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辭彙是來自日本...
【日制漢字】又稱和制漢字,新漢語(日本)在現代漢語中有一些辭彙是從日文引入的,【日制漢字】數量還不少,如人民、服務、圖書館、共產主義、哲學、世界、民主、病毒、藝術、社會主義、革命、科學、電話、科學、社會、經濟、警察、雜誌、幹部、達人、暴走、邏輯等等,以學術名詞居多。這主要是因為自近代以來,西學東漸,日本近代化較中國成功,輸入西學比中國快一步,清末民初大批中國知識分子留學日本,便從日本人那裡獲得了轉譯過來的西學新知,包括一系列漢語新詞,並將它們帶回國內。 這些詞大部分是日本人從古漢語中找到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對應於歐美語言中的單詞創造出來的,有字義新組合,也有古漢語文獻中原本就有只是將用法固定或賦予專門含義的詞。
日本和中國同屬漢字文化圈,二十世紀初大量新辭彙的出現豐富壯大了漢文。【日制漢字】有趣的【造詞原理】:
抽象化漢語原有辭彙
廣義化。例:「社會」作為「society」的譯語,社會在漢文原指春秋兩季鄉村學塾舉行之祭祀土地神的集會。狹義化。例:「經濟」作為「economy」的譯語,經濟一詞出自漢文「經世濟民」,包含政治、經濟等抽象意義。使用漢字的造詞力直接新創如「電話」、「製紙」、「製糖」、「名詞」等等……使用造詞力強的詞尾大量製造新詞如「~化」、「~的」、「~性」 、「~主義」工業化,工業的,工業性,工業主義……等等創造於明治維新時期的和制漢語,由於多是為了翻譯外文中日語本所沒有的辭彙而創的,通常具有「能與原文詞意義完全匹配」的特性。 如「名詞」是「noun」的譯語,專為「noun」一詞而創,所以這兩個詞可視為完全等意。同時,這時代的和制漢語也效法西文里的「字根」用在漢語詞,如使用「~化」作為「~ize」的譯語、以「~主義」作為「~ism」的譯語。半和制漢語前述「世界」、「社會」、「經濟」等原出於漢語,在日語中借為歐文翻譯,賦予新意義的用詞,屬於廣義上的和制漢語。有人將這類辭彙稱為半和制漢語[7],也有人不將他們視為和制漢語。而「電話」、「製紙」、「製糖」可視為純粹的和制漢語。【民國初年】:例如,早年孫文著作可看到「democracy」的譯詞為「德謨克拉西」、「virus」的譯詞為「微生物」、「revolution」的現在分別由「民主」「病毒」「革命」所取代。早在民國初年,漢語中通用的和制漢語就有數百條。 其中不乏「~主義(-ism)」「~化(-ize)」這類造詞性很強的詞尾,在現代漢語中佔有相當的份量。比較常見的詞綴如下:~團。例:工團、法團 ~力。例:購買力、 戰鬥力~法。 例:憲法、民法、刑法~性。 例:實用性~的。 -->( ~底/~的/~地)。 ~制。 例:集體制~主義。 例: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會。 例:工會、議會以下分類別討論現代漢語中來自日語的辭彙。由於漢語也是因為19世紀時急迫需要翻譯西文,而大量從日本輸入新詞,大部分進入漢語的日語借詞都是日語中的「和制漢語」。舉凡「電話」、「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幹部」、「藝術」、「否定」、「肯定」、「假設」、「海拔」、「直接」、「警察」、「雜誌」、「防疫」、「法人」、「航空母艦」都是屬於和制漢語日語借詞。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日語中的「和制漢語」都在現代漢語中通用,如「介錯」、「怪我」、「油斷」這類和制漢語詞都沒有進入漢語。部份抽象化漢語原有辭彙而意義有所改變的半和制漢語辭彙,如「社會」、「經濟」,原先雖為漢語,但現今使用的意義已經與古漢語相異,是否認定為日語借詞有爭議,有些學者稱這類辭彙為「回歸詞」。【日本流行文化引進的和制漢語】:20世紀末起,由於日本電子遊戲、漫畫、流行音樂等大量進入中文圈,也有許多詞開始在漢語打開知名度。如「暴走(失控)」一詞因新世紀福音戰士而進入ACG迷的生活圈,而「達人(專家)」一詞也開始經常出現在報章、雜誌上。 一般來說這個時期進入漢語的和制漢語詞由於時期尚短,社會仍持保留態度看待,只將他當作一種「流行用詞」,並沒有真正將他視為「漢語」的一部分。但部份用來描述社會現象,無法準確翻譯成中文的和制漢語,如「暴走族」、「援交(援助交際)」、「少子化」、「人氣」等辭彙,已經經常被台灣新聞媒體直接採用了。【接受日語借詞的矛盾】:現在漢語在向日語借詞的過程中,並非全盤接納,其中也經過排斥、抵抗,但最後日語借詞仍大量湧入。例如嚴復就強烈反對冒用日語借詞,他提倡使用「計學」(zh-classical:計學)取代「經濟學」、使用「群」取代「社會」(類推「群學」取代「社會學」)、使用「天演」取代「進化」等,學界習稱「嚴譯」。而嚴復也不是一概否定日本譯詞,例如他接受「自由」一字作為「liberty」、「freedom」之譯名,並嘗言:「西名東譯,失者固多,獨此無成,殆無以易。」也有少數新制漢語取代日語借詞的例子,如「邏輯(logic的音譯)」取代和制漢語的「論理」。從和制漢語的特徵來說,日本人製造和制漢語,多半愛用兩字詞。而精通文言文的中國學者翻譯時愛用單字單詞。 在白話文運動後,由於溝通上的需要,兩字詞較為穩定、口語上容易理解,或許是和制漢語借詞最後於中文紮根的主因。【當用漢字表】:為了平滑過渡到當用漢字,國語審議會於1956年(昭和31年)7月5日,決定對漢語辭彙中超出當用漢字表所規定範圍的漢字,用同音的別字進行書寫替換。以下這樣是較為人知的例子。(括孤內為原本的書寫方式。)(譯註:後為對應振假名,以及中文釋義)注文(註文) ちゅうもん(中文意為訂購) 遺跡(遺蹟) いせき(中文意為遺迹) 防禦(防禦) ぼうぎょ(中文意為防禦) 扇動(煽動) せんどう(中文意為煽動) 英知(叡智) えいち(中文意為睿智) 混交(混淆) こんこう(中文意為混淆) 更生(甦生) こうせい(中文意為蘇生,本來讀法為「そせい」) 激高(激昂) げっこう(中文意為激昂) 知恵(智慧) ちえ(中文意為智慧) 略奪(掠奪) りゃくだつ(中文意為掠奪) 這個方針和中國的簡化字的原理有少許相似之處。但有些漢字的替換,若不特別指出則很難被意識到,比如:妨害(妨礙、妨礙) ぼうがい(中文意為妨礙) 意向(意嚮) いこう(中文意為意向) 講和(媾和) こうわ(中文意為媾和) 硬骨(鯁骨) こうこつ(中文意為硬骨) 格闘(挌闘) かくとう(中文意為格鬥) 骨格(骨骼) こっかく(中文意為骨骼) 書簡(書翰) しょかん(中文意為書簡) 奇形(畸形) きけい(中文意為畸形) 破棄(破毀) はき(中文意為破壞、毀滅) 等。☆ ☆ ☆在一個包裝箱上,我見到寫著「雞卵」,猜想必定就是「雞蛋」。那「賞味期限」也就是「保鮮期限」。☆ ☆ ☆商店招牌「洋服の青山」,顯然是「青山之西服」的意思。「広告募集中」也就是「徵集廣告」的意思。☆ ☆ ☆不過,商店招牌上的日文「住友生命」四個字都認識,卻不知含義。請教了朋友,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住友人壽保險公司」。☆ ☆ ☆至於「株式會社」是在日本商品上常常見到的名詞,就是「股份公司」的意思。【黑暗時期】: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多方引進西方文化,曾經進行文字改革,打算全部取消日文中的漢字,以假名全面取代漢字,在當時叫做「脫漢運動」。這麼一來造成了混亂,重義詞太多,不得不叫停「脫漢運動」,中止了文字改革,仍然在日文中保留兩千多個漢字。 1946年,日本對日文中的漢字進行規範化,規定了1850個漢字為「當用漢字」。在這1850個之外的漢字不再使用。但是,還有人用慣了,還在使用許多「非當用漢字」。
1981年10月1日,日本內閣公布了《常用漢字表》,規範了日本中使用的漢字。《常用漢字表》「收錄了法令、公文書、報紙、雜誌、廣播等日常社會生活場合所應使用的、在效率和普遍程度方面都具有較高水準的漢字,作為書寫易解文章的漢字使用標準」,常用漢字總共為1945字,比1946年的規定有所增加。【日文中的成語】:有趣的是日文中的成語,把漢語中的成語加以「改造」,變成「日本特色」—— 中國人說:「日新月異」 日本人說:「日進月步」 中國人說:「粉身碎骨」 日本人說:「粉骨碎身」 中國人說:「賢妻良母」 日本人說:「良妻賢母」 中國人說:「山清水秀」 日本人說:「山紫水明」 中國人說:「千鈞一髮」 日本人說:「危機一發」 中國人說:「照貓畫虎」 日本人說:「畫虎類犬」 也有的日語中的成語,卻是漢語中所沒有的,所以中國人幾乎不懂這些日本式的成語的含義—— 「絕體絕命」:「一籌莫展」、「無可奈何」、「窮途末路」的意思。 「一所懸命」:「努力地」、「拚命地」、「儘力地」的意思。 「七花八裂」:「四分五裂」的意思。
「七轉八起」:意即「七次倒下去還有第八次站起來」。
推薦閱讀:
※6佛學常見辭彙 【 六畫 】陳義孝居士編 竺摩法師鑒定
※殯葬專業辭彙
※佛學常見辭彙 (十畫~十二畫)
※300個四六級翻譯和寫作必備辭彙
※聽英文歌積累辭彙量,這個方法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