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解郁理氣,清肝瀉火,舒肝解郁,調經和血,舒肝理氣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有悲傷、憤怒、焦慮、不安等情緒,人們一旦有這些不良情緒,將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導致人們的心理扭曲。中醫認為,當情緒低落煩燥時,可按摩相關養生穴位,排郁理氣。中醫認為,腳上的太沖穴配上手上的合谷穴就是補救壞情緒惡劣影響的妙藥。因此,情緒不好的時候,動手給自己做做按摩,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讓人們排泄情緒,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導出體外,還能達到保健養生的功效,可謂一舉兩得。
氣是生命的原動力,它有進有出,有升有降,就像飛機一樣一般情況不會「晚點」,但也有例外,比如七情內傷,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七情六慾」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過度;或者飲食不節,就是飲食無規律、偏食膏粱厚味、暴飲暴食或者吃了不衛生的食物;或者過度勞倦,包括體力勞動過度、思慮過度、房勞過度等;或者臟腑功能失調,都會使氣的運行受阻,形成全身的或者局部的氣機運行不暢或者阻滯,從而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
氣運行不暢會有哪些問題?
主要是疼痛,如脹痛、串痛。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噯氣,也就是俗稱的打飽嗝,打飽嗝能夠使疼痛得到暫時緩解。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打飽嗝能夠暫時舒緩氣機,使氣暫時運行暢通。
讓身體之氣運行順暢,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前提。有什麼好辦法呢?從穴位上找。膻中、內關、合谷、太沖這4個穴位就是氣血運行的潤滑劑。
膻中 膻中是八會穴中的氣會,被稱為「上氣海」,能夠通達身體內外之氣,調氣寬胸,是治療氣病的要穴。膻中在人的胸口位置,兩個乳頭之間的中點就是。
內關 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屬於絡穴。什麼是絡穴?就是聯絡表裡兩經的穴位,是表裡兩經經氣相通的部位。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相表裡,所以內關穴同時聯繫了這兩條經絡。這一獨特的優勢使它很善於調節三焦之氣。所以用它與膻中配伍,能夠在理氣的功效上相得益彰。
合谷 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原穴,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合谷怎麼找?我有兩個好用的方法。方法一:把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張開,把右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右手拇指按在左手魚際上的肌肉最高處上,點按處就是合谷。方法二:把拇指和食指併攏,在魚際處能看到一塊高高隆起的肌肉,肌肉的最高處就是合谷。
太沖 太沖是足厥陰肝經上的原穴,肝主疏泄,所以也具有極強的舒調氣機的作用。人體的生命活動離不開一種基本物質——元氣。中醫認為元氣來自於肚臍下「腎間」,然後散布到人體各處,在人體的四肢相應的穴位上停留,停留的穴位就叫原穴。原穴是儲存元氣的地方,它與人體的元氣關係非常密切,人體的十二經脈都有自己的原穴。合谷與太沖兩穴「原原相伍」,疏肝理氣、調氣和血的作用非常好。
如何用4個穴位理氣解郁
很簡單,不需要特定的方法,按摩、拔罐、刮痧、艾灸等方法都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沒事的時候多按按它們。坐辦公室的人工作間隙用圓珠筆帽輪換著點按這幾個穴位,既行氣,又醒神。脾氣不好的人,尤其是那些急躁易怒的人,應該多利用這4個穴位保健治療。
合谷穴在手上,在太沖穴對應的位置,與太沖穴相配,能讓人平靜,讓人理性。
太沖穴是肝經上的重要穴位,它不但能調節肝功能,使肝更易於疏泄毒素,而且能平息肝火,使人迅速消氣。
耳朵是人體最敏感的部位,耳朵上的穴位也最密集,對於心情不好、經常生氣的人,可以用按壓耳穴的養生方法,補救壞情緒產生的惡劣影響。
因為壞情緒破壞的是人體內分泌系統,而大腦又主管內分泌,所以首先要按壓內分泌和皮質下這兩個養生穴位。同時,怒傷肝,肝的疏泄功能減退了,不利於毒素的排出,這時要舒肝,所以要取耳穴上的肝點。中醫提醒,除了按摩養生穴位排解情緒低落、煩燥等不良情緒外,還可戶外散步,聽輕音樂等方法排解。
相關鏈接
抗衰老穴位
中醫講究平衡,以下10個穴位,讓您身體康健,氣血通暢、自然活力四射、永葆青春:
1.按摩耳輪。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食指捏住左右耳輪,自上而下搓摩,以耳部發熱發脹為好。作用:有聰耳明目、活絡通竅的作用,且對全身健康都有好處。
2.掐睛明穴。動作要領: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時食指點按兩眉間的印堂穴,可謂「一手點三穴」。作用:疏風清熱、通絡明目。可治療眼疾、神經性頭痛,也可治打嗝。
3.揉太陽穴。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或食指肚,按住兩側太陽穴,先做順時針方向揉動8次,再做逆時針方向揉動8次。作用:可祛風止痛、活絡明目,有防治頭痛、治療眼疾的作用。
4.叩勞宮穴。動作要領:一手握拳以曲骨處叩擊另一手的勞宮16次,再換手叩16次。作用:清熱瀉火,開竅醒神,能除心煩,治心火過盛引起的口腔潰瘍,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5.掐內關穴。動作要領: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壓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脹為度,左右各按1、2分鐘。作用:有寧心安神、疏肝降逆、調和脾胃、活血通絡之功效。
6.按合谷穴。動作要領:一手拇指張開,虎口拉開,另一手拇指按壓穴位進行揉按,兩手交換按壓1、2分鐘。作用:具有通經鎮痛、解表清熱、開竅醒神、熄風之功效。主治頭面五官疾病,冶牙痛有特效。
7.按曲池穴。動作要領: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兩手交換按摩1、2分鐘。作用:祛風解表,調理腸胃,疏利關節,能調理臟腑功能,瀉火去熱,是治療上肢偏癱的主要穴位。
8.搓命門穴。動作要領:兩手相互搓熱,兩手依次在命門穴上下來回搓熱,可做2、3分鐘。作用:有培補腎陽、通利腰脊的功能,能壯腎補虛,溫補睥陽。可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等症。
9.拍擊足三里穴。動作要領:雙手握拳,以曲骨處敲打穴位。或者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須用力,以感麻脹為度。按揉、敲打5分鐘以上為好。作用:調理脾胃,調補氣血,疏通經絡,扶正培元,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此穴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提高防禦疾病的能力。
10.揉太沖穴。動作要領:用手大拇指按揉兩太沖穴3~5分鐘。作用:清肝瀉火,舒肝解郁,調經和血,舒肝理氣,是治療肝病的特效穴。
推薦閱讀:
※循經按摩-手陽明大腸經
※頸部按摩 頸部按摩手法及注意事項(4)
※神奇的按摩
※按摩美胸小丘變高山
※大連按摩真的能治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