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環溪村的美麗逆襲——探尋一座村莊的蝶變之路

  初秋,百畝荷塘夾道相迎。聞水聲潺潺,蓮香幽幽,便是環溪到了。

  這是桐廬江南鎮上的一個普通村莊:12.18平方公里,2000多人口,以周姓為主的人們在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上生活,迄今已經走過了600多年時光。

  這裡,是當下美麗浙江建設過程的一個傳奇: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它以「千萬工程」為契機,不斷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從河道黑臭、垃圾遍布的髒亂差之地,成為住建部首批評定的美麗宜居示範村;從農田荒蕪、年輕人紛紛逃離的「空心村」,成為以蓮文化為核心、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網紅村」……

  環溪,猶如村中遍植的朵朵蓮花,從淤泥中清雅綻放,呈現出一片人水和諧、活力迸發的全新圖景,印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民宿55家、床位700餘張,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達2.39萬元。

  近日,記者蹲點村中,探尋環溪村的美麗逆襲之路。

  一池水,清波重現

  即便是在一個最平常的秋日午後,環溪村也從不缺少人氣。一批批來自省內外的旅遊及訪問團隊爭相前來,一睹這個江南村莊的獨特風采。

  小橋、流水、古樹、清蓮……眼前的村莊古樸典雅,清爽潔凈,一派婉約的江南風情。而就在10多年前,村民們還很難想像今天的生活場景。「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溪溝就是垃圾污水的家。」村主任周忠蓮口中的這段順口溜,描述的正是村莊過去的模樣。

  彼時的浙江,經濟總量長期居於全國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卻也普遍面臨城鄉發展不夠協調、農村人居環境落後等問題。環溪村也不例外。外來媳婦毛冬梅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和丈夫回村時的情形:垃圾隨手扔、髒水潑出門,家家戶戶圍豬欄,動物糞便和各類垃圾讓人難以下腳。「還不如在城裡打工呢,錢掙得多,生活質量也高。」她當時盤算著。

  那時的環溪人尚不知曉,一項名為「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的工程,已經在全省拉開序幕。2003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要從農村居民最關心的村莊環境髒亂差問題入手,從全省近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中心村建設成為全面小康示範村。這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也是加快浙江生態省建設的重要抓手。

  隨後,環溪村黨支部書記周忠平抓住機遇,在村中先後開展「生活污水處理」「生態河道整治」「生態人居提升」等惠民工程,並請來專家團隊對村莊進行規劃設計,開啟了環溪的逆襲之路。

  漫步村中,只見白牆黑瓦,小徑通幽,每戶農家周邊皆設有一處窨井。環溪村污水處理設施管理員葉金松自豪地說,村裡每戶人家的生活污水,首先要在窨井裡經過初步過濾,再流入各自對應的污水處理終端,通過沉砂池沉澱、厭氧池分解、親水植物吸附等多重凈化後排放至溪中。

  目前,全村共有9個污水處理終端,600多戶村民每天排放的200多噸生活污水全部實現截污納管、循環利用,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門對天子一秀峰,窗含雙溪兩清流。」因水得名的環溪村,從尋回純凈的水環境開始,重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一支蓮,活力綻放

  2012年初夏,當村中池塘內的第一支蓮花浮出水面時,一個大膽的想法開始在周忠平心中發芽。

  這些年來,與環境改善相生相伴的,是周忠平關於村莊未來的不斷思索。在拆除豬欄、關停小作坊後,村民的生計如何保障?這一片綠水青山,怎樣才能真正變成帶動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這是周忠平的疑問,也是當時浙江廣袤鄉村的疑問。

  對此,周忠平提出,以村集體的名義,將全村原本分散經營的約600畝土地統一流轉過來種植蓮花。這一決定,得到了全村的認同和支持。

  環溪人有自己的底氣:村莊系北宋大哲學家、理學鼻祖周敦頤的第十四代後裔族居地,膾炙人口的《愛蓮說》正是周敦頤的代表作之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的周氏宗祠「愛蓮堂」,幾經修繕,現已成為全村人的聚集場所與精神家園;就連許多村民的名字中,也時常出現一個「蓮」字。

  可是,這些蓮花由誰來種植呢?一個偶然的機會,幾次想找村裡承包山林種茶葉的重慶人李富,進入了他的視線。

  「我都沒種過蓮花,怎麼能保證種好這幾百畝地?」

  「就憑你這股子闖勁,還有用心。」

  「種好了,蓮子賣不動怎麼辦?」

  「我給你找渠道!」

  漸漸地,李富的顧慮被周忠平的誠意打消。這個嬌柔的山城妹子,從此戴上草帽,扛起鋤頭,親自下田放水、施肥,鑽研蓮花種植方式,讓曾經平凡無奇的環溪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賞蓮好去處。

  2013年,桐廬將江南鎮上的5個村聯合起來,通過發掘每個村的不同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江南古村落群,後來又升級成為4A級景區。「清蓮環溪」,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時間,遊客紛至沓來。

  60來歲的村民周言定第一個帶頭,投資30多萬元,把自家一幢住了六代人的老宅子改造成民宿。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家裡的10張床位總是供不應求。其他村民從中看到商機,紛紛效仿。就這樣,村裡的民宿一家家開了起來,遊客在村中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農家樂和各類農副產品的銷售也跟著紅火起來。

  種蓮以外,李富也在不斷創新。她在村中開出「二娘酒坊」,取新鮮的早米和稻米用來發酵,再將晒乾的蓮子浸泡其間,釀造出別具一格的蓮子酒,每年限量供應三四千斤,後來又研製出五穀酒、楊梅紅酒及各類果酒,僅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就達到了60萬元,帶動數十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緊挨著「二娘酒坊」的,是毛冬梅和丈夫前幾年回村後開出的一家小店,主營從台灣引進的「九品香蓮」。這種獨特的蓮花品種,色彩繽紛,嬌艷欲滴,泡在清水中,又能成為一種清熱解暑的飲品。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如今的環溪人愈加慶幸,從一支蓮花開始,他們找到了「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轉化的新路徑。

  一種美,由表及裡

  夜幕中的環溪,安穩寧靜,偶爾能聞見幾聲犬吠。

  晚上7時許,70多歲的村民周寶雪提著自家的兩隻垃圾桶走向銀杏苑,這裡是環溪村55個垃圾投放點之一。「剩飯剩菜這些會爛的垃圾倒在藍桶,不會爛的倒在黃桶。」老人一面傾倒,一面講解垃圾分類的「竅門」。作為全縣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這種簡單明了的分類方法經過4年多時間的推廣,逐漸成為每個環溪人內化於心的行為準則。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對於每個投放點標誌牌上印著的這兩行小字,在村裡當了10年保潔員的周德蓮最有體會。

  「以前農村人,常常是手裡一有垃圾,隨手就往地上扔,現在不扔進垃圾桶還會不習慣。」周德蓮說,幾年前,還有村民在她工作時故意亂扔垃圾,並強辭奪理「我不扔,你掃什麼」,現在,這樣的情形再沒出現過,因為大家已經達成共識——清潔美麗的家園,需要每個人來呵護。

  走進位於村莊中心的老年協會,只見棋牌室、電視間、醫務室等各種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近兩年,村裡還引入智慧醫療遠程系統,實時連線桐廬縣人民醫院和解放軍醫院的權威專家,為村民們的心血管疾病提供更精準的診斷。

  村老年協會秘書長周明迪說,以前的環溪村不僅留不住年輕人,老人也只有百來人。而現在,這裡不僅有好山好水好空氣,更有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細心周到的居家養老服務。近兩年來,先後有兩百多位進城居住的老人重回環溪村,還有人說服兒子媳婦一起回村創業,整個村莊也變得更有活力。

  從好山水到好家風,從環境美到心靈美,這個蓮香四溢的江南小村,已然成為村民自豪、遊客嚮往的美好家園。

  來源:《浙江日報》


推薦閱讀:

推薦7種花期超長的盆栽花卉,養一盆美麗你的家!
【鉤針花樣】美麗的鉤花,請收藏吧
無緣承受的美麗
原來北京有這麼多美麗的湖泊,解暑納涼就靠它們了!

TAG:逆襲 | 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