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是詞史上不可不說的一個人物,沒有柳永宋詞就不可能繁華,他在中國詞學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從某種程度上講,柳永是一個真正具有藝術家氣質的詞人,他風流、落拓而又飽富才情,很有些現代氣息。只是他那個時代,入仕是所有文人追求的核心目標,也是文人唯一的出路,因此藝術才能也要為之服務。那些在文壇執牛耳的領袖都能將兩者完美得結合在一起,所以他們雖有令人敬佩的藝術造詣,但也只是用於外在的修飾。柳永領悟了現在藝術的真諦,這不免使他走得太遠,最終連皇帝也認為他只是合格的藝術家,而不能成為官僚,於是柳永就成為了中國詞史學上第一個專業詞人。從詞學史上過來的人物看:溫飛卿---韋端己----孫葆光---馮正中---李中主----李後主。這個體系可是大有門道,儘管每個人都是無意識的,但他們都是唐五代小詞文人化的關鍵節點。尤其韋的五首菩薩蠻,馮的十三首鵲踏枝,以及最無革新意識反而貢獻最大的李後主亡國後的詞,都體現了詞的正常發展渠道。柳永大概生於987年,而李後主卒於978年。柳永在詞壇上最大的兩個敵人,晏殊生於991年,張先生於990年。他的命運是巧合,還是歷史會開玩笑?作為第一個專業詞人,儘管柳永後來還是做出了極大的妥協,但他對詞壇的貢獻,是任何人不應該否認的。北宋前期詞壇至柳永才出現重大改觀。柳永對詞的貢獻首先在於大力創作調長拍緩的慢詞,改變了唐五代以來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同時他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從創作方向上改變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把視線轉向市井青樓,極力展示都市風情,變雅為俗,使詞具有了濃郁的生活情調和人情味,對詞體的雅俗分流,對詞的普及流傳產生了巨大影響。與此相適應,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創作為宋詞的發展展示了燦爛的前景。不過,他的並不美好的聲名,還是讓他受到了很多的非議和攻擊。對一個並不顯赫甚至地位底下但又聲名甚響的人,大加討伐以標明自己的高雅和純真,對當時的士大夫和文人來說是沒有多大風險的。柳永算是士大夫,但在詞壇上終其一生都在和士大夫對著干。晏殊可算是馮延巳的嫡派傳人,加上他的學生歐陽修,老夥計錢唯演,宋祁,張先,捎帶大小吹鼓手,在宋初詞壇對柳永形成圍毆之勢。但結果是文人詞不但喪失了在市民階層中的地位,在傳統文學圈裡也得不到什麼好臉色。直到蘇軾出來前,柳詞所向無敵,威風八面。文人詞的失敗當然和經濟發展,市民壯大有很大關係。但更重要的是柳永實在太猛,連李清照都只能說他詞語塵下,別的地方沒有毛病。再一個是晏歐張音樂學得不好,碰見大音樂家只好吃憋。第三,晏歐雖有使詞成為正統文學的小意思,但他們不知該如何做。我個人來說,我崇敬柳永,他的幾首名作我尤其喜歡,但他的市民詞我大都不喜歡,柳永的很多詞我都看不下去。但他在當時簡直是天馬行空,惟我獨尊。其詞在北宋風靡了半個世紀。蘇軾大概在熙寧中期開始寫詞,此時柳永已經去了二十年了。柳派的末流別看沒什麼本事,依舊氣焰囂張。很簡單,張先太老,晏歐都掛了,小晏的詞只在小圈子裡。蘇軾也不懂音樂,但天才可以靠其他部分來彌補,何況柳永都沒了,收拾那幫徒子徒孫還不是小菜一碟?晏歐不是把詞詩化嘛?蘇軾更狠,徹底詩化,詞就不是詞了。這沒有關係,現在我是文壇領袖,聽我的!大家一看,詞原來可以這麼高雅。於是緊跟領袖,一哄而起。其結果是--柳派敗陣。為徹底消除市民詞的不良影響,蘇軾做了更絕的事。也是迫不得已,柳永影響實在太大。於是,密州出獵,赤壁懷古,中秋懷子由等接近十首豪放詞就此登場,一時輿論嘩然。後世更是激動萬分,就憑這十首詞把蘇軾最大的貢獻抹了,他成了豪放派的領袖!蘇軾哪是豪放派的?他只不過是要收拾柳永這個士大夫中的叛逆,奪迴文人詞的統治地位而已。但柳永的影響真能消除嗎?總有人能把他的離經叛道納入正軌,把市民詞招安進文人詞。所有此人中只有他做到了這一點-----詞壇第一人周邦彥。說他第一,古今學界公認,不值得奇怪,但談到周邦彥,那將是另一個話題,在此不予討論。但是,沒有柳永,不會有蘇軾,自然也沒有周邦彥。柳永對正統詞壇的叛逆,反而加速了詞的文人化進程,正如他的人生一樣,他一直在抗爭,也一直在叛逆!但只能迎來那麼諷刺的結局。

柳永原名柳三變,字景庄,後來改名為柳永,字耆卿。「三變」這個名字,源於《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也就是說,一個君子應該給人三種印象:看上去是莊重嚴肅的,與他接近後發現是溫柔敦厚的,聽他說話又是嚴厲不苟的。古人的名與字含義往往相通,「儼然」最常見的是「明顯」與「彷彿」的意思,這裡是「嚴肅莊重」與「儀態美好」的意思,如《論語·堯曰》中有「儼然人望而畏之」,《詩經·陳風》里也說「有美一人,碩大且儼」,所以柳三變的字「景庄」就順理成章了。這就是柳永最初叫「柳三變」名字的來歷。在很多人印象中,柳永就是一個浪子,便不免對他的出身看低了許多,以為他是從低層憑藉幾分才氣一路廝混上來的,所以有些放蕩不羈。說起來,柳永的家世還真讓人肅然起敬。柳永的祖父柳崇,以儒學著稱,雖名揚天下而終身不仕,史書說他平生「以行義著於州里,以兢嚴治於閨門」,「諸子諸婦,動修禮法」。他的父親柳宜本是南唐高官,也以剛正嚴直著稱,以「褐衣上疏,言時政得失」,為李國主器重,一度為監察御史,「多所彈射,不避權貴」。宋軍過江後,他選擇了一條明確的道路,棄暗投明,被任命為大宋沂州費縣令,後來又參加考試,取得良好出身,榮登太宗雍熙二年梁灝榜進士,最後官至工部侍郎。柳永眾多的叔叔,也個個身手不凡,如柳寘是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蔡齊榜進士,柳宏是真宗咸平元年進士,終光祿寺卿,柳寀官終禮部侍郎,柳察待詔金馬門。

  柳永排行第七,俗稱「柳七」。他還名叫柳三變的時候,與兩位兄長柳三複、柳三接,在當時都很有知名度,號「柳氏三絕」。柳三複是真宗天禧二年進士,柳三接是仁宗景祐元年榜進士,官至都官員外郎。柳家第三代,也多有進士及第者。柳三接之子,宋仁宗皇祐五年鄭獬榜進士,官至太常博士。甚至柳永自己的兒子柳涚,也是仁宗慶曆六年進士,曾官著作郎及陝西司理參軍。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卻說:「柳永大概沒有結婚,他死後沒有家屬為之營喪葬……把柳永戀愛故事的傳說寫成劇本的,有元曲《錢大尹智寵謝天香》,關漢卿著,劇本說明他赴考以前尚未結婚。」

  為什麼會有學術權威認定柳永終身未婚呢?這主要是宋元以來,許多戲曲小說故事都傳說他是為青樓女子出資所葬。祝穆的《方輿勝覽》卷十:「(永)卒於襄陽,死之日,家無餘財,群妓合金葬之於南門外。每春月上家,謂之『吊柳會』。」《喻世明言》第十二卷有《眾名姬春風吊柳七》的故事:

  原來柳七官人,雖做兩任官職,毫無家計。謝玉英雖說蹋隨他終身,到帶著一家一火前來,並不費他分毫之事。今日送終時節,謝玉英便是他親妻一般;這幾個行首,便是他親人一般。當時陳師師為首,斂取眾妓家財帛,制買衣袁棺槨,就在趙家殯殮。謝玉英衰經做個主喪,其他一個的行首,都聚在一處,帶孝守幕。一面在樂游原上,買一塊隙地起墳,擇曰安葬。墳上豎個小碑,照依他手板上寫的增添兩字,刻云:「奉聖旨填詞柳三變之墓。」出濱之曰,官僚中也有相識的,前來送葬。只見一片縞素,滿城妓家,無一人不到,哀聲震地。那送葬的官僚,自覺慚愧,掩面而返。不逾兩月,謝玉英過哀,得病亦死,附葬於柳墓之旁。亦見玉英貞節,妓家難得,不在話下。自葬後,每年清明左右,春風驗盪,諸名姬不約而同,各備祭禮,往柳七官人墳上,掛紙錢拜掃,喚做「吊柳七」,又喚做「上風流家」。未曾「吊柳七」、「上風流家」者,不敢到樂游原上踏青。後來成了個風俗,直到高宗南渡之後,此風方止。後人有詩題柳墓云:

  樂游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紹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這個故事雖然讓我們津津樂道,可惜卻與事實有一定的距離。「吊柳會」確實出現過,但與喜歡柳永的那些青樓女子沒有關係。曾敏行《獨醒雜誌》卷四載:「柳耆卿風流俊邁,聞於一時,既死,葬棗陽縣花山,遠近之人,每遇清明,載酒肴飲於耆卿墓側,謂之『吊柳會』。」另一種說法則是,柳永是政府官員出資安葬的。宋人葉夢得《避暑錄話》言之鑿鑿地說,柳永是病死在旅店裡,靈柩停留在潤州的一座寺廟裡。當時王和甫為潤州知州,四處尋找柳永的後代,沒有找到苦主,只好自己出錢安葬。

柳永天生聰明伶俐,又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長期以來,大家都認定少年時期的柳永隨著父親柳宜轉徙四方,增長了不少見識,為他日後的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專家學者尤其是柳永故里的學者,認為柳永的少年時期是在家鄉福建崇安一代度過的。他們找出了一系列證據,如崇安一帶有柳永年少時秉燭夜讀的傳說,附近那些蠟燭山、筆架山都因此而得名——看來這些山峰比柳永成名還晚;當地的方誌記載了柳永九歲時寫過一首題崇安中峰寺的詩: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旬月經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此詩一出,小柳永就被當地人稱之為神童。從詩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九歲的孩子能夠寫出如此之詩,才華的確非同一般。後來父親柳宜到京城開封為官,少年的柳永也離開了老家,跟隨父親來到了開封,開始了大都市生活。少年的柳永,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為人風雅,巧工詞章。這也正如他的《戚氏詞》里所說:「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流連。」古人追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1003年,20歲的三變到杭州遊學。當時兩浙轉運使孫何與丁謂齊名,是江南一帶的學術領袖,受到王禹稱的賞識。三變很想去拜訪他,但苦於沒人引見。這年秋天,他寫了一首歌叫《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這首歌把杭州的富庶與美麗寫到了極點。此後一千年很少再有寫杭州的文字,就象李白在黃鶴樓前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    他把這首歌交給一個叫楚楚的歌女,讓她在中秋節晚會上唱給孫何聽。孫何聽後,第二天就請三變到家裡作客。

《望海潮》詞牌是柳永首創,這首詞筆法波瀾起伏,大開大闔,重彩濃墨間寫盡了杭州的繁榮與壯麗,詞律協調,跌宕起伏,氣勢恢弘,情致婉轉,是柳永詞中的傳世名篇。此詞一出,名噪一時,廣為當時人傳誦,也使柳永名滿天下。隨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稱了杭州的代名詞。據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記載,後來金國皇帝完顏亮讀了柳永的《望海潮》之後,對杭州之美羨慕不已,並命令畫師畫出杭州美景,越看越羨慕,並題詩言志曰: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隨後,完顏亮率領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發誓一定要把杭州併入金國版圖。可惜完顏亮命薄,還沒用進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就在南宋境內的瓜州渡江作戰時死於內亂,時年才四十歲。因為柳永這首詞把杭州寫得太美了,竟然引起敵國的入侵野心,這恐怕是柳永生前所沒用想到的。

畢竟柳家是文人世家,人才輩出,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都是進士出身,受其影響,才子柳永也想博取功名,施展理想抱。學而優則仕,公元1012年25歲的柳永在汴京第一次參加了科舉考試。誰知空有滿腹才華的柳永竟然名落孫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第一次落榜,柳永並不在乎,他還寬慰自己說:「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其實柳永並不知道,仕途的坎坷對他來說這才是剛剛開始。

三年後,公元1015年春,28歲的柳永第二次參加科舉考試,高考,結果又落榜了。而比他小五歲的詞人范仲淹卻考了個前三名。又過三年,柳永再考,還是落榜。而這一次他的大哥柳三複卻考中了一甲,都是一個娘生的,面對如此差別,柳永極度失落,牢騷滿腹地寫下了影響他一生的著名詞篇《鶴衝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年輕的柳永幾度參加進士科考試,但多次名落孫山,這使心高氣傲、自詡為才子的他感到難堪。他一方面以「明代暫遺賢」來直斥科舉制度的不公正,來嘲諷考試製度本身,另一方面則以通俗淺近、明白曉暢的語言來抒發他輕蔑名利、傲視公卿的感情,表白自己不合作的態度。而在政府要員看來,考試失利後就應該更加努力,捲土重來。柳永卻說他不願再浪費青春,寧肯在「煙花巷陌」之中去尋找「意中人」,寧肯當一輩子「才子詞人」,寧肯「淺斟低唱」也不要那身外的「浮名」。這就是異端思想,具有了極強的叛逆色彩,也是帝王最難以容忍的。倘若才子們都抱有這樣的想法,誰還會把滿腹才學賣與帝王家,天下英雄又怎能盡入彀中呢?

面對一次次落榜的打擊,才子詞人柳永從此混跡於青樓酒肆,天天偎紅倚翠,夜夜醉卧風月場。詞人花樣般的年華,有什麼理由不歌舞尋歡,有什麼理由不去盡情享受他的美好青春時光呢?於是乎柳永流連於歌樓伎館,往來於歌妓樂工,由於他精通音律,擅長辭章,因此一時間更如魚得水,聲名大躁,傾倒了不少歌兒舞女,這也就是宋人葉夢得《避暑錄話》所說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詞。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

  柳永並沒有一味走「狎邪」之路,如很多看官所想像的那樣只對愛情主題有興趣,他不僅在煙花巷陌間的流行歌手產生中巨大的影響,而且也在嚴肅正統的音樂機構中樹立了自己崇高地位,柳永甚至還應教坊樂工所請,創製了不少歌功頌德和歡慶佳節之詞。這些詞流傳很廣,有的甚至很快傳入禁中,連皇帝也擊節讚賞,以之佐酒。葉夢得的《避暑錄話》上說柳永的《傾杯樂·禁漏花深》一詞,其中有「 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之類句子傳入皇宮大內,得到皇室的喜愛。所稱之」。而陳師道《後山詩話》則聲稱宋仁宗皇帝每次喝酒的時候,就要侍從歌詠柳永的詞句,把它作為下酒菜。如果柳永資質平庸,偶爾留戀花叢,定然不會對他的前程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柳永的才氣太大了,他的創作也過於投入,他把歌女的生活狀態與心聲生動地展示出來了。歌女越來越喜歡他,越來越崇拜他,最終把他的品題奉為金科玉律。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花衢實錄》卷內(丙集卷二)就記載了這樣的風流雅事:「耆卿居京華,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羽,一經品題,聲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

  歌女們感覺柳永離她們越來越近,官僚們卻發現柳永漸行漸遠。一個出身高貴的文人,把玩品味艷詞麗曲是一種休閑娛樂,不失高雅本色,偶爾客串也是風流雅事,但經常赤膊上陣,將自己等同於樂工歌妓,就有失身份,類似自甘墮落了。淫冶謳歌寫得多了,柳永就給人們留下了輕薄的印象。整天為歌妓寫詞填曲,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真是「考場失意,情場得意!」從此,柳永的詞通過青樓歌妓,傳遍大街小巷,以至於「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這些詞也很快傳到了皇宮,連當今皇帝宋仁宗也非常喜歡柳永的詞。當然這些詞裡面就由那首牢騷滿腹的《鶴衝天》,據說宋仁宗皇帝看到此詞後非常不悅。後來,柳永又參加了第四次考試,這次他終於中舉了。但是,當新科進士的名單報到宋仁宗那裡御筆批準時,宋仁宗看到柳三變的名字很生氣,便毫不客氣地把柳三變的名字從榜中抹去,並笑著對屬下的大臣說:「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好不容易考中了進士的柳永,就這樣又落榜。柳永知道落榜原因後,真是哭笑不得。從此他自暴自棄,還自稱自己是「奉旨填詞」,「奉旨填詞柳三變」的美名就是從此而來。

被當今皇帝掃地出門的柳永,仕途徹底無望了,在呆在汴京也沒有什麼意思,於是他又開始了第二次遠遊。情哥哥憤然離京,當然要和眾多青樓美妹告別。柳永雖然是個天生的情種,並不是一個玩弄感情的花花公子,他是動真感情的。我們看看他離京時寫的名作《雨霖鈴》一詞就可知道: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是柳詞中著名的代表作,也是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這首詞以「傷離別」為主線,鋪敘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境,描摹情態,惟妙惟肖,筆隨意轉,一瀉千里。其中「凄、苦、慘、悲、痛、恨、愁」貫穿始終,寫景抒情,層層推進,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於言表。纏綿悱惻,凄涼哀婉,令人不忍再讀。因此柳永的《雨霖鈴》,後來成了宋元時期最為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

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 年,45歲的柳永漫遊到陝西渭南一帶。他的又一片歷史名作《八聲甘州》就寫於此時。讓我們先賞讀一下這首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閑愁。

柳永的《八聲甘州》也是傳頌千古的名作,又是我國詞史上的一座豐碑。這首詞語淺情深,寫景抒情融為一體,意境蒼茫浩闊、清寂高遠,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一代文豪蘇軾評價該詞說:「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首創詞牌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牌中,有一百多詞牌九是柳永首創的,像上面的《望海潮》和這首《八聲甘州》就是柳永首用的詞牌。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在外地困頓遊盪了十多年的柳永,對仕途仍不死心,還把自己的名字由「柳三變」改為柳永,第五次參加科舉考試。這次大宋朝廷所開的是「恩科」,所以對年近50歲的柳永也格外開恩,終於賜給他一個進士出身,在考場上消磨大半輩子的柳永,終於如願以償。  考中進士後,柳永被任命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做團練推官。後來又被定海曉峰鹽場鹽官、泗州判官、餘杭縣令等職。步入仕途的柳永,十幾年一隻任地方的小官。又一次,柳永進京辦事,他想走走後門,前去拜訪擔任宰相的詞人晏殊。晏殊問他:「你最近還在寫詞嗎?」柳永說:「是的,我和宰相大人你一樣,經常寫幾首詞消遣消遣。」晏殊很不高興地說:「我雖然也寫歌詞,但從不寫那些『針線慵拈伴伊坐』之類的格調低下的句子。」 柳永無話可說,黯然傷神地離開了。後來多虧詞人范仲淹關照,59歲的柳永,才晉陞為著作郎,去浙江餘杭當縣令,後又升任為屯田員外郎,所以後人又稱柳永為「柳屯田」。屯田員外郎等小官。

柳永在封建社會被當作有才無行的文人典型,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著實為他感到不平!柳永一生以生命求風情,用靈魂譜華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或許正是柳永一生的最好寫照吧!柳永的一生幾乎是在對仕宦的憧憬、追求與痛苦煎熬中度過的。在這個痛苦煎熬的過程中他對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唐、五代時期,詞只有小令。柳永創作了大量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他是李煜之後第二個分水嶺。我們應該紀念他。

柳永對詞壇的貢獻

柳永是宋詞發展史上一位標誌性的人物,他大量創製慢詞,改變了以小令為絕對主體的傳統體式;開創俚俗詞派,改變了以「雅」為絕對主體的傳統風格;創作主體介入,改變了以人物類型表現為絕對主體的傳統方式。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興旺發達,都需要一批為之嘔心瀝血的人,北宋時期,由唐民間曲子詞發展而來的詞體逐漸興盛起來。在這一過程中,柳永以畢生精力開疆拓土,功不可沒。他對詞壇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擇其要而言,可以稱之為「三變」。

變體——大量創作慢詞,改變了以小令為絕對主體的傳統體式

「長調產生於唐代,它的一部分是從大麴、法典里截取出來的,一部分來自民間」。敦煌曲子詞中也已有慢詞。但這種長調慢曲為數不多,文人詞作中更是鳳毛麟角。自晚唐至五代的一百多年間,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餘首,且成就不高,影響不大。柳永開始大量創製慢詞,真正開創了宋詞的新天地。柳永《樂章集》收詞206首,加上集外集6首,總計212首詞作,其中慢詞就有122首之多,將近60%,慢詞創作成為柳詞的基本樣式。

宋詞最重要的特點是抒情性。一般詩人文士對當時流行的市井俗曲偏見甚深,不願寫慢詞,以晏殊為代表的貴族詞人,更不屑於染指這種塵鄙俗俚的慢詞。而柳永卻摒棄文人偏見,大量地填寫和創製慢詞。與小令相比,慢詞長調具有更飽滿的音樂容量,能容納豐富的生活內容和藝術情節,柳永首創「以賦為詞」,成功地將辭賦的鋪敘手法用來作詞,開拓了詞學創作的新途徑——「屯田蹊徑」,創造了一套適合慢詞長調的表現手法——「柳氏家法」。

柳永之後,慢詞在張先的創作中被逐步採用,到了蘇東坡和辛棄疾,又創造性地「以詩為詞」、「以文為詞」,將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和現實批判精神寄於詞作,寫下了《念奴矯·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輝煌的慢詞篇章。柳永在形式上的奠基,為蘇、辛等人的突破提供了必要條件。兩宋詞壇,從柳永以後開始進入了一個以慢詞為主的新的歷史階段。

變風——開創俚俗詞派,改變了以「雅」為絕對主體的傳統風格

詞起於民間,但進入文人手中之後,詞走上了雅化的道路。唐五代詞,特別是第一位大力作詞的名家溫庭筠開創了婉麗綺靡的詞風,宋初詞壇亦然。柳永在詞的語言、結構與風味上,繼承、發揚了民間詞的俚俗本色,將詞引向市井街巷的廣闊天地,開創了宋代的俚俗詞派。

柳詞語言表達方式直白,如話家常,呈現出口語化、通俗化和大眾化的美學風範。如《定風波》:「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錦書無個。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這是以妓女口吻寫成的戀情相思詞,所以全篇用語都很通俗,沒有書卷氣和學究氣。柳永還常常採用副詞「恁」、「怎」、「爭」等,代詞「我」、「你」、「伊」等,動詞「看承」、「都來」、「抵死」、「消得」等,使整首詞語言淺近質樸,暢達貫通。

「雅俗本為二途,雅者凝重蘊藉,俗者淺近清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無可軒輊。宜在雅不厭俗、俗不傷雅、方為神品,故大家多二者兼之。」④柳永就是「二者兼之」的「大家」。柳永以後,無論是嗜「俗」嗜「艷」的詞人,還是追「風」逐「雅」的作家,其語言都不同程度地受柳詞的影響。

變意——創作主體介入,改變了以人物類型表現為絕對主體的傳統方式

變意,主要指表現方式和書寫對象的變化。柳永之前的詞,表達的情感主要是男歡女愛、離情別緒。到了柳永,這種表達方式發生了質的改變。

由人物的類型表現到自我表現。所謂自我,就是創作主體。唐五代中,敢於、勇於、善於表現自我的很是罕見。柳永在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他的羈旅詞、蔑視功名詞和部分戀情詞中均有表現。如他的《傳花枝·平生自負》:「平生自負,風流才調。口兒里,道知張陳趙。唱新詞,改難令,總知顛倒。……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廝好。若限滿,鬼使來追,待倩個、掩通著到。」「平生自負,風流才調」,八個字寫出了他一生的品性與形象。

由喻情寫作到直情寫作。古代文人寫自己的情愛大都採用了喻情手法。寫得是美人,說的是自己,常作美人芳草之喻。柳永詞一改舊風,表現的是一個「直」,追求的是一個「真」。《秋蕊香引·留不得》是一首悼亡詞,寫得更直白,更真切:「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彩雲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起頭寫「留不得」,撕心吶喊,響雲裂帛;結尾寫「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憂思深重。柳永的詞很容易尋繹出一條直抒心聲的主線,這正是柳永的首創。

由寫女性為主到男女平分天下。柳永之前的花間詞,是以寫女性為主體的,大多記述思婦懷人、女子傷春、相思離別之事。而柳永詞中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憶常京·薄衾小枕涼天氣》:「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流暢、自然地表現了詞人與所愛之人別後的刻骨相思和落拓風塵之感。此外,柳永還有一些蔑視功名利祿的詞,突破了情景交融的傳統手法。這些詞迥異於唐五代詞所敘寫的那種「春女善懷」的情意,表達的是「秋士易感」的哀傷,構成雄渾闊大、蒼茫凄涼的景象。

柳詞在創作主體介入方面的變化,對後世詞人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創作主體的介入,是自我價值意識的強化。柳永於《鶴衝天?黃金榜上》一詞中呼出「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的吶喊,自是一代才人的心聲,更是個體人格力量的覺悟。

柳永大量填寫慢詞並取得極大的成功,致使「東坡、少游、山谷輩相繼有作,慢詞逐盛」⑤;他大量創製新調,符合了人們的審美需求,所以「變舊聲作新聲,大得聲稱於世」;柳永詞俚俗淺近,易於被接受,使得「天下詠之」、「傳播四方」,開創了俚俗詞派;柳永詞在創作主體介入上的創新使詞真正成為表情達意的利器,蘇軾評價達到了「不減唐人高處」的境地。柳永的「三變」對兩宋詞壇的貢獻是獨特的,其創新精神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


推薦閱讀:

如何填詞(二)
斗膽為周杰倫新歌《不愛我就拉倒》重新填詞
【詞作進階】如何提升你的思維能力
學員作品 | 詩詞世界填詞班詞作三十三首
【古韻入門學堂】第二講 月懷玉帶我學填詞

TAG:填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