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雅》中之美:威儀  (《尚書》《詩經》美學語彙研究之五)

《頌》是宗廟之美,《雅》則是朝廷之美,特別是周代從起源到建朝到發展和維繫之中的重要人物之美,這裡有周代起源時的人物,如姜原(《生民》),公劉(《公劉》),古公亶父(《綿》)、文王(《文王有聲》《靈台》)……有周代建立時的人物,如成王(《下武》)等,有周代發展和維繫時的人物,如南仲(《出車》)、師尹(《節南山》)、方叔(《采芑》)、申伯(《崧高》)、仲山甫(《烝民》)、韓侯(《韓奕》)、《都人士》……這裡的主調不是宗廟裡的肅穆之美,而是朝廷里的政治之美。

《雅》與《尚書》和《頌》一樣,同樣沒有「美」字,可見其同樣對美的負面效果充滿了警惕。但《雅》卻有很多字是被毛傳、韓詩、鄭箋、孔疏解釋為美。比如:旨、藇、衍、艷、烈、徽、阿、烝、茂、懿、奕奕、穆穆……都被釋為「美也。」但這些語彙都是在具體的和事物上場景出現的,如旨是美味,艷是美色,懿是美德……是對具體之美的讚揚,不存在美本身異化的可能。而作為朝廷的君王、諸侯、君子之美,其美本身是大。因此,《雅》中更多的是一種讚美方式使用與「大」這一審美類型相關的語彙。比如,顒、項、幠、哆、介、景、倬、誕、昄、荒、駿、戎、張、言言、訏訏、甫甫、業業、滔滔……都被訓為大。這各種各樣關於大的語彙,來自於方方面面,有——

天地之大(《瞻卬》「藐藐昊天」。毛傳:「藐藐,大貌。」鄭箋:「藐藐,美也。」第1263頁)

人物之大(《江漢》「肇敏戎公」。毛傳:「戎,大。」第1245頁)

車馬之大(《節南山》「四牡項領。」毛傳:「項,大也。」第705頁)

山之大(《韓奕》「奕奕梁山」。毛傳:「奕,大也。」第1227頁)

原之大(《公劉》「瞻彼溥原。」毛傳:「溥,大也。」第1115頁)

水之大(《韓奕》「川澤訏訏」。毛傳:「訏訏,大也。」第1227頁)

……

可見,大的觀念是朝廷美學的主調。前面已講,大之為美,有悠長的歷史傳統。周代的朝廷美學,當然是美善合一的,這也在語彙上反映出來。比如穆(穆穆)既可是宗廟的肅穆與和穆,又可一種美。因此,在不同詩句里,可以釋為肅穆,或釋為和諧,或釋為美。再比如,嘉,在不同的詩句里,可以訓為善,或訓為美。又比如,濯、藐藐、皇皇,既可以釋為美,又可以釋為大。由此可見,在《雅》里,美善的統一又更多地表現為美、善、大的統一。這種美善大的統一體現為在內在目的(善)和外在形式(美)的統一。在內在目的的善上,福、祿、壽得到極大的強調[1]。在外在的形式上即美與大方面,體現為威儀。威,《說文》曰:「姑也,從女從戌。」又說:「夫之母為姑」「戌,滅也」,威,來自遠古女首領之威,威姑與嚴父並稱,總之來源於遠古儀式的大人。儀,本字是義,遠古儀式中的義,是威儀,義與美善同義,善是儀式的正義內容,美義是儀式的外在形式,美彰顯其麗,義彰顯其威。威儀同樣來自於遠古儀式之美。在《雅》中,威儀的核心是強調政治中的美學形式。正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北宮寧子對衛庄公引了《詩經》中與威儀相關的詩句,而從政治上對威儀進行的解釋:「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像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捨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這一以政治為核心的威儀之美,又體現整個朝廷之美的體系之中,包括宗廟之美、朝廷之美、宴樂之美,王事之美……

宗廟祭祀之美,有《綿》里古王亶父的「作廟翼翼」;有《思齊》里文王之母的「雍雍在宮,肅肅在廟」;有《靈台》中的靈台、靈囿、靈沼、辟雍中的由虡樅、鼓鏞、鼓鍾、鼉鼓呈現出來的慶典逢逢;有《崧高》中申伯的「寢廟既成。既成藐藐」;有《信南山》里的「先祖是皇」;有《楚茨》的敬神儀式在牛羊、酒食、鐘鼓、工祝的安排和進行中的「踖踖」和「孔碩」……對宗廟形象和祭祀面貌的用詞,翼翼、藐藐、肅肅、雍雍、逢逢、是皇、孔碩……都有一種與祭典相應的由「大」而產生的威儀在其中,《文王》由開始「文王在上,於昭於天」突出其崇高,後面的頌詞「亹亹」、「穆穆」,「儀刑」,在敬肅之美中彰顯的威儀的重要。《雅》中的宗廟祭祀之美,如果與《頌》關聯起來,也還是「穆穆」「皇皇」型的崇高之大,但這些宗廟祭祀之美,在《雅》中是與朝廷美緊密結合在一起了,朝廷的威儀的突出,讓宗廟祭祀之美也成為與之一致的威儀之美了。

朝廷威儀在《假樂》點題性的說明:「威儀抑抑」。毛傳曰:「抑抑,美也。」鄭箋曰:「仰仰,密也。成王立朝之威儀緻密無所失。」孔疏:「言成王立朝之威儀抑抑然而美也」(第1108頁)。而且中講明了威儀在「之綱之紀」上起的作用。周王朝由武力伐商而立國,雖然得天命,講稟德,但天命與稟德都要體現在威儀上。《公劉》就呈現了先周時遠祖公劉的威儀:「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維玉及瑤,鞞琫容刀。」《棫樸》贊文王之威儀是「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大明》贊尚父領軍的威儀是「檀車煌煌,駟騵彭彭。」而《烝民》明確講了「威儀是力」,其具體的體現就是「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每懷靡及。四牡彭彭,八鸞鏘鏘。」因此,《雅》中講了「王事」時一定是用旌旗車馬來顯示「烈烈征師」(《黍苗》)的威風。《采菽》講了上朝的威儀:「君子來朝,言觀其旂。其旂淠淠,鸞聲嘒嘒。載驂載駟。」《韓奕》呈現了韓奕入朝的威儀與受賜之後的威儀:「四牡奕奕,孔修且張。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於王。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玄袞赤舄,鉤膺鏤錫,郭鞃淺幭,鞗革金厄。」朝廷威儀對於周代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抑》據毛傳是講周厲王之時不講朝廷威儀,而重申「抑抑威儀」的重要。「抑抑」,《假樂》中毛傳釋為美,這裡毛傳釋為「密」,強調保持威儀對政治的重要性。鄭箋曰:「人密審於威儀抑抑然,是其德必嚴正也」(第1163頁)。為此,《抑》中一再講要「敬慎威儀」,「敬爾威儀。」不僅在朝廷中,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君子們也是要求講究威儀的。《都士人》就既講了君子的形象要求是「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於周,萬民所望」,而具體的形象是「狐裘黃黃」、「台笠緇撮」、「充耳琇實」、「垂帶而厲」……

宗廟和朝廷都是莊嚴的,強調威儀理所當然,而宴樂應當是歡慶為主,但對周代的禮樂文化來說,仍要強調其威儀,《既醉》就講祭禮的宴樂中要「攝以威儀」(毛傳:「言相攝佐者,威儀也。」第1093頁),「威儀孔時」(鄭箋:「孔,甚,言成王之臣威儀甚得其宜。」第1094頁)。而宴樂是最容易失威儀的。《賓之初筵》在飲食籩豆,籥舞笙鼓的宴樂中,最初還「威儀反反」(毛傳:反反,重慎也),後來就「威義幡幡」(毛傳:幡幡,失威儀也)。最初還「威儀抑抑」(毛傳:「抑抑,慎密也。」第890頁),最後就「威儀怭怭」(毛傳:「怭怭,媟嫚也」即輕薄,第890頁)。對於朝廷來說,無論是宗廟祭祀,還是朝廷儀式,還是慶典宴樂,都要求威儀之美,因此,如《板》中出現的「威儀卒迷」和《瞻卬》中出現的「威儀不類」,都是要加以堅決反對的。而這又反過來說明了威儀是整個《雅》的時代關於美的主調。


[1]《雅》關於福、祿、壽的詩句有:「介爾景福」(《小明》《信南山》)、「以介景福」(《楚茨》《大田》《旱麓》《行葦》《既醉》)、「報以景福」(《楚茨》《甫田》)」、「受福不那」(《桑扈》)、「萬福來求」(《桑扈》)、「宜其遐福」(《桑扈》)、「並受其福」(《賓之初筵》)、「萬福攸同」(《采菽》)、「求福不回」(《旱麓》)、「受福無疆」(《假樂》)、「以綏後祿」(《楚茨》)、「受祿不喪」(《皇矣》)、「天被爾祿」(《既醉》)、「福祿如茨」(《瞻彼洛矣》)「福祿既同」(《瞻彼洛矣》)、「福祿宜之」(《桑扈》)、「福祿艾之」(《桑扈》)、「福祿綏之」(《桑扈》)、「福祿申之」(《采菽》)「福祿膍之」(《采菽》)、「福祿攸降」(《旱麓》)「福祿來成」(《鳧鷖》)、「福祿來為」(《鳧鷖》)、「福祿來下」(《鳧鷖》)、「福祿來崇」(《鳧鷖》)、「千祿百福」(《假樂》)、「萬壽無疆」(《楚茨》《信南山》《甫田》)、「萬壽攸酢」(《楚茨》)、「壽考萬年」(《信南山》)「天子萬年」(《江漢》)、「天子萬壽」(《江漢》)、「使君壽考」(《楚茨》)、「君子萬年」(《瞻彼洛矣》《桑扈》《既醉》)、「於萬斯年」(《下武》)、「壽考維祺」(《行葦》)……

推薦閱讀:

研究發現男女夢境存差異
八字研究???????[十六]
Circulation | 阜外研究者為國際β受體阻滯劑之爭添新證
【原創】金口訣『就』法測彩研究
感動到哭,終於研究出'懶媽'必備的輔食做法,隨吃隨煮超方便

TAG:美學 | 詩經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