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經典,小兒推拿動圖大全,媽媽再不用為寶寶發燒揪心了!
作為中醫一種傳統療法,小兒推拿被廣泛應用在兒科護理之中。臨床治療時,小兒推拿主要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法對患兒身體的特定部位進行推拿,以改善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特徵。
在病症治療與護理的實際應用中,小兒推拿主要用來治療小兒發燒、腹瀉、遺尿、咳嗽、便秘等疾病。特別是小兒發燒多以外感為主,如果孩子僅是低燒癥狀不妨試用一下推拿手法,不僅方便,還不用擔心藥物的副作用。
1,補肺經/清肺經
穴位:肺經(肺金)
方位:幼兒無名指掌面
手法:
(1)補肺經:一隻手捏住幼兒的手掌,以另一隻手大拇指在幼兒無名指指面旋推,次數以200~400次為宜。
(2)清肺經:一隻手捏住幼兒的手掌,以另一隻手大拇指自幼兒無名指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次數以200~400次為宜。
應對癥狀:補肺經/清肺經對於幼兒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病症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
2,清天河水
穴位:天河水
方位:幼兒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手法:用一隻手握住幼兒的手掌,再用另一隻手的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推拿次數為100~500次。
應對癥狀:臨床應用中,推天河水主要針對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諸多熱證,其中尤對幼兒發熱癥狀有著比較好的功效。
3,開天門100次
穴位:天門(攢竹)
方位:自幼兒兩眉中間至前髮際呈一條直線。
手法:用雙手輕按幼兒頭頂,兩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髮際,直推的次數約為30~50次。
應對癥狀:開天門主要針對幼兒感冒發熱,頭痛,精神萎靡,驚風等癥狀。在臨床應用中,開天門對於幼兒頭痛病症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4,揉太陽(按揉眉梢後太陽穴)100次
穴位:太陽穴
方位:位於幼兒兩眉梢後凹陷處,中醫經典中也有左為太陽,右為太陰之說。
手法:以雙手兩拇指或兩中指端分別在幼兒左右兩個太陽穴同時揉動,其中向前揉為補,向耳後揉為瀉,輕柔次數為30次左右。
應對癥狀:揉太陽穴對於身體多種不適均有很好的臨床效果,且尤對外感發熱,頭痛頭暈等癥狀有特效。
特別叮囑:
臨床診治中,幼兒的體質,病情均有差異,幼兒選用推拿手法診治時必須得結合時令、氣候和病情表現的差異加以辨別診治。如果幼兒推拿一段時間後效果不佳,父母一定要帶著寶寶及時地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小兒發燒多以外感為主,父母應該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地給孩子添減衣服,預防感冒。其實,發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癥狀。幼兒出現發燒癥狀是在提醒父母幼兒的身體可能有疾病出現了。
關於小兒風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風寒感冒癥狀:小兒風寒感冒多伴有如下癥狀,發熱輕,無汗,頭痛,四肢關節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質淡,苔薄、白。
常用推拿手法:
1,重推三關穴500次
2,揉外勞宮100次
穴位:外勞宮(外勞)
方位:幼兒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
手法:幼兒手掌握住、前伸,父母一隻手托住幼兒手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或中指端揉按外勞宮,揉按次數約為50~100次。
應對癥狀:揉外勞宮是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主要針對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腹瀉,腸鳴等病症。
3,雙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方位:在幼兒背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
手法:幼兒背對父母,父母用兩手的拇指與食指相對用力捏拿肩上大筋,也就是俗稱的拿肩井,捏拿次數以5~10次為宜。
應對病症:拿肩頸主要針對感冒,驚厥,肩背部疼痛等病症。
4,食、中指揉二扇門50次
穴位:二扇門
方位:位於幼兒手背中指根兩側凹陷中。
手法:推拿時,幼兒手心朝下,父母以兩手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需要注意的是,揉時要稍稍用力,速度稍快為好。
應對癥狀:掐揉二扇門主要針對小兒驚風,昏厥,身熱無汗等癥狀,在推拿過程中,父母要注意對力道的拿捏。
小兒風熱感冒的穴位按摩
風熱感冒癥狀:小兒風熱感冒多見發熱較重,微惡風或惡寒,咽痛,口乾,有汗,面赤,鼻塞,流黃涕,咳嗽痰黃,舌邊尖紅,苔薄黃。
1,清肺經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清肺經
應對癥狀:清肺經對於幼兒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癥狀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
▼清天河水
應對癥狀:清天河水主要適用於幼兒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諸多熱證。
2,按揉大椎穴1~3分鐘
穴位:大椎
方位:在幼兒第7頸椎與第1胸椎棘突之間。
手法:推拿大椎穴,父母應以中指端按揉大椎穴,或用拇指與食、中、無名等指作對稱用力,捏擠大椎。其中,按揉約100~300次,捏擠10~15次。
3,拿肩井3~5次
應對病症:拿肩井臨床多用於小兒感冒,驚厥,肩背部疼痛等病症的診治。
4,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豐隆穴各1分鐘,推小橫紋100次,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方位:位於幼兒胸骨上窩正中。
手法:父母可用用拇指或中指按揉幼兒天突穴,按揉次數約為15~30次。
應對癥狀:按揉天突穴對於小兒咳嗽氣喘,胸悶,噁心,嘔吐等有不錯的效果。
穴位:豐隆
方位:幼兒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脛腓骨之間。
手法:父母可以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單次揉豐隆穴的時間約為1~3分鐘。
應對病症:臨床主要適用於小兒痰多,氣喘,胸悶等病症。
穴位:小橫紋
方位:在幼兒掌面小指根下掌紋尺側頭。
手法:父母可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見上圖。約揉100~300次。
應對病症:小兒氣管炎,百日咳,肺炎等病症宜施用揉小橫紋的手法調理。
穴位:膻中
方位:幼兒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手法:分揉法和推法兩種。其中,揉用中指端按揉,約揉50~100次;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約50~100次。
應對病症:揉檀中穴/推檀中穴主要應用於小兒胸悶,咳喘、吐逆,心悸等病症。
6,小兒高熱驚厥者,加清肺經300次,清心經300次,推湧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經(心火)
方位:中指掌面。
手法:
①補心經:在小兒中指面作旋推,見中圖,約補100~200次。
②清心經:指尖向指根直推,見下圖,清100~300次。
應對病症:補心經/清心經主要適用於小兒高熱神昏,煩躁,夜啼,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病症。
穴位:湧泉
方位:位於幼兒足掌心前1/3與2/3交界處(可參考下圖)。
手法:用父母一隻手托住幼兒的腳,另一隻手的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也就是俗稱的推湧泉。推湧泉次數以100~500次為最佳。
在托住幼兒腳掌的同時,父母也可以用另一隻手的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俗稱揉湧泉,揉30~50次。
應對病症:湧泉穴的推/揉對於小兒發熱,嘔吐,腹瀉,五心煩熱等癥狀有特效。
小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食欲不振者,可以加揉板門100次,摩中脘3分鐘,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
穴位:板門
方位:位於幼兒掌大魚際部。
手法:幼兒手掌前伸,手心朝上,父母可用一隻手托住幼兒的手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端在大魚際中點按揉,約揉200~400次。
應對病症:按揉板門穴臨床主要應用於小兒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積滯,阻瀉,腹脹等病症的診治。
穴位:中脘
方位:幼兒臍上4寸(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
手法: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幼兒穴上揉,約揉2~5分鐘。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在幼兒穴位上摩,約5~10分鐘。
主治:臨床多應用於小兒泄瀉,嘔吐,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病症的診治。
穴位:足三里
方位: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手法:用拇指端按揉。約1~3分鐘。
應對病症: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泄瀉,便秘,四肢無力等。
如果幼兒流鼻涕,咽痛等癥狀較為嚴重,可以採用如下手法:
(1)點揉風池穴1分鐘;
(2)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
其他小兒推拿手法:
穴位:虎口(合谷)
方位:幼兒拇、食兩指之間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點邊緣處。
手法:父母可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對稱拿之。約拿3~5次,揉100~300次。
應對病症:臨床主要應用在小兒風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穴位:太陽
方位:在兩眉梢後凹陷處。有左為太陽,右為太陰之說。
手法:父母可用兩拇指或兩中指端分別在左右兩太陽穴上揉動。向前揉為補,向耳後揉為瀉,約揉30次左右。
應對病症:臨床多應用於小兒外感發熱,頭痛,頭暈等病症。
如遇小兒高熱癥狀,可用如下手法:
(1)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經300次;
(2)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方位: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線。
手法:父母可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稱推脊柱,約推100~300次。
應對病症:主要適用於小兒脫肛,便秘,泄瀉等病症。
穴位:脾經(脾土)
方位:拇指橈側面。
手法:
①補脾經:使幼兒拇指微屈,父母可用一隻手托住幼兒的手掌,另一隻手以拇指面沿患兒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
②清脾經:父母可用一隻手托住幼兒的手掌,另一隻手以拇指面在小兒拇指面上直推,見下圖。約推100~300次。
應對癥狀: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四肢無力等。
特別提醒:以上這些小兒推拿療法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切勿盲目使用。如癥狀過於嚴重或手法施用後效果不佳,需要儘快將患兒送醫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推薦閱讀:
※胃癌早期有什麼癥狀?
※澳洲漫漫學醫之路!學什麼?去哪學?什麼樣?
※谷歌推出新搜索服務「Talk to Books」;城市化進程加劇了病毒傳播 | 播報
※徐曉冬斥中醫如狗屎,中醫真的是偽科學?
※什麼是胸膜炎?有什麼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