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論語》, 感悟儒家文化精髓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儒家文化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論語》蘊含著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中國古代特有的文字形式,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多個方面,以獨特的視角出發,來闡述這個世界上的真理。
孔夫子儒家文化並不是高不可及,其中對真理的敘述永遠都是樸素的,他彷彿融入了我們每個華夏子女的生活當中,就好像每天出生的太陽從東邊升起一樣;又好像新一年的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儒家文化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其實,儒家思想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教我們怎樣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帶來某種啟迪。儒家文化中,最常見的辭彙,無非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核心。「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仁者,愛人也,為人處世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能以關愛他人的心態面對生活。書中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讓我能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古代經典的平凡智慧。
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禮:表現出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蕩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致力於維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於庭」時,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誠實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終不渝。信字從人言,人言不爽,方為有信也。誠心之意也,以誠居心,必然誠實。處世端正,不誑妄,不欺詐者,是為信也。
而溫良恭儉讓,是傳統美德,即什麼也不爭,什麼也不搶,處處與人為善。溫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內肅,儉乃節約,讓即謙遜。恰恰的體現出曲阜這座儒家發源地所推出「彬彬有禮」儒學文化活動的一個宗旨。「仁義禮智信」的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與「溫良恭儉讓」的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形成了這原是儒家提倡所待人接物的準則。《論語》不僅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而且還是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愉快地生活,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讀《論語》,讓自己的頭腦里裝進中國倫理道德中儒家文化的精華和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精髓,在立志、學習、修養、處事等方面受到更進一步的啟發,得到教益,求真、崇善、愛美,並時刻告誡自己做一個正直、謙遜、廣聞博見、與人為善的人,做一個對於社會追求和諧共生有一定影響力的人。《論語》,是一本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品讀的書籍。心飛揚攝影
推薦閱讀: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什麼深深植根於人們的信念中至今仍控制著人們的行為?
※【轉載篇】常見對先秦諸子的誤解之儒家篇
※小小騎士進校園,翩翩少年君子風
※為什麼日本比韓國強?
※你是怎樣看待中華文明和儒家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