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新絳福勝寺彩塑
羅漢像
本期攝影:宿小白
晴朗之日,我沿著光村的石鋪道路朝福勝寺走去。街道兩旁是成排樸素古老的民居,高牆深院,端莊凝重,透露著濃郁的山西風情。這片土地在古時曾為交通要塞,昔日的榮光與繁華景象,如今只能在傳說中尋覓了
福勝寺就靜穆地坐落在光村村北的坡地上,地形由南向北漸趨升高,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彌陀殿、東西配殿、後殿等,高低錯落,井然有序。建築的比例、清幽的環境以及優美的庭院,為寺院增添了莊嚴高貴的氛圍。這座創建於唐代的寺院,在宋金元明歷代皆有修葺,特別是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的一次大修,極大地改變了寺院的外觀。
沿著長長的步道,拾階而上,登上一座近兩米高的平台,便來到了正殿彌陀殿面前。面闊進深各五間,重檐歇山頂,斗拱俊逸疏朗,兩側升起的屋檐如鳥之兩翼,屋頂的坡度顯得流暢有力。一般認為,這是一座元代遺構。
西方三聖
殿之中央供奉著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據說是建殿時的原作。主佛阿彌陀佛結跏趺坐於束腰須彌座上,圓潤的體態,豐滿的面容,身上的彩漆已脫落殆盡,顯現出斑駁的顏色。他不僅身形宏偉,而且極富感染力,氣勢撼人。但其中傳遞出的更多的不是迫力,而是悲憫的情懷。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修行者曾拜倒在他的腳下祈求庇護,他要承受人們內心的悲苦、寬恕人們的罪過、保佑靈魂的平安。人和神的對話,持續了上千年,如今卻成為一種獨白。
阿彌陀佛
主佛身旁的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沉靜柔美。他們皆赤足站立在蓮台之上,頭戴華麗的寶冠,衣裙貼身,飄帶飛舞,顯示出婀娜的形體和溫柔可親的姿態。儘管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但他們仍然充滿了寧靜和飄逸的氣質,其中蘊含的生命力絲毫未減。
觀音菩薩的披帛從兩肩傾瀉而下,裙帶衣襞柔和舒展地垂落在蓮台邊緣,彩色的泥巴居然產生了絲絨的質感,衣褶婉然,令人讚美不迭。豐腴的身姿,彎曲略長的眉骨,飽滿的口唇,恬靜的神情,線條和比例極為優美,裸露的肌膚充滿彈性,有著驚人的自然,處處表達出精微神妙的宗教情懷。大勢至菩薩也同樣美麗,他靜靜地佇立著,聆聽佛的教導,潛心思索著佛法的奧義。
較之宋金時期佛像的俊逸和秀美,元代佛像則展現了生命的充盈:身軀更為寬厚,臉型扁圓而飽滿,多了幾分豐潤之姿。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兩山牆下並排列置著精彩紛呈的四大天王像(明代)和十八羅漢像(金代)。在這裡,我們看到兩個朝代藝術性極高的一些作品同處一室。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天神,即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居於須彌山的四周,護持眾生。四尊天王像東西各置兩尊,肌肉健勁而隆起,姿態神武,神采飛揚,充溢著力度感和律動感的造型,令人讚嘆不已。
四大天王像
四大天王像
天王的面色或赤或白,形體誇張有度,表情威武而不張揚。頭上的寶冠和身上的鎧甲細密繁複,層疊鋪陳,每一處細節都作了精細地雕刻,明代工藝的精巧性可見一斑。
與一般天王凶神惡煞式的外表不同,此殿的天王像呈現出溫和內斂的風貌。持國天王手持寶劍,雙目圓睜,不怒自威;增長天王正在用琵琶彈奏著佛國妙音,教化眾生虔心向佛;廣目天王手執寶傘,眼睛微微向下注視,若有所思;多聞天王一臂手握法器,一臂彎曲向身體的一側探起,帶出舞蹈一般的風姿,頭部兩側飛揚的飄帶,則強化了這種動勢,給人瀟洒利落、逸動不止的感覺。
東方持國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
這樣的處理手法,反映著那個時代的某種藝術特徵:沒有誇大的情緒,永遠在通常的節度以內觀照事物。這是一種節制之美。
天王
天王
天王
天王
十八羅漢像堪稱宋金時期泥塑佛像中的佳作。所有羅漢像幾乎與真人無異,均為坐姿,但年齡、表情、手的形態和法衣的褶皺卻各不相同。雕刻工匠把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緒凝刻在形象塑造上,或沉思冥想,或凝視遠望,或爽朗微笑,其渾厚質樸、含蓄典雅的風貌,充分顯示出宋金時期佛像的特徵。那份真氣、生氣,充滿了人間的況味,似乎表明他們身處塵世而不是極樂世界。
眾羅漢的造型洗鍊明快,線紋圓熟緊湊,衣褶婉轉流暢,以簡括的手法勾勒出起伏,後以彩繪、色墨描畫的方式對細部進行塗抹,身體裸露的部分塗以油脂,帶出了柔軟光澤的皮膚質感,富有逼真傳神的效果,充分顯示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藝。儘管已經大面積地剝蝕脫落,但往昔塗過的豐富色彩依稀可辨。據說,有十尊羅漢的頭部被盜走,今人依照原樣補塑上去,但雕工欠佳、神采盡失,讓人嘆息不已。
元代釋園至在《牧潛集》中說道:
態見容者,塑之工也;德見於態者,塑之難也。
這段話說出了塑像的難度在於神態的把握,在於通過形體展現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謝赫六法論人物畫的第一標準便是「氣韻生動」,就是要「以形傳神」,把對象的風姿神韻情懷靈動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精神感發。如果說佛的神情重在宏大莊嚴,那麼羅漢則在於清奇神異(貫休之禪月式羅漢、陳洪綬之駭怪式羅漢),或者溫厚慈悲(世態化羅漢)。
有一尊羅漢盤腿而坐,法相端凝,給人以身心清凈、不動如山的穩定感,衣紋簡練深刻,暗示著性格在平靜中透出剛勁。站在他的面前,你能感覺到他的力量在源源不斷地發散。在微茫的眼神中,透露著堅毅沉著,表現了對深奧佛法的冥想,顯現出一種高遠的生命境界。那義無反顧的聖徒般的擔當,就停駐在這一凝視沉思之中。
羅漢像
一尊老成持重的羅漢像尤其精彩。額頭上的每一道皺紋,都是思慮的痕迹,表明他已法性湛然,迥然的目光,則將洞悉真理後的高超智慧表露無遺。近於人類的外形讓人感覺親切,然而他並非現實生活中的高僧大德,而是仙界中的覺者,道行深厚,法力無邊,於不動聲色中有驚天動地的神跡。這尊塑像的寫實風格是人間的,但它的精神表現卻是宗教的、超越的。
在諸羅漢像中最動人的,就數那尊笑容滿面的羅漢了。他的眼睛向上方凝視,嘴巴張開,似乎要表達什麼,臉上的笑容親切自然,洞徹人生真諦一片法喜,使羅漢超然物外、隨意自在的性格充分地表現出來,塑像也因此而生動異常。我猜想,他大概是迦羅迦伐磋尊者,明辨一切善惡,辯論時常常面帶笑容,因此也被稱為歡喜羅漢。這就是雕刻者要給予我們的精神感應,他要我們感到的就是這種修習佛法、成就眾生的歡愉。
所謂的羅漢,大都是修鍊有得的非常人也。這尊羅漢五官柔和,雙目微閉,面部表情靜謐安然,作禪定狀。從這副若有所思的羅漢身上,可以窺見雕刻者的技藝之高超、意境之深遠。恰如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所說:
要成為神的真實的肖像,只消得把像塑得極盡美妙,表現出他所以超越凡人的那種不朽的平靜。
一個傑出的藝術家,能在事物的表面之下,讓人瞥見超凡脫俗的神性,意識到一幕幕平常景象中蘊含的偉大和心靈狀態。這組作品首先打動我們的是心靈,只有當我們穩住了心神,方能去欣賞它的技巧和形式的美。外在的形式里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這種美富有精神性。
我繞到主佛後面,只見在一面牆上,用懸塑的形式浮雕出一副美妙絕倫的觀音渡海圖(元代)。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觀世音菩薩腳踏祥雲,穿行在雲海之中,善財童子雙手合什侍立一旁,東西兩側各有一尊三頭六臂的明王護佑。
渡海觀音
觀音菩薩立於雲端,面向左方凝視,她回眸的目光,恰是撒向人間的悲憫與深情顧盼。多少人因為這樣的注視,而安放了自己不安的心靈。她的身姿彎成一道優美的弧線,凸顯了女性的柔美,飄動的衣袖和彩色飄帶指示出她正在飛行,那凌空飛舞、飄飄欲仙的動姿著實優美至極。
渡海觀音
明王在佛教中是佛菩薩的「忿化身」,象徵著勇猛和智慧。畫面中,兩尊明王相向而立,一腿騰空,一腿踏在烈焰升騰的如意輪上,呈劍拔弩張、躍動跳起之勢。怒目圓睜的雙眼,咬牙切齒或發出怒吼的嘴巴,披散飛舞的頭髮,都表明他們正處於極端憤怒的狀態,隨時準備為人類吞噬罪惡、消除魔障。兩耳後邊各隱藏著一隻小型的頭顱,身體兩側生出六隻執有法器的健碩臂膀,裙裾與飄帶隨腳下的烈焰一起飛舞,猶如凶神惡煞一般。身纏長蛇、猙獰暴怒的明王與柔麗嫻靜的菩薩搭配,暴戾與慈悲、剛勁與嫵媚,都在眼前靜靜糅合……
明王
我在彌陀殿中流連忘返,度過了整整一個下午。這些佛像身上呈現出來的物我兩忘的性格,關懷世間的神情,意味深長的沉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何嘗不是一次心靈的旅程?
從福勝寺走出來,沿著來時的村中街道原路返回。村子裡空無一人,沒有車水馬龍和塵世喧囂,也沒有任何的招牌和廣告,我像是驀然進入了幻境,又彷彿邂逅了追尋已久的心靈故鄉。是的,你一生追尋怎樣的故鄉,便在怎樣的故鄉度過一生。
推薦閱讀:
※路過心上的經典語錄,描寫心情的句子
※2010年最新經典語錄,(搞笑篇)看完笑笑之餘,其實蠻有道理!
※風水實例:「救貧黃泉」三合水法與三元理氣的經典應用
※面相經典<金鎖賦>
※掌握時髦經典6套路,再穿不好就是因為你不聽話!
TAG: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