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科研知識講座
06-23
江蘇省泗陽中學 謝友明一、為什麼要從事教育科研?1、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評職稱、評先進。好的教師應當做到教育、教學、科研三位一體。2、課堂教學的需要。3、時代發展的需要。4、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的發展是建立在教師發展、學生髮展的基礎上的,學生的發展是目的,學校的發展則是關鍵。沒有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教師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就失去了有形的支撐,就成了空中樓閣。因此,促進教師的主動發展和專業化成長,就成了學校工作重心。教育改革呼喚教育科研。真正的教育家源於第一線。美國人重視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從高等研究院轉向學校。三類教師:生存型教師:教育是謀生的手段。重複勞動;無可奈何的選擇;知識的搬運工。正如魏書生所說的:我覺得勞動者分兩類,一類是科研型的,一類是重複型的。科研型的勞動使人常干常新,產生無窮無盡的勞動的幸福,重複型的勞動呢?則是使人感覺乏味、厭倦。享受型教師:教學是生命的延續,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讓學生抬起頭來走路。自己是蠟燭,是園丁,正如於漪老師所說的那樣:用生命唱歌,用生命教書。我是長大了的兒童。李吉林說:在月照星稀的晚上,獨坐燈下,我驀然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每日正是和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工作就是為這些小花、小樹澆水、施肥,讓他們快快長大,詩情畫意沒有窮盡。在兒童的世界裡,不斷編織著美麗的童話和小詩。你說它偉大,教的全是小孩子;你說它渺小,它卻影響著一個人長大後的幾十年。生活在兒童世界裡的幸福感,無與倫比。發展型教師:在促進學生髮展的同時,也發展自己,是反思型的教師,在新的平台上拓展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1)有自己的教學思想,並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如蔡林森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2)不斷地去反思、系統地總結;(3)自覺地去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按教學規律辦事。(4)善於博採眾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教師是塑造人的,要想瀟洒自如地雕塑學生,必得先雕塑自己,不斷地自我加壓、自我超越,是最要緊的。實現自己從教生涯中的三個境界——將教師當作職業、當作事業、當作藝術。自我提升、自我追求、自我超越。作為一個教師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能上課——善於引導,富有感染力。市縣優課、基本功大賽得獎。沒有課堂,就沒有名教師。名教師之所以得名,其開端往往就在於其教學能力強。只有在課堂教學的舞台上,運用運用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獲得了學生、社會、學校同行的認可和讚譽,才可能真正成為名教師。不少一線的老師「認識」某個名教師,往往都是從課堂上「認識」的,都會說起曾經親身聽過名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或是曾經看過的某次課堂教學錄像,可見名教師征服人的在於他在教學上的真功夫。一句話名教師,首先要能教學,能上課,上精彩的課,上有理想的課。如果一個教師只能貢獻他的教學思想,他至多是一個理論方面有所成就的教師。能研究——能主持省市級課題。著書立說,成一家之言。名教師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中,都能發現迫切需要解決的教育問題,從中尋找到自己研究的起點,通過不斷的探究,逐步形成自己紮實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豐碩成果,自成一家。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李吉林老師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孫雙金老師的「情智教學」等等,這些方法不僅體現在他們高超的教學能力、精湛的教學藝術,更體現在他們豐富的論文和著作之中。能寫作——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3篇以上文章。上面我提到的這些名教師非常善於總結,善於思考,一有靈感,就立即把它們寫下來,並且形成了他們的行為習慣,這為他們的教育科研積累了豐厚的基礎。能鑒定——課題鑒定、課題論證。能講座——在校市學科活動中能作專題講座。能指導——能指導青年教師、能指導學生取得好成績。能命題——能給校縣市考試統測例題。(題量、賦分、難度、信度等,這就要求我們研究高考、中考試題,還要不斷接觸新的材料,吸納新有內容,這樣試題才有新意,同時還要不斷創新題型,這樣才能出高水平的試卷)能學習——這也是我們任何人都不能缺少的一個素養,終身學習。成功的教師可以說都與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分不開的。(1)向書本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在給《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十分強調教師的撲克書學習。他指出,教師的教育素養主要取決於教師的讀書;因此他提倡教師「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張家港校長、特級教師、江蘇省名教師高萬祥說:「對教師來說,讀書學習可以拯救自己、實現自己。帽子一頂頂,榮譽一項項,捫心自問,也許,我唯一的優勢就是比一般老師勤於讀書。換言之,從一定程度上說,是自己拯救自己。」(2)向同事學習。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向周圍同事學習。邱學華在剛當上老師時,經常悄悄在站在窗外聽老教師上課。江南的冬天陰冷而潮濕,他在窗外一站就是個把小時,把人家教學的一招一式都記在心裡,並反覆加以揣摩,內化為自己的一種教學素養。(3)向專家學習。看專家的書、聽名家的課、讀名家的故事。學其教學藝術、教學理念,也學其品格。一個專家不光是教學上的專家,往往也是品質上楷模。比如成功的教師往往都具有執著的性格和品質。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格的偉大。」江蘇名教師李庾南曾經這樣說:「我本人的性格很好強。我做什麼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在成功。也許別人允許我失敗,但我自己不允許自己失敗。為了成功我可以說是刀山敢上火海敢下。雖然我不曾有機會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我是生活在和平時期,但我有這種性格,有這種勇氣。」要搞好教學科研,魏書生說要做好三件事:(1)看多家之言。(2)寫日記。魏書生共寫了19本約80萬字的讀書日記以及反思日記。(3)堅持寫文章。每學期都堅持寫幾篇文章。青年教師每學期一定要堅持寫兩篇文章,可以是經驗總結,可以是調查報告,也可以是科研論文。二、如何開展教育科研呢?1、 培養一種意識即問題意識。任何研究都是從研究問題開始的。教育研究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出問題往往是研究的出發點,解決問題就是研究的終點。提出問題是選擇課題的第一步。關於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受因斯坦曾有下段精彩的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有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愛因斯坦把提出問題看作科學研究過程是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看作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一步。在科學研究中最糟糕的問題就是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就不會有研究的衝動;沒有研究的衝動也就不會有研究的行動。當研究者處於沒有問題的狀態時,首要任務是開拓挖掘研究問題;當研究者處於眾多問題的包圍之中時,主要任務是選擇合適的可研究的問題。研究問題的來源。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曾經這樣描述:「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具有強烈的衝動、願望、使命感,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1)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是研究問題的主要來源。通常從教育實踐的困難和需求入手,通過觀察和分析教育現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以教育實踐為著眼點來形成研究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①將教育實踐活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直接轉化為研究問題。教育研究問題存在於教育實踐活動中。在實踐過程中問題是層出不窮、永無止境的。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中重要的、迫切需要解決的直接轉化為研究問題。如當前基礎教育實踐中提出的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問題,現實中的問題是:學生負擔究竟有多重?如何實質性地減輕學生負擔?減輕學生負擔究竟減什麼?怎樣減?②從教育實踐的矛盾、困惑中尋找研究問題。當我們無法準確判斷事物的合理性時,疑問便自然產生,就會在原來以為沒有問題的地方面發現可研究的問題。如,課堂教學究竟是以教師為主還是以學生為主?只有合作沒有競爭的教學存在嗎?現代教學方法一定比傳統的教學方法好嗎?(自主合作探究與講授式)③憑個人的教育教學經驗發現研究問題。個人經驗是尋找研究問題的最生要的資源,當教育現象與個人經驗不相吻合、產生衝突時,我們就可以從衝突、不滿意、需要改進的地方入手,去發現可以研究的問題。如,有的老師根據經驗發現,強化訓練有助於迅速提高測驗成功,因此著手研究如何通過合理的強化訓練來提高教學效益。(如打球,又有赫伯特·沃爾伯格研究3000例學生有關介入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測驗成績的影響,結果將35項介入因素從強到弱排列出來:(1)強化、(2)加快進度、(3)閱讀訓練、(4)提示與反饋、(5))④抓住思想中火花來形成研究問題。研究問題並非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產生的,有時一個好的研究問題來自於靈感,來自突發奇想。如:當蘋果落到牛頓的頭上時,牛頓突發奇想:為什麼蘋果往下掉,不往上飛?由此產生研究問題。案例:(1)提高學生成績與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二者是否矛盾,如何處理更好)(2)學生的字為什麼越寫越臭?(作業多、時間緊、作業一體化、學生態度不端正、教師指導不得法、電腦的突擊、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我發現是圓珠筆)(3)女大學生為什麼特別喜歡穿牛仔褲?(美、有性感、媚外、少洗減輕洗衣勞動)(2)從閱讀中發現問題。閱讀有關教育理論、一般書籍、報刊都能發現問題。案例:北大的同一幢樓為何跳下三個大學生?這是從讀報中發現的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他們好不容易才考入讓人眼紅的高等學府,他帶著一家人,有的幾代人的希望。然而正是這些因素才把他們逼上了這條絕路。他們這些人都有同一個心理毛病:進入北大並不是進入天堂,這裡充滿了比其它學校高出無數倍的殘酷的競爭,家裡的期望、社會的想像、同學的攀比,逐一地加重了他們的心裡負擔。我考慮了一下,這三位同學要是不上北大,要是沒有考上,還不至於命喪北大。案例:近日我從一本語文雜誌上發現這樣一篇文章,標題——「竇娥,一個善良的野蠻人」。這個觀點對於我們學過關漢卿的《竇娥冤》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其文說:原本是正義復仇,但竇娥「潛意識裡蘊含的恐怖血腥與李逵劫法場、武松血濺鴛鴦樓」乃至農民起義過程中濫殺無辜行為是一脈相承的;竇娥喊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亢旱」。竇娥是野蠻的,原因在於她的復仇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楚州人」。對於這一觀點,我認為是不對的。記不清哪些哲學家說過:「潛意識裡的人都有獸性。」這話雖不是絕對真理,但誰也不能確保自己意念里的東西都是絕對陽光的。潛意識官員們可能都有貪污的想法,是否因此要一一罷免他們?潛意識裡也許很多人覺得「家花沒有野花香」,是否因此就認定他們都是「衣冠禽獸」呢?另外,稍有些心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潛意識中想法與李逵、武松等外顯的行為完全不同,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絕不可混為一談。如果真如這篇文章所言,意念殺人就等於殺人犯,那些社會豈不要亂套了嗎?司馬遷說過「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這是人之常情,怎麼可以阻止人喊冤呢?竇娥三歲喪母,七歲離父,做了童養媳,成婚不久,又死了丈夫。流氓張驢兒先是霸佔,後又誣陷她葯死公公。昏官桃杌受賄判竇娥死刑,真是冤恨比海深。故此,一方面,她必然會憤怒在指斥天地詛咒鬼神,另一方面,勢單力孤的她又不得不依賴天地主持公道,從而喊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亢旱」的悲壯誓願。至於楚州亢旱後老百姓是否受害,我想,這絕不是竇娥所能料想到的。案例3: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2、 形成一種品質。即反思品質。我們追尋特級教師成長的軌跡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只有不斷反思,才能迅速成長,已經成為教育專家和廣大一線教師的基本共識,其中,反思性課堂教學實踐更是受到高度的重視,並被普遍認為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一名教師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前後通過經常性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一些有效經驗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後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吳江市薛法根起點並不高,27歲就成了特級教師,他說他的成功就得益於反思。最早完成原子核裂變試驗的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一天晚上走進實驗室,發現一個學生仍在工作,這位學生告訴盧瑟福:她早晨、白天、晚上均在工作,並期待著盧瑟福的表揚,但盧瑟福卻說:「可這樣你用什麼時間思考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光埋頭工作,還得留點時間去思考。我們的祖先孔夫子也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因此我們不能總是埋頭拉車,也得要抬頭看路吧。波斯納1989年提出一道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指出了反思在人的成長中的重要性,因而作為教師也要自覺主動地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其教學效能。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一般講,按照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而我們認為教學後進行反思更為重要。教後反思主要是教師在教學結束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反應、教學問題等及時進行分析、研究、總結、提煉,它是實踐後的教學反思,是對具體情境作理性思考,是對所處的教學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及關係的思考與權衡,它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經常的自覺的實踐反思使零散的教學經驗得到梳理,使教師經歷了一個教學策略系統化的過程,這無疑會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特級教師袁瑢說:如果說我有什麼「秘訣」,那就是上完一節課或教完一篇課文後,坐下來回想一下,寫點教後感,記下疏漏之處。魏書生老師有「白日執教夜間思」的習慣,他每天晚上10點到11點這段時間是留給自己思索的,日積月累,只幾年功夫就寫滿了幾十本筆記本,用他自己的話說,在思索的夜幕上,常常閃現出一顆又一顆耀眼的星星。於漪教師的成功得益於寫兩個教案:課前教案,課後教案。而課後教案就是教學的反思,她也說正是反思的教案推動她走上特級教師之路。這正如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可以說,教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李吉林談到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我隨時做些讀書筆記,邊讀邊想;如何讓書上的理論活起來,為我所用,一以貫之的認真的態度,伴隨著這種真摯情感的實踐,使我有了許多的感受、認識、主張和思想,於是我就拿起筆去寫,寫隨筆、寫散文、寫經驗、寫論文、也寫專著。」於永正老師從參加工作以後,就堅持每天寫教後記、日記,從不間斷,形成了「操筆為文的習慣」。從1957年到1980年發表第一篇文章《選材與命題》之間,於老師積存了一箱子的退稿。有了這樣的積累,此後他不斷發表文章,1999年出版專著《教海漫記》,2002年出版《於永正文集》。在書中他對青年教師語重心長地寫道:「我曾對青年教師講過,不要懶惰,不要強調自己忙,一定要拿起筆寫東西,從一節課寫起,從點滴小事寫起。認真寫三年教案,未必成為一個優秀教師;認真寫三年教學札記,一定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老師,說不定還能寫出一個教育專家來。」那麼如何做好教學反思呢?根據我20多年的教學實踐形成的經驗,我認為應當養成寫好教學後記和反思日記的好習慣。一、養成寫教學後記的良好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結合對課堂教學的觀察,進行全面的回顧和小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即為教學後記。它是教師對教學進行自我評價反思的一種較為簡捷的方式。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實現程度如何,只有在課後才能檢驗出來,課後若不及時總結和反思,存在的問題就得不到解決,成功的經驗也就無法得到提煉和升華。養成堅持撰寫教學後記的習慣。我們的教案上大多辟有「教學後記」一欄,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利用這一欄目,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哪能怕是片言隻語,切中弊端便可。這樣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寫教學後記的習慣。那麼我們的教學後記記些什麼呢?我認為:1.記得意之處。所謂「得意處」就是教學中的獨特、新穎、成功之處。它可以是幫助學生感悟文章的一個有效的問題設計,可以是平等、自主、合作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可以是學生與文本的一段精彩對話,可以是師生情感碰撞、交融的一瞬間,可以是富有挑戰性的、創造性的一道習題練習……凡是讓教師激動、興奮,甚至有些得意之處,都是值得反思的最好內容。在「我是怎樣達到這種教學效果的?採用了哪些教育教學方法?遵循了哪些教學規律和原則?怎樣才能持續發展呢?」等問題的自我剖析中,教師必然會由感性的實踐,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實現教學的良性循環。2.記失誤之處。所謂「失誤處」,就是事先設想到、估計到,可在進行教育教學時卻發生的現象。具體可表現為:其一,教師自己對文本價值應用內涵的理解上出現的偏差;其二,學生在課堂上出人意料地表現,如令教師措手不及的問題,和文本價值背離的獨特體驗等。這些內容極具有研究價值,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師鑽研教材,鑽研學生,另一方面,可以在反思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機智,以達到真正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同時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3.記重難點突破方法。嘗試分析重難點教學的突破口是怎樣選擇的?採用了哪些生動形象的手段來強化學生感知?如何幫助學生體會語感?怎樣啟發引導學生理解、接受重難點部分內容的?學生當時的思維活動是否積極有效?設計了怎樣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信每一位教師在這樣的教學反思中,會對教材的處理更準確,對學生的尊重更到位,對課堂的駕駛更自如、有效。4.記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在閃爍,不僅對其它學生有啟發,對我們教師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學生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學生那裡得到我們教師意想不到的思維方式,出人意料的答案來,豐富了文本的思想內涵,拓寬我們教學的內容,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5.記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造性的,可能教師一時也難以解答。這些問題應及時記錄下來,以便在以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藥,實施補救措施,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的教科研水平。二、養成堅持不懈地寫反思日記的習慣。寫反思日記,這是一種很好的反思方法。教師在執教過程中,往往難以完全體現教案中的設計構思想,這其中的原因是需要及時反思和研究的。在一課時或一天工作結束後,要求教師寫下教學的心得體會,列出當日教學中所遇到的或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學事件,以及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著哪些理論、如何改進?等等,並與其它老師共同分析。也可以把課堂教學分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四個部分,然後對每個部分進行細分。如:從教學思想的先進性、教學目標設計的準確性、教與學行為表現的合理性、教學手段選用的必要性、教材處理的可行性、教學時間安排的節奏感、課堂活動組織的可接受性、課堂教學的組織的周密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反思。這樣做層次清楚,針對性較強,便於操作。反思日記通常表現為隨筆有形式,書寫格式非常隨意。寫反思日記促進教師成長:有利於培養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青年教師養成對自己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開拓了教育教學的視野,提高了認識;寫反思日記有利於教師用新角度審視課堂。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反思,教師們深刻認識自己教學觀念和實踐,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轉變,教學能力獲得了較快的提高;寫反思日記有利於教師增強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開展實踐反思使教師對科研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通過與反思日記,既能緊密結合教育教學的實踐,又能夠將理性的思考與實踐相結合,促使教師自覺地把先進教育界教學理念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依據,逐步調整教師的日常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轉變了觀念,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不斷積累豐富了自身默會知識,促進了自身地專業發展。古語說,「飛瀑之下,必有深潭」,這「深潭」是「飛瀑」常年累月衝擊而成的。教師寫教學後記若能持之以恆,必能造就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怎能樣進行反思?1、反思基於實踐。反對一線教師脫離教學實際,研究其他問題。實踐是一線教師的優勢,不能以自己的短處與專家的長處相較量。只有基於實踐進行反思,才能形成工作和研究的良性循環。學校教師的研究要與教學工作緊密在聯繫到一起。有時我們有的同志包括領導在認識上有偏差。一是領導認為研究有礙於教學,反對教師搞科研,認為這是不務正業,教學不專一的表現;二是有的教師認為科研是一種負擔,分散了自己的精力,有礙於自己教學成績的提高。這些都是不正常的心理,與現代教學是格格不入的,是一種短視。正確的態度是我們把工作當作研究來做,這樣平凡的工作因用研究的眼光來對待,才顯得更有情趣。2、反思基於閱讀。現今社會比較浮躁,急功近利,讀書風氣極差,缺乏讀書。即使讀也是趣味性的、快餐式。這是一個可怕的現象,小孩讀書,大人休閑,是一種文化的衰敗的徵兆。我認為我們還是讀點書吧,尤其是我們從事教育事業的人,更要讀書,讓書成為我們的朋友,說真的對於教師而言,最好的朋友我想就是書吧,我們和社會人相處,失敗的常常就是我們。報說重慶30多個只有初中畢業的十幾歲的孩子竟然騙了大半個中國,而上當還大多是知識分子,其中大學生居多數。(1)讀經典(墊底子)。形成自己的文化底蘊,充底氣,打基礎。根據自己的情況,形成自己的墊底書目。夜深人靜的時刻,節假日時間,把手洗凈,以一種虔誠的心態去看;把心捂住,全身心地投入;放慢速度,不能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每個學年,每個學期,讀透一本書。反覆咀嚼,應當讀一本自己喜歡的鐘情的書。江陰市華士實驗學校江蘇特級教師吳辰喜歡《簡愛》;江蘇省張家港高級中學高萬祥喜歡《魯濱遜漂流記》;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王力耕喜歡《三國演義》等。我由於受到文革影響,初中時只讀了張揚的《第二次握手》,每每想起來,還能說出一些具體細節,談得津津有味。今年高考對於我們的學生是一個考驗,有這樣的題目:①學校舉行「我最喜歡的一篇高中語文課文」的推薦活動,請你填寫下面的表格,推薦一篇課文。要求表述簡明連貫,突出課文特點。(6分)(全國卷II)課文題目推薦理由(不超過50字)②請你向張老師推薦一本書,說明推薦的理由。要求不超過60字。(6分)(天津卷)(2)帶著問題閱讀,讀出更多的問題。腦子裡帶著問題閱讀,效果更好。(3)重視作者的思路,學會別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4)要讀教育的書,但不能只讀教育的書。如《細節決定成敗》雖不是教育的書,但對於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啟示。要跳出自己的行業,拓寬視野,放開眼光,轉換認識問題的角度。(5)要用自己的腦子讀書,要敢於懷疑和批判。學會比較,在比較中發現問題。3、選好一個題目耀眼文題。先舉一個出版界的真實的故事:前幾年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一本介紹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的歷史書籍。征訂單發下去,沒上來幾本訂數。一位負責發行的人員,靈機一動,在原書名上添了兩個字,使之變成「風流女皇」,再次征訂,一下子湧來訂數好幾萬。魯迅也對題目特別重視的,他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來叫《舊事重提》。既然是舊事還有什麼必要重提呢?於是改為形象化的文題《朝花夕拾》,可見「題好一半文」,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要闖過高考作文關,擬好一個標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一個好的好題能迅速激發閱卷老師的好奇心,能迅速扣住讀者的心弦,也能為作者提供一個明確的中心點,不至於寫得太散,寫得枝蔓橫生。耀眼文題要具備以下幾個要求:①新奇。擬題時著眼於一個新的視角、一個新的思路、一個新的體驗。如寫「互聯網」這個話題時,有的學生把題目寫為《我和互聯網》《小議互聯網》《互聯網的故事》等等,而有的同學則把題目定為《網蟲日記》《一網情深》《網路情緣》等等。很明顯前幾個題目很一般化,而後幾個則給人一種新奇的體驗,明顯技高一籌。②形象。擬題時,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力求題目生動、形象,也可以把一些修辭格、成語、歇後語等進行套用、;加工、改造,使其產生特殊效果。③注重文學色彩。擬題時,可以借用古今中外詩詞名句、歌詞、影視片名、廣告語詞,進行直接或化用。如2002年高考作文山東一考生《讓愛做主》為題,就是借用了媒體曾熱播過的一部電影同名的電視連續劇。選題的原則:價值性。所選的問題的價值表現在理論和應用兩個方面。理論價值在於有關知識的拓展能為教育理論增添新內容,如理論的構建、發展、完善,對原有理論的檢驗或突破等。應用價值在於解決現實問題,用於直接指導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或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結合起來。選擇問題應根據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需要,選擇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理論上有較大意義的問題進行研究。獨特性。無人研究,新穎獨特,可以在深邃上下功夫。所選取的題目要具有原創性和唯一性。創新是研究的基本特徵,重複別人的研究通常不能算作科學研究。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總是有所繼承,有所借鑒的。創新並非要求所研究的一切都是獨特的,全新的。選擇一個別人未曾研究過的同題是創新;採用不同於他人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同一個問題也是創新;將某個理論、某種方法應用到新的研究領域中去,這也是創新。如:課堂教學的研究。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課堂教學的研究。真實性。問題是否真實存在,有時是假想的。即客觀存在的。可行性。問題對於自己來說,是否可行,能否進行研究,學會限制自己,寫自己能寫的題目。不能大而不當,有的根本無法去做。對於初次進行搞研究的教師,最好先寫小的東西,然後再寫較大的。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寫疊詞的。題目是《疊詞巧用 奇警動人》。還寫了《<故鄉>中的三個「飛」字》。(宏兒見我回家的飛,我聽說閏土來時的飛,楊二嫂偷了狗氣殺後的飛)。文題的字數不宜過多,如果過長的話,可以考慮用副標題。美國數學學會曾對自己的會員要求,發表論文時題目不允許超過12個單詞,我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對此作出相應的規定,課題標準不超過28個字。4、把握一個方法。說實的,研究方法無所謂好與壞,只是合適不合適而已。我們認為作為我們的教師最好用校本研究方法。校本研究具有以下的特點:研究的主題來源於學校,尤其是課程改革中的一些問題;研究主體是學校的教師,是教師的群體;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下面介紹四種現在比較實用的,又切實可行的方法:(1)行動研究。有效在揭示問題;恰當地處理素材;形成新的認識和新的思想。確定問題——收集資料——形成方案——分析資料——實踐研究——寫成文章。(2)研究日誌。研究日誌,又叫教學日誌、工作日誌、教師日誌,它是表述行動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與其它形式的行動研究成果表述相比較,研究日誌的撰寫最為簡單和熟悉,只要有紙、筆,有時間,就可以寫日誌。可以對某一個學生,對某一件事件進行觀察,然後進行記錄,並加入自己的分析。(3)教育敘事。(例子。教案:下課之後才完成的故事——一個敘事的教學研究案例)每一個成功者的後面都有一個讓人心動的故事。(《只有你才能欣賞你》)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教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您最好帶他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了眼淚來。因為班上三十多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五十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第四十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二十一名。」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神采,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去得比平時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子,因為每次家長會議,她兒子的名子在差生的行列中總被點到。然而,這次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點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在點危險。」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正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去學校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有能力考取這所學校。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裡,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里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只有你欣賞我……」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的淚水,任它打落在手中的信封上。母親把她的愛深化為賞識。賞識教育顯示了近乎神化的魅力。賞識教育是一個法寶,讓你由失敗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賞識猶如陽光滋養萬物生長,而賞識教育就是生存教育、發展教育、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開希望之門的金鑰匙。(4)課例研究。這是一種案例性的研究,主要適用於教學領域。包括下面五個環節:①確定主題;②形成課例;③描述課例;④群體診斷;⑤形成新例。5、抓住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就是教研組、備課組的活動。這是一個搞好校本教研,促進自己成長的一個重要平台。說課是拓寬研究的新視野,是教學理論依據,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目標、說過程,它是理論的假設;聽課探索課堂教學的真諦,教學設計的展示、師生教學互動、預設與生成的把握,是教學實踐,是假設的驗證;評課是打開教學相長的通道,是評價教學預設與教學實踐完成的得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反思,是二次備課。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做一個有「風格」的教師
※你說你想考編,不過說說而已嘛
※幼兒園教師一日工作流程
※等咱有了錢(教師版)
※世說新語—師者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