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大徵兆提醒你血管堵塞了!30歲以上的都要看看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台機器,那麼血管就像一個複雜的管道系統,連接各個零件,輸送營養、排出廢物。血液是滋養身體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組織和器官。

但是小編提醒,水管使用時間長了會出現水垢導致堵塞,更何況是人體,血管一旦堵了,後果不堪設想!

血管是怎麼一步步堵塞的呢?

▲初步堵塞

最開始,人的感覺就是缺血的腿有點怕冷。如果走路路程比較長,一邊的腿容易疲勞酸痛。這些還只是「感覺」,有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可以驗證:人的足部其實也有一個明顯的能摸到的脈搏,位置就在足背正中最高點。

平時能摸到這個足部的脈搏,證明我們的動脈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而對於輕度下肢動脈堵塞的人來說,當走一段距離之後再摸,反而摸不到這個脈搏了,此時就可能發生了動脈血管堵塞。

▲堵塞加重

有些老年人走了2站路就感覺走不動了,腿酸痛不適,休息一會兒,又能走了。這就是典型的血管動脈堵塞的癥狀——血管性間歇性跛行,主要是因為肌肉運動需要耗氧量大,而血管沒有及時供給造成的酸痛。

▲堵塞更嚴重

斑塊遊離到了心臟,引起心血管阻塞。在發生急性血栓堵塞時,人會感覺到腿突然疼痛。此時,一般可以確定是血栓突然脫落造成的,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血栓隨血流遊離到心臟處,發生堵塞,就會導致心肌梗塞!

血管堵塞有哪些危害?

①血栓若堵在腦血管中,可使腦細胞壞死,輕者發生腔隙性腦梗,重者出現偏癱、失語、昏迷,甚至猝死;

②堵在冠狀動脈,可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嚴重者可發生心跳驟停;

③堵在周圍動脈血管中,患者會出現下肢間歇性跛行、疼痛,甚至因壞疽而截肢;

④血栓若堵在小腸、腎臟等部位,還可引發腸壞死、腎栓塞等。

小編告訴你血管堵塞的10大徵兆主動脈血管堵塞

一、突然胸悶、胸痛

在運動、生氣、緊張或壓力過大時,會出現胸悶的現象。有時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會有胸部被擠壓的感覺,疼痛通常由胸骨後開始,也有可能發生在手臂、肩膀、頸部、下顎、喉嚨或背部,甚至有人會有消化不良的感覺。

二、運動後會喘,久久停不下來

以前運動休息一會兒,喘氣就會平息下來,但最近運動後會很喘,而且很久停不下來。那麼你可能需要去醫院檢查是不是血管出了問題。

三、手一直抖動,無法剋制下來

如夾菜時手一直發抖,與人談話時感覺眼皮一直跳、嘴角微微抽動等現象,而且沒有辦法克制停下來;

以及短暫性神智障礙、失語症、失讀症,以及喪失方向感等癥狀;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罕見的癥狀,如耳鳴、嘔吐、打嗝、嗜睡、突然聽不到聲音和走路不穩等;

也有的出現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可是胃鏡檢查又找不出毛病,這可能是心血管狹窄造成的。

四、單側手腳突然無力或麻木

這是俗稱「小中風」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常見的癥狀之一。

通常包括半側的臉部或手腳感覺異常,嘴歪、眼斜、流口水、吞咽困難等癥狀。

五、單眼失明

小中風常見的明顯癥狀是單側短暫性的視力模糊,甚至某一隻眼睛突然看不見,大約幾分鐘後又恢復正常。如果你也有,就要小心了。

周圍血管堵塞

觸摸患者雙腳的溫度與脈搏的強度,如果溫度低、脈搏減弱又伴隨著手腳麻木的狀況,就表示血液循環出問題了,需要進行血管超聲檢查來確診。

1、手腳老是感覺冰涼

如靜脈曲張引起靜脈血管淤積,造成慢性潰瘍。

皮膚會因為缺血由粉紅色轉為暗紫色,且在局部會發生潰瘍或是壞疽的現象,並逐漸延伸到周圍組織。

2、傷口久久無法癒合

患者常常在走路時由於下肢血流不暢而感覺疼痛,必須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兒,等血流恢復正常後才能繼續前行,這就是間歇性跛行。

3、間歇性跛行

腿毛容易脫落、皮膚顏色變白或是變薄,腳趾甲容易碎裂等癥狀,這些都是周圍血管堵塞的徵兆。

4、皮膚變薄、腿毛脫落、趾甲碎裂

腳部突然腫脹得很厲害,觸摸皮膚會有發熱的感覺,這時你就必須要去醫院檢查了。

5、腳突然腫脹,摸起來熱熱的

三個飲食習慣護血管

1、喝一小杯紅酒

紅酒可以預防冠狀動脈栓塞,降低血小板活性。研究表明,每天喝一小杯紅酒能讓人年輕1.9歲。

2、吃點含鉀的食物

鉀是「天然降壓藥」,含鉀最多的蔬菜水果就數土豆和香蕉了。美國醫學家認為,如果每人每天吃1、2個香蕉或土豆,對於降低血壓,保護血管,預防心肌梗塞、腦溢血有很好幫助。

3、吃一點魚

有關研究表明,人如果每星期吃4次魚,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會降低44%。富含多種優質蛋白的魚肉,可以改善血管的彈性,促使鈉鹽更快排出體外。


中山發布編輯部

編輯:曉泳

美編:美君

素材來源:鳳凰健康、中國搜索


推薦閱讀:

轉:牛奶的謊言還要矇騙我們多久?發給朋友看看
相由心生,7種處世之道,看看你是否藏有富貴之相?
一個女生愛不愛你,看看聊天記錄就知道
女人可以看看(男人就不要看了)——經典文章網
教育專家:這5種父母,可能累死也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快看看,你「中槍」了嗎?

TAG:血管 | 30歲 | 提醒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