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也是一種愛「棍棒教育」不可或缺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希望孩子每門功課都拿A,並能到北大、哈佛去讀書,但不少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某些方面還不夠好,希望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改變之。為了孩子的成就,家長虛心向別人學習,可面對了優秀孩子的爸爸媽媽,面對「虎媽」、「貓爸」、「狼爸」,他們的教育似乎互相衝突,該從何入手呢?
「狼爸」讓孩子們從小背《三字經》、《弟子規》,背不上來就要揍人。他認為,這不是無情,而是大愛。在他的概念中,「『打』是一種威嚴、一種法度、一種文化」,就這樣,他的三個孩子被「打」進了北大。在「狼爸」的「狼窩」里,棍棒確實產生了教育效益,至少「狼爸」「製造」了中國首例「一門三北大」的現象。
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棍棒教育」不可或缺,在對家長和孩子進行對比研究之前,我未意識到這個問題,我的家教更接近於「貓爸」。有一個給我做過「教育試驗品」的孩子,經常表現出一種高度的亢奮,只要有他在,小夥伴們誰也別想安安心心地學習與創作,他不是去揪這個的頭髮,就是去捅那個的胳肢窩,或者就把別人的鉛筆弄折了,小朋友們很是煩他,但他媽媽卻不覺得煩,孩子的「童年」應該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的度過。她不但不覺得煩,還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孩子一會換個新手機,隔幾天又添一台MP5,說是媽媽怕他單獨相處時寂寞,而專門給他準備的。這個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在我的實驗班裡半年時間進步不太大,和家長談過幾次,家長很不以為然,覺得男孩就該頑皮一點。她不相信孩子已經頑皮的過頭了,如果現在狠不下心來加上「大棒」給他做轉變教育,仍是一味只給「胡蘿蔔」,最終會害了這位眉清目秀很聰明的孩子,因為這個年齡段很多該懂得的基本的社會規範和團體中個人與群體的辯證關係的思路,孩子幾乎都不具備。
推薦閱讀:
※【實用】常玩猜謎遊戲,孩子聰敏伶俐——謎語大全
※書摘 | 聽孩子說 勝過對孩子說
※教育理論] 《中國狼爸蕭百佑:孩子犯了錯誤就要打》讀後感
※怎樣的親子關係更利孩子情感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