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荊條樹,也可以做成好盆景
荊條是我們北方荒山野地常見的植物,它的主幹開裂而粗糙,顯得古樸蒼勁,再加上其萌發力強,耐修剪,枝條柔軟,易於造型,枝葉飄逸豪放,層次分明。從野外挖取一些根部隆起、肥大,古樸奇特,姿態怪異;幹部矮小、扭曲,遒勁曲折的老樁,稍經加工即可成為賞心悅目的佳品盆景。
春寒漸去,表土融化,氣候逐漸轉暖,樹木尚未萌發,此時是挖取老樁的最佳時期。挖取的方法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樹樁的成活,其關鍵在於保護根系,特別是鬚根要最大限度的保留。挖取後應先對樹樁反覆進行觀察,仔細研究,然後確定最佳的修剪方案。對挖回的樹樁應及時的栽植。
經過地栽培養的樹樁,待根系發開成簇、成活後,便可上盆定植。由於荊條盆景的觀賞價值主要在根部,盆景應選擇較淺的盆缽栽植。荊條在上盆前,要因材取式進行一次修剪。可在三月份將原有枝條大部分剪去,僅從基部留出適量長短的枝樁,萌生新枝後,逐步形成樹冠。對枝幹的修剪,要注意芽眼的位置與方向;對根部的修剪,要盡量保留鬚根與毛細根。如果根系不符合構思設想,可用棕絲將根蟠紮成屈曲起伏狀,蟠扎時可有意扎傷一些樹皮,任其成疤,以顯示出古老形態。為了使荊條根露出盆面,栽時埋土深度可比野外是稍深,以後換盆時逐漸淺埋。
當新芽長出8~10公分後,摘去頂芽,作為一級側枝;當側枝的新芽長出4~5片葉時,留下基部1~3片葉,再摘去頂芽。在生長期里如此反覆摘除頂芽,即可使葉片變小、節間變短、枝條變密,又可形成緊湊的樹冠。盆景造型多在生長季節進行,可根據樹樁的具體形態,製作出不同的盆景,大致可分為自然型、松柏型、仿樹石型和動物型。每種造型又有不同的形式,如斜乾式、雙乾式、直乾式、曲乾式、卧乾式、懸崖式、露根式、樹石式和象形式等。由於枝條不完全按人的藝術構想生長,應結合修剪、蟠扎的方法進行造型。蟠扎從下往上、由里至外逐步進行。操作時先將棕繩打一個套結,固定在需要彎曲的干枝部,慢慢將枝幹彎曲到所需的程度再將棕繩的另一端在末端收集打結,定型後及時將棕繩解除。
成型的盆景是一件有生命力的藝術品,必須經常進行精心養護,才能保持、具有藝術的形態,任其生長將會前功盡棄。荊條的嫩枝易乾枯,每年萌發前要打頂,生長期要不斷的摘心,抑制生長,保持原型。每年換盆倒土一次,一般在農曆的正月十五以後開始至萌芽前結束。結合換盆進行整形修剪,剪除根梢的三分之一,同時剪除爛根、枯根。換盆時更換二分之一的舊土,添加少量的腐熟的有機肥。
春夏秋三季可將盆景放置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下,每隔一段時間將盆缽方向轉動一次。適當保持適度的乾旱,控制施肥量,這樣可以抑制葉片生長過快,提高盆景的觀賞性。在北方地區,冬季應放在向陽的是你養護,或將盆缽埋入地里即可安全越冬。
推薦閱讀:
※盆景的風姿
※如何欣賞盆景?
※盆景欣賞(八十)
※盆景欣賞——情深意切兩相依
※朴樹盆景製作與欣賞
TAG: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