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寧談政治體制改革與政治發展

房寧談政治體制改革與政治發展2009年08月27日 09:59人民網【大 中 小】【列印】 共有評論1條

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做客強國論壇現場照片

編者按:2009年8月26日14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做客強國論壇,以「政治體制改革與政治發展」為題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

摘要:

● 改革開放以來,在吸取文化大革命教訓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了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其核心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三統一」,這是中國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 中國共產黨及其執政地位是在中國人民反抗外來壓迫,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解放的革命鬥爭中獲得的,是億萬人民用他們的鮮血、生命、財產、情感、知識得來的。

● 黨領導軍隊與軍隊屬於國家並不矛盾,中國的軍隊是國家的軍隊,人民的軍隊。

●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體制改革是有路線圖的,這就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從一定意義上講話,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沒有時間表的,也不可能事先人為地制定一個什麼時間表,一切要從實際出發,謹慎地、周全地進行。

訪談全文:

【房寧】:房寧,各位網友,大家好!再次和大家在網上聊天,很高興。

60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適應國家社會發展的政治文明之路

[網友想唱就唱]:房寧,60年來,我國的政治發展經歷了哪些過程?政治文明取得了哪些成就?

【房寧】:新中國建立60年來,中國的政治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這個過程中,也經歷了許多挫折和曲折。但是,總的看,我們還是走出了一條適應國家社會發展需要,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政治道路。從60年的全過程看,粗略地劃分,可以分為前30年和後30年,前30年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草創的時期,探索的時期,中國目前的四大基本政治制度當中有三個是在建國初期形成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當然前三個制度也在改革開放以來有了很大的發展和完善。前30年中國民主政治建設遭受了很大的挫折,這其中表現在文化大革命當中的「大民主」,「大民主」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災難,這也是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當中必須汲取的嚴重的教訓。改革開放以來,在吸取文化大革命教訓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了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其核心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三統一」。西方有個「三權分立」,那是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中國有個「三統一」,這是中國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網友hpty]: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政治體制改革是不是滯後了?是不是已經影響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了?

【房寧】:總體上看,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中,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是相互適應的,政治體制改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開放起步的時候,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政治體制改革開始的。因為所謂的改革,就是從文化大革命當中的那種黨政「一元化」領導體制中解脫出來,那麼,當時主要有四大舉措:一是廢除了領導幹部事實上存在的終身制,實行幹部「四化」,這實際上是把一大批年富力強的擁護改革開放的幹部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成為改革開放的組織基礎。二是廢除了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政社合一,是影響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主要因素。廢除了人民公社制度使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生產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三是實行了簡政放權,這更多的可以說是一種行政體制的改革,使基層和地方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四是進行了憲法改革,廢除「四大自由」,使社會生活回到了法制的軌道。正是由於這些重要的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才得以實行,中國人民的權利得到了保障,自由得到了逐步的擴大。因此,這些政治體制改革是具有擴大民主和自由的性質。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為取向的。

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有一個相互適應的問題,總體上來講,政治體制改革受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它需要滿足經濟體制改革提出的一些問題,解決經濟體制改革中產生的新的矛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政治體制改革要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另一方面,政治體制改革也為經濟社會發展開闢道路。但是政治體制改革又不能超前,人們只能完成他們有條件完成的任務,當條件不具備的時候,政治發展就不能夠實現,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推進政治發展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問題,因此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制相適應是正確的選擇,政治體制改革既不應超前,也不要滯後。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在百年強國之路上的選擇

[網友mztyhao]:談政治體制改革必然要涉及到新聞管理制度。有人批評我們的新聞出版制度,沒有新聞自由。對此,您如何評價?

【房寧】:人們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包括有更多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自由是相對的,自由不是沒有條件的。事實上,人們總是生活在自由和限制之間的,沒有絕對的自由,也不能絕對的限制。達芬奇說過:「自由導致死亡,限制產生力量。」那當然是講的一個藝術創作的規律,社會生活也有相似的地方。

[網友wandq]:房寧先生,既然說中國的一切權利都歸人民,那人民要求民主制度,為何又不順從民意呢?

【房寧】: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包含一個內在矛盾的問題。你怎麼知道什麼是民意呢?又何來不順從民意呢?難道你是人民的化身嗎?不好意思,我不是在教訓你,而是說這裡本身包含著一個內在的矛盾性——人民究竟是什麼?人民這個自在物過於龐大了,以至於他不能夠自己表達。人民要作為一個有行動能力的歷史的主體,就需要有人來組織,他的意志需要有人來概括,人民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為一個行動的主體,就取決於他的代表,這種代表的真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網友余樂]:嘉賓房寧,近來有人質疑我黨執政的合法性,比如說我黨沒有經過人民選舉授權等等,你如何看待類似言論,我黨的執政合法性何在?

【房寧】:合法性的問題是政治學,特別是西方政治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確切地翻譯不是「合法性」,而應該是「正當性」,因為任何一個處於執政地位的政權,它都會制定法律,使自身獲得合法的地位。所以,僅從法律意義上講,所有的政權都有合法性。這裡所說的所謂的合法性問題,實際上是說一個政權有沒有正當性,這也就是按中國的傳統的說法,即人心向背的問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合法性(正當性)的實質是一個國家的人民承認並接受一個政權的管治。合法性(正當性)的表現可以有很多具體的形式,比如說選舉、社會革命、默認等等。中國共產黨及其執政地位是在中國人民反抗外來壓迫,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解放的革命鬥爭中獲得的,是億萬人民用他們的鮮血、生命、財產、情感、知識得來的。有一首抗日歌曲唱道「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叫兒打東洋」;在解放戰爭中,河南、山東兩省的數以百萬計的農民用小車支前,用小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推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推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是這樣獲得的。如果從西方的政治學原理或西方法理學的角度,這叫做革命權,即人民革命塑造了政權的合法性。

當代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也表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改變了國家落後面貌,實現了中國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了百年來中國人民期盼的強國之夢,這也得到了中國人民的認同。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實質。黨領導軍隊與軍隊屬於國家並不矛盾

[網友遠文]:在我國實現「軍隊國家化」有沒有必要性?我國到底是黨指揮槍好還是軍隊國家化好?

【房寧】:實現「軍隊國家化」實際上是一個假問題,哪個國家的軍隊不是國家的,難道是私人的?軍隊是實現國家意志的武裝集團,它從來都是服從國家的利益,聽從國家的指令的。問題還是出在這個「國家」究竟是什麼?也就是說誰在代表國家,誰是國家意志的人格化,這在不同國家是不一樣的,有一個體制的問題。在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及其一些武裝力量,要聽從中國共產黨的指揮,因為在今天的中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人民的利益,體現了國家的意志。當然,軍隊要聽從黨的指揮。黨領導軍隊與軍隊屬於國家並不矛盾,中國的軍隊是國家的軍隊,人民的軍隊,這是從其屬性上而言的,而屬性並不能夠支配具體行為,其具體行為需要有一個有形的組織來決定。

[網友篤敬忠信]:請問房寧先生,中國如何避免回到兩千兩百年來官僚治國的歷史興亡周期律中?!

【房寧】:現在史學界有一種新的史學觀,也許還是有一定的值得思考的價值,這就是你所說的王朝興替論。歷史的發展是有連續性的,一個新的社會與一個舊的社會,並不是完全割裂的,一個新的社會與舊的社會相比總是有所變化,有所不變的。我們現在正在體會這樣的一些問題。如果抽象一些說,任何一個社會,或者說任何一種體制,在經過長期發展之後都會積累大量的矛盾,如果這些矛盾得不到很好地化解,就有可能導致社會或體制的解體,並為另外的一種社會和體制所替代。當新的社會和體制出現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會積累矛盾,也許會重蹈覆轍,這也許也是一種歷史興亡的周期律。這種現象有一定的歷史普遍性。要想避免這樣的規律性,或者說盡量使一個國家的興盛得以延續,那就要不斷地化解這個社會層出不窮的矛盾,以達到一種社會的平衡,也許是相對的,動態的平衡。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那種所謂的「興亡周期」。

逐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網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請問嘉賓,在政治體制改革上,目前所面臨的最大阻力來自哪裡?如何消除這些阻力?

【房寧】:說阻力也許有些簡單化,似乎不是什麼阻力的問題。在我們大量的調研當中,一個總的感受還是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現在的事情總是處於矛盾之中,很難有一個簡單的解,任何一種措施,效力總是有限的,同時,還會帶來負作用。實際上很多的時候是在權衡,權衡利弊得失,在這一點上,政治學越來越像經濟學了,總是在算細帳,那種大敘事,「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那樣的事情不能說沒有,恐怕是少之又少了。第二方面,還是條件的問題,有許多想到的主意,乃至於國外成功的經驗,在中國意義不大,主要是條件不同。中國還要根據自己的國情、文化來探索自己的解決方案。這是我這些年來在調研中,逐漸積累出的一種感覺和體驗。

[網友非如此不可]:國民黨搞「軍政、訓政、憲政」的政治發展道路,我們黨有沒有政治改革的時間表與路線圖?

【房寧】:房寧,準確地說,軍政、訓政、憲政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這和國民黨還有點區別,因為孫中山的繼任者們並沒有按照這樣的一個路線圖在中國推動當時中國的政治發展。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體制改革是有路線圖的,這就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或者說就是我們已經找到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這個道路有幾個要點:第一、從基本結構上看,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統一,也就是說既要保障人民的權利、自由,使社會發展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又要集中民智、民力,統籌兼顧,實現國家的戰略性發展。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和這樣的一種結構是有直接關係的。第二、在實現人民的權利方面,要逐步地進行。權利既不是天賦的,也不是爭來的,從根本上講,權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當具備了條件的時候,應當保障和擴大人民的權利。而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權利只能逐步地發展。第三、中國的道路並沒有完結,還需要進一步地探索,根據條件、任務和環境,主要是國際環境,來決定改革的策略和進度。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話,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沒有時間表的,也不可能事先人為地制定一個什麼時間表,一切要從實際出發,謹慎地、周全地進行。

追求社會進步要有認真負責的精神,要有客觀、冷靜的眼光

[網友wandq]:房寧先生,既然說中國不適和搞西方民主制度,但中國現在越貪越狠,社會矛盾越來越多,現有制度不行了,不搞西方的民主制度還有別的好方法嗎?

【房寧】:你比我的口氣大多了,我可不敢像你這麼說話,中國的事情讓你一句話說得這麼肯定,別人還有什麼說話的餘地呢。中國實在是太大了,了解周圍的事情都未必很容易,惶論中國?!中國是有腐敗現象,社會矛盾也不少,但是,你說現有制度不行了,根據何在呢?難道有一種制度下,沒有貪污,沒有矛盾嗎?中國的貪污的問題也好,社會矛盾也好,還是要在現行的制度下逐步地去解決、去完善,著急是沒有用的。

有人老愛說什麼西方的制度,西方的制度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有多少人在認真地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所以,不要因為不滿意中國的現狀而寄希望於西方的幻象。當然,這麼說不是指責你。一般的人的確很難了解西方,中國的政治學界、學術界確實有責任為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去觀察和了解外部的世界,也包括西方。但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首先要有認真負責的精神,要有客觀、冷靜的眼光,還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我們的政治學所,應當擔負這樣的責任。我們這些年來,其實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艱苦地努力。為此,我們付出了很多,希望將來我們能夠拿出無愧於養育我們的國家和人民的成果,拿出對人民負責任,有價值的成果。

【房寧】:網友朋友們很關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生活,也關心中國的政治體制、政治發展道路,這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大家所關心的對象是非常複雜的,比很多人的想像複雜得多,大家慢慢地觀察和體會吧,反正時間還有的是呢。但是,今天的時間到了,再見!

嘉賓簡介

房寧  1957年6月出生,男,北京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政治學系主任。2007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政治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


推薦閱讀:

和大家一起看看書(29)-------西方政治思想史④
《世界知識》雜誌 ▎馬來西亞選後政治:「新的希望」?——傅聰聰
台灣人怎樣看待李登輝說釣魚島是日本的?
2009年國慶閱兵時什麼?

TAG:政治 | 發展 | 體制 | 改革 | 體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