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撰寫教育學術論文
06-23
怎樣撰寫教育學術論文 | |
一、什麼叫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就是表達科研成果的文章。是通過對不同學科中的某類事物,某些現象,某種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實驗、探索,總結其規律,揭示其本質,從而得出正確結論,提出新的見解,並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論證和說明的文章。教育學術論文,就是以教育為研究對象的理論文章。 二、學術論文的基本結構 1.思路與結構 從結構的內在性質看,結構是論文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現。論文內容儘管千差萬別,但從思路上看,總是遵循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展開的。論文的三要素都是圍繞問題進行的。如,論點就是問題的答案;論據就是問題存在與解決的依據;論證就是憑藉材料對問題所進行的深入分析討論。因此,從思路上看,論文的結構是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組成的。 提出問題一般在論文的第一部分,有的文章還標明"問題的提出"(調查報告、實驗方案等)。提出問題的方法與形式有多種,如用設問句直接提出研究課題,或直接揭示分歧,擺出差異,亮明矛盾,都是提出問題。有的文章開始就提出論點,由於論點是問題的答案,論點中也包含有問題了。問題提出來,所論中心就明朗化了,便於引導讀者沿著作者的思路去接受。分析問題是論證的核心。它是建立在事理基礎之上的,應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繫去安排。論文中的解決問題主要表現在觀點的概括,論點的歸宿。 2.基本結構 (1)題目:題目是論文的窗口,它應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題目命名有兩類,即概念性命名與判斷性命名。概念性命名主要是揭示論證的對象,劃定論證範圍。如《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方法例談》,此題目論證的對象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論證的範圍是教學方法。判斷性命名是把論點放在標題中,意在突出,主要作用在為文開路,引導閱讀。如《作文教學力求精、新、活》,該標題直接揭示了本文的論點是作文教學要做到"精、新、活"。題目還有正題、副題之分。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學德育面臨的挑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小學德育的調查與思考》。副題的作用是對正題的限定和說明。 論文題目有一些專用詞語。如立論文題目常加"論"(簡論、試論)、"談"(淺談、試談、雜談)、"議"(芻議、小議、評議)、"探"(試探、初探、探索)等;駁論文題目常加"駁"、"斥"、"辯"、"疑"等。還有很多用語,如"淺見"、"管窺"、"之我見"等。根據文章內容,也可不用上述專用詞語。 (2)署名:就是寫下作者的姓名。多人合作可按照貢獻的大小排序。署名既表明是誰的勞動成果,又表明文責由誰負。(署名與消息、報道不同,消息、報道署名在文末,論文署在題目下面。) (3)內容提要:是對文章主題的提煉介紹。 (4)主題詞:也叫"關鍵詞",用幾個詞語對內容提要的高度概括。 一般的小論文,可以不寫內容提要和主題詞。 (5)本論(正文):這部分佔論文的絕大篇幅,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作者依據論據對論點的論證過程。如內容多可分層加以小標題。 (6)結論:一般為全文作小結,也有的著重討論"怎麼辦"的措施與方法,還有的做某些交代(調查與對策)。 三、寫作的基本途徑(主要環節和步驟) 1.選題 選題就是確定自己要選擇研究的課題(文章的內容)。選題應有針對性、實用性、新穎性和可行性。所要探討的問題應該是比較重要的,有普遍性,或者人們比較關注及正在討論的問題。要選擇自己有興趣而又有一定基礎的論題。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產生了探索的慾望,引起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研究的責任感,又有一定的基礎,才能研究出成果。 概括的說,選題要有價值,即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要選擇熱點和冷門話題;要具有前瞻性;要寫"人人口中有,個個筆下無"的內容。 2.搜集和整理材料(觀點和事例) 搜集和整理材料是論文寫作的準備。一篇好的學術論文,理論(觀點)和材料(事例)是其構成的最基本要素。理論從具體材料中分析歸納出來的,又通過具體材料在文章中加以論證和說明。所以,確定論題後,首先要大力搜集和佔有資料,尤其要注意掌握原始材料。 搜集和整理材料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引證他人的材料;一方面是自己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即原始材料。在搜集整理材料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論點他人有無論及,如與別人已有論點相重或相近,就要放棄本選題,另選它題。 他人資料的引用、截取要精當,切忌抄襲。 3.構思全局,布局謀篇 這裡的構思指打好腹稿及草擬全文。文章要寫得如流水,自然順暢,不要急於動筆,而要打好腹稿。具體要考慮如下幾個問題: (1)論點如何表述?尤其是中心論點與各個分論點。 (2)備用材料中哪些理論與事例能直接論證論點,哪些次之,心中要有數。 (3)如何布局,頭如何開,尾如何結,正文分幾個部分,有幾個層次。 腹稿打好後要寫出寫作提綱,之後按照寫作提綱就可以動筆草擬全文了。 4.修改 如果說草擬階段應進行"熱處理",修改就是冷卻後的"精加工"了。情緒飽滿,興緻勃勃時欣然命筆,筆墨酣暢,意盡興止,一揮而就,這是草擬的最佳狀態。而修改最好在過些時候,起碼要在情緒冷卻下來後,在原來的思路中斷後,再拿起初稿來。這時可能有四種情況:(1)自己滿意,沒有大的改動,定稿了;(2)發現一些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問題,需要進行局部的增刪補改,有的部分要重寫;(3)對大的構思不滿,但基本立意尚可,須推倒重來;(4)發現全文的學術水平不高,價值不大;發現別人已發表過類似觀點的文章;發現立論有重大疏漏之處;因此,無修改的必要。修改的方法,主要表現在四個字上,即增、刪、改、調。增、刪是指擴大某些內容或刪去某些詞、句、段;改、調是指在結構上作某些調整或文字上的修改。 四、寫作基本要求(克服常見的寫作毛病) 1.問題要戒大、戒長、戒俗、戒混 (1)戒大:給文章定標題,要從文章的實際出發,做出適合文章內容的標題。初寫論文者最容易出現毛病,就是給論文做大標題,大而無當。就像一個小孩子戴個大帽子。如《試談傳統美德教育和無神論教育》《談學生的品德教育》。這些標題太大、太寬,包含的內容太多,很難寫深、寫透。造成論文題目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選題太大,而不是題目大。如《試談傳統美德教育和無神論教育》,從題目上看,論文是兩個中心,況且,還沒有限定,是全民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是中學生還是小學生。這樣的文章怎能寫出深度呢?文章最好是以小見大,以微探宏,哪怕是一得之見,寫得深透也好;二是文章內容和標題不一致,內容小標題大。如文章內容寫的是地理中的挂圖教學,但標題卻是《談地理教學》。 (2)戒長:文章要言簡意賅,要凝練,使讀者一見標題,就能明確內容。如《根據農村特點,重視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搞好農村小學地理教學》,這一標題顯然是太長,如改為《挖掘興趣 抓好農村小學地理教學》,減去15個字,對象範圍沒有改變,標題顯得精當、概括。當然,論文標題的長短也不是絕對的,要從文章內容的實際出發,根據需要確定,但必須做到精鍊,一個多餘的字也不用。 (3)戒俗:俗就是司空見慣,不新穎。如果論文標題舊,老調重彈,就會俗氣,平淡無力。而"喜新厭舊"是人們的常態心理,論文題目舊就喚不起讀者的注意和興趣。一篇優秀論文貴在創新,這種新意又要通過文章的窗口--標題表現出來。所以,作者要注意敏銳地抓住富有新鮮感的東西,巧作加工,標新立異。 (4)戒混:論文題目要準確,觀點明確,不令人費解,不含糊其詞,更不能讓讀者產生歧義。如《淺談開展電化教學有益於增強教育事業》,這個標題就不準確,讓人費解。"電化"教學和"教育事業"雖然有聯繫,但是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繫,能說開展電化教學就一定會增強教育事業嗎?而"增強"一詞用的也不夠準確。 2.中心要突出,要寫出深度 寫好論文最重要的是圍繞一個中心立題,哪怕是一得之見,寫得深透,以小見大,以微探宏,也能使人受到啟迪。寫論文最忌貪多求全,多中心、題目大、範圍廣,篇幅冗長。而初寫者最容易犯這個毛病。他們往往把自己平時想的、做的,不加選擇和提煉,一股腦地寫在一篇文章里。因而造成文章的臃腫冗長、空泛凌亂。多中心即無中心。由於內容泛泛,面面俱到,每個問題就會蜻蜓點水,就根本寫不出深度。 教師在寫論文時,要對自己的經驗進行篩選和提煉,在經驗中選取其中最熟悉、最精彩,體會最深、效果最佳的事例,捨棄其它與中心關係不大的內容,這樣就容易把文章寫得集中、深刻,有深度和高度。 3.經驗突出,觀點明確 一般基層教師撰寫的論文屬經驗型的較多,純理論的較少。這就要求經驗要突出,觀點必須明確。自己主要經驗是什麼?主張的觀點和看法是什麼?這些都應該在論文那中鮮明地表現出來。不能含糊不清,模稜兩可。所謂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觀點,是作者的靈魂,文章的綱。它像一根紅線,貫穿全篇,成為文章的中心。文章的選材、剪裁、結構、語言、表達等,都要以中心為依據,受中心約束。 有的初寫論文,文章里主張的是什麼?反對的是什麼?不是十分清楚,給讀者是一個糊塗的概念。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作者對研究的問題認識不深,對所要闡明的觀點提煉不夠,對經驗事例的選取不精、不當。為此,作者應不急於把文章寫出來,應該進一步深入實踐,繼續搜集感性材料,並對照有關方面的理論進行分析研究。這樣,才能在論文中旗幟鮮明地把自己的觀點和經驗闡述清楚。 4.多論證,少敘事,以理服人 寫論文不是將自己所做過的事例的簡單羅列,如石頭磚瓦凌亂地堆砌在一起一樣,而是要進行論證,就像水泥能把磚石凝固在一起砌成牆一樣。論文是通過論證把論點和論據結為一體,形成邏輯關係。但有的論文不會論證問題,即對自己的做法和觀點進行分析,進而寫出的論文是觀點加例子。因而,多是敘事多,說理少,不能以理服人。如,一位老師寫如何轉化後進生,只能說自己是怎樣做的,不能說明為什麼做,這樣做的根據是什麼。相反,把自己做工作的具體做法平鋪直敘,寫得詳詳細細,但卻不能反映出一般的教育規律。這裡就是缺少對感性材料的歸納、概括、整理,而在闡述問題時,又不能分析論證,沒有邊敘、邊議、邊說明。沒有把敘述、議論、說明有機地結合起來。總之,不能把經驗及事例拿到理論上來認識,因而形成了"大雜燴"、"流水帳"。 還有一種情況,是理論依據多,而論證的事例少或沒有,使論文空洞、乾癟,不能通過論點進行充分的論證。 出現上述情況,主要是作者一是缺少教育理論知識,不能用理論去分析教育現狀;二是平時作為論證問題的材料積累的少,沒有其他事例或理論依據儲備,因而敘述單調,平淡無味,立論陳舊,論據無力;三是不掌握論證方法,不會在寫論文中進行邏輯分析。 5.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文章結構就是文章的框架,它反映文章的層次段落,思路走向,決定文章是否嚴謹和有邏輯性。有的論文不能合理安排文章的層次和段落,往往出現敘述拖沓,枝蔓不分,序號繁雜,層段難辨的現象。通常出現如下幾種情況: (1)不善安排層次和概括小標題。 一篇好的文章,其內容是要劃分幾個層次或幾個部分,層層分析。每部分用小標題加以概括,或用幾個序號分開。這樣文章思路有線索,層次也清楚。但有的文章不使用小標題,從頭到尾一唱到底。讀起來理不出頭緒,分不清結構,一看層次不清,沒有可讀價值,連內容都不想看,就可能被淘汰。 (2)次序顛倒,前後重複。 寫好論文,作者必須把自己的基本思路一層一層地循序漸進地加以展開,而不像葫蘆攪茄子似的燒"混鍋粥"。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心中都要有譜。但有的教師寫的文章前後重複,顛三倒四,把應該寫在前面的東西寫在了後面,應該寫在後面的放在了前面,並不是並列關係的羅列在了一起,或者是大小題號混亂,主次不分,語無倫次,雜亂無章、 6.用詞要準確 有人認為寫論文不像寫小說那樣,需對文字進行很好的加工。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教育論文是要揭示教育規律,為了保證文章說明的東西具有科學性和體現教育科學的特點,文字的使用也必須準確。就像課堂用語一樣,尤其有些學科專門用語,決不能瞎編亂造。學術用語必須規範化,否則不僅不能正確表達作者的思想,而容易造成歧義,帶來不良後果。 用詞用語不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用含糊不清的語言;二是用詞不準確或隨意造新詞;三是對教育專用概念模糊,專用詞語使用不當。 7.要科學借鑒資料和他人成果 在論文寫作中,有時難免借鑒外來的研究成果,參考有關資料,但與抄襲卻有本質區別。要嚴格區分合理的引用與抄襲的界限。 科學的借鑒資料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就是說論據可以引用,論點不可抄襲。引用一些既定的數字、資料與他人的研究成果為證據,以得到科學的求解,以增強說服力,這不僅是允許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破出"天下文人是一家,你抄我來我抄他"的錯誤觀念,要在廣泛閱讀和借鑒別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去辛勤勞動,從而創造屬於自己的勞動成果。 |
推薦閱讀:
※論文格式要求及字體大小
※幼兒園戶外活動論文?
※看了1000篇投稿建議,從中整理出7條論文投稿建議
※北大中文經濟類核心期刊目錄
※〖詩詞論文〗淺談詩歌中賦、比、興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