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個攝像頭進駐六院急診室 還原醫患矛盾

解放網-新聞晨報2014-12-25 14:13跟貼19條

面對攝像頭,你願意袒露你的傷與痛嗎?今年10月,78個遠程遙控固定攝像頭悄悄進駐上海最大的急性創傷中心——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24小時記錄下發生在急診大廳的一幕幕,明晚將在東方衛視播出的《急診室故事》里呈現。據悉,這些攝像頭將在六院放置至明年1月,節目後期的內容還要以這段時間的拍攝結果而定。不越界:說服病人和家屬簽署同意書近200人的節目組分出了157人做工作,拍攝一周最終剪成1集記者昨天看到的第一集主要呈現了三個故事:利用電除顫方式為心肌梗塞的蔣寶泉進行心肺復甦的全過程、11歲男孩顧丞雨遭遇車禍動了三次手術終於免於截肢的歷程以及因腿部被土方車碾軋的汪正芸不得不接受失去雙腿的痛苦,其間還有為了調節凝重氣氛而加入的傷情並不嚴重的患者的輕喜劇。記者注意到,部分家屬和無關路人的臉、肚臍以下部位以及一些血腥場面都打上了馬賽克,這正是節目組為保護隱私而做出的決定。毫無掩飾的真實是該片的最大特點,但真實得來並不易。總製片人曾榮表示,《急診室故事》最大的難點就在於獲得病患與家屬的拍攝和播出同意,「前三周一共簽署了127份同意書,已經遠超我們想像了」。她介紹稱,為了拍攝,除六院的急診大廳有78個攝像頭外(其中10個位於急診室),還布了26路無線麥克風收音,簽下同意書的病人和醫生身上還會再插上無線麥克風,以獲得更好的收音效果,因此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是沒有攝像師手持攝像機拍攝的,「這樣的技術在英美節目中已經廣泛應用,地鐵、機場、警局這些公共場所很多都是這麼拍攝的,覆蓋範圍不但比手持廣,而且不會給人緊張感,即使是沒有鏡頭經驗的素人也能展現出自然狀態」。對於同意播出的病患和家屬,執行導演王昕軼表示了感謝之情,「我們明白,中國人普遍不願意展露情感,更何況還是在急診室中拍攝,感謝他們在目前醫患關係這麼緊張的情況下還能信任我們,節目很大一部分是由他們來完成的」。據悉,為了說服患者和家屬,近200人的節目組分出了157人分散到不同科室及急診大廳,24小時輪班說服他們簽署同意書,一部分當場同意,一部分則是傷愈後才同意播出,這份同意書經過多名律師把關,界定了拍攝範圍、拍攝承諾等多項條款,由於病人流動頻繁,成片之前並不會給當事人審核,因此未獲得同意的家屬臉上會打上馬賽克。記者了解到,說服的理由根據對象會有不同,比如面對傷情較輕的病人會誇其帥氣、上鏡,而傷情較重者則會鼓勵為主,部分病人和家屬也會因認為拍攝時醫生會更加重視而答應下來,此後節目中還會出現跳樓的高三學生、19歲孕婦腦出血必須照X光保不了孩子、家中氫氣球爆炸受傷等案例。儘管如此,願意播出的畢竟還是少數,更多故事因此而沒能展現。曾榮說,夜間的急診室「奇葩」很多,比如半夜要求體檢的、一溜20多人舉著砍傷的手提著鐵皮箱數著現金來看病的,雖然是24小時拍攝,但這些素材最終只能放棄,基本上一周的拍攝內容最終只夠剪輯成1集。不避諱:「板凳砸醫生」折射醫患矛盾醫生對拍攝不抵觸,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和理解醫務人員的工作醫院為什麼願意把急診室24小時開放在大眾面前?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否會影響醫生救死扶傷?取得患者的拍攝許可不易,相對而言,六院的醫生對於拍攝並不抵觸。《急診室故事》特設了一個小版塊,由六院醫師王韜來普及如何初步止血、如何撥打120、如何應對心肌梗塞等基礎知識,王韜本人也是急診室中參與到具體救治的副主治醫師。他表示,對於要佩戴無線麥克風、並在充滿攝像頭的醫院裡工作,初期的確有不適應,但很快就恢復到日常工作狀態,「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與人的生命打交道,不會因為是否有攝像頭而有所改變,搶救中根本不會去在意這些。」在他看來,不但不會存芥蒂之心,反而感謝節目組能選擇六院進行拍攝,「一兩百人的拍攝團隊24小時在急診大廳,他們每個人都曾是或者是未來的病人,他們都認可了醫生的重要性。醫患關係的惡化已經成為社會焦點,節目能通過鏡頭真實展現我們醫務人員的工作,也希望這樣的合作能讓大家對我們的工作有所了解,以消解少數媒體和部分人對醫院、對醫生認識上的偏差,相互理解才能相互信任相互溝通」。記者在預告片中看到「患者家屬舉起板凳砸向醫生」的畫面,導演郭娜表示,醫患矛盾這個話題在之後會有所涉及,「醫患關係惡化的背後是全社會的信任缺失和關懷缺失。知道醫院的椅子和桌子為什麼會綁在一起嗎?很多人都猜不到,那是因為不少病人和家屬會提起桌椅砸向醫生,這麼做只是從最低程度來防範類似的事件。我們每一集都是一個主題,第一集是以『爭分奪秒』為主題,記錄了搶救突遭意外的患者過程,往後還會表現男護士女醫生、老年病人、孩子、來上海求醫的異鄉人等多個主題,以求體現最真實的中國」。不血腥:弱化創傷,畫面不追求衝擊力肚臍以下部位都打馬賽克,病人叫喊的音量拉低或去掉《急診室故事》開播的同天,恰逢深圳衛視《來吧,孩子》復播,後者5月首播時,才播了一集,就因部分痛苦和血腥鏡頭而受到爭議,直至如今大幅修改後才得以復播。事實上,這兩檔節目來自於同一個團隊,為了讓如今這檔大膽的節目能夠走下去,《急診室故事》很「乾淨」,不但殘肢、大面積創傷等一些較為血腥的畫面打上了馬賽克,就連病人痛苦呻吟、嘶喊的聲音也做了弱化處理。是否有故事因為太血腥而選擇放棄呢?對於案例的取捨,曾榮說其實並沒有太多選擇,「可以選擇的並不多,只要同意播出的我們都會用上,當然大故事是優先選擇搶救室里的,畢竟這樣的病人在醫院待的時間長,會有更多素材」。不過,具體到各個案例中,相對具有衝擊力的畫面要麼直接刪掉,要麼打了馬賽克。導演郭娜說,故事的講述方式較為克制保守,處理時的確比較小心,畢竟這個項目有一定風險,「肚臍以下的部位也都打了馬賽克,叫喊的音量拉低或去掉改配了背景音樂。當然這樣不會完全感受到病人有多痛苦,但我們不覺得觀眾想要看的就是這個,一切還是根據故事需要來講述對生命的敬意和愛意」。總製片人曾榮補充說,在拍攝和剪輯中,我們發現最不幸的並非是那些肉體上疼痛的,而是孤獨無人陪伴的病人,「這方面感觸特別深,所以片中呈現的不僅僅是痛苦,更有親人相伴的溫暖的場面」。拍攝團隊感受:現在導演開車只敢開40碼從前更多接觸娛樂節目的執行導演王昕軼說,看到那麼多意外事故造成的創傷,自己第一天去拍攝就沒吃下中飯,心理積鬱是整個節目組普遍面臨的困擾,加上24小時輪班導致的身體疲勞,每天都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為此醫院特地請來了心理醫生為團隊減壓,「我們不是專業醫生,卻每天都要面對鮮血和生死,我主要坐在中控室監控各個攝像頭,衝擊力相對沒那麼大,在各個科室和病患溝通的地面工作人員真的很不容易」。通過拍攝,整個團隊都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總製片人曾榮說,每天結束工作後,同事們過馬路都十分小心,開車的導演只開40碼,「我們也想把珍惜生命的信條傳遞給觀眾,讓大家重新思考並感悟生命的意義。」急診部主任出鏡普及醫學常識在第一集的正片最終剪輯完成之前,《急診室故事》經歷了數個版本,先後邀請業內同行、普通觀眾以及醫生等不同人群看片並據此修改,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主任王韜主持的普及醫學常識版塊就是應看片反響後添加的。「產生醫患矛盾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常識性的醫學知識普及得還不夠,希望能通過電視傳播更多與生活相關的醫療常識。」王韜說。
推薦閱讀:

IS0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運用
急診高危胸痛患者的快速識別
急診頻繁收治「蛇咬傷」,你可知該如何處理?
急診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球菌 診斷治療方法
王金東| 急診醫生的急診(14.9.5)

TAG:攝像頭 | 醫患矛盾 | 急診 | 矛盾 | 還原 | 攝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