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看完這10部電影再自稱影迷
《工廠大門》(Workers Leaving the Lumiere Factory)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電影,由盧米埃兄弟拍攝於1895年。和標題一樣,這部電影的內容是工人下班後離開工廠,只有47秒鐘。
由於是電影首次問世,雖然內容簡陋,但人們看過之後還是相當驚訝。隨著時間的推移,觀眾和導演們都希望能夠在電影中加入越來越多的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導演們已經可以在電影中完成當時看起來不可能的特技。
比如,在2013年的影片《地心引力》(Gravity)中,導演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on)使用了不斷移動的畫面,讓觀眾們產生一種身處外太空的感覺。為了拍好這些鏡頭,演員們被綁在保護帶上,四周的巨大LED燈板不斷旋轉,製造出旋轉的光影。最後拍出宇航員在失重狀態下亂撞的真實效果。
從工人離開工廠,到宇航員在太空中旋轉,中間間隔了無數的工程師、發明家、攝影師、導演、編劇以及演員。下面為大家總結十部在影史上有重要意義的電影。
10.《戰艦波將金號》(Battleship Potemkin,1925年)
無聲電影《戰艦波將金號》講述的是1905年俄國水手對抗沙皇殘暴統治的故事。這部電影本來是一部政治宣傳片,結果精良的製作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劇情類電影。
故事被分五個部分,其中《敖德薩階梯》是最值得一提的,在電影人,學者眼裡是電影剪輯的一次突破。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y Eisenstein)是第一批使用蒙太奇手法的導演,他充分的表現出了沙皇軍隊入侵小鎮的血腥場面,以及小鎮居民的悲慘命運。
《戰艦波將金號》在多個國家被禁,諷刺的是,斯大林時期的蘇聯也禁止放映《戰艦波將金號》。斯大林害怕這部電影會煽動人們起來推翻他鎮壓性的統治。
9.《將軍號》(The General,1926年)
你在《諜影重重》(The Bourne Identity)和《虎膽龍威》(Die Hard)裡面看夠了各種精彩的動作場面,但在馬特·達蒙(Matt Damon)和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之前,《將軍號》的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才算得上是動作片的教父級別人物。他在該片中沒有使用替身,獨立完成所有特技。逃亡大師哈里·胡迪尼(Harry Houdini)曾親眼目睹他從樓梯上摔下來卻毫髮無傷。
和今天的動作明星不一樣,巴斯特·基頓的動作場面通常是搞笑的。他是最早的撲克臉演員之一,在電影里從來沒有表情。很多明星都學習他的表演風格,比如比爾·默里(Bill Murray)、亞歷克·鮑德溫(Alec Baldwin)、邁克爾·塞拉(Michael Cera)以及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Zach Galifinakis)。
《將軍號》是巴斯特·基頓最好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搶火車的故事,由巴斯特·基頓自編自導自演。
8.《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1927年)
《爵士歌王》是第一部在影院打破聲音屏障的電影,在製片的時候加入了語音對白。這一壯舉為製片團隊贏得了奧斯卡技術成就獎。
華納兄弟當時使用的是一種被稱作「維太風」的技術,需要專門找一個人來同步電影與錄製的對話和音樂,同步效果很不穩定,但總算是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在影評中說:「維太風錄製歌曲和對話的技術比較成熟。維太風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嘗試,加入音樂很大程度的為電影賦予了生命。」
雖然維太風和類似的技術很快就被同步錄製視頻和音頻的技術替代,但它仍然在《兔八哥》(Looney Tunes)等動畫片中大展拳腳,到五十年代才徹底被淘汰。
7.《公民凱恩》(Citizen Kane,1941年)
如果你沒有看過巴茲·魯赫曼(Baz Luhrmann)的《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不要看,去看看《公民凱恩》吧,同樣是根據《了不起的蓋茨比》原作改編的,《公民凱恩》中的美國夢故事更加令人滿意。
《公民凱恩》經常位於最佳電影名單的首位,其主角是一個出版業大亨,在追求榮耀的過程中得到與失去了一切。該片的編劇是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和赫爾曼·曼凱維奇(Herman Mankiewicz)。男主角在現實生活中有真實的原型,那就是媒體界巨頭威廉·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
奧遜·威爾斯還執導並且出演了這部影壇經典。通過時間錯亂的敘事手法、用燈光表現人物的心情以及深焦距鏡頭的應用,《公民凱恩》一下把電影提高了好幾個檔次。
6.《精疲力盡》(Breathless,1960年)
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和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的追隨者應該花時間來研究一下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和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二人作為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巨人對美國導演影響巨大,才使得他們使用新技術講述老故事。
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說:「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影響了當時的所有美國電影人,不管他們看過那些電影沒有,它的確像巨浪一樣席捲影院。」
作為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作,《精疲力盡》最著名的是跳躍剪輯風格。導演戈達爾多次拍攝同一個場景,通過微妙的角度變化來表現時間的流逝。這種風格也給這個犯罪題材電影一種急躁、緊張的氣氛。
之後,跳躍剪輯就成了製造緊張氣氛的慣用手法。
5.《八部半》(8 1/2,1963年)
出自義大利導演費德里科·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之手,《八部半》的主角是一個無法拍出新片的導演,片中穿插著夢境、幻想和現實場景,觀眾們要自己分辨眼前所見的到底屬於哪一類。
《八部半》的開場畫面是一個夢境,主角被困在擁堵的交通中,他掙扎著離開自己的車,然後飄向雲端,結果被一根綁在自己腳上的繩子拉回地面。無論想什麼事情,新片計劃都糾纏著他。片名之所以叫《八部半》,是因為這是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的第八部半影片。
該片啟發了未來的導演脫離傳統的線性敘事方式,從中獲益的非現實主義導演包括大衛·林奇(David Lynch)、特里·吉列姆(Terry Gilliam)、達倫·阿羅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以及米歇爾·岡瑞(Michel Gondry)。
4.《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年)
這是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一小步,卻是電影特效的一大步。這部影片讓電影人重新思考電影的一切可能性。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說《2001太空漫遊》是他那個時代的電影界大爆炸。你甚至可以從近幾年的《盜夢空間》(Inception)中找到《2001太空漫遊》的影子。
該片時長兩個半小時,卻只有40分鐘的對話場景。在大部分時候,斯坦利·庫布里克利用畫面、音樂、音效以及絕對的無聲帶領觀眾在太空中遨遊。和費德里科·費里尼在《八部半》中所做的一樣,《2001太空漫遊》再次證明好的故事不一定要用線性的敘事方式來表達。
該片最大的突破不是故事,而是視覺效果以及特效。那些技術後來被科幻電影人廣泛應用。
3.《玩具總動員》(Toy Story,1995年)
皮克斯(Pixar)在動畫界的地位不用說吧?《玩具總動員》象徵著皮克斯的崛起。沒有《玩具總動員》就沒有《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沒有《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沒有《飛屋環遊記》(Up),沒有《玩具總動員2》,更沒有《玩具總動員3》。
當1995年《玩具總動員》上映時,如果你預測《飛屋環遊記》和《玩具總動員3》能夠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別人會告訴你這是痴人說夢。如果沒有《玩具總動員》,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不會在2001年的時候增設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項。
在製作《玩具總動員》的過程中,皮克斯探索了多個新領域。這是第一部全靠CGI製作的電影,如今CGI已經成為電影產業不可缺的重要技術。這是一部兒童影片,但巧妙的對白也吸引了不少成年人。《玩具總動員》的成功經驗成為了後來所有皮克斯動畫片的思路。
2.《阿凡達》(Avatar,2009年)
通過《阿凡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為真人表演+電腦特效這種科幻片拍攝方法設定了新標準。由於成熟的3D技術,演員們像要從熒幕上跳出來一樣。還有捕捉演員表情的技術,導演能夠通過這項技術馬上看到轉換成動畫之後的效果。
當然,《阿凡達》的故事有點無聊,無非就是一群未來的美國士兵去搶佔能源的故事,和《公民凱恩》肯定沒法比,但《阿凡達》還是值得一看的,畢竟它帶來了全新的3D世界。
1.《羞恥》(Shame,2011年)
和名單上的所有電影都不一樣,《羞恥》是一部17禁影片。所以有一些人可能會選擇關上燈,鎖上門,一個人在卧室里安靜的看這部電影,並且伴隨著互動。
這是一部引人入勝同時又引人不安的電影,多虧邁克爾·法斯賓德(Michael Fassbender)的精彩表演。這部電影之所以對影史有著重要意義,是因為這是全球第一部17禁影片。
(作者: Chris Opfer)
推薦閱讀:
※21世紀最佳戰爭片,沒有之一
※《X戰警天賜》和《X戰警》系列的關係?
※如何評價《四大名捕2》電影?
※如何評價開心麻花的電影羞羞的鐵拳?
※對《反轉人生》這部影片有哪些評價?