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曾國藩,其實是一個著名的笨人
說起曾國藩,你一定會覺得他是個挺沒趣的老頭兒。長得土頭土腦,不抽煙,不喝酒,不玩女人。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一方面總在思考國家大事,另一方面又寫了一大堆絮絮叨叨無比唐僧的家書……
但在清史專家張宏傑眼裡,真實的曾國藩,其實是一個著名的笨人。
「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笨人的好處尤其多。
01
古往今來的大人物,如果每個人的特點都用一個字概括,那麼給曾國藩的只能用這個字:笨。
他笨到什麼程度呢?
中國古代科舉,最低一個等級是考秀才。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大學本科。曾國藩考這個秀才,考了整整七次。
如果今天誰高考復讀了六次,大家是不是要懷疑他的智商有點問題呢?
所以曾國藩在同時代大人物當中是最笨的一個。梁啟超說:「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翻譯過來就是曾國藩曾文正公確實沒有什麼過人的天才,他在當時的著名人物里是最笨的一個。
自古以來的名人,在科舉第一步上如曾國藩般蹭蹬的人不多。比如小他一歲的左宗棠,十四歲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胡林翼因為家裡不讓他過早科考,二十二歲才參加科舉考試,結果當年就中了秀才,接下來舉人和進士也都是一考即中。李鴻章也是十七歲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啟超更是天資超邁,十一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
曾國藩自己常說「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他說,自己讀書做事,反應速度都很慢:「余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余或沉吟數時不能了。」看書,別人都看了好幾行了,我一行還沒看明白。辦事,別人很快處理好了,我想半天也沒想清楚。
這不完全是謙辭,事實也一定程度上如此。所以他的老朋友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國藩,一生不停地擠兌他,總是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於兵機每苦鈍滯」。他的學生李鴻章後來也當面說過他太「儒緩」。(曾國藩日記:「少荃論余之短處,總是儒緩。」)就是反映太慢。
02
所以說嚴重點,曾國藩就是中國的阿甘。
但是,在同時代的這些人當中,曾國藩取得的成就最大。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左宗棠、李鴻章都得排他後頭,梁啟超更是名氣不如他。
這是為什麼呢?
恰恰是因為曾國藩比別人「笨」。曾國藩從「笨」中得到了好處,悟出了道理,總結出了經驗。
什麼好處呢?
第一,笨人逆商高。
逆商又叫挫折商、AQ,英文是AdversityQuotient,全稱逆境商數。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IQ、EQ、AQ並稱3Q,有專家甚至斷言,IQ的作用不如EQ和AQ。
智商高、條件好的人很多逆商都低。從小到大都在享受著優先權、沉溺在讚美聲中,聽不得反對意見,所以生性冷漠,不善阿諛,在人際交往通常處於被動。一旦陷入逆境,就很難再度振作起來。
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多,總是失敗,總是摔跟頭,因此抗打擊能力特彆強。同樣的打擊,AQ高的人產生的挫折感低,而AQ低的人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同時笨人因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能誠懇待人,做事也更肯付出。曾國藩就是這樣,雖然總也考不中,但是仍然場場不落,只要有考試,必然最先一個進場,最後一個出場。他知道自己笨,也知道解決自己雄心與頭腦的差距,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這是第一個好處。
03
第二個好處,笨人做事踏實,不懂取巧,不走捷徑,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曾國藩後來能夠打通科舉這條路,靠的完全是「笨勁」。他父親的教學方法非常簡單,就是要求他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
曾國藩回憶說:「國藩愚陋,自八歲侍府君於家塾,晨夕講授,指畫耳提,不達則再詔之,已而三複之;或攜諸途,呼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徹乃已。」就是說,八歲起,我父親就親自教我。他從早到晚,教導不停,我記不住,他就反反覆復教,聽不懂,他就一遍一遍講。走在路上,他也在講,晚上睡覺躺在床上,他也在講。一定要我學會了才罷休。
這種「笨拙」的學習方式,在曾國藩身上培養起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和踏實精神,也打下了非常紮實的知識基礎。他考秀才考了七次,後來舉人和進士卻考得順利,就是因為他基礎打得牢。
開了竅後,就能一順百順。
相反,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願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結果走不遠。所以,「笨拙」看起來慢,其實越到後來就走得越快,就好比蓋房子,因為基礎打得牢,房子就蓋得比別人高。
04
所以,曾國藩的人生哲學是「尚拙」。既然天性鈍拙,那麼曾國藩就充分發揮鈍拙的長處。他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作。
我們看曾國藩當官。他在北京做翰林的時候,比別人升的都快,十年七遷,為什麼呢?因為他做事比別人認真負責。進翰林院的人都是才子,都有才子氣,文人氣,就是眼高手低、看不起俗務。翰林雖然沒有多少事,但是偶爾也有任務派下來。別人都是做做樣子,不認真。但是你交給曾國藩點什麼東西,他都會全力以赴,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完成。
曾國藩待人,也靠的是笨勁。
曾國藩對待下屬,第一個特點就是不玩心眼。他說,「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要對同事下屬推心置腹。
為什麼不貴權術呢?原因之一是他不擅長弄權術。
咸豐八年,曾國藩在老家寫信給弟弟曾國荃說:
「我自信亦篤實人,只為閱歷世途、飽更事變,略參些機權作用,把自家學壞了。實則作用萬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懷憾,何益之有?」
就是說,我原本是一個老實人,沒什麼太多的心機。但是以前因為在官場上混,也學了些權術,結果一個是把自己的心術學壞了,另外一個,咱們笨人,用這些權術用得不如別人好,往往會讓人看出來,只讓人笑話,有損無益。
曾國藩又說:
「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鉤心鬥角,相迎相距,則報復無已時耳。」
縱使別人都對你使心眼,你要堅持假裝不知道,一直以笨拙、真誠來回應他,時間長了,他也不好意思和你耍心眼了。如果你也和他鉤心鬥角,兩個人進入惡性循環,那事情只能會越來越壞。對誰都不好。
所以湘軍中,雖然別人都比曾國藩聰明,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都是人精,但是大家都服曾國藩。為什麼呢?因為曾國藩表裡如一,說話算數,從不玩心眼。在曾國藩的帶領下,湘軍中誰也不用權術,不用機心,就形成了一種說真話辦實事的風氣,誰也不玩心眼兒。這樣湘軍內部反而很團結,辦事效率很高。
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勁。
笨人曾國藩的戰術方法就是六個字,叫做「結硬寨、打呆仗」,或者叫「打死仗」。曾國藩後來自己總結說:「十餘年來,但知結硬寨、打呆仗,從未用一奇謀,施一方略制敵於意計之外。」
這種打仗風格,用一個字總結,就是「笨」。
怎麼個笨法呢?我們先來看這個「結硬寨」。湘軍行軍作息表,是每天要花四小時行軍,走三十里。然而就不走了,幹什麼呢?再花四小時挖溝修牆。每天紮下營盤之後,不管軍隊多麼勞累,都必須首先環繞營地挖兩出道很深很寬的深溝,沿著這個溝再築起兩道很高很厚的高牆,把自己保護起來。這種做法確實極為笨拙,因為修牆挖壕是極為費工費力的事。這樣,湘軍就從一支軍隊變成了「民工建築隊」,行起軍來如同蝸牛爬行一般,每天行程不過三十里。
湘軍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軍事首重「自固」,就是先要保存自我,然後才能談到爭取勝利。《孫子兵法》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就是說,你自己先要立於不敗之地,再等著敵人給你機會。
太平軍作戰的風格和曾國藩恰恰相反,習慣於跨省大規模高速度調兵,而且善於使用計謀,經常搞圍魏救趙之術,看起來非常厲害。但是結果呢?曾國藩就是這樣用笨著,以少勝多,湘軍在人數上一直遠遠少於太平軍,但是最後卻一點點地把幾十萬太平軍吃掉。因為你再聰明,如果你不謹慎總會犯錯誤。曾國藩就把握住一條,我用最穩妥的辦法,等你犯錯誤,一犯錯誤,就把你吃掉。這樣你的總數是不斷減少的,我卻能不斷增加。
05
所以,如果說我們的人生哲學是「尚巧」,那麼,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卻是「尚拙」。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用郭嵩燾的話來解釋曾國藩的成功是最恰當的。郭嵩燾在日記中說,有一個朋友問他,為什麼湖南這麼出人才。他回答說:「楚人只帶三分蠢氣,蓋孔子所謂其愚不可及。」湖南人為什麼最終平定了太平天國呢?因為湖南人在曾國藩的帶領下,都變得很「蠢」,所以愚不可及。朋友聽後十分同意,說:「自古成名者,多由笨干,是以有字顛、畫迂、詩痴,浮光掠影,終不濟事。」
所以希望大家做事,也多幾分「笨干」精神。
本文選自《領導者曾國藩 | 修身篇》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看陰宅真實事情
※岑溪一個真實的風水案例
※真實又貼切的幾句話!
※王思聰發飆姜文新片真實原因 撕逼都是女人惹的禍
※唐朝狄仁傑簡介 歷史上真實的神探狄仁傑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