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神—以恬愉為務_大中華健康網

這亦是《黃帝內經》里提出的精神養生的一條重要原則。恬,安靜也;愉,即愉快、樂觀、開朗;務,任務。「以恬愉「為務」,是說人們一定要以精神樂觀為任務。事實證明,精神樂觀是健身的要素、長壽的法寶。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說:「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 歲。」這裡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以恬愉為務」的結果是「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歲」。《證治百問》里也說:「人之性情最喜暢快,形神最宜煥發,如此 刻刻有長春之性,時時有長生之情,不惟卻病,可以永年。」我國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是著名的長壽之縣,那裡的長壽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樂觀開朗。古 往今來的老壽星,無不是笑口常開的樂觀者。那麼,為何樂觀者長壽呢?大思想家孔子在《論語》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黃帝內經》里解釋說:「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說明精神樂觀可使人體營衛之氣運行正常,氣血和暢,生機旺盛,從而身心健康。 《黃帝內經》又認為樂觀與心神的關係較為密切:「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其意為:樂為心主,出自膻中,心神舒暢,樂意外達。除此以外,中醫養生 學還認為,喜樂與宗氣的功能攸攸相聯,如《延命金丹》里云:「凡欲身之無病,必須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思,不貪嗜欲,不著迷惑,則心君泰然。」 說明只有心神正,宗氣行,喜樂才能表現於外,心君則能不著迷惑。清代有首《祛病歌》非常耐人尋味,歌云:「人或生來血氣弱,不會快樂疾病作,病一作,心要 樂,心一樂,病都祛。心病還須心藥醫,心不快樂空服藥,且來唱我快活歌,便是長生不老葯。」此稱「快樂祛病法」。這種快樂祛病法,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精神樂觀還能治病養病。那麼,怎樣才是正常的樂呢?先看樂觀的具體表現。《實用中醫保健學》一書中有較為詳細的描述,現摘錄於下:樂觀的表現分作情緒上的樂觀和意志上的樂觀,情緒上的樂觀主要表現在氣色、言語、行動、眼神和意識等方面。形於色。人體心情舒樂,氣和志達,則氣機暢流,血脈和利。外觀面紅膚潤,氣色含蓄協調,精神煥發,舌體紅潤光澤附有薄白苔。樂於言。言為心聲,心神喜樂,則言必出於外。心神舒暢,氣機和調,宗氣充足,呼吸均勻,必然會語言準確,流利清楚,語調柔和,悅耳動聽。此謂:喜感於心,聲必欣悅;樂感於心,言必舒暢。行於動。神樂則五官四肢欲動。心神司位,氣血各主,肌肉豐健,筋脈舒利,技巧自出,敏捷靈活。故表現出喜樂自然,談笑風生,口有言,手有勢,足有舞。此乃一樂生百趣。彰於目。目為心靈的窗戶,傳神的靈機。心神昌樂,五臟有藏,精氣上榮,則目光炯炯,黑白分明,啟閉自如,默默傳神,皆為悅愉的表現。著於識。心神樂則心思有序,精神不亂,意識清楚,思維敏捷,善於分析,遇事不慌,主意多,辦法好,工作效率高。意志上的樂觀表現深邃,如意志堅決,以苦為樂,常知足,善處事等。意志堅,是精神意識樂觀的突出表現。大腦清醒,信念堅定,方向明確,百折不撓,有奮鬥到底為事業獻身的決心。行動上,表現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苦為樂。此為意志樂觀的又一表現。有遠大理想,並孜孜以求,為實現美好的理想,不怕一時生活的艱辛,或嘗皮肉之苦。且能以苦為樂,奮發進取。常知足。古人說知足常樂。知足,指對現實生活的適應和滿足。「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曰故日朴。」(《素問·上古天真論》)朴者 能隨風俗,即:「棟垣何必要嵯峨」,「衣裳何必用綾羅」,「盤餐何必羨魚鵝」,「聚妻何必定嬌娥」,「養兒何必盡登科」(《延命金丹》)。善處事。意志上樂觀者,能對人寬厚,對己克儉;能竭盡全力,團結同事,搞好工作;能絕無損人之心,和善處事,使他人視之若親。牢記:「我虧人是禍,人虧我是福。」其次保持樂觀的常用方法。-第一應「笑口常開」-第二避免孤獨,注意交往-第三要學會幽默-第四要有好的環境-第五要培養好的性格第一,應「笑口常開」。這是因為對健康長壽者來講,笑是最優美、最自然、最良好的自我保健運動。古往今來的老壽星,無不是笑口常開的樂觀者。據現代科學分析,笑是一種有 益於人體的活動,笑一笑可以使人體內的膈、胸、腹、心、肺甚至肝臟得到短暫的體育鍛煉,而且笑能使人全身機體肌肉放鬆,有利肺部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消除 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的疲勞。難怪美國斯但福大學的威廉·弗賴依博士說:「笑是一種原地踏步的運動,能使人延年益壽。」在我國古書中記載以笑驅病。以樂健身的事例很多。相傳北宋時期,有一京官,未及花甲即體虛力衰,告老還鄉。一日,他偶聽一藝人講說趣話,被逗得笑 口常開。回家路上,頓覺氣血平和,精神煥發,走起路來腳步輕快許多。從此,他經常攜老伴聽藝人說書,倆人都感到受益不少。於是,翁嫗二人立下一條規矩,誰 說了煩心話或做了煩心事,即罰說笑話一個,若說不笑者,加罰繞庭院疾步走三圈。從此,老夫婦身體日漸強壯,均壽高90餘歲而卒。當今世界,對笑也是刮目相看,各種研究笑的機構應運而生。如「笑的天地」,「笑的聯盟」、「笑城」、「幽默協會」、「笑的中心」、「笑的廣場」等 等。在我國,50年代就有人建議在醫院裡設「相聲科」,用相聲這門笑的藝術,對一些疾病進行「笑療」,讓病人愉快地笑,在笑聲中忘卻疾病。不過,話又說回來,笑,雖然可祛病健身,但必須適度,必須懂得笑的宜忌。如懷孕期間的婦女,大笑時令腹部猛烈抽搐,容易造成早產或者流產,故不宜 大笑。小孩在進食時,亦勿逗他大笑,否則食物容易誤落氣管內,嚴重的還要去醫院。有些曾接受過胸腔、腹腔、血管、心臟等外科大手術者,應讓其安靜休養, 一,般來說,5~7天內,不宜大笑。心肌粳塞的病患者,即使沒有急性發作,而在恢復期內也不宜大笑。對於患腦血栓、腦溢血症以及蛛網膜下出血的病人,更不 可縱情大笑。血壓高的病人,如果不加節制大笑,會使血壓陡升,從而誘發暈倒。患早期疝氣者,如果經常大笑,會導致疝氣病加重,難以迅速復元。綜上所述,笑 必須有節制,必須因人而異,尤其是老年人,或有慢性疾患者。第二,避免孤獨,注意交往。因為孤獨和孤僻,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空虛和痛苦,必然會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使神經一體液的調節失去平衡,免疫系統的防禦機能下降。隨著機體內在「防線」的崩潰,病邪的入侵也就有了可乘之機。再則,孤獨和孤僻造成精神上的寂寞和頹廢,往往帶來舉動上的自我摧殘。或借酒消愁,或以煙解悶……不一而足。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位婦女,兩年前丈 夫不幸病故。自此,她深感自己陷入了寂寥、凄寒的深淵,孤獨使她日漸消瘦,體重減少了22.6公斤,而且感到精疲力盡。據統計,美國70歲以下孤居的離婚 男子,心臟病、肺癌和胃癌的死亡率是非獨居者的兩倍,肝硬化的死亡率則為非孤居者的3倍。高血壓的死亡率大約為3倍。可想而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是滋生疾病的根源之一。又怎樣避免孤獨呢?方法是注意交往。因為交往是人類現代社會的維生素。醫學研究發現,交往不僅對個人的社會化和個性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 每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生命的延續,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交往,使得人們得以彼此交流感情。排遣孤寂;也正是交往,使人增添積極樂觀的情緒,產 生幸福感與滿足感。科學家經過研究,證實人與人的社會接觸交往,可抑制大腦後下丘腦區的活動,降低乙醯膽鹼、氫氧基皮質酮(一種腎上腺皮質內分泌素)和兒 茶酚胺的分泌率。這些化學物質能使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以及出現其他應急的生理癥狀。事實上,社會關係差對人健康的影響比吸煙、高血壓和肥胖更嚴重。這是因為,社交能滿足人們精神方面的某種需要。人體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既需要營養、體育、休息和生理等方面的滿足,也需要安全、友誼、成就、信任和尊重等精神方面的滿足,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生理平衡。第三,要學會幽默。偉大導師列寧曾說過:「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感的表現。幽默輕鬆,表達了人類征服憂患和困難的能 力,它是一種解脫,是對生活居高臨下的「輕鬆」審視。一個渾身洋溢著幽默的人,必定是一個樂天派。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和矛盾,若以幽默 待之必會增添無窮妙意異趣。有這樣一個以幽默巧避「家庭戰爭」的故事。古希臘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脾氣暴躁的人。有一天,哲學家正和他的一群 學生談論學術問題,他妻子突然跑來,不由分說大罵一通,接著又提起裝滿水的水桶猛地一澆,把蘇格拉底全身都澆濕了。學生們以為老師一定會大怒,然而出乎意 料,他只笑了笑,風趣他說道:「我知道,響雷過去,一定會下雨的。」大家聽了,不禁哈哈大笑,他妻子也害羞地退了出去。這種以幽默來處理家庭矛盾的方式,即使對方把弦綳得很緊,也會緩和下來,作出熱情的反應。醫學研究表明,幽默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預防形式,善用幽默 的人最健康,因為幽默能使人心情舒暢,能夠調節人們神經中樞,有利於排泄積鬱,解除疲勞和煩惱。所以,經常生活在幽默風趣的氣氛中,臉上經常會顯現出健康 輕鬆的微笑。第四,要有好的環境。很難想像,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能使人心情愉快。因此,要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必須創造優美、舒適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環境。符合心理衛生的自然環境。大城市奇特的高大建築,抬頭望去,使人精神振奮;鄉間樹林花叢中的瓦房小院,給你幽靜、安逸之感。這些,都給人們的心理 健康以積極有益的影響。對人情緒的影響莫過於氣候的變化了。現代醫療氣象學研究表明,在烏雲密布、濃霧籠罩、下雨或雪的時候,人們的精神常較散懶,甚至變 得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意志消沉;而在萬里晴空、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人們卻精神抖擻,異常爽快。此外,居住環境亦能影響於人的情緒。若居住在一個陰暗、骯髒、凌亂、充滿刺激的色、音、味環境里,人們會顯得心煩意亂,勞神費力;而在一個光明、整潔、井然有序的環境里,人們會心情舒暢,精神倍增。符合心理衛生的社會環境。事實證明,良好的社會道德,樸實的民風,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心理健康、精神愉快的基礎。研究心理衛生,絕不能離開社會環境。時代不同,世道各異,社會的道德風尚、生活方式也不一樣,因而人們的精神風貌、心理狀態也不一樣。在我國,隨著城鄉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入,人們工作與生活的節奏將越來越快,越來越緊張。而緊張的工作將會使人們的精神負擔越來越重。青少年的過重的 學習負擔,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因此,如果處理不當,心身疾病的發病率將會提高。那麼,又應如何保持相對穩定而樂觀的情緒呢?辦法是學會運用變換生活環境的科學方法,來影響調節自己的心理環境,引導波動的情緒向穩定的方向發展。如當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下班回到家 里心情仍然煩躁時,不要一頭栽倒在沙發、椅凳或床鋪上靜坐躺卧,應該幫助家人進廚房乾乾活;或者教教小孩識字跳舞;或者打開收音機、電視機,讓感興趣的節 目灌人耳目;或者串串門,聊聊天。這樣有意識地變換一下工作崗位和家庭的生活環境,就可能使你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一些自我開導性的啟發,情緒就 會穩定下來。和睦的家庭總是洋溢著愛的暖流。親子之愛、夫妻之愛足可溶解鬱積心頭的苦悶與煩惱;快樂、和諧的生活氣氛能夠一掃愁雲,使人樂觀向上,心胸開闊。 相反,惡劣的家庭環境卻是發生心理疾病的溫床。有人調查,精神病院的住院病人中,有50%左右的患者是夫妻不和、親子反目造成的。第五,要培養好的性格。醫學研究證明,人的性格與疾病的關係極為密切。不少人受先天遺傳和後天生活的影響,形成了有害於身體健康的某些性格特徵。如性情急躁。喜勝好強, 簡稱A型性格的人,易患心臟病。美國史坦福大學心理學專家索倫森博士說:「改變性格,這在成年人決不是輕而易舉,可一蹴而就的。不過,一旦他們認真開始改 正,很快就會嘗到甜頭。他們不再終日緊張、忙亂,疲於奔命;他們學著有張有弛,有勞有逸,開始關心周圍事物,培養新的興趣,增多了和妻子兒女接觸交往的時 間。他們對這種從來沒有嘗過的天倫之樂和生活樂趣備感新鮮。同時,眼界開闊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和工作安排也有了明顯的改進。許多經過這種適應性改變的老 心臟病病人,不僅癥狀越來越輕,工作和社會關係也越來越好,這都有助於他們自覺地在改變性格上繼續努力,爭取鞏固。」不僅心臟病的產生和變化與性格有關,其他疾病的發展變化亦同樣和性格有關,如癌症不經治療而自行消失者大多是性格樂觀、無憂無慮的人。高血壓會因 患者性格急躁、容易激動而加劇,也能因患者性格平和、情緒穩定而好轉。性格脆弱者會因一次精神上的打擊而發生精神病,而性格堅強、凡事處之泰然者則不易得 病。總上所述,要使人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首先要養成樂天的性格,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樂觀、風趣、幽默、詼諧、性格開朗的人。要求遇事從大處著想,不因小事而煩惱,不計較個人得失,胸懷坦蕩,思想開闊,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推薦閱讀:

假如父母知道了你感染了艾滋

TAG:健康 | 中華 | A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