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胃緩(西醫病名:胃下垂、胃無力症等)
《靈樞·本藏》:「脾應肉,……肉胭不堅者,胃緩。」
胃緩多因長期飲食失調,或因勞倦太過等,使中氣虧虛,脾氣下陷,肌肉瘦削不堅,固護升舉無力,以致胃體下垂。以脘腹墜脹作痛,食後或站立時為甚的勞病類疾病。
本病常見於西醫學所說胃下垂、胃無力症等。
[診斷依據]
1.多發於20~40歲之女性,身長體瘦者易患。
2.以脘腹痞脹為主症,食後發生脘腹墜脹感,站立時或勞累時癥狀加重,平卧或向上托扶下腹時墜脹減輕。伴無規律性胃痛,疼痛性質與程度變化很大,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可有噯氣、噁心、腸鳴漉漉、眩暈等症,偶有便秘、腹瀉或交替性腹瀉及便秘。部分病人可有直立性低血壓、昏厥等症。
3.上腹部可捫及強烈的主動脈搏動。可同時伴有其他內臟下垂(如腎下垂、肝下垂)體征。肋下角常<90°。
4.胃腸鋇餐檢查:站立時胃位置下降,緊張力減退,小彎弧線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十二指腸第三段可因腸系膜動脈壓迫而呈十二指腸壅滯;飲水超聲試驗可見胃下緣:
移入盆腔內。
[鑒別診斷]
1.胃反:多原有胃瘍或胃癌等病史,以上腹膨脹,反覆嘔吐為主要表現。X線鋇餐檢查見幽門腫脹或有瘢痕,幽門口不開。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食瘕:間歇性反覆發作胃脘痞滿疼痛,發作時可見到或捫及蠕動的痞塊,嘔吐物中有膽汁及宿食,右側卧位、俯卧位或抬高床腳後癥狀緩解。X線鋇餐檢查顯示十二指腸水平部見鋇柱中斷(突然垂直切斷);受阻近端腸管呈強有力的鐘擺運動;俯卧位時,鋇劑順利通過,逆蠕動消失。
[辨證論治]
1.脾氣下陷證:脘腹墜脹疼痛,食後尤甚,納少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血壓偏低,舌淡,苔薄白,脈緩無力。補氣升提。
2.寒飲停胃證:脘腹墜脹,冷痛,嘔吐水飲,腸鳴漉漉,腹瀉便稀,舌淡胖,苔白滑,脈濡緩或沉緊。溫胃化飲。
3.肝胃不和證:脘腹墜脹疼痛,脅肋脹悶作痛,噯氣噁心,嘈雜吞酸,食欲不振,口乾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疏肝和胃。
4.胃陰虛證:脘腹墜痛,嘈雜,口燥咽干,身體消瘦,大便乾結,小便短黃,舌紅苔薄黃,脈細數。滋陰益胃。
推薦閱讀:
※腸胃冬天熱,夏天冷?——《著名中醫大師徐文兵是大師還是騙子?》
※中西醫治療濕疹的概況
※中有方中醫館
※18年來所珍藏的秘方:牛皮癬(西醫稱為銀屑病)
※雷哥出品「經絡」首次被西方醫學證實!中醫框架即將迎來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