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晚唐五代「秘色瓷」產地在浙江慈溪!

秘色瓷執壺

新華社杭州12月18日電(記者馮源)無論是陜西寶雞的法門寺地宮,還是浙江臨安的吳越王陵墓,它們所出土的秘色瓷都稱得上國之瑰寶。秘色瓷的源頭在哪裡?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畔發現了後司嶴窯址,以大量的實物證據證明,這裡就是晚唐五代時期秘色瓷的最主要燒造地。

記者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從2015年10月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該所與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對後司嶴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近1100平方米,發現了龍窯爐、房址、貯泥池、釉料缸等在內的豐富的作坊遺迹,清理了厚達4米多的廢品堆積,出土了大量越窯青瓷精品,其中就包括了一批珍貴的秘色瓷。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越窯因地處越國故地得名,它始燒於東漢,停燒於南宋,在歷史上率先燒制出了青瓷。青瓷是首個成熟的瓷器品種,它是中國作為瓷器故鄉的最好佐證。而據歷史文獻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國治下的浙東越州還生產一種「秘色瓷」。這種「秘色瓷」異乎尋常的精美,只供進貢皇家。

從那時起,「何為『秘色瓷』」的問題就爭論不休。直到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了一批14件被《衣物賬碑》明確標註為「秘色瓷」的青瓷器,這個問題才有了答案。而與法門寺地宮遙相呼應,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吳越王族墓地中也陸續出土了一批秘色瓷器,至此,學界基本確定秘色瓷就是天青色的越窯青瓷。

此後,「秘色瓷的產地」又成了新的問題。上林湖地區是低山丘陵,瓷土和木材蘊藏豐富,邊上水運便利,是越窯的中心產區,之前對當地其他窯址的考古中也收穫豐富,但是並沒有找到秘色瓷的產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建明博士介紹說,此次對後司嶴的發掘,是幾代陶瓷考古人的夢想。

迄今為止,後司嶴窯址考古已經發現了30種秘色瓷器,有的是與法門寺地宮、吳越王陵中出土的秘色瓷器相同的品種,比如法門寺地宮所藏的著名的秘色瓷八棱凈瓶。也有多個首次發現的品種,它們以碗、盤、缽、盞、盒為主,同一種器物也有多個不同造型。這些瓷器胎質細膩純凈,釉色呈天青色,施釉均勻,釉面瑩潤肥厚,達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

在出土的大量堆積物中,一批帶有唐宣宗年號「大中」等年款的窯具成了推算秘色瓷生產時間的有利武器,考古工作者據此推斷,秘色瓷生產在晚唐的公元847-859年間開始出現,在860-873年間走向興盛,在881-884年間走向鼎盛,到五代晚期開始衰落。

鄭建明說,越窯秘色瓷的燒制工藝對北宋汝窯、宋金耀州窯以及在南宋、元和明朝初年盛極一時的龍泉窯等後世名窯有著深遠的影響,極具研究價值。

中國古代文獻中,「秘色瓷」以「千峰翠色」的獨具魅力引人遐想,但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世人甚至難以一睹其神秘的尊容。

慈溪上林湖

前不久,考古研究人員完成了對慈溪上林湖荷花芯窯址長達一年多時間的考古發掘。不僅出土了珍貴的「秘色瓷」,也首次發現了大規模越窯作坊遺迹。

發掘現場

荷花芯窯址遠景

荷花芯窯址位於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上林湖的西南岸邊,是上林湖地區較具有代表性的唐宋時期的越窯窯址,位置地勢較高未被淹沒,具備理想的發掘條件。

路與擋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於2014年9月開始對荷花芯窯址進行了長達一年多時間的主動性發掘。這是對唐宋時期越窯的製作作坊首次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

荷花芯窯址豐富的作坊遺迹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建明說,上林湖越窯遺址作為唐宋時期越窯的中心遺址,代表了公元9-10世紀中國青瓷燒造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成就,並曾經推動這一時期中西方文化通過「陶瓷之路」實現交流與融合。

清洗標本

此次考古發掘面積近1200平方米,清理了唐、五代、北宋等時期豐富的地層堆積,發現了包括房址、貯泥池、轆轤坑、釉料缸、道路和匣缽擋牆等在內的豐富遺迹。貯泥池中發現的瓷土遺存,成為研究當地古代越窯原料來源的佐證。

唐代器物群

在發掘現場的唐代地層中堆積豐厚,出土器物不僅數量較大,而且胎質細膩,釉色青翠,釉面勻潤,體現出較高的質量工藝水平。

秘色瓷執壺

值得注意的是,遺迹中的五代地層包含大量瓷質匣缽及瓷器殘片。據鄭建明介紹,燒制秘色瓷所需的匣缽胎質細膩,無法重複使用,燒製成本極為高昂,也決定了秘色瓷在當時不菲的身價。

宋代盒蓋

晚唐、五代、北宋時期豐富的地層堆積,可以建立唐宋時期越窯發展較為完整的年代序列,揭示了唐宋時期越窯從興起到繁榮再到逐步衰落的完整過程。

唐代側把壺

 唐代薰蓋

央視《國寶檔案》

‖ 看慈溪「國寶」 ‖

發掘過程中,考古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合作進行胎釉成份的檢測。複製研究也同時開展,通過有針對性的胎釉配方,將有望以傳統工藝復燒唐宋時期的越窯產品。

主要來源:浙江在線


推薦閱讀:

讀思筆記三十八:讀《我的父親蘇秉琦》隨筆
[第0010期]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綜合考察」收穫認識
哪些行為可以視為給1000年後的考古工作出難題?
[考古日報Vol.121]山東濟南濼安路西延工程搶救性發掘一座漢墓
連骸骨都沒有,科學家是怎麼知道曹操和他的太監爺爺是一家人的?

TAG:考古 | 浙江 | 發現 | 產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