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掌握雙語 明智之舉
雙語可能對大學錄取有幫助,也能為你提供一份漂亮的簡歷,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進一步提供了理論依據:經常高水平地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確實可以促進大腦早期發育。
作者:譯言 來源:東西 (http://dongxi.net/)
譯者:tchch143
譯文鏈接:http://select.yeeyan.org/view/189333/211589
大腦真正的超級食物可能是學習新語言。
八月份的一個悶熱的早晨,在一間能夠俯瞰紐約哈得孫河的教室里,一群三歲的孩子正將湯圓滾上巧克力屑,而近旁的教師完全使用漢語教學。
這只是雙語蓓蕾(BilingualBuds)小學所舉辦的全外語教學法夏令營的一個幼兒語言學習遊戲,該小學除了為兩歲小孩提供西班牙語(在新澤西分校)培訓之外,還全年講授漢語課程。
當然雙語可能對大學錄取有幫助,也能為你提供一份漂亮的簡歷,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進一步提供了理論依據:經常高水平地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確實可以促進大腦早期發育。
根據幾項不同的研究,掌握兩門以上語言有助於提高注意力、決斷力和刪繁就簡地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些重要的技能歸在一起,可用腦科學術語表述為「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研究表明這些技能在孩子學習雙語之前就開始發展,在孩子在3、4歲時已表現明顯。
雖然尚沒有人判定雙語促進大腦發育的真正機理,但這種優勢可能源於為既定情境選擇合適語言的需要。多倫多約克大學教授和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艾倫·比亞韋斯托克(Ellen Bialystok)表示,這個連續的選擇過程對大腦來說是劇烈的鍛煉,其中的一些過程超出了對單一語言要求的範圍,從而令頭腦更加敏銳,或按照比亞韋斯托克的術語,就是形成「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
許多國家的雙語教育已走入尋常百姓家,而整個美國的雙語教育卻在快速發展,其440個小學(從1970年白手起家)提供西班牙語、漢語和法語的全外語教學(這個順序反映出這些語種的流行程度)。
對於那些不能讀懂托爾斯泰原著的幼兒的家長來說,可聊以自慰了,因為這項研究表明:聖地亞哥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他瑪·高蘭(Tamar Gollan)發現在只說單一語言和慣用一門以上語言的孩子之間存在辭彙差距。平均說來,說的語言越多,每種語言的辭彙量就越少。高蘭的研究表明,雖然差距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變小,但不會完全消失。
提高任何語言能力都有一條經驗法則,就是多練。高蘭表示,「你用的越多,就越熟練,辭彙量測試、SAT、GRE——這些測試都考察你能力的極限,正是通過這些測試我們發現,通曉兩國語言者有短處,即你認識單詞,但你就是不能將它表達出來」。
高蘭認為這個短處可以通過額外學習的方式來補足。比亞韋斯托克表示,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是是否雙語會與兒童早期出現的其他認知問題(特別是注意障礙)有關,以及會如何發生這種關聯。由於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與受損的執行功能有關,所以目前還不清楚影響第二種語言學習的因素——第二種語言的學習正是依靠這些執行技能——對患有這種疾病的孩子會有何種影響。關於該問題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當然,雙語對智力的一些最重要的好處根本無法衡量。能夠學會多門語言就獲得了一種敞開心扉,接觸多種文化或生活方式的全球意識。
通曉兩種語言者似乎在學習新語言方面也比單一語言者更為出色。倫敦作家克拉麗斯·萊曼(Clarisse Lehmann)的孩童時代是在說法語的瑞士度過的。她在6歲學會英語,後來她還學會了西班牙語、德語,在東京居住的三年時間裡,又學會了日語。
她表示,「英語中的幽默比機較智,而法語中的幽默卻有不同的情感,日語中沒有諷刺,我試過,結果是『我們不明白你想說什麼』?」
有五門語言爛熟於胸,又粗通拉丁文和希臘文——萊曼終於認為自己學會的語言足夠多了。她說,「夠了,夠了!我不想再學任何語言了」。
推薦閱讀:
※星座★微周刊 2013.05.05
※SecWiki周刊(第143期)
※警察與槍:什麼時候該扣動扳機?————————▲756《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瞭望東方周刊:國外「停車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