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對外轉嫁危機 釀北非動蕩惡果//且看美國在中東「變臉」

專家:美對外轉嫁危機釀北非動蕩惡果//且看美國在中東「變臉」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可金

2011年02月25日09:09來源:《解放日報》手機看新聞

  • 列印
  • 強我國威壯我軍威網友寄語中國國防
  • 感動!2010年解放軍搶險救災身影
  • 2010年回顧:美日韓在中國周邊"尖叫"
  • 我軍實彈演習震驚外媒艦艇南海密射
  •   近期北非和中東地區有關國家的持續動蕩,有其深刻的世界經濟和社會根源,既是全球金融危機最後一波後遺症的產物,也是美國主導世界能力下降的結果,但說到底是美國金融危機和兩輪擴張性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向海外轉嫁危機造成的惡果。只要全球金融危機的內在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此種動蕩就會持續。  當今世界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世界,生產要素和資源都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優化重組,世界經濟相互依賴所產生的「蝴蝶效應」日甚一日。在全球資源重組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地區的動蕩都將在全球範圍內產生深刻影響。廣大非洲阿拉伯國家地處全球經濟鏈條的戰略咽喉地帶,長期扮演著世界經濟發動機的「燃料庫」角色,這些地區的風吹草動都將對世界石油供求、石油美元的流向以及世界經濟心理的預期產生複雜難測的影響。想當年的「石油戰爭」,對西方世界造成了沉重打擊,令不少國家此後長期陷入痛苦的「滯脹期」。  長期以來,過於依賴能源作為國家經濟支柱,使得非洲阿拉伯國家的經濟結構嚴重扭曲,源源不斷的石油開採喂肥了一大批腰纏萬貫的億萬富翁,難以消化的巨額財富以石油美元的形式迴流世界資本市場,沒有轉化為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沒有及時彌補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當全球金融危機和一些國家以鄰為壑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推行後,廣大社會中下階層陷入了通貨膨脹、收入銳減和生活拮据的泥潭。越是奉行親美和附和路線的政權,所承受的來自民眾的壓力越大,政局也就越發動蕩。因此,有關國家要想在短期內治癒危機的根源,幾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在有關各國自顧不暇的時刻,對非洲阿拉伯國家的救援和治理必然難有作為。迄今為止,不僅聯合國的危機外交遲遲沒有下文,就連一些傳統上不甘寂寞的國家也陷入了左右為難的焦慮。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大國可能會趁著非洲阿拉伯國家立足不穩之際,採取更加不負責任的政策,將局勢攪得更加複雜難測,從而謀求不可告人的政治經濟利益。一旦發生此種情況,不僅世界經濟將在短期內復甦無望,甚至還將引爆一連串政治安全危機,令世界陷入局部戰爭的泥潭。  北非中東變局事關世界和平發展的未來。眼下最緊要的是有關國家在聯合國的框架內抓緊出台一系列密集的預防性外交行動,協同各方政治力量,回到談判和對話的軌道上來,穩定地區和國家局勢。惟有如此,全球經濟復甦才會有樂觀的未來。望海樓且看美國在中東「變臉」

    劉水明

    2011年02月25日11:04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手機看新聞

  • 強我國威壯我軍威網友寄語中國國防
  • 感動!2010年解放軍搶險救災身影
  • 2010年回顧:美日韓在中國周邊"尖叫"
  • 我軍實彈演習震驚外媒艦艇南海密射
  •   「變臉」是中國多個地方劇種表演的特技之一,尤以川劇最為著名。

      最近一個時期,因各種複雜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東一些國家相繼發生「政治地震」,先是突尼西亞國家政權被民眾騷亂衝垮,接著18天的埃及動亂為穆巴拉克近30年的強勢統治畫上句號。眼下,這種劇變的「外溢效應」還在向其他阿拉伯國家擴散,引起世人關切。中東亂局蔓延的速度之快令世界驚訝,而美國出於自身戰略利益考量,「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其面孔變幻頻率之高,與川劇中的「變臉」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令人愕然。

      埃及是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也是平衡中東格局的「穩定器」,穆巴拉克曾是美國的「朋友」,他對美國的大敵——伊斯蘭極端勢力毫不妥協,予以嚴厲打擊;他對美國穩定中東的基石——阿以和談堅信不疑,積極斡旋調停。當開羅颳起「街頭政治」風暴時,美國開始力挺穆巴拉克,副總統拜登還公開稱其為「可靠盟友」;隨著事態發展,美國呼籲埃及「穩定過渡」,直到9月份總統選舉;眼看遊行示威愈演愈烈,穆巴拉克無法控制局面,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走上前台表態:穆巴拉克應該下台,而且是立即下台。美國政府見風使舵,甚至落井下石,在緊要關頭拋棄穆巴拉克的絕情做法,不僅使美國在中東的其他盟友感到寒心,也使他們進一步認清了美國中東外交的實用主義本性。

      主導中東事務,是美國延續全球霸業的關鍵環節之一。中東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那裡還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氣的主產地。2009年,中東地區累計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032億噸,佔全球總探明儲量的55.6%。正因為如此,「二戰」後美國歷屆政府都信奉「誰控制了中東和它的石油,誰就擁有世界」的說法,投入大量資源苦心經營中東,其慣常策略是在充滿敵意、戰亂不息的中東地區「兩面下注」。如一方面不惜血本全力支持和扶植以色列,以達到威懾中東其他國家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以盟友關係拉攏一些伊斯蘭國家當權者,使其成為推行中東戰略的配合者和代言人。在美國人看來,無論是32年前的伊朗國王巴列維,還是10多天前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似乎都起過這樣的角色作用。可當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將巴列維趕下台後,美國也棄之如敝屣,連他想攜家人前往美國定居的申請都被駁回。由於美國的「變臉」,在今天穆巴拉克的身上,人們彷彿看到了巴列維的影子。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反恐重心直指中東,並不失時機推出「大中東民主計劃」。美國認為,唯有「民主化」才能消除中東的「反美恐怖主義」。然而,面對當下中東一些國家接踵而至的「民主化運動」,美國並未一味叫好,而是在「有選擇性干預或淡忘」。最鮮活的例子是,美國樂見伊朗、利比亞等國儘快通過「民主」改變顏色,而對駐紮了美軍重兵的中東國家,美國則強調「情況不同」,在「看碟下菜」。事實正如瑞士《巴塞爾日報》一篇報道所言,美國對中東的民主並沒有真正興趣,美國推進中東「民主化」只是出於自身利益。

      明乎此,人們就不難理解,那些「民主、自由」等美國經常掛在嘴邊的「崇高理念」和「普世價值」,那些對中東各國各個階段的態度,為什麼變化多端了。只有一條是恆久不變的,那就是美國要掌控中東的戰略利益。

      (作者為本報高級編輯)

    推薦閱讀:

    李因才:北非民主化危險的浪漫想像
    北非、馬格里布、薩赫勒的定義
    戰將隆美爾之縱橫北非
    舍夫沙萬|來明信片里發獃吧
    埃及當年跟蘇聯親密合作了幾十年,為什麼後來突然成為美國的盟友?埃及爭當美國小弟,究竟能獲得什麼好處?

    TAG:美國 | 中東 | 危機 | 專家 | 北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