愛所誤。」   而如果是這樣,那麼「白首雙星」一詞也有了更合理的解釋,就是並非所有紅學家所認作的「牛郎織女」,而可能是「參商二星」。想證明這一點,只要看看原著里用過多少個「參商」,就知道曹雪芹對此二星的偏愛了。   況且,若說不是如此,而一定要成親才稱得上是「雙星」的話,那麼不論湘雲嫁了誰,也都沒機會白頭偕老,「白首雙星」豈不怎麼算都是一個謬論了?   因此我斷定,「雙星」非牛女,而指的是湘雲與衛若蘭未等成婚或者新婚燕爾之時便分開,直到白首不能團聚,正如參商二星,永不相見。這樣的結局,雖然殘酷,卻符合湘雲自愛而豪壯的個性,總比她窩窩囊囊地死了丈夫又嫁給寶玉,嫁了寶玉後又再度守寡來得乾脆利落吧?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18節:脂硯齋是個什麼人物(1)   3.脂硯齋是個什麼人物   關於脂硯齋的身份,向來眾說紛紜,至今未有定斷。以前的版本中多說他是雪芹的長輩、叔叔之類;近來則忽然興說「脂硯是女人」的論調來,以為是曹雪芹的紅顏知己,周汝昌更加斷定脂硯就是史湘雲。   或許是曹雪芹的身世生平太可憐了,因此讀者們都希望給他的生命添一抹亮色,比如「紅袖添香夜讀書」什麼的,於是很願意相信脂硯齋是女人,而且是個才貌雙全的美女,不然就不配稱「紅顏知己」了。   這猜想雖然看上去挺美,然而我認為卻是絕不可能的。   且看第二回在封肅領了賈雨村二兩銀子的公案後,脂硯齋批了一小段話:   「余閱此書,偶有所得,即筆錄之。非從首至尾閱過復從首加批者,故偶有復處。且諸公之批,自是諸公眼界;脂齋之批,亦有脂齋取樂處。後每一閱,亦必有一語半言,重加批評於側,故又有於前後照應之說等批。」   這是脂硯齋在解釋自己邊看邊批,後來二次看的時候又加了一些批,所以常常前矛後盾,比如第一回在賈雨村出場時寫了滿紙「寫雨村豁達氣象不俗」、「寫雨村真是個英雄」等溢美之詞;但同時又有「今古窮酸,色心最重」、「是莽操遺容」等貶語;明顯是在初看稿時,並不了解曹雪芹塑造賈雨村這個人物的本意,當成一般的狀元落魄後花園的才子佳人書了,後來看畢全書才發現自己謬誤大矣,於是重加批註。   由此可見,這脂硯齋與諸公一樣,也只是讀者之一,最多是與曹雪芹接觸較多、對《石頭記》的整理工作貢獻最大的讀者,但其境界與雪芹相距甚遠,更談不上有多麼知己,更更不可能是《紅樓夢》的共同創作者,因為他在讀書時,甚至連人物小傳都不清楚。   雪芹描寫人物慣用白描,常常明褒實貶,而脂硯對雪芹的用意常常弄不清楚。甚至在看到賈雨村拿了錢就跑,都不與甄士隱道別這樣的行徑之後,也昧著良心沒話找話地讚美:「寫雨村真令人爽快!」後來看了《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這才知道雪芹「指東說西」,那賈雨村其實是天字第一號大壞蛋。於是脂硯齋倒過筆來誅之伐之,寫了不下十來個「奸雄」咒罵他。   且不說脂硯齋是不是有點沒腦筋,重點是他在前面那段話里說諸公之批是諸公的理解,我的批語是我的樂子,顯然批這書的不只有脂硯齋一人,而是許多人在傳閱過程中各加批語,脂硯只是批書人中的一個,也是最啰唆、最多情、最娘娘腔的那個。但這並不等於說,脂硯就是女人。   我們得把視角立足於清朝那個特定的時間環境中去,那時候可不講究女權主義、個性解放這些,一個女人在男人的書里隨意加批,並且跟別的男人鬥嘴饒舌,擱在現在那是嬌俏,可在那個林黛玉因為閨閣筆墨外傳而大發嬌嗔、每逢「敏」字便要減一筆並且念作「密」的時代,則未免有失端莊了。   又說脂硯齋就是湘雲,又將他形容得如此不自愛,豈非自相矛盾?   第三回中,林黛玉進賈府,拜見賈赦,賈赦避而不見,卻說:「連日身上不好,見了姑娘倒彼此傷心,暫且不忍相見。」甲戌本於此硃筆眉批:「余久不作此語矣,見此語未免一醒。」意思是說我以前也常這樣打官腔說套話,現在看到這一句,不覺一震。這明明白白是個半老頭子的口吻。   又如第十七回賈政帶領眾清客遊園,至稻香村時,清客打諢湊趣,墨筆夾批一句:「客不可不養。」這樣的話,也不像是一個女人說的——難道女子也講究養清客的不成?那成了什麼了?   雪芹生平至友明義有外甥愛新覺羅?裕瑞,曾在《棗窗閑筆》中說「前輩姻戚中有與之(指雪芹)交好者」(指明義),又說「曾見抄本(指《石頭記》)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硯齋之批語」。這裡寫明脂硯齋乃是曹雪芹之叔,縱然傳言有誤,把兩個人的親戚關係弄錯,但也不至於離譜到男女都顛倒吧?倘如雪芹有個紅顏知己名脂硯,還每天在書上批語同諸公饒舌,明義等必引為佳話,再不至於跟外甥把其人是男是女也說錯吧?   雖然有這樣明確的證據,然而認定脂硯是女子的紅學家們認為明義出生時雪芹已死了七八年,所言不足信——他們更相信比雪芹之死晚了三四百年的自己的臆斷。而臆斷的一大力證是抓住了「老貨」二字不放。源於第二十六回的一句脂批:   「玉兄若見此批,必云:老貨,他處處不放鬆我,可恨可恨!回思將余比做釵、顰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   紅學家們的理由是「老貨」專指年老婦人,可見脂硯是女子。然而不必遠征博引,就是《紅樓夢》原書第五十三回,賈珍就曾指著老莊頭烏進孝道:「我才看那單子上,今年你這老貨又來打擂台來了。」難道烏進孝這老頭子也變了女人不成?   至於「將余比做釵、顰等,乃一知己」,則更不足為證了。那賈寶玉還把晴雯比孔子、岳飛呢,林黛玉更是把湘雲比荊軻、聶政,難道湘雲、晴雯也都變了男人?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19節:脂硯齋是個什麼人物(2)   書中的賈寶玉重女輕男,脂硯齋投其所好,自比「釵、顰」,不過是打個比方,自稱是雪芹知己罷了。難道他能說「將余比做秦鍾、琪官等」不成?   不過,我猜這脂硯齋最可能的身份,恰恰是秦鍾、琪官之輩。這也不足為奇,甚至不足為羞。在明清時候,斷袖之風盛行,幾乎凡公子必有膩友,《品花寶鑒》中,整本書講的都是龍陽之愛;《紅閨春夢》里,也有極詳細的描寫。而上述兩本書,正是典型的「紅樓遺風」、「石頭再記」。   《紅樓夢》里對同性之愛的描寫雖然含蓄,但賈璉於鳳姐兒出花時,只得找個清俊些的小廝「出火」;寶玉閑極無聊,便到外書房「鬼混」;香憐、玉愛之輩充斥塾中,連學長賈瑞都曾是薛大爺的相好。可見在作者眼中,斷袖故事實在算不了什麼。   如此,倘若脂硯為雪芹藍顏知己,斷袖添香,又有何不可?   紅學家們還有一個論點,就是脂批有「鳳姐兒點戲,脂硯執筆」和「矮舫前以合歡花釀酒」兩段,並論證說:脂硯不是女人,又怎麼會混在女眷里替人寫字點戲?而關於合歡花釀酒的典故,多麼親近,可見是雪芹青梅竹馬的小夥伴。   前一句批見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迷賈政悲讖語》:   吃了飯點戲時,賈母一定先叫寶釵點。寶釵推讓一遍,無法,只得點了一折《西遊記》。賈母自是歡喜,然後便命鳳姐兒點。鳳姐兒亦知賈母喜熱鬧,更喜謔笑科諢,便點了一出《劉二當衣》。   庚辰本於此有兩段眉批:「鳳姐兒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悲乎!」   倘若「脂硯」是女人,那麼「朽物」是誰呢?而「知者寥寥」是既包括脂硯和朽物,還是兩個人根本就是一個人,而知者還包括其餘的批書者,如畸笏叟、立松軒等人呢?就算脂硯是女人,那畸笏叟等總是男人吧,為何脂硯為鳳姐兒點戲,他們也會知道呢?既然紅學家們因為脂硯能為鳳姐兒點戲就認定她是女眷,那麼畸笏叟們也都與聞其事,是否也因此都變成了女人呢?   再說「釀酒」一批,原文見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黛玉放下釣竿,走至座間,拿起那烏銀梅花自斟壺來,揀了一個小小的海棠凍石蕉葉杯。丫鬟看見,知他要飲酒,忙著走上來斟。黛玉道:「你們只管吃去,讓我自斟,這才有趣兒。」說著便斟了半盞,看時卻是黃酒,因說道:「我吃了一點子螃蟹,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喝口燒酒。」寶玉忙道:「有燒酒。」便令將那合歡花浸的酒燙一壺來。   庚辰本在這裡雙行夾批:「傷哉!作者猶記矮舫前以合歡花釀酒乎?屈指二十年矣。」   紅學家們認為這個「家家酒」的遊戲十分甜蜜浪漫,所以認定是雪芹與脂硯「青梅竹馬」的童年往事。   然而這未免自相矛盾:如果因為脂硯是男人,就不可能跟女眷鳳姐兒在一處看戲;那麼他如果是女人,又怎能跟男親戚曹雪芹一塊喝酒呢?   至於「青梅竹馬」之說,更系揣測。雪芹死後,友人張宜泉有《傷芹溪居士》詩,自注云:「其人素性放達,好欽,又善詩畫,年未五旬而卒。」友人敦誠《挽曹雪芹》詩亦有「四十蕭然太瘦生」、「四十年華付杳冥」的句子,可見雪芹死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脂硯說「屈指二十年矣」,那麼他們二十年前已經有二十多歲,算不得「兩小無猜」了,二十多歲的兩個男女採花釀酒玩,可成何體統呢?倘系私會密約,脂硯竟將此昭然於世,更成了什麼人呢?   就算本書增刪十年,這是雪芹三十歲的時候寫成的,二十年前只有十幾歲,那也不算很小了,已經過了垂髫之年,同樣不能再跟女孩子同桌喝酒了;或許有人會說,十歲的孩子還沒那麼講究,玩家家酒也不算什麼吧?那同樣的,十歲的孩子已經讀書識字,至親家屬,跟鳳姐兒一處看戲、點戲更不算什麼了。   因此這些紅學家舉出的兩處自認為最有力的例證,恰恰是推論出脂硯齋是大男人的反證。   乾隆第一次看到《紅樓夢》時,曾一語定論:「此明珠家事也。」說賈府其實寫的是前朝宰相明珠家的故事,而寶玉的原型就是清朝第一才子納蘭容若。   容若死前,曾邀集詩壇好友在自家花園淥水亭前縱酒吟詩,題目是《詠合歡花》。那是容若生平最後一次聚會,最後一次寫詩。雖然目前找到的資料中未能證明曹寅是否參與其會,然而曹寅生前經常出入納蘭花園,與明珠、容若父子相交往卻是有跡可尋的。   納蘭容若病得突然,康熙飛馬賜葯,聖葯未至而容若已死;曹寅患病時,康熙亦曾親開藥方,派驛馬星夜趕送,仍然是聖葯未至而曹寅已病死揚州——歷史上的重合總是很多。曹寅生前想來會經常跟家人講起容若的絕世才華與英年早逝,而在他死後,家人也想必會常常將他與容若做比較,合歡花的典故也會一再提起。 WWW.HQDOOR.COM§虹§橋 蟲 工 木 橋 書§吧§ 第20節:為乞嫦娥檻外梅(1)   而曹雪芹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在容若故事與祖父遺風的熏陶下,難保不會效顰淥水亭故事,也來個縱酒吟詩的雅聚——事實上,敦誠、敦敏的詩中就常常透露出這種類似的集會,《四松堂集》中收了許多宗室弟子聚集唱酬的聯句,也提過自己當劍換酒請雪芹的雅事;已有紅學家考證出,書中詠菊十二首,乃脫胎自曹雪芹同時代文人永恩《誠正堂稿》和嵩山的《神清室詩稿》中唱和之《菊花八詠》,詩題有《訪菊》、《對菊》、《種菊》、《簪菊》、《問菊》、《夢菊》、《供菊》、《殘菊》等,和小說中非常雷同——這都足以證明,曹雪芹所寫之閨中結詩社,其實是他自己參與的旗人子弟詩會的折射,「以合歡花釀酒」的,很可能並不是什麼小朋友的家家酒,而是一些大男人的會中雅事。   況且,這個脂硯在文中一再表示自己是知情人的批語猶不止於百合花浸酒一處,賈母初見秦鍾時,賞了一個荷包並一個金魁星,脂硯又在下面以熟賣熟地批道:「作者今尚記金魁星之事乎?撫今思昔,腸斷心摧!」更足可證脂硯或為秦鍾一流人物,乃是寶玉膩友。   說脂硯齋是膩友,還因為他喜歡發嗲,比如沒事兒便稱襲人為「我襲卿」,這是女人的口吻嗎?分明一個娘娘腔的大男人。更有甚者,第三回脂批里還有一句「末二句最要緊,只是紈絝膏粱亦未必不見笑我玉卿」。對賈寶玉也是這樣膩膩歪歪的。   這個不論男的女的都喊人家「卿」的,如果是個女人,那也未免太輕浮了一些吧?一個男人到處留情,任人為「卿」還可以說是風流,倘若脂硯是女人,竟將對寶玉的「卿卿我我」宣諸紙上,豈非發花痴?   況且,脂硯在紅樓女子中他最喜歡的女人是誰?寶釵、襲人,說到黛玉時,則時有批評之語,甚至說「此黛玉不及寶釵處」——黛玉乃寶玉之生死戀人,也是雪芹筆下第一深愛之人,還特地給她安排了個離恨天靈河岸絳珠仙草的仙子身份,可見她在雪芹心目中位置之重。然而脂硯與雪芹同是男人,審美眼光卻不同,因此並不能體會作者深意,只是著眼於字面描寫,追求三從四德的所謂賢妻,這是他境界胸襟不及雪芹處。   退一萬步說,倘若脂硯便是湘雲,那麼她在看著自身經歷的故事時,似乎也怎麼都不可能同時稱寶玉和襲人為「我襲卿」、「我玉卿」的,那襲人原與寶玉有雲雨之情、肌膚之親,後來又改嫁了琪官的。倘脂硯是男人,這種朋友家的僕婢逸事原算不得什麼,但若脂硯是湘雲,那她就是在說自己老公的前任女人,非但一不吃醋、二不鄙視、三不慨嘆,倒親親熱熱稱起「我襲卿」來了?除非她與琪官也有一腿,才咽得下這口氣。   最後說一件趣事,前些日子在電話里與蔡義江老師討論到這一觀點時,老師又補充了一點:黛玉在怡紅院吃了閉門羹後,高聲叫道:「是我,還不開么?」偏偏晴雯還是沒有聽出來黛玉的聲音。甲戌本在此側批:   「想黛玉高聲亦不過你我平常說話一樣,況晴雯素昔浮躁多氣之人,如何辨得出?此刻須得批書人唱『大江東去』的喉嚨,嚷著『是我林黛玉叫門』方可。」   這裡寫明批書人與黛玉絕非同性,就算平常說話的聲音,也好比林黛玉高聲喊叫一般,這能是湘雲的口吻嗎?   除非湘雲是個大男人,不然,是怎麼也扯不到脂硯齋身上的。不過那樣,就又不符合紅學家們「紅顏知己」的理想了。總之,無論從哪種理論推斷下來,都推不出「湘雲=脂硯齋=女人」這條處處矛盾的三段論來。   六、為乞嫦娥檻外梅——妙玉   1.妙玉會愛寶玉嗎   妙玉在《紅樓夢》中第一次出場是暗出,見於第十八回《林黛玉誤剪綉香囊 賈元春歸省慶元宵》。   其時寶玉剛自大觀園題額回來,因將隨身佩件賞了小廝們,引起黛玉誤會,以為他將自己送的荷包也送人了,便賭氣鉸了正替寶玉做著的一隻香袋。兩人口角一回,到底還是由寶玉百般賠情哄轉回來,然後一同往王夫人房中來了——   此時王夫人那邊熱鬧非常……又有林之孝家的來回:「採訪聘買的十個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連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髮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邊只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伏侍。文墨也極通,經文也不用學了,模樣兒又極好。因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迹並貝葉遺文,去歲隨了師父上來,現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他師父極精演先天神數,於去冬圓寂了。妙玉本欲扶靈回鄉的,他師父臨寂遺言,說他『衣食起居不宜回鄉,在此靜居,後來自有你的結果』。所以他竟未回鄉。」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說:「既這樣,我們何不接了他來。」林之孝家的回道:「請他,他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驕傲些,就下個帖子請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應了出去,命書啟相公寫請帖去請妙玉。 蟲工木橋◇WWW.HQDOOR.COM◇歡◇迎訪◇問◇ 第21節:為乞嫦娥檻外梅(2)   來自姑蘇,仕宦之後,父母雙亡,孤身投在賈府,心性高潔驕傲——凡此種種,像不像佛門裡的林黛玉?   黛玉三歲時,有個癩頭和尚要化她出家,倘若當時林如海允了,黛玉也就成了第二個妙玉。   由此可見,妙玉與黛玉實為一個人,這也就是妙玉之所以名「玉」的真實用意。   庚辰本在妙玉之名出現後,有硃筆眉批:「妙玉世外人也,故筆筆帶寫,妙極妥極!畸笏。」   「世外人」三個字,為妙玉一言定評。   這世外人的第一次現身在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是唯一一次以妙玉入回目,可見此回乃是「妙玉正傳」。   在這回中,賈母帶劉姥姥游大觀園,也來了櫳翠庵。妙玉應酬一番後,便拉了寶釵和黛玉去喝體己茶,寶玉隨後趕來,遂有了一番品茶妙談。   後人解讀妙玉時,往往拿她用自己的杯子給寶玉喝茶這件事津津樂道,認為是暗戀的確證。然而我以為那恰恰證明了妙玉對寶玉的感情是坦蕩純粹,毫無曖昧的。   妙玉和黛玉都是冰雪聰明的人,她不會看不出黛玉與寶玉之間的情愫,即便她真是暗戀著寶玉,也決不會當了寶釵、黛玉的面泄露春心,借著茶杯跟寶玉「間接接吻」;同樣的,黛玉不僅敏感,而且好妒,曾為了寶釵、湘雲不止一次地同寶玉鬧彆扭,如果妙玉別有私心,她又豈會無知無聞?以她的性子,早就出言諷刺了,難道還會反過來被妙玉排揎了一句「大俗人」都要啞忍嗎?   這裡,不過是為了進一步印證兩個人原是一個人,以至於熟不拘禮。這個「俗」乃指的是對應「世外人」而言——妙玉乃是「世外之黛玉」,黛玉則是那個「俗世的妙玉」罷了。   妙玉第三回出場仍是暗出,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雖未見妙玉真人露面,然而「紅梅」二字足以替代,況且又有群釵吟詩詠梅,且命寶玉「訪妙玉乞紅梅」之描寫,足見隆重。   在書中,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徵,而最常用的象徵手段就是花,比如黛玉是桃花,探春是杏花,晴雯是海棠——而妙玉,顯然是梅花   俗語說,「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細心的人會發現,《紅樓夢》里的花,常常不止象徵一個人;而同一個人,也常常擁有不止一種花的象徵。但是共用一花的兩個人,卻往往擁有完全相反的兩種性格,分屬於金玉兩派。   比如黛玉作《桃花行》,建「桃花社」,理應是桃花的代言人。但在占花名時,偏偏是性格與她截然不同的襲人抽到了桃花簽,批曰「桃紅又見一年春」,寓改嫁之意。   再如寶玉說海棠枯了半邊,兆晴雯之死,可見海棠便是晴雯的化身,而晴雯是黛玉的替身;但占花名拈到海棠花的,卻是金派的湘雲。   再如「日邊紅杏倚雲栽」這句詩在書中出現過兩次,一是《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時,湘雲行令念出來的;二是占花名時,探春拈到的。可見這兩人同時擁有「杏花」這個象徵,而兩人也是一金一玉。   那麼梅花的出現,代表了哪兩個人呢?   很顯然,一是妙玉,二是寶琴。由此也可以斷定,寶琴是金派。   如果說妙玉就是黛玉的又一替身的話,那麼寶琴在這裡就代表了寶釵。由此,便讓我想到一個幾乎是悚然而驚的疑問:寶玉向妙玉乞紅梅給寶琴,暗示著什麼呢?尤其是,緊接著這「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一幕,就是老太太向薛姨媽透露求親之意,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妙玉的第四次出場在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妙玉給寶玉送帖子,「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   在「世外人」的脂評之外,妙玉又為自己定了個「檻外人」的自評。寶玉拿到後,因不知回什麼字樣好,想去問黛玉,卻半路遇見邢岫煙,被打斷了。這次妙玉和黛玉兩個都是暗出。   寶玉是深知黛玉的敏感的,卻在接到妙玉拜帖的第一時間,只想到要拿去與黛玉商量如何回復,豈非也是知道妙玉的心無邪、黛玉的不設防嗎?   這正如同寶玉往櫳翠庵求梅時,李紈命人好好跟著。黛玉忙攔說:「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一則很了解妙玉,二則也是一種體貼,三則更是大度:黛玉最喜歡為寶玉吃醋的,此時卻偏偏給寶玉和妙玉兩個人創造獨處的機會,不許別人打擾,可見對妙玉的相知與信任。   事後妙玉也很領情,不但給了寶玉紅梅,還給了每人一枝。邢岫煙曾同寶玉說,她自稱「檻外人」,你回個「檻內人」,她就喜歡了;而黛玉這件事,無疑是做到了妙玉心裡去,讓她喜歡了。   寶、黛、妙三個人都是這樣彼此知己且體諒著,何其溫馨美好。偏偏局外人喜歡無事自擾,將一段人世間最純潔不過的友情庸俗地理解作曖昧、暗戀、尼姑思凡,真真褻瀆了妙玉。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22節:妙玉的結局是否陷入風塵   妙玉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出場,終於再次正面現身,是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黛玉和湘雲兩個中秋夜聯詩,黛玉剛說出「冷月葬花魂」這句讖語,妙玉忽然現身出來,說:「好詩,好詩,果然太悲涼了。不必再往下聯,若底下只這樣去,反不顯這兩句了,倒覺得堆砌牽強。」又請二人往櫳翠庵喝茶歇腳。   三人遂一同來至櫳翠庵中……(妙玉)自取了筆硯紙墨出來,將方才的詩命他二人念著,遂從頭寫出來。黛玉見他今日十分高興,便笑道:「從來沒見你這樣高興。我也不敢唐突請教,這還可以見教否?若不堪時,便就燒了;若或可政,即請改正改正。」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評贊。只是這才有了二十二韻。我意思想著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續時,恐後力不加。我竟要續貂,又恐有玷。」   黛玉從沒見妙玉作過詩,今見他高興如此,忙說:「果然如此,我們的雖不好,亦可以帶好了。」妙玉道:「如今收結,到底還該歸到本來面目上去。若只管丟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撿怪,一則失了咱們的閨閣面目,二則也與題目無涉了。」二人皆道極是。妙玉遂提筆一揮而就,遞與他二人道:「休要見笑。依我必須如此,方翻轉過來,雖前頭有凄楚之句,亦無甚礙了。」   黛玉向來是自恃詩才的,元春省親宴上,因未能展才還十分鬱悶,然而見了妙玉,卻恭敬謙遜異常,竟說起客氣話來了,又是「我也不敢唐突請教,這還可以見教否?若不堪時,便就燒了」,又是「果然如此,我們的雖不好,亦可以帶好了」。   這起先讓我有點懷疑:難道兩個人以往有交情?或者至少是祖上有交情?但書中沒有寫,明著寫出與妙玉有故交的是邢岫煙,說兩人有半師之分。   而黛玉對香菱也有半師之分,這四個人偏偏都是姑蘇人氏。   總覺得這裡面似乎隱含著什麼。而妙玉五次出場,有意無意,都和黛玉有所牽扯。這再次讓我相信,兩人實為一人,只在一道檻內外而已。   2.妙玉的結局是否陷入風塵   高鶚在後四十回續書中,將惜春寫成是妙玉的知己,是徒見其形不解其神的。只為惜春的性格也有一種孤僻,後來又出了家,就想當然地認為她和妙玉是同路人,其實大錯特錯。   想想看,前八十回中,妙玉教過岫煙識字,請過寶釵、黛玉喝茶,又為黛玉和湘雲改詩,甚至送了劉姥姥一隻成窯杯,但何嘗與惜春有過一言半語呢?如何會一過八十回,就忽然同惜春親近起來,有事兒沒事兒地就跑來下棋,還要見了寶玉便「不由得臉上一紅」呢?   這是對妙玉的誤解,更是對她的世俗化、表面化。   要知道,惜春的出家是自願,妙玉的出家卻是被迫,她的知己,就只有兩個:一個是黛玉,一個是寶玉。   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介紹妙玉出身時說得清楚:   「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髮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   她不是心甘情願選擇出家的,是因為身體不好,被迫入了空門,所以「帶髮修行」。為何要「帶發」呢?就是因為「六根不凈」,為了隨時可以「還俗」。所以在妙玉心裡,也是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出家人看待的。   她為黛玉和湘雲改詩時曾說:「若只管丟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撿怪,一則失了咱們的閨閣面目,二則也與題目無涉了。」   一句「咱們」,又一句「閨閣面目」,可見她在內心,仍是把自己當成身在閨閣的小姐看待的。她的遺世獨立,是因為性格,而非身份。   正像是邢岫煙所評價的:   「他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麼道理。」   有趣的是,豈止妙玉的不僧不俗常受爭議,便連她究竟是尼是道都有很多人弄不清楚。幾乎所有影視劇里對妙玉的形象設計都是身穿水田衣,手執拂塵,將她打造成一個道姑形象。   然而妙玉來京明明是為了參習觀音遺迹並貝葉遺文,可見是佛門弟子;況且岫煙又說:「他在蟠香寺修鍊,我家原寒素,賃的是他廟裡的房子,住了十年,無事到他廟裡去作伴。我所認的字都是承他所授。」住在廟裡,自然是尼姑;而她在大觀園裡的住處名為「櫳翠庵」,也不是什麼道觀;老太太來喝茶的時候也說過:「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沖了罪過。」供奉菩薩而非太上老君,益發可見是尼姑。   ——有這許多線索,人們提起妙玉來卻仍是一個道姑的形象,這是電影戲曲的誤導,但也足可見此人「放誕怪僻」之至了。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23節:只為陰陽數不同(1)   綜上所述,雖然惜春也「天生成一種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獨僻性」(第七十四回《矢孤介杜絕寧國府》),與妙玉「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境》)遙遙相對,但兩人卻不是什麼閨密好友。   這兩個人「特犯不犯」,一個是在家的姑子,一個是出家的姑娘。她們的生活軌跡是錯位的,也是不交行的。但是到了後四十回,她們的軌跡有沒有交錯呢?更大膽地想一想,會不會互換呢?   也就是說,惜春出了家,妙玉卻還了俗,她們的身位掉了個兒,可不可能呢?   可以確定的是,惜春的確是出家了;有爭議的是,妙玉有沒有還俗?   《金陵十二釵》冊子中關於妙玉的判詞說:「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紅樓十二曲》中則說:「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既然說「潔」與「空」的素願都破滅了,自然是反出空門,陷入紅塵了。況且左一句「終陷淖泥中」,右一句「風塵骯髒違心愿」,可見妙玉不但是還了俗,而且還極可能是進了風塵場所、勾欄行當。   這在喜愛妙玉的讀者心中是很難被接受的,於是有紅學家對「骯髒」一詞做出百般考據,證明有時不作「污穢不潔」解釋,而是「剛直不阿」的意思——就算是這樣吧,那後面還有三個字「違心愿」呢,還有「遭泥陷」呢,可見「潔」是怎麼都保不住的了。   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賈雨村曾言:   「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置之於萬萬人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娼。」   書中奇優不少,蔣玉函與十二官盡在此列,但名娼呢?倘若全書中竟無一才貌雙全的奇娼出現,《金陵十二釵》豈不缺典?   同薛蟠打情罵俏的雲兒固然不夠數,曾經「淪落在煙花巷」的巧姐兒時為雛妓,且很快就被劉姥姥贖身了,也還當不起「名娼」二字,於是,這個重要角色也就只能由妙玉來擔任,只有她當得起,也只有讓她落到這樣的命運,才更能惹人痛惜,稱得上是「無瑕白玉遭泥陷」。   那麼,妙玉和惜春的生活軌跡是不是就這樣永遠都沒有交叉了呢?這兩個「特犯不犯」的出家人,是僅僅彼此做了一個身份對掉、形成一種鮮明對比,還是有著什麼更為巧妙而必要的聯繫呢?   我有一個猜測。就是在賈府被抄時,是妙玉救了惜春,把自己的度牒也就是身份證書給了惜春,讓她以尼姑的身份逃走,逃脫了抄家之獄,自己卻因而被拖累入罪、當街變賣,淪為娼妓。   這其中的細節,將在探討惜春命運時再做詳述。但這至少解決了另一個疑問:就是妙玉雖然身在榮國府,但她是王夫人下帖子請來的,身在佛門,並不是賈府的什麼親戚內眷,就算賈府被抄,她的處境也最多是逐出府去,仍然回她的牟尼院掛單好了,卻因何會受到株連呢?   而倘若妙玉不是受到賈府之累,那她作為佛門子弟,又有些家私傍身,甚至還有兩個貼身伏侍的婆子,大不了帶著銀錢傭人回金陵去,又怎麼會「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除非,她是失去了自己的尼姑身份,也就是失去了護身符。這樣,她的命運才會與賈府息息相關,也才會有資格列入《金陵十二釵》正冊中,且位置頗為靠前。   同時,妙玉與惜春這兩個人的關係,也就更可令人玩味,並頓足再嘆了。   七、只為陰陽數不同——賈迎春   賈府四艷中,元春貴為皇妃,探春才幹出群,惜春聰敏擅畫,唯有二小姐賈迎春,性格懦弱不說,似乎才情也遠不如眾姐妹。   起詩社,她「本性懶於詩詞」,只好管出題限韻,卻又沒什麼主意,於是讓丫鬟隨口說個字,選了「門」字韻,又在架上抽本書隨手一翻,是首七律,便讓大家做七律——只是一件極小的事,也是聽天由命的做派;猜燈謎,只有她和賈環答錯,賈環頗覺無趣,她卻只當做「玩笑小事,並不介意」;行酒令,一開口就錯了韻;螃蟹宴,大家賞花釣魚,她只拿根針在花蔭下穿茉莉花兒;園中查賭,別人都無事,唯有她的乳母被查出是首家;抄檢大觀園,綉春囊的罪魁又是她的丫鬟司棋——真是好事沒她的份兒,倒霉事兒卻一件不落。難怪連下人也輕視她、欺負她,背後叫她「二木頭」,說她「戳一針也不知噯喲一聲」,賭牌輸了錢,敢拿她的頭釵去當,出了事,倒敢勒逼著她去向老太太求情。而她應付爭吵的辦法,就只是拿本《太上感應篇》充耳不聞。 →虹→橋→書→吧→BOOK.HQDOOR.COM 第24節:只為陰陽數不同(2)   如此可憐的一個人物,乍看起來簡直是沒有資格入住大觀園、晉封十二釵的,難道她就沒有任何專長或特別愛好了嗎?   其實,是有一項的,就是下棋。   琴棋書畫四丫鬟的名字,原是對應了主人的癖好的。最明顯的就是惜春的丫頭名「入畫」,其原因一目了然;探春的丫鬟名「侍書」(又作「待書」),雖然探春喜好書法的描寫也很含蓄,但是從寶玉贈送她的顏真卿墨跡及她房中布置可以看出來;元春帶進宮的丫鬟叫「抱琴」,雖然關於彈琴之事沒有正面描寫,但那賈元春乃是「才選鳳藻宮」的人物,琴棋書畫必然都是有所涉獵的,文中看出詩技平平,大約琴藝是很高明的了。   剩下一個迎春,丫鬟叫「司棋」,而周瑞家的送宮花時,文中借周氏眼光一一寫出諸女兒情態,寫到迎春時,正遇上她與探春姐妹兩個在下棋,可見迎春是頗好此道的。   迎春的屋中擺設雖然沒有正面描寫,但寶玉在第七十九回徘徊紫菱洲時寫的那首傷懷詩中倒是提過兩句:「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可以想見迎春的屋子裡必是設著一副棋枰,而且從早到晚可以聽到下棋聲。   這便可以確定了,迎春的專長是下棋。   元宵夜迎春的詩謎中說:   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   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   賈政猜是算盤,迎春也應了。但這很可能是她懦弱性格的又一表現,就是明明賈政猜錯了,她也礙於禮貌不好駁回,只得胡亂應了個「是」。然而真正的答案很可能是「圍棋」。因為只有圍棋的黑白子,才可以合得上「陰陽數不同」之語,算盤雖然也可謂之「鎮日紛紛亂」,但又哪裡扯得到什麼陰陽呢?   迎春的懦弱性格,真是自始至終,無處不現。只可嘆委曲終不能求全,到底還是擺脫不了「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的悲慘命運。   《紅樓夢》現存八十回回目中,只有兩條與迎春有關,一個是七十三回《懦小姐不問累金鳳》,再一個就是第七十九回《賈迎春誤嫁中山狼》。   「懦」是她的性格,「誤」是她的命運。二小姐賈迎春這一生,實在是太窩囊、太懦弱、太倒霉了,正像是圍棋術語中常說的那句話:「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她的最終結局雖然在八十回中沒有來得及寫出,但是判曲《喜冤家》已經說得明白: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一味的驕奢淫蕩貪還構。覷著那,侯門艷質同蒲柳;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嘆芳魂艷魄,一載盪悠悠。」   很顯然,迎春出閣後,為孫紹祖所作踐,婚後一年便死了。但是,迎春再懦弱,畢竟也是「侯門艷質」、「公府千金」,為什麼會嫁給如此不堪的一個丈夫呢?   且看第七十九回《賈迎春誤嫁中山狼》中對這門婚事的寫法:   原來賈赦已將迎春許與孫家了。這孫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軍官出身,乃當日寧榮府中之門生,算來亦繫世交。如今孫家只有一人在京,現襲指揮之職,此人名喚孫紹祖,生得相貌魁梧,體格健壯,弓馬嫻熟,應酬權變,年紀未滿三十,且又家資饒富,現在兵部候缺提升。因未有室,賈赦見是世交之孫,且人品家當都相稱合,遂青目擇為東床嬌婿。亦曾回明賈母。賈母心中卻不十分稱意,想來攔阻亦恐不聽,兒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況且他是親父主張,何必出頭多事,為此只說「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賈政又深惡孫家,雖是世交,當年不過是彼祖希慕榮寧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並非詩禮名族之裔,因此倒勸諫過兩次,無奈賈赦不聽,也只得罷了。   從這裡看,賈赦發嫁迎春的理由並沒有什麼大錯,那孫家出身軍門,有財有勢,孫紹祖相貌、體格、功夫、交際手段,樣樣都好,既在兵部候缺,想必前程遠大,作為庶出的迎春嫁得這樣一個夫婿,「硬體」上並無不妥。   奇怪的是,孫紹祖已經快三十歲了,在那個年代算得上很「老」了,至少比賈璉大得多,又「家資饒富」,為何卻沒有老婆呢?書中說他「未有室」,這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是不曾娶親,二是元配死了。其中又數後一種可能性更大,那麼,迎春嫁過去等於是做「填房」,同邢夫人、尤氏的身份相似,顯然是有「低就」、「下嫁」的意味,賈母和賈政的不滿意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真正有疑點的,是賈政所指的「不能了結之事」。其深層含義就是,當年孫家有事求賈家幫忙,遂拜在門下以求庇護。換言之,賈家曾對其有恩。   然而孫紹祖卻不這麼認為,他非但不報恩,還反咬一口。據迎春歸寧時回來轉述說: ▲BOOK.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25節:不聞菱歌聽佛經(1)   「孫紹祖……說老爺曾收著他五千銀子,不該使了他的。如今他來要了兩三次不得,他便指著我的臉說道:『你別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銀子,把你准折賣給我的。好不好,打一頓攆在下房裡睡去。當日有你爺爺在時,希圖上我們的富貴,趕著相與的。論理我和你父親是一輩,如今強壓我的頭,賣了一輩。又不該作了這門親,倒沒的叫人看著趕勢利似的。』」   如何來理解這番話呢?孫紹祖的話中有幾成可信?所透露出來的真正信息又是什麼呢?   固然賈家如今已非當年之勢,五千兩銀子也並非小數目。然而賈赦買個嫣紅作妾,還出手八百兩銀子,何至於為五千兩銀子就賣女兒?那周太監來打秋風,張口就是一千兩銀子,賈璉雖艱難,也還倒騰得出,可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決不至於為了五千兩銀子葬送親妹子前程。   因此,孫紹祖的話絕對是欺心昧世之言。至於那五千兩銀子,大抵也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最大的可能,就是因那「不能了結之事」求賈家幫忙拆理時,拿來送禮的。如今事情了結,他又翻臉不認賬,得了人不算,還想把錢也要回去。   這樣的人,民間俗稱為「白眼狼」,文人稱之為「中山狼」。典出明朝馬中錫《東田集?中山狼傳》,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東郭先生」的故事:趙簡子在中山打狼,狼中箭而逃,遇到東郭先生,向其求救。東郭先生動了惻隱之心,將狼藏在書囊中,騙過了趙簡子。狼活命後,卻反而要將救命恩人東郭先生吃掉。   因此迎春的判詞中說「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子、系」合起來就是一個「孫」字,這姓孫的狼心狗肺,恩將仇報,將來必定還會做出許多對不起賈家的事,只怕除了虐待迎春之外,還有別的反噬行為,說不定賈赦後來獲罪,就與孫紹祖有關。   倘或如此,他必定不會讓迎春回家通風報信的,那麼她在第八十回的歸寧,就是對大觀園的最後一瞥了。而她對王夫人所說的話,也就成了讖語:「乍乍的離了姊妹們,只是眠思夢想。二則還記掛著我的屋子,還得在園裡舊房子里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   這可謂是二小姐賈迎春留給我們的最後遺言了,怎不讓人為之一掬辛酸淚?   八、不聞菱歌聽佛經——賈惜春   賈府四艷中,迎春和惜春的結局通常都是沒什麼爭議的,即一個嫁後慘死,一個出家為尼。   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境》看到的冊子中,關於惜春的那一頁,畫著「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其判云:   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而惜春在全書中第一次開口說話是在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中——   「只見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一處頑笑,見周瑞家的進來,惜春便問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將花匣打開,說明原故。惜春笑道:『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裡呢?』說著,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畫來收了。」   這是全書中惜春的第一句台詞,竟然就是「明兒也剃了頭作姑子去」。   接著,第二十二回「制燈謎」一段,寫明惜春的謎語:   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庚辰本在此有雙行夾批:「此惜春為尼之讖也。公府千金至緇衣乞食,寧不悲夫!」   可見,惜春出家為尼的結局無可置疑。但是,她是在什麼情況下出家的,又為什麼會落得個「緇衣乞食」的慘狀呢?   在高鶚的偽續中,惜春的出家相當從容,不但仍住在大觀園櫳翠庵中,而且還有紫鵑做伏侍丫鬟,這顯然與脂硯「緇衣乞食」的批語相悖,故不足取。   然而這也讓我們知道了,倘若家境尚好時,即使惜春心冷意冷,一味倔犟地要出家,就像探春說的:「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過,我們再傲不過他的。」賈府那麼多家廟庵堂,總會為她安排個不錯的去處,就如妙玉的家人一樣,雖然舍了她,卻仍讓她帶走大量古董寶貝,隨身還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伏侍,絕不至於看她托缽行乞去。   由此可知,惜春的出家,應是在事敗之後。   我的朋友佛學專家陳琛曾經寫過一本《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有整整一章討論出家的程序,這裡,只引用一小部分:   「首先,出家人必須是一個能夠自主的自由人,比如為人子女的,出家前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有官職的要辭去官職;身為奴僕的要解除主僕契約;已結婚的,要解除婚姻關係;如果信奉過其他宗教,要堅決破除,斷絕一切來往等。總之,在出家前要擺脫塵世生活的一切拖累,所謂的『跳出紅塵』。 虹橋門戶網WWW.HQDOOR.COM 第26節:不聞菱歌聽佛經(2)   「要出家的也得接受『健康檢查』。患有惡疾的人被認為沒有出家的資格。而佛教更加忌諱的是『黃門』(閹人)。男性(女性)性徵不全的人被視為身體不凈,是不允許出家的。犯過重罪的人同樣不被佛門接納。   「要受戒的人還得向寺廟交納一定的戒金,以充戒堂的燈燭香花、戒牒、戒錄等費用……」   ——可見,俗家人並不是想出家就能出家的,要經過相當縝密煩瑣的手續。當然,託人情、有關係的除外,比如魯智深殺了人,但通過走後門,還是矇混過關了,也因此有了寶玉為之讚嘆不已的那段《山門》唱腔。   其實,這些關於出家的規矩和程序,在《紅樓夢》中也有相當完整的體現,比如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風流 美優伶斬情歸水月》中寫到芳官、藕官、蕊官三人一段,就有很詳細的描寫:   一時候他父子二人等去了,方欲過賈母這邊來時,就有芳官等三個的乾娘走來,回說:「芳官自前日蒙太太的恩典賞了出去,他就瘋了似的,茶也不吃,飯也不用,勾引上藕官蕊官,三個人尋死覓活,只要剪了頭髮做尼姑去。我只當是小孩子家一時出去不慣也是有的,不過隔兩日就好了。誰知越鬧越凶,打罵著也不怕。實在沒法,所以來求太太,或者就依他們做尼姑去,或教導他們一頓,賞給別人作女兒去罷,我們也沒這福。」王夫人聽了道:「胡說!那裡由得他們起來,佛門也是輕易人進去的!每人打一頓給他們,看還鬧不鬧了!」   當下因八月十五日各廟內上供去,皆有各廟內的尼姑來送供尖之例,王夫人曾於十五日就留下水月庵的智通與地藏庵的圓心住兩日,至今日未回,聽得此信,巴不得又拐兩個女孩子去做活使喚,因都向王夫人道:「咱們府上到底是善人家。因太太好善,所以感應得這些小姑娘們皆如此。雖說佛門輕易難入,也要知道佛法平等。我佛立願,原是一切眾生無論雞犬皆要度他,無奈迷人不醒。若果有善根能醒悟,即可以超脫輪迴。所以經上現有虎狼蛇蟲得道者就不少。如今這兩三個姑娘既然無父無母,家鄉又遠,他們既經了這富貴,又想從小兒命苦入了這風流行次,將來知道終身怎麼樣,所以苦海回頭,出家修修來世,也是他們的高意。太太倒不要限了善念。」   王夫人原是個好善的,先聽彼等之語不肯聽其自由者,因思芳官等不過皆系小兒女,一時不遂心,故有此意,但恐將來熬不得清凈,反致獲罪。今聽這兩個拐子的話大近情理;且近日家中多故,又有邢夫人遣人來知會,明日接迎春家去住兩日,以備人家相看;且又有官媒婆來求說探春等事,心緒正煩,那裡著意在這些小事上。既聽此言,便笑答道:「你兩個既這等說,你們就帶了作徒弟去如何?」   兩個姑子聽了,念一聲佛道:「善哉!善哉!若如此,可是你老人家陰德不小。」說畢,便稽首拜謝。王夫人道:「既這樣,你們問他們去。若果真心,即上來當著我拜了師父去罷。」這三個女人聽了出去,果然將他三人帶來。王夫人問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與兩個姑子叩了頭,又拜辭了王夫人。王夫人見他們意皆決斷,知不可強了,反倒傷心可憐,忙命人取了些東西來齎賞了他們,又送了兩個姑子些禮物。從此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二人跟了地藏庵的圓心,各自出家去了。   這裡一步步寫得相當清楚:首先芳官等想出家,並不是可以抬腳就走的,須得徵求乾娘同意,乾娘也不敢做主,便又來求王夫人,這就是前邊說的第一條:「必須是一個能夠自主的自由人」,「出家前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為奴僕的要解除主僕契約」;而後面說王夫人「取了些東西來齎賞了他們,又送了兩個姑子些禮物」,便是替她三人交納戒金了。   然而到了惜春出家時,賈府還有能力替她交戒金嗎?她出家後竟要乞食為生,可見混得比芳官等被姑子「拐了去做活使喚」更加不如,這也足可再次佐證她的出家是在事敗之後。   但是,出家既然有那麼多的限制與程序,惜春作為犯官之女,遁入空門只怕沒那麼容易。不但沒人替她交得起戒金,而且全家入獄,只怕她也沒了自由身,不是想出家就可以出家的。   或者說,賈府雖然被抄,但後來還是有翻身的機會的,歷史上的曹家就是有過一小段中興時期,且發還了部分財產,這樣,賈府就有可能為惜春交納戒金,並有資格准許她正式出家了。   又或者說,賈府雖敗,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曾經有過那麼多家廟,認識那麼多高僧名尼,這裡有一兩個念舊情的,幫助惜春出家原是輕而易舉的事。   但如果是那樣,惜春的身份就該跟她小時候的玩伴智能兒一樣,還是可以活得挺從容的,再糟糕也不過落得個像芳官、藕官、蕊官的境遇,給師父做活使喚,如何竟至於「緇衣乞食」呢? WWW.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27節:凡鳥偏從末世來(1)   陳琛《和尚》一書中關於「乞食」有一段術語解釋:   「佛教對僧人吃的飯分為三種,一是『受請食』,即僧人受施主邀請,到施主家就食;二稱『眾僧食』,即僧人在僧眾中共同進食;三稱『常乞食』,即穿戴僧服,帶著乞食的缽盂,到村落挨門挨戶乞討食物。在印度,在佛教創始初特別推崇乞食……但是,在中國,僧人只有在外出遊方時才『化齋』(相當於乞食),而寺廟一般都自己有專門的廚房。」   由此可見,惜春既然是托缽沿乞,可以猜想她不是在「有專門廚房」的寺廟長住,只能做遊方僧,四處流浪。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很有可能,惜春的出家另有隱情,是不合法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她是在抄家時逃出來的,沒有跟家人一起被關進獄神廟或別的地方,而是獨自出走,做了尼姑。   這樣,她就必須隱瞞身份,不能大大方方正正式式地出家;即使某廟住持或是出於報恩念舊,或是出於貪圖小利,冒險幫她出了家,也不敢讓她長期居留。因此她只能外出遊方,四處「掛單」。   然而「掛單」,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和尚》中關於「僧人的戶口檔案」也有諸多規定:   「自唐朝以後,建寺、度僧及度僧人數都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政府批准的『官度』有兩種情況。一是每家寺院每年有一定的度僧名額,在這一限額內度僧算是合法的;二是皇帝在重大慶典及其他特殊情況下,恩賜某地區或某寺院可以度一定數量的人為僧,這稱為『恩度』或『賜度』。恩賜度僧的記載在唐宋時代極為普遍。凡是官度的僧尼都要有政府發放的證明文件,這就是度牒。   「度牒的發放從唐宋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初年……除了度牒,政府還有對僧人進行管理的僧籍制度。僧籍由祠部管理,每隔幾年就要清查重造一次。僧籍的內容包括僧人的法名、俗姓、籍貫、所習經業、所在寺名、寺中定額的僧人人數等項。如果僧人身死或還俗,當天就要報送祠部,註銷僧籍。   「後來,明代對僧籍的管理更加嚴格。不但天下寺院要上報僧籍,而且在全國範圍內編造『周知錄』。也就是由京師的僧錄司將天下僧寺尼庵及所有的僧人一一輯錄。在每位僧人的僧名之下,記錄著他的年齡、姓名、出家的時間及度牒的字型大小。這本『周知錄』編成之後,頒發給所有的寺院。這樣,凡有遊方僧人前來寺院『掛單』,寺院就要查問這位僧人來自哪座寺廟,叫什麼,多齡多大等,然後根據『周知錄』核實。如果冊子里沒有這位僧人的名字,或者其他方面不符合,就認為是欺詐行為,可以把他緝拿,送到官府去。」   上述可見,出家的名額相當嚴格,縱使惜春到處遊方掛單,也必須有「度牒」,但是她的「度牒」從何而來呢?可以肯定不是正常頒發的,只能是偽造,或者冒認。比如《水滸傳》里,武松就冒認了一個僧人的度牒做護身符。   可能某廟中有個尼姑死了,或是還俗了,住持沒有及時向官府報告,「註銷僧籍」,而是將度牒給了惜春,但又不敢長期收留她,只是讓她有了一個遊方的身份,得以苟活逃生。   這個幫助她的人,可能是隨意的一個僧尼,也可能是前八十回中出現過的人。而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妙玉。   當初妙玉來京,原是沖著「因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迹並貝葉遺文」的,這和惜春判曲中的「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何其相像?   可以試想一下,倘若在抄家時,惜春因年紀小而懼禍逃走,但又逃脫不出,妙玉仗義相救,把自己的度牒給了她,讓她冒充尼姑逃出賈府,躲過了入獄厄運,而妙玉自己卻因為失去了身份,而被官府變賣為娼。但惜春也因名不正言不順,雖然出了家,卻沒有安身廟宇,只能四處掛單,托缽乞食。   可嘆世上到底沒有凈土,無論妙玉也好,惜春也好,終究都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啊!   九、凡鳥偏從末世來——王熙鳳   1.王熙鳳不是個好領導   王熙鳳不是個好領導。為什麼?   不不,並不是因為她待下嚴苛、重利盤剝,而是她不懂得交際之道。   或許你會覺得我故作驚人語,明明王熙鳳是最擅長應酬的,八面玲瓏、長袖善舞,說的就是她這種人。她對頂頭上司賈母承色說笑,對公司的風頭人物賈寶玉體貼備至,對各中層領導大嫂子小姑子謙和有禮,還能說人緣不好嗎?   不,並不夠好。王熙鳳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周到,她機關算盡,卻忽略了管理結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董事會名譽成員: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等人。   儘管邢夫人無權、王夫人無能,但她們畢竟是賈府長輩,其身份在賈母之下,鳳姐兒乃至眾姑娘之上,如果鳳姐兒是中層領導、首席執行官,那麼邢、王二夫人便是公司高層,縱使不參與具體管理,卻也擁有議事權與投票權的。 WWW.HQDOOR.COM←蟲←工←橋書←吧← 第28節:凡鳥偏從末世來(2)   書中邢夫人對王熙鳳的嫌忌是明寫的,曾親口當著迎春的面說過:「總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對兒赫赫揚揚,璉二爺、鳳奶奶,兩口子遮天蓋日,百事周到,通共這一個妹子,全不在意。」一言未了,人回:「璉二奶奶來了。」邢夫人冷笑兩聲,命人出去說:「請他自去養病,我這裡不用他伺候。」嫌惡妒恨之情溢於言表。   其真實理由,正如小廝興兒對尤氏姐妹說的:「提起我們奶奶來,心裡歹毒,口裡尖快……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兩個人,沒有不恨他的,只不過面子情兒怕他……連他正經婆婆大太太都嫌了他,說他『雀兒揀著旺處飛』,黑母雞一窩兒,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張羅。若不是老太太在頭裡,早叫過他去了。」   旁觀者清,興兒雖是最基層員工,卻看得很明白,邢夫人疏離鳳姐兒,因為兩點:一是妒,二是恨。妒,是因為鳳姐兒這個做媳婦的權勢比自己這個做婆婆的長房長媳還大;恨,則是因為鳳姐兒不肯向著自己這一房,只知道討老太太的好,順承王夫人。   然而王夫人,雖然是熙鳳的親姑媽,而且把管家大權交給了鳳姐兒代理,但這並不代表她就完全信任王熙鳳。她一邊用著她,另一邊也防著她,其心理同樣是出於妒恨。妒嫉鳳姐兒本領比自己高,比自己更得賈母的寵,也更得眾人的捧;恨她越俎代皰,恃寵生驕,連自己的面子也不給。   周瑞的小兒子在鳳姐兒的生日宴上撒了一地饅頭,那鳳姐兒並不同任何人商量,就要將他開除,且命人說給兩府里,都不許錄用。還是賴嬤嬤幫忙說情:「他有不是,打他罵他,使他改過,攆了去斷乎使不得。他又比不得是咱們家的家生子兒,他現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顧攆了他,太太臉上不好看。依我說,奶奶教導他幾板子,以戒下次,仍舊留著才是。不看他娘,也看太太。」   ——連無知識的老嬤嬤都知道的避諱,鳳姐兒居然不在意,又怎麼能讓王夫人心裡不懷恨呢?   王夫人屋裡失了竊,丫鬟們互不認賬,鳳姐兒便做主意,「依我的主意,把太太屋裡的丫頭都拿來,雖不便擅加拷打,只叫他們墊著磁瓦子跪在太陽底下,茶飯也別給吃。一日不說跪一日,便是鐵打的,一日也管招了。」   ——明知道太太的丫頭不便擅加拷打,卻還要自作主張嚴刑逼問,豈非明知故犯?   幸虧是平兒勸住了。   然而一次又一次,總有眾人不提防、阻止不及的事,被王熙鳳無心做了出來,卻被王夫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那麼王夫人這個高層會怎麼做呢?   第一是查賬。比如冷不丁地問熙鳳:「前兒我恍惚聽見有人抱怨,說短了一吊錢,是什麼原故?」等於是給鳳姐兒提了個醒兒:我並不怎麼信任你的,還有,我的耳報神明白著呢,你別想在我眼皮底下搗鬼。   第二是借力打力,駁面子。鳳姐兒因看門的婆子得罪了寧府當家尤氏,便命人將婆子捆了等尤氏處分。邢夫人聽見了,故意當著眾人的面給鳳姐兒沒臉,陰陽怪氣地說:「我聽見昨兒晚上二奶奶生氣,打發周管家的娘子捆了兩個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麼罪。論理我不該討情,我想老太太好日子,發狠的還舍錢舍米,周貧濟老,咱們家先倒折磨起人家來了。不看我的臉,權且看老太太,竟放了他們罷。」說完轉身就走,甚至不給鳳姐兒一個解釋的機會。鳳姐兒又羞又氣,因王夫人在一旁問起,忙將緣故說了,又道:「昨兒因為這裡的人得罪了那府里的大嫂子,我怕大嫂子多心,所以盡讓他發放,並不為得罪了我。」誰知尤氏並不領情,只笑道:「連我並不知道。你原也太多事了。」王夫人也道:「你太太說的是。就是珍哥兒媳婦也不是外人,也不用這些虛禮。老太太的千秋要緊,放了他們為是。」說著,也不再聽鳳姐兒啰唆,自己親自下令,回頭命人去放了那兩個婆子。氣得鳳姐兒心灰意冷,又不好說什麼,只得躲回房裡暗哭。   ——人人只道鳳姐兒抓尖好強,豈知她身處中層夾心,受的氣比誰都多。十個人里,縱然周旋了九個,有一個照顧不到,閑話也會說到十分,終究是功不抵過。   邢夫人這樣地跟鳳姐兒過不去還有情可原,然而王夫人為何也對鳳姐兒毫不體諒呢?就因為她也想趁機殺一殺鳳姐兒的威風,不願意看到她活得太得意,巴不得找個什麼由頭涮涮她的面子,而最好這個由頭又不是自己找來的。如今借了邢夫人和尤氏的口給鳳姐兒定個罪名,自己推波助瀾已經足夠,還用多說什麼嗎?   這次「放人」事件,是邢王二夫人的一次完美聯手,給了鳳姐兒沉重一擊。   而接下來的「搜人」事件,則是兩位董事的再次合作,更是將鳳姐兒踩沉一層。這便是「抄檢大觀園」的真實起因。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29節:從鳳姐兒生日看死兆(1)   傻丫頭在園裡撿到一個綉春囊,圖案是一男一女赤條條摟抱在一起,一看就知是男女私贈之物。邢夫人發現了,立刻封起來打發人送給王夫人,王夫人氣沖沖拿了來到鳳姐兒屋裡興師問罪:「自然是那璉兒不長進下流種子那裡弄來。你們又和氣。當做一件頑意兒,年輕人兒女閨房私意是有的,你還和我賴!」   鳳姐兒滿心委屈,然而罪名太大,只得先跪下來含淚哭訴,情理分明地表白一番,說明春袋並不是自己的。王夫人無言可對,卻又遮掩說:「我也知道你是大家小姐出身,焉得輕薄至此,不過我氣急了,拿這話激你。」   ——誰說王夫人愚鈍沒心機呢?狡辯的功夫比誰都強。且不管這春袋是不是鳳姐兒的,也不論鳳姐兒的表白有無道理,總之先發制人,已經將鳳姐兒的威風殺了下來再說話,然後又發號施令,命鳳姐兒晚上帶人搜檢。鳳姐兒明知不妥,但因已經輸了先機,無法再心平氣和地出主意,只得順從了。   這正是王夫人對付鳳姐兒的第三招。小題大做,好時不時地提醒鳳姐兒一下:真正的幕後權威是誰?   這一番操勞,令得鳳姐兒益發心灰,因而事情沒完就病倒了,將養了大半年才好。   而這期間,李紈、薛寶釵、探春便順利升職,取代了鳳姐兒的管家地位。這三個人,一個是王夫人的長子媳婦,一個是王夫人心目中的小兒子媳婦,還有一個是掛名女兒——雖不是自己親生的,卻一心一意長年巴結著自己的。   這三個人里,任何一個能夠趁機成長起來,真正地取代鳳姐兒,都遠比鳳姐兒容易控制得多。至少,這三個人和自己的關係都比王熙鳳更加親近。   當今很多公司的高層都很擅長這種「留後備」的手法,不管能不能用,先多設幾個後備領導放在那裡,讓真正管事的人看著害怕:稍不留意,就會被人取代了去。   還有些老闆奉行一條「寧濫勿優」的原則:中層領導不能幹不要緊,重要的是聽話。寧可找一個雖然沒本事,卻也不惹事的木頭;也不要選那個雖然有本領,但是太個性的刺兒頭。   像王夫人這樣本身沒什麼本事的老闆,就更加信奉這種原則。所以李紈才會脫穎而出。   李紈,這個少年居寡、沉默少言的大嫂子,平日不顯山不露水,似乎是最安分不過的一個後勤主管,平日只是負責帶領姑娘們讀書寫字而已。這是件輕省活兒,油頭卻大,鳳姐兒給她算過一筆賬,說她工資比誰都高,年底分紅又是雙份,平日公事上從不出錢,難得跟姑娘們開個詩社,自己說要做東道,轉個身卻帶著人往鳳姐兒屋裡要經費。及至要了錢來,卻又不見開銷,再起社時,還是讓眾人湊份子。   然而,放眼整個大觀園、榮國府,卻沒有一個人敢說李紈壞話的,更不曾有人指出她貪污;卻各個都議論王熙鳳為人吝慳,中飽私囊。緣何?   就因為李紈夠低調,扮可憐,而鳳姐兒卻為人太張揚,得意非凡,未免受人嫌嫉,巴不得看她落勢。所以王夫人才會明知李紈無能,仍要給她機會,希望她可以取代了鳳姐兒。   而尤氏身為寧國府當家,無論在職稱還是輩分上,都是與鳳姐兒平級的。她本來和鳳姐兒的關係也頗好,可是因為妹子尤二姐勾搭了賈璉,遂連她也被鳳姐兒記恨。那鳳姐兒打到寧國府來,將尤氏揉搓折磨,臉對臉罵了半日,半點情面不留。兩人後來表面上雖然還算和睦,心裡卻結了梁子,尤氏雖不好明著報仇,但只要有機會,絕對不會讓鳳姐兒好看。這也就是當邢夫人擠對鳳姐兒時,尤氏為何落井下石說風涼話的緣故了。   後來賈府被抄,寧國府的罪行明明比榮國府重,然而慘死在獄神廟的人卻只是鳳姐兒,為何?後四十回遺失,但原因可想而知,自然是船沉眾人踩,那尤氏只怕也沒起到什麼好作用吧?   鳳姐兒的判詞里說她「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然而細想起來,鳳姐兒其實並不是很懂得算計,非但算不出天威難犯,命運多舛,且也沒算到人心叵測,功高蓋主。也就難怪她會死於非命了。   2.從鳳姐兒生日看死兆   《紅樓夢》前八十回中共正面詳細描寫了四次大生日:寶釵、熙鳳、寶玉、賈母。   而每次生日,都有許多讖言預兆式的情節發生:   在寶釵的十五歲生日宴上,寶玉第一次聽曲文而悟禪機,暗示了他出家的宿命;   怡紅院群芳開夜宴為寶玉祝壽,眾人占花名遊戲,更是典型的讖語;   賈母的八十壽宴是書中最後一次生日,在熱鬧繁華的表面下,「悲涼之霧,遍布華林」,連精明能幹的鳳姐兒也力絀圖窮,顯露出江郎才盡之相。   那麼,作者花費了大量筆墨,寫了第四十三回《閑取樂偶攢金慶壽 不了情暫撮土為香》和第四十四回《變生不測鳳姐兒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妝》整整兩回的鳳姐兒生日宴,又向我們透露出了一些什麼樣的信息與暗示呢? ◇歡◇迎◇訪◇問◇WWW.HQDOOR.COM◇ 第30節:從鳳姐兒生日看死兆(2)   首先,是鳳姐兒和尤氏兩人對話中的玄機。   賈母做主,讓眾人學小家子湊份子,為鳳姐兒辦生日,又將這事交給尤氏辦,「越性叫鳳丫頭別操一點心,受用一日才算。」尤氏往鳳姐兒房中商議,打趣說:「你瞧他興的這樣兒!我勸你收著些兒好。太滿了就潑出來了。」   這句「太滿了就潑出來了」,正與此前秦可卿向鳳姐兒報夢時所說的「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同一意思,而可卿,又正是尤氏的兒媳婦。焉知這不是作者借尤氏之口第二次泄露天機呢?   次日尤氏與鳳姐兒算賬時,見短了鳳姐兒答應替出的李紈一份,嘲罵道:「我看著你主子這麼細緻,弄這些錢那裡使去!使不了,明兒帶了棺材裡使去。」庚辰本在此雙行夾批:「此言不假,伏下後文短命。尤氏亦能幹事矣,惜不能勸夫治家,惜哉痛哉!」明言這一句是讖語。   待到席上,尤氏與鳳姐兒敬酒時,又調笑說:「我告訴你說,好容易今兒這一遭,過了後兒,知道還得象今兒這樣不得了?趁著儘力灌喪兩盅罷。」脂硯又有夾批說:「閑閑一語伏下後文,令人可傷,所謂『盛筵難再』。」   ——又是「太滿了就潑出來了」,又是「明兒帶了棺材裡使去」,又是「盛筵難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賈府的好日子就要過去了,而這衰風,將從尤氏和鳳姐兒這兩個寧榮府的內當家開始吹起。   可卿判詞中原有「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的句子,而寧府長孫媳秦可卿之死,乃是由鳳姐兒操辦;尤氏之妹尤二姐之死,又由鳳姐兒一手造成;這兩件寧國府的「造釁」一旦鬧騰出來,鳳姐兒都絕對難辭干係——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書中才要借尤氏之口一再向鳳姐兒提出警告吧?   鳳姐兒生日宴上還有一個不和諧音來自寶玉。   此日賈府華筵,寶玉卻往水仙庵祭金釧,回來又遇見玉釧「獨坐在廊檐下垂淚」,偏於繁花鬧管中寫出一片凄涼來。   直至平兒理妝的事出來,作者方揭出謎底:「寶玉因自來從未在平兒前盡過心——且平兒又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上等女孩兒,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深為恨怨。今日是金釧的生日,故一日不樂。不想落後鬧出這件事來,竟得在平兒前稍盡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樂也。」   原來鳳姐兒竟同跳井的金釧同一天生日,這意味著什麼呢?除去兩人都是「金派」人物外,她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呢?難道,只是通過《男祭》這齣戲,來影射後來的賈璉祭尤二?   賈璉與鮑二家的偷情,被鳳姐兒撞破,大鬧了一場後,次日賈母出面調停,命賈璉與鳳姐兒賠罪。   「賈璉聽如此說,又見鳳姐兒站在那邊,也不盛妝,哭的眼睛腫著,也不施脂粉,黃黃臉兒,比往常更覺可憐可愛。」   脂硯特地在「黃黃臉兒」後面批了一句:「大妙大奇之文,此一句便伏下病根了,草草看去便可惜了作者行文苦心。」   張愛玲的生前好友宋淇非但沒有「草草看去」,還寫過一篇題為《王熙鳳的不治之症》的文章,一一結算出書中描寫熙鳳之病共有「伏線四次,正面詳細描寫兩次,正面交代兩次,因病不能參加賈敬喪事、中秋賞月各一次;借賈蓉之口、平兒和鴛鴦之口、寶玉和鳳姐兒之口共三次。各種寫法間隔使用,不露痕迹,使人讀來不嫌其煩,可見作者用心之深,功力之厚。」   文章中伏線如此之多,鋪墊如此之隆,看來鳳姐兒是難逃「夭逝」的宿命了。   然而事情到這裡還沒有完,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中,又借賴嬤嬤之口補出一件小事——   (賴嬤嬤)方起身要走,因看見周瑞家的,便想起一事來,因說道:「可是還有一句話問奶奶,這周嫂子的兒子犯了什麼不是,攆了他不用?」鳳姐兒聽了,笑道:「正是我要告訴你媳婦,事情多也忘了。賴嫂子回去說給你老頭子,兩府里不許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罷。」賴大家的只得答應著。   周瑞家的忙跪下央求。賴嬤嬤忙道:「什麼事,說給我評評。」鳳姐兒道:「前日我生日,裡頭還沒吃酒,他小子先醉了。老娘那邊送了禮來,他不說在外頭張羅,他倒坐著罵人,禮也不送進來。兩個女人進來了,他才帶著小幺們往裡抬。小幺們倒好,他拿的一盒子倒失了手,撒了一院子饅頭。人去了,打發彩明去說他,他倒罵了彩明一頓。這樣無法無天的王八羔子,不攆了作什麼!」賴嬤嬤笑道:「我當什麼事情,原來為這個。奶奶聽我說:他有不是,打他罵他,使他改過,攆了去斷乎使不得。他又比不得是咱們家的家生子兒,他現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顧攆了他,太太臉上不好看。依我說,奶奶教導他幾板子,以戒下次,仍舊留著才是。不看他娘,也看太太。」鳳姐兒聽說,便向賴大家的說道:「既這樣,打他四十棍,以後不許他吃酒。」賴大家的答應了。周瑞家的磕頭起來,又要與賴嬤嬤磕頭,賴大家的拉著方罷。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HQDOOR.COM 第31節:從鳳姐兒生日看死兆(3)   自有了「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這句話,我們都知道,「饅頭」在書中的意味非同尋常。寶玉說過:「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   只怕還要再補一句:「怪道『水月庵』又被叫做『饅頭庵』呢。」   固然,書中對「饅頭庵」的解釋是「因他廟裡做的饅頭好,就起了這個渾號」,然而這只是在瞞人,其真實含義無非是再次提醒關於「鐵門檻」與「土饅頭」的佛偈。   那麼,周瑞家的兒子在鳳姐兒生日里「撒了一院子饅頭」,意味著什麼呢?   這就要重點討論周瑞這一家子人了。   《金陵十二釵》的冊子中關於王熙鳳「一從二令三人木」的判詞,始終是紅學課題上的一道不解之謎。   有人說,這是指王熙鳳婚姻生活中的三個階段:初而賈璉對她言聽計從,後來反向她發號施令,最終把她休了。「人木」兩個字,合起來是個「休」字,也就是脂批所說的「拆字法」。   也有人說,二令合成一個「冷」字,指柳湘蓮,因為回目里有《冷二郎一冷入空門》的說法;王熙鳳是被柳湘蓮殺死的,為的是替秦可卿報仇,至於怎麼繞到這個題目上的,說起來太過複雜,不做引論。   然而我卻認為,這個「冷」字非冷二郎之冷,乃是冷子興之冷。   首先,王熙鳳這個人物的第一次出場,是在全書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正由冷子興向賈雨村做出一番言簡意賅的介紹:   「若問那赦公,也有二子。長名賈璉,今已二十來往了。親上作親,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內侄女,今已娶了二年。這位璉爺身上現捐的是個同知,也是不肯讀書,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爺家住著,幫著料理些家務。誰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後,倒上下無一人不稱頌他夫人的,璉爺倒退了一射之地。說模樣又極標緻,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   這是王熙鳳的第一次暗出,卻是冷子興這個人物在全書八十回中的唯一一次正面出場。此次之後,他只有一次側出,又同王熙鳳有關,事見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周瑞家的替薛姨媽給各房送宮花,她女兒忽然找了來,說女婿惹了官司,被人告到衙門裡,要遞解還鄉——   「原來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興,近因賣古董和人打官司,故教女人來討情分。周瑞家的仗著主子的勢利,把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間只求求鳳姐兒便完了。」   寥寥數語,收拾了一小段插曲。此後再未見冷子興其人,因此紅學家們也都把他忘記了,忘了他比柳湘蓮更有資格來擔當這個「冷」字的代言人。況且第二回的回前詩中也有明白的暗示:   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   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脂硯在此有一行眉批:「故用冷子興演說。」再次提醒看官:冷子興即是「冷眼人」,而這「冷眼人」乃是預知賈府興衰的關鍵人物。   那麼小小一個冷子興,到底是怎麼跟賈府之敗扯上關係的呢?   要注意的是,冷子興輾轉向王熙鳳求助,是因他被判「遞解還鄉」,還的是哪個鄉?自然是金陵,因為開篇已經交代了這冷子興亦是金陵人氏,在都中開古董行。   他是仗著王熙鳳的出手相助而幸免於難,得以留在都中的。   而王熙鳳的最終結局是什麼呢?   判詞最後一句寫:「哭向金陵事更哀」。她最後竟離開都中,回到了金陵!   很有可能,王熙鳳當年解救冷子興,使他免了「押解還鄉」之苦;然而過後卻被冷子興拖累,自己落了個「哭向金陵」的結局。   這兩個人的命運之線,真是遙遙呼應,互為首尾,掉了個兒。   原因會是什麼呢?   從尤氏打趣王熙鳳時說過的:「我看著你……弄這些錢那裡使去!使不了,明兒帶了棺材裡使去。」以及脂批所說:「此言不假,伏下後文短命。」可見鳳姐兒之死與錢財有關。   錢財招禍的原因,可能有三點:一是貪污受賄,害死人命;二是設貸獲利。這兩點都是前文明寫的,而第三點,則是我的推測,更是惹禍的關鍵,即當賣犯官財物。   元春省親時,點的第一齣戲就是《豪宴》,庚辰本有雙行夾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說明賈家的敗落與一件古董有關。   而冷子興,正是開古董行的。   此前,王熙鳳曾幫著賈璉攛掇鴛鴦拿出賈母眼面前用不著的東西去當,還曾惹得邢夫人大說閑話,顯然以後再要騰挪銀兩時,賈母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那麼,最現成也最可能的捷徑就是將甄家藏在賈家的財物也偷偷拿去當。 ▲BOOK.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32節:璉二爺與寶二爺如何排輩   事實上,曹家事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曾替雍正的政敵塞思黑收藏了一對金獅子,這是「真事」,註定要在書中的「甄家」身上發作出來。甄家藏匿財物之事露白,很可能便是賈府被抄的導火索,而這個導火索,又由賈府掌門人王熙鳳親手點燃,是非常合理的。   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中,所有人都只注意到寶釵點了一支《寄生草》解與寶玉聽,卻忽略了鳳姐兒點的是《劉二當衣》,焉知不寓含深意呢?   倘若果然鳳姐兒偷當甄家的財物,那甄家已經獲罪,財物屬違禁品,不可能在京中出手,這時候冷子興這個人物就派上用場了。他是專門從京中販了古董往金陵去賣的,正可替王熙鳳跑腿。古董案便在他身上發作出來,王熙鳳罪名難逃。   那麼,這「一從二令三人木」的「從冷休」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是說王熙鳳乃至整個賈府的命運,是從冷子興這個小人物身上開始敗落的,這個「休」字,可以有兩個解釋,一是「休妻」的「休」,二是「萬事皆休」的「休」。   很可能賈璉最終休了王熙鳳,因為尤二姐死後,他曾指著牆頭髮誓要查出真兇來替她報仇;張華並沒有死,胡太醫也只是暫時避風頭去了,這兩個人很有可能將來會把鳳姐兒害死尤二姐的真相托出,並向官府翻案,加上邢夫人一直不喜歡鳳姐兒,很有可能攛掇賈璉休妻。   脂批告訴我們,王熙鳳曾淹蹇於獄神廟中,原因可能是被囚,也可能是被休後無家可歸,只得寄宿廟中。而無論是被囚後「遞解還鄉」,還是被休後獨自回娘家,都堪稱「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由此可見,王熙鳳慘死之兆,早已盡行預演在她的生日之宴上了,這樣的巧妙安排,也的確令人贊而復嘆!   3.璉二爺與寶二爺如何排輩   《紅樓夢》第二回中,冷子興演說寧榮家譜,曾提到:「若問那赦公,也有二子。長名賈璉,今已二十來往了。」   明明說了有兩個兒子,卻偏偏只提了長子叫做賈璉之外,便不及其他了。那麼,次子叫什麼名字呢?還有,既是「長名賈璉」,緣何內文中又稱之為「璉二爺」?   答案直到第二十四回方得揭曉。此一回中,因賈赦不適,寶玉等前去問安——   邢夫人拉他上炕坐了,方問別人好,又命人倒茶來。一鍾茶未吃完,只見那賈琮來問寶玉好。邢夫人道:「那裡找活猴兒去!你那奶媽子死絕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烏嘴的,那裡象大家子念書的孩子!」   這賈琮是走來問寶玉好,並不是問邢夫人好的,可見與寶玉、賈環、賈蘭等人不同,不是從府外面過來,而是本來就是府中之人;且從邢夫人說話的口氣看來,也是長期住在府內的。他的身份,只能是賈赦的兒子,也就是賈璉的兄弟,那個「二子」了。   這個身份,在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的大戲中,得到了再一次的證實,是回中寫道:   「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墊,守焚池……」   這種大祭祖中,列得出名字並且擔當職務的,必定是正根嫡系,比如第一個出名的是賈敬,乃寧國府長子,負責主祭;而陪祭的賈赦,是榮國府的長子;賈珍為賈敬之子,任獻爵之務;賈璉為賈赦之子,負責獻帛——正是寧榮二府,旗鼓相當。   而那個陪賈璉獻帛的賈琮,其身份只能與賈璉一樣,同是賈赦的兒子,榮國府長房的次子。   另外,在第五十八回中也曾提到:   「可巧這日乃是清明之日,賈璉已備下年例祭祀,帶領賈環、賈琮、賈蘭三人去往鐵檻寺祭柩燒紙。寧府賈蓉也同族中幾人各辦祭祀前往。因寶玉未大愈,故不曾去得。」   除夕也好,清明也好,都是重要的祭祀日子,榮國府玉字輩最年長的是賈璉,同時也是當家人,故由他帶領兄弟子侄前往鐵檻寺祭柩,他所帶領的,是「賈環、賈琮、賈蘭」,俱為府中嫡系。這裡少了個寶玉,但後面補明「未大愈」,可謂滴水不漏。   在第七十五回中,賈珍以練習箭藝為名,在天香樓下立鵠設賭——   「不到半月工夫,賈赦賈政聽見這般,不知就裡,反說這才是正理,文既誤矣,武事當亦該習,況在武蔭之屬。兩處遂也命賈環、賈琮、寶玉、賈蘭等四人於飯後過來,跟著賈珍習射一回,方許回去。」   這裡先提到賈赦、賈政之名,寫明是此「兩處」命了晚輩來習射,又點了「賈環、賈琮、寶玉、賈蘭」四人之名。其中賈環、寶玉為賈政之子,賈蘭為其孫,都不關賈赦什麼事;那與賈赦有關的,只能是賈琮,而其身份,正與寶玉、賈環等相類,也是榮國府的正主兒,也就是賈赦的兒子了。 WWW.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33節:千里姻緣一線牽(1)   除此之外,賈琮的名字在文中還出現過不少次,但彷彿只起到點名的作用,沒什麼戲目,更是一句對白也無。可是該他在場的地方,一處也不曾錯過,想來,倘若八十回後完整,或者另有安排吧。   那麼,既然這賈璉是賈赦長子,為何文中又稱其為「璉二爺」呢?   這個沒有確定的答案,只能猜測大概是因為有個「珍大爺」在前吧。賈璉與賈珍過從甚密,開口閉口「你我兄弟」,比如第六十五回《賈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一回中,賈珍正與尤三姐鬼混,賈璉推了門進來,張口便說:「大爺在這裡,兄弟來請安。」命人「看酒來,我和大哥吃兩杯」。又拉尤三姐說:「你過來,陪小叔子一杯。」賈珍也笑著說:「老二,到底是你,哥哥必要吃干這鐘。」   一個口稱「大哥」,那個便回應「老二」,這「璉二爺」的出處大抵在此。這裡,是將寧榮二府混起來排行的。   不過,若按照這樣的規矩,賈珠、寶玉、賈環、賈琮等似乎也該照論才對。然而寶玉卻偏偏也是「寶二爺」,因為上面有個「珠大爺」的緣故,而賈環則是「環三爺」,這裡,又是賈政一家子不理旁人,自家排行起來了。   對於此,我的朋友、紅學研究者於鵬曾有個獨家的理論,認為這是曹雪芹在開皇室的玩笑:乾隆的兩個兒子——永璉、永琮曾先後為太子,永璉生於一七三零年,九歲病死,永琮生於一七四五年,兩歲病死。永璉雖為嫡長子,卻是皇二子;而賈璉雖為長子,卻被稱為二爺。小說與史實竟然如此相近,似乎不能僅僅用巧合來解釋。   而且《紅樓夢》大約創作於一七五四年之前的十年間,在時間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過曹雪芹為什麼要用賈璉、賈琮來影射永璉、永琮,其諷刺意義是什麼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十、千里姻緣一線牽——巧姐兒   1.「恩人」與「奸兄」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甄士隱為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寫了篇註解: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首歌可以算作整部書的一個提綱契領,是對中心內容的高度概括。更令人注意的是,脂批在字裡行間有很多重要的批語,可以為我們探佚後四十回主要內容提供線索,比如「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後批著「寧、榮未有之先」,「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後批著「寧、榮既敗之後」,這就清楚地寫明了後部的故事乃是寧榮府由盛轉衰的過程,而不是程高本的什麼家道復興,「蘭桂齊芳」。   再比如,脂批在「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後批著「寶釵、湘雲一干人」;在「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後批著「黛玉、晴雯一干人」。讓我們知道寶釵和湘雲雖然也屬於「薄命司」,卻並沒有像黛玉和晴雯那樣青春夭逝,而是一直活到了兩鬢成霜。   另外,在「金滿箱,銀滿箱」後面批著「熙鳳一干人」,「展眼乞丐人皆謗」後面批著「甄玉、賈玉一干人」,「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後面批著「柳湘蓮一干人」,「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後面批著「賈赦、雨村一干人」,「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後面批著「賈蘭、賈菌一干人」,這些批語都向我們透露出某些信息和人物命運。   然而,「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這明顯有所指的一句話後面,卻並沒有註明某某人,而是寫著「一段兒女死後無憑,生前空為籌劃計算,痴心不了」。這不由讓我們猜測莫名:那流落煙花巷的人,到底是誰呢?   電視連續劇里把這個命運派給了湘雲和巧姐兒,一個做了船妓,一個做了雛妓。然而史湘雲這樣一個「光風霽月照玉堂」的人物,做俠女還差不多,如何能忍辱偷生做了船妓呢?倘如此,又怎稱得上是「湘云為自愛所誤」呢?   倒是巧姐兒,在八十回正文里年紀幼小,身不由己,在家族變故中淪入風塵確是很是可能的。脂批說「一段兒女死後無憑,生前空為籌劃計算,痴心不了」。開卷時湘雲父母已逝,還來不及為女兒「籌劃計算」,故而不可能是指她;那最擅「籌劃計算」之人,舍鳳姐兒其誰?   鳳姐兒的下落不消說,自然是「欠命的,命已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不得好死的了。十二支曲中的《聰明累》中,更是明明白白寫著她「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生前死後,她最懸心不下的,能是誰呢?
推薦閱讀:

《紅樓夢》里林黛玉死了,卻反而是最大的贏家!
《甲戌本》的所謂「紅樓夢旨義」胡言亂語
《細說紅樓夢中人,讀你千遍也不倦》
<紅樓夢>中的賈探春
張愛玲不必恨《紅樓夢》未完

TAG:紅樓夢 | 探秘 | 書吧 | 第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