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腰酸背痛找醫生非「一念凈信」 到哪找「一念凈信」的人?!

摘自凈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24集 2016年4月18日 講於 香港

我提倡的「十念法」一天九次,每次念十聲佛號

  【解】此就菩薩種性人也(正是《唐譯》中住大乘者)。蓋元曉師謂:下輩中有兩種人,一者,發菩提心,十念聖號,願生彼國,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

  元曉法師是韓國人,韓國凈宗大德。

  他能往生。所以我們中國過去祖師大德,也提倡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教你念「十念法」,這都根據經上說的。祖師大德教給我們,「十念」是一口氣為一念,這一口氣不論念多少沒有關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用這個做早晚課,早晨起來洗了臉、漱了口,合掌面向西方,或者對佛像念十句;晚上睡覺之前在佛像面前也念十句,一生沒有一天缺課的,都算是「凈念相繼」。

  我在新加坡的時候,看到回教徒一天五次祈禱,無論做什麼工作,時間一到一切放下,面朝麥加的方向祈禱。所以宗教裡面回教徒最團結,回教徒顯得最虔誠,什麼原因?五次祈禱。我看到這個現象,我提出九次念佛,一天念九次,比他還多四次。他只有五次,我有九次,加了四次,念十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這三句,念十句就可以。

  現在我們在吃飯之前念十句,這次在新加坡提倡的,早晨起來念一次,三餐飯三次,就四次;你上午工作,上班、下班兩次;下午上班、下班兩次;晚上睡覺前一次。一共九次,養成習慣,到這個時候一定先念佛再開動,好!時時刻刻不忘「阿彌陀佛」,就是提醒這個,不是別的。

  這我提倡的「十念法」,不容易忘記,早晨起來向著西方念十句「阿彌陀佛」;早飯之前念十句;中午飯之前念十句;晚飯之前念十句;上午工作之前念十句;工作結束了也念十句;下午上班之前念十句;下班之前念十句;晚上睡覺之前念十句。「十念聖號,願生彼國」,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

  【解】二者,聞法深信,乃至一念,願生彼國,而得往生,是菩薩種性人。元曉師實已明察,《魏譯》「下輩往生文」中品類不齊。試問聞甚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

  這八個字可不容易。聽到這一句「阿彌陀佛」,生歡喜心,生信心,愛好(這「樂」是愛好),不生疑惑。

  【解】如是殊勝智慧,應是何人境界。

  這是什麼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解】故元曉師名之為菩薩種性人。

  這不是凡人。菩薩種性從哪裡來?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這一生一聽到就歡喜,一聽到就接受,一天十念,終身奉行,他沒有間斷,這就對了。

  【解】既是菩薩種性,復能生深信,起心念佛,以至誠心愿生其國,實不應限於下輩也。

  念公這一句話說得好,菩薩種性地位不應該這麼低。

  【解】又《報恩論》曰,謹按此段,「十念往生」專指住大乘者言之。大乘如禪宗得「破參」,及讀一切大乘經典得「解悟」者皆是。

  「解悟」,他明白了,不是「證悟」。「證悟」是契入境界,他「解悟」。

  【解】其人不專修凈土,如智者、永明之類。

  智者大師是天台宗《法華經》,永明是禪,他們兩個都是念佛往生的。永明是凈土宗第六代祖師,他是修禪的。

  【解】此論所見更上層樓(惜以永明大師為例,稍欠穩妥,因永明晝夜彌陀十萬聲)

  他不是十念。永明了不起,白天念佛十萬聲,晚上念佛也十萬聲,一天念二十萬聲佛號,一生不間斷;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回過頭來專念「阿彌陀佛」,接引與佛有緣的同修,同生極樂世界。

腰酸背痛找醫生非「一念凈信」 到哪找「一念凈信」的人?!

  下面我們繼續看:

  【解】蓋經雲,住大乘者,其心清凈,聞甚深法,既生信解,如是智慧猛利,信願堅固之人,唯「智者」、「永明」、「中峰」諸大老,方所堪能。既同「智者」、「永明」、「中峰」諸大祖師,又焉能位列下輩,是故夏師會本於三輩往生人後,專引《唐譯》另成一段,以表常言之「三輩往生」外另有一格,即慈舟法師判為「一心三輩者」也,此「一心三輩」乃別有大人作略,超越常格,而得往生者。此之作略,即「一心」也。本品中「一念凈心」,即前「十方佛贊品」中之「一念凈信」也。

  「一念凈心」就是「一念凈信」。

  「一念凈信」就是毫無懷疑。難!今天到哪裡去找「一念凈信」的人?!海賢老和尚是「一念凈信」,來佛寺三聖都是「一念凈信」。

  為什麼我們不能成「一念凈信」?腰酸背痛那就找醫生,這就不是「一念凈信」。

  「一念凈信」的是什麼?不管是哪個地方有傷、有痛,他一句佛號念到底,全沒有了,那是「一念凈信」人。「一念凈信」很難得。

  所以在我們這個本子裡頭,夏老師的會集本專引《唐譯》的做這一品最後的一段,「三輩往生」後面加上這段,上輩、中輩、下輩,最後「一心三輩」,清楚了、明白了。

  念老註解里又告訴我們,「一念凈信」有來處,就是前面所說的「十方佛贊品」裡面講的「一念凈信」。我們今天修凈土,還想修別的法門,或者想禪,或者想教,或者想密。夏蓮老宗教顯、密都通,黃念祖老居士亦如是,他們跟海賢老和尚不一樣,海賢老和尚是「一念凈心」、「一念凈信」,各人表的不一樣。

  【解】前雲,乃至能發一念凈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今雲,乃至獲得一念凈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定生彼國。

  這個「定」字重要,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解】前後呼應,同顯「一心」與「一念」之旨,此實凈土法門之妙體。夏師之會集、慈老之科判均契諸佛本懷,深顯「禪」、「凈」不二,實大有功於聖教。

  不是他們給我們點出來,我們看不出來,這一點清楚了,我們在這裡恍然大悟,要不要再去學禪?不必。一念凈心就是禪,一念凈信就是教。凈土宗,一個凈心,一個凈信。凈信,「信」、「願」、「行」是凈土宗的三資糧,凈心是禪宗。

  我們的經題,經題末後「清凈、平等、覺」,「凈信」就是「清凈心」。比「清凈心」更深一層的就是「平等心」。

  不但我們能「解」,還要能「行」,「信」、「願」、「行」。「行」是什麼?「行」是「一念凈心」,「教」是「一念凈信」。我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一點不懷疑,這叫「凈信」。

  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自心所現的。誰的自心?我的自心。這是禪,禪、教是一不是二,沒有分家。經題上「清凈、平等、覺」,這是凈,也是禪,也是密。清凈心,阿羅漢、辟支佛;平等心,菩薩;覺,法身菩薩;正覺,法身菩薩正覺,如來正覺,不可思議。所以落實「清凈、平等、覺」是真正發心、真正修行。

  心不清凈,沒放下,煩惱習氣沒放下;心不平等,分別、執著沒放下。得「清凈心」就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地位;得「平等心」就是三賢菩薩;「覺」,法身大士,阿惟越致菩薩。

  所以「今雲」,「今雲」,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

  【解】今雲「乃至獲得一念凈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定生彼國。」前後呼應,同顯一心與一念之旨。此實凈土法門之妙體。夏師之會集 ,慈老之科判,均契諸佛本懷,深顯禪凈不二,實大有功於聖教。

念佛的人「一心」最重要

  我們再看後頭這一段:

  【解】一心與一念,文異而實同。《教行信證》曰:「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跟一念,祖師大德為我們解釋。一心則清凈報土真因也。」

  所以,凈宗修行的標準叫「一心不亂」,淺而言之叫「事一心不亂」,深而言之叫「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

  念老在此地為我們解釋:

  【解】謂信心無二之心,即是一心,亦即是一念。並謂此為清凈報土之真因則往生者必將登實報莊嚴土,而成地上之大士。一心之不可思議殊勝功德,於此可見。

  念佛的人什麼是最重要的?「一心」最重要。「一心」就是不亂,「不亂」就是一心。「事」上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了;「理」上一心不亂,無明煩惱破了,這是念佛人的目標、念佛人的標準,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真干。

  海賢老和尚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還有他的師弟、他的母親,三個都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走得多自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成就法身大士,這個一心不可思議殊勝功德,於此可見。

  【解】又《信心銘》曰:「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亦表不二之信心,即不可思議之一心。是故「一念凈信」,「隨願皆生」也。

  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把假的當作真的,把真的當作假的,一味在假相上下功夫,真的忘得一乾二淨,連個概念都沒有。怎麼辦?這就是經教要認真。經教是幫我們破迷開悟的、是幫我們認識真相的,該舍的要舍,該持的要持。

  凈宗法門的殊勝,就殊勝在帶業往生。煩惱不需要斷,帶著可以往生。帶業不能證果,但是能往生。所以我們把消業障這樁事情,完全到極樂世界再辦,在此地不必理會,「一心」信願持名求生凈土,就對了。

  【解】又《圓中鈔》曰:「持名一心不亂者,因也。得一念者,約行成而為言也。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臨終正念,自然現前,往生凈土必矣。」

  什麼叫「一心」?「一念」就是一心。

  「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臨終正念,自然現前,往生凈土必矣。」等於給我們保證了。

  【解】蓋言,持名心無散亂者,因行也。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若得一念,則臨終時,能伏諸惑,正念自然現前,定為往生之因。

  「一念」就是「一心」。為什麼能伏諸惑?「諸惑」就是煩惱習氣,「一念」能伏。「一念」是阿彌陀佛,念念是阿彌陀佛,煩惱習氣就不會起來。果能像永明大師,一天十萬聲佛號、晚上十萬聲佛號,二十萬聲佛號,他不生煩惱了;他生煩惱,二十萬聲佛號念不成。聲聲佛號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要學、要向他看齊。

  發大乘心,心量要拓開,阿彌陀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自性本來如是。為什麼我們變成這個小心量?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心量太小。心量小不生智慧,生煩惱,造業,果報是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裡頭,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不堪言。錯了!真正聰明人不幹這個傻事,有這麼好的緣分,為什麼不念佛?!

  這個底下說,

  【解】故本經曰:「發一念心,念於彼佛,定生彼國」也。

  記住,一念心,我只有一個念頭,我沒有第二個念頭,我只有一個願望,沒有第二個願望,就是求生極樂世界,你就決定得生。

  【解】又《彌陀要解》謂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約臨終時,亦與此無違。

  這是蕅益大師說的。十念往生、一念往生都是講臨終時候,跟此地所說的沒有違背。

  【解】若於平時能發一念清凈心,冥契理體,入於一念。則因此一念之力,則因此一念之力,臨終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

  我們平時做這個功夫,修「一念」,這個重要,這個「一念」的力,能感得臨終十念、一念,所以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的,也不是容易事情。他這一生用功,或者是前世,生生世世,阿賴耶裡面含藏著念佛種子,才能起現行。

  【解】如《圓中鈔》所云:「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臨終正念,自然現前。」也。

  你就不會懷疑、不會害怕。臨終的時候正念不能現前,那就隨業流轉了,很可怕!隨業流轉就是六道輪迴。

  現在的人心心浮氣躁。心浮氣躁與什麼相應?與惡道相應,與三善道都不相應。換句話說,與惡道相應,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到這裡頭去了。你願意嗎?你能受得了嗎?你要不願意,那就要「一心」,「一念、一心」,才能保證我們往生凈土,不再搞輪迴了。

  這一句佛號只要不斷,有佛號,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就是把煩惱控制住了、伏住了。平常這個功夫得力,臨命終時自自然然正念現前,我們要干,現在就要干,不能等待明天,明天太遲了,要把時間分分秒秒都要抓緊。

「事一心」與「理一心」,「事持」與「理持」

  下面說:

  【解】又一心中,有事有理,「事一心」者。《彌陀疏鈔》曰:「聞佛名號,常憶常念。以心緣歷,字字分明。前句後句,相續不斷。行住坐卧,唯此一念,無第二念。不為貪嗔煩惱諸念之所雜亂。事上即得,理上未徹。惟得信力,未見道故。名『事一心』也。」

  蓮池大師說的,什麼叫「事一心」?聽《無量壽經》、聽《阿彌陀經》,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有個概念了。這個概念不能忘記,要常常想著、常常念著,這就是用我們的妄想心去攀這個緣。要念得什麼?字字分明,「阿彌陀佛」,或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字字分明,前句後句,相續不斷;行住坐卧,唯此一念,無第二念,這就是「凈念」,這就是「凈信」,就是「一心」,就是「一念」。

  「一念」就是阿彌陀佛,除此「一念」,無第二念。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不執著了,什麼都不攀緣了,徹底放下了,這叫「事一心」。

  為什麼「事一心」?沒有見性,所以事上他得了,理上他沒有徹,事上「一心」了,還有理。

  【解】又《彌陀要解》曰:「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

  「事一心」的範圍很廣,「事持」是有事相,真的在念,一句接著一句,這是「事持」。「理持」則不然,「理持」是大菩提心,與阿彌陀佛的心相應,與「清凈、平等、覺」相應,是「理持」。念念不離「清凈、平等、覺」,念念就是「清凈、平等、覺」,這是「理持」。

  下面還有解釋,下面解釋「理一心」。

  【解】「理一心」者。《彌陀疏鈔》云:「聞佛名號,不惟憶念,即念反觀,體察究審,鞫其根源。體究之極,於自本心,忽然契合。以見諦故,名『理一心』也。」

  「體」是體會其義,「查」是審查,把它的根源找出來,根源是什麼?

  「體究之極,於自本心,忽然契合。以見諦故,名『理一心』也。」沒有見性是「事一心」,見性就是「理一心」。所以「事一心」簡單的說,見思煩惱斷了,「理一心」,無明煩惱破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理一心」。

  所以「理一心」是法身大士,生實報莊嚴土;「事一心」是三乘菩薩,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怎麼得到的?「一心一念」得到的。真的嗎?真的。有證明嗎?有。來佛寺三聖就給我們作證明,海賢和尚、海慶和尚、海賢的母親(在家居士),往生的時候八十多歲,給我們作見證,那都是長年「一心」、「一信」。我們相信,這三個人往生極樂世界,都是「理一心」,生實報土。

  【解】《彌陀要解》云:「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

  這個「心開」就是開悟。開悟,見性了,「性」就是佛,佛就是「性」。見到自性,這叫見佛。所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持名念佛」要念到「心開悟」。

  這個裡頭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是這個心裡頭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沒有雜念,叫「功夫成片」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

  永明延壽大師,白天十萬聲佛號,晚上十萬聲佛號,成片了,不容易。

  永明大師不是凡人,再來人,禪裡面大徹大悟,回過頭來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做為凈土宗第六代的祖師。

  海賢老和尚,我們要問他,他念了多久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難,我們看《凈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說的,那些念佛三年,臨終都是佛來接引。


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系統】給初學者提供幫助

  很多初入佛門的善男信女對學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還有很多人認為信佛就是去寺院燒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認為經懺法會就是信佛。這是錯誤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經懺法會。真正的學佛必須學佛經,用佛陀的教誨指導我們的人生,這就是「依教奉行」。學佛能改變命運,進入佛門讀的一本書是《了凡四訓》,這是改善命運的榜樣。

  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系統】,給初學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學的修行平台;同時發現、挖掘真正的學佛人,有機會面對面分享和探討學佛體會。

  我們的【學佛共修系統】,是按照凈空老法師倡導的教學理念學佛的,是當前正確的學佛方法。現在學佛人很多,學歪、學偏、學邪的佔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確的學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這個修學次第學佛,不會學歪、學偏和學邪。

  當代高僧大德——凈空法師,年已九旬,為了世界和平、國家富強和人民的安樂,每日講經不輟。聽凈空老法師講經,力行凈空老法師講經,一定能改變你人生的命運、能提高你人生的質量。

  在【學佛共修系統】里一塊跟著凈空老法師學佛,我們就是同參道友;我們不是老師,但我們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練。歡迎有緣人的加入!

  打開【佛陀教育網】(www.foxdwedu.com),在首頁左上側「點擊加入」,然後一步步跟著提示註冊。首頁右下側有【修學體會分享】,是發布共修系統里同修的學佛體會文章,歡迎您閱讀、參考!

 【凈土釋疑網】微信號:amtbedu。


推薦閱讀:

腰酸背痛該怎麼緩解
腰酸
腰痛:可能是「髂腰肌」惹的禍
健身瑜伽動作幫你速解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如何應對這無法逃避的難題

TAG:醫生 | 腰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