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心臟病發了自己還不知道,你需要了解自己患病的風險有多高

我們且來先看一組有關心臟病的數據:

  • 早上6~10點是最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的時段。

  • 心臟病發作,有20%與壓力有關。

  •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指出,O型血對心臟病與中風有保護作用,A型血的人罹患心臟病風險多5%、B型血的人風險增加11%、AB型的人風險更增加為23%。

  • 每天多走2000步,可降低8~10%心血管疾病風險。

  • 收縮壓減少10mmHg,可減少超過40%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 吸煙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4倍;戒煙一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將減少50%。

  •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心肌梗塞比喻成像是有一個重物敲擊你的胸部,同時伴隨著巨大的焦慮感。電影里,突發心臟病的人會緊緊捂住胸口,眼光中充滿驚恐,然後癱倒在地上。有些心肌梗塞病例的發作表現的確如此,但不是全部。

    當心臟供血由於血栓而遭到堵塞時即會出現心肌梗塞。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儘管此時體內出現了病症反應,病人卻對此一無所知,從而使他們無法及時得到救治。很多人即便出現中等強度的胸痛,也會認為僅僅是消化不良,但隨後卻在醫院心電圖測試中發現實際上是心肌梗塞在作祟。有人將這種情況稱為"沉默"心肌梗塞。201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這種情況占心肌梗塞總病例數的45%之多。

    這項研究早在1990年代初就開始收集數據。當時的心肌梗塞診斷技術還沒有今天的先進,因此當時可能有誤診情況。但當時仍然存在病人對自己的心肌梗塞毫不知情的現象。

    還有病人知道自己身體有病,但不知道是什麼病。他們感覺下顎、頸部、手臂、腹部或背部疼痛,氣短、體虛、眩暈、出汗或嘔吐。他們去醫院檢查診斷的原因是出現了上述癥狀的組合,而非感受到嚴重胸痛。

    女性發生心臟病,生存幾率比男性要低

    無胸痛癥狀的心肌梗塞更常見於女性,從而延誤了其求救時機,降低了生存幾率。為了徹底搞清其中的規律,加拿大研究人員於2009年針對305位接受血管成形術的患者開展了系統性心肌梗塞癥狀研究。血管成形術中,需將小氣球植入血管內部,充氣後即可把堵塞的血管重新撐開。手術中,當氣球充氣時即會模仿心肌梗塞發作時的癥狀。研究人員在氣球充氣請患者描述自我感受,發現男性和女性患者在胸部不適、手臂疼痛、氣短、出汗或噁心嘔吐等癥狀上沒有區別,但是女性患者更容易感受到頸部、下顎和胸部疼痛。

    其他研究的發現則缺乏一致性。有的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感到胸痛的概率相同,而有研究則發現男性的概率更高。而有的研究中涉及的病症不只有心肌梗塞,從而使問題更加複雜。於是,研究者於2011年開展了一項專項研究,研究唯一的目標就是調查患有心肌梗塞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癥狀異同。

    專項研究在美國、日本、瑞典、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進行,其中研究規模最大的國家調查了90萬多人。對來自質量最高的26項研究的數據進行了匯總和再分析。研究者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出現胸痛癥狀的比例較低,但疲勞、噁心、眩暈、昏迷、頸痛、下顎痛和手臂痛的比例較高。大部分男性和女性都會出現胸痛,但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和大約四分之一的男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沒有任何癥狀,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發病。

    患者沒有癥狀就不會立即去尋求幫助。平均而言,患者要等待2-5小時才會去醫院就診。最近開展了一項研究,研究目的是了解人們在感受到多嚴重的癥狀時才會去醫院就診。對少量女性心肌梗塞患者所做深入訪談表明,只有一半人感覺不舒服後立即去醫院。某些癥狀開始時很輕微,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惡化,從而迫使她們去醫院就醫。然而,另一半人並不知道這些癥狀與心臟相關,也沒有告訴身邊任何人,而是決定等等再看。

    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降低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有三個很重要的原則:

    第一知識就是力量

    一定要很積極照顧自己的健康。心臟就像是一個幫浦,透過主動脈把血液供應到全身器官。右邊的冠狀動脈是供應血液給心臟的肌肉,如果冠狀動脈阻塞的話,供輸到心臟血液就會受到影響,心臟就會發生問題。

    為什麼會造成冠狀動脈的阻塞?心臟的血管內壁累積一些脂肪、鈣質,因而產生斑塊,如果破裂,裡面的東西就會釋放出來,就會造成阻塞,導致心臟病。假如通往腦部的動脈受到阻塞的話,就會中風。正常的動脈應該是通暢無阻,如果有很多斑塊,可以利用導管、支架、心臟繞道手術來解決這樣的問題,不過,重點是預防斑塊的產生,比治療斑塊更重要。

    過去病人不太敢向醫生提出問題,往往醫生說什麼他們就照做,好像這是聖旨一樣,不可違抗的。我希望病人可以改變這樣的習慣,收集更多的知識,這樣才可以照顧自己的健康。

    第二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你要了解自己的風險有多高。

    很多人誤解,以為只有男性才會罹患心臟病,其實男女都會成為心臟病患。在美國,心臟病是女性主要的死因。

    梅約網站上有一個公式可以計算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第三個原則是自己要負起責任來。

    不要把照顧自己健康的事情交給太太或醫生。自己必須要負起責任。到底有哪些是造成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因素呢?抽煙、高血壓、高膽固醇、缺乏運動、過度肥胖、糖尿病、家族病史、男性(早期罹患心臟病都是男性)。這些因素大多數是可以控制的,既然可以控制,我們就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

    首先要戒煙,一定要了解戒煙的理由,制定時間表,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抽煙,家裡和公司都應該要有鼓勵戒淤的環境。如果一時破戒,沒有關係,不要就此放棄。

    一天走一萬步

    接下來是運動,一天走一萬步。運動量必須慢慢增加。必須要找一個一起運動的伴,每天把運動當做重要的事來做,追蹤自己運動的進度。一個星期5次,每次30~60分鐘。如果一天走路一萬步其實就相當不錯了。

    高血壓是造成心臟病、中風的重要因素。高血壓被稱為沉默殺手,因為,很多人有高血壓不自知。病人常犯的錯誤是,開始吃藥後,一旦血壓好轉,就停葯,這是錯誤的,應該繼續服藥。運動是很好降低血壓的方式。每天運動可以減少5~10毫米汞柱的血壓。減重也可以將血壓降低10%左右。

    飲食多變化,少鹽少醬油

    還有低鹽的飲食,如果吃太多鹽的話,我們的身體就容易積水,使血管充塞,於是就會使血壓上升。我們做過很多不同族群的研究,發現低鹽飲食的族群,高血壓不是嚴重的問題。因此,鹽是罪魁禍首。中國菜里常有很多的鹽與醬油,要小心。

    有些人因為遺傳,可能會有比較高的膽固醇;但是多數人的高膽固醇,是取決於我們的飲食習慣。現在國內的肯德基、麥當勞等各類快餐店很多,其實很害怕,美國可能把一些壞的生活習慣出口到中國。一般來說,男性一天1~2杯,女性1杯酒,應該是可以保護心臟的。不過,酒精也有相當多的熱量,也要注意。

    膽固醇過高怎麼辦呢?男性35~65歲,女性45~65歲就應該定期驗血注意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如果有家族史的話,兒童時期就應該開始檢查。膽固醇過高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也和飲食習慣有關,低脂肪飲食、運動或用藥都可以降低膽固醇。降低膽固醇可以減少35%的心臟病罹患率。還有一些營養補充品,例如煙鹼酸,也可以有保護的作用,增加好的膽固醇,減少壞的膽固醇。

    一天五蔬果,水果代糖果

    飲食應該多變化,以免吃膩,就無法長久保持下去。以我們自己家裡來講,如果今天吃上海菜,明天就吃四川菜,第三天可能吃廣東菜,不過,不管哪一種飲食,都要非常健康才行。炒菜最好用橄欖油或植物油。而且最好每天吃五種不同蔬果。其實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例如,把吃餅乾的習慣改成吃蘋果,把過去吃冰淇淋的習慣改成吃蔬果。

    桃子是中國人長壽的象徵,我們古老的中國人就知道多吃蔬果有益健康。

    控制體重,要每天量體重,知道體重變化。就算有時候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也沒有關係,千萬不要放棄,可以做一點修正,再繼續往下走。控制好理想體重,我們也可以扭轉胰島素的排斥症候群,避免產生第二型糖尿病。減少糖的攝取,要跟醫師配合調整用藥,控制自己的血糖,避免引發併發症。

    很多營養補充品,常常沒有完整測試,也沒有受到監督,效用並不十分清楚,例如最近美國很熱門的輔Q10,很多病人問我它效用,是否真如廣告所說對心臟肥大有治療效果,我的回答是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太多的證據顯示Q10真的有幫助。

    預防心臟病與中風,要從增加知識做起,並且了解自己的風險,做好自我管理,成為醫生最好的夥伴,才能把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推薦閱讀:

    [轉載]心臟病突發的急救法
    先心病—房缺2.4cm—介入封堵!術後術前分享
    2017年風靡美國的強健心臟方法曝光:只要1個小改變,堅持4個禮拜
    有心臟病生孩子必須要做剖腹產嗎?選個什麼樣的日子做剖腹產手術能讓寶寶命好,八字好
    在中國發生心臟驟停,被救活的幾率還不到1%

    TAG:風險 | 人心 | 心臟 | 自己 | 心臟病 | 了解自己 | 了解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