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 唐仲容先生: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講記(七)

坐禪品第五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凈,亦不是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凈,人性本凈,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凈;起心看凈,卻生凈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

此品六祖專門對北宗神秀一系之禪學作了批判,神秀教學人習定在「凝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而六祖對這類坐禪習定是堅決反對的,並著重強調了「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凈,亦不是不動」。即不看心,也不看凈,也不是不動,是要在行住坐卧上習定,不是死坐在那裡不起。如《俱舍論》(卷十三)引經偈說:「那伽行在定,那伽住在定,那伽坐在定,那伽卧在定。」以前,我不懂六祖《壇經》,也不懂真正的勝義諦時,也是盤腳靜坐,將內心默住,後來就感到心窩子痛,並打嗝,這就是看心看凈所致。因為反觀內心,氣血就淤結在那裡不流暢,所以就感到脹痛,就成病態了,這是不正確的。萬法都是唯心所現,所謂守住內心這是執著有個實境,實在沒有實境,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我們眼見、耳聞都是心之作用,是阿賴耶識所現的境界。如我們望虛空,虛空也是心,也是阿賴耶識所現的境界。因為「心量廣大,猶如虛空」,所以我們看心不是看我們內里的心,而是知道一切法都是心所現之影像,知道它都如幻,不執著它,這就是反觀內心。不要認為反觀內心就是將心窩守住,這是大錯特錯的!不執著萬法為實有,這就是反觀內心。所以義玄禪師說:「心體無形,通貫十方。」心沒有形相,只是一種認識能力。如眼見,眼識是心,它所見的色境也是心;耳聞,耳識是心,它所聞的聲仍然是心。「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無內外,法界都是心,所以我們就觀一切法本性空,對一切法都不執著,這就是反觀內心。因此,真正坐禪,心不住在肉體上,也不觀凈,觀凈也是一種法執。而觀是要觀諸法之空性、空理,你知道緣起性空的道理,並用此空理去觀照萬物,就是觀空。所以「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就是這個道理。龐蘊說:「諸佛若悟空,妙理空中住。」是住在我法二空的道理上,所以既不是住在我們的肉體上,也不是著在凈上,更不是不動。

凈無形相,卻立凈相,言是功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凈縛。

如果你只是求凈,認為一切都是凈,凈就是妄了,是執著。因為凈無形相,卻建立一個凈相,這個建立就是執著,就不是勝義諦,就不是真空。所以就被凈相所纏縛,而見不到妙有。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要修不動,不是我們的眼睛不見。如見人時,我們不起男女、好壞、親疏的分別,見就見了,心就沒有分別執著,就是自性不動。見人如此,見其他一切法也是如此,就在見聞覺知上生清凈心。

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看心、看凈,即障道也。」

「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不追求見性,而只是整日靜坐不動,可一開口便在談論他人的是非長短,其實身雖不動而心卻在動,這樣就是「常不見己過」,反起了煩惱。真正不動的人,並不是靜坐身不動,而是內心時常清凈,即所謂「智者心行」。只要內心不動,外面的事物即使是萬象森羅,只要我們以緣起性空的觀點去看,內心仍然是清凈的,不會為外境所轉。所以《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上說:「諸法從緣生,自無有定性。若知此因緣,則達法實性;若知法實相,是則知空相;若能知空相,則為見導師。」這裡見導師是見你自己的導師,你心裡清凈了,你就是導師。所以《金剛經》上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見如來是見自己的如來。因為見諸相都不執著,就生了清凈心,就見到了自己的如來。若你內心清凈,就是法身,此法身與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等的法身都是一樣的。這樣你不僅見到了你自己的如來,而且也見到了諸佛如來。因為他和你是在法性上都是平等的,而平等不是一個,只是相同,都是諸法空性。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這段是六祖對「坐禪」的方便解釋。所謂坐禪,就是說坐不是讓我們結跏趺座,而是要對一切境相不執著、不取境,這才是真正的坐禪。什麼是禪呢?即內心如如不動便是禪,也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對此,六祖在後面也說:「外離相名禪,內不亂為定。」坐禪,是我們在一切法上,不管是見色、聞聲、嗅香、了法,只要做到不執著,就是在真正的坐禪。所以,你心不住在境界上,也不住在心上,也不住在空上,這就是禪,也是六祖所講坐禪的具體內容。可見六祖所講的坐禪與其他人所講的坐禪之不同處,就是在見聞覺知上心裡不執著,就是坐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前面六祖解釋了什麼是「坐禪」,這裡又在解釋什麼是「禪定」。所謂禪定,即「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所謂離相,是指離主觀的執著相,就是要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相。我們對一切境界,心不執著,就是外離相為禪。所謂內不亂,即是外離相不執著,心自然就清凈了,心清凈自然就沒有動,即內心不亂、如如不動。所以禪定即是在於外離諸相而不著,內離散亂而如如不動。

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對外相執著,心當下就亂,這是真實的。比如我們在講課時,進來一個人,你如果不去分別他,你的心就不亂,就能一心一意聽講課。如果你要去分別他,你的心就亂了,我講些什麼你也就不知道了。所以說是「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本性自凈、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

客觀諸法的真空本性是本自清凈的,但我們的識在對境時,虛妄顛倒,有染分別,不能實證諸法如性,從而煩惱擾亂其心,故內心就沒有禪了。所以,修禪是讓你對境不執著,而不是不起念,用般若觀照而不執著就是禪。這恰恰與《法華經》上說的「諸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佛知見」是一致的。開佛知見,就是要你生起清凈心,生起般若智慧。即要把「緣起性空」這一絕對真理時常念住,並將此真理運用到日常生活的視聽言動之中去。

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見一切境心不亂是真定,如龐蘊說:「汝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來圍繞?」你心對萬物都知其是緣起性空而不執著,你心就是常時清凈的,時時都是「境隨心轉」而不是「心隨境轉」。

問:如何保持心常在定境中?

答:在見色聞聲上心不執著。六祖在《機緣品》中說:「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眾色像,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這個境界就是真正的禪境。所以,真正大禪定、大智慧的境界就是在整個宇宙中「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見色、聞聲、嗅香、行住坐卧都是我們的禪。即在見色、聞聲、嗅香、吃飯、走路上心不執著,這就是真正的修禪,也就是六祖所說的「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之意。修禪其實就這麼簡單,如果你體證一下,參悟一下,就嘗到了法樂的真正滋味,就得到了大自在、大解脫。我曾寫了一首《頓悟歌》,它真實地描述了我的禪生活:「自從參透真空性,生老病死不相干。慈悲喜舍度眾生,見聞覺知皆涅槃。大自在、大解脫,無時無處不安樂。般若慧,即佛陀,此生有了般若慧,現生立地成正覺。菩提涅槃當下證,自覺覺他福慧多。」涅槃境界就是一個法樂境界,法樂就是自在解脫。所以「觀自在菩薩」,以般若觀照就得自在,內心就安樂。我們真正懂得「緣起性空」,用緣起性空的道理去觀照一切,就是用般若觀照;般若行處,即為有佛,所以說「般若慧,即佛陀」。「現生若得般若慧,現生立地成正覺」,能以般若觀照,你就是佛陀,就實證法身、涅槃。「自覺覺他福慧多」,前面是講自利,此句是講利他,在利他廣積福德的同時,觀其緣起性空,幻化不實,內里如如不動,也就是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真正的禪境。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此句是六祖再次總結「禪定」一名之真實含義,「外離相為禪」,就是對色、聲、香、味、觸、法不執著,遠離實我實法相;「內不亂即定」,即對境無執著,而內心自然不亂。

《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凈。』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我本元自性清凈」,此是《梵網經》上的話,不過《梵網經》上的原話與此處所說有一點差別。如《梵網菩薩戒經》卷二云:「是一切眾生戒,本源自性清凈」。六祖引此是在說明吾我之心是本來清凈的。

「自見本性清凈」,既然我們的心性是本來清凈無染的,所以我們在修行中就要自見其本性清凈。為什麼是本來清凈?因為一切諸法是念念生滅的,本來無我,也本來無法,其性空寂,此空寂之性是無煩惱之所染污的。能通達一切法本來無我、本來無法,心裡就沒執著,就是「自見本性清凈」,以此斷除煩惱而成佛道。

在此,有一疑難,即《解深密經》(卷二)說:「一切諸法,從本以來,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即是我們本來具有的法身,也就是自性法身,為什麼我們又見不到法身,證不到涅槃呢?就是因為我們處處都把一切法視為真實,起染分別,就沒有見到清凈的本性,只有將染污的執著分別捨去,才能見到清凈本性,而實證本來的法身、涅槃。也正由於我們有本來的法身和涅槃,也才有頓悟成佛的可能。即我們一旦悟到了「緣起性空」的道理,就將我們本來的法身、涅槃顯了出來,所以成佛就快。你們各位善知識,念念都要安住在這「清凈的本性」中,安住在「緣起性空」中,正如龐蘊所說的「諸佛若悟空,妙理空中住」,就是要住在我法二空的妙理中。

「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佛不是要在外面找,而是只有在內心找自己的佛。《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你知道一切法本性空不真實,就在見聞覺知上不分別、不執著,時常心裡清凈,就證法身、涅槃。這樣一下就將佛找到了,那就是你自己!所以拘留孫佛說:「見身不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這是硬功夫,你們一定要知道學佛用功之處,不要錯用功夫。


推薦閱讀:

【國畫大師】陳半丁(陳帶)作品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傳奇人生
凈空法師;學會印光大師十念法念頭能集中,能對治妄念
(10)【轉】多位大師論同一命例
攝影大師塗文安 西藏十年

TAG:推薦 | 大師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