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 「篤志經學」· 並四十名臣詩 橫幅 水墨綾本
行書 「篤志經學」· 並四十名臣詩 橫幅 水墨綾本
起拍價: 20000000.00~30000000.00
成交價: 23000000.00
年代: --
規格: / 橫批66×220cm;冊頁47×25cm
預展時間: 2012-10-25--2012-10-28
類別: 書畫
預展地點: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拍賣時間: 2012-10-28--2012-10-31
拍賣地點: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三層紫金大廳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拍品描述: 鈐印:康熙御筆之寶題籤:1.清聖祖扁額篤志經學四大字。長尾甲署。2.清聖祖賜額題詩冊 長尾甲簽贉。 鈐印:長尾甲印、雨山 附四十名臣恭賀詩冊二十開四十首說明:1. 四十名臣為田雯、徐潮、王鴻緒、李光地、杜臻、李振裕、李天馥、吳琠、王熙、查嗣韓、湯右曾、宋大業、張豫章、沈朝初、張英、陳元龍、胡會恩、王九齡、王者臣、查昇、李孚青、沈廷文、張廷樞、徐元正、李鎧、史夔、姜宸英、楊中訥、孫岳頒、汪霦、陳論、張廷瓚、徐秉義、顧祖榮、周金然、楊大鶴、王頊齡、曹鑒倫、徐嘉炎、顧藻。2. 據宋大業署款「康熙三十有七年戊寅九月日講官右贊善宋大業」,時為1698年;又據吳琠署款「恭頌御書賜韓侍郎篤志經學匾額」,受賞御筆者為韓姓侍郎。3. 此「韓侍郎」為長洲(今蘇州)人韓菼(1637-1704)。菼字元少,康熙十一年(1672)入國子監做監生,康熙十二年(1673)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修《考經衍義》百卷,歷官日講起居注官、右贊善、侍講、侍讀、禮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按語:康熙皇帝推崇儒學,力倡漢化,政治開明,君臣頗為融洽。本冊的主人因精於經史,曾得到康熙賞賜的『篤志經學』御書匾額,『龍章四字大如斗,珠輝玉映相盤旋。』在封建社會,這是莫大的榮寵。他將它複製了一個金漆掛匾,『金榜新懸在晝堂,雙鉤御筆供中央,』並請朝中同事前來共享這份榮耀,題詩作贊,集成了這本帶著熙朝輝光,富有廟堂氣息的冊頁。讀諸家題詠,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得到康熙恩寵的這位官員的姓氏,『學士昌黎後,』(見查昇詩)『獨有韓宗伯,時時溫室宣。』其姓韓是無疑的。『三殿擢第一,』(見宋大業詩)『青桂曾搴最上枝,』(汪霦詩)是說此人曾是當年會試的狀元。『長洲侍郎蓬山客,』『家住吳趨古道邊』(姜宸英)則是說明他的籍貫。而諸家一再稱呼他為『宗伯』為『侍郎』則點明了他的官職。而其職責在禮部:『典禮崇班簡命膺。』(王頊齡)考康熙朝蘇州狀元,精通經學,官至侍郎可稱之為宗伯的韓姓學者僅韓菼一人。菼字元少,別字慕廬,蘇州人。康熙十二年狀元,曾任禮部尚書兼掌院學士,通經史,文章負盛名。曾領修《一統志》、《平定朔漠方略》等書。史傳所載與冊中同朝諸公詩中透露的信息無不吻合。這個有幸得到康熙御賜匾額精通經學的朝廷命官即是韓菼想是不會有問題的。題詠者都是韓菼的同僚,其中有大學士吳琠、王熙、李天馥,禮部尚書張英,工部尚書李振裕,刑部左侍郎田雯,國子監祭酒汪霦,翰林院侍講學士王頊齡,翰林院編修查昇,總裁明史都察院御史王鴻緒,禮部侍郎佩文齋書畫譜總裁官孫岳頒,……金聲玉振,珠翠輝映,十分難得。聖祖題額「篤志經學」賜給的是時任禮部侍郎的韓菼。韓菼(1637-1704),字元少,號慕廬,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順天鄉試,尚書徐幹學取之遺卷中而成為舉人。次年春禮部會試,韓菼中會元(第一名)。四月殿試,其應對時務策中批評「三藩」,建議撤藩。讀卷大臣將其策文列入前十名之內,呈於御前。時皇上正籌劃撤藩,見此試卷大為讚賞,遂於卷首題「第一甲第一名」。韓菼遂中清朝第十四位狀元,時年三十七歲。狀元及第,立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起居注官,修《孝經衍義》百卷,旋奉旨編著《太極圖說》等。自此歷官:右贊善、左贊善、侍講、侍讀、禮部侍郎、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從步入仕途到四十三年(1704)八月死於任上的三十一年中,他曾兩次辭歸鄉里。第一次,康熙十八年為改葬父母,居鄉五年,二十三年八月回京,任禮部侍郎銜內閣學士負責詔告章奏之事;第二次,二十六年稱病乞歸,居鄉八年,潛心儒學經典之學。三十四年七月應詔回京補原官,充《大清一統志》總裁。兩個月後,升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三十八年,調任吏部右侍郎;三十九年,升禮部尚書。韓菼熟諳儒家經典,工於時文,深得皇上賞識。康熙曾說:「韓菼學問優異,文章古雅,曠古少見」,「所撰文章,能道出朕心中事」。四十三年八月,卒於禮部尚書任上,享年六十八歲。第二年,歸葬故鄉。朱彝尊題墓碑,方苞撰墓表。墓表道:公之生也,眾以為賢,而自視乃缺然;公之歿也,人為之悲,而樂其如歸。更千秋而萬歲。四十八年後,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加恩追謚「文懿」。有《有懷堂詩文稿》、《春秋左傳句解匯鐫》、《江陰城守紀》等行於世。韓菼自幼好學,嗜酒如命有太白風,為生員時,命途多舛,蹉跎日久,被革去過功名。幸遇刑部尚書徐幹學,見其文「狂者進取」大為讚賞,謂「此文開風氣之先,直盛世之音也。」隨即傳見,收為門生,帶之到京,科場連捷,一舉成名。其應制八股文,遂入範文之選,成為生徒學習的教材。韓菼早年在蒙館教書時,曾遭館主奚落,說他是「四等秀才,曉得甚事?」中狀元後,家門懸掛「四等秀才,一甲進士」門燈。本題冊是精美的書法結集,珍貴文物。清代翰林巨宦的書法常見,可是一次彙集幾十位翰林高官為同一件事題詠,且規格一致的則十分難見。翰林的字一向功底深厚,中規中矩,在毛筆書寫時代,這些作品也屬上乘,何況其中王鴻緒、湯右曾、查升、周金然、楊中訥、孫岳頒諸人,還是一時書法界之翹楚。如今不但毛筆廢棄已近百年,連書寫亦要漸行遠去,代之以鍵盤拼打,如此更顯本題詠集民族文化歷史記憶的特殊意義。不僅如此,題詠集同時也是珍貴歷史文化資料,從中可以體味清代君主風範,君臣關係,君主馭臣之術;官員的文化素養,詩文生活,社交圈子,朋黨派系等歷史場景。是了解官場生活細節的絕好素材。俗語講天威難測,君主幹綱獨斷,一向恩威並用。皇帝施恩於臣的方式很多,手書御制詩文、榜額之類作品作為賞賜,即是其中一種,清代諸帝尤喜如此已成慣例。譬如王士禛《香祖筆記》卷二記載:「康熙癸未(四十二年)五月十五日,朝退,御干清門,賜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御書扇各一。士禛得御制《虎丘》五言律詩一首,前有「暢春」小印,後有「康熙宸翰」。本冊題詠者當中也有多位得到過類似恩賜,如查升、胡會恩、徐秉義。御賜匾額與由此引起各官題詠,發生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秋天,眾多題者只有宋大業記錄了日期為是年九月;另有兩位記錄了韓菼當時的官職,一是杜臻「恭頌御書"篤志經學』四大字賜韓少宗伯」 (少宗伯系對禮部侍郎的雅稱);二是吳琠「恭頌御書賜韓侍郎"篤志經學』匾額」。如此可以糾正《清史稿》《韓菼傳》記為「四十一年十二月」的賞賜日期,以及御書為「篤志經學潤色鴻業」八字之誤。按清朝官場習慣,如果得到皇帝御賜匾額這樣的殊榮,家裡一定會立刻籌辦慶祝活動的,張燈結綵,廣邀親朋,自不用說。題冊應該是在一次聚會中完成的,不排除個別的是後續的。受邀前來的都是科甲精英,絕大多數曾經歷官翰林院,做過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之臣。當中沒有旗人,沒有武職,也沒有非進士出身的官員。從官位上看,上至正一品的大學士,下至七品的編修,其中徐潮、王鴻緒、徐秉義、顧祖榮與韓菼同科;李天馥與李孚青、張英與張廷瓚是父子;王頊齡、王鴻緒與王九齡為兄弟。從籍貫上看多來自江南人文之鄉,北方人較少。顯出韓菼在朝中的交往圈子的文化特徵。朝廷一向存在派系,俗謂朋黨,皇上雖然討厭官員私下交結,威脅君權,卻願意看到韓菼召集如此的慶祝活動,這並非是結黨營私,而是弘揚君恩,誠如沈廷文題詩所言「龍章來禁苑,鳳藻麗雕楹。仰矚天顏近,高懸寶墨榮」。「篤志經學」既是對韓菼專心致志於儒家經典的精神與成就的褒揚,同時也是對士子官員發出的號召,鼓勵讀書人專心研習四書五經。在傳媒技術不發達時代,類似的聚會題詠是很常用的口口相傳的傳播形式。皇帝恩情沒有世俗情誼那樣的永久性。韓菼雖深得皇上寵愛,但稍有不慎便會招至懲罰,康熙四十二年底,他生病乞請致仕。皇上不悅,馬上翻出昔日教習庶吉士時飲酒誤事的陳年老帳,批評他在朝廷議事時瞻前顧後,「所行甚為非體,殊不逮其所學。今稱病求罷,殊屬不合。著仍留任,嚴飭行」。次年四月韓再次乞辭,仍不準,最終死於任上。《清聖祖賜額題詩冊》長尾甲簽贉。長尾甲(1864-1942),字子生,號不隱,自號雨山居士。日本贊岐高松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來上海,任商務印書館編譯。西泠印社早期會員,與吳昌碩相鄰三年,談詩論道,交情深厚,1914年歸國。四十名臣簡介:題詠者四十人,按其自屬職名羅列如下,並分別附上人物簡介,以資說明:刑部左侍郎,臣田雯(1635-1704),字紫綸,一字子綸、綸霞,號漪亭,自號山姜子,晚號蒙齋,山東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進士,官至江蘇巡撫。有《古歡堂集》、《長河志籍考》、《黔書》等行於世。刑部右侍郎,臣徐潮(1647-1715),字青來,浙江錢塘人。康熙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官至經筵講官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乾隆初追謚「文敬」。總裁明史都察院左都御史,臣王鴻緒(1645-1723),榜名度心,後改名鴻緒,字季友,號儼齋,別號橫雲山人,江蘇華亭(今屬上海)人。康熙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工部尚書。曾任《明史》總裁,後居家自纂《明史稿》三百一十卷,進獻朝廷,得以刊行。王鴻緒精於鑒賞,工書法,「奄有魏晉以來諸家之長,揮毫落紙,人爭藏弆」。有《橫雲山人集》、《賜金園文集》、《史例義》行於世。工部侍郎,臣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號厚庵、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頭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乃清初著名理學家。深得康熙、雍正兩位皇帝寵信。康熙稱他「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 雍正謂之為「一代之完人」。曾奉敕編纂《性理精義》、《朱子全書、《周易折中》等書。又有《榕村全集》、《禮記纂編》、《朱子禮纂》、《樂經傳》等多種經學著作行於世。臣杜臻,榜名徐臻,字肇余、遇徐、慕徐 ,室名經緯堂、文星閣,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順治十五(1658)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有《粵閩巡視紀略》行於世。經筵講官工部尚書加四級,臣李振裕(1642-1710),字維饒,號醒齋,江西省吉水人。康熙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官至戶部尚書。有《白石山房稿》行於世。大學士,臣李天馥(1635-1699 ),字湘北,號容齋,安徽合肥人(榜籍河南永城)。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卒謚「文定」。有《容齋集》行於世。大學士,臣吳琠(?-1705),字伯美,號銅川,山西沁州人。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卒謚「文端」。有《思誠堂集》行於世。大學士,臣王熙(1628-1703),字子雍,順天宛平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卒謚「文靖」。編修,臣查嗣韓,字荊州,號墨亭,浙江海寧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編修。三十年充會試同考。三十八年九月主順天武鄉試,未及改官而卒。翰林院編修,臣湯右曾(1656-1722),字西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工行楷,遒媚似蘇軾。有《懷清堂集》行於世。日講官右贊善,宋大業,字念功,號葯洲,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工書,間亦作畫。司業,臣張豫章,原名張翼,字寄庭,號寄亭,江蘇青浦人。康熙二十七年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編修。歷充鄉試主考、學政之職。後死於國子監司業任上。左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臣沈朝初(1649-1702),字洪生,號東田,江蘇吳縣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侍讀學士。有《不遮山閣詩餘》行於世。經筵講官光祿大夫禮部尚書,臣張英(1637-1708),字敦覆、夢敦,號圃翁,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1667)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康熙十六年入直南書房,史稱「每從帝行,一時制誥,多出其手」。曾充《一統志》、《淵鑒類函》、《平定朔漠方略》等書的總裁。卒謚「文端」,有《聰訓齋語》、《恆產瑣言》、《文端集》行於世。長子張廷瓚,康熙十八年進士,入翰林,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次子張廷玉,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入翰林,官至保和殿大學士,為雍正朝名臣,軍機處創立之初,為軍機大臣,恩遇最隆。家族六代共出進士十三人,入翰林者十二人。日講官起居注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臣陳元龍(1652-1736),字廣陵,號干齋,廣野居士,浙江海寧人。康熙二十四年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編修,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乾隆元年卒,謚「文簡」。有《愛日堂文集》、《愛日堂詩集》行於世。大理寺少卿,臣胡會恩,字孟綸,號苕山,浙江德清人。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刑部尚書。有《清芬堂存稿》八卷、《賡揚集》等行於世。康熙曾御書「名文實政」匾額賜之。詹事府少詹事,臣王九齡,字子武,江蘇華亭人。王頊齡、王鴻緒之弟。康熙二十一(1682)進士,官至左都御史。有《文納山房集》行於世。翰林院檢討,臣王者臣,字元夑,山東沂州人,康熙三十年(1691)進士,歷官翰林檢討、福建鄉試副主考。翰林院編修,臣查升(1650-1707),字仲韋,號聲山,浙江海寧人。康熙二十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入直南書房多年,累遷至少詹事。書法秀逸,得董其昌神韻,小楷尤為精妙。康熙皇帝曾評價說:「他人書皆有俗氣,惟查升乃脫俗耳。」時人稱查升的書法、查慎行的詩、朱白恆的畫為「海寧三絕」。 有《淡遠堂集》行於世。編修,臣李孚青(1664-?),字丹壑,江南合肥人(榜籍河南永城),大學士李天馥之子。康熙十八年進士,時年十六歲,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父喪後回鄉不仕。有《野香亭集》行於世。修撰,臣沈廷文,字原蘅,號元洲,浙江秀水人。康熙二十七年狀元,授修撰。康熙三十三年,充任會試同考官。有《廣事同纂》、《廣居樓詩集》行於世。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臣張廷樞(?-1728),字景峰,陝西韓城人。康熙二十一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刑部尚書。康熙四十四年(1705),帝南巡,賜御書、冠服。雍正六年(1728),陝西巡撫西琳告張廷樞受賄,居鄉不法。詔逮赴京,死於遞解途中。乾隆時昭雪,追謚「文端」。有《崇素堂講稿》行於世。日講官起居注諭德,臣徐元正,字子貞,號靜園,浙江德清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工部尚書。有《清嘯樓草》、《鸞坡存草》行於世。翰林院侍讀學士,臣李鎧,字公凱,江蘇山陽人。順治十八年進士(1661),補知縣。康熙十八年,應「博學宏詞」科,列二等,授編修,洊至內閣學士。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臣史夔(1661-1713),字胄司,號耕岩,江蘇溧陽人。康熙二十一年二甲第一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官至詹事府詹事。翰林院編修,臣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號湛園、葦間,浙江慈溪人。與朱彝尊、嚴繩孫並稱「江南三布衣」。明末諸生(秀才),康熙十九年(1680)以布衣身份入明史館任纂修,康熙三十六年,七十歲始成進士,以殿試第三名授編修。越兩年為順天鄉試副主考,因主考舞弊,牽連入獄至死。有《湛園集》、《葦間集》、《海防總論》行於世。翰林院編修,臣楊中訥(1649-1719),字遄木,號晚研,浙江海寧人。康熙三十年(1691)進士,官右中允。擅長書法,尤工草書。孫岳頒(1639-1708),字雲韶,號樹峰,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康熙二十一年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善書,受知於聖祖,每有御制碑版必命書之。國子監祭酒,汪霦,字朝采,浙江平湖(今屬嘉興)人,寓居錢塘。康熙十五年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康熙十八年應「博學宏詞」科,列一等第四名,授編修,官至戶部侍郎。翰林院侍講學士,臣陳論,浙江海寧人,康熙三年進士 ,官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臣張廷瓚,字卣臣,號隨齋,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的長子。康熙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侍讀學士。康熙北征大漠,皆扈從。不幸先張英而逝。有《傳恭堂詩集》行於世。詹事府詹事,臣徐秉義(1633-1711),初名與儀,字彥和,號果亭,蘇州崑山人,徐開法之子,顧炎武之甥。康熙十二年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編修,官至吏部侍郎。有《培林堂書目》、《耘圃培林堂代言集》、《明末忠烈紀實》等行於世。徐氏兄弟三人時稱「崑山三徐」、「同胞三鼎甲」,兄干學康熙庚戌科探花,弟元文順治己亥科狀元。康熙四十三年秋,秉義告老還鄉。次年春,康熙南巡時,他隨同登玉峰,游徐家「遂園」。康熙御書「恭謹老成」榜額賜之。康熙年間,時評三徐為人,稱健庵(干學)大人君子;果亭(秉義)正人君子;公肅(元文)仁人君子。詹事,臣顧祖榮(?-1703),榜名張祖榮,字山容,號培園,浙江餘杭人。康熙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內閣學士。三十九年憂免。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加一級 ,臣周金然,字廣居,號廣庵,上海人。康熙二十一年進士,官洗馬中允。工書法,告歸時以平生所書進呈,聖祖制五言十二韻褒之。有《娛暉草》、《和昌谷集》等行於世。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修撰,臣楊大鶴,字九皋,號芝田,江蘇武進人。康熙十八年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諭德提督順天學政。有《香山詩鈔》行於世。翰林院侍講學士,臣王頊齡(1642-1725),字顓士,號瑁湖,晚號松喬老人,江蘇華亭人,弟鴻緒、九齡。康熙十五年進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卒謚「文恭」。有《世恩堂詩集》行於世。侍講學士,臣曹鑒倫,字彝士,號蓼懷,一號忝齋,浙江嘉善人。康熙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吏部侍郎署尚書。有《忝齋詩稿》行於世。學士,臣徐嘉炎(1631-1703),字勝力,號華隱,浙江秀水人。康熙十八年應「博學宏詞」科,列一等,官至禮部侍郎銜內閣學士,充《會典》、《一統志》副總裁。有《抱經齋集》行於世。學士,臣顧藻,字懿朴,號觀廬,江蘇崇明(今屬上海)人,康熙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工部侍郎。—李寶臣(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著錄:1.《支那歷代皇帝皇后親王書畫目錄》第89頁,黑澤禮吉編,上海別發公司,1919年出版。2.《欽定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御定淵鑒類函,卷二百二。3.《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曝書亭集,卷七十一。4.《欽定四庫全書》史部·職官類·詞林典故,卷四。5.《欽定四庫全書》集部·懷清堂集,卷九。6.《欽定四庫全書》集部·榕村集,卷三十七。7.《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文端集,卷三十四 。行書 「篤志經學」· 並四十名臣詩 橫幅 水墨綾本,起拍價:20000000.00,預出售價:30000000.00,實際成交價:23000000.00、目前狀態是(已結束)
推薦閱讀:
※【經學課堂】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第一百八十集)
※《團 契 生 活》講義----良友聖經學院
※易 經 漫 談--世界易經學會.國際易學研究院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學記18
※講講自己的故事,想想當媽的責任——摘自趙妙果道德經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