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翔庄氣功教學之一
鶴翔庄氣功教學
一、氣功發展簡史與中國鶴翔庄氣功
氣功學與其它醫學科學一樣,也是在人類與疾病的長期鬥爭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就有了氣功,那時被稱作「行氣」、「導引」、「吐納」、「坐禪」、「靜坐」、「站樁」、「行功」、「卧功」┄┄。唐堯時期,就已用形式如舞的「導引」療法來強身祛病了。據《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遠在陶唐氏(堯所屬的氏族部落)之始,天多陰雨,河水泛濫,潮濕陰冷,引起人們氣滯血淤,筋骨蜷縮不舒,「故作舞以宣導之」。這就是古代「導引」的最初形式。因此,氣功是遠古人與大自然惡劣環境和自身疾病作鬥爭的產物。
出土的戰國初期的文物――《行氣玉佩銘》(文字刻在十二面體的玉柱上)記載:「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庄在上,地幾庄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這證明了戰國時期就已對氣功有了豐富的經驗。對於《行氣玉佩銘》的解釋,一種認為銘文是一種真氣運行法;另一種則是以郭沫若為代表的,認為銘文所講的是一種深呼吸法。郭沫若在《奴隸制時代》一書中解釋這段的大意是:「吸氣深入則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則定而固;然後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長,與深入時的徑路相反而退進,退到絕頂。這樣,天機便朝上動,地機便朝下動。順此行之則生,逆此行之則死。」
另外,老子《道德經》指出:「虛其心,實其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等等,都是指練功時,心情安靜,呼吸柔和,細長深勻,精神內守,想到腹部下丹田部位,把「意」和「氣」結合起來進行鍛煉。《莊子·刻意篇》有:「吹xu(口字加句字)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傳說彭祖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練氣功而長壽者)。這是認為「吐納」與「導引」可以益壽。
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對氣功也有記載。《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補遺·刺法論》說得更具體了:「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凈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舌下津令無數。」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後世練功中的「調神」、「調息」、「運氣」、「入靜」等等,都是由此發展而來的。總之,《黃帝內經》一書,對氣功的記載是詳細的,並且,非常重視用氣功防病治病。
在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還有兩件重要氣功文獻:一是《導引圖》,一是《卻食谷氣》,同載在一卷帛書上。據近人唐蘭考證,認為這是西漢早期的寫本,是根據戰國時流傳下來的一種古佚書抄寫的。從其殘缺文字中,可以看到它的功法有許多特點,它提出了怎樣按照季節、選擇環境進行「食氣」的練功方法,這對後人要注意四時及地點、方向練功,有一定的啟發。
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記有:「四肢九竅,才覺重滯,尚未閉塞,即導引、吐納、針灸、按摩,亦可愈也。」可見當時已把導引、吐納等氣功做為重要的防病治病手段。另外,《後漢書·王真傳》《太平經》等,都有關於氣功的記載。
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一書中,也提出了「或屈身、或俯仰、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等多樣化的導引方法。他說:「明吐納之道者,可以難老矣。」此外,許遜的《靈劍子》,嵇康的《養生論》,隋代的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智(豈字加頁字)的《六妙法門》,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宋元時代趙自化的《四時養頤錄》,劉河間、朱丹溪、李東垣等許多名醫的著作中,都有養生與氣功方面的論述。
明代張景岳也提倡氣功,《類經》中記載:「此道以多為貴,以久為功,但能於日夜行得一兩度,久之耳目聰明,精氣充固,體健身輕,百病消矣。」這是練功的經驗之談。徐春甫的《古今醫統》指出:「攝生之要,莫大乎存想」,認識到了「意守」的重要性。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內景遂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這指出了由於「意守」體內,提高了內感受性以後的體驗。
清代對於氣功的研究,在過去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如汪昂《勿葯元詮》中說:「調息之法,不拘時候,隨便而坐,平直其身,縱任其體,不倚不曲,解衣緩帶,務令調適,口中舌攪數遍,微微呵出濁氣,鼻中微微納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咽下,叩齒數通。」這短短几句,就把練功的原則和方法講得很清楚。清代徐世芳著的《壽世傳真》,較全面地介紹了養生的各種主要方法,這些都是我們研究氣功的重要資料。
到了現代,蔣維喬的《因是子靜坐法》。劉貴珍的《氣功療法實踐》、胡耀貞的《氣功》、秦重三的《實用氣功療法講義》、李少波的《真氣運行法》等等,都是通俗地介紹氣功的著作。
近幾年來,氣功事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湧現出了許多功法,如楊梅君的「大雁功」、郭林的「新氣功療法」、馬禮堂的「六字訣」、梁士豐的「自發五禽戲」、王玉芳的「意拳站樁」和趙金香創編的「中國鶴翔庄氣功」(簡稱為「鶴功」)等等。
中國鶴翔庄氣功問世六年來,經過反覆實踐,已被證明是一種動靜相兼、調養性情、養氣柔體的功法。它具有動作簡明、易學易練、得氣快、疏通經絡快、治病見效快等特點。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鶴功有它獨特的優點,也會有一定的局限。就目前來說,正如《練功須知》限定的那樣,對它來講還有一些禁忌症,這些禁忌證的患者,暫不宜練動功和站樁功,但我們的醫療功法將為禁忌證患者帶來希望。
二、中國鶴翔庄氣功的治病機理及理論依據
中國鶴翔庄氣功同其它氣功一樣,涉及多種學科,需要很多學科的理論指導,在醫療方面特別是離不開中醫理論的指導。
自古以來,氣功和中醫就是一家,氣功的理論是中醫理論體系的基礎和組成部分,中醫理論又指導氣功實踐。中醫認為,氣功通過「調神」(也就是「調心」),意守丹田,可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維持陰陽動態平衡,達到清心養神的目的。意守丹田,又使心火下溫脾土,有助脾的運化。脾為後天之本,調節脾臟,對改善身體功能有很大的作用。通過「調息」,吐故納新,以養肺氣。肺能輔佐心來調理內臟功能,肺的肅降可制約肝陽升發太過。同時,「氣貫丹田」,又滋養了腎水,保護了陰精,這樣,可促進肝的正常疏泄,使氣機調暢,升降正常,又有助脾的運化和胃的受納。脾主肌肉和四肢,肝主筋。通過「調身」可以使肌肉筋骨得以運動,這樣也有助於肝氣疏泄和脾胃升降運動,因此,練氣功後,最明顯的效果是食慾增加,睡眠改善,精力充沛。總之,「調心」、「調息」、「調身」是氣功鍛煉中的三個重要手段和要素,但各家功法中的側重不同,也有單用其中一種來達到治病健身目的的。
鶴功是以中醫理論、仿生學、力學等多學科理論為依據,通過「調 神」、「調息」、「調身」來達到祛病健身之目的。它模仿了仙鶴的動作,並注重意識的鍛煉,在動作中配合正確的意念,以更好地疏經活絡、通調氣血、健身治病的作用。
「調神」對大腦的調節有一定的作用,對人體臟腑功能的改善也很重要。「調神」又必須聯繫到「精」和「氣」,因為人體是個有機的整體,精、氣、神有著密切的聯繫。古來就有:「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的說法,也說明了「精」和「氣」對於人體同樣重要的道理。
「精」包括先天元精和後天水谷之精兩部分。人出生之前,受父母之精華生成己身;出生以後,先天之精藏於腎,它賴於後天水谷之精的濡(rú,(1)沾濕;沾上:(2)停留;遲滯。濡養,養育、培養)養。只有精充足,才能化氣,使氣也充足。「氣」又有先、後天的區分。元氣稱為先天之氣,呼吸和飲食水谷之氣,稱為後天之氣。元氣即「真氣」或:「正氣」,生於先天之精,藏於人體命門。《勿葯元詮》中說:「積神生氣,積氣生精,此自無而之有也;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此自有而之無也。」這是古人對物質轉化過程的認識。鍛煉精、氣、神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干的;而是緊密聯繫,互相轉化的。精、氣的充足與否,可以影響到神是否旺盛,而神也體現著人的精、氣如何。所以,練氣功要練得精滿、氣足、神旺。
鶴功抓住了「調神」這一關鍵,通過鍛煉人的意識,開發智慧,使精、氣、神得以充足,以滋養五臟六腑、四肢百作。
有人說,這種「外動」是誘導的而不是自發的。我想藉助「西維累爾擺」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這一實驗由十九世紀澳大利亞化學家西維累爾所做,日本坂本保之公的《提高記憶力的奧秘》曾有介紹:準備一條長25-30厘米的細線,下端垂掛一枚中心帶孔的硬幣,組成一個物理學實驗中用的單擺。實驗者將細線上端繞在食指上,又用拇指輕輕捏住繞線處,然後安詳地坐在桌子前,身體放鬆,捏線那隻手的肘部擱在桌面上,心中默想單擺作前後擺動的形象,不久,手中的單擺果真前後擺動起來;反之,要使單擺停下來,只要心中默想單擺振幅逐漸減小,直至靜止,也會成功。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使單擺作左右擺動,或水平圓周運動。上述實驗表明:驅動硬幣的動因不是外部的誘因,而是在於本人意識的集中和聯繫形成的大腦皮層局部興奮所引起的手部自發運動的結果。
同時,我們的實踐進一步證明:在站樁時想到尾閭(lǘ,1. 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 2. 原指里巷的大門,後指人聚居處。 3. 匯聚:尾~(水~匯聚之處,泄水的處所))和尾閭下垂的重鎚,能很快地啟動真氣,調整督脈。此時,即使不想重鎚的前後擺動,只是意守尾閭,也同樣能很快地出現自發動作。
從幾年的實踐來看,「自發外動」是自發的。但不同於上述實驗中的機械運動。「自發外動」,是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總之由低潮向高潮發展;隨著經絡的不斷疏通,痢疾好轉或痊癒,又由高潮轉身低潮,最終達到外靜內動的階段。
總之,靜與動是對立的統一,內與外也是對立的統一,它們可以互相轉化,互相促進。對靜與動,內與外的相互關係,我們不應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待,對「外動」要有科學的認識,既不要怕,也不要追求。
鶴功的五節動功與站樁功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廢。在練站樁功的同時,要加練五節動功,這樣才能達到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治病健身之目的。
氣功的修練是無止境的。在「中國鶴翔庄氣功」中,五節動功和站樁功都屬於一步功(嚴格地講,站樁已屬靜功範疇,應歸入「自在功法」;但考慮到多數練功者治病健身的需要,特將其提前,與動功同練,以提高療效),此外還有二步功(自在功法)、三步功(秘法內功)┄┄這些功法,將隨著練功的深入和實際的需要,在一定的範圍內加以傳授。
二、功德篇
氣功鍛煉是我國傳統的一項健身方法。它既可祛病強身,又可陶冶性情、開發智慧。因而,它又是一項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點的精神文明活動。歷代不少思想家、學問家和醫學家,如老子、莊子、華佗、張仲景、張景岳等,在他們的著作中,對氣功鍛煉都有過精闢的論述。許多人還是具有很深造詣的氣功大師。
前人練功有成就者,都非常注重道德修養,歷來就有「信為功本、德為功母」,「功從德上來、德為功之源」之說。古人認為,「道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道德」是指整個宇宙自然界而言,是指宇宙大自然的最精微的原始物質及其固有的能力與運動規律。狹義的「道德」是指人的行為規範。
老子《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素問》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見,「首」是一種原始物質,宇宙里的一切具體物質,都由「道」這種原始物質組成,在每一具體事物中,「道」又是維持該事物平衡(一陰一陽)與變化的內在力量。它遍布宇宙,無處不有。
「德」是「道」之本性的一種體現,是物質運動的規律。「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老子)《道德經》宇宙萬物,莫不是物質在按一定的規律運動,所以,「道德」寄存於人的身體當中,它與自然界中的道息息相通,決定著人體的生命運動,形成了人體與自然界相適應的「天人統一觀」。正如《素問》所說:『陰陽四進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狹義的「道德」指的是人在社會活動中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行為準則,也就是「社會道德」。它不僅受社會性質、階級利益的影響,而且受人們習慣勢力和民族傳統影響。不同的社會、階級、民族都有不同的道德標準。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她屢遭強敵而不滅,歷盡滄桑而不衰,以自己特有的民族氣質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愛國愛家,自強不息,勤勞純樸,正直善良,忠、孝、仁、義、禮、信、謙、恭是我國傳統的民風。今天,我們在挖掘和繼承祖國燦爛文化遺產――氣功事業的同時,尤要繼承和發揚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道德精神。
練氣功為什麼要強調道德修養呢?這是由氣功鍛煉的特殊規律決定的。凡是練氣功,不論練哪種功法,最首要的一條都是「入靜,放鬆」。因為只有入靜,排除各種私心雜念,才能利於真氣的運行。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從生理學角度看,入靜可以使大腦皮層進入抑制狀態,從而使大腦皮層皮質下核的控制放鬆。這樣,原有病區興奮灶積鬱的信息和能量就得以緩解和消除,打破原有的病理循環,進行自我調整,直到病灶消除。也只有入靜得好,才能顯現真意,練出真工; (因為入靜得越深,後天意識消退得越凈,那種人體固有的先天意識,也就是我們要練的真意,才能顯現,才能煥發出一種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功能)。功能出現之後,還需要一個很好的內在精神環境去維持保護。所以,如果沒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和涵養,那就很難入靜,即使暫時入靜,也難持之心恆,當然也就談不上氣功鍛煉了。
所以道德修養不僅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需要,而且也為我們氣功修練所必須。怎樣結合練功進行道德修養呢?我提幾點供大家參考:
一、要無私,忘我。
古人強調要「清靜無為,清心寡欲」,把「酒、色、財、氣、昏、嗔」稱為「六戒」。我們則講「大公無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始終把自己置於人民群眾之中,把人民的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不追求名利、地位,更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天下為懷。這樣,就能胸襟坦蕩,而無戚戚之心。
二、要實事求是,以樂排憂。
辦事情、想問題,都要善於從客觀實際出發。要知足常樂,能吃虧讓人。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之中,不可能沒有憂煩怒怨和矛盾糾紛,重要的是能夠正確對待,正確處理。要能冷靜聽取對方的意見,自己說服自己,多做自我批評。多克已為人,善助人為樂。久病纏身之人,也不要悲觀、煩躁,「既來之,則安之」,積極治療,靜心養病,配合氣功鍛煉,補充真氣,病體就會慢慢康復。悲觀、煩躁會給身體輸入壞的信息,對養病健身不利。
三、要與人為善,樹立正念。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家都要互相關心,互相友愛,互相幫助。俗話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助人之心應常在,害人之心不可有;助人者常樂,無愧者自在。而這種「常樂」、「自在」,正是練功者所需要的內在精神環境。
練功者要有正念。正念出正氣,正氣出正功。古人提倡練正氣,所謂浩然之氣,充塞天地。有了正念,邪不可侵,出現惡性幻覺時,只要樹起正念,幻覺自退。我們練功,就是要為振興中華而練,為強健身心而練,什麼個人怨都不放在心裡,精神豪放,神情自爽,出功就高。樹正念,必須消除雜念、邪念。實踐證明,練功到了一定程度,意念就是力量,好的意念作用於人,使人舒服,可以為人解除痛苦;惡的念頭可以給人帶來不適和疾病。所以,樹什麼念頭,是衡量一個人功德好壞的重要標準。我們進行功德修養,要特彆強調這一點。
四、要處理好各種關係。
首先,要處理好師生關係。輔導員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要當好老師,必須先做好學生。學員學功,也要心誠。心不誠,三心二意,或別有他圖,都不會把功練好。
過去,氣功門裡的師徒關係很嚴格。由於氣功講究「心傳口授」、「六耳不傳」,因此,認師、擇徒都有嚴格的條件。歷來有非真人不傳,寧可失傳,也不誤傳之說。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們老師和學生之間是新型的師生關係,彼此是互相尊重、互相愛護的。而氣功老師又與一般的老師不同,他不僅要傳授氣功知識,而且還要治病救人,幫人解除病苦。所以,只要把功學到家,在各方面做出表率,就會得到學功者發自內心的愛戴和尊敬。氣功輔導員就是老師,應該具備較高的道德修養。因為氣功這門學問,不是人人都可以練出高層次功夫的,有人淺嘗輒止,便去教人;有人一知半解,便以為無師自通,另搞一套。這不僅不利於氣功的研究,有損氣功的名譽,而且也容易出偏。
輔導員不但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也還要不斷向自己的學員學習,想讓學生尊重自己,必須首先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在學氣功的人中,多數是成年人,各個階層、各種身份的人都有。有革命幾十年的老同志,黨、政、軍各級的領導,也有專家學者,還有一般幹部和家庭婦女。他們為了治病健身才學習氣功。從醫者對待患者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體貼關心他們,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從社會道德風尚的角度來講,對長者應當尊重,待人謙虛誠懇,使人覺得和藹可親。在這些方面,我們廣大輔導員隊伍中有許多感人事迹。如有的不僅教功,還想方設法幫助病人解決困難;學員發功時下起雨來,輔導員在一旁給學員打傘,直至收功;有的自己家人有病,仍不誤教功;有的遇到危急病人,便不顧個人身體,以自己的生命信息去搶救。他們稱得起是以自己的心血和實際行動創造精神文明的人,他們是鶴功學員中的優秀代表,是值得讚揚和學習的。
其次,要處理好同道關係。各氣功門派之間是兄弟關係,應彼此尊重,互相支持。在學術上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自獨立發展,互相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共同促進氣功事業的繁榮。明代醫學家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一書中寫道:「凡鄉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輕侮傲慢之心,切要謙和謹慎。年長者恭敬之,有學者師事之,驕傲者謙讓之,不及者薦拔之。如此,自無謗怨,倍和為貴也。」講得很有道理。這些封建時代的仁人志士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們今天更應該做好。
過去,我們在培訓中國鶴翔庄氣功輔導員和學員時,十分強調處理好同道的關係,強調要尊重兄弟功法。這一條很普通,很實在,很得人心,贏得了人們的普遍讚揚。現在,我們又把功德教育放在教學中國鶴翔庄氣功的首位,強調虛心向其他門派學習,我們相信一定會對整修氣功界的團結起到促進的作用。我們不但要這麼說,更重要的是要這麼做。事實上,我們廣大的輔導員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不少成績,我們有的輔導員已多次應邀做為鶴功的代表出席兄弟功法的會議,共同探討氣功強身治病的效能。這既密切了兄弟門派之間的關係,也為鶴功贏得了榮譽。
各個功法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特點,但基本原理則是相通的,互相滲透的。對別的功法,我們不僅要了解,還要認真研究,取其所長。實踐證明;對別的功法了解得越多,對氣功的基本道理知道得越多,就越能加深對鶴功功理、功法的理解,同時,也才能發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才有利於功法的不斷完善和提高。
總之,一個氣功造詣很深的人,也應當是一個心靈美、言行美、表裡如一的人,是一個具有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的人,是一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待人以禮、助人為樂的人。
隨著氣功事業的發展,練功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上成千上萬的練功者如果都能加強道德涵養,注意精神文明,那麼,不僅可以提高練功效果,而且可以對促進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一定的作用,這也正是我們撰寫《功德篇》目的之所在。
練 功 須 知
一、正確的練功目的是取得良好功效的保證。我們練功應以防病祛病、養心健身、延年益壽、為社會多做貢獻為目的,那種為了獵奇或謀取私利而練功的動機是不可取的。
二、練功最根本的條件是「入靜」。要保證能夠入靜,必須加強道德涵養,必須大公無私,胸懷坦蕩,豁達大度。只有這樣,才能經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緒安泰,有效地避免七情六慾的干擾。
三、要嚴格按照功法要領和要求練功。本功法的每一動作和意念,都有特定的涵義和作用,練功者對其掌握的程度如何,與功效和療效關係極大。正確的動作和意念,有助於疏通經絡;錯誤的動作和意念,則可使經絡受阻。因此,練功者應細心領會,反覆實踐,力求按照功法要求,把動作和意念搞準確。認真掌握動功「意帶形動,氣隨意行,意、氣、形統一」的原則,站樁功「松靜自然,任其自然」(自發功時,對下丹田仍「似守非守」,動作過大時,可加意念使其「小一點,緩一點」)的原則,以及整個鶴功圓(動作圓活)、遠(意念要遠,但放出去的意念必須收回來)、軟(動作要柔軟)、連(動作和意念要連貫。每個動作之間不要停頓過久)、緩(動作要緩慢。只有慢,意、氣、形才容易統一)樂(似笑非笑才能放鬆入靜和產生津液)的要領。
四、練功環境與場地要求清靜(避免外界干擾和受驚)、空氣新鮮(最好在松、柏、梧桐等具有良性反應的樹林附近);練功最好面向南方;氣候惡劣(雨霧、大風、雷電等)時不宜在露天場地練功。
五、本功法對於練功時間沒有嚴格的規定,能夠定時更好,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妥善安排。一般地說,每天可練動功一至二次(五節動功連貫練一遍約需半小時),自發功次數與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一般每天一次,每次不超過半小時),應聽取輔導員意見,以舒適為度。
六、為保證練功時能放鬆、入靜,練功前應使衣著的寬緊和冷暖適度,除去眼鏡、手錶、帽子等物,宜穿平底布鞋,排凈二便,不過飢、過飽,等。
七、練功不能意識過重,每天練功次數時間不宜過多、過長;不可刻意追求自發功,否則會對健身治病不利,甚至會導致出偏。
八、練功屬養范生範疇,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練養結合,做到起居有常,營養與勞逸適度。
九、堅定信心和決心,並能持之以恆。實驗證明:人的心理活動可以影響生理活動。特別是練氣功者的意念活動,更是一種載有特種信息的能量。因此,練功要強調意念的作用。如為治療疾病,更應振作精神,堅信氣功可以戰勝疾病,下定決心,堅持鍛煉,養成習慣。特別是氣沖病灶出現反應時,也能堅持練功,反覆一次,病情就會有所減輕,持之以恆,就能最後治癒。
十、練功禁忌:
1、患有精神分裂症、癔症、或有該病史與家庭病史的人,大出血病人,急性危重病人,嚴重神經官能症患者以及膽子特別小的人,暫不宜練本功法的動功和站樁功;急性肝炎傳染期和肺結核開放期的患者,不宜參加集體練功。
2、過度疲勞、大悲大怒及情緒不穩定時不宜練功。
3、女子經期與妊娠期不宜練功。
4、無持有本功法輔導員證的正式輔導員指導,不宜自學本功,特別是站樁功。
5、練功者應節制房事;在練功治病期間和練百日基礎功階段,應禁止房事。
6、不能同時練兩種以上的功法。
推薦閱讀:
※深夜課堂特別篇之撩妹教學貳:讓人看濕了的公狗腰
※超簡單的素描教學:蘆薈的繪畫步驟
※詠春拳來留去送與甩手直衝應用實戰訓練教學
※1814.《孔孟兩章》教學設計
※讓拓展性閱讀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