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陽明大腸經---循行及21腧穴功效
大腸經是陽經,五腧穴屬性是金(井)水(榮)木(俞)火(經)土(合)。陰經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為什麼陽經以金開始,陰經以木開始,因為陰昇陽降,木性輕揚上升,金性重沉下降,所以陰經井穴為木性,陽經井穴為金性。
大腸經的五腧穴分別為,商陽,二間,三間,陽溪,曲池。
大腸經的循行時間為早上5-7點,《內經》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又雲白腸」。小腸是受盛之官,泌別清濁的。
大腸在體內是從右下腹起,小腸與大腸介面的地方就有盲腸,右邊上升為升結腸,然後在肚臍上方橫過至左邊稱為橫結腸,再往下至直腸接肛門,往下的稱降結腸,中醫里把直腸也作為大腸的一部分。
當我們便秘的時候,繞肚臍順時針按摩可以幫助排便,逆時針按摩可以幫助固便。大腸與肺相表裡,所以大腸也屬金。肺經的位置在手臂橈骨的內側,大腸經的位置在手臂橈骨的外側。
大腸經從商陽穴開始,迎香穴結束,方向是手走頭。記住經絡的循行路線對於我們針灸穴位治療非常重要,因為有些人的痛症就是在經絡上治,知道其痛或其病在什麼經絡的循行路線上,就可以依經取穴,治療起來就有目標,而且效果更好。
商陽——井穴,顏面疔瘡、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慢性結腸炎
商陽穴是大腸經的井穴。位置:在食指橈側,去指甲角0.1寸許取穴,很好找。主要能治療的病為:面疔、咽喉腫痛(急性咽喉炎)、慢性結腸炎。這個面疔就是長在迎香位置左右的疔瘡痘,採用刺血泄的手法。顏面是疔瘡的好發部位,是手足陽明經所過。在此穴放血,迅速瀉其熱毒,所以能治其經所過範圍內的顏面疔瘡。一般一次見效,三次就能好得差不多了。
咽喉腫痛的,急性扁桃體炎也包括在裡面,肺與大腸相表裡,刺血商陽與少商一樣同樣具有宣肺解表泄熱、利咽喉之功,且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穴位的刺激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有痰的如果粘著不爽,可以用魚際和列缺穴,可以順肺氣,幫助排痰,用商陽治療痰沒有什麼太大效果的。
商陽還能治療腸炎,也是刺血,井穴一般不灸。
用商陽穴放血的方法治療慢性結腸炎、結腸手術後大便功能紊亂有比較好的效果。治療每隔2-3天放血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共2-3個療程。操作:先將食指揉搓數10次,使之充血,用細三棱針點刺後擠血,成人0.5-lml,小兒5-10滴。
慢性咽炎只用少商或商陽刺血只能治一時,不能去根,用針灸或埋線法治療慢性咽炎,取陽明和照海,列缺,效果非常好。
二間穴——滎水穴、清熱
為手陽明大腸經的滎水穴,功偏清熱,取穴時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緣橈側,當赤白肉際處取穴。二間穴一般用來治牙痛,滎主身熱體重,可以去熱,因陽明經引起的牙痛,二間可以用,而且效果也特別好。
病在經絡和病在臟腑的區別
胃和大腸均為陽明經,熱是可以循經走的也可以循經治,所以只要在陽明經的熱,用胃經和大腸經的穴位治均有效。這個大家要搞清楚,病在經絡和病在臟腑是有區別的。
比如一個人便秘,而且是因為堵在大腸里的那種便秘,不管是熱秘還是寒秘,取穴就要在能治療大腸的穴位上治療,比如天樞,大腸俞,上巨虛等,如果你在大腸經上取穴,效果就很差了。
但如果一個人在大腸經上出現病症那用大腸經上的穴位來治效果就好,如果你迎香穴上長了疔,你一定要用天樞大腸俞來治,效果肯定沒有在合谷,商陽上取穴效果好。
當然大腸經上的穴位也可以治療大腸上的疾病,比如曲池是大腸經的合穴,是一個去陽明經熱的一個大穴,用它來治療大腸熱秘,配合天樞,大腸俞這些穴位使用。天樞是大腸的募穴,大腸俞是其俞穴,可以直接管到大腸的。
三間---腧穴、失眠、面部三叉神經痛,手指麻木痙攣
微握拳,在食指橈側,第二掌指關節後,第二掌骨小頭上方取穴。雖然三間是陽明經的輸穴,輸主體重節痛,但也很少會取三間來治腰痛。三間穴常會用來配合治面部的三叉神經痛和失眠,還有用三間透後溪來治手指麻木痙攣。
三間穴在第二掌骨全息理論中,三間穴對應人體的頭部,所以用三間穴可以調理頭部的疾病。
合谷穴——牙痛、咽喉痛、扁桃體炎、開四關
合谷穴是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橈側之中點取穴。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有解表退熱、理氣止痛、活血調腸之功。大腸經貫頰,入齒中,其經別上循於喉嚨,故可治牙痛、喉痛、急性扁桃體炎。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主表,故可治一切外感表證。合谷為全身鎮痛鎮靜之要穴,可治癔病、暈厥等神志疾患。陽明經多氣多血,婦女以血為本,故又可治婦科疾患、產婦宮縮無力等。孕婦禁用此穴。
中醫有「頭面取合谷」一說,就是我們治頭面上的疾病,在下臉面上的穴位之前,一定在對側的合谷先下一針,我們常用合谷來治病的有,一,牙痛,,二是咽喉腫痛,包括扁桃體炎,另外掐人中可以治暈厥大家都知道,其實,合谷也是治療暈厥的一個常用穴位。
我們感冒的時候頭痛頭痛,也可以配合谷來使用,在晚上泡腳的時候自己用艾灸合谷,當灸左邊合谷的三五分鐘的時候突然感覺右邊的鼻孔洞開,一股清涼之氣冒出,然後感覺寒氣呼呼往外散,效果非常明顯。
針灸里取合谷用,還有兩個地方會用到,一是有個配穴療法稱原絡治療,就是原穴和絡穴配合使用治病,因為合谷是大腸經的原穴,其表裡經的絡穴肺為列缺,大腸經絡穴為偏歷,如果病在大腸,可以採用合谷配列缺或配偏歷使用,效果很好,而且這種原絡治療法即可治實症也可治虛症。
另一個使用的開四關,中醫里講四關為合谷配太沖為四關。合谷穴還常用來配合曲池,外關治療陽明經手痛肩痛,就是治療經循線上的疼痛。有一個比較著名的手三針,就是用合谷,曲池,外關,治療陽明經和三焦經路線上的上肢運動障礙,效果非常好。
陽溪----拇指內屈症、拇指用力時感覺到酸痛
拇指翹起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健之間的凹陷中取穴。陽溪穴常用的就是拇指內屈症。就是拇指用力時感覺到酸痛。 陽溪另外還會使用就在在對稱治療的時候會用到,就是比如左腳崑崙處痛那可以取右手陽溪使用。陽溪與腕橫紋平齊。
偏歷---絡穴
偏歷穴是手陽明的絡穴,與肺經的絡穴列缺是通的。偏歷穴的找法,跟找列缺差不多,同樣的手法,食指指向的地方是列缺,中指指向的地方就是偏歷,在腕橫紋上三寸。
溫溜----郄穴、大腸炎症痛
是大腸經的郄穴,就在橈骨陽側,兩塊肌肉中間。溫溜是大腸經郄穴,可以治療大腸炎症痛症,有個郄會治療法,比如大腸經痛,就可以用溫溜配中脘來使,效果很好,因為中脘是腑之會穴,所以這叫郄會治療法。
再上面是手三里,找手三里先找曲池,還有下廉和上廉。
曲池----皮膚病、高血壓、網球肘
曲池一定是拱手取,在這個紋頭與肘骨中間。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具有清熱祛風,調和營血,清頭明目,調理胃腸之功,為全身祛風退熱要穴。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故可治蕁麻疹等皮膚病。治網球肘為局部取穴。手足同名經經氣相通,治膝關節扭傷疼痛,為下病上取法。另外還可以治高血壓、脅痛、胃腹痛等。
我們的皮膚病曲池是常用的,不管是蕁麻疹還是神經性皮炎,一般再配合谷,血海,三陰交,膈俞,足三里,築賓。
用曲池治療原發性的高血壓,效果也很好的,一般一次就可以下調十個汞柱以上,然後隔天針一次,可以慢慢恢復到正常水平。降高血壓,中醫有很多穴位,曲池,太沖,雙耳尖,血海,足三里,百會等還有很多阿是穴專門降高血壓,大多要分清是什麼原因引起高血壓,然後選穴下針,效果都很明顯。
網球肘用曲池穴也多的,在曲池,合谷,加中渚,曲池是針就就不痛了,曲池對尋常疣和扁平疣的治療也是相當有效的。
手三里----急慢性腰扭傷、扭傷穴
取法:側腕屈肘,在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2寸取穴。手三里主要治療急慢性的腰扭傷,因此手三里也稱為扭傷穴,象碰上急性扭傷腰的,用手按著用力揉,慢慢活動腰部,能慢慢好出來。有人落枕的話,用手按著手三里揉著同時扭動脖子也能好的。
用列缺下針治落枕也是一針好一個。摁到酸脹痛,同時活動腰部,治這種病症,遠端取穴的效果比局部取穴效果更好。
上廉,下廉,肘髎穴,手五里
上廉和下廉分別在手三里的下一寸和下二寸,用得很少,曲池往上是肘髎穴,這個穴位取穴的,拱手,曲池往後有個大骨頭,過了這個骨頭邊上一個陷下的地方,按著有點酸就是,曲池上後一寸就是。肘髎主要也是治網球肘里配合曲池增強療效的一個穴位。
手五里,就在曲池上三寸的地方,肌肉與骨頭中間,用得也比較少。
臂臑、肩髃——眼部疾病、急性踝關節扭傷
手五里往上是臂臑,在曲池和肩髃的連線上,曲池上7寸取穴。垂臂屈肘時,在肱骨外側三角肌下端,這個穴位從上面肩髃往下找是肩髃下兩寸。
這個穴位是針灸治療眼部疾病的常用穴位,象視神經萎縮、麥粒腫、青光眼,什麼的都可以配以臂臑穴,還有的象睛明,頭臨泣,光明,養老穴等。
肩髃,在肩峰前下方,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取穴。上臂平舉時,肩部出現兩個凹陷,前方的凹陷就是肩髃穴。臂臑到曲池痛,還有可能是淋巴結有問題,我們中醫用一個從曲池透臂臑治療瘰癧的操作方法,有七寸長針這樣專治瘰癧,而且效果很好。
從曲池下針,得氣後回退針到皮下,沿皮透刺一路到臂臑,肩髃主要治療肩關節周圍炎(肩周炎),急性踝關節扭傷。操作手法是,對肩周炎的用刺血方法效果更好,隔2-3天放血1次,5次為l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一般2-4個療程多能治癒。
肩髃刺血操作方法:手下垂或手臂墊高平放,以細三棱針點刺穴位皮膚,拔罐吸出血2-5ml。用肩髃穴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大多1-2次治癒。操作手法:用1-1.5寸毫針,呈45°角斜刺進針,得氣針感下傳至手為最佳。平補平泄手法。留針45分鐘,每隔15分鐘行手法1次,同時慢慢活動腳踝關節。
肩髃穴是陽明、陽蹺之會穴。蹺脈有交通一身陰陽之氣,調節肢體運動的功用,經過腳踝的,所以能治這個病。
巨骨穴,天鼎,和扶突——肩痛、上肢麻木,肩周炎、甲狀腺、呃逆
巨骨穴很好找,從肩髃上來,這兩邊骨頭有個縫,這就是巨骨穴。我們自己用手按著會有點酸痛,巨骨穴用得不多,有時會配合肩髃穴來治療肩痛。
巨骨往上天鼎和扶突,這兩個都在在頸部的穴位,大家摸自己的食道兩邊都有一塊大肌肉,靠近食道這邊的是胃經,另一邊的就是大腸經,扶突的位置是平喉結,在那塊肌肉邊上,應該也很好定位的。天鼎穴在扶突穴下一寸的地方。
天鼎穴用用得少,但可以治上肢麻木,肩周炎,扶突用得比較多。我們針灸治甲狀腺腫大或萎縮有名的三突,天突,扶突,和水突,就必取的。
扶突穴還有一個用處是治呃逆,很多頑固性的呃逆,用足三里,內關,膈俞,中脘中魁都治不好,但用扶突下針收效明顯,操作:選用28號1.5寸毫針,由穴位處水平方向刺向頸椎,當出現觸電樣針感向肩或手放散時,留針10分鐘。
過了扶突就是禾髎穴,鼻孔下方,這就叫禾髎穴左右各一個,用得比較少,最後一個穴位迎香就用得很多了。鼻翼兩邊旁開五分,這個穴道我們叫迎香穴,用迎香穴治療鼻炎有兩種刺法,一種是迎香透鼻通,一種是迎香朝鼻子平刺,如果病初起就用平刺,如果是灸病就透鼻通。
推薦閱讀:
※西瓜的功效與作用 多吃西瓜能幫助降血壓
※吃完煮雞蛋,把殼留好了,它有你想不到的健康功效!
※不要再喝鮮榨果汁了,它居然有這些功效!
※大米的功效及營養價值 大米不能和小蘇打同食
※4種茶的保健功效介紹
TAG: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