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愈: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國哲學的未來 (大家演講專題之三十七)_南通人文論壇...

發布時間: 2007-12-13 07:09 來源:光明日報

主持人開場語大家好!今天的演講我們請來了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當今時代,正是人類歷史產生翻天覆地急劇變化的時代,新時代對中國哲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中國哲學要結合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社會實踐,結合中國人民新的歷史任務和時代精神,做出深刻、敏銳及前瞻性的解答。下面請任先生演講,題目是「中國哲學的未來」。演講人:任繼愈演講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任繼愈 1916年生,山東省平原縣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38年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畢業。1942年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留北京大學任教,1956年晉陞為教授。1964至1985年在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籌建中國第一所宗教研究機構,並與北大聯合培養宗教學本科生,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宗教學研究人才。1985年起,任北京圖書館館長,兼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科基金宗教組召集人,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學術界的代表,王羲之藝術研究院學術顧問,當選為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哲學史論》、《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任繼愈學術文化隨筆》、《老子全譯》等。主編有《中國哲學史》(四卷本)、《中國哲學發展史》(七卷本)、《中國佛教史》(八卷本)、《中國道教史》、《宗教大詞典》、《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一O六卷)等。一、中國哲學的特點哲學這個詞中國過去沒有,在1903年以前都沒有,但關於哲學的問題是有的。我們現在的教科書裡面講的大都是近代西方的哲學及標準,意思說哲學是研究思維與存在的關係。這個定義對西方哲學來說是有意義的,但是對中國哲學來說就不完全是這樣了。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他寫這部書是究天人之際,就是探求人和自然的關係,這一條恰恰是中國哲學要解決和研究的問題。古希臘有「愛智」,「智」包括很廣,社會、政治、自然、還有哲學都屬於「智」。後來希臘的哲學思想就提出做學問沒有什麼目的,而是要每一個人認識他自己,這是研究人的問題。提出人要認識自己,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為什麼這樣說呢?人類要生存,首先要解決認識自然的問題,人的進步也是從認識自然開始的。人的衣食足了以後,他要考慮更多的問題,哲學總是從先解決溫飽以後才發生的。所以當人開始認識自己的時候,是很大的進步。哲學的發生是有條件的,要有一定文化的基礎。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且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對世界文化寶庫有所貢獻。比如詩歌、舞蹈、飲食、服裝,這些都包含有文化內容。但是哲學不同,哲學是抽象思維,不是認識一件一件具體的事情,它是要抽象到涵蓋面更廣的領域和範圍。每一個民族都有它的獨特文化,但不能說每一個民族都有哲學,沒有文字的民族就沒有哲學,這是哲學的抽象意義決定的。過去我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做社會調查,發現那裡的人們對好壞、大小這樣的概念可以理解,但是對「仁、義、禮、智」這個程度的概念就很難理解了。哲學有更高的抽象思維,比一般的科學還要更抽象一些。西方有的學說認為哲學是一個高入雲霄的概念,也就是說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的哲學都要解決一個問題,這是它的任務。哲學究天人之際,將自然、社會、人生都包括在裡面,它又不是針對具體的某一個問題的,但任何問題如果缺少了哲學的指導,就會出問題。哲學有一種看不見的用處,就是中國人說的無用之用。哲學能蓋工廠、蓋房子嗎?都不行。但哲學與社會活動、社會生活以及社會的需要是分不開的,如果哲學脫離社會和現實生活,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那這樣的哲學就沒有盡到它的責任,就不夠格。我看到中國人對哲學的定義範圍與西方近代不同。宋朝的哲學家張載說一個讀書人的任務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最高的目的,這個目的就中國的哲學家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定義,很多哲學家、很多種中國哲學史也提出這個定義,在西方看來這個是哲學問題嗎?為萬世開太平是政治家的事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宗教的事情,他們總是覺得不一樣。在西方,中世紀的時候,哲學和神學沒有分開,一切的學問都屬於神學,哲學是神學的奴婢,神學統管哲學,哲學比神學低一層。隨著人類對自然認識的深入,各門學科分類越來越細:自然科學分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哲學也分美學、倫理學、認識論、價值論、方法論等等。中國的哲學為什麼沒有分那麼細呢?因為西方文藝復興以後自然科學逐漸發達,使用的機器也越來越多,手工業開始發展,開始有手工業的工廠,勞動者集中,分工細緻,這使社會科學的研究發展方向分散,哲學與宗教就分開了。中國的封建社會維持時間特別長,但資本主義興起比西方遲,缺少西方的「越分越細」的一個歷史的過程,中國哲學一開始就宏觀地看思想的發展和存在。中國哲學講綜合,西方哲學講分析,這種說法不算錯。但是有一點必須提醒大家,就是西方哲學的分析也是跟現代的科學分類和科學發展分不開的,中國缺少了這一段歷史,因此它講「分」就講得少,而且分類不像西方這麼細,這都是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差異造成的,不是說生來就是這樣的。從歷史發展階段來看,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時代就相當中國的孔孟時代,人類認識自己都大致有這樣一個過程。中國的哲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始終跟宗教密切結合。西方有一個政治和宗教分離的過程,教權、政權這兩者是對立有矛盾的,教權的地位比政權高,實際控制的地位和影響比較大。拿破崙在歐洲是英雄,他當皇帝要教皇給他加冕,皇帝地位才合法,政權和教權是分離的。中國政權和教權從秦漢以後一直是結合在一起的,中國的政治和宗教也是結合在一起的,皇帝是天子,天子是上帝的兒子,是宗教的名稱。在外國天子是耶穌,國王不是天子。中國的政權鞏固也跟這個制度有關係。十世紀以後教育制度上,《四書》代替了《五經》,成為全國通用教材,任用官員必須經過《四書》的考試,官吏同時具有教職人員的身份,中央統治就更穩定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的好處就是內部沒有戰爭,它的弊病也就是出在這裡,那時中國自認為是世界的中心,只有中國是最好、最強的,所以在這期間中國的哲學發展有一段停滯時期。當時老百姓的要求和權利也就沒有機會表達,人們的痛苦也就沒有機會改變。這時中國是靠聖人、聖君來治理國家的,這種狀況也不利於哲學發展,哲學要不斷地接觸新的事物,階段地解決新問題才能發展。但在中國古代,你只能照古代聖人說的去做,不能改變,甚至有懷疑聖人的教訓都是有罪的。比如說孝,就不能問為什麼要孝,問這個問題本身就有罪,因為孝是天經地義的。這就像西方的教徒問為什麼要信上帝,有這樣的懷疑就是犯罪。可是科學是不斷在發展的,政教不分、長期統治,這個流弊越來越明顯——考試內容、教學內容陳舊,人們不接受新生事物,自我封閉。從鴉片戰爭以後,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舊的哲學思想不那麼靈了,從西方傳來的新思想被人們廣泛地接受。新思想的傳播有一個特點,從南往北產生影響。天平天國起義是從廣西開始的,康有為、梁啟超是廣東人,接下來的是孫中山也是廣東的,國民黨改組是從廣東開始,第一次國共合作也是從廣東開始。思想的進步必然要交流,廣東是一個對外交流的大門,而此時的中國北方相對錮蔽保守。近代以後,思想上南方比北方的影響大一些,就是這個道理。

司馬遷的畫像和現在出版的《史記》

拿破崙舉行加冕禮的油畫二、中國哲學的發展階段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哲學發展階段,可以分三個時期。第一個階段是導源期。這個階段提出了好多問題:人類責任、人類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等問題都提出來了。導源時期哲學家們對人和天(包括人對自然)的關係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哲學家說天是不可抗拒的,是最高的命令者;也有的哲學家說人可以勝天。還有人性問題的爭論,有的說人性善,有的說人性惡。這些爭論都沒有確切的結論,但是這些問題都涉及到了。代表人物就是孔、孟、老、庄,孔孟算一個大的流派,老莊算又一個大的流派。孔孟更多是從政治和統治階層方面考論問題,怎麼樣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老莊注重自然,主張政府少干涉個人,希望個人的思想、行動自由多一些。後來有很多「家」,基本上從這兩個主流派生出來的。我有文章講過,孔孟是代表從政府管理者的立場觀察世界,提出方案;老莊從勞動者的角度考慮,怎麼樣能過得自由一點,不受到政府過多的干涉。後來孔孟代表在朝的方面多一些,老莊代表在野方面多一些。過去中國的知識分子,同樣一個人在朝的時候就講孔孟,被貶官到了外地或者不當官退休了就講老莊,同時具有這兩種思想,像蘇東坡、白居易,也在過朝、也在過野。他們既崇孔孟,也崇老莊。進一步發展到了秦漢時期,哲學進入了第二個時期,奠基期。奠基期是從秦漢開始的,這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列國分立,諸侯國家很多,武王伐紂的時候有800多個國家參加,到了春秋只有幾十個國家,到了戰國時期只剩下了七個大國,國家之間最後兼并成一個國家——秦。秦朝統治時間很短,繼起的漢朝繼起,統治時間長一些。這個時期中國成為了多民族統一大國,這是順應時代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因為在戰國時期,沒有一年不打仗,老百姓不得安寧,戰勝的也有損失,戰敗的損失更大。當時百家爭鳴,許多學派提出不同主張。歸納一下這些不同的主張,他們都關心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怎麼樣治天下。當時的天下不是指現在的世界,是指國家,如何把國家治好、管理好。無論是孔孟還是老莊,他們都是在講自己治理天下的主張,有一些主張強硬一點,有一些主張緩和一點,不過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就是要統一,諸子百家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趨勢。統一以後對哲學有新的要求。秦漢統一非同尋常,因為國土面積太大了,南方從長江流域延伸到珠江領域,北方是黃河領域,這麼大的一個國家,要實行有效管理,怎麼把它管好?漢武帝徵求把國家治理好的方法,其中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應運而生。這種學說認為天跟人是一個整體,人自身就是一個小天地,天上(自然)有的,在人身上也有所體現——人的眼睛代表日月,血脈代表江河,毛髮代表草木森林,與天人是相配的。因此人做好事上天會有所反映,人做壞事上天會有所告誡。即使是皇帝,施行的政策好,上天就會有祥瑞,施政不好,上天就有災難。當時也通過這一學說對統治者的作為有所制約。陰陽五行是基於天人感應說法的一套框架。金木水火土,有互相克制的作用,也有互相輔助的作用。金克木,這是從生活經驗提煉出來的,金屬的刀子可以砍木頭,水可以克火,火可以克金;反過來木可以生火,火可以生土,土可以生木。五行相生相剋的知識作為一個框架,可以推廣解釋其他現象。比如說中醫用陰陽五行的學說來解決治病的問題,人的脾胃屬土,肝屬木,腎屬水等等。還有朝代的更替也是用五行來說明的。秦朝五行占水,接下來的漢朝就把自己作為土的象徵,土可以克水,水來土掩嗎。而且顏色也不一樣,秦朝上朝以黑色為尊貴,漢朝則以黃色為尊貴。這個體系從漢朝一直到後來很長的時間解釋人們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給現實提供一個框架或說明。今天看來這種說明很粗糙,也不科學,可是在當時卻起了很大的作用,它能夠解答問題,成為一個體系。陰陽五行學說被董仲舒建立以後,長期影響著社會,這是現實社會的產物,當時的現實社會需要這麼一個哲學,這個哲學可以解答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這是第二個時期。第三個時期是成熟時期。中國統一以後,多民族的國家形成了,戰國時期的弊端沒有了,生產可以穩定了,像長江、黃河這樣的大河如果發生災難,可以全國統一治理,外來的侵略可以全國組織力量抵抗。像長城,可以動用全國的力量興建,這樣物質建設、精神建設都取得了跨越。從漢朝開始,國家開始興辦學校,還開闢了絲綢之路,對外交流使人們眼界擴大了。但是從秦漢到宋朝,威脅統治的問題不是出自下層的老百姓,而是出自上層統治者之間,不斷發生宮廷政變,這時還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統治制度和體系。從宋朝開始,哲學需要進一步為鞏固中央政權服務,所以對人類社會的地位、國家的職能考慮得更多、更周到。比如說《四書》、《五經》中,《四書》比《五經》的內容濃縮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加起來不到3萬字。這就說明我們的哲學慢慢自《五經》集中到《四書》。《四書》中的《大學》特彆強調教育的三個主要原則,一個是明德,一個是新民、一個是止於至善。完善你的人格,造就一個完整的人。有八個詳細的條目,從格物開始,致知、誠意、正心,這是內心的修養,推廣開以後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內部到外部,使整個社會有一個框架。《大學》給從天子到老百姓都擺正了地位,制定一個制度,這個變化是宋以前沒有的。從宋以後,《大學》從上到下的中心思想,一個是忠,一個是孝,這兩個觀念深入千家萬戶,如果你不忠不孝,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身之地。客觀上這是適合於封建社會的要求,能穩定封建社會的秩序。忠孝兩個觀念是中國社會自秦漢以後一路強調下來的,這兩個關係輕重有點變化。在漢魏以前,孝比忠的地位更重要一些。管仲參加戰鬥時經常打敗仗,不是他沒有勇氣,而是家裡有老母要照顧,不能拚死一戰。可見那個時候,忠與孝相比,孝更重要。後來忠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當忠孝產生矛盾的時候,孝必須讓位於忠。這也說明國家越來越集權。在漢唐的時候,君臣是坐而論道,都是坐著討論問題。到了宋朝,宰相以下包括宰相沒有坐著的。朱熹當過皇帝的老師,他老是發議論,皇帝不喜歡他,給他寫了一個客氣的指示,說你年紀大了,講課也很辛苦,你以後就別來了,就辭退他了。到了明清以後,君臣會面時站著都不行了,臣要跪著,跪著就不是討論了,就是聽命令。所以君權更集中,哲學進入了最後的停滯時期,這個時期國家比較統一,綜合國力比較強,可是從明朝中葉以後,科學已經開始停滯不前,以前中國的科學是世界領先的,宋以後就開始停滯了,到明以後天文曆法日食月食都算不準了,西方的科技開始超過了我們,西方資本主義萌芽了。

記載有《老子》內容的漢朝帛書

宋代施發《察病指南》所載之33種脈象圖

從上至下分別為戰國、秦、漢時期的中國地域示意圖三、中國哲學的未來將來中國哲學的前途與中國的國家命運是合在一起的,因為中國哲學始終離不開實際,離不開社會問題,哲學必須結合實際。馬克思沒有說講哲學原理,他的《資本論》就體現了哲學,具體地分析,實事求是地來說明一個社會,他不會迴避問題。我認為現在社會的轉型時期就是我們正在吸收各種的文化,總結自己的文化,來展望將來,創造未來。將來我們要尋找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應該是吸收世界所有的先進的文化融合成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現在它正在形成中,還很不成熟。因為第一,中國自己的哲學我們現在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們有幾千年的哲學沒有整理透。有一些哲學家個人的著作裡面寫出自己的看法,真正講到一個哲學應該是有生命的,有很多人接受它,很多人支持它、了解它,這樣的哲學壽命就長,一個哲學家的書可以成為暢銷書,但是不能指導社會。中國現在首先要積累資料,這是第一步,有了完備的資料下結論可以放心,中國自己正在做。外國情況怎麼樣?我們比中國哲學知道得更少,因為留學生到外國去要看當時流行的思潮,是什麼思潮才帶回來什麼樣的思潮,這是照搬。我們也照搬過不少,但是都是不成功的。哲學不是靠照搬,而是要靠實踐的考驗,哪些是正確的,哪些經得起實踐的考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近代到現代,西方哲學與自然科學一樣,也是走越分越細的道路。當初哲學從宗教分離出去,還包括一部分宗教功能,試圖解決人生歸宿,終極精神安慰等人人都會遇到的困惑。還有一些社會不平等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等問題,都曾要求哲學來答覆,解釋。人生終極精神追求由宗教去解決,心理不平衡由心理學分擔。本來與生活十分貼近的學問(哲學)都逐漸脫離生活,陷入到概念分析、語言分析的狹窄地帶。中國哲學本來離中世紀哲學不太遠,它一直干預生活,在古代曾起過重要作用。進入近代社會後,由於沒有洗盡封建殘餘影響,個人的權利不被重視,合理的物質要求得不到合理的對待,輕視科學技術,以貧困為榮,以生活富裕為精神墮落的誘因,把農村田園貧困生活當成凈化思想的課堂,把城市現代文化看成罪惡的淵藪。在極「左」思潮泛濫時期,哲學思想一度與現代社會背道而馳,對資本主義帶來的弊端沒有克服的信心,缺少對應的辦法。對封建社會的不適應現代社會的流弊不予重視,這種精神狀態根本缺乏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勇氣。中國哲學的前景無限廣闊。因為我們有前人沒有遇到的機遇,有前人留下的豐厚遺產。文化遺產早已存在,只是過去沒有科學地對待它,有時捧到天一樣高,不敢觸動它一根毫毛;有時貶斥得一無是處。這兩種偏向,我們這一代人都有切身經歷。文化有繼承性,不能白手起家,傳統文化是拋不掉、打不爛的。「文化大革命」中曾搗毀曲阜孔廟,這種瘋狂行為恰恰是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封建迷信的泛濫。中國哲學的封建主義的深層次的問題清理得不夠,我們責無旁貸。世界各種思潮一齊湧來,我們對它們要鑒別取捨,還要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為了鑒別取捨,要提高我們的文化識別本領,才不致上當受害。有的人到外國取經,取經者正趕上某種學說流行,取回的未必是真經。即使是真經,他們用得上,拿來是否對我們適用,還要通過實踐檢驗。「五四」以後,我們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都是可貴的教材。西方哲學發展,由渾淪到分析,又由分析到綜合,看來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大致輪廓。對中國哲學來說,我們不能安於自己的渾淪、綜合,認為比西方的分析更高明,這是一種誤解。有人講今天電子計算機的二進位法《易經》早已講過了;火箭發射原理宋代早已發明,只是西方火箭飛得更高而已。這是極端無知的說法。從原始渾淪的統一,經過近代科學分析的洗禮,再進行綜合,這個否定之否定(黑格爾說的正—反—合)的認識步驟必不可少。融會中西,經過新的否定之否定的必由之路,從宗教分離出來的哲學,今天要以嶄新面貌,接過當年宗教負擔的職能,化解人們心理精神負擔,解答人生的終極追求和終極關懷問題。未來的哲學要干預生活,深入生活,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使人性的優點、特點得到充分陶養,全面發展。哲學要解決人類最自由的追求,最大的精神安適。人類社會生活中總會遇到問題。要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對待一切發生的疑難問題,如果不圖僥倖,不靠神仙皇帝,那只有靠哲學,哲學必將與人類共存。我相信,到了大同社會,國家機構自然消亡後,哲學還要繼續存在發展。哲學的使命是指導整個人類怎麼生活,不是指導哪一個人,使整個社會,整個人群受益,不是哪一部分人受益。過去董仲舒指導漢朝四百多年,現在我們的哲學應該有更長久的效益。未來是醞釀和準備階段,我們正在轉型之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把轉型期的工作做好。

位於河北省境內的董仲舒石像問答提問:任老您好!您在一些著作中提到中國的儒學也是一種宗教,因為儒教有它的信仰,忠、孝,講三綱,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有這樣的儒教形式。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這種儒教的信仰發生質疑,您認為現在儒教是否還是中國環境中的一種宗教形式?任繼愈:在辛亥革命以後,消滅了帝制,廢除了皇帝,沒有「教皇」,儒教組織就不存在了,為「教皇」服務的各種機構都不在了。儒教這種教雖然沒有了,但是它的思想影響還是有的,不過這種思想是封建社會時候的思想,在那個時候才有效。現在是新社會了,它的情況又變了。比如孝,它是對父母的服從和尊敬。過去的孝是一面的任務,是子女對父母要感恩、要圖報。那父母對子女有沒有責任?這是一點。再一個是社會和家庭變了,過去一個家長為什麼有權威呢?因為一家人的生產、生活資料的分配由家長管。可現在父親和兒子可能生活在兩個地方,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見面都很困難,而且獨生子女多了以後,過一個團圓年都成問題,這些都是新的問題。人對父母哪有不尊重不愛護的,可是現在社會生活變了以後,就影響了孝的實際操作,衡量標準也會有所改變。孝還有一個副作用,家族觀念和孝是連在一起的。我在農村也待過,一個村選支部書記,比如一個村叫王家莊,如果姓王的不當書記,換一個少數姓的人當,大家就不支持他。孝在今天的社會上應該是一種心理秩序的建立。美國人不講孝,可是美國也有「孝」,它的孝是倒過來用的。父母對子女很關心,有義務,有法律保護,有社會輿論支持。父母如果打罵子女,輕則受罰,重則承擔法律責任。子女對父母也很好,對父母有義務。我們提倡敬老,他們提倡愛幼,這也是一種孝。忠也是一樣,看你忠是怎麼個忠法,如果是盲目服從的忠,就是文化大革命要求的那種忠,那個忠是封建的東西。傳統美德都有,都應該保持,可是怎麼樣使一個新的理解,新的解釋可行,有可操作性,有社會等一系列其他的問題。提問:任老您好,請問您對易經預測和陰陽五行的算卦怎麼看?任繼愈:講一點科學的問題。現在我們的科學發展得很了不起了,可以向太空發展了。可是我們的科學有一個缺點,中國科學與玄學的論戰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他們把數理化當做科學,社會、文學、藝術不叫做科學,其實這是人文科學,也是很重要的一種科學。現在外國人文科學發展的很少,現在我們看柏拉圖、莊子、《論語》沒有覺得很過時,為什麼?就說明現在我們進步不大,沒有像自然科學、太空、地下研究得那麼深那麼遠。現在我們變成一條自然科學腿長,一條社會科學腿短。科學是一個整體,絕不光是自然科學,只會向自然索取已經遭到了報應,氣侯異常,未嘗不跟這個有關係,因為破壞了平衡,這也是一個問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包含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如果缺了這一條腿的話,科學就不完整,這也是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努力和加強認識的。提問:《四書》、《五經》的利大還是弊大?任繼愈:至於《四書》、《五經》的利大還是弊大,當時社會上不接受,有時當時是利,後來成為害。應該是不斷與時俱進,這是從歷史地看它,比較公平一點。提問:中國哲學未來怎麼樣發展和指導人類社會發展?任繼愈:哲學不是強迫你信,你認為它好你就相信它,你認為它不好就不相信它,這是一種自然的選擇,哲學不能強迫。提問:能否對中國歷史系的大學新生提出幾點閱讀建議。任繼愈:我覺得中國不光是大學新生,現在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教科書或者歷史知識講得太少,不夠。美國的歷史講一年就夠了,因為美國總共才200多年歷史,我們五千年也放在一年裡面講根本講不完。而且我們中國有很多英雄人物,有克服困難的,有追求真理的,有創造發明的,有抵抗侵略的,有數不盡的英雄人物,每一個人物都值得講一講,小學中學以講故事為主,大學講規律,這樣對增強民族的自信心有好處。提問:您認為哲學和宗教是怎樣相互影響的?任繼愈:中國哲學跟宗教是分不開的,所以中國哲學的特點就是政教高度統一,它的作用就是導致了政治的高度穩定,但是也限制了事物的新的萌芽。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有好幾次機會都被打下去了,比如說修鐵路,原來的路線經過曲阜,因為曲阜有孔子的墳墓在那裡,所以拐了一個彎,現在曲阜人後悔了,這是當時的迷信,影響歷史的發展。提問:您覺得哲學對現實生活的指導作用有哪些呢?任繼愈:哲學的指導有明顯作用,首先是無用之用。可是它給人的好處是很多。現在我們簡單地說,哲學從周易開始提出了兩個重要的觀點,一個是發展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走到極限就會走向它的反面。我看這個還是有它的道理的。還有一個全局觀,這個很重要,看問題是全局著眼,不只看局部,這是哲學的一個基本觀點。比如說我們一個現實項目,有可行性論證。我想可行性論證並不是錯誤的,也不能說它是假的,數據也不能說是假的,可是我們的哲學告訴我們,你看問題正面要看,反面也要看。還要有一個不可行性論證才全面。我記得白洋淀的圍湖造田做了一個可行性論證,圍湖以後產生多少稻米,第二年見效不是假的,可是對大環境和氣侯的破壞就沒提到。哲學告訴我們要全面看。因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近30年,我們的領導人都不是經濟學家,都不是搞經濟的,為什麼能夠提出這種發展方向呢?我們的哲學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全局來看,我們有政府的調控,政府的調控很起作用,《管子》就提出政府要起調劑的作用,完全交給市場是不行的。而且市場是很不公平的,如果沒有合理的法規保護,任憑市場操作,結果會是劣貨淘汰優貨,假的淘汰真的,現在市場經濟已經影響到我們學術界,假學問擠真學問,完全是靠交給市場一定糟糕,所以政府要調控引導。結束語聽眾朋友,非常感謝任先生的精彩演講,感謝聽眾朋友的熱情參與,任先生在講課中告訴我們,有著深厚思想、文化根基的中國哲學在綿延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精神和獨特傳統,並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敢於生活、深入生活,對社會進步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未來的中國哲學一定是在吸取現代學問,吸收人類一切精神成果和思想資料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強大思想體系,這個體系足以反映現代化的中華民族的思想成果。我們身後是5000年的厚重歷史,過往先賢為我們創造了無限的輝煌,讓我們遵照任先生的教誨,中華民族是強大的民族,歷史正號召我們前進,我們絕不會辜負這個難得的機遇,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推薦閱讀:

讓人開心的句子有哪些? 30個經典句子告訴大家
地瓜做成的盆栽原來這麼美,大家都可以試試哦……
走進餐館 大家都懵了 那畫面太...不敢看!
冰山下的「大家閨秀」——伊犁庫爾德寧草原
正月初九,一首小提琴《情深無邊》祝大家愛情長長久久!

TAG:中國 | 民族 | 人文 | 未來 | 哲學 | 精神 | 中國哲學 | 演講 | 中華 | 中華民族 | 南通 | 大家 | 專題 | 建設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