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玄法師原創:論宇宙緣起性空-佛教業力說

2015-10-22 .

佛法篇 · 佛教義理01集

  宇宙論,或稱宇宙學

  是對宇宙整體的研究,  並且延伸至探討  人類在宇宙中的  地位。

  現代宇宙學,已經是數學和物理學的代名詞,  藉助大型物理實驗和超級望遠鏡,依託現代天文學,數學研究宇宙深層次的原理。

  然而,德國哲學家 黑格爾

  認為宇宙論的研究,應該包括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恆性、有限性、規律性,以及探討人的自由和惡的起源。

  微言悅享在推出八個月,討論近二百集的人生與宗教問題之後,  聖玄深感應該由佛教哲學業力觀點,進一步探討佛教宇宙論的緣起性空說,  以期讓讀者了知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人的善、惡起源,  進而有能力超越有限性,臻至永恆的不生不滅!

  佛教對宇宙現象的描述,散見於大小乘的經論之中。  茲以大小乘分立之:

  1.《大樓炭經》:西晉 · 法立共法炬譯  2.《長阿含經》卷十八:後秦 · 佛陀耶舍及竺佛念譯  3.《起世經》:隋朝 · 睹那崛多等人譯  4.《起世因本經》:隋朝 · 達摩笈多譯

  1.《阿毘達磨大毗婆沙論》: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唐朝 · 玄奘譯  2.《阿毘達磨俱舍論》:  世親菩薩造,唐朝 · 玄奘譯

  1.《大方廣佛華嚴經》:  唐朝 · 實叉難陀譯

  1.《瑜伽師地論》:唐朝 · 玄奘譯  2.《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唐朝 · 玄奘譯  由以上完整「經藏」與 「論藏」的呈現,吾人了知: 佛教對宇宙現象的重視。

  佛教對宇宙現象的種種立論與描述,  離不開以」業力說」闡述「緣起性空」的宇宙現象與本質,  職是之故,」業力說」 與 「緣起性空說」可謂佛教宇宙說的二大支柱。  茲分別概說,如下:

  「緣起法則」是「原始佛教」(詳見《佛法小百科》,注一)  的基本立論,系釋迦牟尼佛所證悟出來的真理。  「法」

  泛指一切事物的 「存在」(being)與現象,  包括物質的與精神的,現存的和潛在的,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

  「緣」

  指必須依藉於他者謂之 「緣」。  至於, 「因」則是 「造」義、」親生」義。  《大毘婆沙論》 一百二十七稱:  」造是因義」,蓋 「因」能致 「果」,」因」者指能生, 「果」者指所生。

  」諸法因緣生」意指:  宇宙萬法之生起、存在,皆是憑藉因緣而有。  換言之,一切事物的生起,皆要有共生起的因素和條件。

  《大乘入楞伽經》謂:  」一切法因緣生」。  因緣生若由 「緣起」來解決,則《雜阿含》二九八經云:  「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足見,因緣生起,攝持一切。

  萬法緣起,又有四種不同的見解:  1.業感緣起:  這是小乘之主張,說一切萬法都是由於業力的感應而生起。  2.阿賴耶緣起:  這是大乘始教主張,說阿賴耶識含藏萬法的種子,一切根身器界,皆由其生起。  所謂」始教」,詳見《佛法小百科》,注二。  3.真如緣起:  這是大乘終教主張,說由於真如隨緣,才會生出萬法來。  所謂 「終教」, 詳見《佛法小百科》,注二。  4.法界緣起:  這是一乘圓教的主張,說遍法界的一切事物,有為無為,色心依正,過現未來,都盡成一大緣起。  所謂一乘圓教,詳見《佛法小百科》,注二。

  「性空」,  是指由因緣生起的一切個體生命,都是由下列所組成:  1.「四大」  (詳見《佛法小百科》,注三)-地、水、火、風  2. 「五蘊」  (詳見《佛法小百科》,注四)-色、受、想、行、識所組構而成。  既由多種因素條件所組成,則個體生命無法避免 「四相」 詳見《佛法小百科》,注五)  -生、住、異、滅,也就是呈現 「無常」義。  「性空」可藉 「三法印」 (詳見《佛法小百科》,注六)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的」無我」、」無常」概念來了解。  「諸行無常」,  意指:宇宙萬有在因緣和合下生起而存在。當因緣變異或離散時,原生起存在的事物也隨之變異或壞滅。

  凡緣生或緣起己預合緣滅或緣散的下場。  換言之,一切由因緣和合生起的有為法,生滅遷流,剎那不住,謂之無常。

「無常」,意指:事物不具有恆常不變的自性。

  職是之故,緣起性空的 「性空」系指因緣所生的 「法」無實體、無自性,在業力的遷流變化中,終因緣散而滅。  易言之, 「性空」指緣起所生之物無實相,性常自空,亦即無恆常不變的特定本性或自性。

  由前述的緣起性空說,吾人可以看出其推動的力量,來自 「業力」;  以下經文明白指出,因為業力不同,致使十方不同維度的空間,呈現不一樣的樣態。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七云:  「諸國土海種種別,種種莊嚴種種住,殊形共美遍十方,汝等咸應共觀察; 其狀或圓或有方,或復三維及八隅,摩尼輪狀蓮華等,一切皆由業令異。」

  上述經文明白指出各世界的變化不同,皆來自 「業力」。  《俱舍論》卷十三又云:  「世別由業生,思及思所作; 思即是意業,所作謂身語」,  此經文教導:  透過身語意三個管道造作各種不同的業,分精神層面與物質面二種作用力。

  佛教觀點主張色法(即物質類),與心法(即精神類)都是有為法,因此都是剎那變化,  但皆有其前因,往上追溯可達 「無始」(詳見《佛法小百科》,注七);  易言之,無始時,即有物質與精神所構成的宇宙,只是往後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在業力的作用之下,物質世間(即器世間)與眾生(即有情世間)都不斷變化,在不同的因素條件之下,呈現不同的宇宙現象,  這就是一種 「緣起」。

  綜而觀之,佛教主張宇宙萬象的依據是 「業力」,  而整個宇宙的變化,其基本原理不外是 「自性空」及 「緣起有」,  此二大原理,簡稱 「緣起」、 「性空」,這是佛法的二大支柱。  「心」 與 「物」,雖然互有影響,但二者性質不同。  因為,物質的特性是 「質礙」,而且 「佔有空間」;  而精神 (或是 「心」)的特性,則是明明白白的 「覺知」;  職是之故, 「心」,不能由 「物」 所產生。  取而代之, 「心」只能由 「前一剎那的心」所產生,因而產生 「相續的心」。  在心的相續中,心可以一直存在,不會突然消失而中斷,猶如在物質上有 「質能守恆」定律,  易言之,在質能變化中,不會質能二者同時變化成無。

  聖玄呈現本文,用以解說…心、物、宇宙的本來面目,  進而闡述:眾生不斷在生死中輪迴,不得解脫的原因,就在於未能正確理解心、物、宇宙的實相。  如何透過對心、物、宇宙實相的正確理解,因而有助於邁向終極真理-涅槃,  茲總結其核心觀點,如下:  1.輪迴,  來自造作之業力。  2.要脫離業力束縛,就得正確認清…心、物、宇宙的實相。  3.由近代科學觀點得知:  物質現象本身不能 「純客觀」存在,量子力學已證實其必然受觀測者意識作用之影響。  因此,心與物的宇宙雖然存在,在宏觀上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觀,但並非 「純客觀」的存在,  易言之,心、物二者是交互影響而呈現宇宙觀,這便是心、物、宇宙的真相。  4.吾人受業力束縛,猶如在暗室,誤繩為蛇而生恐懼;  當認清其本來面目之實相後,則恐懼盡失,身心得大自在。  5.行者,應當時時降低 「主觀」對心、物、宇宙的強烈主張及影響,  讓心時時處於放鬆狀態,則易進入 「定境」。  6.但如若執著於 「純客觀」的存在,則一樣會偏離其本來面目。  7.定、慧等持,方能正確洞徹心、物、宇宙的實相,最終證悟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

  一.原始佛教:  又稱根本佛教(Original Buddhism)、初期佛教(primitive Buddhism)、早期佛教(Early Buddhism),  這是部分西方部派佛教學者提出的概念,指稱釋迦牟尼創教及其弟子相繼傳承時期的佛教。  二.五教十宗:  華嚴宗將釋尊一生所說的教法,判為五教十宗,  五教是由法分出,十宗是由理分出。  五教者:  一、小乘教,  是教鈍根小機之法,但說生空,而未說法空,故又稱為愚法聲聞教。  二、大乘始教,  是出小乘,初入大乘的教法,雖說大乘,而未及究竟微妙的理性,故名始教,有相始教與空始教之分。  三、大乘終教,  是對大乘純熟的根機,所說盡理之教。  四、大乘頓教,  是說大乘頓悟的教門者。  五、一乘圓教,  是圓滿最上的教法,明性海圓融,緣起無盡,極諸法的體性者。  十宗者:  一、如小乘犢子、法上、腎胃、正量、密林山等部,說我法俱實有者,名我法俱有宗。  二、如小乘雪山、多聞、化地等部,說一切無我,而法體恆有者,名法有我無宗。  三、如小乘雞胤、法藏、飲光、制多山、西山住、北山住等部,說現在法有,過未法無者,名法無去來宗。  四、如小乘說假部,說現在法為假有,亦為實有者,名現通假實宗。  五、如小乘說出世部,說世間虛妄,出世真實者,名俗妄真實宗。  六、如小乘一說部,說諸法但有假名,無有實體者,名諸法但名宗。  七、如大乘始教的般若經中觀論等,說示諸法皆空者,名一切皆空宗。  八、如大乘終教的楞伽經起信論等,說示真如體性的教義者,名真實不空宗。  九、如大乘頓教的禪宗,絕諸言慮,直證真理者,名相想俱絕宗。  十、一乘圓教,說示圓滿具足萬德法界的教義,名圓明具德宗。  三. 四大  地大、水大、火大、風大。  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濕為性,火以溫暖為性,風以流動為性。  世間的一切有形物質,都是由四大所造,  如人體的毛髮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堅硬性的地大;  唾涕膿血,痰淚便利等是潮濕性的水大;  溫度暖氣是溫暖性的火大;  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  四. 五蘊:  蘊是積集的意思,  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色  就是一般所說的物質,變礙為義,是地、水、火、風四大種所造;  受  就是感受,領納為義,其中包括苦、樂、舍三受;  想  就是想像,於善惡憎愛等境界中,取種種相,作種種想;  行  就是行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動去造作種種的善惡業;  識  就是了別的意思,由識去辨別所緣所對的境界。  在此五蘊中,前一種屬於物質,後四種屬於精神,乃是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  五. 四相:  生相、住相、異相、滅相。  生相即由無而有;住相即成長之形;異相即衰老變壞;滅相即最終滅亡。  此生住異滅四相,遷流不息,此滅彼生,此生彼滅。  六.三法印:  意指: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  諸行無常:  意指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  諸法無我:  意指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  涅槃寂靜:  意指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  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  七.無始:可以有二意  其一、無有元始。  諸法皆由因緣生,因上有因,因因無始,如是展轉推究,一切眾生及諸法之原始,皆不可得,故云無始。  其二、無始,  亦指距今極遠的時間。

  添加聖玄法師為 微信好友的注意事項  為利於檔案的分類管理  1.請註明您的真實尊姓大名  2.請介紹您與聖玄法師認識的因緣,  例如哪位朋友推薦、  通過微言悅享,等  當以上二個條件同時滿足,  您將有機會成為「聖玄微粉」,  與聖玄法師在空中交流!  感恩閱讀與分享敬請關注新浪微博覺曦軒聖玄法師微信二維碼?
推薦閱讀:

【海濤法師弘法影音】----感覺自己業力很重怎麼辦? 放下不是什麼都不做
夢參老和尚 為什麼他信佛了還出車禍死亡?宿世善根深厚 遇到外境也會信佛法 宿世根性不厚遇到外境就會垮掉
引滿能招業力牽
胡因夢:揭示人的奧秘的業力占星學
【約書亞】如何超越二元性--業力周期的完成

TAG:宇宙 | 佛教 | 原創 | 業力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