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送禮為何送如意?(圖)
如意又被稱為「握君」或「執友」,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吉祥物之一。歷來被人們視作祥瑞祈福的重要器物。由於其美好的寓意,後來逐漸成為宮廷中的重要擺設,清朝時期尤為盛行。如今,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如意就有近3000 件,而且幾乎全部是清朝時期的精品。
皇家珍藏的如意精品「如意」一詞源於印度梵語中的「阿娜律」, 是自印度傳入我國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銅、玉等材料製作。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成為帝王及達官貴人手中之物。在器型上,它與民間的一種俗稱「不求人」的撓癢用具相仿。最初如意的頭部呈現彎曲回頭之狀,被人們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後來,隨著玉如意的出現,人們將玉堅潤不渝的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使玉如意成為了具有中國吉祥文化特色的如意器物。到了明清兩朝,如意從實用品逐漸轉向了一種藝術陳設品,供人們欣賞娛樂。它的頭部所呈現出的彎曲回頭之狀基本不變,而柄端由原來的直狀改變為小靈芝形、雲朵形等多種形狀。頭尾兩相呼應,主體呈流線型,柄微曲,造型美觀且華麗。而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又以清朝時期居多,明朝雖有但卻並不常見。而今,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近3000件如意珍寶中,幾乎全都是清朝時期所雕琢而成的。雖然聽起來數目龐大,但當年清朝宮廷所珍藏的如意製品卻遠不止這個數目。毫不誇張地說,在宮廷的各個角落,都可以隨處看到它們的身影。無論是皇宮的寶座旁,還是寢宮的案頭桌几上,還是後宮嬪妃的手中,都有它們的身影。可以說,如意已經成為宮廷中的重要擺設與帝王后妃們手中所把玩的珍奇。在北京故宮所珍藏的宮廷畫作中,也隨處可見「如意」的身影。如《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與《乾隆雪景行樂圖》中,就有它們的出現。《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中繪畫的是清廷後宮妃子生活的畫卷。庭院內繁花似錦,爭奇鬥豔,只見一位秀美端莊的妃子,手持竹雕靈芝如意,觀賞著滿園盛開的美景。《乾隆雪景行樂圖》則描繪的是乾隆一家人在花園觀賞雪景時的情景。乾隆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正興緻盎然地觀看皇子們玩耍,而他的手中就握有一柄精美的玉如意,寓意著全家幸福如意。
不同圖案所代表的吉祥寓意清廷中所珍藏的如意,雖然材質樣式各異,種類也紛雜繁多,但是大部分的如意都是以靈芝、蓮花、雲頭、葵瓣為造型。其中,又以靈芝造型最為常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靈芝是一種長生不老的仙草,有著起死回生的功效。如《白蛇傳》中的白娘子為了救活自己的丈夫許仙,不惜以身犯險去盜取仙草的故事。這仙草便是靈芝。因此,在中國人的心中,靈芝也就成了長壽祥瑞的仙草,而把如意做成靈芝的形狀,則更好地體現了它所蘊含的各種美好寓意。除了這些蘊含著美好寓意的造型外,許多如意的身上還雕刻有許多帶有美好祝福的圖案。在北京故宮所珍藏的近3000 件如意珍品中,數量最多的是雕刻有象徵「福」、「祿」、「壽」、「喜」等圖案的如意。那麼,這些圖案又被寄予了怎樣的吉祥寓意呢?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桃子、佛手、石榴都被視為祥瑞的代表,也就是所謂的「多福、多壽、多子」。所以,它們常會被運用到如意的紋飾雕琢之中。如有的如意在三塊翠瓦之上,分別雕刻了桃紋、佛手紋與石榴紋,並且在中間書寫了一個「壽」字。而如意的周身則嵌滿了紅嫩鮮透的蜜桃,祝福的寓意一目了然。除了這些吉祥的寓意,有的如意上還會出現柿子的飾紋,因為「柿」的諧音等同於「事」,代表著事事如意的美好願景。有的如意頭部還雕琢了一對可愛的鵪鶉與黃澄澄的谷穗。因為「穗」與「歲」諧音,而「鵪」與「安」諧音,取其「歲歲平安如意」的美好祝願。有的如意頭部雕著五隻蝙蝠環繞一個大大的壽字,因為「蝠」與「福」諧音,這柄如意被叫做五福捧壽如意。有時,一柄如意不足以表達美好祝願,於是,便出現了九件一套的如意。如有套紅木嵌翠三鑲如意,共九柄,為一整套。因為,數字「九」與長久的「久」諧音,取其寓意為:天長地久,久久長壽。
宮廷必備的節日禮物被寄予吉祥寓意的如意,在中國古代宮廷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每逢重大的節日慶典,王公大臣與各地官員都要向朝廷進貢如意,以示國家的安康富強、萬事如意。另外,作為吉祥物的如意,在新皇登基、皇帝大婚、帝後生日等重要時刻,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禮品之一。如在乾隆皇帝六十大壽的時候,王公大臣們集體集資,進獻了用金絲編織的六十柄金如意,共用黃金42546 克。其中,有件三鑲銅鍍金螺絲如意,頭部、中間與趾部分別鑲嵌了翠瓦。而在這些翠瓦上分別雕刻著象馱寶瓶、龍紋與松枝,象徵著大清王朝的太平盛世以及恭祝乾隆長壽吉祥。在皇家內部,每逢生日也要互贈如意。如皇帝生日,家人要向他贈送如意;而皇太后生日,皇帝也要按照祖制進獻如意。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的時候,光緒皇帝向她進獻了一套九柄如意。而王公大臣不甘落後,也紛紛進獻。其中,有位官員竟進獻了一套八十一柄的如意,取其長久之意,以此恭祝慈禧太后長壽無疆。根據清宮內部的檔案記載,在慈禧太后大壽期間,光各式各樣的如意就收到了1000 柄之多。除了作為進獻的禮物之外,如意還是帝王賞賜外國使者與下屬的上等禮品。由宮廷製作的如意,除了一部分為宮廷內部需要外,還有一部分是分賞給臣子與外國使臣的,主要是用來籠絡人心,以示皇帝的恩寵。當時,如果哪位大臣能夠得到皇帝賞賜的如意,會被視為一件非常榮耀的大事。
推薦閱讀:
※清朝君主列表
※清朝的花盆底到底有多高?
※清朝前期擴張的動力是什麼?
※清政府為什麼選擇支持黃教而非其他藏傳佛教教派?
※清朝興也女人,亡也女人,二人經歷何其相似,但結局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