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 (二)
來自同道讀書
00:00 05:22今天咱們一起學習、討論《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二)。
【原文】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①?將天數然也②?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實,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③,太沖脈盛④,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二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⑤。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⑥,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⑦,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⑧,故形壞而無子也。
【注釋】
①材力:筋力。
②天數:天賦之數,即天癸之數。指自然的生理變化規律。中醫認為人的生殖能力根源於腎,腎在五行屬水,屬天干之「癸」,故生殖之精也稱為「天癸」。
③任脈:奇經八脈之一,循行路線為人體前正中線,從百會穴至會陰穴。主調月經,妊育胎兒。任,接受的意思,受納經絡之氣血,任脈受納一身陰經之氣血,故名任脈。
④太沖脈:奇經八脈之一,能調節十二經的氣血,主月經。中脈之「沖」大概源於老子。《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也。"又:「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沖意為虛。氣無形,其性虛,故稱「沖氣」。中醫認為:中脈為十二經之海,氣血大聚於此,故稱沖脈。
⑤真牙:智齒。
⑥陽明脈:指十二經脈中的手陽明、足陽明經脈,這兩條經脈上行於頭面髮際,如果經氣衰退,則不能營於頭面而致面焦發脫。
⑦三陽脈:指會於頭部的手足太陽、手足陽明、手足少陽六條經脈。
⑧地道不通:指女子斷經。女子屬陰、屬地,所以女性的生理功能稱為「地道」。
【譯文】
黃帝問道:人年老了,就不能再生育子女,是筋力不足呢?還是自然的生理變化規律,就是這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女子到了七歲,腎氣開始充實,牙齒更換,頭髮生長。到了十四歲時,天癸發育成熟,任脈暢通,沖脈旺盛,月經按時而來,所以能夠孕育子女。到了二十一歲,腎氣平和,智齒生長,身高長到最高點。
到了二十八歲,筋骨堅強,毛髮長到了極點,身體非常強壯。到了三十五歲,陽明經脈開始衰微,面部開始枯槁,頭髮也開始脫落。到丁四十二歲,三陽經脈之氣從頭部開始都衰退了,面部枯槁,頭髮變白。到了四十九歲,任脈空虛,太沖脈衰微,天癸枯竭,月經斷絕,所以形體衰老,不能再生育兒女。
古人兩件大事,一件生死,一件生育,所以黃帝問完養生,就開始問人生育問題。黃帝問人不能生育是身體問題還是天定的規律。七歲,是指懷孕開始算起,出生為一歲。
問:天癸是什麼?
答:天癸代指天賦真陰。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單數為陽,偶數為陰。所以從天癸的名字看來,可代指天賦的至陰之水。
問:女子的這個描述,是女人寫的還是男人寫的,腎氣實、肝氣衰、腎氣衰,這些事怎麼判斷出來的?
答:這個天造地設的規律不易理解。
【原文】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陰陽和①,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則齒髮去,形體皆極②。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臟腑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注釋】
①陰陽和:此處陰陽指男女。和,和合,交媾。
②形體皆極:形體衰弱至極。
【譯文】
男子八歲時,腎氣開始充實,頭髮生長,牙齒更換。到了十六歲時,腎氣盛滿,天癸發育成熟,精氣充滿,如男女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了。到了二十四歲,腎氣平和,筋骨強勁,智齒生長,身高也長到最高了。到了三十二歲,筋骨粗壯,肌肉充實。到了四十歲,腎氣開始衰退,頭髮開始脫落,牙齒乾枯。
到了四十八歲,人體上部陽明經氣衰竭了,面色憔悴,髮鬢斑白。到了五十六歲,肝氣衰,筋脈遲滯,手足運動不靈活了。到了六十四歲,天癸枯竭,精氣少,腎臟衰,牙齒頭髮脫落,身體感到為病所苦。人體的腎臟主水,它接受五臟六腑的精華以後貯存在裡面,所以臟腑旺盛,腎臟才有精氣排泄。現在年齡大了,五臟皆衰,筋骨無力,天癸竭盡,所以髮鬢斑白,身體沉重,走路不穩,不能再生育子女。
【原文】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①,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②。
【注釋】
①天壽:先天稟賦,即上文之「天年」。
②天地:指男女。
【譯文】
黃帝問道:有人年紀已很大,還能生育子女,是什麼道理?
岐伯說:這是因為他的先天稟賦超過了常人,氣血經脈還暢通,而腎氣有餘。雖然能夠生育,但在一般情況下,男子不超過六十四歲,女子不超過四十九歲,到這個歲數男女的精氣都窮盡了。
【原文】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譯文】
黃帝問:養生有成的人,年紀都達百歲,能不能生育呢?
岐伯說:善於養生的人,能夠推遲衰老,保全身體如壯年,所以即使年壽很高,仍然能生育。
問:為什麼是女七男八?
答:女七男八我沒看到規律的解釋,且看做天數對待。
問:形體皆極,怎麼理解?
答:譯註是指衰弱至極。這是天數,有很多人恬淡虛無,知足常樂,也能衰老得很滿。六八,髮鬢斑白。這個也歲數很多人頭髮黑亮著。
徐大椿用元氣來解釋,元氣跟燒柴一般,一開始很旺盛,漸漸火就小了,最後滅了。
問:沒有接上煤氣管道,先天之精有限,後天之精補充不足,只能這樣吧?
答:可以這麼理解。
岐伯講男女發育規律都很通俗,不再贅述。
提前講講經脈的知識。
人體的手腳各有三條陰經脈和三條陽經脈,合共十二條經脈。三陽經為少陽、陽明、太陽,對應為一陽、二陽、三陽。三陰經為厥陰、少陰、太陰,對應一、二陰、三陰。所以女子六七,三陽脈衰,就是指少陽、陽明、太陽脈衰退。
少陽脈,顧名思義,為受陽氣較少的經脈。陽明,陽光燦爛之意,受陽氣比少陽多,為二陽。太陽受陽氣最盛。為什麼受陽氣不一?因為經脈的位置不一,所以才有了中醫八綱辨證中其中一對錶里關係。
人體手腳外側和背部接受的陽氣最旺為陽,所以靠手腳外側和背部的經脈為太陽脈。推而及之,越往人體正面靠攏的經脈陽氣越少,陰氣越來越盛。
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陰陽不能交通,故月事絕。可以這樣理解,任脈之氣下,太沖脈之氣上,上下交和才能有月事,兩脈氣衰則不能交和。女子體質屬陰柔,故陽脈衰,也形漸壞而無子。陽明脈與我們飲食直接相關,這裡先不展開談陽明脈。
《靈樞·終始》有雲: 陽受氣於四末,陰受氣於五臟。這是陰陽經脈受氣的情況。
《靈樞·本神》指出: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理解這段話,有助於理解陰陽和精神,也許就能理解積精全神和呼吸精氣。
生之來謂之精,天地含精,兩精相搏謂之神。是否提示把握陰陽作用的奧秘就能從空氣中提取精,化生神,從而踏進長生久視之道呢?這還有待同道去探尋。
從天地之氣中提取精,把握陰陽之奧。
問:厥不是極的意思嗎?為什麼是一陰呢?
平人答:不是。這個厥,是逆的意思。為什麼是逆呢?因為氣行至足厥陰肝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時候,氣脈中的氣是往上走的,而其他陰經,都是向下。這個需要返觀內景。
道法自然:但是《內經》動則說內觀,就沒法談了。岐伯直接告訴黃帝,你內觀去吧,全書完。
平人:沒有內觀,怎麼看內經....內觀,是內經的門檻...。
白雪:可以取類比象,用外化的東西幫助理解。
子沐:內觀只是體驗更深刻…並不影響初步學習。
白雲先生解《道德經》有段話說得特別好:只有從具體的有形的物中,抽離出來,從瑣細的繁複中抽離出來,才能理解,原來天地萬物,其實是一個整體。它們以一氣相通,以陰陽相成,以有無相結。見整體,是謂見獨。見獨,才可以外天下。
其中,以一氣相通,以陰陽相成,以有無相結,值得牢記。
【原文】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①,提挈天地②,把握陰陽。呼吸精氣③,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注釋】
①真人:至真之人。謂養生修養最高的一種人。《內經》依養生成就之高低分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四種。此種說法大概來源於《莊子》。
②提挈天地:把握住自然的變化規律。「提挈」與下文的「把握」從字面上看是難以理解的。個體的人怎能提挈無限的天地空間和無限的陰陽時間呢?其實這是古人對氣功導引實踐中有限個體與無限天地陰陽合一的功夫體驗境界的描述。《莊子·天道》:「靜而陰同德,動而陽同波"。意與此同。
③呼吸精氣:吐故納新,汲取天地精氣的導引行氣方法。
【譯文】
黃帝說:我聽說上古時代有真人,他能與天地陰陽自然消長變化的規律同步,自由地呼吸天地之間的精氣,來保守精神,身體與精神合而為一。所以壽命就與天地相當,沒有終了之時。這就是因得道而長生。
【原文】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①,淳德全道,和於陰陽②。調於四時③,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注釋】
①至人:指修養高,次於真人的人。
②和於陰陽:符合陰陽變化之道。
③調於四時:適應四時氣候的往來。
【譯文】
中古時代有至人,他道德淳樸完美,符合天地陰陽的變化。適應四時氣候的變遷,避開世俗的喧鬧。聚精會神,悠遊於天地之間,所見所聞,能夠廣及八方荒遠之外。這是能夠延長壽命,身體強健的人。這種人也屬於真人。
【原文】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①,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②。行不欲離於世,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③,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注釋】
①八風: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方之風。
②恚(hui)嗔(chen):生氣。
③恬愉:清靜愉悅。
【譯文】
其次有聖人,能夠安居平和的天地之間,順從八風的變化規律,調整自己的愛好以適合世俗習慣,從來不生氣。行為不脫離世俗,但舉動又不仿效世俗而保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外不使身體為事務所勞,在內不使思想有過重負擔。以清靜愉悅為本務,以悠然自得為目的。所以形體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年壽也可以達到百歲。
【原文】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①,逆從陰陽②。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注釋】
①辯:通「辨」,分辨。
②逆從陰陽:順從陰陽升降的變化。逆從,偏義複詞,意偏於從。
【譯文】其次有賢人,能效法天地的變化,取象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運行,順從陰陽的消長。根據四時氣候的變化來調養身體,追隨上古真人,以求合於養生之道,這樣,也可以延長壽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壽。
【解讀】
《上古天真論》,總起《內經》全書,也把《內經》核心內容點出來了。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內經》的至真要就在這幾句話,後面所有篇章都是為了修鍊成這個狀態。真正理解了這幾句話就可以歸於真人。看「天真論」里,分為「真、至、聖、賢和度百歲而去之人、夭折之人」。
子沐:卻老而全形,是分辨有沒有得道的標準。
道法自然:卻老而全形,這是總的狀態,至人也能如此,但不一定歸於真人。真人,至人可長生久視,與道同生。聖,賢,百歲之人,這幾類可盡終天年。那麼可以比較他們的異同了。
問:要回到修鍊的源頭去看《內經》,才不容易只抓枝節,這個方向去理解《內經》對嗎?
答:我們看看聖賢和百歲之人之辨。百歲之人之要是聽從聖賢教化,躲避天的不良影響,習俗有利身體健康,這是他們生活和長壽的一個特點。
聖賢之辯,在於聖人對天的認識比賢人更高一層。
因為道理是一樣的,只談談聖人。聖人施行教化,所以他們的責任和使命比真至之人要重。
「適嗜欲於世俗之間」;「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說明聖人還是關注世俗之事,與民同樂同憂。
其次,真人把握陰陽,至人和於陰陽,到了聖人這一級,對陰陽的理解就不如真至之人了。
內經有云:「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只有深刻理解了陰陽兩儀生化,才能應物遊刃有餘,不拘泥於方術。
黃帝後面談真至聖賢,比較抽象。只能抓關鍵字眼去參透,如陰陽、四時、精神,在內經後面的章節里留意這些字眼去思考。
【最後感謝道法自然同道的精彩解讀和解答,同時感謝讀書群同道們的積极參与和辛苦整理】。本文是同道讀書群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推薦閱讀:
※一本你能讀懂的好玩的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黃帝內經的》中六氣司天模型,就是以地球為中心!
※《黃帝內經》精讀:2018年戊戌五運六氣總綱流水筆記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88】在線收聽
※(1)黃帝內經 素問 靈蘭秘典篇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