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推翻殷商前中國無文字論!

開篇常識科普:「文明」(The civilization)這個詞實際上是泊來詞,在現代學術定義上,主要是指人類進入青銅時代開始,同時伴隨的還有因為擁有青銅器後帶來的征服及隨之伴生的國家形態,因此,在西方定義的考古學上,「文明」通常有三大標準,分別是:

1、「大型城市」——因為理論上,有了大型城市才能代表有國家的雛形;

2、「青銅器」——前面說過了;

3、「文字」——掌握了文字,才具有傳遞文化與確立國家文化的載體。

誠然,涉及專業的範疇,「文明」固不會只要有這三樣東西即可證明達標,但一般認為,只要這三項條件滿足了,那麼離「文明」就不遙遠了。

這三項裡面,最重要和最有說服力的,就要數文字一項,因為除了文字「會說話」以外,其他兩樣都不會。因此,只有文字才是最直接有效的信息和文明的最有力指證據。

比如號稱「美洲三大文明」的「印加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

在歐洲殖民者進入美洲以前,原住民沒有擁有過一塊銅鐵,也就是說,美洲的原生三大文明,壓根就沒有進入過「青銅時代」,那麼,他們是怎麼被定義為「文明」的?

答:就是因為有文字。

瑪雅文字

說到文字的話,又得再科普一個小常識,關於文字的產生過程與發展階段:

根據語言學家的定義,文字發展大體有4個必經階段,分別是:

1、結繩記事(記賬);

2、圖形記事(表述);

3、語段文字(約定成俗的符號或圖案);

4、成熟文字(辭彙、語法,均成系統)。

按照這個「流程」來看,上面的所謂「瑪雅文字」怎麼看都像是第2個階段,也就是「圖形記事」。如此,則按專業定義來說,它就不能算「文字」,因為,它具有不了破譯的「原始特性」。

然而,它就是被破譯了——我不知道歐美的專家是怎麼做到的……好吧,反正人家國際學術界承認的事,我也不多說了。但是我還是想強調一點:若要比較破譯的靠譜性的話,全世界論破譯古文字的能力與可信度,沒人能夠比得上中國人,為啥了?

因為漢字沒有斷絕過嘛~!

從距今約3600多年前,殷商人熟練使用的甲骨文起到今天,我們的文字,也就是「漢字」一直沒有換過「系統」—— 一直就是「象形文字」!

儘管進入秦漢以後,漢字不再是簡單的象形文字,還包含了「象形」及「指事」「形聲」「會意」「 轉注」「假借」在內的「六書」體。

然而,它的結構依舊是象形這沒錯。

全人類的文字發展之起步,一開始都是從象形文字開始的,比如國際上認為是最早的成熟文字——蘇美爾的楔形文字:

也是象形構造(儘管和甲骨文比起來,它很不「象」。。。。)。

只是後來全世界的人們都沒能繼承象形文字,唯獨中國一家做到了一以貫之。

史書上說,漢字的誕生過程是黃帝史臣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又說倉頡「畫成其物,隨體詰詘」——這句話的直譯就是「我瞅著像啥,我就畫成啥」。

甲骨文的12生肖,堪稱這種理念的經典!

象形的強大功能就在於此,能夠直接和人類認知對接,讓普通中國人也能認得幾個古文字。

由此可見,其實漢字才是最科學的文字——如果僅僅只從造字的合理性來說的話。因為人類一開始都是靠肉眼與腦袋辨識自己認識的事物,而把具體事物與腦中想像的具體形象畫成圖畫,就是最直觀明了的表達方式——就比如幼兒,學畫畫總是比學寫字容易。

當經歷完「圖形記事」後,人們開始嫌畫畫太麻煩,而且也畫得熟練了,畫得多了,於是就開始將「圖畫」轉變成「語段文字」。

這個轉變的過程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公司設立商標LOGO一樣,比如你的企業理念是「團結友愛」,可能畫兩顆??,或兩個??來表示,都能夠「達意」。

走完這個過程,辭彙量儲備夠了,語法也漸漸成熟了,就成為「成熟文字」。

按照這個脈絡來看,上面那個「瑪雅文字」根本就不能算文字,同時,也難以讓人相信它是能夠破譯的,但是,它還是破譯了。。。。。神奇

不說它了,現在進入我們的正題,總而言之:「中華文明」的證明與年代的上限(是不夠五千年,還是大於五千年),最吃虧的地方就是在於沒有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啊?不,糾正一下,是沒有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成系統的文字」。

說白了:就是太少了——數量太少,無法給專家們串聯起來比對破譯。

比如被譽為「夏都」的河南「二里頭遺址」完全符合上述「文明三標準」中的第一、二項,它的規模足夠大,又有青銅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所處的方位與我國史書文獻中的「夏都」的位置「伊、洛兩水」一帶能夠實現完美匹配。

然而,可惜的就是沒有發現文字——只有在各種出土文物中收集到零零散散的24個疑似文字,但無法得知它寫的是什麼內容。

也是因為這一點,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我們長期認為:只有在進入殷商時期後,我國才算進入文字時代、中華先民才會使用文字。

平心而論,這一個觀點在幾十年前,看起來還是挺公允的,因為那時候別說文字,就是考古遺址,發現的也不多——人家西方比我們早挖200多年,我們現在才挖了100年,況我們這樣的數千年延續的文化大國,目前發現的遺址總數量,恐怕也還只是一小部分。

於是乎,我們只好說那些少的可憐的「疑似文字」「它們是無意識的符號或純粹就是符號,又或是萌芽文字,但還沒有成熟云云。」

然而,時間斗轉星移,從殷商甲骨文的發現與出土到今天,100多年過去了,不知不覺間,那些不被學術界承認的「疑似文字」,出土的數量越來許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而且,它不止來自一處、或某個特定年代才有,而是從七八千年開始一直跨越到殷商時代都有。

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幾乎都有聯繫!

一個誰也無法否認的推論:甲骨文之前肯定有文字!漢字不可能是突然出現的!

目前,甲骨文目前出土的文字數量有4500多個,能辨認的只有2000個上下,按照殷墟甲骨文的成熟程度,這4000多個字的由來,少說也有一兩千年的發展與演變過程——這是學術界「理論上」的共識。

況我國在殷商時代前,一不缺星羅密布的「滿天星斗狀」的氏族部落社會遺址,由此可見,早在殷商之前,我們的人口數量就是 杠杠的,這麼多的人口卻不會使用文字,無論如何也解釋不通。

二是不缺比殷商王朝規模低的國家遺址,如距今6000年前的「良渚遺址」、5500年前的「楊宮寨遺址」、4000多年前的「石峁遺址」、4100年前的「陶寺遺址」,這些都是完全具備有強制性公權力的國家都城特徵的遺址。

因此,那些「疑似文字」雖然依然無法破譯,但是沒人敢斷然否認它們就是漢字的「前世」。

下面,就來給大家把這些疑似殷前文字數一個遍!

一、中華第一甲骨文:8000年前的賈湖文

賈湖遺址的疑似文字,與殷墟的甲骨文顯然是同一個系統的,而且這些疑似文字,還是主要來自和4000多年後殷商人用於書寫祭祀文字的一樣之載體,就是龜甲!

龜甲9例,骨器3例,陶器與石器各2例,共16例

這種「全器物標記」的特點,說明賈湖人是有意識的去刻的,不可能是無意識的。

另外,賈湖遺址的墓葬已經確定具有城鎮的格局(300個墓葬),其中還發現了疑似最早的絲織品與人類史上第一支「七聲音階」的骨笛。

賈湖骨笛的發現,將七聲音階的發明年限一下子推進數千年

這些骨笛都是被作為陪葬品埋入地下,說明它們是「禮器」——連「精神文明」都有了,若說賈湖人還不會使用文字,實在是侮辱智商!

二、7000年前的書法——龍虯庄陶文

龍虯庄陶文雖然和甲骨文似乎有不同,但它被認為顯然是「有意識的『符號』」,因為它具有「書法」的筆觸,使人明顯感覺到刻畫者的主動創造目的。

三、6700年前的長安人文字——半坡遺址文

與甲骨文仍然同屬一個系統,雖然比較簡單些,但恰好符號殷墟甲骨文字的偏旁部首的前身構造。

值得一提的是,「半坡遺址」位於今西安灞橋,此處離史書中黃帝祖母「華胥氏」的故鄉,即今「藍田縣」非常近,史書上說「華胥氏」是一個女王。巧的是,「半坡遺址」的墓葬反映,恰好就是母系社會的特徵。遺址的年代下限5600年,還真就對得上黃帝祖母時代。

三、人類第一古國——良渚遺址石鉞文

為什麼說是人類第一古國?自己查吧,懶得再科普了,無論是規模、還是人口,科技(最先進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都秒殺中外一切遺址(只有進入夏商周后可比)。

這個不用多說了,這是非常有名的「庄橋墳石鉞」——「鉞」是新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早期的公認「王器」。

因此,刻在石鉞上的「符號」,必然十分不簡單。哪怕那個和今天的「鄭」字一模一樣的字不是「文字」的話,但背面那個連續書寫的6個字體,一定是有意識且有表述意義的文體,這恐怕無人可以否認。

四、龍山文化的先聲——大汶口圖畫文

大汶口文化的「文字」和甲骨文不是同一種系統,獨特的風格非常明顯,看起來給人感覺是屬於結繩記事後的「圖形記事」階段的產物,但是它既然進入了「圖形記事」的階段,則理應會進入第三個階段,即「語段文字」。

因此,大汶口的這些圖畫文字依然可以被視作是成熟文字的孕育期之「文字」。

五、可能是甲骨文最直接的祖先骨刻文

骨刻文過去曾長期被質疑為偽作,因為過去確實不少這些東西,但是昌樂骨刻文卻獲得了國內外的鑒定機構認可,認為確實是古物,因此這種被譽為甲骨文前身的文字,特別值得我們留意研究。

目測來看,與殷墟甲骨文已經非常接近!

六、龍虯庄陶文後代,4600年的丁公陶文

發現龍虯庄陶文的江蘇高郵,上古時代與山東同屬一個文化圈,因此,兩者之間似有聯繫。丁公陶文的真偽之爭也在近幾年的權威機構認同下逐漸落幕。而且,可喜的是,陶文的破譯工作已經在構建,有個別學者已經發表過相關論文,雖然還未獲得廣泛影響,但似乎它是可破譯的,已經成為共識。

七、堯之文字——堯都陶寺的2個神秘符號

這個也不用多說了,陶寺的朱書陶文已經代替甲骨文成為「中國最早的文字」幾無爭議,儘管整個陶寺遺址就發現了這兩個字,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進入4000年前這個界限分水嶺,中國古人不可能仍然不會使用文字。因此,陶寺的兩個字真是具有「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力量。右邊那個為「文」字已經得到學界公認,左邊的是「堯」還是別的字,目前爭議較大,但它就是「字」應斷無疑義。

略。。。

夏都文字」——二里頭的24個符號

這個就不說了,說過很多次 。總而言之,也是殷墟甲骨文的「親戚」,是可以肯定的。

十一、與殷墟甲骨文同時代的南方文字

這個是目前在南方發現的數量最多的疑似文字,和殷墟甲骨文同一個時代,和甲骨文也應屬同一個系統,雖然看起來更簡單一些。但是,既然都進入了殷商時代,則可肯定那時候的江西吳城也已經進入了文字時代。

十二、唯一非殷墟甲骨文,但又能破譯的

最後一個有點驚艷,因為這是迄今為止,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例屬於殷商甲骨文時代,即3600年前至2700年前武王伐紂,也就是西周創造了「篆文」後,拋棄了殷商甲骨文前的這段600多年時間裡,唯一發現的非殷墟甲骨文文字,其系統與殷墟甲骨文一模一樣,目前內容已經破譯,雖然沒什麼價值,但是至少它幫我們證明了,殷商的甲骨文已經流傳開去了的事實。

值得一提的是,發現這個甲骨文的「大辛庄遺址」,其規模是僅次於殷都安陽與後來的朝歌(今河南淇縣)規模的唯一非王城,而且墓主的祭祀級別也幾「僭越」殷商王朝。

因此,此甲骨文內容雖然無價值,但它對主人卻大有來頭,有機會再和大家講。

推薦閱讀:

盤點宇宙11大奇特天體 恐怖吸血鬼恆星
中國男人在世界上吃香嗎?帶你盤點最容易收穫異國情緣的幾個國家
盤點大自然10種模仿高手:無毒蛇最愛裝腔(圖)
移民門檻提高?盤點移民換籍的娛樂明星奔向何方?
你盤點過自己年初的小目標嗎?

TAG:中國 | 盤點 | 文字 | 甲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