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行(13)——住房篇(2)貧富差別

這裡貼上幾張比爾蓋茨豪宅的照片,主要是為了讓大家欣賞設計者的奇思妙想。我想如果推到現在,他恐怕不會花幾千萬元蓋這座豪宅,而是要投入到慈善事業了。 (其餘為自拍附近民居。提醒,不是富人區,而是普通民居)13.3 富人住在郊區,窮人住在市中心也許是影視作品中的美國總是高樓大廈林立,初來乍到美國,以為這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一定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到了美國才發現反而是平房和低層樓房比較多,而且很分散,我們在旅遊中路過不少美國城市,都是在廣闊的綠地之中有散落的建築,大部分都是1—3層的,就是一些公司的建築也只是3—4層。只有到了市中心,才有一些比較集中的高層建築。

過去聽說美國是窮人住在市中心,富人住在郊區,總覺得不太理解,現在才知道美國城市的概念跟我們完全不同,除了象紐約、芝加哥這樣的比較老的大城市跟中國一樣,高樓林立,街道擁擠,人口密集,其它城市則是分散在一個很大的區域,市中心佔地相對較小,一些比較高大的樓房好像就是市中心的標誌,但這裡主要是政府機構、公共建築、寫字樓等。大部分人並不住在這裡,而是散落地住在郊區的各個居民區,住在城裡的反而是窮人多。洛杉磯市就是分布在1200平方公里土地上,據說由100多個小衛星城組成的,衛星城之間都是綠樹成蔭。中國人認為靠近市中心是住宅的黃金地帶,交通方便、商業繁榮,美國人則認為高級區是遠離市中心的區域,越是有錢人越「躲清凈」。為了幽靜舒適,有獨立庭院,房前草坪,屋後花園,尤其是依山傍水的房子更吸引人,哪怕是樹林中一座孤零零的房子。

在這裡還要澄清一個關於窮人和富人的概念,美國已經是高度發達的國家,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的中產階級在美國佔了大多數,億萬富翁和窮人都只佔極少數,這跟我國是完全不同的。我國富人和中產階級是少數,工薪階層佔大多數,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所以一般的劃分為窮人和富人,對美國來說並不確切,美國的「窮人」實際生活水平比我們想像的好得多,美國把這些人稱為「低收入者」。美國的窮人還是黑人和其它有色人種比較多,黑人在市中心居住的比較多,白人則大多住在郊區。

(比爾蓋茨豪宅的客廳,巨大的水族箱里甚至養著鯨!想一想這需要多少錢?)美國的住宅區跟中國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往往聚集在一起,不同檔次的住宅明顯地分布在不同的區域。而社區的治安、環境等方面,也會非常不相同,在一些社區完全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另一些社區卻非常不安全不安定,停在那裡的汽車,可能會因為座椅上的幾個硬幣被人砸碎玻璃。甚至白天經過那裡都會有些惴惴不安,路旁一些閑散人員遊盪,他們盯著來客的目光好像猛獸盯著獵物。令人遺憾的是,黑人聚集區往往是犯罪率比較高的,不太安全的。

還有一點,美國人不能接受夫婦二人兩地分居的狀況,但在美國的中國人卻仍有不少人因為種種原因兩地分居。

(比爾蓋茨豪宅的酒櫃)

13.4 柵欄,圍牆文化

來到美國一個非常突出的印象就是,無論公司、醫院、學校、公園、政府機關,絕大多數都沒有圍牆。所以哪怕你已經身在一個大學校園,卻只能從匆匆過往的學生來推斷,除非看見樓前的標誌牌,或恰好看見了學校的大門。所謂的「大門」,一般也只是一米多高的鐫刻著校名的一段矮牆。沒有圍牆意味著沒有門禁,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出入。非但一般單位,就連白宮民眾和國外遊客都可以進去參觀,只不過9.11之後增加了許多限制罷了。

少數家庭有1米多高的木柵欄,一般也是有孩子的家庭和臨街的住戶。不但見不到圍牆,也見不到帶鐵柵欄的防盜門窗。美國人居住分散,道路通達,很多住戶的房子就在路旁,也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我們中國人從古至今就設置牆,從長城到紫禁城,從政府機關到企事業單位,從公共設施到城鄉住戶。西方人曾經研究過,說中國的圍牆約佔全部建築的10%,被稱為「圍牆文化」。細想起來,圍牆本身的功能是防禦,但也附帶了閉關自守、封閉、保守的含義。近些年來更是防盜門、防盜窗盛行不衰,家家戶戶的窗戶安上了鐵柵欄,我們自願地把自己關進了「牢籠」。有人也許會說,我們安防盜門、防盜窗是為安全把關。但是美國也有社會治安問題,有些地方的刑事案件屢見不鮮,可人家就是不搞這些防盜措施。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中國夫婦到挪威繼承財產,準備把新買的一幢房子的窗戶安上鐵柵欄,這在當地要經過警察局和旅遊局的批准,他們打了報告,第二天一位警察和一位風景管理員來了,微笑地問他們為什麼要在窗戶上安這些冷冰冰的鐵柵欄?夫婦回答「防盜唄」。警察和風景管理員一番勸說,希望打消這個念頭。警察說如果發生盜竊事件,那是我的失職,我可能面臨失業。風景管理員說,在這麼迷人的風景,安鐵柵欄能協調嗎?中國夫婦仍要堅持,風景管理員只好說,那麼我將按規定每月收你們風景障礙費,大約每天1歐元。中國夫婦面面相覷,不再吭氣了。在挪威,居民家安裝鐵柵欄,被視為不相信警察治安能力的無奈舉措,也是一種破壞自然景觀和諧的非理性行為。警察說,「納稅人寓所如果安裝鐵柵欄,我們會感到臉上無光的」。

.

13.5 愛遷徙的美國人在一篇談美國遷徙自由的文章里看到這樣的話:「遷徙自由不僅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公民權的基本組成要素,是國家統一的首要象徵。在一個政治與法律統一的國家裡,公民的一項基本自由就是有權在他嚮往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對這項權利的阻礙,必然意味著國家在社會、經濟乃至法律上的割裂。」

中國人習慣留戀故土,落葉歸根,不會輕易搬家,尤其是農民,更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同一個地方。曾幾何時,一本「戶口簿」把所有的中國人牢牢地拴在一個地方,城鄉之間亦如隔一道鴻溝。夫妻兩地分居的城鎮居民比比皆是,「調動之難,難於上青天」,這是一個幾乎令人生畏的字眼,用一二十年實現調動不新鮮。我曾在甘肅遇到過一個鐵路職工,為了回北京,在北京成了家,一輩子兩地分居,直到退休終於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

(美國人喜歡在後院蓋大的木涼台)

美國的窮人也曾經沒有遷徙權。遷徙權的憲法保障在美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在內戰後修正案通過後將近一個世紀的歷程中,美國逐步確立了貧困人口的遷徙自由。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聯邦法院開始限制各州與地方控制窮人遷徙的法律。此後,法院又通過第十四修正案的正當程序和平等保護條款,撤消了某些禁止窮人流浪以及對新居民的社會福利施加不合理條件的地方規定。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窮人的遷徙權才可以說是牢固確立下來。

比起世代居住在同一個地方的中國人來說,美國人真是太愛搬家了。移民國家的美國人民,即使在國內也是「移來移去」,許多美國人是在全國範圍內找工作,沒有那麼強的地域觀念,只要找到了新工作就搬家。一個人在一生中多次換工作,在美國司空見慣,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普通公司的房子在外觀上看非常不起眼)當一家人要搬家時,就會掛一個牌子,把不帶走的大大小小的物品擺在院子或車庫裡出售,人們可以自由地挑選自己需要的東西。春秋季節也常有這種家庭賣場,人們得空收拾什物,把不需要的東西擺出來賣幾個錢,這也是物盡其用的一個好方法,美國人在這方面好像也不講什麼「面子」。這種買賣也不必納稅。有時街坊鄰居合起來擺一個賣場,有時社區還組織較大的賣場。平時也有人如果不需要某件物品了,又不值得賣,就會把這件物品放在路邊,需要的人可以自行取走。

(庭院賣場)

前面已經介紹過了,美國房子的設計就適合美國國情,一些笨重的大家電本來就是連同房子一起賣的,每個房間又都有儲藏間因而不用買大衣櫃,減少了傢具。美國的搬家公司更是一絕,如果你請搬家公司全權負責,自己除了付款外幾乎無須做任何事情。搬家公司會要求你除了貴重物品、照片和不易保存的食品外,不包裹和收拾任何東西,這樣他們才能負完全責任。搬家公司先派人來你家查看,他在你家轉一圈,一邊往掌中電腦上輸入相關數據,幾分鐘就完成了。屆時來人把你的東西一一收拾停當,運到新家後再逐個就位。

(一座公寓)
推薦閱讀:

馬雲震撼演講,17分鐘徹底征服了美國商界……
50美國人常用的1500個單詞
美國人為什麼「養小不養老」?
最深度的一號公路游兼我的第一次露營記
美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及應用情況

TAG:美國 | 住房 | 差別 | 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