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一義諦》(第二集)上慧下律法師講(2)

《第一義諦》(第二集)上慧下律法師講(2)

2012-12-27 15:08:15|分類: 《第一義諦》(第 |標籤:上慧下律法師開示《第一義諦》大空般若智慧《第一義諦》第二集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因此,我們今天來修學佛道,是為了想跟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身船相應,所以我們選擇了佛陀的正法。如果你選擇了無明煩惱,那就麻煩大了!哲學家講了一句話:如果你選擇拉魔鬼的手,你肯定要付出代價。魔鬼的手就是內心的無明煩惱,那一種內心深處的我見、我執,牢不可破,那就是最可怕的魔鬼。諸位!魔鬼在你的內心,不在外面,敵人也在你的內心,也不在外面。諸位!境界本來就空,萬法本來就空,誰是你的敵人?不要弄錯了,你的敵人在內心的深處,那一股強大就是放不下,那個就是最大的敵人。如果你選擇拉魔鬼的手,你肯定要付出代價!如果你選擇方便法,無明識心分別的法,那麼你肯定要經過百千萬劫。在座諸位!如果你沒有能力選擇正見與正法,那你肯定成不了天人師、佛跟世尊。所以,進入佛門,如果沒有能力去選擇正見跟正法,那麼你就要請這些諸山長老、這些有正見的法師,或者是在家居士;有的居士修得非常的好,也有了不起的德行跟正見,那麼,就要問問這些人了,你如何來選擇正見。這個抉擇是非常重要的,寧可百年不開悟,不可一日走錯路,那個走錯路是生命當中最悲慘的,我們很不容易的來接觸到佛教了,因為知見錯誤,結果繞了一大圈,沒有解脫生死,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是不是很悲哀呢?

有證量的人,契入第一義諦大空的人,沒有問題,他看任何的經典,都不存在任何的問題;但是,如果沒有證量,或者是沒有契入第一義諦大空,看大乘經典就有很多問題。經典是佛講的沒有問題;但是,後來的註解有一些問題,而有的註解完全不符合佛意,完全不符合佛意。在座諸位!舉個例子,(大眾鼓掌!)舉個例子,有一個年輕人;現在要進入佛教的核心,你要全神貫注,要上廁所的靜靜的去,不要吵到隔壁的。來!我們要全神貫注,今天你來聽經聞法,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任何一句話、一句比喻,都很重要!接下來討論佛教的核心問題,這個問題存在在佛弟子。有一個年輕人,他看了經典看不懂,去問了法師,說:法師!我看了經典說本來是佛,因為一念不覺,所以我們變眾生。問這個法師,說:法師!為什麼本來是佛?既然本來是佛,為什麼會一念不覺變眾生呢?這個法師告訴他:大家的註解都這樣寫啊!所以,他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本來是佛,佛就已經有大覺悟,又為什麼會變眾生呢?那麼這個居士因為是年輕人,這個男居士也很好學、也很肯學,連續問,問了好幾個,在家居士也問了、經典也看了,他這個本來是佛,因為一念不覺而變眾生,他這個問題搞了十幾年,沒辦法解決!有一天人家跟他說,那你就去高雄問問一下慧律法師,看看他怎麼說。這個居士很有禮貌,說不定他今天有來,這個男居士很有禮貌,具足威儀,他就跟師父頂禮,我說:來者何事?有什麼問題?他說:我有一個問題,無論我問法師,或者是看這個註解,都講的:我們眾生本來是佛,因為一念不覺而變眾生。我對這個問題搞了十幾年,這個答案我實在不滿意!我就跟他講:我說這個「來」字,依你今天的程度,那個本來這個「來」,你把它改成「質」,質量的質,你念一遍給我聽。他說:我們的本質是佛,因為一念不覺而變成眾生。我說:答對了!答對了,(大眾鼓掌!)你答對了。

你講本來是佛,那是究竟說,就是說:本來是佛是什麼意思?本來是佛的意思在強調什麼?強調每一個人都有如來的德行,我們的本性本來就具足,所以,我們本來就是佛,是強調每一個人都有佛性,知道嗎?強調每一個人都有佛性。我們的本質是佛,本質是佛,你沒有修行沒有用啊,本質是佛,你要修行,你才能夠開採我們本來具足的佛性;你不修行,本質是佛沒有用啊!他說:啊!對啦,我十幾年來就是這個問題搞不通,就差一個字。我說:本來是佛,它是強調本性具足;本質是佛,是強調你要修行。

在座諸位!差一個字差很多,(大眾鼓掌!)差一個字差很多,你不知道這一個字差多少,你知道嗎?現在那個美國人很流行刺青,刺青就是紋身,紋身,有一個身體很強壯的,身體很強壯的,像金剛力士一樣的,美國人,有練過的,那個身材魁梧,這個男孩子身材很棒的、魁梧的。他說:我這個身材這麼魁梧,大家都讚歎不得了。他最近在美國很喜歡東方的中華文化,他就講:我去把它刺青,刺幾個中文,刺幾個中文。然後他就告訴那個刺青的人。這個刺青的人,中文一半懂一半不懂,懂一點點,似懂非懂,他就告訴那個刺青的人:像我身材這麼魁梧的,你給我刺幾個字。要刺什麼字呢?刺:有人像我這麼狠嗎?狠,「有人像我這麼狠嗎?」他就覺得他的身材可以展示一下子,這個刺青的人因為不懂中文,懂一半,哎呀!這個「狠」怎麼寫呢?這個狠是犬部,右邊善良的良,少掉上面一點,叫做很狠,兇狠的狠。因此他就去找一個字,這個狠字,找。。。。。。不熟,他就找一個女部,就找一個老娘那個「娘」,老娘那個「娘」。結果這個美國人刺好了,有人像我這麼娘嗎?(大眾鼓掌!)你看差一個字差多少!他看到美國人(他)就把這個手臂掀開來,因為美國人不懂中文,這個美國人就跟他比大拇指,豎起大拇指,你看。後來他到 Chinatown 華人的地方,看到中國人,中國人,我就展示一下,翻開來,哎呀!中國人都笑翻天了,因為中文大家都看得懂,「有人像我這麼娘嗎?」誰看不懂啊!這個美國人不懂人家在笑什麼,他說:你看我這個刺青,刺得這麼這麼的成功,美國人看到都比大拇指,華人看到都笑翻天了,可見我這幾個字成功!旁邊那個人說:我也要綉幾個字;但是我繡的字不要像你這麼多,你的字太多了,「有人像我這麼娘嗎?」這個字太多了,他去刺青店就跟這個刺青的人講說:你給我綉四個字就好,大一點的,大一點的!然後那個刺青的師傅也不懂中文:四個字?那要刺哪四個字呢?他又不懂中文,被刺青的人不懂中文,那個刺的人也不懂中文,他說:好吧!那我就隨便給你選四個字來刺一刺。他說:你真的字要搞大一點嗎?他(客)說:字愈大愈好!他就。。。。。。結果掀開來,那個美國人都比這一支的,(師父在此伸出大拇指)因為四個字很大。結果到 Chinatown 華人那個地方,一掀開來,四個字:免費停車!(大眾鼓掌!)這個免費停車應該是在停車場,跟這個刺青有什麼關係呢?因為中文不懂,因為中文不懂,刺個「免費停車」。所以,我就告訴大家:差一個字就差很多了。接下來,慢慢就進入。

接下來,大乘經典裡面講:真如不守自性,因此有妄動。諸位!這一句是不對的,真如如果不守自性,這個註解是問題很大的。真如如果不守自性,成佛以後又繼續變眾生,這個不是佛的本意,這一句語病特別的重!真如不守自性,真如會不守自性,你成佛就是回歸到真如,回歸到真如,因為真如會不守自性,成佛以後就會再繼續變眾生。所以這一句註解是問題很大的。所以,佛經沒有問題,是後來的人註解有問題。在座諸位!我們亘古以來,真如從來沒有增,從來沒有減,要記住佛的意思是什麼。在座諸位!我請問你一個問題:一個沒智慧的人,就像沒有眼睛的人,就是心盲,我用這個來比喻,沒智慧,心盲,有的是眼盲,有的是心盲。諸位!一個眼睛瞎掉的人,看這個虛空,他看不到虛空,請問:虛空有沒有增減?沒有,沒有。諸位!如果我們的眼睛是好的,你睜開眼睛看到虛空,請問:虛空有沒有增減?沒有。無論你的眼睛好的跟壞的,虛空都沒有增減。諸位!無論你今天是無明的眾生,有妄動,識心分別,諸位!全妄即真,所有的妄當體即空,它就是真,它就是,只是你沒有覺悟而已,只是你沒有覺悟而已,全妄即真。說:依真起妄,但是全妄即真,全妄即真。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真如不守自性,這個字是有語病的,有語病的,真如會不守自性,成佛以後就會變眾生。現在一定要釐清這些大乘經典的一些迷茫、這些問題,問題。所以,我們的真如,亘古以來 ,沒有任何的增減,沒有任何的增,在聖不增,在凡也不減,所以,從來沒有增減。

在座諸位!接下來又簡單談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個問題,這一句是善巧方便義,但是,它不符合佛意。這個要講,非常的多,這一句是所有的法師、包括任何的註解都用這個,他們就說:真如有不變義,也有隨緣義。但是,在座諸位!真如站在體上來講,沒有任何的增減,討論一件事情要體大、相大跟用大,體大、相大跟用大。為什麼這一句不符合佛意,叫做善巧方便義?從大慧菩薩跟佛的對話就非常清楚,等一下我們會講。諸位!這個「不變」,很難去形容體、相、用具足,一、體大,等如虛空,二、相大,無量的莊嚴,三、用大,無盡的神通妙用,體大、相大、用大。現在我們就講不變跟隨緣,祖師大德,我們可以理解說他用心良苦,真如,告訴你有不變義又有隨緣義,隨緣義,祖師大德很明顯的就是在告訴你這個。但是,如果你有修你有證,沒有問題,你可以了解這一句「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要怎麼樣來運用它,有證量的人、有契入佛性真如的人,當然知道這一句的問題出在哪裡。

現在我們把大慧跟佛的對話來告訴你:這一句很容易落入外道見。好!外道的主張,大梵天或者是大自在天,這個世間;這個是《楞伽經》講的。這些外道就說:天地萬物是大梵天,或者是大自在天所創造的,那麼,大自在天、大梵天是常,常,永遠的常,他是不變的,不變就是常見;他創造出來的世間,是會變化的、是會敗壞的、是無常,是無常。好!世尊跟大慧在對話,底下你就要注意聽了,看佛跟大慧怎麼對話?我現在用直接了當的來表達,看看你能不能在最快的速度裡面釐清它?世尊跟大慧講:那麼大自在天或者是大梵天,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用這個例子來舉例,你可能比較聽得懂,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上帝是常,創造出來的世間是無常、是敗壞的。好!現在我用佛跟大慧的對話,在瞬間你有沒有辦法判斷?

佛就問大慧,說:大慧!大自在天是常還是無常?就是上帝是常還是無常?因為上帝是個不變,他就是常,你永遠不變嘛,他叫做常。

大慧!常的世間創造出來的世間,應當是常的世間,常的世間創造出來的世間,是常的世間,這因果的法則是這樣子。常的世間創造出來的世間,應該是常。

大慧!為什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儘是無常?為什麼?大自在天是常,創造出來的世間應該是常啊!所以,大慧!上帝是常,是不符合因果的。

大慧!如果說我們這些大自在天是無常,大慧!無常的上帝、無常的大自在天,創造出來的無常的世間應當是常,無常的無常叫做無無常,負負得正。知道嗎?如果大自在天是無常,創造出來的世間是無常,無常的無常就是無無常,應當這個世間是常。知道嗎?負負得正,無常的無常就是常,叫做無無常。說:大慧!那麼,大自在天是常見?不對,常見就是不變,會變就是無常。大自在天是常?不對。是無常?也不對。因為。。。現在就談到了,今天我們說:不變很容易讓初學佛法的進入永運不變的東西;如果你開悟了,當然知道他在講什麼,不變的東西;那麼,隨緣當然就是生滅了,所以,佛離斷見,佛離常見,佛離常見。因此這一句話,會讓初學佛法的人很難去弄通它,甚至於學佛五年、十年、二十年,都很難搞明白它。說:這一句是善巧方便義,不符合佛意,佛離二邊,佛離斷見,佛離常見,佛離二邊,接下來,

講真妄和合為第八意識,真妄和合為第八意識,諸位!真心離塵有自體性,就像樹木;妄心離塵無自體性,就像影子,就像影子。諸位!樹不是影子;但是,影子不能離開樹。所以,依真起妄,因為有樹,所以有影子;但是,全妄即真,所有的影子,其實投射都是那一顆真心,那一棵真正的樹。所以說:真心跟妄心講和合,實在是夠方便了,這個《大乘起信論》講的:開真如門跟開生滅門,真妄和合為第八意識,所有的註解都是這樣講,那我們只能講說:這一句叫做善巧方便義,但是不究竟義。如果真心跟妄心可以合,你沒辦法破的。真心從來不是妄心,妄心離塵無自體性,你才有辦法破,因為它是妄,妄心才有辦法破,因為它是妄,離塵無自體性,你才有辦法破它;如果二種結合在一起,你沒辦法破的,因為真心不是妄心,二個是完全不一樣的性質。譬如說樹,諸位!我請問你:一棵樹跟一棵樹的影子,我現在請問你:是一棵樹還是二棵樹?你說呢?是一棵樹還是二棵樹?諸位!二棵樹叫做合,對不對?左邊一棵樹,右邊一棵樹,譬如說:我們先生跟老婆結婚,建立一個家庭,這個叫做和合。是不是?諸位!真心是有實體性的,妄心、妄識它是離塵無自體性的,就像樹的影子,諸位!一棵是真樹,一棵是樹的影子,樹就像真如,我們妄想心就像樹的影子,諸位!你說是一棵樹還是二棵樹?你講一棵樹也不對,因為一棵樹有影子;你講二棵樹也不對,因為它只是影子啊!所以就講說:依真起妄,因為有真心妄動,所以,起這個妄心;但是,妄性本空,妄體本空,不可得,所以,全妄即真,所有的妄當體即空,就是真心,因為妄心離塵無自體性,就像影子一樣。

在《楞嚴經》,(大眾鼓掌!)在《楞嚴經》有人問佛陀,說:世尊!妄到底怎麼來的呢?妄心是到底怎麼來的呢?底下是世尊所講的,說:妄本無因,若有所因,何名為妄?就是我們產生的這個妄想心,妄本無因,妄,我們的起心動念是莫名其妙的,剎那之間在清凈心閃動的一種執著、分別,只是影子而已,所有的境界投射到心中一種影子,就是見相二分所產生的心相,心中的相,不是實在的東西。妄本無因,我們因為虛妄的執著、虛妄的分別,而這個識心分別,妄性本來就空,沒有任何的原因。諸位!妄本無因,若有所因,何名為妄?因為妄本身就是因,因妄,而有意識心。

好!現在用那個比喻,我們又回歸到前面講的,我們說:深山裡面;現在《圓覺經》的一個比喻,深山裡面有礦,有金礦,雖然它的本質是金礦;但是,如果不把它開採出來,不把它冶煉、提煉,就不能變成真金。我們的本質雖然是佛;但是,如果沒有經過修行,斷種子、斷習氣,我們也沒有辦法成佛。所以,佛性因修而顯,佛性因為修行才能夠顯露出來。所以這個是佛在《圓覺經》的比喻,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佛性,被埋沒在無明的礦山裡面;埋沒在無明的礦山裡面,我們有一天知道佛法很好,把它挖出來,就像現在開始走上修行的路線,走上修行的路線,已經走上修行的路線,就把我們的佛性慢慢的陶冶出來,把它身凈、語凈、意凈、戒凈,身、口、意、戒統統凈,真修行人的四種凈:身凈、語凈、意凈、戒凈,來約束自己的身心,慢慢慢慢的降伏自我,(嗯!)我們有一天本性顯露出來了。

所以,諸位!你講:我修行成佛了。對不對?對!本性因修而顯。或說:我們本來是佛。對不對?對!因為我們的質就是金,我們的本質就是金,本質就是金,你才有辦法把它提煉出來,因為你本來就有佛性,你才有辦法把它提煉出來;如果你沒有佛性,你也沒有辦法把它提煉出來。接下來,

講《楞嚴經》,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精神病的,叫做演若達多,這個演若達多早上照鏡子的時候,發現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臉,他就懷疑:我這個頭的頂部,頭的頂部為什麼看不到自己的臉呢?因此就發狂了,發狂了,說:我頭跑到哪裡去了呢?我的頭到哪裡去?為什麼我的頭看不到我的臉呢?為什麼我的頭看不到我的臉呢?因為他是精神病,然後就到處去走。。。。。。跑啊,去問人家說:我的頭呢?我的頭呢?我的頭呢?經過的一個路人跟他講說:你的頭?你的頭在這裡啊,你的頭在這裡啊!喔!好,好,是是是!當下就回歸到:喔!我的頭原來沒有失去。

諸位!這演若達多正在迷茫的時候,頭有沒有失去呢?沒有!當他有人指點他,說:你的頭在這裡。他有沒有多一個頭?也沒有。他迷茫奔走的時候,頭沒有失去;就在覺悟的時候,感覺頭在這裡:喔!我的頭沒有失去。有沒有增加一個頭?也沒有啊,也沒有。這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本性,問題就出在你的悟還是沒有悟?你有沒有見性?你有沒有真正的契入真的佛性?有沒有真實的進入真正的見性的功夫?如果沒有的話,就會變成很累、很辛苦的修行,一直拼了老命拜佛、念佛;可是內心裏面始終悶悶的,就好像被一種東西捆住一樣,吞不進去又吐不出來,修行就梗在中間,就是這樣。內心裏面不會讓它。。。。。。內外不會流暢,不會流暢就是梗,梗在中間,梗在中間。諸位!真心離塵有自體性,妄心離塵無自體性,真心就像樹木,妄心就像樹的影子。所以,在座諸位!你今天你所看到的萬象投射在你心中,你看到的只是心中的影子,你今天看到的只是心中的影子。

那麼妄識呢?妄本無因,若有所因,何名為妄?所以用演若達多或者是金礦來比喻。諸位!真心從來不是妄;樹,我們這一棵樹絕對不是影子,真心絕對不是妄識心,真心絕對不是妄識心,所以,不能和合。但是,也不能離,也不能離,諸位!你離開妄心,你也找不到真心,妄心,依真起妄,真心不是妄心,但是,妄心不能離開真心,就像樹的影子不可以離開這一棵樹,真心就像樹,妄心就像影子。所以說:真心從來不是妄,樹本來就不是影子;但是,影子不能離開樹,妄識心不能離開我們的真心,全妄即真,了妄即真,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達妄本空,你了解這個妄識心本來就是空的,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達妄本空,了達妄識本來就空,知真本有,知道我們這一顆真心是本來具足的。所以今天如果你是一個大修行人,你就知道怎麼下手,你就知道怎麼下手,(大眾鼓掌!)

你看到善、惡,你就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善引起的動念,這一顆是意識心;你嫉惡如仇,你的動念,這一顆是意識心。為什麼六祖講:不思善,不思惡,就這麼時,是明上座本來的面目?所以,真心才是修行的依據,今天你修行用錯了方向,會很慘,會很麻煩的,你每天都在重複情緒的高潮、低潮,看這個人對、看這個人壞。在座諸位!真正持戒的人,是不會去看眾生的過失的,現在修行人有一個通病,譬如說我今天練不倒單,不倒單,他就覺得自己很不得了:我練這個不倒單!然後看到別人倒單睡了很久,就認為:你這個業障深重,你要像我這樣不倒單!諸位!不倒單本來是要破除五陰,降伏自我,超出三界的,真心是無心,真心無念、無相、無住,真心是無念、無住、無相;可是,現在練不倒單,卻拿這個不倒單來驕傲自己,就卡在一個有不倒單而變成自我安慰、自我高超,變成是法不平等,有其高下。

諸位!我們今天日中一食,很好;你今天不倒單,師父讚歎你;你今天日中一食,我也讚歎你;但是,千萬記住!所有的修行,包括持戒清凈,都是為了降伏自我,不是跟別人比較,比較是生滅法,降伏自我是清凈法,修行一定要弄對方向!所以,真修行人不見眾生過,若見眾生過,自非卻是左。因此,真正進入修行的狀態的人,所有的過失都在內心的起心動念,都在內心的自己的起心動念。真修行人只會看自己的過失,只會冷靜檢討自己的過失,不會去看眾生的過失。(大眾鼓掌!)接下來,我們討論一個,現在我要了解,底下必需聲明,我今天來演講不是挑戰傳統,也不是跟哪一本註解過意不去,或者是跟我們當代的高僧大德有所過節,統統沒有!既然佛教是依法不依人,那麼簡單講:所有的佛弟子都有理性,理性叫做依法嘛,今天不要依人不依法,我們要依法不依人。既然依法不依人,無論是比丘、比丘尼,每一個人都常常這樣講;無論是在家居士,每一個人都常常這樣講:依法不依人。簡單講:既然口口聲聲都是講依法不依人,那麼就是:佛教,只要是佛講的,就可以理性來溝通。所以今天我們不能用個性來修行,要用佛性,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自依止,用自己的般若智慧,依止自己的真如本性;法依止,依止佛陀的正法;莫異依止,其他的都不可靠。依靠你清凈自性,摩訶般若,自依止,你要靠自己解脫;法依止,必需仰仗佛陀所講的正法,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所以今天必需要這樣聲明,因為佛教幾十年來,各人講各人的法,當它有一些落差的時候,每一個人會有感性的作用,保有自己上人講的話才叫做對;我師父講的話才叫做對!甚至你要跟他講正確的,他也會排斥,會排斥,會排斥。那麼我們今天來講,也是講給有理性的人,肯坐下來聽聽看佛怎麼講,我今天所講的完全依照佛講的,沒有我個人的意見,沒有我個人的意見,只是把四十年來的修行來告訴大家,跟大家彙報一下而已。

接下來,我在文殊講堂,創立了二十三年來,有一天有個居士來,我就問他:大居士!怎麼用功?他說:我誦《地藏經》,我專誦《地藏經》,我一門深入。我說:嗯?那就隨喜吧!他說:師父!有什麼問題嗎?沒有,沒有。經過了幾個月,就來了另外一個居士,我說:大居士,又怎麼用功?他說:我專誦《藥師經》,其他不看、不聽、不聞,我專誦這一部經,我一門深入。(嗯?)我心頭一震:這個怎麼跟一門深入有關係呢?你是專誦一部經典啊!經過了一年,我說:你怎麼用功?我念一句佛號、誦一部經典,我一門深入!我說:糟糕了!

這麼一個簡單的「一門深入」,竟然有如此眾多的人去誤解佛的意思,佛講「一門深入」不是這個意思,它有依據的、它有經典的,它有出處的,號稱大乘佛教這麼多的人,我覺得這個事態嚴重,問題很大,這個問題很大!(大眾鼓掌!)

「一門深入」有沒有依據?有!有依據。有沒有出處?有!現在就開始要講這個了,我已經跟你事先聲明了,依法不依人,你今天要冷靜聽聽看佛怎麼講?我依據佛講的一門深入來告訴你,你接受,你有善根;你覺得說:我不接受!那是你的權利;但是今天主辦單位請我來演講,當然我也是為了無量無邊的眾生,給他一個正確的訊息,告訴你一門深入是什麼意思。

「一門深入」這個名相有出處否?有!有根據否?有!不要忘記,佛的四依止,依法不依人。現在我們理性來討論,一門深入,重點在於解六結,越三空,「一門深入」出自哪裡?出自《楞嚴經》。「一門深入」出自哪裡?出自《楞嚴經》的奢摩他、三摩、禪那裡面的二十五聖圓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二十五聖。一門深入,現在圓瑛法師的註解;因為《楞嚴經》大家都看圓瑛法師的,出自圓瑛法師註解的《楞嚴經講義》第869頁,我連第幾頁都告訴你,869頁,中間這一段經文,返流照性,這一段才叫做一門深入,我把它念一遍: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一段是「一門深入」,慢慢來簡單解釋一下,

「一門」不是指地藏法門,不是指藥師法門,不是指專念佛號的凈土法門,「一門」是指耳根門,耳根,耳根門。這個耳根門,如果攀緣外在的聲音;外在的聲音不是動就是靜,在佛教列為塵,根緣動塵跟靜塵,塵就是染污的意思。動塵跟靜塵叫做出流、生死流,出流叫做生死流,根緣塵,內心動蕩不安,就是中間識心一直分別,根塵連接,心中識心分別沒有休歇,這個叫做出、生死流,就是所有的眾生生生死死,是因為緣這個外境。耳根,諸位!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門、耳門、鼻、舌、身、意門,稱為六門,娑婆世界裡面,耳根最利,所以,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耳根圓通章討論到,耳根緣動塵迷失了,緣靜塵;沒有聲音叫做靜塵,沒有聲音在佛教裡面來講、經典裡面講叫做塵,也是會染污我們,也是塵。根緣動塵、靜塵,然後耳根。。。。。。

諸位!現在不是,現在是返流照性,就是修行人不要攀緣外境,要往內觀照,往內觀照,叫做返流照性,返流照性,一、我解釋一下:初於聞中,就是我們的聽聞,也可以解釋作我們的聽聞,以前是聽外面的動塵跟靜塵,現在放棄動塵跟靜塵。入流亡所,境界是所緣的,入流,不是出流,出流是生死,入流就見性,入流就是不聽外境,入流亡所,「所」就是動、靜。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當根不緣塵的時候,識心不生,入於寂滅,這個就是人空,證阿羅漢果。如是漸增,慢慢的功夫漸增,聞所聞盡,能聞跟所聞都不可得,就是根也要放下,根是能聞,所聞就是動、靜。盡聞不住,聞性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所有的聞放下,動、靜、根,盡聞不住,不住就是不著,不著。覺所覺空,覺,能覺跟所覺都不可得,這是指菩薩進入法的。。。。。。法執的菩薩位,能覺跟所覺空,也不可得。現在就是唯獨存在內心裏面的覺跟所覺,也不可得,這個覺還是要放下,就是空覺極圓,把這個覺性空到底,達到了極圓;極端的極,南極、北極的極,圓滿的圓,極圓。空覺極圓,就是這個覺性空到底,能覺、所覺不可得;可是,又落入能空跟所空,空所空滅,能空跟所空都空無自性,都不可得。

最後一個: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寂滅現前。所以,一門深入是解六個結,「結」就是心中打結,煩惱的意思。從凡夫;現在講耳根,從凡夫一直到成佛,有六種結要打開,一、在動、靜如如不動;在根無所能緣;覺,沒有能覺、所覺;空,沒有能空、所空;滅,就是能空跟所空當體即空,這個滅不是滅掉空,而是空是空無自性,諸法空無自性,當體即空,這個叫做滅,如果把空滅掉,又變成生滅。越三空就是人空、法空、空空,人空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法空就是根、塵、識一十八界都不可得;空空,不可得的空也放下,沒有能空跟所空,生滅既滅,寂滅就現前,寂滅就現前。

在座諸位!這個《楞嚴經》耳根圓通章,我們在文殊講堂講了二十一個鐘頭,二十一個小時,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章,二十一個小時,何況說我們今天來,只有二個半小時,時間這麼短,時間這麼短,如果今天你要一直在這裡發揮,那麼,十次你也講不完。

好!所以我今天,因為我覺得事情還是滿多人曲解的,這麼多人對「一門深入」這個名相誤會,我認為有必要解釋一下,提出來討論一下,認真,讓整個佛教出家或者是在家,徹底的了解佛意是什麼。再簡單重點:諸位!不是誦一部經叫做一門深入,不是念一句佛號叫做一門深入,今天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師父在這裡讚歎你,你有善根,了不起,了生死有望,但不能掛上「一門深入」這個名詞,這個名詞不是用在這個地方,名相不是用在這個地方。在座諸位!「一門」是指耳根門,今天你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叫做一佛專念;你專誦一部經典,叫做一經專誦,專誦,專門誦這一部經典,跟一門深入扯不上關係,深入是對淺出講的,由淺入深叫做一門深入,解動、靜、根、覺、空、滅,越三空:越人空、法空、空空,功夫愈來愈深,叫做由淺入深,才有一門深入。如果說:在座諸位!我必需聲明:我讚歎念佛、也讚歎你誦經,讚歎誦經,我們文殊講堂也是念佛、也是誦經,諸位!不能誤會我,我必需告訴你:這個名相不是用在這個地方,你用錯了名相,會鬧笑話的!身為一個佛弟子,大乘的佛弟子,在今天五十年來,大乘佛教這麼興盛的一個台灣,對一個基本的「一門深入」,四個字而已,就扭曲到這麼嚴重,這個實在是說不過去,說不過去的。所以,很多的居士來,來到我這個前面,都一直講這樣叫做一門深入,我實在是百思不解,這個跟一門深入沒什麼關係的。再強調一次:我不反對念佛,也不反對誦經,我讚歎念佛,同時也讚歎你誦經,你要怎麼修行,這不關師父的事情。

諸位!今天有一個居士念佛念了二十年,來到文殊講堂,我就問他:你怎麼修行?他說:我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其他不看、不聽、不聞,我一門深入,我專修,其他不看、不聽、不聞。我說:我現在問你一句話,你要手摸著良心跟我回答,他說:好!我現在問你:你這二十年來,你有沒有犯過殺盜淫,輕微的?他說:有!好!我說:那你叫做夾雜而修。再來,你內心裏面有沒有起過貪瞋痴?你老實告訴我,你念佛念了二十年,你講你是專修,你有沒有?你講!他說:有!我說:那個叫做夾雜煩惱而修,對不對?專,內心裏面無妄叫做專。在座諸位!我們今天一定要弄清楚,佛法它是心法,今天我們修任何一行,我們都讚歎,八大宗派我們也隨喜,也隨喜;但是,一定要了解,內在裡面的煩惱,如果你一直念佛,一直壓抑,念佛一直壓抑,諸位!問題並沒有解決,問題並沒有解決。所以,我們要一邊念佛,要一邊開般若智慧,對不對?要解如目,要行如足。我再強調一遍:我絕對讚歎念佛,也絕對讚歎你誦任何一部經典,為什麼讚歎呢?因為怕眾生誤會我,會誤會啊!對不對?記得!念佛的時候,要用大般若智慧去念佛,(大眾鼓掌!)這個才對嘛!諸位!沒有妄想心,用般若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這個就真正的專念了。對不對?(好!)所以,要用般若智慧念佛,要用般若智慧去誦經,這樣才是佛弟子嘛!是不是?我們佛弟子不能閉門造車,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佛的心法,要聽經、要聞法。

我們讀大學的時候,那個大學的教授都鼓勵我們,說:你們這些大學生,要盡量去聽別人演講,這些學者、教授都是三、四十年的經驗,集中在二個小時講給你聽。我今天也是,我集中了四十年的經驗,我講給你聽啊!(大眾鼓掌!)我的心,佛陀很清楚的,我不是來跟哪一個法師過意不去的,我希望既然稱為大乘佛教,就應當有大乘菩薩的雅量、理性,還有大乘菩薩的摩訶般若大智慧,這樣才不會愧對佛陀。關起門來修行沒有關係;但是,內心裏面要有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所以,我們指「一門深入」,再強調一遍:我不針對任何一個法師、道場、宗派來講的,要針對佛的正法。它的出處再講一遍:「一門深入」,出於《楞嚴經講義》869頁中間的經文,返流照性: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個叫做解六結,越三空,返流照性,一門深入。返流,如果是生死叫做出流,根緣塵叫做出流;現在返流照性,照性,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妙性。所以解六結,越三空,叫做一門深入,這個「一門」指的是耳根門,耳根門。而這個耳根門,當然進去本性,本性都一樣,眼見性叫做眼見,如果開悟在眼叫做見性;如果你大悟在耳叫做聞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嘗性;在觸叫做觸性;在意叫做本性,真如本性。所以,如果到究竟義就沒有分別,就沒有任何的分別,統統同一個本性,統統同一個本性。

(本集講座到此結束,視頻地址://v.youku.com/v_show/id_XNDc2MzQxMTA0.html

凈融整理於2012年12月28日)


推薦閱讀:

定弘法師:深妙禪
沙彌律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七集)
凈空法師:你沒有用一心念,所以感受不到輕安、自在、法喜充滿
蓮懺法師:地藏經簡答100條
慧律法師《藥師本願經講記》08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