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自序
06-23
本書名人文精神之重建,又名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開新,乃表示我之所祈望,而非謂本書已將人類之人文精神當如何重建之一切內容及一切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開新之道皆說出。本書主要之目的,乃疏導百年來中國人所感受之中西文化之矛盾衝突,而在觀念上加以融解。此融解,乃依於我們之認識了:中國人文精神之返本,足為開新之根據,且可有所貢獻於西方世界。我們又看出西方人文精神亦已有且當有一返本以開新之運動,或人文精神之重建之運動。故此書定名為人文精神之重建或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開新。此書中所包括者,大皆曾分別發表之論文,在民主評論與人生二刊發表者尤多。若無該二刊編者徐佛觀張丕介王道三先生之督促,此諸文未必皆能寫出,今承他們允予重印,特先致感。 本書所集二十五篇文,除一篇外,皆來港五年中所著。寫時雖然非先有預定計算,但因有一中心問題與中心思想,約依諸文寫作之時間先後次序,即自然形成一貫的線索。配合起來看,便可使諸文所說之義,互相證明。如再加前節補充,亦可成一更嚴整之系統著作。但為保留每一文之獨立價值與啟發作用計,故改正之處不很多。大體尚保存其本來面目,寧使之終於未濟。使後之來者與我自己,有更進一步之道路可走。各文之內容雖不同,然皆有一些重複之話未刪。歌德曾說:「如真理不重複,則錯誤將重複。」我希望我所說的是真理,有些話是不能不重複的。 這些文章之中心問題,即百年來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之衝擊之問題。西方文化思想之最後一次對中國文化之衝擊,即來自俄國之馬列主義之徵服中國大陸。由追問馬列主義如何會征服大陸,即可引到對中西社會文化歷史之各種省察,以及世界未來之社會文化理想之方向的問題。在中國人之立場上說,即主要是中國未來社會文化之方向的問題,都是依於三中心信念,即:人當是人;中國人當是中國人;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亦當是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此三句話,一方向是邏輯上的重複語,真是簡單之至。然一方面,則我總覺此三句話,有說不盡的莊嚴、神聖,而廣大、深遠的涵義。這一切文化之和,都不能說到此三句話之涵義之億萬分之一。在此,任何人亦都可有更多的話可說。如果人要在此懷疑,另轉念頭,亦總是可能的。因而要對此懷疑者另轉念頭者,以言論加以答覆,亦是永說不完的。如果不懷疑不轉念頭,則當下即是。所以我之此十數篇文章,所說不足亦可,因確是不足,我亦未能答盡一切可能的懷疑;說是多餘亦可,因如果對此三句話,真能深信不疑者,則此一切話可亦是多餘。同時,對未感到我所感到之問題者,此一切話亦會成為多餘者。所以我在此不能不將我之此書各文之體裁與內容-即所論之問題,與我提示之答案的思想方向,略加說明。 二、 此書之文,自體裁方面說,大皆是通論體,而非專門的學術研究論文。此諸通論之文中,有數篇是轉偏於依冷靜的理智,從事於概念之分析者,如論真理之客觀性與普遍性、自由觀念之會通第一篇、政治民主與人文之關聯。其餘各篇,則大皆是根據一般歷史文化學術之知識,而討論各種問題,意在與人以思想上之啟發者。亦有二三篇是意存激發幸舞人之精神,而偏帶情感者,如人類之創世紀、宗教精神與人類文化二篇。故讀者亦宜或以純冷靜的理智去了解,或兼以同情的共感去了解。至於內容方面說,則此書分五部。第一部包含宗教精神與現代人類、科學世界與人文世界、理想的人文世界、說真理之客觀性普遍性。此四篇文皆我五年前初來香港時所寫,可謂本書之導言。此諸文皆意在提示一精神態度,思想觀點,指出我們之所當懺悔所宜嚮往。第一文宗教精神與現代人類,乃重在指出吾人須以宗教精神擔負時代之苦難,以求中西古今之人文理想之會通,以解除此苦難。第二文科學世界與人文世界,是說明人文世界之全體包括科學,然單純的科學的觀點,不能確立人文世界之價值。第三文理想的人文世界,乃是以第一人稱的口氣,說說我現想之人文世。此只是一主觀的嚮往,但尚說不上客觀的理論分析。第四篇則說明真理應有客觀性普遍性,乃是超特殊個人之主觀的,超階級政黨與民族偏見的。在此,我即一方指出馬克斯之以一切學術上之真理皆特殊階級之意識形態之誤;一方表示我們不能以個人之意見為真理,而應求公是公非的態度。我不以任意的思想為思想自由之目標,而以讓大家能共求客觀公共之真理,為思想自由之目標。故以政黨力量控制學術言說之極權政黨,固當反對,但以真理只是個人主觀意見,各人有各人之真理之說,亦足堵塞慧根,而不可為訓。我不能說我這些文章每篇皆表現客觀真理,但我總希望能接近不屬於我個人所私有之客觀真理。我常覺客觀真理之難得,自己之思想亦障時會走入歧途;常是走入之後,又再轉回。所以在有些地方,或比他人田想得更多,更曲折。如果讀者不具此求客觀真理的思想態度,並忍耐一些思想的曲折,則對本書將很難一一看下去。而且亦將不能辨別衡定我所言之是非。縱我所認識的是公是公非,讀者不能相信,因而對讀者莫有真實的好處。所以我決定把此文附入,雖然此文如自哲學眼光看並不很完備 三、 在確立整個人文的觀點及求客觀真實之態度以後,我們即進至第二部之四文。此中,第一文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較,乃自整個人文之觀點論中西文化。此文本為我七年前南京東方與西方一刊所作。此文以西方文化乃以宗教科學為本,而中國文化則融宗教於道德,以藝術居科學在西方文化之地位。中西文化之不同,是我一向所著重。我們須知不同不礙相通;亦正以有不同,而後有會通之工作當作,會迻以後亦未嘗不可和而不同。若中西文化為全同,則中西文化之差別,便只有進步與落後之別。通常人都由此以斷中國文人為落後。此說我絕不能承認。信此說者,恆不免歸於卑自賤,一切隨人腳跟,學人言語,便不能自作主宰,以提起向上精神。故我們必須知道中西文化之有不同,而各有所偏至。但此文所論極疏略,與我今之意見,亦略有出入。但此書中亦不能不有此一篇,故亦附入。 第二部二三四篇中國清代以來學術文化精神之省察,及西方文化精神之省察,乃分別論近中西文化之流弊或毛病之原何而來。我們承認今日是一天下大亂之世,不僅中國文化有流弊或毛病,西方文化亦有。我們今日中國所遭遇之禍害之根原,遠的姑且不說,近的則一方原於中國此三百年之學術精神之降落,一方原於西方資本主義帝國主義與極權主義之侵略。西方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之侵略與極權主義之產生,亦有其學術文化思想上之根源,即其學術文化思想之精神之降落。我之所以頗著重以學術文化思想之降落,說明我們所遭遇之禍害之根原,乃依於我們之強調學術文化思想之重要性。創造未來之人類社會文化,必以學術文化思想為先導。故反省一般社會文化之禍害之根原,亦當追尋到學術文化思想之精神之降落;我們乃知如果自根原上謀補救,而去創建開拓未來時代之學術文化思想。我在此二文中,追尋中國學術文化思想精神之降落,歸到清代以來學者精神之降落,與西方近代之人文主義理想主義精神之降落。由此而指出我們要救當今之弊,須再生清以前宋明儒者之精神,發揚西方之近代理想主義,與中西方人文主義之精神。此是求中西學術文化精神之返本。然此返本,則同時是求開新。融會中西方理想主義人文主義精神,與其文化思想,即開新的工作的始點。故在此部之最後,為人類之創世紀。此文即歸結於論我們當承人類之堙想主義人文主義精神,在今日唯物的極權主義之威脅下,抱一創世紀的理想。 四、 現代世界上的人多有融會東西文化之理想。但至少在我們中國人之立場,則須以中國文化為主為本。而在馬列主義征服中國大陸之際,我們更先有重新去講出中國學術文化之精神之必要。我們如何去講?此不能只是抱殘守缺的講,亦不能止於純當作歷史知識來臨講,更不能只是欣賞玩弄的講。而必須置於世界文化思想之前,與之絜長度短的講,並拿出自己的心肝來講。不能只是拘執文字器物講,而放開其意義來講。於是在本書第三部中,我先以一文論儒家社會文字思想在人類思想中之地位。在此文中,略論到中西社會文字思想中儒道墨法之思想,與西方之社會文化思想之四類型之相似處。而歸結於說明儒家思想之反法家,即反現代極權主義的意義。在此中,同時說明儒家之重全面社會人文,以家族統系、教化統系,政治統系並,而非以政治統制一切之思想,以袪近人以儒家思想只為統治者之工具之曲說。 第三部第二篇孔子精神與人格世界,是拙著孔子與人格世界(人文出版社)中之數節,一方略說明可敬愛人格之類型,一方說明孔子之人格之偉大。我在此論孔子人格之偉大,不是如過去論孔子人格者直接說孔子之人格如何如何,乃是透過人格世界中其他人格之精神之讚美,再進而論到孔子之人各。而孔子之人各精神之偉大,最主要的一點,即在能崇敬一切人格世界之人格,以持載人格世界人文世界。孔子之高於其他宗教中之聖者之處,在其不只有高明之天德,而且有博厚之地德。由此而說明我們當崇敬孔子,同時即當體孔子之精神,而崇敬一切人格世界之人格。故我們之崇敬孔子,並非封閉我們之精神於孔子之內。此封閉是不可能的。因孔子之人格精神本身,即是開拓的。崇敬孔子,正所以使我們能崇敬一切人格。崇敬孔子,亦正是所以開拓「我們崇敬一切人格之心量」。由此而尊孔,並非真罷黜百家,乃正所以涵蓋百家而持轉載百家。而崇敬百家或任一家者,亦當崇敬孔子。由此而在本原上銷除了一切迂固之儒只知孔子,不知其他,與輕薄少年之菲薄孔子的立論根據。 至於本部第二文中國先哲之人生思想,則主要是就孔子所開啟之儒家人生思想,與以一現代方式節講述。此中著重述中國儒家思想,依仁心以觀自然宇宙之生化,與具內在的和諧,乃不處處見矛盾鬥爭。並說明儒家人生思想重個人,又重個人仁心之涵蓋社會,並平等的表現於各種人倫關係中之平等慧與差別慧。這都是對照已流行於中國之西方人生思想,來烘托出儒家人生智慧之寬平廣大面。儒家這種人生思想,是經得起一切最現代的思想之考驗,而有千古常新之意義的。此文所謂雖頗嫌粗略,然讀者盡可循此用心,以達精微。此二篇所論者,頗與拙著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 (正中書局出版)第七、二章之一部分,內容相同。在義理上後者較完備。然此篇則譬喻較多,文章語氣亦較活潑輕鬆。讀者合而觀之可也。 第三部之最後一文,中國今日之亂之文化背景,是拙著中國之亂與中國文化之潛力(華國出版社)中之一段。此文之用心,在說明中國之固有之文化思想,現在雖然衰落,然仍有其潛力。中國百年來之亂,乃由中西文化之衝擊。此亂不僅是單純的由於中國人之不行,而是由於中國文化精神之百年來之亂,乃由中西文化之衝擊。此亂不僅是單純的由於中國人之不行,而是由於中國文化精神之好的方面,牽掛著中國之現代化。中國百年來之未能建立富強國家,使科學發達,政治民主,與馬列主義之徵服中國,皆由中國之傳統文化精神之好的方面,未與西方文化之好的方面相融合,而且相互牽掣抵銷其力量所生之悲劇。此不是泛泛的悲劇,而是真正的由善之衝擊而生之悲劇。由此便見將中國今日之亂全歸罪於中國文化之不當,亦見中國文化之不能復不當加以否定。同時亦說明了今日撥亂返治之道,乃在自覺中國文化之精神而認識此潛力。再求如何建立現代國家,發展科學,推行民主;並把支持馬列主義之在中國勝利之力量,轉化為積極的開拓中國文化之前途的力量。由此故知中國當前之文化思想之問題,乃在如何自作主宰的把西方傳來之科學知識、國家觀念、自由民主之觀念,融攝於中國之人文思想中,以銷除、融解由中西文化之衝擊而生的中國人思想上精神上所感之矛盾與衝突。一個人在思想精神中感有矛盾衝突時,行動決不能有力。而此矛盾衝突之銷除,只有求諸己,他人無法代勞。對中國當前之文化思想之樹立,一方是要承繼傳統之人文精神,一方是要開拓此人文精神,以成就社會人文之分途發展。由此即可自覺的建立科學為一獨立之人文領域。由社會人文之分途發展而各種社會人文組織,即可為民主自覺之實現的條件,同時為富強的國家之社會基礎。如此而見吾人之接受西方觀念,正所以完成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此方是立本以成末之事,而非忘本以徇末之事。此即本書第四部之諸文之所以作。除此諸文外,讀者亦可參看拙著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最後論中國文化之創造三章。 五、 第四部第五部諸篇,同是意在疏通中西社會文化之一些觀念上理想上之隔閡,而顯其可互相證明與互相補足之處。第四部第一篇,是本我們對中國文化精神與人生思想之體悟,而根於一自作主宰之精神,以論我們當如何接受西方之文化思想。在此中,我指出我們應在西方近代思想中,兼重英美型之思想與德國型之思想。而在整個西方思想中,則當兼重近代精神與古典精神。於西方思想外,吾人復不當忘自己之文化思想。此是使我們成為對西方各家各時代之文化思想之觀察者了解者,而不為一時代一國所囿,以補救百年來中國智慧分子接受西方文化之態度之弊。以下五文,則分別就自由民主和平悠久四種理想,加以論列,而皆是通中西之古今來講。在自由觀念之會通上中下三篇中,我先分析八個自由之觀念,然後再看西方文化思想中,由希臘至今所重之自由之種類。最後再以孔子思想代表中國,看其是否具有西方之自由之觀念。在此中我們指出孔子為仁由己之自由義,可原則上涵蓋持載其餘七種。再論中國所缺之自由權利之觀念何以亦可補足。在些中,我們之論自由是連接於人文之觀念以論,不局促於西哲中一家一派之言,而把西哲一家一派之言,安置於吾人所立之觀念系列中。 第四部第五篇政治民主與人文之關係,第六篇中西社會人文與民主,亦是將民主政治與社會人文處處扣緊來講,而不空頭論民主政治。此中,我注重說明中國過去之缺乏民主政治制度,非決無民主精神之證。其缺民主制度之原因,從社會文化方面說,乃在中國文化不似西方文化之為多元而多衝突,緣是而缺西方式之並立相抗之社會團體組織。而中國今後之民主制度之建立,則系於直接由中國過去之重整全之人文修養之精神,與儒家之重全面社會人文之精神,以開拓出此後之分途發展之人文世界,並求各種人文領域中之社會團體組織之有力。此一方是融攝西方民主制度於中國政治,一方亦即中國文化政治自身當有之一發展。 自由與民主之理想,雖可在中國文化思想中求其根據,然此要為西方文化思想所最重視。吾人乃受西方思想之誘發,而真知自由權利之保障之重要,民主制度之重要。於此吾人當感謝西方文化思想之傳入者。而吾人所以可以還報於西方之社會文化之思想,則為和平悠久之社會文化理想。此乃中國身最重視社會人文之理想。天下之和平與人文之悠久,實現於中國之歷史者,亦較為顯著。西方文化思想中,倡和平者固代不乏。然其文化中之衝突與歷史上之戰爭,畢竟較中國為多。歐洲面積比中國大不了許多,迄今四分五裂,可以為證。而其歷史上第一流之哲人,對天下和平與人文悠久之智慧,皆有所不足。我在第五部西方文化與悠久和平,及西方哲學精神與人文悠久人類和平二文中,即謂,西方文化中對此二問題,尚不知所以解決之道,並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之思想為證,一加討論,以見其哲學思想,尚不足為天下太平人文悠久理論基礎之處。此部最後二文,即遍返而略論印度中國之寬宏博大的和平悠久之智慧所自生,及中國思想與社會文化中之致太平成悠久之道。 民主、自由、和平、悠久是人類人文社會之四大理想。除此以外,如平等、公道、安全、功利、福利等理想,在本書系統中,可說是次要。此等理想,亦可由民主、自由、人生價值及人文價值之概念,所引申出,而包涵於其中。民主即包含政治上之平等。民主亦依於人格之平等。而人格上之平等、政治上之平等,即當引申出生存權利之平等、經常上機會之平等及人文之創造與享用之平等。而公道則是求「能得」與「應得」之相當。如人工作之價值有差別,而應得有差別,似為不平等。然以差別報差別,仍為一平等。公道乃可涵差別之平等。安定乃所以保障人之自由權利,求安定亦即人之自由權利之一種。至於所謂功利福利者,亦不外由權利之運用,而實現一人生價值人文價值,達某一目的得某一效果,感快樂滿足之謂。直用此二名而倡功主義福利主義,乃未達本源之思想,為本書所不取。但我們可說,欲天下太平,則社會必須有公道平等,欲人文悠久,即須有安全,而有正當之功利或福利之目的之達到。故平等、公道、安全、功利、福利等,亦可包於和平悠久之理想之中。民主自由和平悠久之四理想中,民主是政治的,自由是社會的,和平是國際的天下的,悠久是通古往今來的。民主自由和平,是今日之為生民立命之道,和平而悠久即兼為萬世開太平。至於橫渠先生所謂為天下立心,則宜當自宗教說;為往聖繼絕學,則在乎教育與學問。但今日言學問,當不限於往聖之仁義道德之學。科學、藝術、文學、哲學,皆是專門之學。人類人文世界之全幅開展,必當兼包含宗教科學藝術文學哲學之大盛。宗教求神、科學求真、藝術求美、文化求誠、哲學求慧。神真美誠慧,皆可分別成一純粹的文化理想,與民主自由和平悠久等並列。而我們講中西文化理想之融通,亦尚有種種關於宗教思想、文學、科學、藝術,及專門哲學思想之融通等問題。這都是可以分別討論的。但只就社會人文之理想來說,則民主、自由、和平、悠久已足夠。人類社會有民主自由、和平、悠久,然後個人之宗教藝術科學文學哲學之創造,乃可日進無疆。而個人之宗教藝術科學文學哲學之創造,亦即所以成就社會人文之民主、自由、和平、悠久。所以我們亦可暫不對這些問題,單獨分別討論。而留俟他書或他人更端另論。至於本書最後一文則為總論中西學術之歷史發展之三階段,以見吾人今日對中西學術持平等觀之可能,並暗示二者之融通之可能。此文可略補方才所言此書所未備之方,堪為本書之後殿。至於附錄中之幾篇短文,則可作本書之餘論看。但此諸文較本書正文為簡單明了,青年朋友亦可先看。 六、 本書五部之宗旨及關聯,即如上所述。本書雜論中西之文化思想,總不免掛一漏萬。但是中心思想,則依於人當是人,中國人當是中國人,現代世界的中國人亦當是現化世界之中國人之信念。我認為不僅人當自信是,即上帝亦不能不望人真是一人。不僅中國人當自信是中國人,西洋人真愛中國者,亦不能不望中國人像一中國人。不僅生於現代世界的中人,本書一切文章,皆本於此三信念而任。不過偏重在由第一信念以說第二,由第二以說第三。故第一信念尤為本書之核心。而論列之方式,則大皆取間接一層之方式。如論現實,則追到理想。論現在,則回溯到過去。推尊孔子,則先推尊他人。論中國,則先說西方。然後由理想回到現實,由過去述至當今,由推尊他人以推尊孔子,由西方再返至中國。此種間接一層論列之方式,幾貫注於本書各篇中。因我覺不如此間接一層,則推拓不開,而一切對照不顯。對照不顯,則所論者之價值,不能凸出。然一切義理,要間接一層,推拓開說,從對照上說,則恆不免鼓盪氣機,不能親切平易近人。我亦未嘗不知,對許多義理以親切平易近人之口氣說,有時可更使人感發。這使我自己,有時也厭棄本集中許多文章。但是要盪除偏見,振刷人心,則本書方式之文章,亦不可少。故仍與以付印。 為使讀者更能了解本書之內容計,我再總結上所說,提出幾項我特別著重之點。此諸點是與數十年來一般時論不必一一皆同的。 (一) 本書著重的,是說正面的話,而不重說反面的話。本書在反對任何思想主義時,同時必要正面的想: 以什麽代替之?即墨子所常想之問題: 「既已非之,何以易之?」 (二) 本書之目光,總希望能照顧到一問題之全面,並對古今中西之思想,平等加以萬。而論其是非高下,則本諸理性。其求全而得偏,與是非不當之處,自甚多。但此乃篇幅之所限,個人學力之所限,與德量修養之不足,而非心之安。我希望人能指其錯誤而補其所不足。 (三) 本書尊重科學在文化中地位,而不以科學在文化居唯一最高之地位,亦不取一專門科學中之理論以評論人文。 (四) 本書肯定宗教精神之價值,並以儒家之人文精神本包含亦當包含一宗教精神。 (五) 本書論民主自由,必連社會人文論。本書之根本概念或高級概念,乃人格世界、人文世界、社會人文、人文價值、人格價值之類。民主自由之概念居第二位。但在實際之民主自由之政治事業中,以民主自由為第一位之概念亦可。 (六) 五四時代,以科學與民主衡定中西文化,本書則以人文世界包括科學與民主,以人性人格為人文價值之本原。本書不空頭言民主與個人自由,而連人文價值或人格價值言個人,連人文價值社會人文組織之發展,以言民主自由之何以為應當,與其實際實現之必須條件。 (七) 本書以中國之當前之災難,乃由中西文化之衝突、中國文化之缺點與流弊,乃西方文化之缺點與流弊混合之所生。中國人之成此悲劇之主角,不能專責他人,亦不能專責自己。 (八) 本書承認百年來西方帝國主義資本主義之侵略對中國人心之重大影響,同時著重說明,中國民族之求頂天立地的獨立於世界,乃其深心中最大之要求。我並以為許多善良的人,其參加中共,寄望於中共,而信馬列主義,自下意識中說,正是由欲以「否定此侵略之思想」,否定「西方之此侵略」,而達以子之矛政子之盾之效果。此種善良之人思想之錯誤,在不知唯物的馬列主義,根本不能正面的成為中共學術文化之指導原則。又不知在政治學術文化思想上,隨人腳根,學人言語,不能自作主宰,則中國民族永不能真頂天立地的獨立於世界。一個人未有意識精神不獨立,而身體能獨者。一國家亦未有學術文化思想上不獨立,而國民經濟與現實政治上能獨立者也。故反共而不求學術文化思想之獨立者,亦為於書之所反對。 (九) 中國之復興,首賴知識分子在學術文化思想上之自作主宰之氣概之建立。此自作主宰之氣概,不礙對先聖先賢之崇敬,亦不礙處心學他之長。自尊、尊人,與尊聖賢人格,乃三事一心。凡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必不能真知其一。 (十) 本書肯定中西文化之不能同之價值,亦肯定中西近代之學術思想之價值,且肯定近代以前典學術文化精神,足補當今之弊。故暗示一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以開新之道路。人類之創世紀,不僅系東西人文精神之會通,亦系於近代精神現代精神與古典精神之融合。此方為世界性之真正文藝復興。與此人類文化之遠景言,本書只有引而不發之暗示,而未嘗具體加以描摹。因此系於人類共同之創造,而非任何人所能機械的預定者。本書論西方文化者,在份量上與論中國文化者,亦不相稱。故本書又名為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開新,乃表示我之所祈望與本書之所暗示者而已。此即如此序之篇首所說。我之此書,不希望他永遠流傳。希望人了解之而見諸行事,或著出更好的書,因而此書將被忘掉。一個穀子若不腐爛,亦不能生更多之穀子。我希望讀者讀本書,要在心知其意之後,涵蓋之而超越之,以求有進一步事業上學術上的創造。而不要只停在此書所說。因我自己亦不願停於此。我以後亦擬少寫此類之文章,仍回到比較切實的學術工作。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先將五年前所寫之較富理論性之人類文化之道德理性基礎一書,加以整理出版。故此集之付印對我個人工作,或亦是一段落。在我今日以前所發表一切談一般社會文化問題之文章,此集未收者,皆一律作廢。原文與此集有出入者,亦以些集為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精神分裂症新見解
※匠人精神| 美國盆景作家Ryan Neil
※海明威為什麼要自殺?
※十幅精神癲狂的世界名畫,最後一幅讓人尖叫!
※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哪個更可怕 精神出軌PK肉體出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