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下的美國:為什麼中國敢跟日本打經濟戰?
自從日本國有化釣魚島後,不僅中國民間發起大規模抵制日貨運動,中國政府也在大範圍、多層次上斷絕了與日經濟聯繫,舉起經濟大棒狠打日本。這不僅引起了中國國內眾多專家學者的擔憂,同時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注意和擔憂,甚至被世界媒體引論為新一輪世界經濟危機的導火線。
中日經濟之戰損失有多大、影響有多深,至今沒有人預測,也沒有人能預測;中國對日經濟之戰決心有多大,也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即使當事國日本也毫無頭緒。
日本人想,中國只不過是一種戰術威嚇;美國人想,中國是會在壓力下退縮的;世界人民想,中國會在發展面前妥協的。
但我們希望的是,中國是在進行一種戰略決戰,而不是戰術威嚇。
一,決定中國GDP的不是中國的生產力,而是中國能占的市場容量
我們的專家學者、我們的普通民眾也許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日資企業(中日合資企
業)撤出中國,轉移到東盟(菲律賓、緬甸不是一直呼籲日本將日本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他們的國家嗎?),中國的經濟是不是會發生衰退,中國政府、中國人民極為重視的GDP是否會下滑?
短期內,中國的GDP增長速度肯定會有所下滑,因為那麼大規模的企業轉移,很難在短時間內給予彌補。但恢復的時間不需很長,甚至可能超不過一個季度,因為中國各行各業的生產能力不是不足,而是由於市場的容量限制,而嚴重的產能過剩,日資企業的轉移,恰巧可以釋放這部分被閑置的生產能力。所以,即使發生日資企業大規模遷移出中國,中國不僅不會發生經濟衰退或大規模失業,反而是有利於中國其它企業的生存發展。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的持續發酵,世界各國的市場都在萎縮,中國企業面臨的同樣是市場萎縮的困境,因此,日資企業走後多出的市場空間,對中國企業來說,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而對日本來說,如果日資企業遷移出中國,那就將幾十年經營的中國市場拱手讓給別人。至於將日資企業轉移到東盟,也許是日本不得不為的選擇,但,日本人很清楚自己的經濟政策,那就是以投資換市場,即在當地生產,在當地銷售。東盟市場能容下從中國轉移出來的產能嗎?所以,日本可能要選擇下一個市場,這個市場也許是印度。
總體來說,日本企業從中國退出,不會發生世界性的災難,中國更不會因此而衰退,日本顯然也不會就此一蹶不振。對中國、對日本來說,就如一對過不下去的夫妻,離婚對雙方都是一種解脫、一種再生的機會。
中國國內企業目前的狀況就如超載的船,航行在大海中,由於超載(產能過剩),所以大家都處於船體下沉的危險當中,但這時如果日資企業願意自動跳下海而減輕船體負重的話,我們要感謝日本人的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
二,以市場換技術,毀掉的恰恰是中國企業技術進步的動力
如果日本企業退出中國,很多人會說,我們的技術將倒退十年、二十年,中國企業
將因為缺少技術而失去國際競爭力。
這句話正確嗎?
如果正確的話,那麼經過三十多年的中日合作,中國企業的技術按道理已經非常成熟或可與日本基本抗衡了,因為作為人尚且三十而立,作為企業三十還不能而立,那就真成為問題了。
所以,我們得反思一個問題,那就是以市場換技術,是否真換來了技術。
世界一流企業將技術研發放第一位,品牌經營放第二位,生產放第三位,中國企業則反其道而行之。這有幾大原因:
首先,中國企業規模比較小,且各行業企業間各自為陣,甚至互相拼殺,這是中國企業很難同國際大企業競爭的客觀原因,所以,中國企業只能購買別人過時、落後的技術,甚至,貼牌生產或代工;
其次,中國過於開放的市場,對中國企業的技術競爭形成了扼殺性的作用。美國以技術著稱的國家尚且以華為、中興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為由而將之拒之門外,試想一下,如果中國也將蘋果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為由將蘋果拒之門外,那將給華為、中興多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空間!
再次,中國以市場換技術政策,客觀上是等於扼殺了本土企業技術研發的動力和可能,想想看,蘋果、三星、微軟等等企業,將研發放在第一位,集中精力研發,而將生產任務交給中國完成,並且生產出來的產品直接投放中國市場。試問一下,中國企業如何與之技術競爭?中國這項政策本身就等於否定自己技術研發、政策性地將自己置於生產鏈最低端。
最後,合資企業強化的依然是外資品牌,外資掌握的依然是核心技術,中國依然是代工廠角色。你看到廣本那輛車上的logo不是本田的logo?你看到哪家合資企業成長為讓國人引以為豪的企業?你看到哪家合資企業從引進技術從而生產出讓國人引以為豪的民族品牌?
中國企業技術落後,有企業自身發展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一貫堅持的以市場換技術這一政策對企業技術研發的積極性打擊起到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這一政策發展到現今,已經是非常不合時宜了,因為我們是成年人了,我們不能讓成年人坐在嬰兒車裡,推著它前進。
中國應該狠下心,利用日本企業退出這一時機,調整我們外資政策,並終結以市場換技術的消極政策,走上一條獨立自主發展自己核心技術的新時代。
而這一切轉變並非天方夜譚,從中國的航天航空工業發展軌跡就知道,中國完全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技術!
三,人民幣國際化依賴的是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別人的扶植
當中國斷絕與日本的經濟關係後,很多專家學者會擔心,如果失去日元的支持,人民幣
國際化是否會遭受嚴重影響,亞洲金融合作是否會四分五裂。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得明確一點,世界的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香港,而不是東京。
日元雖然現在是第三大國際貨幣,但如同日本經濟一樣,日元的衰落是無法避免的。
政治上、軍事上、甚至經濟上始終無法擺脫美國影響、控制的日本,其日元同樣無法擺脫美元的影響和控制,一份廣場協議,就將風光無限的日元打回原型。政治上無法獨立、軍事上無法自主的國家,如何保證其貨幣的可信度?日元,自己本身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更勿妄談扶植人民幣國際化了!
人民幣國際化是以中國的經濟實力為後盾,以國與國之間互利互惠為方針,以香港為離岸中心,是不帶政治、不帶霸權的一種穩步推進的方式進入國際的。
當中國減少或斷絕與日元互換之後,中國可增強與其他國家的互換作為彌補,沒有日元,中國人民幣照樣國際化。日元無力扶植,也無力阻擋人民幣國際化。
只是日元的命運如同日本的國運一樣,註定要成為美元的跟班走卒!
一個本質上與美元溝壑一氣的日元,是值得中國警惕的。當人民幣遭受美元狙擊的時候,我們很難想像日元會在我們後面做些什麼!
所以,當中國下定決心同日本打一場經濟戰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白的一點是,這不是意氣用事,更不是政治綁架經濟,而是根據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實實在在的一次戰略轉變。
很顯然,對於中國為什麼敢同日本打一場可能損人損己的經濟戰爭,中國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塗思想,對日本仍存有幻想,或具有畏懼的心理,因此,應當對他們進行說服、爭取、教育和團結的工作,使他們站到人民方面來,不上日本鬼子的當。但是,整個日本及其產品在中國人民中的威信已經徹底破產了。
如果說,過去的三十年,日本像個奶娘,那麼以前那位雙乳豐盈、奶水充足的日本,到今天已然是個老態龍鍾、雙乳鬆弛的老婦人了。對於這樣老婦人,難道我們還不想斷奶?難道我們還要吸允她那乾涸的、沒有營養的奶水?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嘉誠?
※經濟學了沒 | 黃燜雞米飯把店開到了美國,人類已經無法阻擋中國菜的國際化之路了!
※大國小民的危與機?——寫在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
※日本反制,三招便讓中國經濟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撫順民族官微:投資650w的「回民風情街」改造項目預計今年7月份基本完工,8月份試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