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增甘不代表多吃甜

 春季是自然界陽氣生髮之時,人體的陽氣也處於生髮階段,所以春季養生側重「養陽」。中醫認為,甘味食物可滋補脾胃,溫補人體陽氣,促其生髮。故有「春七十二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的說法。

  很多人簡單地把甘味理解為甜味,這其實是錯誤的。中醫所說的「甘」包括淡味和甜味,其中,淡味是甘的正味,甜味則是輔助。淡味能利尿滲濕,所以面部或小腿浮腫的人平時常喝薏米粥,有助消除水腫;甜味能緩解疼痛和痙攣,虛寒腹痛、胃痛、頭痛時,沖一杯白糖水往往可以緩解疼痛。

  甘味多有補益、和中的作用,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例如山藥和大棗。山藥味甘性平、健脾益氣,常食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適合平時容易出現多汗、反覆感冒的氣虛人群。大棗為甘溫之品,不僅對脾臟有益處,還能補氣養血,尤其適合女性在春天多食用。每天嚼3~5顆大棗,或者把紅棗切碎,泡茶飲用一天,最後將碎棗吃下,還可以將大棗、山藥、大米、小米一起煮粥,此粥健脾、養胃、補血,具有很好的滋陰潤燥之效,對抗春季乾燥。

  除了大棗和山藥,甘味的食物還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燕麥、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黃豆、甘藍、菠菜、胡蘿蔔、芋頭、紅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等,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在這個季節適當多吃一些。

  純粹的甘味中性略偏陰,與其他味道搭配,可變換陰陽屬性。與酸味在一起,有滋陰的作用,比如山楂紅棗糕;與辛味在一起,有助陽的作用,同時,甘味又能以柔克剛,緩和酸味、辛味的偏性,助長它們補益的作用。

  中醫還有一個說法,「甘者令人中滿」。也就是說,甘味攝入過多會使脾胃中氣壅滯,氣機通降出現問題,表現為腹脹、滿悶、食慾下降等。尤其是脾虛的人,本身運化能力就弱,若再無節制地補益,就成了「壅補」,不能為人體所用。所以不要以為甜食可以補脾就盡情食用,尤其老人、小孩等脾胃虛弱的人,不應吃太多甜食。現代醫學認為,甜食可使胃酸分泌增加,可能誘發反酸、燒心、胃痛等不適,因此糜爛性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要盡量少吃。▲

推薦閱讀:

出土文物:中國原始社會遺址代表文物大全(2)
最具代表性的清代人物畫
歸秀法:喜用神代表什麼?
一脫成名的華語女星及其代表作
你一定知道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可你知道他們代表什麼嗎?

TAG: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