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議李玉聲先生之四:《截江奪鬥》【轉載】
作者:李慶昊趙云為主角的戲,最出名者當屬《長坂坡》了。不得不說,好戲,是出保人的戲。但是,台上也只剩下這出《長坂坡》了。《截江奪鬥》,比之《長坂坡》,難。這難處還不像《金鎖陣》,把子多,楊老闆演著都累。《截江》卻實在是出文戲,武生的文戲。兼行腔高亢,一般人更不敢輕動。奚中路功夫好,五十開外的人,《狀元印》穿厚底拿大槍飛腳過桌,《挑華車》十字腿旁腿射雁,一樣不落。可讓他來這《截江》,說句不恭的話,恐怕是既要他的命,也要觀眾的命。-歷來有嗓子的武生便屬鳳毛麟角。賢如王金璐,亦只能求其勁頭,響亮是求不得了;高盛麟寬亮;厲慧良好嗓子,後敗;只李少春文武兼擅,亦是壯年時事了。李玉聲先生的武生戲,有一堪稱可遇不可求的妙處——好聽。比如這出家傳的《截江奪鬥》。坦言之,武生能讓我起意模仿其唱腔白口的,兩個人。前賢是楊小樓老闆,當今,便是李玉聲先生。一、武老生到武生《截江》是老戲,昔年名伶中,李順亭戴髯口,劉春喜不戴髯口。劉春喜一身好本事,這出《截江奪鬥》,只傳給了李洪爺一個人,自此洪爺一脈唱《截江奪鬥》也不戴髯口。後來王瑤卿演此折,非要洪爺加入不可。洪爺得授此劇,又有諸多改動設計,念白鏗鏘身段繁複,頗具特色。日後錢浩梁躥紅,亦因有幸向洪爺學習了這出《截江》,獲益良多。1930年勝利公司,有林樹森《截江奪鬥》唱片,其詞句與洪爺所傳頗有相同之處,但話白相對少些,或許學自王鴻壽老先生,此事不明,俟高人指點。想來洪爺整理此劇時,兼用了兩家路數。但有一事可以確定,說這出《截江》是楊派武生戲,恐不合適。不過楊小樓留下一張劇照,看似《截江奪鬥》,只是未曾見過有演出此劇的記錄。亦留待方家賜教了。玉聲先生武生藝宗楊派,由於怹自身的藝術風格,演來卻頗有楊派大武生的味道。先生的《截江》,有兩版。其一是九三年在香港演出的錄像,極品,本文要說的就是這。另一版則是梅蘭芳金獎大賽,病中參演,有些遺憾。同台有王立軍的《截江奪鬥》,厲慧良給歸置的,拋起鋼鞭拿靠旗杆接著,絕活,但整體路數花哨,風格大異,不提。二、「趙雲表英名,娘娘鳳耳聽。」兩版錄像,均從趙雲駕船趕到江心起到奪回阿斗止,也不上張飛。就船上這麼一場「表功」,全出的「戲核」。先生演得精彩,處處有戲。未出後台,一嗓子「娘娘慢走!」便引發了炸窩的好。可惜的是,出場亮相時攝像鏡頭居然沒對著上場門!看角兒亮相,是享受。沒錄上,白璧微瑕了。這戲賣點是唱念做,打不多。與周善「過合」,回過來架住,孫尚香一聲「嗯?」立時收槍肅立,臉上亦顯出恭敬之意。搖板「趙雲船頭打一躬」,激昂英武。後面三句,每句在鑼鼓經中有身段,踩得極准。「落在圈套中」,左手持槍,右手右腿對轉,帥!「馬到臨崖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難」,臉上神氣懇切。對周善的幾句散板「聽一言來雙眉聳,二目圓睜似火紅,船頭抖開銀戰桿」,當真劍眉高聳,星眼圓睜,滿面怒容,唱「這一槍殺你個滿江紅」,「槍」字後墊個虛字,翻高唱一長腔,峻峭挺拔。和孫尚香有一大段快板對唱,如珠落玉盤,感情充沛聲聲悅耳,的是非同凡響。「容臣一奏」,隨後便是趙雲敘述長坂坡前七進七出故事。大段話白,配以種種身段,竟聽不出有絲毫喘息。果然是遊刃有餘!而且身段安排是循序而進,如登奇峰,每上一階便多一份精彩。放下單槍,回身跨腿拉開山膀,撩大靠轉身亮相,涮手雙挑大指:「趙雲表英名」,轉身疾走到孫尚香面前一跪:「娘娘——」立身左右各一抖靠旗,隨著抖靠旗的節奏念出「鳳耳聽」。「提起長坂事,膽顫心又驚」,唱四句快板,勾腿念「寶劍難入鞘」,吸左腿起雲手,「血染——」在「撕邊」中亮左商羊腿畫大圈變探海翻身亮住,念出「錦戰袍」。邊轉身走一「C」字回到原位邊念出「軍中神鬼叫」,「方顯」二字後,撩大靠勾腿轉身接踏步翻身接別步雙手勒馬回頭望月,再念「武將高」。區區四句,念得擲地有聲,身段款式漂亮,博得彩聲不下五次。述說見糜夫人時「微臣下馬參駕」,走一串蹉步撩靠一跪,真乾脆!「抬頭一望」跺泥,「曹兵猶如潮水一般」擺腿三圈亮住。「身帶箭傷難以轉動」,念時聲音顫抖,猶有傷感。「她就撲——」跳過去別步翻身,靠旗掃台毯,立起身來雙手一攤亮相,回到後場念「撲井一死」,此時的腔調神色,無不顯出一股傷懷惋惜之意。「推到土牆」,連著左蹉步轉右蹉步再轉左蹉步,節奏極快。「東南角下一聲號炮」,念「嘩啦啦」三字高亢入雲。「誰知這馬它不識機會」,側著蹉一個弧形到台口,「連人帶馬——」勒馬轉燈又左側蹉一弧形到台口,一撩大靠勾腿轉身接個摔叉,完整緊湊,沒有絲毫的停頓。「西北角下一聲號炮」,「嘩啦啦啦」翻高,直衝九天,提神解氣!「倒不曾傷著」,賣下腿功,好腿!「有道是忙者不會會者不忙,那時微臣使起鳳凰奪窩,讓過槍尖勒住槍桿,那賊不失槍微臣不舍手,人借槍力馬借人力連人帶馬——」尺寸越念越緊,身段也隨之越走越疾,單腿翻身接轉燈過來雙手勒馬左商羊腿亮住,此時全場已達「沸點」,彩聲雷動!三、聞鼙鼓而思良將說了些《截江》錄像中一些難度較高的地方,其完美程度堪為典範。這得益於先生有紮實的身段基本功,五十開外的人,這些動作仍走得連貫迅捷美觀漂亮,已臻爐火純青之化境。眼下很多青年武生莫說望其項背,能逐其煙塵就已不錯了。演戲「費『撕邊』」,倒是挺考驗鼓佬的。每走一個高難動作都得重新起范兒,能不費撕邊么?!比之前輩,寧不自愧?!又怎能不讓我等聞鼙鼓而思良將?!但需要指出的是,李先生所憑藉取勝的,並不只是這些高難身段完成得乾淨利索,其他沒有高難技巧的身段,先生走起來也頗有韻律,意蘊深長連綿不絕,殊堪玩味。更兼追求武生唱念的純正韻味,功架的款式大方。這當是先生足以睥睨群雄的高明之處——規範!先生擅長文武雙出的演法,昔年前演《罵曹》後演《華車》;前演《定軍山》後演《小商河》;前演《古城會》後演《鬧天宮》;又有《隔江鬥智》一劇,先生前演《柴桑關》周瑜後演《卧龍弔孝》孔明,其風格頗具昔日「神仙」李少春韻致,堪稱藝冠同儕!前面寫過,楊派武生如《挑華車》,余派老生如《定軍山》,同出一人之喉,李先生能分得清清楚楚毫不混淆,而且同樣精彩。同輩武生中,不乏出類拔萃者,但能做到這一點的,恐怕只有李先生一人罷!至少在我所見的範圍內,確是絕無僅有的。竊以為如今梨園,講求規範是重中之重。該是什麼勁頭該有什麼范兒,決不可模稜兩可。武生唱念,須儘力避免老生化;而若是演《漢津口》之類的關公戲,唱念做打的規矩又必須跟武生區別開。當年李洪爺問責高盛麟,亦因高氏在關公身上不規範地用了武生身段。此事著實難為,但不可不為。提起紅生戲,今日最為規矩講究的,當屬洪爺嫡傳的李先生。本系列後面即將聊聊李先生的紅生戲。
推薦閱讀:
※永遠感念周邦道先生
※轉載:《格言聯璧》-[清]金蘭生先生編 - QQ郵箱
※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南懷瑾先生講述)
※唐仲容先生:唯識三十頌講記(五)
※劉道廣先生寫沂蒙畫派創始人劉陽文章(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