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余甘子在藏醫藥中的應用

余甘子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乾燥成熟果實。《晶珠本草》中記載余甘子又名居如拉、巴丹、稀西、加折、其美、納措居奈、居阿丹、阿瑪拉、都孜奈均巴、索瑪司拉、札木夏等。冬季至次春果實成熟時採取,以個大、肉厚、無果柄、酸甜味濃者為佳。余甘子喜光喜溫,耐旱耐瘠,適應性非常強,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中國等國家廣泛分布,以印度和中國分布面積最大。在我國余甘子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福建等地。

余甘子在伊朗、印度、阿富汗等17個國家的藥物體系中應用極為廣泛,在我國約有16個民族使用,其中藏族最為常用。余甘子作為常用藏葯被《中國藥典》1977年版收錄,是我國第一批葯食兩用品種。目前余甘子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化學、藥理和質量控制,余甘子在藏醫藥中的理論研究未見報道。本文分析余甘子在藏醫藥理論指導下的傳統應用情況及在藏葯復方中的地位,為余甘子在藏葯中的開發應用提供依據。

1 余甘子的性味與功效

藏醫藥性理論以三因學說(「隆」、「赤巴」、「培根」)為理論核心,五源學說(土、水、風、火、空)為指導思想,基本核心要素有六味(酸、苦、甘、辛、咸、澀)、八性(重、潤、涼、鈍、輕、澀、熱、銳)、十七功效(寒-熱、溫-涼、干-稀、潤-糙、輕-重、穩-動、鈍-銳、柔-燥、軟),具有宏觀辨證、民族地域特色兩大優勢。藏葯的藥性理論強調葯和疾病都有其性,如藏醫的寒、熱既指藥性,又指病性。藏醫認為藥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以味為主導,性、效是因果關係。

藏醫疾病按照三因學說主要劃分為「隆病、赤巴病、培根病」三大類。藏醫將三因失調所引起的疾病均分為「寒證」、「熱證」兩大類型,將藏葯分為「熱性」葯與「寒性」葯。藏醫在治療「寒證」時用「熱性」葯,治療「熱證」時用「寒性」葯。隆病、培根病屬寒性,赤巴病和血病屬熱性,黃水病和蟲病為寒熱並存,在治病時要綜合考慮,辯證定性對症治之,即藏醫所說的「對治」,「以寒治熱,以熱治寒」,寒熱並存之病則以寒熱葯兼用。

藏葯的六味是主導,甘可滋補,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膽,辛能除濕去寒流,咸能溫胃去虛,澀可調合諸味。八性是基於五源學說而形成的藥物屬性,是由藥物作用於機體後產生的反應。寒與熱、輕與重、鈍與銳、潤與糙相互對應。藏葯的十七功效是指藏葯對疾病具有17種功效。十七效亦源於藥物的藥味,味甘、苦、澀者屬於寒性效能;威、澀、甘者屬於鈍性效能;酸、苦、辛者屬於輕和糙的效能;辛、酸、咸者屬於熱和銳的效能。

余甘子味甘、酸、澀。「甘」對應藏葯十七功效中的熱性之效,甘味藥物能增長元氣和體力,使身體堅實,可對治寒性疾病「隆」病、「赤巴」病、體虛、腎虛、咳喘等症。「酸」能增胃陽、健脾胃、助消化、散寒、順氣,用於治療胃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醫治熱性培根病、體衰懈怠等症。「澀」可清熱、涼血,治療瘡、血熱症、赤巴病、瘡瘍久潰不愈。「酸、澀」,屬於寒性效能,「對治」熱性疾病,如赤巴病、血熱血瘀、高血壓、消化不良、咳嗽、喉痛、口乾、熱性水腫等,見表1。

表1 余甘子藏醫藥中味的效能及功效

余甘子性涼,銳,藏葯的「涼、銳」能夠通精血,使身體堅實,用於治療培根病、赤巴病的。根據藏醫藥性理論,余甘子具有熱性、寒性雙重效能,能夠清血熱、健胃消食、生津止咳,臨床上多用於治療血熱血瘀、培根病、赤巴病、高血壓、消化不良、腹痛、咳嗽、喉痛、口乾、熱性水腫、尿頻等。

2 余甘子在藏葯復方中的作用

藏醫臨床組方基本上是根據藏葯六味、八性、十七效的理論,辨證對治三因失調導致的各種病症。藏葯以「君葯、大臣、王妃、士兵」配伍,「君葯」是指方中主葯,「臣葯」是方中主葯之臂,這兩味葯在方中佔主導,「王妃」、「士兵」葯則根據主導葯的味、性、效配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質量標準》(藏葯第一冊)所收載的205種藏葯復方中,有67種復方含有餘甘子,佔總數的32.68%。余甘子作為主葯的復方有5種(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二十五味余甘子散、六味余甘子湯散、七味消腫丸、三果湯散),作為輔葯的有62種。含余甘子的藏葯多具有清熱,鎮痛,消食,止咳的作用。作為主葯時主要用於清熱涼血、利尿,肝膽疼痛,降血壓等;作為輔助葯時其功效與解毒、降壓功效一致,有清熱解毒,調合隆、赤巴、培根的平衡,燥濕的作用。

余甘子常與訶子、毛訶子組成大三果為藏醫常用復方,是治療「赤巴病」的常用方,具有清熱解毒、生津養血等功效,用於瘟疫熱症初期與後期,勞累過度。它不僅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等眾多常用藏葯復方的基礎方,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藏葯復方。《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質量標準》(藏葯第一冊)205種復方中含有三果的復方有45種,佔21.9%。其中三果作為主葯的復方有6種(二十五味兒茶丸、巴桑母酥油丸、二十味金湯散、清肺止咳丸、三果湯散、十味訶子湯散)。

藏醫藥明辨疾病的性質和病因(即主因和誘因)、明確病性和藥性之間的關係,才能有效組方,根據疾病的屬性來決定主方中所使用藥物的性、味、效。大三果中余甘子為「君王」,味酸、澀、甘,性寒,具重、鈍、柔、潤等功效,可清熱解毒、消食健胃、生津止咳;訶子為「大臣」,味苦、酸、澀,性平,具重、鈍、糙等功效,增強「君王」的清熱解毒功效,同時具有利咽斂肺的功效;而毛訶子為「妃子」或「士兵」,味苦、澀,性平,具重、鈍等功效,助「君王」清熱解毒,此外還可以用來收斂養血、調和諸葯。因此含三果的藏葯多具有清熱,止咳,安神,消腫,止血的作用,在復方中發揮重要作用,見表2。

表2 藏葯復方中余甘子的作用

含有餘甘子的藏葯復方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主要集中在血虛證,血隆病,高血脂,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疼痛,胃潰瘍出血,酒精性肝病,治療肺內感染,冠心病,心絞痛,鎮痛抗炎等方面。現代藥理實驗證實余甘子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突變,抗菌和抗炎,抗病毒,保護心血管等作用,治療糖尿病,增強免疫力,保肝,利咽,生髮,調節物質代謝等。

3 小結

藏醫根據余甘子的味(甘、酸、澀),性(涼、銳),效(熱- 寒、鈍- 銳、重- 輕、潤- 糙)理論,辨證對治「隆、赤巴、培根」失調導致血熱血瘀,培根病,赤巴病、高血壓病等疾病。余甘子在藏葯復方中占近三分之一的比例,目前對藏葯復方的研究很少,根據藏葯的「君葯、大臣、王妃、士兵」配伍理論對含余甘子藏葯復方進行藥效物質和配伍規律研究,為藏醫藥理論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為什麼買葯要買品牌葯
「國裕醫藥在線」1200多萬元假藥賣給多家藥店,快排查!
全球富豪排行榜,出現35名醫藥大佬!
中國醫藥供應鏈高峰論壇2016將對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進行探討
病出一身羊毛來

TAG: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