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讓事情更簡單

讓事情更簡單

  • 你在想什麼

  • 為自己的人生寫腳本
  • 善待自己

  • 生活瞬即改變

  • 最基本的選擇

  • 牢記希望的力量

  • 不會變成那樣的

  • 你在想什麼

    我女兒還小的時候,偶爾清晨醒來時會對我說:「爸爸,太好了,我又得到新的一天了!」女兒的聲音里充滿興奮,她為自己能擁有嶄新的一天,並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激動不已。儘管年紀還小,她也知道每天都有一個新的選擇。

    思想是我們所擁有的力量中最強大的工具。我們可以用它創造歡樂、期望、興奮、玩笑、平靜等。當然,我們也很容易讓思想變成自我毀滅的武器。如一大早醒來,我們就有一連串的抱怨,而且不管我們選擇怎樣的態度看待生活——積極或消極,生活都不會因我們的期待而有所改變。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美好的生活體現於「外在」的光鮮。事實卻是,幸福安寧源自我們的思想。想什麼?何時想?我們的思想有無意義?最重要的是,你是否還記得是誰先開始思考的?

    如果你知道控制思想的人正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那就不會有問題。當頭腦不知不覺產生負面情緒時,你要記得兩件事情:造成消極的情緒,是因為自己的思想在作祟。不過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阻止它們。

    思想是有力量的,如果任憑思想天馬行空,我們可能會踏上人生的新台階,也有可能跌入人生的低谷。了解自己的思想從而變得非常重要。當思想出現時,我們可以隨波逐流,也可以調整方向或停止不前——選擇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建議你從現在開始,注意佔據你內心的各種想法:它是否會幫助你實現目標?還是助長了你的憤怒、生氣或沮喪?如果以上所提的任何一種情況與你相符,那麼首先你要看的不是外在的自我,而是自己頭腦里的想法。一旦了解了負面想法的模式,你就擁有停止這些思想的力量。改變就是這麼簡單!

    往前一步,改變思想,你的感受會完全改變。不要認為世界是依照你的想法來運作的,你得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觀念或思考模式。關於這一點,有個例證:約瑟夫是一名35歲的實驗室助理人員,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抱怨工作、埋怨周遭的人。

    早上醒來後他很不愉快,直到晚上睡覺時仍鬱鬱寡歡。從表面看來,他有好朋友、舒適的公寓、穩定的工作,然而當聽到他說的話時,你會認為他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痛苦難耐的。

    有一次,一位約瑟夫曾極度厭惡的同事告訴他,生活的感受來自個人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如果他總是無休止地怨恨,那麼由怨恨產生的痛苦也必須由他來承受。同事鼓勵他停止怨懟,嘗試關注自己頭腦中的負面情緒。

    約瑟夫接受了同事的建議,雖然只是做了這點小小的改變,結果卻讓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感到如釋重負、無比寬慰。當獨自在家時,他注意到自己的負面思想從未停止過,同時也對自己的頭腦產生了好奇。他不由得自問:「是不是自我觀念讓我變成現在的模樣?」「我可以改變這種思考方式嗎?」他知道答案是肯定的。於是從那天開始,約瑟夫很少抱怨了。

    一個小小的改變,卻為約瑟夫打開了全新的生活。這對你也同樣適用。嘗試注意持續出現在頭腦里的想法,不管發生了什麼,不必去抗拒,要記得提醒自己,思想只是思想。就像沒有簽名的支票就毫無價值一樣,思想沒有得到你的認同就無法傷害到你。

    或許你認定自己在很多方面的表現都不盡人意,但這只是你的個人想法,其實你大可輕鬆摒棄這些想法,或至少不要太在意。一旦你不再太看重自己的想法,這種轉變就會讓你大吃一驚,你會覺得每天都像一件珍貴的禮物。儘管這只是觀念上微小的改變,但只要謹記於心,將很可能改變你的生活。

    往前走!一切都會變得很有趣。

    為自己做點小小的改變:

    請你開始這樣做

    你現在在想什麼?這個想法是否會有助於你實現自己的目標?抑或讓你更憤怒、生氣或沮喪?

    你會得到的結果

    嘗試弄清楚在你的頭腦里運作的是什麼樣的想法。

    一旦你了解了負面思想的模式,你就擁有停止這些思想的力量——改變就是這麼簡單。

  • 為自己的人生寫腳本

    全世界大約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人信仰宗教。在這龐大的信仰人群中,大部分人是跟隨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信仰同樣的宗教。對這種趨勢我不多做評斷。但我注意到一種有趣的現象,而且為「大家通常是如何做決定的」感到很好奇。我們通常不去探究、省思或懷疑我們的信仰、意見和假設。許多人在做出決定時都會受到自身的家庭背景或意識形態的影響,簡而言之,即代代相傳的可以預料且墨守成規的思想體系。

    只有為自己鋪設一條美麗的路,你才能夠獨立地做出決定,避免掉入大多數人已經掉入的陷阱,比如未經權衡的偏見和固執、慣性思考等。最值得注意的是,你不必過別人想要的生活。你可以獨立思考、自主選擇職業、自主找尋親密伴侶,或做其他重要的決定,這都應該通過自己的價值觀、智慧和決定性的思想來衡量並做出決定,而不是被無意識的思考所引導——自己的決定是最重要的。

    我們究竟是如何做出決定的?這一問題很值得我們探討。比如,我和妻子克瑞絲一起度假的很多地方,都是我們的父母曾經度假的場所。談到父母,如果你的父母上過大學,並強迫你也要上大學,你很可能會達成他們的心愿,卻根本不會考慮這是否就是你想要的。此外,如果你的父母對人嚴苛,你將來也可能成為嚴厲的父(母);反之,如果你的父母很寬容,你將來也可能是個仁慈的父(母)。

    記得去年聖誕節前夕,我在食品雜貨店遇到一名婦女。與她的交談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記得她買了3塊火腿肉,當時我在排隊付錢,隨口說道:「我猜你很愛吃火腿。」她回答說:「實際上,我吃了胃會不舒服。」我不得不問:「那你為什麼買那麼多呢?」她笑著說:「噢,我們家一直都吃火腿肉。」日漸養成的習慣往往成為我們在做決定時的關鍵因素。

    溝通心理學家埃里克·伯恩有一項心理學理論,認為人生來就很健康,但因在生命早期受身邊負面或正面的影響,從而在人體內部形成某些模式,這些模式被稱做生活腳本。關於對這個主題的論證,我認為克勞德·斯坦納的《人們生活的腳本》(ScriptsPeopleLive)一書最具說服力。

    這本書的一個重要論點是,從早期起,我們就開始在生活中扮演某個角色。在這些心理學家看來,一旦這個角色定型,我們就會傾盡餘生扮演好這個角色。對於不幸扮演了負面角色的人,除非你刻意去改變,否則極不利於自己的發展。

    或許當你還小的時候,家中的長輩一再對你說:「我們史密斯家族是軍人世家。你的曾祖父參加了內戰,你的祖父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兒子,有一天,你也會為國家而戰,為我們家族增添榮耀。」如果你是聽著這些話長大的,那就很難再去相信其他不同於此的價值觀了。若你沒有遵守家庭的傳統理念,心裡就會產生很大的叛逆感。

    有趣的是,父母即便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意向,比如說「我希望你考第一名」之類的話,也能對小孩產生影響。我們持續而明確地讚揚某個好學生、學者和其他有學術成就的人,就是在間接地宣傳一種模範的生活腳本。

    一個人若不遵照腳本生活,就常會心感內疚,或覺得不舒服,這正是生活腳本會成為固定模式的原因之一。換言之,我們很容易掉進周遭人所期許的模式里。但當你體會到自己總是被牽著往前走,而非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時,就已經完成了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小的改變——這種改變將會為你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幸福快樂就是要過著自己夢想和渴望的生活。學會思考和行動,不是讓習慣牽制自己,而是以有創意、獨立的想法來思考,這就是強有力的轉變。以下是掙脫習慣的兩種簡單的方式:

    (1)抵制快速做決定的衝動。每當我們面對事物時,總會根據習慣做出條件性的反應。比如某個人對我說:「理查德,你想去哪裡度假?」我會脫口而出:「海邊。」為什麼?那是我們度假經常去的地方。這是壞事嗎?不!不過如果要展開新的體驗,請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或許我仍會選擇海邊,但如果沒有經過那一番思考,我就不會如此明確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了。

    (2)從不同觀點和經驗的人身上收集意見。當我們在徵詢他人意見或尋求他人回饋時,總是會被與我們觀點一致的人吸引。然而,獲取這樣的信息無非是再次論證你的觀點的「正確性」罷了。聽聽不同的意見,嘗試不同的觀察方式,會幫助你擺脫常規的思維模式。最後,你可能還是會採用原來的觀點,但那畢竟是你經過深思熟慮後得出的想法。

    為自己做點小小的改變:

    請你開始這樣做

    寫下你目前的生活腳本,看看有哪些生活模式是由別人幫你定的。請作出調整。

    你會得到的結果

    當你體會到自己是在被引導,而?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時,就已經完成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小小改變——這種改變會為你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 善待自己

    凱西幾乎對每個人都很友善(除了她自己)。她體貼、有耐心、仁慈,時常關愛別人。她滿懷感恩之心,親手為朋友們製作表達愛的賀卡,而且會在一些特殊的時節里準備精美的禮物,送給家人和朋友。然而,她甚少這樣對待自己。她不僅會因為做錯事而不停地自責,還會負面、消極地看待自己。總之,她對待自己就像對待某個她討厭的人——她缺乏自信。

    年復一年,凱西日感疲憊,而且總是心存埋怨。她的自卑最終也給她帶來了預期的不良後果——她不再討人喜歡。

    然而,當我第一次遇到凱西時,她對自己和身邊的人是那麼積極、向上。因此,當她告訴我她的轉變時,我很震驚。原來,她的一位朋友曾給她介紹了一位很專業的治療專家,他告訴她一個「小小改變」的秘密:你能為自己付出多少愛,決定了你能為別人付出多少愛。想要付出更多的愛,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愛自己。

    在我們周圍,活得最辛苦、獲得最少的關注、擁有最少愛的人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仁慈」地把時間留給自己時,就自然有可以留給別人的東西。如果我們不愛自己,就不可能為別人付出無盡的愛。

    你可以用兩種方式善待自己。首先,避免沉溺在自我貶低和違背自我利益的狀態中,不要以否定和厭惡自我的情緒來蓄意中傷自己,如「我做不到」、「我不是個好朋友(伴侶、父母、孩子等等)」的想法。當你開始注意到自己的這些消極情緒時,你可能會感到很震驚:自己竟然就這麼輕易地否定了自我。

    當你發覺腦海中冒出消極的想法時,請先鼓勵自己放下這些想法。當我們停止對自己嚴厲地批判時,就能激發內在的自尊。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對自己像對朋友一樣寬厚體貼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問「為什麼?」若無法回答,那就該考慮改變對待自己的方式了。

    第二種體貼自己的方式是:在平日或一周里為自己保留一點獨處的時間。體貼自己的形式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你要真的做到。不管是靜思、閱讀、祈禱或冥想、運動,或是去最愛的書店逛逛,或泡個泡沫浴。最重要的是,找出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份特殊的「待遇」是你應得的——你這麼辛苦地對別人體貼仁慈,現在該是體貼自己的時候了。

    這絕非自私,善待自己也將激勵你把更多的關愛留給他人。

    當凱西開始留給自己一點時間時——散個步,讀點書,來個臨時的按摩,與朋友一道消磨時間——她變得更快樂,同時也得到了來自他人的更多關愛。

    請記住,一報還一報。寬厚友善都得從自己開始。

    這簡單的改變很值得你去努力。

    為自己做點小小的改變:

    請你開始這樣做

    (1)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對自己好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問問自己「為什麼?」若感到茫然,那就該考慮改變對待自己的方式了。

    (2)在平日或一周里為自己保留一點獨處的時間。體貼自己的形式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你要真的做到。不管是靜思、閱讀、祈禱或冥想、運動,或是去最愛的書店逛逛,或泡個泡沫浴。最重要的是,找出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你會得到的結果

    認可自己應該得到這樣的對待,你這麼辛苦地體貼別人,為工作盡心,現在該是你體貼自己的時候了。

  • 生活瞬即改變

    生活在一個團體中,要迅速做出改變是很困難的,因為有些人一定會認為改變會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因而難以接受改變。但我向你保證,我沒有!

    認識到我們的生活隨時可以改變很重要。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有突然改變的時刻,如接到令人擔心的電話,聽到一些壞消息,從醫生那裡得知家人的病況,或突然之間失業等。

    改變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你的生活立即變得更好:在你沒有預期的時刻里突遇新朋友,陷入瘋狂的熱戀,想出絕妙的好點子,發現事業的新轉機等。另一種可能與之相反,生活變得一團糟。而這實在很難說清個中緣由,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生活如此刺激神秘的原因吧!

    很多人都懼怕改變,喜歡維持現狀。然而,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事情一直都在改變著。覺知事情的改變,可幫助你為無法避免的境況做好心理準備,而不至於當改變來襲時不知所措。

    那次和同事保羅坐在一起的情形讓我永生難忘,當時他接到一個律師打來的電話,律師通知他即將失去贖回房子的權利,因為他已逾期繳款。「真不幸!」我嘆惜道。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好像我比他更難過,或者說我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他顯得異樣冷靜、鎮定,還像平常一樣工作著。

    在我確信他的反應是真實的,而不是因為我而故意掩飾自己的情緒時,我禁不住問他怎能如此冷靜。他告訴我,很久以前他學到一項重要的課題:一切事情最終都會改變。他接著說,「但唯一的問題是不知何時會發生」。而於他而言——就是現在,儘管身陷困境,他卻仍然提醒我注意這個課題。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生活在改變」這個簡單的現實。幸好,這些問題不會像失去房子或某個我們愛的人一樣重大。如果能銘記改變是持續的,將有助於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處理所有大大小小的改變。

    儘管知道改變是不可避免的,但還是可以事先做好準備。下面是一些簡單的準備方式。例如清理一下衣櫃,把你不再需要或收藏太久的東西都丟掉或送給別人。可能最初你會捨不得,但事實上,在整理後你會頓覺輕鬆。你可以從中學習到,雖然改變看似困難而且沒有必要,但也可能給你帶來歡悅與驚喜。

    接著嘗試在人際關係上做個實驗。想想你身邊的某個朋友,自始至終你們之間的關係都搖搖欲墜。或許你們之間的矛盾已經累積了好幾年,而且現在你們幾乎互不理睬。這時考慮做個改變,鼓起勇氣開始與他交談:給他打電話或寫封信。

    如果你是懷著誠摯之心去做這些改變的,那將會修復你們之間近乎破裂的關係。起初你可能不敢拿起電話或筆,不過只要稍作努力,結果總會令人滿意的。改變始於行動,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明白改變本身也是不斷變化的。我們對改變產生的反應,有助於確認改變的方向是否有利於我們。

    當某些令人感到驚奇的事物乍然出現在你眼前,而你已經有所準備,也能以開放的心胸靈活地面對時,你就可以應付自如,而不是只等著改變自動找上門。

    為自己做點小小的改變:

    請你開始這樣做

    雖然改變是不可避免的,但還是可以預先做些準備。很多人懼怕改變,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嘗試去理解、接受改變,如清理一下衣櫃,把不再需要或收藏太久的東西都丟掉或送給別人。

    你會得到的結果

    雖然改變有時看似困難且沒有必要,但也可能帶來歡悅與驚喜。

  • 最基本的選擇

    當我審視每個人在生活中所能做的小小改變時,腦中突然閃現一個最為突出的改變,也是所有改變中最基本的改變,即我們每天早晨醒過來,會怎樣面對新的一天。會因某件事感到愧疚,或是告訴自己要快樂地度過一天?去挑別人的毛病,或是專註在某件事情上?我們是問題的一部分,還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我們是批判還是接受生活??

    類似這樣的諸多問題,都可以被捆到一個叫「態度」的包裹里。而態度可被轉換成一個詞——選擇。選擇改變態度,這看似是一個小改變,然而,除非出於自己的意願,否則這樣的改變不可能發生。我們可以選擇過充滿歡樂、興奮、驚險的生活,或是任何我們期待的生活方式,但如果期望落空了,我們會嘀咕或抱怨嗎?

    我的摯友約翰·威爾遜是《從苦惱中醒過來》(AwakeningfromGrief)的作者,這本書是我所讀過的最廣博深奧的書。書中有一個故事,那是一位老朋友和他分享的故事,原作者已經不詳。請注意,原作者在這個故事中刻意地強調自己的選擇,這意味著他原本是可以輕易地做其他選擇的。

    「今天,我很早就醒過來了,為今晚午夜之前將要做的事感到非常興奮。我有責任完成今天的生活。我的工作是去選擇我將擁有怎樣的一天。我可能因下雨而抱怨,也可能因為草地獲得免費的澆灌而欣喜。

    今天,我可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而傷心,或因我的財務狀況良好而備感欣喜,或鼓勵自己要精明地做好購物預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今天,我可能抱怨自己的健康問題,或慶幸自己還活著;我可能悲嘆在我的童年裡,父母對我缺乏關愛,或感激他們給予了我生命。

    今天,我可能因玫瑰有刺而哭泣,或因為玫瑰而獲得愛情;我可能因為要加班而怨聲載道,也可能因順利完成了某項計劃而欣喜若狂;我可能因為必須上學而不停抱怨,也可能會熱切地打開心胸,接收所有的新知識;我可能因為必須做家事而沮喪地叫嚷,也可能因為家庭為我的身、心、靈提供了避難之所而備覺欣慰;今日,時間在我面前等待被塑造,而此刻我變成了要塑造光陰的雕塑家。我選擇好好地度過這一天,因此也祝你擁有美好的一天——除非你還有其他的計劃。」

    當迎來新的一天時,先問問自己:我相信自己具有選擇權嗎?從一般的社會觀念中就可看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我們具有這種選擇權。但當你退一步想,就會很清楚了。如果我們不能做選擇,那還有誰可以呢?如果我們不能決定該怎麼度過這一天,那還有誰能做決定呢?

    對我們而言,思想上的細微轉變是意義深遠的改變,以上便是一個很重要的例證。對我而言,有意識地選擇更好的態度會讓世界更美好——你也可以做到。想想其中隱含的意思,這意味著你可以選擇抱怨你的孩子,也可以選擇感謝上帝讓你有了可愛的小寶貝。儘管大多數小孩都很淘氣,但你不會和他人交換你的小孩。那為什麼總是選擇抱怨,而不選擇感激呢?

    提醒自己具備選擇的能力,就是以洞察的眼光看待一切事情。我可以抱怨開車接送小孩浪費太多時間,也可以因為擁有這輛漂亮的小車感到非常幸運。你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清晰地論證——心懷感恩或反應過度。心懷感恩會讓你感覺幸福滿意,反應過度則會讓你永懷悲痛。但無論如何,要記住的是,你自己可以做決定。

    為自己做點小小的改變:

    請你開始這樣做

    今天早上醒來時,你是不是感覺心情不好或有點沮喪,繼而一廂情願地認為「這又是難過的一天」?請你立即摒棄這些負面想法,告訴自己還有更好的選擇。

    你會得到的結果

    如果你不能決定如何度過這一天,那還有誰能做決定呢?祝你擁有美好的一天。

    牢記希望的力量

    「希望」具有強大的力量。希望使我們保持快樂,讓我們相信不論遭遇怎樣的境況,生活總能變得比現在更好;「希望」能使人的心靈活躍起來,即使是在艱難的時候,也會鼓勵我們繼續活下去;「希望」使我們充滿熱情、樂觀進取,激勵我們勇往直前。「希望」讓我們多給別人一次機會,甚或他們做錯了或者看來「無藥可救」的時候,希望也會找到說服我們相信他們會改過自新的理由。

    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一段引自南非圖圖大主教(ArchbishopDesmond)的話,這段話已變成我的座右銘。我把它抄寫下來,在家裡、辦公室、車內等地方各放一份,以便每天都能閱讀。圖圖大主教(ArchbishopDesmond)一生致力於改變南非的種族隔離體制,以下是圖圖大主教說的話:

    「沒有不可轉變的情況。沒有絕望的人。沒有一種命運,會在最深刻的愛的激勵下還保持原貌。」

    或許,「希望」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它源自我們的內心。儘管許多囚犯體驗到了難以想像的恐懼,但都抱著某一天會出獄的「希望」。因為這個「希望」,他們堅強地存活下來。很多為了孩子的健康而憂心忡忡的父母,或許都曾經歷過夢魘般的日子,但他們大多都能從精神的煎熬與折磨中挺過來,因為他們懷抱著「希望」,認為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某天肯定會康復。

    從極端痛苦的心理體驗,到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瑣事,「希望」都能撫慰我們的心靈。當面對工作升遷或接受審核時,我們會同時感到興奮、焦慮和緊張。此時,「希望」能讓我們把握住這有如坐過山車般起落不定的情緒。當我們很想得到某份工作,「希望」是正面的能量,使我們在等待時保持積極和熱情。如果我們沒有得到那份工作,「希望」再度告訴我們,下次還有機會。「希望」是無形的力量,使一切都變得可能。

    我聽過關於一位蘇丹小男孩的故事,故事悲慘但激勵人心。小男孩所在的村莊被一群反抗者佔領,村莊里的人幾乎被殺光了(包括小男孩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小男孩因為在一堆瓦礫下面裝死而存活了下來。

    後來,小男孩帶著很少的食物和水,徒步走了幾百里來到村莊的河口。因為父母曾經告訴他,在村莊的河口有一個兄弟村莊,如果發生緊急情況可以逃到那裡。他走了幾個星期的路,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這不單靠他使盡全身的力氣,更是因為「希望」的力量在前方指引著他——「希望」促使他堅持下去。最後,新村莊給了這位小男孩一棟叫「家」的新房子。

    無論大事小事,正如圖圖大主教所言,「隨時都保持"希望』,問題肯定會得到解決的。」如果我們在心中創造了「希望」,我們就能控制「希望」。如果我們選擇去創造,必定可以創造更多的「希望」。

    就像實驗一樣,我希望你去思考一些讓你擔憂的事情。現在,不要像以前一樣無緣無故地杞人憂天,而應懷抱「希望」。比方說,你現在的憂慮和家庭成員間的爭執有關:每次你和阿姨在一起就會爭吵不休,最後被弄得煩惱不堪。

    然而,這次將會有所不同。在家庭聚會時,你們都會出席,與以往總擔心會和阿姨發生爭吵不同的是,這次你嘗試向她傳遞出正面的思想和能量:閉上眼睛,想像你和阿姨友好、和睦相處的情景。不管她說什麼或做了什麼,你的反應都是愛。

    再次想想圖圖主教的話:「沒有一種命運,會在最深刻的愛的激勵下還保持原貌。」這表示即使你的阿姨有缺點、不夠完美,如她喝了太多酒,或說了某些不該說的話,其實都沒有關係。你不需要阿姨做改變,因為你發自內心的愛已經掌握了整個局勢——你有改變事情的能力。

    愛在你的內心成長,任何苦痛、怨恨、嫉妒,甚至糾結不清的家庭衝突都會在充滿愛的內心裡逐漸消失。而你必須做的是,懷抱事情會變得更好的「希望」。我相信,如果你心懷這種願望,事情將會變得更簡單。

    當你沒有了需要擔心的事,你的「希望」就會蔓延、擴散至每個你所接觸到的人。我們無須考慮要去改變別人,如果我們在自己的內心培養愛和「希望」,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另外再做一個實驗:每天嘗試花一兩分鐘,「希望」生活中會有好事發生(不是指某些實質的事件,如買了新車或得到晉陞,而是非物質層面的事,如以更平靜的心與你的鄰居及家人和睦相處)。若能每天花幾分鐘的時間對生活做樂觀的設想並將其付諸實踐,你將會創造出一個正面的、愉悅的生活環境。雖然這只是小小的改變,卻是解決大問題的關鍵所在。

    為自己做點小小的改變:

    請你開始這樣做

    嘗試花一兩分鐘,希望生活中會有好事發生(如以更平靜的心與自己的家人及朋友友好地相處)。

    你會得到?結果

    若能每天花幾分鐘的時間對生活做樂觀的設想,你將會將其付諸實踐,創造出一個正面的、愉悅的生活環境。雖然這只是小小的動作,但卻是解決大問題的關鍵所在。

    不會變成那樣的

    有時你需要把自己放在心中的某個位置,有時你則要告訴自己:「不會變成那樣的。」這7個字可以改變你的生活,這簡單的句子也有更深的意蘊。

    克莉絲和馬克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和鄰居。2002年的夏天,他們經歷了為人父母所碰到的最可怕的惡夢。某天的半夜裡,電話鈴突然響了。他們被告知自己最小的兒子——18歲的馬力歐出了車禍,事故現場慘不忍睹。

    車禍原因是他在高速駕駛時撞到了電線杆。當被送抵醫院時,醫生已宣告放棄,但馬力歐後來竟奇蹟般地撿回了性命。一連幾天,馬力歐都靠氧氣瓶維持呼吸。其間有許多人,包括醫院的幾位醫護人員都堅信他絕不會好起來的。但後來,馬力歐的病情有了好轉,只是恢復得很慢且痛苦不堪。

    自意外發生後的幾年裡,克莉絲和馬克有無數次機會可以抱怨自己的遭遇,告訴自己生活太艱辛,乾脆放棄算了。每天,馬力歐的家人都可以想像幾十種將來要面臨的境況,如「從現在起的5年內,馬力歐會做什麼」或是「我們怎麼負擔得起這麼昂貴的醫療費」等等。

    然而,他們非但沒有怨聲載道,還一直很積極地為馬力歐尋醫問葯,並時時鼓勵他,寬慰他。最近,我在花園澆花時和馬力歐的爸爸談過話。談話中,我問馬克是什麼使他能夠如此沉靜而堅強地面對困難的。他面帶微笑說:「7個簡單的字:"不會變成那樣的。』說實話,我們都知道情況的嚴重性,但我們不允許自己一味地停留在懼怕的道路上。情況已經夠艱難了,如果再把我們的心逼到更困難的處境,就會使生活更難以承受。」

    他們的策略相當成功。一年半以後,馬力歐開始學習溝通,並可以活動身體了。最重要的是,他的情緒高昂,每次我看到他,他都充滿了活力。事實上,他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最快樂的一個。

    克莉絲和馬克並沒有假裝他們的情況很輕鬆,也沒有否認自己處境的艱難,只是他們拒絕讓思想將自己帶到無止境的畏懼中。許多人通常慣於擔憂生活中瑣碎的小事,其實,我們不用等到陷入最糟的狀態中才明白「不會變成那樣的」。

    我們可以汲取馬克的經驗,相信「不會變成那樣的」,一切都有改變的可能。不論你的狀況如何,小小的改變會幫助你更能集中在眼前正確的事務上,並最終引導你過上更快樂、更有意義的生活。

    為自己做點小小的改變:

    請你開始這樣做

    請你想像一件自己現在最擔憂的事情,然後靜下心來,告訴自己7個簡單的字:「不會變成那樣的。」

    你會得到的結果

    你給自己的壓力已經夠多了!若再把自己逼向更困難的境地,就會使生活更難以承受,因此一定要給自己希望和力量。

  • 推薦閱讀:

    達摩祖師透露了:最簡單扼要的妙法
    平常心是道:簡單生活,不要辜負生命中平凡的日子
    簡單「顫掌功」,有效改善肩頸僵硬!
    八百萬女人的心聲:我想要的,只是這麼簡單!
    卧龜式做法,簡單瑜伽消除雙下巴

    TAG:事情 | 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