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靈魂失去張力

貧窮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是我們可以達成的共識。因為貧窮意味著資源的不足與話語權的缺失,而物質基礎的匱乏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甚至命運。

2014年5月,美國《科學》雜誌刊登了一篇由Fehr與Haushofer撰寫的論文《On The Psychology of Poverty》,全文針對貧窮對人的心理影響展開了深度的研究。兩位科學家通過包括「不可預測的電擊「等實驗證明了一件事:窮人對風險的厭惡程度遠遠高於富人(而往往高風險預示著高回報),並且,在貧窮狀態下,窮人更喜歡按照習慣來行動,而不是以目標來決策,這同樣是對於風險的態度不同所造成的。

事實上,這份研究的結果是令人沮喪的,因為它恰恰印證了馬太效應:即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事實上這個道理也不難理解,窮人要面對更大的生存挑戰,他們面對風險的時候便會更加謹慎,甚至是憎恨風險,可是往往更大的風險才會帶來更多的財富。同時,窮人對於局勢的判斷能力也會更低,因為他們往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存的問題上,哪還有心思去考慮戰略性的決策問題。可是往往具有戰略思維和決策能力的人才更容易成功。這的確是一個令人傷心的現實。

然而我今天要說的重點,不是這些。

貧窮帶來的這些影響,不是不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刻意訓練來改善,尤其是針對自我思維模式的反省和提升。可是啊,還有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貧窮會讓一個人失去靈魂的張力。

什麼是靈魂的張力?

我是標準的窮人出身,因此我從小也接觸過許多同一階層的孩子。他們哪裡也不比其他人差,他們也勤奮好學,心地善良,成績優異,他們非常地努力,比普通學生要努力得多。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當他們結束了義務教育進入大學之後,最大的問題才逐漸顯現出來: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大多與自己沒什麼關係,於是對世界也就逐漸地失去了好奇。

我依然記得在我大三那年,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剛剛上映,我去刷了個午夜場,被震撼到痛哭流涕,半晌竟說不出話。之後我激動地與一位朋友交流,起初他表現得很好奇,可當我講到黑洞,講到引力影響到時間的關係,講到高維時空的時候,他的表情逐漸變得索然無味,他說,「你看這種東西有個什麼用,什麼黑洞,什麼引力,什麼不同星球時間還不一樣,我沒興趣,我又不是學物理的。」

我感到非常失望。一部分原因應該是我那時候還不太會說話,但更多地是他對未知事物的排斥和懷疑。我與這位朋友相交甚好,但越發深入的交往就讓我越發意識到這個問題。對於科技,對於娛樂,對於國際時政,甚至對於自己國內的事情,他都沒有任何興趣。他不會深入地搜集資源,不會對一個問題做出基本的判斷,他開始越來越封閉自己,用他的話說,「耕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夠了。」

漸漸地,他失去了很多美好的熱情。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800元,到了大三的時候,我已經基本實現了經濟獨立,但收入依舊非常低。可幸運的是,我從小接觸了許多西方的文化元素,英語能力的優勢也讓我更加關注國際時政,國際性的青年活動與英文演講比賽徹底地打開了我的視野,我變得更願意走出自己內心的小世界,甚至會否定我曾經秉持的一些片面思維。然而我的一些同學就沒有那麼幸運。

貧窮讓他們更加關注自身的生存問題,同時在與他人的相處中,也表現出更多的自卑,這使得他們關閉了與外部世界的聯接。凡是無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他們聰耳不聞,甚至刻意逃避。長此以往,他們對於周遭世界的覺察便會越來越遲鈍,情感也會變得越來越脆弱。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他們變得短視。

我看不到,我沒見過,所以我不相信,我也沒興趣,因此我不會去做,也不會去想。再說了,它們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人的靈性,就是這樣失去的。

J.K. 羅琳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講到一句話:poverty is romanticized only by fools. 只有傻瓜才會把貧窮浪漫化。這句話我時常引用,也在時常鞭策自己。

貧窮並不浪漫,恰恰相反,貧窮只會讓人忘記浪漫。

貧窮會在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和思維習慣上帶來許多不好的影響,但我相信,我們完全有能力徹徹底底地改頭換面,衝出重圍,讓我們的靈魂重新富有張力。

怎麼做呢?倒也簡單。

請重拾你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掃描這裡為我激情打賞


推薦閱讀:

時間,他正悄悄的剝離我的靈魂
在靈魂深處與人間關係中透析屈原悲劇
八字的靈魂和樞紐-用神!邱平策用神唯一論
好文回顧|10個方法,教你重塑衣櫥的靈魂!
從人被造的目的看靈魂的價值

TAG:靈魂 | 貧窮 | 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