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的江湖:中國底層百姓的生存智慧

武師◎晚清十大武林高手

版本一(以名聲為主):董海川、楊露禪、王子斌、黃飛鴻、霍

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韓慕俠、許世友、海燈法師。

版本二(以武技為主):王子平、孫祿堂、杜心武、韓慕俠、霍

元甲、王子斌、蔡龍雲、顧汝章、霍殿閣、燕子李三。

以上人員系民間流傳的「晚清十大武林高手」的兩種版本。從對中

國武術發展的影響角度來看,楊露禪、董海川、王子平、杜心五、韓慕

俠等人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目前我國最為流行的太極、八卦、形意等

都與他們有關,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許世友將軍不列在其內。

縣『舌桷常「略涪+女寓豐」 釉們咎馴右客自讎明的撼占

武師

中國功炙的神話與悲衷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對太極拳發揚光大至關重要的人物) 大刀王五王正誼(捐軀赴國難的一位愛國武師) 寶芝林創始人黃飛鴻(對祖國醫藥發展有卓越貢獻的武林人士) 津門第一霍元甲(民族英雄塑造的經典案例) 河北滄州王子平(專打外國大力士的中國武師) 神腿杜心五(學歷最高、工資最高、投身革命,為後世保鏢之典範) 天津韓慕俠(憂國憂民的江湖儒俠) 飛賊燕子李三(危害一方的俠盜) 海燈法師範無病(新中國武術界造神運動之代表) 他們各個身懷絕技,俠義凜然,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以武師微不足道的身份,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樑。在時下的影視作品中,那些昔日平凡的武師們,被賦予了神一樣的光輝和高度。 老一輩人是通過單田芳先生的評書《童林傳》知道的董海川。 70年代這輩人是通過小人書,了解的晚清十大高手。 我小的時候,還看過一堆小人書,對兩部作品印象比較深刻,一是《薛剛反唐》;另一個就是《燕子李三》。後來有了電視,小人書忽然之間就滅絕了。 自從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上映之後,紅極一時,中國影視的武俠時代來臨。早些年的「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放的都是些紅色電影和國產武俠片。有一部叫《大刀王五》的影片,使我認識了王五。漸漸的,電影工程被電視的普及取而代之。 1995年,甄子丹主演的《精武門》,從中我認識了霍元甲。這部電視劇火了很長一段時間,弄得我們同學扛著塊小黑板滿校走,到某個班級,把黑板踹碎,怒道: 「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一·」然後,學著甄子丹,嗷嗷直叫。後來看到了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系列」,算是認識了黃飛鴻…… 直到2006年上映的《霍元甲》(李連杰主演)再度掀起武俠狂潮…··· 歲月已經遠去,時至今日,當我們一提起「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際,依舊免不了熱血沸騰,心神往之。 今天,我們就把他們請下神壇,還原真實歷史。◎,st.ifb掌創始人——董海J 1 l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嘉慶二年(1797年),農曆丙辰龍年,這是不普通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世界上誕生了三位偉大的人物。1月31日,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舒伯特誕生;12月13日,德國詩人海涅誕生;另一位是中國著名武術流派內家拳,st.til-掌創始人董海川。 嘉慶二年,河北文安縣朱家塢村,一名普通的農民董守業家生了第二個男孩,取名為明魁。 老董家不是坐地戶,遷居至此沒多少年的光景。 董氏祖籍山西洪洞,明代遷居河北菜城,後又遷雄縣開口,數傳之後,開口村的董繼德,也就是董守業他老爹,始移居至此,安心務農,繁衍生息。 董繼德有兩個兒子,老大叫董守興,老二叫董守業。大凡一家裡有兩個兒子的情況下,通常老大比較忠厚老實。小兒子一般比較精靈古怪,而且往往不知道什麼原因父親通常喜歡小的。性格決定命運,一家的兄弟倆,長大之後,老大會循規蹈矩,老二常常不安分守己。 董守業就是這樣的孩子。成年後務農的同時他還擔任私塾先生,並且利用業餘時間研習少林武術。沒想到的是,他對武術的一丁點兒基因居然傳給了同樣排行老二的董明魁。 董守業不知道這個老小子,居然是個不世出的武林奇才。 當然,這時候的董明魁還不叫董海川。 按照常理推算,像郭靖郭大俠這麼笨的仁兄,年少成名的幾率不是很大,說他大器晚成還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天賦的存在,但即便是你有天賦,如果後天不努力,最後也是廢材一塊;反過來說即便你後天努力,因為沒有天賦,其成就也很難達到一定高度。 董明魁屬於萬中無一的人才,對於武術的天分自幼就顯現了出來。 「聰穎過人、才華蓋世、智勇雙全、冰雪聰明」等等這些詞都是給董明魁準備的,的確小董明魁也沒辜負大家的期望,白幼聰明過人,嗜武成癖,對於家傳武藝一點即通,秉性剛直,疾惡如仇,好打抱不平。並且骨骼精奇,雙手過膝,是塊習武的好材料。 年少之時,董明魁跟「威名震河朔」的堂兄董憲周關係比較鐵,耳濡目染,在堂兄的影響下,董明魁對武術達到了痴迷狀態。 想要達到一定境界,必須要有異於常人的痴迷勁頭。 反觀其他領域也是這樣的,想要有所成就,不付出十倍於常人的努力,是不太可能成功的。《真心英雄》那首歌都告訴過我們: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武術宗師也一樣。 日漸長大的董明魁,武功精進,已然不在堂兄董憲周之下,但還是沒改剛烈的秉性。 很快,出事了! 當時,在文安縣的鄰縣大城縣王家口有一股強盜勢力,為首的叫「九奎」。 一提到強盜,我們會聯想到「欺男霸女,打家劫舍」等,他們留給人民的都是反面印象。嫉惡如仇的董明魁,一直在找機會跟「九奎」一決高下,準備為民除害。正當他想著怎麼辦時,來了一封請柬,請他去吃飯的人正是九奎。 不自量力也好,公然挑釁也罷! 遒門宜不能不去I.隻身赴約的前提是藝高人膽大,沒兩把刷子誰敢去土匪窩赴宴,弄不好容易掛了! 董明魁去了土匪窩,見到九奎,沒想到九奎的行為令董明魁大跌眼鏡。 t 九奎對小董一頓恭維: 「久聞先生行俠仗義,見義勇為,非常佩服(省略八千字)。」弄得小董很不好意思,九奎最後說出了他的意思:做強盜也是為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為之。這麼多兄弟跟我混飯吃,我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餓死,請先生給指條出路。 董明魁知道世道不濟,年景不好,他幫不了這幫人走上正途。於是,告辭回家,此後有找他出面剿匪的,他避而不出。 此時,董明魁名震鄉里,前後左右村子不服的人都被他打得滿地找牙,沒人是他對手。 經過強盜九奎之事後,董明魁開始思考人生。 活著到底為了什麼呢? 按照他現在這種情況發展下去,董明魁已經擺脫了農民身份,他的未來是光明的,至少他可以不必種地。通過保舉到縣衙里做一名捕快還是綽綽有餘的。假如沒有關係,那就在家裡開個武術培訓班,以其威名,混到小康日子是不愁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董明魁只能是董明魁,就不會成為董海川。 董明魁徹悟了,活著就是要為了人生目標而努力奮鬥,他的人生目標不是混吃等死,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要雲遊四方,萍蹤江湖。 他雲遊時為了不給族人招惹麻煩,遂改名為「海川」,即「海納百川」之意。 從此中國的歷史上少了一位江湖俠客,多了一位一代宗師。 26歲的董海川背上行囊,從此一個人走。 游吳越、過江皖、走巴蜀,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所走之地包括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拜訪各地高人隱士及武林高手,安徽九華山得遇「雲盤老祖」傳授其技。 在盤山道長的傳授下,董海川學會了八易寒暑掌法、步法、單練及徒手器械。 董海川在此學藝,他漸漸的習慣了九華山,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 學藝的日子很枯燥,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九華山上早晚溫差很大。每次練功之後,董海川便在山洞裡打坐,感知午後的陽光,聽清風拂過。 平時,董海川利用業餘時間研習《易經》,以陽爻和陰爻相配合而成八個符號,分別是乾、坤、坎、離、震、艮、巽、兌,代表天、地、水、火、雷、山、風、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八易寒暑法則是把八卦中的八個符號,作為八個方位用於武術技擊。參悟道家內功心法時,偶然之間,悟出了中華武術內家拳三大名拳之一的——八卦掌。 八年後,董海JIl學成下山。 (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望著滔滔江水,董海川百感交集,曾幾何時,他為了人生之理想,雲遊四方,尋訪高手,終在九華山學藝八年整。這八年里,他每一日皆是全力以赴,未曾廢離,如今小有所成,是到一展功夫,名震天下的時候了。 令董海川沒想到的是,他居然用另一種方式名震天下了! 這種方式是——殺人! 殺的還不是普通人,而是朝廷命官。 董海川自己也沒想到,一夜之間他居然從武林高手變成了朝廷欽犯。 人生就像打醬油,閑得沒事就出手。 那一日,董海川路過蘇州,親眼目睹蘇州知府強搶民女,入夜,董海川夜闖府衙,一掌結果了蘇州知府的性命。 董海川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結果殺了蘇州知府,從四品官員。 一夜之間,他成了朝廷欽犯。 董海川逃出蘇州城,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流亡時期與太平天國的關係密切。董海川受義軍朋友之託,進入京城,在內務府朋友保舉下,董海川到王府當了一名太監。 董海川當太監有三種說法。 第一,清朝當太監的大多出自兩個原因,一是自幼家境貧寒,以太監作為謀生之路;二是因犯有重罪,凈身當差可免於一死。 第二,是為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做卧底。 第三,練習八卦掌經常夾襠,引發性慾,導致練功不專,故而閹割成監。 此三種,都有可能,但具體為了什麼當太監,有兩個史料可參考。 八卦掌名家李子鳴先生著《董海川與八卦掌——董海川的故事》記述:太平天國建國這年(1851年),當時有個叫郭濟元的人(別名鐵拐道人)與洪秀全過從甚密,他建議派人到北京把咸豐殺掉!洪秀全認為是個辦法,但是到哪裡尋這樣的能人呢?郭濟元舉薦了董海川,能高來高去,定可勝任。洪秀全同意後,郭找到董海川。董考慮後毅然承擔。郭說咸豐大小是個皇帝,你得受點痛苦,閹割為太監,行刺就比較容易了,如何?董答為驅逐滿人,在所不惜!郭偕董去見洪秀全,事遂定。 由此可見,董海川藝成後,投身太平天國,因身負使命入京,閹割卧底,以為內應,尋機刺殺咸豐,後因義軍敗北,咸豐病故熱河而棲身內廷。 1928年秋,萬籟生先生所著《武術匯宗》中記載:董後觸律,受腐刑,廢為宦者,供職內朝的記述與上說頗符,且與傳言中董因故犯有命案頗多吻合,似較為可信。 張全亮在著作《八卦掌先師董海川不盡事解惑》中說:關於董先師北上進京而又閹割為老公(太監)的說法也很多,一說董先師藝成後,往來南北扶危濟困,曾在蘇』、}I夜闖府衙,殺死強搶民女又傷人命的蘇州知府,成了欽犯,被朝廷追捕;又在霸州打死打傷九個與官府勾結、橫行鄉里的惡霸,被霸州捕快抓捕入獄,打入死牢。在獄中,董海川身負命案是真,但是殺了誰已無從考證,但我想不太可能是殺了蘇州知府,從四品官員是朝廷命官方大員,豈可因為當了太監而免去死罪?若是清廷果真有「凈身為監可免死罪」之說,那麼假如董海川殺了朝廷一品大員,當太監還能免死罪嗎?不太靠譜!封建社會等級森嚴,估計董海川是殺了人,但殺的可能是地痞無賴之流。恰好有這麼個說法,就進京當了太監。 另外,董海川此時已創立八卦掌,從少年時雲遊天下的經歷來判斷,他是一個志氣高遠的人,有著遠大的理想,他絕不甘心把八卦掌爛死到棺材裡。當時的京都鏢局林立,習武之人大多麇集於此,這為習武人之間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所以,傳播八卦掌,才是董海川進京的主要目的。 很快,八卦掌就與世人見面了。 董海川選擇的對手是太極拳宗師楊露禪(吳京主演的電視劇《太極宗師》的人物原型,楊氏太極拳創始人)。 楊露禪在陳家溝投師陳長興,經十八年練成太極拳,戰勝很多京城武林高手,名聲大噪,江湖人稱「楊無敵」。 董海川找到楊露禪,兩人一決高下。 . 董海川與楊露禪比武,最早見於宮白羽(民國時期武俠小說北派五大家之一)的武俠小說《偷拳》。 到底誰贏了呢? 不知道! 最後認定為平局。 大凡武林高手較技通常會找個旮旯衚衕,找個偏僻的地方,並屏退左右,不讓外人知道。畢竟都是名家,都是一派宗師,無論是誰勝誰敗,面子上都不好看,以後還怎麼在江湖上混?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平局,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 因此一戰董海川名聲大噪,遂「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之巨」。光緒八年(1882年),董海川去世,享年85歲。 其時,八卦掌一脈已蔚然壯觀,桃李眾多。眾弟子中尤以尹福、馬維棋、史計棟、程廷華、宋長榮、樊志涌、梁振普、劉鳳春等最為馳名。 八卦掌主要有兩大流派:一個是以程廷華的龍爪掌為代表的程派;一個是以尹福的牛舌掌為代表的尹派。 八卦掌承傳人如下: 第一代創始人宗師:董海川。 第二代宗師:尹福、程廷華、樊志涌、宋長榮、宋永祥、劉鳳春、梁振普、史計棟、劉寶貞等,充實完善八卦掌技藝,自然貫通,形成不同風格,使八卦掌在神州大地上更加豐富多彩。 第三代宗師:宮保田(張作霖貼身保鏢)、楊榮本(法號福源上人)。 第四代宗師:孫志君、狄兆龍(中國史式八卦掌研究會創建人)。 第五代宗師:高繼武(北京市武協八卦掌研究會會長)、洪其駿。註:本章節參考文獻資料《董海川先生墓志銘》《董海川與八卦掌——董海川的故事》(李子鳴◎著)《八卦掌先師董海川不盡事解惑》(張全亮◎著)《武術匯宗》(萬籟生◎著)《正宗八卦掌》(林燧◎著)《八卦門的世襲像譜》《中國武術史》(習雲太◎編著)《童林傳》(單田芳◎著)◎太極拳宗師——楊露禪 (1)偷藝之初——畢生要學那種拳 清嘉慶四年(1799年),楊福魁誕生於河北廣平府,具體點說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閻門寨村東頭。沒錯,這個人物就是中國太極拳史上的一位重量級人物,如星河燦爛,光耀後世,他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楊露禪,著名的太極拳宗師,楊氏太極拳創始人。 現在流傳最廣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就是在楊氏太極拳的基礎上刪減創編而成的。這一年,遠在600里之外的文安縣的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才兩歲,多年之後,他們二人在京城分別代表的兩大拳派將一決高下。 1799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不是因為楊露禪誕生就顯得不平凡,事實上縱觀全世界,在這一年裡誕生的偉大人物還真不少,比如法國作家巴爾扎克、俄羅斯詩人普希金。在中國,這一年裡,乾隆皇帝駕崩,享年88歲,是中國皇帝里活的年頭最長的,同年2月22日權臣和坤也掛了。補充一句,地球另一端的美利堅合眾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也是在同年12月14日逝世。 如此一比較,公元1799年還真是不平凡的一年。但這一切對楊露禪來說沒有絲毫影響,他還得吃奶、還得睡覺、還得長大o. 楊露禪從小酷愛武術,大凡在某一項事業上有所建樹的,通常在很小的時候就能顯現出來,這就叫做天賦異稟。楊露禪很顯然就是這樣的人,自幼習武(如洪拳)。只是這個時候,他家境貧寒,不得不為了生計著想,所以每天走街串巷推車賣苦力,兼做點小買賣。 某次,年少的楊露禪推著煤車經過西大街太和堂藥店門口時,目睹了改變他命運的一幕。當時,他並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功夫,但他心裡清楚那將是他絕對要以畢生精力去習練的武術。 一惡棍流氓市井潑皮無賴裝逼者,在太和堂門前尋釁挑事,大放厥詞,罵得那個難聽!店掌柜好言說了三千句,不起作用。惡棍竟然出手傷人,只可惜傷的是他自己。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店掌柜用手輕輕一撥,惡棍「撲通」摔倒在地,爬起來拍拍塵土,罵了一句,一溜煙跑路! 楊露禪看得心驚肉跳,那是什麼功夫?竟有如此之威力。 楊露禪帶著這個疑問到太和堂應聘,成了一名打雜的小夥計。 太和堂的店老闆姓陳,名德瑚,系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 「陳家溝」這三個字在楊露禪的心裡,如同江湖中人之視梁山,天堂般的地方。 楊露禪懷揣著一分希望在太和堂里默默地做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不分內外,從未有半句怨言。 陳德瑚對這個夥計非常滿意,忠實可靠,聰明能幹,是他對楊露禪的內心評價。 楊露禪在藥店里一干就是幾年的光景。 似乎在武功方面他什麼都沒學到,陳德瑚在練拳的時候比較隱蔽,楊露禪很難偷窺,然而他沒有放棄。希望就在眼前,只要堅忍一步。 忽然有一天,機會來了! 陳德瑚的生意做得很大,經常有流氓地痞來搗亂,他從家鄉聘請了一名護院武師,是他的族人,名叫陳長興。 陳長興來永年縣一是為了護院,保護陳家的家族企業,另外還有個目的就是收徒。收徒的意義相對來說比較狹窄,陳長興不大可能把真功夫傳給僅僅交了幾毛錢的學生。 聞此音訊,楊露禪非常激動,他等了多年的機會終於來了。可是,工作繁雜,很多事兒都得他親自處理,另外,江湖上是有規矩的,那些禁忌他是不能破壞的。再有陳長興會收一個身無長物的窮小子為徒嗎? 一切都是未知。 陳長興在傳授弟子之際,一有工夫楊露禪便在旁邊偷偷地看,把每一招每一式銘記於心,月黑風高夜深人靜的晚上,偷偷練習。 這種「偷藝」的方式,還會持續很久。 後來,陳德瑚對楊露禪的為人深為肯定,於是介紹他去陳家溝做工。 陳家溝能有什麼工作可做? 此舉,陳德瑚是引薦楊露禪去陳家溝學功夫。 楊露禪整裝出發,他沒想到此一去三次折返,前後竟然長達十八年。 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學成的,寒暑不輟,朝夕苦練,方能成為一代宗師。 楊露禪去陳家溝做工,沒事的時候總偷看陳長興練拳,久而久之被發現了。 在中國武術界,有著很多的規矩,尤其在承傳方面,門閥森嚴。按理說楊露禪偷學陳家拳法屬於觸犯江湖禁忌,殺了你都沒毛病。 然而,陳長興一看楊露禪這孩子是可塑之才,比他那些徒弟強多了,和族人陳德瑚一商量,得嘞!排除門閥芥蒂,收楊露禪為徒。按說這種家傳的功夫,不可示外人,陳長興卻將家傳拳法傳給了外人楊露禪。這可以看做是一種不小的進步。 沒有陳長興這次高瞻遠矚的決定,就不會有太極拳的今天。 陳家溝也是太極拳的起源地之一。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一直以來,眾說紛紜。 武術史研究者唐豪、顧留馨等人認為太極拳是明末陳王庭編創,此種觀點稱之為「陳家溝起源說」;受影視劇作品的影響,張三丰創編太極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文獻中亦有記載。中國太極拳史上的重要人物王宗岳撰有《太極拳論》,使得「太極拳」的名稱得以確立。《太極拳論》詳細的闡述了太極拳拳理、拳技,是較為系統的武學著作,故有學者認為王宗岳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首創太極拳,後傳入陳家溝;除此之外,亦有學者認為「太極拳起源於武當山」,因為中華武術有「內家」、「外家」之分,外家拳多起源於少林,內家拳則起源於中國道教聖地武當山……在中國古代關於武術人物及事件的記載極為缺乏,使得許多武術線索模糊不清。到底太極拳起源於什麼地方,究竟是誰創立了太極拳?時至今日,依舊迷霧重重。楊露禪在陳家溝習練的拳被永年縣的當地人稱之為『『綿拳」,看似綿軟無力,實則外柔內剛。 六年後,楊露禪下山。 那一年,他27歲! (2)三下陳家溝——宗師的堅忍精神 六年後,楊露禪學成下山,從陳家溝回到永年縣。身懷絕技,血氣方剛,感覺自己有兩下子。縣城裡習武的人不少,聽說太和堂的小夥計楊露禪跟高人學藝六年回來了,估計是有兩下子,於是上門挑戰的絡繹不絕,他們都想試試那種看著綿軟無力的拳法到底怎麼樣。 楊露禪的表現沒有讓全縣的老百姓失望。 擂台上,楊露禪幾招過後,動作玩大了,失足跌倒一…·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就這麼一個動作,足以窺見楊露禪功夫不到家,今後若遇到高手,必敗無疑。區區永年縣,尚且不能鶴立雞群,如何談及廣闊的江湖? 楊露禪十分鬱悶! 各種鬱悶! 原來高手與他相去甚遠。 於是,楊露禪重返陳家溝,刻苦學習。 楊露禪時刻不敢怠慢,夜以繼日,勤學苦練,不覺時光飛逝,轉眼間又過了六年。楊露禪將陳氏太極拳的拳理、拳訣、拳路和器械完全掌握,遊刃有餘。 33歲的楊露禪告別師父,再次離開陳家溝。 臨行前,陳長興意味深長地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後你若有困難,還可以回來。』』 陳長興的言下之意是:你現在水平還不夠,還沒有領會到太極拳的真正奧義。內家拳不比外家拳,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成的玩意兒,年輕人嘛!總得多吃點虧,多鍛煉鍛煉,才能明白一些事理。 楊露禪意氣風發,遠道而歸,身懷絕技,他要在永年縣立於不敗之士也。很快,現實又沒有讓他失望。 楊露禪找到當年比武的同道中人們,一個接一個的切磋。這一次,楊露禪有了不小的精進,然而,取勝對方還有些困難。 楊露禪忽然想起老師臨行前說的話,原來他還沒有真正領悟到太極拳的精髓。於是,他又重回陳家溝,又練了六年。 就這樣,十八年里,楊露禪三返陳家溝,終得真傳。 由此可見,成就一番事業,沒有刻苦的精神是絕對不行的。 十八年,對於任何人的生命來說都不算短,佔據了生命的很大一塊,這是非常難得的。比這更難得的是能夠十八年如一日,朝夕苦練,不曾停綴。 . 從太極拳宗師楊露禪的身上,我們可以總結出來,學技術要想成功,必要鑽研、勤奮和堅持。很多時候,僅僅是因為一步之差,沒有堅持下來,導致半途而廢。而那些一直在堅持的人,飛黃騰達,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同樣是學技術的,為啥人家顧客盈門,掙得銀子比你多,而你家卻門庭冷落鞍馬稀?那是因為你的努力程度還不夠。在你喝酒的時候,人家在看書;在你打麻將要小牌的時候,人家在鑽研技術。態度不同,直接導致人生的落差起伏。現在,剛剛畢業是在一個起跑線上,三五年之後,就能見分曉。 第三次下山時,楊露禪已四十有餘。 這一次,楊露禪打遍永年縣全無敵手,絕世高手,非他莫屬。 雖然你很能打,功夫了得,大家敬佩你,但你還是人,也得吃飯不是!楊露禪武功再高,還沒到站在大街上喝西北風充饑的境界。 回到老家之後,楊露禪在永年縣太和堂藥店授業為生,前來學藝的絡繹不絕,搶了不少同行的飯碗,矛盾很快升級。 大家怎麼切磋都是以武會友,一旦涉及到開門立宗,大家則是競爭對手。 沒錯!同行是冤家! 以切磋武藝為名上門來尋釁挑事的師傅跟前來拜師學藝的徒弟一樣,也是絡繹不絕。在中國這塊地盤上,干點個體買賣其實不太容易。你做得不好沒人甩你,一旦做好,官方的、民間的,很多人都惦記,這就是中國小商販的悲哀。假如在正面無法給對手製造困難,通常暗地裡下手,下三濫的手段,數不勝數,且很多時候不守規矩,這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做不大的原因之一。 楊露禪一瞅,他娘的這些人還沒完沒了了,明擺著是欺負人嘛!若是不殺一儆百,日後前來尋釁鬧事的主兒還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在一次與鄉人的比武中,楊露禪重創對手。 是重創,一掌下去,起不來床那種重創。 重創的結果是麻煩來了! 楊露禪只是想震懾一下那幫不安分的武師們,卻未曾想到太極拳威力過大,把人家下半生直接打到輪椅上去了。 在這裡引申一個問題,一直以來有很多人質疑:公園裡老頭老太太練的舒緩的太極拳到底有殺傷力嗎? 答案是:有! 若是加一個程度的話,那就是——極強1 2010年1 1月2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李祥晨動用最先進的器材和最精練的團隊來研究太極拳,做出了科學的數據分析。該紀錄片名叫《最高境界的格鬥術》,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搜索視頻看看。最後研究表明,太極拳作用於人體的擊打時間很長,對內髒的震蕩效應相對較長,所以對內髒的損傷也就愈發嚴重。被拳擊擊打胸部,被擊打人會感覺到某一點疼痛;被太極拳擊打胸部,被擊打人會『感覺到不是某一點在疼痛,而是整個腹腔臟器都在疼痛。 內家拳是否可以理解為直接造成內傷的拳種,也未可知。 太極拳是依據《易經》中的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道家導引、吐納等綜合各種元素創造出的一套具有陰陽性質、符合人體結構、大自然運轉規律的拳術。這種拳術在最初創立之時,可能是為了強身健體,但發展到楊露禪那個時代,太極拳廣泛用於實戰。太極拳的特點是輕靈圓活、以靜制動、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借力打力、以弱勝強。「以靜制動,以弱勝強」這是很高的哲學境界,運用到實戰中,將是一種怎樣可怕的功夫? 武術發展到今天,儼然成了一項體育運動項目,表演的成分居多,所以導致很多國人質疑:中國功夫到底行不行? 中國功夫的表面精髓在於德,以德服人,注重在精神層面擊倒對手。但在實際搏擊中,中國功夫的真正奧義是一招制敵,見血封喉。如果沒有各種限制,放開了打,世界上任何一種搏擊技術都不是中國功夫的對手。 一李小龍可以作證! 楊露禪重傷鄉人後,麻煩來了!要吃官司,以他的身家條件官司吃不起,怎麼辦? 只有跑路了! 我們經常聽身邊的人說某某家孩子把某某打傷後,直接跑路,其他事由父母長輩擺平。其實,這也不怨他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傷人就跑的傳統。 董海川多牛,傷人之後,不也跑路了嘛! 楊露禪也不例外! 可是,楊露禪沒有想到的是,為了躲避官司,竟然一不小心把太極拳發揚光大了! (3)名震京華——授拳不在端王府 楊露禪跑路了! 去哪裡呢?是一個問題。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根據這種理論,楊露禪跑到了當時中國的人口、經濟、政治中心——北京(現在也是),具體位置是東安市場北面。 從此,楊露禪踏上了北漂之路。 機會通常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楊露禪顯然已經準備好了,可是世界上還有一分錢憋死英雄漢的事兒。到了東安市場,楊露禪的盤纏所剩無幾,小吃部的牛肉麵已然成了奢望。楊露禪看著兜里的幾個銅板,於心不忍地離開了麵館,找了一個粥攤,買碗粥充饑。這種粥攤流動性比較強,沒有固定的店面,可以走街串巷。我們經常會在小區里聽到「大碴粥、黃米飯、豆腐腦」的叫賣聲,跟當時北京城的粥攤差不多。 楊露禪買了一碗粥,一邊喝一邊嘆氣: 『『這他娘的什麼世道,找份工作這麼難……」 就業難的問題也同樣在他老人家的身上發生過。 楊露禪搭話問老闆,有什麼工作可做的?不計較工錢。 粥攤老闆姓丁,名紫蘭,為人挺好。他問楊露禪會什麼手藝? 楊露禪說:「我認識字,可以教書。」 丁紫蘭眼前一亮,原來這位形容枯槁,弱不禁風的先生沒看出來還是位知識分子。 封建社會裡,士、農、工、商,認識字那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能吟詩作對就可以稱之為才子了。中國底層百姓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盲居多,那時候沒九年義務教育之說。1985年5月27曰《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了九年義務教育,實施至今。所以,中國的掃盲教育,也不過才26年的歷史。試想一下,在當時中國普通百姓多數都是文盲的情況下,識文斷字的人是很受尊敬的。因此,識字是一種謀生的技能,是教書先生的基本素質,後來漸漸演變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家教。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楊露禪來得恰到好處,恰好有一份家教的工作等著他。 這條街上有家名叫「天義順」的鹹菜店(醬菜園),各種腌菜,應有盡有,味道鮮美,不含任何添加劑。但即便你有錢,也未必能買到,人家不賣給你。天義順鹹菜店生產的腌菜從來不向外出售,專供王府食用,生意做到這個份兒上,牛這個字不足以形容。 店老闆張鳳岐,江湖人稱張四胖子,他曾經跟粥攤丁老闆說過覓一教書先生。楊露禪一說他識字,丁老闆猛然想起了這事兒,順理成章,楊露禪進入了天義順鹹菜店老闆張四胖子家做了家教。 張四胖子的生意做得比較有道,與王府關係甚密,本人也有錢有勢,家住海淀,府邸好幾百平方米,光看家護院的家丁武師就有二十多個。 張府家大業大,吃穿不愁,楊露禪在這裡教書,安定下來,擺脫了那種顛沛流離的日子。閑著沒事的時候,楊露禪會去演武場看看護院武師們打拳練武。一看到練武的,楊露禪觸景生情,手也痒痒,他多想上去練兩招,教訓教訓那幫狗仗人勢的家丁們。但他不能,他是一名私塾先生,他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與武無關。 那群家丁平時囂張慣了,招搖過市,跟當地的綠林江湖中人結下了不少梁子。 要知道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楊露禪看著這幫飛揚跋扈的家丁們,心中感慨萬千。每到夜深人靜的晚上,他都會想京華之地,龍蛇混雜,高手雲集,難道他一個絕世高手,要在這裡教一輩子書嗎? 沒有! 老天沒有讓他一直教書,中國的教書先生已經很多了,不缺楊露禪一個。 半年後的某天晚上,楊露禪在書房後面角門小屋裡休息,忽然聽見後花園有刀兵之聲。他趕緊過去瞧瞧,只見家丁們在與武林人士打鬥。這幫家丁,欺負老實人有一套,碰到練家子就是一泡尿水。頃刻之間,被人打得鼻口躥血,滿地打滾叫娘。 家丁見楊露禪來了,急忙喝止:先生,千萬別過來,別讓他們把你打了。 楊露禪微微一笑,在他看來那幾位綠林好漢的功夫水平,就好像綠林好漢藐視護院家丁一樣。楊露禪一個箭步過去,空手奪白刃,下了那幫漢子手中的刀。輾轉騰挪間,就把那幫綠林人士撂倒了,比他們打家丁還速度。 最後,因為楊露禪出手,解圍張家,事情得以平息。這件事,感到最震驚的不是那些護院家丁,而是張老闆。 張四胖子聞聽此事,心中納悶:教書的先生居然是個絕世高手?你說這事兒弄的。 從此以後,楊露禪教書之外又多了項兼職——教功夫。 荏苒兩年余,楊露禪在京的狀況有所好轉,給家裡捎去平安信,沒想到麻煩來了! 是當地他打傷的那人的家屬根據這個消息,上門尋仇。雖然沒傷到楊露禪,但他總感覺心裡不踏實。因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回到張府之後,楊露禪把當年在永年縣傷人的事跟張四胖子說了,恐連累張府,不如離開為妙。 張四胖子覺得怪可惜的,沉思良久,說: 「這樣吧!去四爺那兒!保准沒事兒。」 四爺是王爺,貨真價實的皇親貴胄。 北京人稱「四爺」的即是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 就這樣,托張四胖子的關係,楊露禪進入了端王府,了卻後顧之憂,一心傳藝,挫敗京城很多高手,名聲大噪,江湖人稱「楊無敵」。其中還與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掐了一下(平手)。 楊露禪在端王府這個平台上,才得以將太極拳傳授開來,所教之拳術,在當時不叫太極拳,而叫作「綿拳」,只教旗人不教漢人,旗營中也是只教近八旗,不教外八旗。時有岳柱臣、凌山、萬春、全佑等人得太極真諦,後因岳柱臣在中俄邊境戰爭中陣亡。楊露禪遂辭去武術教官之職,離開旗營。 這裡引出一個問題:楊露禪是否進入端王府傳授太極拳? 答案是:楊露禪並未進入端王府傳習太極拳。 清朝歷史中一共出現過兩位「端王」。 《清史稿·諸王傳》中記載,雍正十三年,乾隆帝上諭內閣:「朕兄大阿哥,乃皇妣孝敬皇后所生,今朕眷念手足之誼,著追封親王。」後弘暉被追封為端親王,葬於清西陵。嚴格地說,清朝封端王者僅清世宗雍正帝嫡長子弘暉一人(八歲夭折)。楊露禪出生於嘉慶四年(1799年),很顯然與這位追封的端王不搭邊。 另一位是載漪(1856--1922年),他原來是道光帝第五子悼親王奕蒜的次子,1860年過繼給了瑞郡王奕志為子。1894年慈禧六十壽誕時襲爵成為「瑞郡王」。《清史稿》中記載「更名端者,述旨誤,遂因之」,也就是說瑞郡王中的「瑞」字給寫錯了,寫了「端」,將錯就錯,載漪變成了庚子年間權傾朝野的「端王」。 楊露禪生於1799年,卒於1872年。1894年時載漪才世襲王爵,那時他才叫端王。從年代上來看,那時楊露禪已經去世了二十二年。由此推斷,楊露禪並未進入端王府傳習太極拳,但一定是進入了王府,只是「入端王府傳拳」屬於附會之說。 楊露禪過世後,太極拳傳於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後由其孫楊澄甫修定而成,正是定名為「楊氏太極拳」。 楊氏太極拳習練者非常多,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因此衍生了許多楊氏的支派,比較著名的有王氏太極(王壯弘)、鄭氏太極拳(鄭曼青)、熊氏太極(熊養和)、董氏太極(董英傑)、田氏太極(田兆麟)、李氏太極(李瑞東)、府內派、老六路等等。 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為當世三大內家拳,其中太極拳習練人數眾多,範圍最廣,全球習練者約有1.5億人,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太極拳。註:本章節參考文獻資料《楊氏太極拳真本》(楊澄甫◎著)《楊澄甫式太極拳》(楊振基口述,嚴翰秀整理)《楊氏太極拳正宗》(趙斌趙幼斌路迪民◎著)《中國武術史》(習雲太◎編著)《金蟬盜技》(平江不肖生◎著)《偷拳》(宮白羽◎著)◎捐軀赴國難——大刀王五王正誼 (1)我輩豈是蓬蒿人 光緒三年(1 876年),32歲的大刀王五用自己的全部積蓄,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區)開了家鏢局,取名為「源順」。源順鏢局活動範圍很廣,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收費合理,童叟無欺,王五本人又武功蓋世,威震天下,生意自然十分紅火,很快躋身京都八大鏢局之列。 那一刻,王五終於有了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 王五,本名王正誼,字子斌,回族,出生在河北滄州。 河北滄州是著名的武術之鄉,歷代人才輩出,明時有「小梁山」之稱。清乾隆《滄州志》載:「滄邑俗勁武尚氣力,輕生死,自古以氣節著聞。承平之世,家給人足,趾高氣揚,泱泱乎表海之雄風。一旦有事,披肝膽,出死力,以捍衛鄉間,雖捐棄頂踵而不恤。」 到了晚清,尚武之風盛極一時。 武術之鄉滄州是什麼地方呢? 這麼跟你說吧!在滄州這塊地盤上,練武的比吃飯的人多,上到八十歲耄耋老人,下到穿開襠褲的襁褓/],JL,那都身懷絕技,都能扎個馬步啥的。你去小吃部吃飯,服務員都能跟你過兩招,饅頭能當做暗器砸人。大街上的環衛工人沒準兒就是武術專業六段水平。所以,到了滄州若是沒兩下子千萬別說自己會武術,容易挨揍。再牛的鏢局經過那兒都得消停地、低調地過去。王正誼就是滄州人,出生在武術之鄉,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滄州假如你不會耍大刀,就好像生在山東曲阜不知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誰說的一樣,會被人看不起。 王正誼3歲的時候,慈父見背,與母親相依為命。自幼拜肖和成為師,為日後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肖和成對於王正誼充其量是個啟蒙老師,水平不是很高,漸漸的,王正誼的天賦顯現了出來,很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若想在武功上有所精進,必須拜在名師門下,滄州當時最有名的武師當屬雙刀李鳳崗。 李鳳崗是成興鏢局的當家人,桃李滿天下,威名遠播。李鳳崗叔父就是成興鏢局創始人李冠銘,家學淵源,李鳳崗自幼與叔父李冠銘練習六合拳,14歲時精通六合拳門的各類拳術、器械,走南闖北,與人交手無數次,贏得「雙刀李鳳崗」之名,是清道光、咸豐時期著名的武術家。 假如能拜得李鳳崗為師此乃人生一大轉折。 窮小子王正誼去拜李鳳崗為師,很不湊巧,被拒絕了! 王正誼明白拜師,尤其是拜著名的師傅,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成的,所以他被拒絕也不在意,大不了再去。 王正誼沒想到的是竟然一連被拒絕了十次(被拒多次)。 名師都有脾氣,王正誼看出來了!小伙登時犟脾氣上來了,心說你有脾氣,我比你還有脾氣,看誰能贏過誰? 於是,王正誼在李老師家大門前,長跪不起。 白天的時候,王正誼在跪著,中午的時候還在。 到了晚上,徒弟來報:王正誼還在門前長跪! 李鳳崗說:「讓他跪著吧!練武的需要這種精神。」 是啊!沒有這種精神很難把武功精進到一定境界。 李鳳崗以為小王同志是個孩子,必然有孩子氣,可能是因為一時興起,等一會兒他累了,消受不起,自然而然的就會知難而退,可是他錯了! 次日清晨,李鳳崗一開大門,愣住了! 貧苦人家出生的王正誼,衣衫襤褸,還在跪著,兩眼通紅,徹夜未眠。一股久違的感動襲上雙刀李鳳崗的心頭。 李鳳崗出生入死,走南闖北,見過狠的,可沒見過這麼狠的。王正誼的眼神里綻放著對武功的渴望,他可能沒上過學,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但他骨子裡有種不服輸的精神。 李鳳崗急忙上去扶起王正誼,沉聲說: 「起來吧!徒弟!」王正誼掙脫李鳳崗,又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說: 「多謝恩師!」 自此,王正誼成了李鳳崗名正言順的徒弟。 在王正誼之前李鳳崗已經收了四個徒弟,所以論資排輩王正誼排行老五,因為他年紀小,大家都叫他「小五子」。李鳳崗不知道就是這個「小五子」幾年之後,功夫和名聲遠遠超過了自己。用他的一腔熱血,捐軀赴國難,以平凡的武師身份去詮釋民族大義之精神,他的名字永遠地進入了史冊,成為了人人頌揚的華夏第一豪俠。 幾年後,王五在李鳳崗門下學成之後,師父把他介紹給了師叔劉仕龍,一起押鏢,行走江湖。又經過幾年的鍛煉,王五告別師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闖蕩出了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行走江湖多年,威名遠播,每一次以武會友的經歷,都使得王五的名聲愈發響亮。 王五手中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刀」,舞動起來,虎虎生風,難逢敵手,傳說中沒有人可以在他手中走出十招。 多年的走鏢生涯,他積攢了足夠的財力和人脈資本,32歲時,王五創立源順鏢局,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王五憑藉自己的聲望,很快把源順鏢局上下打理得有聲有色。靠著道上的朋友給口飯吃,源順鏢局一路興旺,火穴大轉。源順鏢局開得順風順水,業務越做越大,鼎盛時期可以與京都最大的鏢局——會友鏢局,比肩而立,不分伯仲。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流逝,在王五事業達到頂峰之際,收幾個坯子好的弟子,培養幾個鏢師,把鏢局生意留給後人也未嘗不可。 當時的中國江河日下,內憂外患,王五親眼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國家情況。尤其是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海戰,使王五老先生的愛國之情燃燒到了極點。 甲午海戰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結束,當時日本國內對於這場戰爭並未抱有多麼大的勝利希望,一直以為日本受中國影響至深,一直是仰其鼻息,然而甲午海戰勝利的消息傳遍日本之後,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竟可以與泱泱中華平起平坐,甚至俯視。 甲午海戰失利,清廷朝野震恐,文武上下,一片求和之聲,正當關鍵時刻,狠人上書了。上書的是安維峻,時任福建道監察御史,清末著名的鷹派政治家,老先生號盤阿道人,甘肅秦安縣人。光緒六年(1880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老頭比較倔,有一股狠勁兒。中日甲午之戰前夕,他是支持光緒皇帝的主戰派,連續上書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請誅李鴻章疏》。甲午海戰之後,老先生又上書《請明詔討諉法》,直陳議和之利弊。沒想到因此獲罪,被革職發派張家口軍台。京城時人以「隴上鐵漢」四字相贈。 源順鏢局大當家的大刀王五王正誼聞聽此事,火冒三丈,他娘的!怎麼打敗仗的沒被貶,說實話的反而獲罪?老王心裡憋著一口窩囊氣,恐御史安維峻路上遭到不測,於是一路護送,安全抵達,全程免費。王五的民族自尊心深深地被傷害了,他感覺肩上的擔子重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既然不能左右政治,唯有強身健體,僅此而已。 回到京城後,大刀王五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免費教百姓功夫! (2)去留肝膽兩崑崙 王五在北京城赫赫有名,多年走南闖北,萍蹤江湖,認識他的人比他認識的人還多,上有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作為源順鏢局的當家人,沒有深厚的人脈基礎,在北京是很難開鏢局的,就好像今天開夜總會的大多都有背景似的。 王五的朋友很多,青年時代與李瑞東義結金蘭。 李瑞東,名樹勛,號瑞東,又號煙霞逸士,生於1851年(清咸豐元年),卒於1917年(民國六年)。 練習太極拳的都知道他,他是李派太極拳的創始人。 王五還與江蘇的文人劉鶚關係甚密。 知道劉鶚的人絕對沒有知道劉德華的人多,但在晚清之際,劉鶚是家喻戶曉的文人,屬於暢銷書作家。 劉鶚寫過一本書,名叫《老殘遊記》,是當時非常流行的文學作品。與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合稱中國四大諷刺小說。要知道文人多一些窮酸脾氣,武師多一些火爆性格,兩人能成為好朋友,可以說是奇蹟。是王五對文人的尊敬,是劉鶚對武師的崇拜。 還有一位朋友,影響了大刀王五的後半生,他是一位來自湖南瀏陽的小夥子。 他的名字叫譚嗣同。 王五與譚嗣同兩人相差21歲,他們的關係卻非常密切,是師徒、是忘年交,更像是父子。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史稱戊戌變法。這段歷史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上都學過,最後西太后發動了戊戌政變,導致這場政治運動流產,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變法開始的時候,大刀王五自告奮勇地做了譚嗣同的貼身保鏢。好景不長,變法持續了一百零三天後,失敗。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如國際環境、中國國情等等因素。以光緒為首的這幫年輕人沒有實權,在前面折騰,老佛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搞強學會可以、仿效西制也中,但要玩政治手腕,他們還太嫩了。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察覺端倪之後,迅速發動政變,撲滅了星星之火。用老佛爺自己的話說就是「宵小之徒,竊變法之說,為煽亂之謀。業經嚴拿懲治,以遏橫流。至一切政治有關國計民生者,無論新舊,均須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廢食。」 改革可以,不能急功近利,須一步一步來,不能玩火! 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囚禁在瀛台。 變法的核心成員,康有為、梁啟超一見大事不好,卷行李鋪跑路! 變法的骨幹人員譚嗣同等人,處變不驚,沒有跑!而是組織以大刀王五為首的武林高手前去營救光緒帝。 這些人夜入紫禁城,一進皇宮全傻眼了! 感情這皇宮比四合院大多了!眾人三走兩走,迷路了!驚慌之中,地圖還丟了,又被皇宮保安大隊發現。最後,只有王五等少數幾位功夫高手,逃了出來。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譚嗣同還是有逃走的機會的,然而他毅然拒絕。 『 譚嗣同說: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孔慶東先生說俠最大的特點是犧牲精神,所以他說當代最大的俠客是雷鋒。按照此種理論來看,晚清最大的俠客無疑是譚嗣同。 光緒二十四年9月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 譚嗣同在獄中寫下了著名的《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9月28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就義於菜市口(今北京市宣武區菜市口百貨商場附近),史稱「戊戌六君子」。 當時示眾的人有幾萬人之多,王五等眾位武林高手就在其中,想趁亂劫法場。不巧,被譚嗣同發現,又被他拒絕了! 關於譚嗣同那首著名的《獄中題壁》中的經典詩句「我白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正統解釋為:我為變法而生,亦為變法而死,一副忠肝義膽,如崑崙聳立。然而,梁啟超先生認為「兩崑崙』』指的是康有為和大刀王五;或者是指大刀王五和拳師胡七(二人都曾教過譚嗣同學習崑崙派武術),不管是哪一種解釋,都跟大刀王五有關係。譚嗣同是習武之人,拜王五為師,功夫不低,有種江湖俠客氣概。所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或者可以理解為:我為變法而生,亦為變法而死。逃跑的康、梁,要搭救我的恩師王五同志,無論生死,咱們都是肝膽相照的好兄弟··…- 譚嗣同就義對於王五來說是沉重的打擊。 文人提起筆來就是戰士,大刀王五無法用武夫的思維去理解譚嗣同這位鐵血戰士的世界觀。譚嗣同死時只有33歲。 在王五看來那個33歲的年輕人居然身負著國家興亡的重任,常言道百無一用是書生,然而這個沉痾已深的國家,確實需要譚嗣同這般年輕有為的熱血書生來光復振興。王五覺得自己雖身懷絕技+、武功蓋世,但與譚嗣同相比卻顯得微不足道。 從那以後,救國成了王五後半生的人生信條。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年事已高的王五毅然參加。手舞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刀,扶清滅洋。傳說王五那把「青龍偃月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大躍進」時期被扔進了鍊鋼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做了貢獻。 同年10月25日,因寡不敵眾,被八國聯軍槍殺。 終年56歲!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一曹植《白馬篇》 王五沒有譚嗣同的思想,也沒有他的文采,卻有一顆愛國之心,用他的實際行動去完成了譚嗣同沒有走完的路。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砍下來懸在城門上示眾。屍首分離,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遠在天津的一位武林高手聽說之後,義憤填膺,連夜趕來,冒死取下了王五首級,當晚埋葬。 那個人就是霍元甲。註:本章節參考文獻資料《譚嗣同傳》(梁啟超◎著)《滄州武術志》《北京法源寺》(李敖◎著)◎民族英雄是怎樣煉成的——霍元甲(1)認識霍元甲1981年,黃元申版《霍元甲》(電視劇)1982年,梁家仁版《霍元甲》(電影)2001年,趙文卓版《霍元甲》(電視劇)2006年,李連杰版《霍元甲》(電影)2007年,鄭伊健版《霍元甲》(電視劇) 最初我們就是從這些影視作品中認識了霍元甲,傳唱那首《萬里長城永不倒》,每一次皆是萬眾矚目,每一次都是熱血沸騰,蕩氣迴腸。因此,霍元甲成為了晚清民間流傳的十大武林高手中名氣最高的一位。影視作品神化了霍元甲,他的光輝形象不知成為了多少國人心中的偶像,拳打西洋,腳踢東瀛,儼然民族英雄姿態。 然而,歷史上的霍元甲卻從未登上過擂台,也沒有與外國人交手的記錄。 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你沒有看錯。 同治七年(1868年)1月18日,霍元甲出生於天津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因霍元甲在這裡誕生,現在的天津南河鎮已經更名為精武鎮,這個名字改得不錯,所以某地方有某位名人,還是珍惜一下吧! 我們浪費的人力資源已經太多了。 霍元甲出生在功夫世家,聞雞起舞伴枕眠,刀槍劍戟在耳邊。每天聽到的是霍霍拳聲,每天看到的是刀光劍影。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霍元甲出生在武術世家,對功夫耳濡目染,想讓他成為齊白石那樣的畫家,估計很難。 霍元甲的父親霍恩第身懷絕技,也就是傳說中的霍家秘宗拳。祖傳技藝到了霍恩第這輩兒,沒把秘宗拳丟掉,也沒有把它發揚光大,算得上平穩承傳,循規蹈矩。中華武術由於門派保守之見,功夫都在承傳過程中出現了差錯,導致很多優秀的武術最後都失傳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九陰真經》和《葵花寶典》。現在,我們只記住了「欲練此功必先白宮」的口訣,以茲緬懷。 霍恩第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霍元英(另說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武(另說霍元棟)。在霍家秘宗拳承傳問題上,他的意見還是比較保守的,他畢竟是秘宗拳的傳人,必須要為霍家拳的名望著想。 排名老二的霍元甲自幼身體贏弱,父親霍恩第把他排除在外,理由是怕他學了秘宗拳給霍家丟臉。這反而激發了霍元甲的好奇心,在人家練武的時候,他在一旁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j卜含外棗林之僻。久而久之,學會了一招半式。霍元甲身體贏弱,苦練武功之時,遠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辛勞,因而也獲得了更多的榮耀。 霍元甲的少年時期就是在「偷藝」狀態下,十幾年如一日,熬過來的,直到24歲那一年,父親霍恩第才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某一天,風和日麗,碧空如洗。 小南河村老霍家來了一位客人。 沒人知道他從哪裡來,也沒人知道他要去哪裡,這位客人也沒有留下名字,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很厲害,是一位功夫高手。他舟車勞頓,遠道而來,只是為了見識一下傳說中的霍家秘宗拳。幾個回合後,準確說不到五分鐘,秘宗拳的傳人霍元英和霍元武被打得落花流水。 這位客人看著霍恩第,眼神里流露出一絲藐視,看來秘宗拳也不過如此。 接下來,該真正的秘宗拳傳人霍恩第登場了。 霍恩第擺開了架勢,他要讓那位遠道而來的客人領教一下秘宗拳的厲害。 雙方蓄勢待發,一決高下。 忽然一個聲音說: 「他還沒有打敗我。」說話的人是老二霍元甲。 霍元甲走到父親身邊,深深一禮: 「父親,您休息片刻,請讓孩兒與客人切磋。若是敗了,您再出手也不遲。」 霍恩第本來想讓霍元甲靠邊站別胡鬧,但看到他眼神中那一抹堅韌之色,霍恩第默許:「好吧!你小心!拳腳無眼。」 4 客人又輕蔑地看了一眼乳臭未乾,滿身奶油味兒的霍元甲。 兩人擺好架勢,那一刻,風起雲湧,龍爭虎鬥…… 咔咔咔,兩下,搞定! 霍元甲贏了! 霍恩第愣了! 有子如此,霍家秘宗拳有望矣。 就這樣,父親霍恩第一改舊念,悉心教導霍元甲。 後來霍元甲以武會友,交流功夫,融合各家之所長,將祖傳「霍家秘宗拳」發展為「迷蹤藝」,使祖傳拳藝達到頂峰,之後霍元甲自創了「迷蹤拳」。 中華武術由於文獻資料匱乏,尋根溯源難度很大,I+_AU迷蹤拳。 迷蹤拳是非常古老的拳種,由達摩祖師所創,傳至宋代周侗。周侗是那個年代全國最拉風的武術教師,有岳飛、盧俊義、林沖三位高徒(見《說岳全傳》)。後迷蹤拳是盧俊義在少林寺加以發展而成,又傳給了燕青,得以廣泛流傳。所以,霍元甲自創的迷蹤拳準確地應該稱之為「霍氏迷蹤拳」,簡稱霍家拳。 關於霍家拳,還有很多種說法。 霍家拳始創於西漢,創始人是大漢著名的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其拳法可見《霍氏秘宗技內八修真要》。這一套在戰場上編創的搏殺技,純殺人技術。最初是為了對付匈奴的驍勇之士,有著極強的殺傷力和實戰性。分為馬上、馬下、兵器、徒手四部。兵器攜長、短、拋、射,徒手分內外八修。現在的秘宗內八修嫡傳掌門人是霍紅。 當然了,霍去病與霍元甲除了都姓霍之外,沒啥關係。 霍去病兒子叫霍嬗,獨生子,年少天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霍光將自己的兒子霍山、霍雲過繼,為霍去病子。公元前66年,因霍氏謀反被漢宣帝滅族,所以霍元甲與霍去病不可能有血緣關係。另外一種霍家拳是霍傳八極拳,習慣稱為「霍氏八極拳」。末代皇帝溥儀的保鏢八極門第六代宗師霍殿閣將八極拳發揚光大,成為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1986年,吉林電視台攝製的電視連續劇《康德第一保鏢傳奇》,描寫的是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的武術老師兼保鏢霍殿閣的生平事迹。 霍元甲次子霍東閣,與霍殿閣都有個「閣」字,霍東閣和霍殿閣同屬一個時代,祖籍都是滄州。霍殿閣是滄州東南鄉小集人;霍東閣是滄州南邊東光縣安樂屯人。他們又都是功夫高手,都是霍家拳的傳人。但沒有資料證明他們見過面或交流過,至於是不是親戚關係,無從考證。 當霍元甲還籍籍無名時,遠在廣東的黃飛鴻早已名震南國。兩位武林宗師同屬一個年代,成名之路卻各自不同。 黃飛鴻是年少成名,霍元甲則是大器晚成。 九年後,機會姍姍來遲,但總歸還是來了!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霍元甲迫於生計在天津做買賣,已經做了有些年頭。 那年頭中國地盤上龍蛇混雜,極其混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操蛋年代,干點啥都不容易。霍元甲前腳趕跑了幾個搗蛋的潑皮無賴,後腳一看報紙,險將鋼牙咬碎。 報端大標題赫然寫道: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落款)××諾夫斯基。 霍元甲義憤填膺,沉聲道:「一個開鏟車的--"}k水貨,竟敢在中國地盤上叫囂。」 你個大尾巴鷹,為嘛呀! 削他—— (2)成名之路 其時霍元甲在天津小有名氣,這些年在天津做買賣結交了不少同道中人,比如京城的大刀王五,還有五年前慕名而來的山東大俠劉振聲。 不過,名氣僅限於天津地區,離聞名全國還有一段距離。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霍元甲幹了一件名震京津的大事。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梁逃遁,譚嗣同等人被斬首。大刀王五避難津門,與霍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僅僅過了兩年,也就是1900年,大刀王五參加了義和團,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霍元甲得知後,與大弟子劉振聲連夜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經劉鶚的協助,將大刀王五身首合葬。這件義舉,名震江湖,成了綠林中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一提到霍元甲,沒有人不伸大拇指的。 這才剛剛過了一年,喪友之痛尚未癒合,又來個找揍的諾夫斯基。 霍元甲當即找到他的鐵哥們兒農勁蓀,還有他的大弟子劉振聲。 三人一商量,削他! 於是,霍元甲三人來到天津戲園。 諾夫斯基他以為台下坐著的都是面黃肌瘦的貧下中農,牛皮吹得山響,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諾夫斯基仗著自己皮糙肉厚,身材魁偉,就敢口出狂言,而下面在座的觀眾神情麻木,沒什麼反應,不知道在想啥。諾夫斯基一瞧心裡有了底,又吹噓說道: 「世界第一大力士在此,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台較量。」 這世界上不怕沒長臉,就怕不要臉。我們知道大凡「自稱」這個東西,基本是水貨。 忽然,一人跳上擂台,怒目圓睜,喝道: 「我是病夫之國一病夫,願與閣下一較高低。」 大力士同志一愣,這人誰呀? 翻譯告訴他:此人乃天津武師霍元甲是也。 諾夫斯基其實也是個跑江湖賣藝的,區別不同的是中國賣藝的表演武術,他則是來個健美啥的。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掙點錢不容易,未曾想到,在津門之地竟有人公開挑戰。 諾夫斯基就蒙了! 連忙把霍元甲等人請到後台,霍元甲咄咄逼人,聲色俱厲,嚇退了俄國大力士。白此,霍元甲聲震天津。不僅江湖中人知道他,連普通百姓也知道霍元甲的名頭。霍元甲本意要為民族榮耀一戰,卻不戰而屈人之兵,贏得名聲萬里。有了名聲不重要,實惠的是要有利益,農勁蓀早看到了這一點。 農勁蓀是霍元甲的哥-fIGJD,在天津經商,家境殷實,平時對霍元甲很照顧。在這次事件中,商人出身的農勁蓀以他獨到的眼光發現了霍元甲身上巨大的商業價值。霍元甲一介武夫,敢與外國大力士同台競技,他最大的賣點即是——民族情緒。如果利用好「民族情緒」這個賣點,其商業價值、政治價值,不可估量。 有一些本土企業打著民族品牌,生產一堆垃圾,賣不出去,然後罵中國人不愛國,就知道享受。享受沒有錯,我們努力賺錢無非是想提高生活質量。有些本土企業生產一堆垃圾,本就藏奸在先,坑人在前,你讓國人怎麼買你的東西。連同胞都騙,即便民族品牌做得再響,也不會有人買賬。老百姓買商品圖的就是個實惠,之所以花高價錢買進口貨,是因為人家那玩意兒質量高耐用。買你的東西回去第二天就壞了,哪個老百姓吃飽了撐的拿辛苦攢下的血汗錢去支持「民族品牌」,有病啊? 當前,中國消費者與中國企業之間的矛盾是: 普通消費者不斷追逐高品質的商品和個別中國企業不斷生產殘次品偶爾生產高品質商品之間的矛盾。 所以,做好品質是一個企業盈利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品質上去了,沒必要打什麼民族品牌旗幟,同胞們必然照顧你的生意。他們不是不愛國,是太多的本土企業傷了他們的愛國心。 中國老百姓,傷不起! (3)幕後運作 霍元甲相比另一位晚清十大高手的王子平來說是幸運的,王子平一生與無數外國高手較量過,卻未有霍元甲聲望之隆。原因是霍元甲有個企業家朋友,他背後有個團隊在支持他、捧他、包裝他,即便平生未與外國力士交手,一樣可成民族英雄之典範。 ——這就是商業運作的效應!九年後,霍元甲身上的商業價值被開發了出來,整個中華大地的上空颳起了一股霍元甲旋風。 1909年春,第二個諾夫斯基來到了上海。他叫奧皮音,來自日不落帝國。他與諾夫斯基的共同點有三:同是外國人;同是跑江湖賣藝的;同樣是水貨。 一場中外商業之戰拉開了序幕,整個上海,硝煙瀰漫。 外國跑江湖的來中國賣藝,基本上三步走:街頭練塊、登報聲明、挑戰國人。 英格蘭的這個奧皮音跟俄國的諾夫斯基的套路如出一轍,且毫無創新。洋賣藝的比本土賣藝的稍微強一點,他們通常在固定場地(如戲院)展示下胸大肌和戰鬥肌,表演舉重、健美啥的。吆喝吆喝,希望當地人能捧捧場,買票觀看。同時在報紙上發個雲山霧罩的啟事,喜歡看熱鬧的國人一定會來看看熱鬧。如果門票還沒賣完,那就挑釁中國人的民族情緒。 奧皮音也一樣是三步走,只是第二步整得比較邪乎,公然表示要與華人打一場。本來是一場體育競技,經過胡編亂造的報刊一炒,意義則變成了對「東亞病夫」的挑釁與侮辱,深深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於是「滬人嘩然,群情洶洶」,每個人都渴望本土英雄挺身而出,為國爭光。 干呼萬喚始出來,霍元甲就是在這個絕佳的時候,閃亮登場。 在洋賣藝的動手之時,本土商團早已做好了接招的準備。霍元甲的幕後直接策劃就是他的好朋友企業家農勁蓀,他敏銳的感覺到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農勁蓀同樣在報紙上以霍元甲的名義發表聲明,並高舉偉大的愛國主義旗幟: 「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宣稱「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此聲明一出,整個上海沸騰了,整個中華沸騰了。 其後,農勁蓀趁熱打鐵,同時在上海著名的「張園」內搭建大擂台,高達四尺,長寬二十尺。本來是一場體育競技,經過來回翻炒之後,儼然成了事關中華民族之尊嚴的一戰。 奧皮音傻眼了!沒想到真有人應戰:oh,no!To be or not to be! 奧皮音再次出招:交錢! 打擂台先交一萬保證金,拿不出來你就靠邊站! 農勁蓀告訴他:錢,你要多少,我們有! 錢的問題解決了! 奧皮音一見騎虎難下,又在比賽規則上想出門道: 「取西洋拳術比賽規則,手戴皮套,只擊腰圍上部,不許足踢。」以此限制中國功夫。 霍元甲強硬回應: 「中國擂台打鬥方法,手足並用,無所限制,如有死傷,各安天命。」 既然是在擂台上較量,那就放開了打,你用你的方法,我用我的方法,沒必要像乒乓球似的限制誰,那是件很丟人的事兒! 吊足了國人胃口的「中外之戰」,結果以「彼此協商,未獲同意」而告終! 奧皮音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來中國就是為了掙倆兒錢,沒必要把大英帝國的榮譽頂在自己腦袋上與中國功夫名家性命相搏。 最後,霍元甲再次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大獲全勝。 就這樣,通過此次中外之戰的影響力,霍元甲的高大品牌形象一下子樹立了起來! 我們知道商業運作形成品牌效應之後,必然要有「盈利商品」推出。 次年(1910年)初,精武體育會成立! 中國第一個民間體育團體誕生了。 霍元甲擔任武術教練(精武技擊並習軍事),農勁蓀擔任會長。 精武體育會的廣告語是——尚武精神,招收12—35歲健康男子為學員,學費鷹洋2元。 鷹洋也就是外國銀元(銀幣)。晚清民國年間,外國銀元輸入中國者,屬墨西哥鷹洋最多。據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度支部調查統計,當時中國所流通的外國銀元約有十一億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鷹洋。墨西哥鷹洋版本不同價格也相差懸殊,普普通通的相當於今天的350.00元人民幣左右。若是弄到了1896年版的墨西哥鷹洋,一枚市值約3500.00元人民幣左右。 這麼一看,精武體操會的學費在700.00元人民幣左右,還是很便宜的。現在假期上個武術培訓班還得千八百塊的。人家精武體操會是由名師霍元甲指導,價格公道,保質保量,手把手教學,包教包會,一期不會,下期可以免費再學。 憑藉霍元甲品牌的強大號召力,首批學員73人,按每人700.00元學費計算,毛利收入51 100.00元。值得一提的是,首批精武體育會學員最後成了反清的骨幹! 商業運作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它的政治價值。 霍元甲的幕後推手是企業家農勁蓀,農勁蓀的背後是青幫幫主——陳其美。 晚清由於西政東漸政策,使得政治上出現了少有的寬鬆,允許地方操辦武術團體,以滿足國人健身強國的樸素追求。團伙一出現,聲勢浩大之後,即刻變得不樸素,於是乎各種政治勢力跑馬佔地、拉杆子,以期實現「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等等目的。出於這樣的目的,才在上海灘青幫的碼頭上,運作了一場捍衛民族尊嚴的中外之戰。農勁蓀與陳其美同是同盟會成員,同是孫中山的有力支持者,也可以說「霍元甲品牌」的最大幕後支持者是孫中山(孫中山給精武體育會題詞「尚武精神」)。 陳其美還有個結義兄弟,就是蔣介石,當時還籍籍無名。 其時,陳其美在上海主要負責協調同盟會和青幫的造反事宜。這一時期,江湖幫派介入上層政界,成為了江湖幫派的鼎盛時期。青幫無疑是對中國政治走向最具影響力的幫派。陳其美恰好是青幫的老大,還是同盟會的骨幹,身份比較特殊。大凡一提到青幫,我們都知道杜月笙、張嘯林、黃金榮三位青幫大鱷,要知道陳其美成為青幫老大那會兒,這三號人還在菜市場收保護費呢!地方自治運動中,一些以強身健體為旗號的民間准軍事力量紛紛出現。自1906年起,同盟會聯合地方會黨,先後發動了萍瀏醴起義(1906年12月,又稱「丙午萍瀏之役」)、黃岡起義(1907年5月,又稱「丁未黃岡之役」)、七女湖起義(又稱「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欽廉防城起義(又稱「丁未防城之役」)、鎮南關起義(又稱「丁未鎮南關之役」)、欽廉上思起義(又稱「戊申馬篤山之役」)、雲南河口起義(又稱「戌申河口之役」)、廣州新軍起義(1910年2月,又稱「庚戌廣州新軍之役」)等等。依靠黑幫鬧革命屢戰屢敗後,同盟會深刻地認識到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才有對抗清政府的資本。 陳其美曾說過:希望十年內訓練出千萬名既有強健體魄,又有軍事技能的青年以適應大規模革命運動和改良軍事的需要。所以,同盟會自然而然地要抓住這次機會。恰好,霍元甲在江湖中名頭響亮,又是同盟會成員農勁蓀的哥們兒,於是霍元甲就被推上了「民族英雄」的寶座。精武體育會應運而生,直接為同盟會提供了人力資源。 很可惜的是,同年9月14日,霍元甲在上海逝世。 霍元甲去世後,精武體育會由李存義任教,繼續發揚光大。李存義來頭不小,他是形意拳宗師,他有位弟子就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的韓慕俠。 霍元甲後人: 長子霍東章,次子霍東閣。長女霍東清(霍冰如),次女霍東琳,三女霍東琴。 長子霍東章又有霍壽嵩、霍壽臣、霍壽昆、霍壽金四個兒子。 次子霍東閣又有霍雅亭、霍文亭、霍文亮三個兒子。 霍元甲直系曾孫,霍東閣的親孫,霍文亭之子霍自正,目前是中國內地最為權威的霍元甲後人。 註:本章節參考文獻資料 《精武50年武術發展史》(陳公哲◎著) 《正說霍元甲》(晨曲◎著) 《中國武術家》◎南派武術集大成者——黃飛鴻 (1)傲氣傲笑萬重浪,海天為我聚能量 風和日暖,秋色無邊。 庭院中,眾人圍成一個圈,圈中兩人,纏鬥正酣。 武師鄭大雄健碩魁偉,使得一手左手釣魚棍法,端的凌厲,在廣東一帶頗有名氣。敗在他手下的人,不可勝數。今日與之對陣的卻是一清癯少年。那少年閃展騰挪,攻守兼備,十幾回合下來鄭大雄竟未能佔得上風。本是一場沒有懸念之戰,卻漸露轉機。眾人屏息凝神,拭目以待。若在二十招外勝了對方,顏面須不好看。念及此,鄭大雄左手一沉,一式泰山壓頂,猛然砸下。這一式力道剛猛,招式突然,眾人不由得為那少年捏了一把冷汗。只見那少年不慌不忙,避向右側。「啪」的一聲,鄭大雄一招落空,出手難收,招式已老。電光火石之際,那少年施展四象標龍棍,正中鄭大雄後腰,將其打翻在地。眾人愣了片刻,知道勝負已分,方才掌聲齊鳴。 少年跳出圈外,收勢作揖,朗聲道:「鄭師傅,承讓!」 少年系廣東佛山人,名叫黃飛鴻。 咸豐九年(1859年),黃飛鴻隨父親黃麒英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美譽。 那一年,黃飛鴻只有12歲。 天賦異稟,萬中無一。 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 ——莊子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九日出生於廣東佛山,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少年時期,跟隨父親四處鬻技街衢。擊敗武師鄭大雄,還不是黃飛鴻的成名之時,他還有更遠的路要走。 . 鄭大雄充其量是他在多年賣武生涯中的一個普通對手而已。 所謂「賣武」,通俗的講就是打把式賣藝。黃飛鴻父子走到一人聲鼎沸處,黃飛鴻手裡拿著破鑼叮叮咣咣地一敲: 「各位鄉親父老,我們就是比較著名的佛山黃麒英父子,初來貴地,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哈,且看我爹先練一個,走——」然後,只見黃麒英嗚鳴哈嘿練一套拳法,眾人喝彩,黃飛鴻見時機成熟,方才拿著破鑼下去要錢…… 到什麼時候老百姓掙點錢都不容易,比如黃麒英父子。 黃麒英號稱「廣東十虎」之一,功夫了得,威震一方。可是有什麼用呢?他也沒給兒子留下寶馬車和小別墅,哪怕是一份填飽肚子的工作也沒有。這就是習武之人的悲哀。他不得不帶著年幼的兒子四處賣武,混口飯吃。 自從黃飛鴻擊敗武師鄭大雄之後,小有名氣,為他投拜名師提供了良好條件。與父親黃麒英賣藝多年,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也就是廣東十虎之一的梁坤的愛徒林福成傳授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黃飛鴻武藝日臻精進,匡扶正義,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給他了。 不過,在外風餐露宿的黃飛鴻比其他武林中人更懂得穩定的重要性。 同治二年(1863年),16歲的黃飛鴻終於有了固定的工作,不必再隨父親走街串巷。這一年,父親黃麒英移居廣州,在銅、鐵行工人集資幫助的情況下,開設武館於第七甫水腳。 常言道老子英雄兒好漢,一點都沒錯! 身懷絕技的黃飛鴻,平時老成持重,一旦動起手來,端的凌厲。在廣州曾經有過以一敵十的戰績,一時傳為佳話,但這還不足以令黃飛鴻威震嶺南。 四年後,機會來了!地點在香港。 香江那邊傳來一則令人氣憤的消息:一洋人在香港設擂。 弱肉強食的年代,這等事情國人早已司空見慣,挑釁華人也就罷了,偏偏這位洋哥I"NJL玩得比較過火,牽出一條狼狗向華人邀斗。狼狗身形威猛,如牛犢大小,估計是藏獒吧!這種挑釁遠比與洋人同台競技更令人感到氣憤。因為,人與狗決鬥通常會有三種情況: 第一,狗贏。人不如狗。 第二,人勝。比狗還狠。 第三,平局。和狗一樣。 怎麼打都是一種恥辱。 恥辱到來之際,我們寧可選擇戰鬥,也絕不後退。 當時的國際社會中,大清帝國屬於弱勢群體,誰都能欺負你一下。國力水平低,沒什麼可以拿出手的。假如,我們再怯於戰鬥,就失去了最後一點尊嚴,敵人會用刺刀殺死我們,指著我們的骨頭說,看,這他媽的就是奴隸。之所以我們沒有成為奴隸,是因為我們還懂得去戰鬥。 此刻,要去戰鬥的人是黃飛鴻。 身在廣州的黃飛鴻聽到這條消息後,找到正在練武的父親,正氣凜然,雙眉緊鎖,沉聲道:「爹,給我拿倆兒錢!」 黃麒英一愣:「你要幹啥?」 「去香港!」 . 黃飛鴻遞給他一張報紙,黃麒英看過後,當即拿出盤纏:「去吧!」 黃麒英望著黃飛鴻的背影,這個孩子身懷絕技,各種功夫爛熟於胸,將來的武術造詣及名聲地位決不在他之下。現在是黃飛鴻獨自闖名堂的時候了。威震江湖,便在此際。黃麒英滿懷期待地送走了黃飛鴻。事實上,黃飛鴻也沒讓父親失望。黃飛鴻帶著二兩銀子,帶著家鄉人的囑託、國人的期望,去了香港。洋人把惡犬拉出來,黃飛鴻上了擂台,也沒客氣,以「猴形拐腳」,咔咔兩下,直接乾死。就因為這件事,名揚香江。那一年,黃飛鴻20歲。 此役後,慕名前來拜師的人絡繹不絕,黃飛鴻的武館日漸興隆,眾弟子中比較著名的有梁寬、林世榮及女弟子莫桂蘭、鄧秀瓊等。 至於影視劇中黃飛鴻和十三姨的浪漫愛情,這個真沒有。 不過,黃飛鴻卻結過四次婚,有四位妻子。 黃飛鴻不管多麼有名,不管他有多麼偉大,他總得和正常人一樣吃喝拉撒,總得和正常人一樣,娶妻生子,為黃家傳宗接代。 同治十年(1871年),24歲的黃飛鴻結婚了,娶妻羅氏。 很不幸的是,婚後僅僅三個月,首任妻子羅氏病故。 年紀輕輕的黃飛鴻守了「活寡」,一直守了二十五年之久。 二十五年的時間,對一個人的壽命而言,絕對不短,佔了黃飛鴻三分之一的生命。這段時間裡,黃飛鴻不是沒有再婚續弦的機會,歷史塵埃積厚,我們已經無法揣度黃飛鴻多年不娶的真實原因。但有一點或可為因,那就是醫學。 大凡在武俠小說中,某某功夫高手被敵人打傷之後,都能跑到一個山坑裡,運功療傷。或者,醫治其他被打傷的人,其醫療水平絕對高超,現代醫療技術無法與之相比。武林高手精通醫術還是有現實依據的,比如黃飛鴻,就是一位精通醫術的武師。 黃飛鴻開館收徒,不單單傳授武藝,還有醫術。 然而,婚後短短的三個月,妻子羅氏卻染病而死。面對染病的妻子,醫技精通的黃飛鴻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親人離去。這對黃飛鴻來說是精神上沉重的打擊和深刻的諷刺。 武藝還是醫術,黃飛鴻面臨人生的選擇。對從小習武的他來說,如果必須在二者之間做出個選擇的話,他一定選擇前者。 同治十二年(1873年),黃飛鴻受聘廣州水師武術教練,並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關於「靖汛大旗手」是幹嗎的,無從考證。估計是跟現在的三八紅旗手、五一勞動模範有一比,可能是個名譽職位。 黃飛鴻在此期間,專心授藝,他的武館也因此停辦了。十三年後,黃家發生了一件大事。 光緒十二年(1886年),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逝世,黃飛鴻辭去武術教官一職,開設了「寶芝林」醫館。 黃飛鴻在收徒期間,有個弟子名叫伍銓萃,這位仁兄學武水平一般,文采倒是十分斐然,贈給黃飛鴻兩句詩:寶劍騰霄漢,芝花遍上林。黃飛鴻開醫館正為名字發愁,偶然想起了這兩句詩,於是派上了用場。膾炙人口的「寶芝林」醫館,就此誕生。那個當年學藝不精,寫寫詩的伍銓萃,竟然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考中了進士! 寶芝林在鄉親們的照顧下,開得風風火火,人到中年的黃飛鴻,有著一顆博愛的心,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在他的眼裡只要是病人,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管你是兩廣總督,還是貧民百姓,只要求醫於寶芝林,黃飛鴻必盡其所能。因此,黃飛鴻的寶芝林成了當地最著名的醫館之一。黃飛鴻由於習武出身,所以對跌打損傷甚為擅長,你讓寡居多年的他去看婦科,有點強人所難。 此外,行醫時,黃飛鴻利用閑暇時間,奮不顧身地投入到偉大的醫藥科研事業當中,充分發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樂於奉獻的模範帶頭精神,組織弟子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就如何研發新葯問題,曾多次與當地醫藥專家深切地交換了意見,並就醫療廣告泛濫、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中國目前醫療市場的諸多問題達成了廣泛的共識。黃飛鴻表示,患者滿意與否是衡量醫療工作的唯一標準。醫藥衛生事業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我們要努力克服一切困難,為祖國醫藥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經過幾年的臨床實踐,黃飛鴻成功地研製出了「通脈丹」、 「大力丸」等跌打醫藥品種,其研製的「寶芝林傷科跌打酒」,迄今為止,還在沿用。目前,廣州市有「寶芝林大藥房」,並且是連鎖經營,總店設在廣州市越秀區先烈南路23號。當然了,老闆不姓黃。 由於黃飛鴻功績卓著,光緒十四年(1888年)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他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醫藝精通」匾額一塊。六年後(1894年),黃飛鴻隨劉永福去了台灣,抗擊日寇。 (2)熱血熱勝紅日光,即是男兒當自強 劉永福,字淵亭,漢族,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清朝時民族英雄。 老劉的政治背景比較複雜。 老劉原來做過水手,那陣子饑寒交迫,沒轍了才下海。當水手是一件很危險的工作,茫茫大海中,孤船一隻,在沒天氣預報的情況下,誰知道老天爺啥時候抽風,打個噴嚏,刮一股颱風,碰上基本就向人民交代了。20歲時,老劉參了軍,參加的不是國家正規軍,而是反政府武裝。咸豐七年(1857年)後,先後參加鄭三、吳亞忠領導的反清起義軍,以七星黑旗為軍旗,史稱黑旗軍。在廣西和雲南邊境組織地方武裝反抗清軍,純屬作死。果不其然,反政府軍被政府軍打得落花流水。同治四年(1865年)老劉被迫率領三個連的兵力,也就三百來人,進入越南境內。在保勝地區搖身一變成了拓荒團。當時法國正在越南搗亂,所以越南境內也不消停!越南國王焦頭爛額,也管不了那麼多。二十年後,黑旗軍發展壯大,增至數千人。 早在1787年法國傳教士百多祿就曾上書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建議佔領越南並開闢一條通往中國內地的商路。1862年,法國悍然發動了侵越戰爭,迫使越南與之簽訂《西貢條約》,割佔了邊和、嘉定、定祥三省及崑崙島。法軍在越南頻頻告捷,1867年,法軍又攻佔了永隆、昭篤、河仙三省,控制湄公河三角洲。歐洲各強國企圖瓜分中國時,法國侵略者鼓吹他們必將是最先深入中國腹地的人。 很可惜,這個夢想因為劉永福、馮子材等將領的出現,破滅了! 同治十二年(1 873年)十一月,法軍相繼攻陷河內、海陽、寧平、南定等地。 越南告急! 越南王跑到劉永福的地盤上,痛哭流涕,針砭利弊,說了一些兩國人民友誼永垂萬世,祖上咱們都是兄弟之交,唇亡齒寒等等道理。 老劉仔細分析當前形勢,前有狼後有虎,後面清政府步步緊逼,這回又來了外國人欺負到頭上,若是法軍繼續進兵,攻克了他這一畝三分地,到時候他老劉同志就只能鑽山裡當人猿泰山了。 關鍵時刻,一致對外! 老劉當即拍板:干他娘的! 同意出兵。 老劉面對的是堅船利炮的敵人,勝負殊難預料,但老劉的黑旗軍士氣大盛,也沒必要擔心,因為縱觀法國軍事史,戰績是相當拉風得窩囊! 公元前58一前51年,高盧戰爭:輸了!(輸給了羅馬共和國的凱撒大帝,不丟人。) 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慘勝!(也就是大多數戰役都輸了。) 1494—1559年,義大利戰爭:輸了!(法國與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爭奪義大利統治權爆發的戰爭,法國因此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義大利作戰連輸兩次的國家。) 1667—1668年,權力轉移戰爭:平局! (這次不錯,法國Vs西班牙。) 1 689—1 697年,威廉王戰爭:平局!(法國和英國爭奪殖民地權力的一系列戰爭,這一時期是法國軍事實力的鼎盛時期。) 1799—1815年,拿破崙戰爭:輸了1 1870一1871年,普法戰爭:輸了1 1883—1885年,中法戰爭:實際上是輸了!(我們懂的: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平局!(差點輸了,被美國救了。)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輸了!(後被美、英所救。) 1945—1954年,印度尼西亞戰爭:輸了! 通過N多戰爭,總結出法國歷史上的戰爭定律:第一,只有不是在法國男人的領導下,法軍才能獲勝。第二,美國支持的情況下法軍才能取得勝利;第三,法軍基礎培訓的第一課是怎樣用至少十種語言來說「投降」。 這一次,中法之戰,也不例外! 老劉率領黑旗軍將士與越南軍連夜進發,直抵河內。在河內西郊遭遇法軍,二話不說——開干! 大敗法軍! 斬法軍首領安鄴上尉等數百人,乘勝收復河內。 這僅僅是第一次碰撞,十年之後,法軍再遭重創。 光緒九年(1883年),法軍佔領越北南定省,企圖進犯廣西。關鍵時刻還是老劉出戰,率領3000黑旗軍將士,在懷德府紙橋進行決戰,大勝,斃法軍司令李維業以下兩百餘人。 光緒十年(1884年),法國侵略軍五千餘人大舉進攻越南,佔領紅河三角洲,後又進攻台灣基隆港。清廷被迫向法國宣戰,授予劉永福記名提督的官銜。 老劉被清廷招安了! 老劉也不計前嫌,歸順了清朝。光緒十一年冬(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老劉率黑旗軍將士3000人回國,清廷下令裁減,剩下1200人,次年又敕令裁員,最後裁減至300人。不管怎麼說,老劉總算有了歸宿。先是抗擊清廷,又流亡到越南,受越南王要求抗擊法國侵略者,中法戰爭爆發之際,又歸順了清廷。輾轉半輩子,一生可謂傳奇。 光緒十四年(1888年),老劉在廣州相中了黃飛鴻,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 好日子沒消停幾天,光緒二十年(1 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海戰……老劉奉命去了台灣防務,黃飛鴻也在隊伍當中,以軍醫官的身份赴台抗日,英勇殺敵。 光緒二十年(1895年),清廷在甲午海戰中失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中有一條:中國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Et本。消息一出,群情激憤,最為激烈的是台灣人民。因此,台灣有識之士為抵抗日本統治而成立台灣民主國,劉永福任大將軍一職,當時的台灣民主國的總統是唐景嵩。很可惜,該民主國並未維持多久。同年5月29日,日軍在澳底登陸,爆發乙未戰爭。6月4日,總統唐景嵩卷行李鋪跑到了廈門。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當地民眾擁護老劉為總統。老劉沒接受,對外宣傳為幫辦,後由於清政府封鎖大陸與台灣的交通,斷絕一切支援,老劉被迫回到了大陸,回到了廣州。 黃飛鴻也跟著回來了! 黃飛鴻從戰場上下來回到廣州後,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轉變:「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也就是黃飛鴻不再向學員傳授武術,這個很令人費解。 (3)無邊落木蕭蕭下,熱血後生滾滾來 按照我們正常思維去理解,黃飛鴻上過戰場,見慣生死,也深切感受到國人之孱弱,應該是熱血沸騰,然後像霍元甲似的,廣開門路,無論高低貴賤,都過來學武。可是黃飛鴻並未這麼做,從此之後他只行醫,不談武藝。 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哀,莫大於心死! 黃飛鴻心死了! 搞邊科?叼你老母啊撲街,邊個晤系痴線!(粵語髒話,音譯。) 清廷對台灣的出賣和毫不猶豫的封鎖讓他徹底死心。他們在前線與敵人浴血奮戰,後方自己的國家卻斷了他們的補給,並不支持,也不出頭。戰場上,他看到了所謂的中國功夫在堅船利炮面前不堪一擊。擊倒一個人最佳的方式不是洪拳,而是手槍。黃飛鴻還記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他沒有魯迅的思想並未棄醫從文,所以並未成為作家。他只是一名武師,中國千千萬萬武師中的普通一員,也是普通人,普通的老百姓,他只能憑著自己的手藝,治病救人,為國,為民做點力所能及之事,僅此而已。 從台灣回來的第二年,寡居二十五年後,黃飛鴻結了婚,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黃漢林、黃漢森)。這一次,黃飛鴻也沒有逃過民間「克妻命」的說法,馬氏又步了羅氏後塵,生完次子黃漢森不久後,病卒。 黃飛鴻鬱悶! 六年後,黃飛鴻續岑氏為妻,岑氏生二子,黃漢樞、黃漢熙。 不久,岑氏又病卒! 黃飛鴻又生鬱悶! 他娘的! 坑人總得讓人喘口氣吧! 死了三任妻子,黃飛鴻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所謂人定勝天,純屬扯淡!天命之年的黃飛鴻對人生已無苛求,今後的路,唯有頤養天年,國家太平的話,安享晚年之福吧!人家老頭老太太晚年都扭秧歌、跳交誼舞啊等等,黃飛鴻比較特殊,他舞獅。 舞獅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是一項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佛山南海是南獅的發祥地。舞獅融舞蹈、表演、武術、雜技、力度、美學等於一體,是純粹的技術活。黃飛鴻在這項運動中,有「獅王」之稱,電影黃飛鴻系列中《獅王爭霸》並非空穴來風。直至IJ64歲,黃飛鴻仍然熱衷於舞獅表演。 有一次,黃飛鴻舞獅,上了年紀,腿腳不利索,一個踢蹬,不小心把鞋子踢了出去,正好擊中了在台下觀看的19歲的莫桂蘭, 「飛鞋絕技」竟然引出一段姻緣,因此,莫桂蘭成了黃飛鴻的第四任妻子。這一次,黃飛鴻徹底擺脫了「克妻命」之說,莫桂蘭健康地活到了1982年,最後逝於香港,享年90歲。結婚幾年後,莫桂蘭健康地活著,沒有死,只是另一個人的去世令老年黃飛鴻痛不欲生。 那人叫黃漢森,黃飛鴻次子。 在黃飛鴻四個兒子當中,黃漢森是唯一一位繼父志者。 1919年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與流氓「鬼眼梁」較技,把他給揍了,鬼眼梁懷恨在心,把黃漢森灌醉後,開槍打死。 老年黃飛鴻承受住了喪子之痛,然而命運並未放過他。 五年後,廣州國民軍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黃飛鴻在仁安街的「寶芝林」被焚,』所有資產付之一炬,黃飛鴻憂鬱成疾,同年12月不治身亡,享年78歲。 黃飛鴻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其主要武術成就有: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五郎八卦棍等。在黃飛鴻的眾多弟子中,最具影響力的當屬林世榮,先後整理並出版了《工字伏虎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等拳譜,產生了很大影響。 林世榮去世後,莫桂蘭偕黃飛鴻的兩個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 目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洪拳大師是香港的趙志凌,他創立的國際趙志凌洪拳總會,弟子超過20萬人,在海外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趙志凌為林世榮弟子,即黃飛鴻徒孫,曾出演周星馳電影《功夫》中身懷「洪家鐵線拳」絕技的裁縫一角。 叱吒江湖六十載,晚景凄婉古稀年。 平生做人德為先,身死英名魂不矮。 ——趙家三郎。以茲緬懷 註:本章節參考文獻資料 《黃飛鴻史略》 《黃飛鴻大事年表》◎中華第一保鏢——杜心五 (1)年少時,學藝瘋狂 上回書說道,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等人英勇就義,康、梁跑路!跑哪兒去了呢?東瀛!也就是現在的日本那疙瘩。戊戌餘黨,在國外成立「保救大清光緒皇帝公司」,公開宣揚「保皇派」思想,實行君主立憲制。話說光緒三十三年(1 907年)梁啟超在東京演講,繼續宣講他的思想。正當他講到節骨眼上,樓上看台縱身跳下一人,身輕如燕,落地輕盈如四兩棉花,猛地扔過一包蝦條!嚇得梁啟超立刻跑路! 扔蝦條的人姓杜名心五,自然門第二代宗師。 自然門是中華武術的一個流派,創派時間相對少林、武當、日月神教啥的門派比較晚。在晚清年間,中國習武之風盛行,武林中也相繼湧現出不少門派,如雨後春筍一般,自然門就是這些新派別中最為閃亮的一顆明星。自然f-i創派祖師是世稱「徐俠客」的徐矮師,因其身材矮小又稱徐矮子。徐矮子為人怪異,行蹤飄忽不定,屬於神龍見首不見尾那種,對世間的名利熙攘看得非常透徹,真正的淡泊名利,很少在紅塵道里混跡,純武林怪傑。他的徒弟就是杜心五,早年就已威震川滇黔地區,後為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保鏢,名滿華夏。 杜心五,又名杜星武、杜心武,字慎媲,同治/L年(1869年)出生於湖南張家界慈利江埡鎮岩板田村。 杜心五父親杜佳珍,官居四品都司,是一位地方軍政要員。 從小生長在軍區大院里的杜心五,對刀槍劍戟有著特殊的感情。經常會有些軍官來他們家做客,杜心五就要求叔叔們傳授兩手。 大凡我們知道學技術這個東西,必須要有靈性,也就是所謂的天賦,必須要承認天賦的存在。各種體育比賽中,都能看到才華出眾的運動員,他們有先天的靈性加上後天科學的培養,在高手如雲的賽場上方能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很顯然中華武術是一門體育運動,也是一門非常高深的運動技術。誰都可以學,誰都可以練,但要有所造詣,有所成就,最後拼的都是天賦那一小塊。有位省體隊的田徑運動員朋友跟我說,他的百米成績只要再快一秒,就能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很可惜,他用了十年都沒有在百米上再快一秒,這就叫做天賦不異稟。學武過程中,假如學者缺少了先天的靈性,最後只能是《武林風》炒作出來的武僧一龍那個水平,碰到海軍陸戰隊高手也只有被KO的份兒。反觀,一名武師能否成才,本人天生資質是重要因素。 杜心五天賦異稟沒的說,異稟到什麼程度呢?這麼跟你說吧!人家穿開襠褲時,就會用飛蝗石打鳥了,且百發百中,『比氣槍都准。杜心五長在軍區大院里,從小對功夫耳濡目染,後天良好的環境成就了他未來的人生之路。 可是,很不幸,杜心五幼年喪父。 老杜同志純屬鬱悶致死! 當年他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在抗擊英法聯軍的大沽口戰鬥中,力主開炮還擊,並英勇率部迎戰,光榮負傷。由此可見,任何時候中國都是能人輩出的時代,血性十足。但朝廷太腐敗,終至喪權失地。老杜同志咽不下這口窩囊氣,一生氣請假回了老家,抽上了福壽膏,沒幾年的光景,與世長辭了。那時候杜心五才8歲。 老杜雖然去世了,但家裡還算有點底子,8歲的杜心五去了胡家坪私塾讀書,同時拜嚴克為師,學習南派拳術。在這裡,杜心五白天讀書,晚上練武,13歲時,已經盡得南派拳術之精髓。嚴老師覺得沒啥可教杜心五的了,就走了,美其名日雲遊他鄉。 13歲的杜心五,求學心切,沒什麼學的抓耳撓腮得難受。 於是,杜心五想出了個絕招——掛牌求師! 牌子的內容大致是:我杜心五怎麼怎麼不行,熊人一個,誠心求師。但不是誰都能當我老師的,咱們比試比試,贏了我的,我大交特交學費。 這無異於是一種廣告效應,廣告一出,慕名而來收徒的人還真不少。其中有一位身材矮小的武師,引起了杜心五的興趣,切磋之下,杜心五心服口服。 那位其貌不揚的矮者就是偉大的自然門創始人——徐矮子! 一名武師能否成為一代宗師,主要有三個條件。 首先,習武者要天賦異稟,絕對是萬中無一的練武奇才。其次是遇到水平很高的老師。再次是在習武者成名之前,他一定要健在。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趙家三郎著,草民的江湖:中國底層百姓的生存智慧,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06
推薦閱讀:

我們是「老百姓」不能「老不信」
平民百姓的故事。-《南京小拉舞》創作歷程。之二
護好百姓的錢袋子
以創建「百姓放心醫院」為契機,全面推進醫院精神文明建設
朱元璋愛民如子卻定下一奇葩規則 百姓難以忍受 明朝因此滅亡

TAG:中國 | 智慧 | 生存 | 江湖 | 底層 | 百姓 | 底層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